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中醫推拿的發展歷史

中醫推拿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14:42:34

1. 推拿學的歷史發展

1949年以前,推拿學科的發展特點是存在於民間、發展於民間。由於當時的衛生政策不重視中醫,尤不重視操作型的醫療技術,所以,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間存在和發展。這種發展的方式,其缺陷是受一地之限,缺乏交流;但其優勢是由於我國疆域遼闊,植根於民間,易按照該地域流行病的特點和民間要求,發展為各具特色的推拿學術流派。如魯東湘西的兒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禪推拿、山東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經穴推拿等等。這些眾多的學術流派,是我國推拿學科的一大特色。這個時期,由於西方醫學的傳人,推拿與中醫其他學科一樣受到沖擊。但推拿作為一門臨床學科,在沖擊中吸收了西方醫學的解剖、生理等基礎知識充實自身,如上海的滾法推拿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
50年代以後,推拿學科有了顯著的發展。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所推拿專科學校——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學校,1958年在上海建立了國內第一所中醫推拿門診部。通過設科辦校,培養了一大批推拿專業的後繼人才,繼承和整理了推拿的學術經驗。60年代初、中期,推拿療法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並整理出版了推拿專業教材和專著,開展了推拿的實驗觀察和文獻研究。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中,推拿作為一種無創傷、非介入性的自然療法,被國內外醫學界有識之士重新認識。高等中醫院校正式設置推拿專業,如上海中醫學院針灸推拿系於1982年招收本科生,培養推拿高級中醫師,1985年上海中醫學院還招收了第一批推拿碩士研究生;全國的醫療機構、康復(保健)機構,普遍設立推拿(按摩)科,推拿被更為廣泛地應用到臨床各科;1987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國性的推拿學術團體——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推拿學會;推拿的實驗研究也不斷地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中醫推拿特色標志之一的學術流派,得到了充分的繼承和發揚。據近幾年的統計,我國主要的推拿學術流派有小兒推拿、正骨推拿、運動推拿、指壓推拿、保健推拿、一指禪推拿、滾法推拿、內功推拿、經穴推拿、腹診法推拿等10餘家。
在臨床研究方面,50年代後期。推拿的臨床應用范圍有傷、內、婦、外,兒等科病症。如1959年上海中醫學院附屬推拿學校根據世代相傳的民間推拿臨床經驗整理編著的《中醫推拿學》,所列出的治療病症即達70餘種。其中,內科病症有頭痛、感冒、中暑、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婦科病症有經閉、痛經、盆腔炎等;傷科病症有椎間盤突出症、腱鞘炎、傷氣等;兒科病症有脊髓灰質炎後遺症、腹瀉、驚風等;外科病症有癰、乳蛾等。50年代末期及60年代初期,醫學臨床開始逐步應用推拿治療食道癌、膽道蛔蟲病、小兒蛔蟲性腸梗阻、小兒腹瀉、流行性感冒、白喉、瘧疾、乳腺炎、電光性眼炎、麥粒腫等。70年代初,根據推拿止痛的作用,開展了推拿麻醉,應用於甲狀腺摘除、疝修補、剖腹產、胃大部切除等10餘種手術。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推拿治療內兒科疾病有了迅速的進展,如推拿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腹瀉、糖尿病等療效及其作用原理,都可通過現代檢測儀器加以證實並作出闡述。

2. 推拿是怎麼發展的

中醫推拿療法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中華祖先就在與野獸搏鬥中或勞動中,應用一些能夠祛病的撫摸手法,使推拿這一起源於人類自衛防禦本能的自發醫療行為逐漸發展成為人類早期的醫學手段。《史書》記載,黃帝時期的名醫俞跗就將「案撫」這一古代推拿技術應用於臨床。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對推拿也有所記載,那時稱為按蹺,這說明當時我國已有推拿療法。

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卜辭中,就有女巫醫為人按摩治病的記錄。春秋戰國時期,涌現出眾多學派思想,並對推拿治療疾病有所記載。在命名上,當時已將用手法抑壓和揉扶的療法稱為「按摩」;將使患者屈伸手足、呼吸俯仰的療法稱為「導引」、「蹺引」,兩法合用,稱為「按蹺」、「撟摩」。《韓非子》、《老子》、《墨子》、《史記·扁鵲傳》等對推拿療法都有記述,並且形成了一些手法。秦漢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按摩術也隨醫學發展而形成獨立體系,出現了我國推拿按摩史上的第一部著作《黃帝岐伯按摩》10卷,在推拿史上有很大影響。

經過漫長的歲月,按摩術在我國逐步得到了發展。晉唐時期前後近700年,推拿按摩已發展到鼎盛階段,並且推出小兒按摩的新方法,這一時期的《諸病源候論》和史稱三大方書的《肘後備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集中記載了按摩術在這一時期的傑出成就。按摩成為宮廷醫學教學的四大科目之一。《唐六典》介紹了按摩可以治療「風、寒、暑、濕、飢、飽、勞、逸」八疾,大大拓展了按摩的應用范圍。此時。我國醫學得到迅速發展,醫學知識與技術隨中外交流的擴大,遠播海外。

宋元時期按摩術受到嚴重阻礙。宋代太醫局取消隋唐以來宮廷教育中設置的按摩科。盡管如此,以收集民間單方、驗方為主的《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仍記載了宋代醫家在按摩上所取得的成就。這時期很重視手法分析。

明代,是中國推拿發展史上的第二個盛世,太醫院又重設按摩科。在小兒推拿方面初步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公元1601年,我國第一部小兒推拿專著《小兒按摩經》問世,小兒推拿作為推拿學科的一個分支已經形成,並在辨證、手法、穴位、治療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體系。此外,這一時期首先提出「推拿」這一學科的名稱。

清朝,雖然太醫院撤消了按摩科,但正骨推拿、一指彈推拿、保健推拿等都相繼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另外,清代的推拿醫師在運用推拿治療傷科病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醫宗金鑒》中,將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為傷科八法。傷科推拿這一推拿方法在此時期基本形成。

新中國建立初期,推拿療法又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時期,許多省、市醫院設立了推拿科,全國各地舉辦推拿培訓班,並有按摩專門培訓基地。改革開放後,在傳統推拿手法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來捏脊療法,推拿麻醉,並運用於臨床。現在全世界都關注著推拿這一古老的療法,相信不久的將來富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推拿療法會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的推廣和發展。

在推拿療法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學術淵源、師承關系以及社會、地域等復雜原因。逐漸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推拿流派與分支。而且這些推拿流派大多都有較長時間的發展史,在一定地域內流行。有一定的學術理論指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並有擅長的手法稱「流派手法」或「主治手法」。比如在我國北方各推拿流派手法往往明快剛健,而南方流派手法則多細膩柔和。具有代表性的推拿流派主要包括:一指彈推拿、磙法推拿、內功推拿、點穴推拿、正骨推拿、小兒推拿、保健推拿、養生推拿等。比如點穴推拿療法就是由我國傳統武術中的點穴、打穴、拿穴、踢穴和解穴等動作演化而來的一種推拿療法,在我國青島、膠東一帶盛行。在武術中,上述的點穴方法,即是一種進攻手段,同時也是一種療傷的方法。點穴推拿療法就是借鑒了武術中積極點穴的技術動作,總結了其中醫療點穴的經驗。在中醫經絡、氣血理論的指導下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推拿流派。其施術風格峻猛剛健,捷速強勁。主要的手法為擊點法,其他手法包括拍打法、叩擊法、按壓法、掐法、捶打法等。整套手法以各種點、打、捶、拍為基本方法。點穴推拿對施術者的指力、臂力與全身的支持力要求很高,所以初學者要先進行點穴練習練功。主要功法包括盾起功、運氣拍打功、仰卧功、撞背功、蜈蚣跳、鷹爪力、推山功、扎腰功等。

手法是推拿的基礎。手法的熟練程度和恰當應用。直接影響到疾病的治療效果。推拿的手法講究持久、有力、柔和、滲透。主要包括擠壓類、揉動類、摩擦類、叩擊類、拔伸類等多種手法,每類手法又都有其特點,有其適應的部位和病證。比如揉法,又分成拇指揉法、大魚際揉法、小魚際揉法、掌根揉法、前臂揉法、肘尖揉法多種,根據病位的不同,在操作時也要選用不同的施術手法,如肌肉豐厚處可用肘尖揉動,頸椎等肌肉分布少的部位可用拇指揉法等等。通過恰當的治療從而起到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的作用。

推拿療法之所以擁有神奇的療效,主要是因為推拿療法通過不同的手法崮接作用在施術部位、經絡與穴位上,發揮活血化瘀、理筋整復、糾正人體骨骼與軟組織解剖部位的異常等局部作用,又通過調整陰陽、舒筋健骨、調節經絡、氣血、臟腑功能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由於推拿療法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小,沒有毒副作用,容易被患者接受,又因其具有相當好的治療效果,所以在臨床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而且勢必在中醫診療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 中醫針灸推拿按摩的起源

針灸分兩部分,一是針具,一是灸法。在新石器時代,受傷的人偶然被一版些堅硬物體如石頭權、荊棘碰到身體某個部位,會出現身體疼痛減輕的現象。於是,古人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鋒利的石塊來刺激這些身體部位,這就是最早的針具——砭石。灸法是伴隨著火的使用而形成的。我們的祖先在用火中,發現軀體的某些病痛,受到火的熏烤或灼燒後有所緩解,在得到這樣的啟示後逐漸發明了灸法。

4. 推拿的發展歷史

由來已久,有學者贊之為「元老醫術」。推拿作為以人療人的方法, 推拿一詞是由摩挲、按矯、按摩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僅是名詞的變更,而且包含著千百年來,從事推拿醫術的醫師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結果。推拿醫術是中國古老的醫治傷病的方法,是中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推拿是醫生用雙手在病人身體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來達到恢復或改善人體的生機、促使病情康復的一種方法。它是「以人療人」的方法,屬於崇尚的自然療法的一種。由於它的方法簡便無副作用,治療效果良好,所以幾千年來在中國不斷的得到發展,充實和提高。尤其是近四十年來,由於西醫學習中醫,開辦中醫學院,對中醫事業的發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一些科研機構又對推拿機理開始進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績,這對推拿又是一個很大的促進。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人重視中國這一傳統療法,據了解有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朝鮮、日本、菲律賓、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國家來中國學習。還有一些聘中國專家出國開辦學習班。這說明中國的推拿行手法治療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視。
推拿療法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遠古時期。先民們在生存競爭中遇到意外損傷時,由於用手按撫體表患處而感到疼痛減輕或緩解,從而逐漸發現其特殊的治療作用,並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這一獨特療法。據《素問·異法方宜論》載述:按蹻之法出自中國中州地區,這是因為該地區生活安逸,環境潮濕,民眾「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的緣故。唐代王冰認為「按,謂抑按皮肉;蹻,謂捷舉手足」,說明本療法既有在體表的按摩搓揉手法,又有舉足投手的肢體活動。《內經》還對本療法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作了介紹,指出各種痹證、痛證、痿證及某些急症可以按摩治療,而腹部患有膿腫者則應禁止施以切按手法,反映了先秦時期對本療法已有相當深入的認識。戰國時期名醫扁鵲在搶救虢太子「屍厥」暴疾時,曾成功地運用了推拿等治療方法(《周禮註疏》),這是有關本療法醫治實例的最早文獻記載。中國第一部推拿專著《黃帝岐伯按摩經》十卷(見《漢書·藝文志》,已佚),也成書於秦漢時期。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金匱要略》中介紹了前胸按壓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的心肺復甦術和膏摩治療方法;《肘後備急方》有爪掐人中治療暈厥患者的急救法。
隋唐時期設立了按摩專科,有按摩博士、按摩師、按摩工等職別,並在太醫署展開了有組織的教學活動。
到了宋金元時期,推拿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如宋代醫生龐安時「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婦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按摩,孕者覺胃腸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運用了按摩法催產。在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中提出了老年人經常擦湧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輕便,精神飽滿。
嗣後各朝代均將推拿列為臨床專科,促進了推拿療法的普及和發展。明清時期,在全面總結推拿臨床治療經驗的基礎上,發展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推拿治療方法,形成了諸多不同的流派,有關專著達數十種之多。
運用手、指的技巧,在人體皮膚、肌肉組織上連續動作來治病,這種方法,叫作按摩療法。
中國史記上記載秦代名醫扁鵲,曾用按摩療法,治療虢太子的屍厥症。秦代到今已兩千多年,可見按摩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了。中國最早的按摩專書,當推《黃帝按摩經》(十卷,見《漢書。藝文志》),可借早已亡佚。但在現存的古典醫書《黃帝內經》里,許多地方,談到按摩。如《血氣形志篇》「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葯。」又《異法方宜論》:「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洽宜導引按蹺。」可見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療法來治療肢體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濕症和寒熱等症。
按摩的優點
按摩的優點很多,容易學習。操作簡便,經濟實用,還可代替葯物。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後,可使精神振奮,起到興奮劑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靜下來,起到鎮靜劑的作用。
由於按摩有利於循環系統和新陳代謝,對於一般慢性病或身體過度虛弱的患者,是比較安全可靠的。對於不便吃葯的孩子,按摩可增強小兒體質,起到預防保健作用。對於某些復雜疾病,還可配合針灸、葯物治療。但是,對於一些急性的或高燒的傳染病,或臟器有病變,如傷寒、肺炎、肺結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腫瘤,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腸穿孔、膽道蛔蟲引起的膽囊炎等,發病凶急,速轉醫院急診,決不可應用按摩而延誤病情。對於閉經二月左右,突然發生下腹部劇烈疼痛的已婚婦女,為了確診是否有宮外孕或其他急性病發作的可能,也應該急速送往醫院搶救,不要耽誤。
1.最早的推拿學專著《黃帝岐伯按摩經》
2.推拿手法與葯酒合用最早出現在《素問·血氣形成篇》
3.隋唐時期
a.開展了有組織的教學工作並出現按摩博士、師、工
b.出現膏摩
4.宋,金,元時期
a.重視手法分析與選擇利用。
b.利用器械進行按摩
5.明代
a.手法臨床家出現
b.推拿一詞開始出現在萬全的《幼科發揮》
c.手法應用由成人向小兒發展。
d.小兒推拿形成與發展。
6.清代
《醫宗金鑒》中正骨手法的終結與正骨手法的提出,以及「錯骨縫」理論的提出與脊柱手法。

5. 什麼是中醫推拿

中醫推拿,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並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版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權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

古代稱推拿為按摩、按喬,是中國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病防病的養生術。在還沒有中葯湯劑給人治病的時候,就已有用推拿的方法給人治病。推拿技術發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隋唐時期,甚至出現了按摩博士、按摩師 等職位。推拿療法的理論依據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的。經絡是人體內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氣血運行的通路,它們在人體內彼此緊密相連,縱橫交錯,內 通五臟六腑、外絡肢體皮毛,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起著興氣血、通陰陽、養臟腑、利關節的作用。如果氣血循經順利運行。那麼人自然身體健康,如果氣 血運行受阻,人就產生疾病。推拿療法就是能夠使經絡暢通陰陽平衡,從而使人保持一個健康狀態。

6. 中醫推拿(保健按摩)的祖師爺是誰

是我國古代 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無確定發明者

應用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壽,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幾千年前就受到中國醫學家及養生學家的高度重視。如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秦漢時期的《內經》中記載了按摩可以治療痹症、痿症、口眼歪斜、胃脘痛等。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也是秦漢時期成書的。
《黃帝內經》中就指出:「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不足,神氣及得復。」說明在秦漢時期推拿已成為醫療和養生的重要手段。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內篇·遐覽》中曾提到有《按摩導引經十卷》,惜已佚。但在《養性延命錄》中,曾轉引導引經部分內容曰:「……平旦以兩掌相摩令熱,熨眼三過,次又以指搔目四眥,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至下,去邪氣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熱,雷摩身體,從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勝風寒時氣、熱頭痛,百病皆除。」導引經的上述內容曾為許多書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諸病源候論》每卷之未,都附有導引按摩之法。當時,自我按摩作為按摩的一個內容十分盛行,它的廣泛開展,說明按摩療法重視預防,注意發揮病人與疾病作斗爭的主觀能動性。隋唐時期,在人體體表施行按摩手法時,塗上中葯製成的膏,於是,一種既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損、又可使葯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有了發展。膏的種類很多,有莽草膏、丹參膏、烏頭膏、野葛膏、陳元膏和木防己膏等,根據不同病情選擇應用。而且膏摩還可用以防治小兒疾病,《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風」。這個時期已有按摩專科,並有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務名稱,可見當時按摩已頗盛行。尤其是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導引,他在《備急千金要方·養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後百病並除,行及奔馬,此是養身之法。」孫氏此論,既是對唐代以前養生學的繼承,又是他自己經驗的總結,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到了宋金元時期,推拿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如宋代醫生龐安時「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婦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按摩,孕者覺胃腸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運用了按摩法催產。在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中提出了老年人經常擦湧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輕便,精神飽滿。

清代在保健推拿方面發展的特點,是對小兒推拿的著作較多,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手法簡便易行,在民間流傳甚廣。

7. 針灸的發展歷史

針灸學起源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他「嘗百葯而制九針」(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而據古代文獻《山海經》和《內經》,有用「石篯」刺破癰腫的記載,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再根據如今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針灸療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不自覺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狀減輕或消失,最早的針具:砭石也之而生。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到如今用的不銹鋼針。

相傳,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醫針灸的發明人。伏羲氏不僅畫八卦,結繩為網,教民田獵,而且「嘗百葯而制九針」(東漢皇甫謐記載於《帝王世紀》)、「嘗草制砭」(南宋羅泌記載於《路史》)。砭就是砭石,即華夏民族最早的針灸。灸法的起源與火的發現和使用有著密切的關系,當身體有某種不適時,用火去烘烤得以減輕,繼而用各種樹枝作為施灸工具,逐漸發展到艾灸。

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床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

《黃帝內經》是現存的中醫文獻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醫經典著作,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即有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系統相關的標本、根結、氣街、四海等,並對腧穴、針灸方法、針刺適應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尤其是《靈樞經》所記載的針灸理論更為豐富而系統,所以《靈樞》是針灸學術的第一次總結,其主要內容至今仍是針灸濱核心內容,故《靈樞》稱為《針經》。繼《內經》之後,戰國時代的神醫扁鵲所著《難經》對針灸學說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潛心鑽研《內經》等著作,撰寫成《針灸甲乙經》,書中全面論述了臟腑經絡學說,發展並確定了349個穴位,並對其位置、主治、操作進行了論述,同時介紹了針灸方法及常見病的治療,是針灸學術的第二次總結。

唐宋時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昌盛,針灸學術也有很大的發展,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繪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圖",並提出阿是穴的取法及應用。到了宋代,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編撰了《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考證了354個腧穴,並將全書刻於石碑上供學習者參抄拓印,他還鑄造了2具銅人模型,外刻經絡腧穴,內置臟腑,作為針灸教學的直觀教具和考核針灸醫生之用,促進了針灸學術的發展。

針灸大成(光緒木刻)

明代是針灸學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名醫輩出,針灸理論研究逐漸深化,也出現了大量的針灸專著,如《針灸大全》、《針灸聚英》、《針灸四書》,特別是楊繼洲所著的《針灸大成》,匯集了明以前的針灸著作,總結了臨床經驗,內容豐富,是後世學習針灸的重要參考書,是針灸學術的第三次總結。

清初至民國時期,針灸醫學由興盛逐漸走向衰退。

公元1742年吳謙等撰《醫宗金鑒》,其《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不僅繼承了歷代前賢針灸要旨,並且加以發揚光大,通篇歌圖並茂,自乾隆14年以後(公元1749年)定為清太醫院醫學生必修內容。

清代後期,道光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的荒謬理由,悍然下令禁止太醫院用針灸治病。

1840年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加之當時的統治者極力歧視和消滅中醫,針灸更加受到了摧殘。盡管如此,由於針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間仍廣為流傳。

針灸名醫李學川公元1817年寫出《針灸逢源》,強調辨證取穴、針葯並重,並完整地列出了361個經穴,其仍為今之針灸學教材所取用。

民國時期政府曾下令廢止中醫,許多針灸醫生為保存和發展針灸學術這一祖國醫學文化的瑰寶,成立了針灸學社,編印針灸書刊,開展針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針灸學家承淡安先生為振興針灸學術作出了畢生貢獻。在此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明確提倡西醫學習和應用針灸治病,在延安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開設針灸門診,開創了針灸正式進入綜合性醫院的先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十分重視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制定了中醫政策,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中醫事業,使針灸醫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

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衛生部壚的針灸療法實驗所,即當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的前身。隨之,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針灸的研究、醫療、教學機構,從此以後《針灸學》列入了中醫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絕大多數中醫院校開設了針灸專業,針灸人才輩出。

40多年來在繼承的基礎上翻印、點校、注釋了一大批古代針灸書籍,結合現代醫家的臨床經驗和科研成就,出版了大量的針灸學術專著和論文,還成立了中國針灸學會,學術交流十分活躍,並在針刺鎮痛的基礎上創立了「針刺麻醉」。

針灸的研究工作也不單純儀在文獻的整理,還對其治病的臨床療效進行了系統觀察,並對經絡理論、針刺鎮痛的機制、穴位特異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結合現代生理學、解剖學、組織學、生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以及聲、光、電、磁等邊緣學科中的新技術進行了實驗研究。臨床實踐證實了針灸對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等科多種病證的治療均有較好的效果。

針灸是一門古老而神奇的科學。早在公元6世紀,中國的針灸學術便開始傳播到國外。在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民治病,不少國家還先後成立了針灸學術團體、針灸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著名的巴黎大學醫學院就開設有針灸課。

據報道,針灸治療有效的病種達307種,其中效果顯著的就有100多種。1980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1987年,世界針灸聯合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針灸作為世界通行醫學的地位在世界醫林中得以確立。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8. 隋唐時期推拿取得了什麼發展

隋唐時期,推拿療法得到了政府的認可,在醫學分科中占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根據《唐六典》記載,隋代太醫署按摩科設有按摩博士20人,按摩師120人,按摩生100人。

隋代大業年間(605—617),太醫博士巢元方撰寫了病因證候學專著《諸病源候論》,該書的特點是各病證之後均不列方葯,而是附以詳細的「補養宣導」之法,其中包括大量的按摩法(主要是自我按摩法),這些按摩法結合肢體導引,既可對症施治,又能養生防病。

唐代改太醫署為太醫院,對按摩科人員進行了調整,設按摩博士1人,按摩師4人,增設按摩工16人,還有按摩生15人。當時的按摩博士主要從事教學工作,按摩科培養的對象不僅要承擔臨床治療任務,還要負責宮廷保健,指導皇室成員的導引養生活動。當時的正骨科也隸屬於按摩科,所以在按摩手法中也包括了一部分骨折整復手法。唐代中期藺道人撰寫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最早的骨傷科專著,現存的《理傷續斷方》是其殘卷,書中提出的治療閉合性骨折的四大手法即「揣摸」、「拔伸」、「撙捺」、「捺正」,對後世正骨推拿流派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代醫家孫思邈在我國醫學史上曾被譽為「亞聖」、「葯王」,按照新唐書和舊唐書所記載的歷史事件推算,他大約生於公元542年,卒於682年,終年140歲。在他撰寫的醫學巨著《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除記述了大量的中醫葯內容外,對當時的推拿療法也進行了比較系統全面的總結,分別對內科、兒科、婦科、骨傷科疾病的推拿療法作了比較具體的闡述。

《千金要方》說:「治小兒新生,肌膚幼弱,喜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五物甘草摩膏方:甘草、防風各一兩,白術二十銖,雷丸二兩半,桔梗二十銖。右咀,以不中水豬油一斤煎為膏,以煎葯,微火上煎之,消息視稠濁,膏成,去滓,取如彈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兒百過,寒者更熱,熱者更寒。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風」。

關於內科疾病的手法治療,《千金要方》介紹了「治腸隨肛出轉廣不可入方:生栝蔞根取粉,以豬脂為膏,溫塗,隨手仰按,自得縮入」;「蛔心痛」,「以手按而堅持之,勿令得移」。對於婦產科疾病,《千金要方》說:「治婦人陰下脫若脫肛方:羊脂煎訖,適冷暖以塗上。以鐵精敷脂上,多少令調。以火炙布暖,以熨肛上,漸推納之。末磁石,酒服方寸匕,日三」;「治逆生方:

以鹽塗兒足底,又可急搔之,並以鹽摩產婦腹上即愈」。《千金要方》還介紹了急性腰扭傷和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手法治療經驗:「正東坐,收手抱心,一人於前據躡其兩膝,一人後捧其頭,徐徐牽偃卧,頭到地,三起三卧,止便瘥」;「治失欠,頰車蹉,開張不合」,「一人以手指牽其頤,以漸推之,則復入矣。推當即急出,恐誤嚙傷人指」。

《外台秘要》為唐代醫家王燾於公元752年撰寫,書中介紹了很多手法治療的內容,如心絞痛的手法治療:「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者,旦發夕死,夕發旦死。療心痛,痛及已死方:高其枕,拄其膝,欲令腹皮蹙柔,令其臍上三寸胃管有傾,其人患短氣,欲令人舉手者,小舉手問痛差,緩者止」。

手法醫學在唐代已經傳入海外。日本文武天皇大寶二年(702)頒布的「大寶令」中規定的按摩科編制與我國唐代的編制完全相同。

9. 中醫推拿的簡介

古代稱推拿為按摩、按喬,是中國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病防病的養生術。在還沒有中葯湯劑給人治病的時候,就已有用推拿的方法給人治病。推拿技術發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隋唐時期,甚至出現了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位。推拿療法的理論依據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的。經絡是人體內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氣血運行的通路,它們在人體內彼此緊密相連,縱橫交錯,內通五臟六腑、外絡肢體皮毛,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起著興氣血、通陰陽、養臟腑、利關節的作用。如果氣血循經順利運行。那麼人自然身體健康,如果氣血運行受阻,人就產生疾病。推拿療法就是能夠使經絡暢通陰陽平衡,從而使人保持一個健康狀態。
推拿發展到今天名門各派有幾百家之多。各種手法五花八門,但他們都要求基本動作具備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的特點。因為,追宗溯源,所有推拿的方法均來自同一淵源。
推拿療法是一門普遍適用於老年、青年、兒童、婦女的治療方式,副作用少,應用范圍廣泛,可作為一種普遍應用的自我保健方法。但要達到因人因病施治,對推拿大夫的要求卻很高。要得心應手地運用推拿技術不僅要了解西醫學中人體骨骼、血脈、肌肉的解剖,還要掌握中醫經絡學說,牢記各個穴位的位置。 推拿作為以人療人的方法,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

10. 針灸推拿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針灸推拿,中醫之精髓,中醫里的一朵奇葩,古有雲:一針,二灸,三服葯。內由容此可見一斑。現在好多發達國家不承認中醫中葯,甚至中葯都不能作為葯品來賣,只能作為保健食品來賣,但是老外們承認針灸。針灸是一門值得用醫生來鑽研的學科。中醫的要傳承要發揚,也得從針灸出發。試問誰會吃一嘴上沒毛的年輕人開的中葯,誰會找一鬍子頭發都沒白一根的人看中醫,而針灸專業的醫生就不同了,好多下針就見效,關節復位就那麼幾分甚至幾秒鍾,但多能起到立桿見影的效果,如果你現在建議患者配合吃你的中葯,效果更快更好,即使你再年輕,患者也願意吃你的中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提出更高的要求:綠色療法。針灸推拿就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可以直達病所得綠色療法。針灸出自中醫,中醫靠針灸傳承發揚。

閱讀全文

與中醫推拿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