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皮革工業的發展歷史
現代皮革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有美國、義大利、蘇聯、聯邦德國、英國、西班牙內、巴西等。這些國家的製革容、製鞋業和制其他革製品業,都與配套材料製造業緊密配合,同步發展,形成以鞋類和其他革製品等製成品為中心的生產體系。皮革工業的發展使國際間的協作和學術交流日益廣泛。製革業及配套材料製造業與鞋類及其他革製品製造業互通信息,預測流行款式和流行色的變化,互相促進,整體發展。
1987年,世界皮革總產量為13.9億平方米,其中各類皮革產量見表。世界鞋類總產量1975年約58億雙,1988年約80億雙(其中天然革皮鞋佔一半)。中國的豬皮和山羊皮資源豐富,80年代末,豬革生產量居世界首位。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製革生產中排出的主要含硫和鉻離子的有毒、有害廢水成為日趨嚴重的公害。一般採取以下兩種方法解決:一是採取機械、化學、生化等方法,對有毒、有害廢水加以處理;二是改革生產工藝,開發和應用能減少污染的化工材料,研究酶法脫毛工藝,少(無)鉻、少浴鞣製,原料皮少鹽保藏或天然防腐等。1968年,中國上海新興製革廠首先將酶法脫毛工藝應用在豬革生產上,結合無污染、少污染鞣製工藝,減少了製革廢水對環境的污染。
Ⅱ 皮革產業未來前景是怎樣的
革優商城分析2018年皮革行業將處於發展趨穩略有下行的態勢,下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從宏觀經濟看毛皮行業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1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增長進程放緩,全球需求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俄羅斯這個全球第二大毛皮服裝消費市場的不振,國際原料皮也處在供大於求的狀態;2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臨著減速換擋,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消費的增長不會再像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由於前幾年的過快發展,產能過剩的問題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3還有走.私.案.件.頻發給行業帶來的沖擊等問題。另一方面從毛皮行業自身發展規律看,行業開始進入自我調整期。產業鏈四個環節(養殖、硝染、製品、市場)盲目粗狂發展,信息不對稱,未能主動調整產品及發展速度,產能過剩導致行業進入拐點。再一方面從毛皮行業自身存在的問題看,毛皮行業自身結構上存在很多問題,急待轉型升級,比如關稅調整,陽光貿易等問題都亟待解決。革優商城建議不論是養殖行業還是加工行業都要減少盲目生產,理性的規劃和安排自身的發展,才能在庫存逐漸消化、市場逐漸復甦的過程中恢復和發展起來。但我國皮革行業整體發展也有趨向穩定健康的一面,中國皮革行業發展仍具優勢。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就皮革行業來說,第一個優勢是我們還有一個很大的市場,中國人口眾多,尤其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購買力比原來強了,因此中國對皮革製品的消費增長的幅度還是潛力巨大的;第二個優勢是從製造、銷售到教育,研發、標准制定等完善的產業鏈優勢;第三,我們具有各具特色的、配套能力強的、效率高的產業集群優勢。;第四,我們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第五,我們具有世界第一的生產產能;第六,新的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為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和競爭優勢。當然,中國皮革行業發展必須要創新求變。皮革行業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以人才為支撐,以實施「三品」戰略為抓手,將技術研發、質量提升、品牌培育、綠色發展,兩化深度融合、時尚創意等作為皮革行業供給側結構調整的重要著力點,不斷提高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中國皮革行業創新求變指導性文件《皮革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這個規劃體現了皮革行業發展的未來戰略,對未來行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導向性。在皮革行業由大向強的轉型升級過程中,需有企業站出來做互聯網+皮革產業的引領和嘗試,這將是一片巨大的藍海。以構建皮革產業新生態為願景,以打造皮革行業全產業鏈電商平台為定位,革優商城成立。
Ⅲ 中國皮革協會的發展歷史
2003年2月,中國皮革工業協會申請更名 。 現經民政部民函[2004]160號文批准,更名為中國皮革協會。
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改革的不斷深化,協會自身不斷發展壯大以及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多,同時,協會的會員既有生產企業也有流通企業,既有科研企業又有院校單位,原名稱表述已不準確,難以體現時代特徵。
為了適應當前形勢,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使協會名稱表述更為准確,實現由部門向全行業的轉變,我協會於2003年2月向民政部提出申請更名,其協會的宗旨、任務、業務范圍都不變,同時附上了更名後的中國皮革協會章程。現經民政部民函[2004]160號文批准,更名為中國皮革協會。
中國皮革協會在開展市場調研,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參與國家行業標准審定,組織宣貫執行;實施名牌戰略,培育皮革特色區域;倡導科技進步,組織技術培訓;舉辦皮革展覽及品牌展示,協助企業開拓海內外市場;主辦行業刊物網站,提供信息與咨詢服務;維護知識產權,制定行規行約;開展產業安全調查,發布產業預警信息;參與國際交往,促進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著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4年中國皮革協會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首例證明商標真皮標志 。
--2001年中國皮革協會在輕工行業中率先推出《關於授予中國皮革行業特色區域榮譽稱號的行業規范》。
--2003年中國皮革協會推出真皮標志生態皮革 ,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皮革產業。
--2013年,中國皮革協會對已運營15年的官方網站進行了改版升級,旨在為行業企業多辦實事。改版後的中國皮革網在資訊平台和B2B電子商務平台同時發力,形成了網站獨有的特色,並於2013年8月12號以全新形象隆重上線。
--中國皮革協會陸續推出了《中國皮革行業誠信公約》、《中國皮革行業品牌宣言》、《中國皮革行業社會責任指南》等行業自律規范,有效提高了行業的綜合競爭力。
--每年9月在上海主辦的中國國際皮革展、中國國際鞋類展和中國國際箱包、裘革服裝及服飾展 ,展出面積8萬多平方米,是目前中國境內規模最大的國際性皮革專業展覽會,被譽為世界皮革工業發展的晴雨表。
--每年召開一次的中國皮革協會理事會擴大會議,是集中研討行業焦點問題,共商行業發展大計的年度盛會。始創於2007年9月的皮業國際論壇,已成為世界皮革行業交流、對話的重要平台之一。
--中國皮革協會代表全行業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與世界權威皮革行業機構、組織和各國皮革行業協會建立了密切聯系,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形象。
《詩經》有雲:如日之恆,如月之升,中國皮革協會與行業共處蓬勃發展之態。為實現中國由世界皮革大國邁向皮革強國的目標,中國皮革協會正和全行業一道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推動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實現我國皮革工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Ⅳ 皮革文化、起源歷史
最早北方游牧民族利用狩獵所得到的動物毛皮取暖及居住,然而生皮容易腐敗,不耐久存,也不耐用。為了能讓皮毛更耐久更耐用呢,原始游牧人以石頭敲擊使之柔軟,後來逐漸發展出讓皮子變得柔軟的技術。
這種處理皮革的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可以說明是人類的一個進步、藝術演進的歷史。隨著文明的演變,在皮革的演變史上有了長足的發展。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 「皮囊壺」的造型曾一度被宋遼時期瓷器所吸收並推崇,從瓷器皮囊壺上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期皮革器物造型已達到一定的審美高度。從此在人類的生活中開始出現了皮革製作的各種用品,比如說皮革製成的包囊,交通工具,地圖,房屋,服裝,帽子,鞋,裝飾品等等。
之後人類文明不斷發展,人類當然不會停留在簡單而笨重的皮製品上,他們在皮革製品上開始增加圖案使其在視覺上更加美觀。之後在不斷的勞動和生活中演變出製作技巧也開始設計,開始了最早的皮革藝術設計。
皮革在原始時期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也是當時人類對皮革的依賴性所導致的。簡單的來說人類當時沒有製造布料的技術導致對皮革的需求和依賴,所以在當時皮革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具有真正的皮革藝術的產生從最初游牧民族馴馬開始,馴馬時代始於籠頭的發明,後來有了馬嚼子,牧民得以跨上馬背自由馳騁。
馬鞍、馬蹬的發明,解放了牧民的雙手,以利長途遷徙、四方征戰。圍繞馬的馴養和使用,皮革工藝大顯身手。草原先民學會了鞣製皮革,製成了籠頭、馬鞭、鞍韂、馬靴、箭筒、刀鞘、皮盔甲、馴馬服、摔跤服、乃至蒙古包上的皮革裝飾等。
這些皮具的製作均附加適當的藝術技巧,既有實用功能,又具審美價值。流行數百年的雕花馬鞍,即可謂傳統皮革工藝的典型代表。
在內蒙古皮革藝術實踐的長河中,不斷的發展和傳承,內蒙古的皮革藝術從使用皮革造型到多樣性的藝術創作,它植根於草原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狩獵、畜牧經濟,凝聚著草原人民的聰明智慧,千百年來為草原人民的生產、生活服務,也成為草原文化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皮革藝術在蒙古民族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牧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皮革製成的生活必需品和裝飾品。隨著經濟的發展,皮革造型藝術所蘊涵的藝術生命力和審美價值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並顯示出其發展的潛力和勢頭。
為了將這門古老的藝術得以繼承和發揚,認識皮革藝術的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就是對皮革藝術保護和發揚。
(4)全球皮革行業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一、歷史發展
皮革行業涵蓋了製革、製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製品等主體行業,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機械、輔料等配套行業。上下游關聯度高,依靠市場拉動,產品常青,集創匯、富民、就業為一體的特點。
中國皮革行業,經過調整優化結構,在全國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專業化分工明確、特色突出、對拉動當地經濟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皮革生產特色區域和專業市場。它們的形成,奠定了中國皮革行業發展的基礎。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中國皮革業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也由此證明了中國皮革業生命力的旺盛與強大。皮革及其製品的市場潛力是很大的,全球皮革總需求量約為1.0億平方米,相當於3億張牛皮(標准皮)的產量,中國皮革產量摺合標准皮近7000萬張,約佔全球皮革產量的23.33%。
但是,中國皮革製鞋及其相關產業的企業也應該正視到,21世紀我們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足之處,雖然中國是世界上皮革生產大國,但並不是皮革強國,在品質、價值方面仍處於弱勢地位,需要在這個市場的大環境中加以磨練和改進。
二、應用領域
皮革的總消費量有一半以上適用來做皮鞋材料。其次,提包、夾袋、運動器具、衣服、皮帶、工業用途等都持續的使用皮革。皮雕用的皮革需要亮雖急速增加、但整體看來確實是一點點而已。這些雕刻皮大部分是牛皮,佔了皮革原料的7~8成。 但是這些皮革的需要和皮革供應並不一致。
Ⅳ 皮革的發展前景
隨著科學的發展,合成革的性能雖然會愈來愈接近天然皮革,但永遠不能達到天然皮革的指標。其原因在於皮革的性質來自於生命科學。動物皮是生命體的一部分,生命科學的深邃和奧妙不是一般物理和化學能夠模仿的,人們可以合成牛胰島素,但絕對不能合成公牛、母牛和山羊。另外,皮革製品對於使用者來說還具有特殊的心理價值,即炫耀性和自慰性,這就和戴著銅制的戒指和黃金打造的戒指心裡感受是一樣的。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皮革的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大,而不可能走向衰落,因此說皮革工業是「日不落產業」一點也不為過。
一種產業的生命力在於這種產業所生產的產品有無市場需求,而市場的需求又取決於產品對人類的作用和功能。皮革製品之所以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青睞而長盛不衰,主要在於其優越的、不可替代的性能。
1、與人體的親合性;動物皮主要由膠原蛋白組成,人的皮膚也是膠原蛋白。因此,只要加工過程中控制化工材料的使用,所有皮革均可與人體零距離緊密接觸,貼身穿用,不會產生任何不利於人體的不良反應,這是任何化學纖維難以比擬的。
2、力學性質;皮革具有一定的彈力,但其彈力不同於塑料和橡膠,拉伸到一定長度後,回彈並不隨著外力的消除而直線產生,而是按照其特定曲線緩慢恢復原狀,這就是皮革的回彈滯後性。這種獨特的力學性能,使皮衣、皮鞋穿著舒適貼體,對身體沒有壓迫感,皮鞋和膠鞋、塑料鞋穿著感覺不同的原因就在於此。
3、衛生性能;皮革的透氣性和吸濕排濕性是其它面料尤其是化學纖維面料無可比擬的,在自然狀態下完全乾透的皮革仍含有15%的水份,正常的絨面革載水量達其重量的70%時,其革面仍是乾爽的,穿著仍無潮濕感。皮革的透水汽性可達200g/m2hr。而合成革的極品——超細纖維革,僅僅達到10g/m2hr。另外,皮革本身是一種蛋白質纖維三維交織的超大比表面的多孔體。每平方英寸約有100萬個微孔,這種結構帶來皮革良好的透氣性,在1mm汞柱的壓力下每平方米每小時透氣量達1000多升。這種寶貴的吸濕排濕性和透氣性賦於鞋類和服裝難得的穿著舒適性和衛生性。
製革業不是消耗產業
筆者認為,任何加工製造業均要消耗資源,關鍵是消耗哪類資源。世界上的天然資源分兩種:一次性資源和可再生資源。如鋼鐵、煤礦、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其原料就屬於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資源;而糧食、棉花、油料、牲畜則屬於可再生資源。地球上一次性資源終有一天會枯竭,按照開采速度煤炭僅夠開采200年至250年,而石油再有40年至50年將會枯竭,那時候再沒有石化工業和煤炭化工,再沒有看到的塑料和化纖,街上也沒有燃油汽車。因此人類才以種種措施限制一次性資源的消耗。
製革工業與麵粉廠、碾米廠、罐頭廠、食品廠一樣,消耗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天然資源——生物資源,只要人類還吃肉、喝牛奶,還養豬、養牛、養羊,製革原料就有源源不斷地供給,它永遠不會給地球造成資源枯竭,只能隨著這種資源的合理消耗,帶動一個產業鏈的循環、發展和提升。
製革污水可否治理
社會上有一種偏見,認為製革污染,是難以治理的。於是許多地區明文規定,不許上製革企業。更有甚者,對製革企業左右看不慣,以種種理由刁難、「擠兌」——無論排放是否達標——直到業主無奈,企業倒閉或搬遷、逃離為止。
從本質上講,製革廠與污染並無必然聯系,生皮本來是不存在污染和毒害的,其排放污染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採用了有污染的化工材料,其二是生皮在加工過程中除去的非製革物質進入到廢水中。這兩種污染的源頭都可以在生產工藝中避免,這就是所謂的清潔化製革工藝,目前我國清潔化製革工藝的研究已日臻成熟,新技術已從實驗室向大生產轉化。關於已經產生的製革污水的處理,新工藝、新設備更是層出不窮、各具千秋,其技術已至臻成熟,達到國家的排放標准早已成多數製革企業最低的要求。至於現存的不達標企業多數屬於設備投入不足或為降低成本有意矇混過關,其主要原因已不屬技術范疇。
製革業不是高污染行業
這種認識的影響面很廣,除了媒體的負面報道外,「想當然」的傳統觀念是形成這種誤區的主要原因。人們的偏見和厭惡主要出於對製革行業污染的憂慮和製革廠臟、臭、累的成見。尤其是「臭」,中國早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之古諺,除了說明製革行業是個技術行當,需要聰明和智慧外,也映射出自古以來人們對皮革就有「臭」的思維定勢。
過去幾十年裡製革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確實存在著環境污染問題,但其污染排放量僅佔全國總排放量的0.47%,而皮革總產值卻佔全國工業的2%,出口創匯額佔全國的4%,從這個意義上講,以0.47%的環境代價換取2%——4%的社會收益,說明皮革污染並不比別的行業更嚴重,在輕工行業中排在造紙和食品之後,居第三位,遠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處「百業之首」地位。
關於製革廠的環境衛生或臟臭,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情況。無須迴避,在製革歷史上,工作環境確實曾經是不雅的,地面臟亂,車間有臭味,但這種現象在製革工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已逐步得到了改觀,投資規模在數千萬元以上的中型製革廠和進入現代管理程序的製革企業已基本不存在臟臭的現象。再說,臭味與有毒害絕對不可畫等號,有香味的東西不一定對人體沒有毒害,如有機溶劑——香蕉水,有令人愉快的香味,但卻對身體有極大的毒害。皮革廠臭味何來,主要是蛋白質的氨基酸分解出氨氣的味道。氨基酸分解後雖臭,但對人體毒害甚微,與有香味的香蕉水不可等同對待。百年以來,全世界製革行業從來沒有職業病,就是皮革廠的生產環境對人體影響的明證。
Ⅵ PU皮革的發展歷史
在中國,人們習慣將用PU樹脂為原料生產的人造革稱為PU人造革(簡稱PU革);用PU樹脂與無紡布為原料生產的人造革稱為PU合成革(簡稱合成革)。習慣上把上述三種革統稱為合成革。到底如何命名?有待大家來統一和規范,以給它一個較為恰當的名稱。
人造革、合成革是塑料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各行業被廣泛使用。人造革、合成革生產在國際上已有60多年發展歷史,中國自1958年開始研製生產人造革,它在中國塑料工業中是發展較早的行業。近幾年來,中國人造革、合成革行業的發展不僅是生產企業裝備生產線的增長、產品產量連年增長、品種花色年年增加,而且行業發展過程中有了自己的行業組織,有相當的凝聚力,從而能把中國人造革、合成革企業,包括相關行業組織在一起,發展成一個有相當實力的行業。
繼PVC人造革之後,PU合成革經過科技專家們30多年的潛心研究和開發,作為天然革的理想替代品,獲得了突破性的技術進步。
PU塗於織物表面最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的市場上,到了1964年,美國杜邦公司開發出了一種用作鞋幫的PU合成革。日本公司建立了一套年產60萬平方米的生產線之後,經過20多年的不斷研究開發,PU合成革無論在產品質量、品種,還是產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地增長。其性能越來越接近天然皮革,某些性能甚至超過天然皮革,達到了與天然皮革真假難分的程度,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當今,日本是最大的合成革生產國,可樂麗、帝人、東麗、鍾紡等幾家公司的產品基本上代表著國際20世紀90年代的發展水平。其纖維及無紡布製造向著超細化、高密度化和高無紡效果方向發展;其PU製造向著PU分散液、PU水乳液方向發展,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從開始的鞋用、箱包領域發展到服裝、球類、裝飾等其他特殊應用領域,遍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Ⅶ 海寧皮衣的海寧皮革業發展史
海寧, 錢塘江畔的一座小城,以洶涌澎湃的海寧潮聞名於世。然而就是這么一座只有65萬人口的小城卻締造了一個「中國皮都」的神話。
在海寧,平均3秒就能生產一隻票夾。
平均48秒製成一組牛皮革沙發套。
平均1.3秒誕生一件皮衣。
海寧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皮都」。2005年,海寧皮革業總產值達130億元,皮革皮件業經濟總量列全國第一;皮革服裝產量全國第一,生產皮衣2500萬余件,佔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皮革交易量全國第一,其中皮毛經營量佔世界皮毛經營量的四分之一;皮革服裝及相關產量出口額達58億元,列全國第一。
海寧皮革業已這樣璀璨 「1926年創辦的海寧製革廠,是海寧皮革業發展史上第一傢具有現代工業意義的企業,迄今已有80年歷史」。
海寧皮革業發端可追溯到1926年。當時在海寧硤石,人們在棚戶里,利用水缸、棍子等簡陋的生產工具,用鹽酸硝皮法硝制皮革。到解放前,在海寧雙山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皮革作坊。
1956年,眾多的皮革小作坊公私合營,建立了地方國營海寧製革廠,產供銷全部實行計劃經濟生產模式。
70年代海寧製革廠走向輝煌。1973年擁有173人的製革廠,發明了豬皮絨面服裝革,得到國家輕工業部的重視,在海寧召開了全國8省1市現場會,推廣豬皮絨面服裝革的生產技術與經驗,這是海寧建縣以來少有的全國性會議。 上世紀80年代,海寧製革廠的職工紛紛出來辦廠,從不產皮的海寧,因為掌握了皮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製革技術,而在與其他地區的競爭中佔到了先機。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這一時期創辦起來小型皮革廠大約有20多家,但是規模都比較小,知名度也不高,真正使海寧皮革一炮走紅的是雪豹集團。
1984年雪豹集團公司的前身——海寧辛江皮件服裝廠創立。1989年,上海金陵中路雪豹商城開業,雪豹首開品牌皮衣專賣商場。伴隨著「雪豹,寶中之寶」的廣告語,上海灘時髦人士趨之若鶩在商城前排起長隊購皮衣,甚至出現了憑票購買的火爆場面。
90年代初期,海寧許多皮革廠家開始仿效雪豹創品牌,一時間,海寧興起了二三百個皮革品牌。1992年,海寧全市鎮辦、村辦和個私辦皮革企業達到了200家,海寧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皮革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培育。既鼓勵公有制性質的集體和鄉鎮企業發展,也允許個體私營企業創辦皮件廠,從而在全市迅速形成了大力發展皮革產業的氛圍。
1993年,是海寧皮革業發展歷程上又一值得紀念的時間。海寧興建了國內第一家大規模配置皮革產業資源的專業市場——海寧中國皮革城。可以這樣說:皮革業的興起是皮革城建立的根本原因和動力,但是反過來皮革城的建立又大大提升了區域品牌的知名度,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皮革產業的發展。
從1994年起海寧市每年舉辦一次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原海寧中國皮革服裝展銷會),該博覽會是中國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皮革博覽會之一,成為中外皮革界的盛會。 為適應我國加入WTO發展外向型經濟和國內外皮革市場激烈競爭環境。從1999年12月起,海寧市委、市政府在市區西北部創建海寧中國皮都科技工業園。
現有皮革品牌骨幹企業進入園區,其中投資在500萬元以上企業11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6家,開發面積近700畝,總投資超過了2億元,形成了100萬件皮革服裝和800萬件(套)皮革製品生產和銷售的能力。目前一個規劃布局合理、產業優勢明顯、環境服務一流的全國著名特色工業園已經初具規模。海寧衣都倩品服飾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此。
進入中國皮都科技工業園的企業,最大的特點是企業創新和競爭意識明顯增強,有的企業不惜重金聘請高級設計師,在服裝款式、用料、縫制工藝上狠下工夫,以體現企業的個性和新意,具有獨特的風格;有的企業在管理上捨得投入,加快了引進管理人才的步伐,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企業層次和形象。園區無論在管理上還是設計、營銷方法等方面出現了你追我趕、你有我超的競爭態勢。這些企業為海寧皮革業在科技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海寧衣都倩品服飾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個的佼佼者。
在皮革產業的縱深發展上,海寧人是不遺餘力的。目前重點發展的汽車製革與皮革箱包,進一步拉長了海寧皮革產業鏈。在海寧皮都路西側,皮革城箱包皮具加工區在這里建設,總建築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
海寧的皮革業「強筋壯骨」,向著世界皮革製造業基地目標邁進了一大步,目前海寧皮革業不僅成為海寧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更是代言了中國皮革產業的快速發展!
Ⅷ 誰能簡單介紹一下皮具行業的發展史
1992~1997年期間,是廣州桂花崗皮具市場創業最容易成功和發展最迅猛的階段,也是全國皮回具市場最風光的年代答。這一期間,廣州市白雲區的皮具加工企業有1000多家,花都師嶺的皮具加工企業由1992年前的300多家迅速發展到近4000家。河北、浙江、遼寧、四川等地的皮具加工廠也都是在這一時期迅速增加的。1992年開始,廣州桂花崗借鑒世界品牌和外資廠的優秀設計,對中國的新時尚作出了無數的演繹。1992~1997年期間,以義大利的沙池(Satchi),法國的路易威登(LouisVuitton)、皮爾.卡丹(PierreCardin),香港特區的卡丹路(Cardanro),中國內地的萬利馬、百利蓮、永駿荷花等為主的品牌皮具掀起了中國新時代男女顯風度、顯瀟灑和無限魅力與豪情的狂風舉浪。這一時期,桂花崗皮具市場每天以150多萬個箱包產品的龐大數量分銷到全國各地,推動了國內皮具市場一個時尚浪潮,大大推動了國內皮具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Ⅸ 現在皮革行業發展情況怎麼樣
可以說在皮革行業經歷了十幾年的飛速發展過程中,廣大的皮革製品專業市場和皮革商戶都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上一次的皮革行業危機是1999年,從1999年至2000年的兩年時間里,皮革製品行業幾乎全軍覆沒,剩下的也是苦苦支撐。而隨著經濟的回暖,加上皮革行業新生力量的出現,逐漸回暖。在新一代皮革行業領軍人物的帶領下,皮衣已經開始進入時裝化的發展歷程,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皮革行業的發展面臨5個主要問題:
1、發展速度過快。對於皮革行業的發展,海寧皮革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對海寧還是佟二堡或者其他市場,都具有歷史意義。可是我們拿佟二堡為例,其實本身一期效果還是很好的。但是接連開發了二期項目和三期項目,建設輔料市場,建設廠房。特別是三期項目,以現有的格局,是屬於重復建設。現在的結果是海寧一期、二期、三期項目還是擁有以前一個皮革城的資源,而有限的資源無法進行合理的配置,導致了費用過高,客流減少,商戶無法正常經營的現象。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在今年和明年會尤其明顯。
2、人才儲備不足。這其實也是單純追求擴張速度而引發的連鎖效應之一,到地方市場也都是找一些非專業人士來進行日常工作。開始時候市場進行大面積廣告推廣還好,人氣短時間內爆發,所以掩蓋了管理方面的問題。而長此以往,由於人員儲備不足而引發的問題會接連暴露出來。特別是在一個地區同時存在幾個皮革城的情況下,個人觀點必須獨立運作,而用一個管理團隊和有限資源來同時支撐幾個項目的運作是不可取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節省開支,而長期來看則暗藏危機。
3、不重視運營管理。海寧皮革城最大的優勢在於推廣,自身品牌知名度的積累已經達到比較高的程度,加上新市場的廣告覆蓋率比較高,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的雙重保證。所以海寧皮革城本身就是一個金字招牌。但是事實是時代在發展,而海寧皮革城自從投入運營到現在幾乎沒有任何模式上的改變和創新,還是用過去的方式在運作市場。在佟二堡,運營方面竟然輸給了香港時代廣場一個後起之秀,歸根結底,還是團隊的問題。而如果再不提高團隊的策劃、運營、管理能力,那麼也必然成為海寧皮革城長期發展的一個障礙。
4、廣告持續力度問題。我看到了佟二堡海寧皮革城商戶的告知書和海寧皮革城官方給出的回復之後,在回復中表達的意思是現在減少了很多傳統廣告模式,注重新媒體。這個在理論上來說確實看起來是比較有道理的,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海寧皮革城的答復顯示出來的是海寧皮革城本身已經擁有巨大的品牌影響力,所以好像完全不需要投入太多大家也了解海寧皮革城。事實上,好比可口可樂,他在做廣告宣傳和不做的時候銷量上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大家會持續保持一種關注度,而舉一個極端的例子,還是拿十年前全球最高品牌價值的可口可樂來說話,如果有一年不投入廣告運營,只是依靠品牌過去的影響力,那麼後果我們可想而知。可口可樂CEO小伍德夫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可口可樂百分之九十八是糖和水,如果我們不做廣告,就不會有人喝我們的飲料。其實廣告營銷需要爆發力的同時也必須具備持續性,不能單獨依靠過去的知名度,這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5、對商戶的實際情況沒有把握清楚。以現在的租金水平,各方面費用都算上,加上貨品的成本,沒有人敢去憧憬未來。為什麼今年的商戶都憂心忡忡,因為今年不是說多賺錢與少賺錢的問題,而是虧多與虧少的問題。
Ⅹ 皮革這行業發展前景
從產業來布局看,集中生產是自製革行業未來發展重要方式,是國際皮革行業發展先進經驗,十二五時期將在有條件地區形成5-8個比較成熟完善製革集中生產基地,製革產業轉移將從自發無序向規范有序轉變,是行業發展一個新重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