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英語歷史文化活動記錄

英語歷史文化活動記錄

發布時間:2021-03-02 13:26:43

A. 中秋節英文介紹

B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had become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with the same name as the Spring Festival.

譯文: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influenced by Chinese culture and is also a traditional festival for overseas Chinese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especially in this region.

譯文: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Since 2008, the Mid-Autumn Festival has been listed as a national statutory festival.

譯文: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On May 20, 2006, the State Council was list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s.

譯文: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英語歷史文化活動記錄擴展閱讀:

自古以來,中秋節就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圓月團圓為人們對祖國和親人的嚮往的象徵,祝願豐收和幸福,成為一種豐富而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端午節、春節和清明節在中國也被稱為四大傳統節日。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B. 英語的歷史,根源,背景,環境,發展,衍生

資料如下:一、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二、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三、歷年環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 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資源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和人類食物鏈;防止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管理和處理有害廢棄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們的地球、家園、居住地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環境污染概述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環境污染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如沙漠化、森林破壞、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 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發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嚴重的污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也造成社會問題。隨著污染的加劇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由於污染引起 的人群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有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環境問題等。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日益呈現國際化趨勢,近年來出現的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 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在剛過去的一年中,我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植樹活動,帶領我們初一(6)中隊的班幹部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為它長成參天大樹打下了基礎。在學校組織的「讓地球充滿生機」的簽字活動中,我鄭重地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並寫下了自己對環保的決心和期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我積極參加學校在世界環境日舉行的有獎徵稿,認真查閱、收集各類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有關環境治理設想方面的文章,我經常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講座,觀看環保方面的錄相帶,積極參預環保知識問答調查活動,認真填寫每一項提問。我參與了「紅領巾植綠護綠隊」的網站建設,在上面發布大量的環保圖片和環保知識,以及關於環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識,我國在環保方面發展動向、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情況;每個月我都利用網路、報紙,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專題和板塊「環保資訊」來告訴大家;還定期製作一些宣傳板來宣傳環保知識和生活中的環保常識。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號召同學們從不同的方面來關愛自己的家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周圍的環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積極動員身邊的人一起來依法保護和建設人類共有的同樣也是僅有的家園,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我還和同學們共同發起「養一盆花,認養一棵樹、愛惜每一片綠地,讓我們周圍充滿綠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飯盒和一次性筷子,讓我們遠離白色污染」的倡議。讓我們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籃子,讓我們共同走向美好的綠色的明天,走向輝煌、燦爛的未來! 共築校園和諧的藍天 和諧,多麼美好的一個詞語,多麼美好的意境。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和諧吧:春風是和諧的,她使堅冰融化,萬物復甦,把人們帶到美好的季節;春雨是和諧的,她「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古往今來,和諧思想綿綿不絕。從孔子提倡的「禮之用,和為貴」「和而不同」,到到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斷;從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為描繪的「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社會狀態,從孫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澤東「環球同此涼熱」的追求,悠悠中華幾千年,歷代思想家、政治家,無不推崇團結互助的理念,和諧社會始終是人們最崇高的理想。 和諧就是融洽和睦、協調發展。和諧社會應該是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社會。但現實生活中,由於許多同學、思想覺悟、價值觀念、利益追求、興趣愛好的差別,有些人的行為方式不利於團結互助,甚至一些損人利己現象也時有發生;還有的同學喜歡搞小自由主義,當面不說,背後亂說,班級不說,校外亂議論,導致同學與同學之間互相猜疑,引起同學之間不和睦;甚至有的同學把社會上一些:惟利是圖,損人利己,愛佔便宜;甚至於爾虞我詐、坑蒙拐騙的行為,也或多或少的帶到了校園,這樣不僅可恥,簡直可以說是道德的囚犯。胡總書記把「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作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提出來,豐富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容,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校園文化,我們中學生在這個富有感召力的今天,我們應該做的是;同學之間要和諧,要團結友愛互助;校園要和諧,構築一個團結友愛、文明向上的和諧校園。 歷史經驗一再告訴我們:有沒有團結互助的道德風尚,是判斷一個群體是否健康、一個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志之一。繼承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弘揚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美德。 是啊!我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仁愛」、行「友善」、重「人和」的傳統美德。我們新一代的中學生應該傳承這些傳統美德、今天要為構建一個和諧的校園努力,明天我們要為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而付出,這是歷史付與給我們的重任!這是時代付與給我們的使命! 環保,從身邊小事做起... 最近,北京一群中學生給朱鎔基總理寫了一封提倡環境保護的信,引起了總理的高度重視……捫心自問,我們每一位又何嘗不應該對此深刻反省呢? 環境保護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我國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確的治理目標。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後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筆者知道有一位老太太,她每次上街買菜都要自帶一個小布袋,每次上餐館吃飯都要自帶一個小鋼勺。看起來很平常,但能夠像這位老同志那樣,長年自覺堅持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確實不容易。這不但要有堅定的環保信念,還需要有良好的習慣。無可置疑,環境意識與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關,在大學校園里我們最容易找到環境保護的支持者。但是,我們同樣也能夠經常在大學的食堂垃圾桶里發現大量的剩飯剩菜。筆者還聽說有這么一位大學生,他熱心環保事業,曾積極奔赴雲南邊陲保護金絲猴,但他卻可以數次忘了關掉水房裡嘩嘩流的水龍頭。這提醒我們,全面的環境保護和全民族環保意識的普及與提高,決非輕而易舉;環境保護不僅僅包括動物、森林的保護、防止大氣和水的污染這樣一些「大事」,也包括我們周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小事。 人類對環境的保護,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當工業文明進入21世紀後,它對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對資源的使用走向了濫用,這引起了人們越來越高度的警惕。各國政府為了保護環境,採取了許多措施,環境保護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並且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今天,提起環境保護,幾乎沒有什麼人會公開反對,但是真正做到自覺長久地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還有許多工作在等待著我們去做。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說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繫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著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在這一點上,北京的中學生們已經為我們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難道我們還有什麼需要猶豫的嗎? 環境保護知識 什麼是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廢液、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 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 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 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臭氧層保護 一、什麼是臭氧 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熱體,表面溫度高達6000℃,是地球取之不盡的能量來源。我們都知道,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光是可見光范圍的太陽輻射,實際上到達地面的太陽光還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等。太陽輻射的紫外光中有一部分能量極高,如果到達地球表面,就可能破壞生物分子的蛋白質和基因物質,即我們所熟知的DNA,造成細胞破壞和死亡。然而,自然的力量改變了這一過程,地球的大氣層就像一個過濾器,一把保護傘,將太陽輻射中的有害部分阻擋在大氣層之外,使地球成為人類可愛的家園。而完成這一工作的,就是今天已經婦孺皆知的「臭氧層」。 臭氧與我們熟知的氧氣是「親兄弟」,只是臭氧由三個氧原子構成,而氧氣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由於臭氧和氧氣之間的平衡,大氣中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臭氧層,這個臭氧層的高度大約在距離地面表面15~25千米處。生成的臭氧對太陽的紫外輻射有很強的吸收作用,有效地阻擋了對地表生物有傷害的紫外線。因此,實際上可以說,臭氧層形成之後,才有了生命在地球上的生存、延續和發展,臭氧層是地表生物系統的「保護傘」。 二、南極臭氧空洞 臭氧層在大氣中是極其脆弱的一層氣體,如果在零度的溫度下,沿著垂直的方向將大氣中的臭氧全部壓縮到一個大氣壓,那麼臭氧層的總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 科學家在南極地區最早發現了嚴重的臭氧層破壞。南極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地區,終年被冰雪覆蓋,四周環繞著海洋。在過去10~15年間,每到春天南極上空平流層的臭氧都會發生急劇的大規模耗損。極地上空臭氧層的中心地帶,近95%的臭氧被破壞。從地面向上觀測,高空的臭氧層已極其稀薄,與周圍相比像是形成了一個「洞」,直徑上千千米,「臭氧洞」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臭氧洞可以用一個三維的結構來描述,即臭氧洞的面積、深度及延續時間。1987年10月,南極上空的臭氧濃度下降到了1957~1978年間的一半,臭氧洞面積則擴大到足以覆蓋整個歐洲大陸。從那以後,臭氧濃度下降的速度還在加快,有時甚至減少到只剩30%,臭氧洞的面積也在不斷擴大。1994年10月觀測到臭氧洞曾一度蔓延到了南美洲最南端的上空。近年臭氧洞的深度和面積等仍在繼續擴展,1995年觀測到的臭氧洞的天數是77天,到1996年幾乎南極平流層的臭氧全部被破壞,臭氧洞發生天數增加到80天。1997年至今,科學家進一步觀測到臭氧洞發生的時間也在提前,1998年臭氧洞的持續時間超過100天,是南極臭氧洞發現以來的最長記錄,而且臭氧洞的面積比1997年增大約15%,幾乎可以相當三個澳大利亞的面積。這一跡象表明,南極臭氧洞的損耗狀況正在惡化之中。 三、臭氧洞是怎樣形成的 臭氧洞一經發現,立即引起科學界及整個國際社會的震動。最初對南極臭氧洞的出現有三種不同的解釋。一種認為是底層含臭氧少的空氣被風吹到平流層的天然結果;第二種解釋認為,南極臭氧洞是由宇宙射線在高空生成氮氧化物的自然過程;但是,美國的兩位科學家Monila和Rowland指出,正是人為的活動造成了今天的臭氧洞。元兇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氟利昂和哈龍。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否定了前兩種假說,而證實氟利昂和哈龍產生的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空洞的主要原因。那麼氟利昂和哈龍是怎樣進入平流層,又是如何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呢?我們知道就重量而言人為釋放的氟利昂和哈龍的分子雖然都比空氣重,但它們在低層幾乎不與任何分子發生反應,因此不能通過一般的大氣化學過程去除。經過一兩年的時間,這些物質於全球范圍內在對流層分布均勻,然後主要在熱帶地區上空被大氣環流帶入平流層,風又將它從高緯度地區向低緯度地區輸送,在平流層內混合均勻。在平流層內,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使氟利昂和哈龍發生分子解離,釋放出原子狀態的高活性的氯和溴,生成破壞臭氧層的主要物質,它們對臭氧層的破壞是以催化劑的方式進行的。據估算,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104----105個臭氧分子.而由哈龍釋放的溴原子對它的破壞能力是氯原子的30~60倍。而且,氯原子和溴原子還存在協同作用即二者同時存在時,破壞臭氧的能力要大於二者的簡單加和。 南極臭氧空洞的形成是包含大氣化學、氣象學的三維復雜過程,但根源是地球表面人為活動產生的氟利昂和哈龍,氟利昂和哈龍在大氣中的壽命很長,一旦進入大氣就較難去除,這意味著它們對臭氧層的破壞會持續一個漫長的過程. 四、臭氧層保護 氟利昂是美國杜邦公司30年代開發的一個引為驕傲的產品被廣泛用於製冷劑、溶劑。塑料發泡劑、氣溶膠噴霧劑及電子清洗劑等,哈龍在消防等行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科學家研究令人信服地揭示出人類活動已經造成臭氧層嚴重損耗的時候,「補天」行動非常迅速。實際上.現代社會很少有一個科學問題像「大氣臭氧層」這樣由激烈的反對、不理解, 迅速發展到全人類採取一致行動來加以保護。 1985年,也就是Monlina和Rowland提出氯原子臭氧層損耗機制後11年,同時也是南極臭氧洞發現的當年由聯合國環境署發起.通過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首次在全球建立了共同控制臭氧層破壞的一系列原則方針。 1987年,大氣臭氧層保護的重要歷史性文件《蒙特利爾議定書》通過.在該議定書中,規定了保護臭氧層的受控物質種類和淘汰時間表.要求到2000年全球的氟利昂消減一半,並制定了針對氟利昂類物質生產、消耗、進口及出口等的控制措施。 由於進一步的科學研究顯示大氣臭氧層損耗的狀況更加嚴峻,1990年通過《蒙特利爾議定書》倫敦修正案。1992年通過了哥本哈根修正案,其中受控物質的種類再次擴充.完全淘汰的日程也一次次提前。 從這里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人類日益緊迫的步伐,而目也發現,即使如此努力地彌補我們上空的「臭氧洞」,但由於臭氧層損耗物質從大氣中除去十分困難.預計採用哥本哈根修正案.也要在2050年左右平流層氫原子濃度才能下降到臨界水平以下.到那時,我們上空的「臭氧洞」可望開始恢復。臭氧層保護是近代史上一個全球合作十分典型的範例。這種合作機制將成為人類的財富,並為解決其它重大問題提供借鑒和經驗。 樣板看下圖: .

C. 英語語言的發展史

希望滿意並採納:
英語語言的歷史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古英語(Old English),中世紀英語(Middle English)和現代英語(Modern English)。

古英語(449--1100)。有記載的英語語言起始於449年,當時包括央格魯-撒克遜人(Angles-Saxons)在內的德國部落入侵大不列顛。他們把原來的居民凱爾特人(the Celts)趕到不列顛的北部和西部角落。凱爾特人的領袖King Arthur帶領部隊勇敢作戰,英勇抗擊德國入侵者。這之後在不列顛島上央格魯人、撒克遜人和一些德國部落都說著各自的英語。盡管85%的古英語詞彙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但一些常用詞彙如:child, foot, house, man, sun等等還是保留下來。和現代英語相比,古英語中的外來詞很少,但派生詞綴較多。古英語中還有較多描述性的復合詞。如「音樂」是earsport;「世界」是age of man。在著名的英雄史詩《貝奧武甫》(Beowulf)中對此有詳盡描述。

787年,來自丹麥及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北歐海盜(the Vikings)陸續進入英國。在之後的三百年裡,他們襲擊、侵佔了大部分的英格蘭。北歐海盜對英語語言的影響意義是深遠的,是他們帶來了代詞they、their、them等;/g/ /k/的發音;甚至包括husband、window這樣的詞。古英語無論從發音還是拼寫上都與現代英語大相徑庭。

中世紀英語(1100――1500)。1066年的諾曼底征服事件在英語語言發展史上是一個標志性的轉折點。在這年,威廉帶領軍隊從法國諾曼底省出發,穿過英吉利海峽,想在英國稱王並在倫敦成立一個法國法庭。之後的近三百年裡,法語一直是英國的官方語言,成為統治階級用語,而平民百姓說的英語被認為市低等語言。到1300年左右,法語的使用開始減少。到14世紀末期,英語又重新成為官方語言。喬叟寫於14世紀末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 Tales)反映了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變化對英語語言的影響。

在近四百年時間里,諾曼人給英語帶來了近一萬的外來詞,深深影響了英國人的社會和生活。英語語言在這一時期借用了較多法語中的派生詞綴,如-able, -ess。當然也有一些拉丁語直接進入英語,而且多用於書面語。由於貿易的發展,還有少量的荷蘭詞語在這時期融入英語中。

中世紀英語的語音變化較少,但句法上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詞序,並且擴展了情態動詞、助詞結構。不規則動詞越來越少,很多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也趨向規則化。到1000年,語言使用中已確定了-s作為名詞復數的構成,而古英語中曾以-en結尾表示復數便漸漸不再被人們使用。

現代英語(1500――至今)。1476年,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在英國開始引進印刷機的使用,標志著中世紀英語轉入現代英語階段。由於讀物數量的增多,范圍擴大,詞彙拼寫開始趨向規范化,標准化,固定化。這樣一來,讀音和拼寫之間的差距擴大。另外,隨著探險、殖民、以及貿易等各方面走向世界化,給現代英語帶來一定的沖擊。超過50種語言的外來詞湧入英語,如阿拉伯語,法語,德語,荷蘭語,俄語,希伯來語,西班牙語,漢語,義大利語等。

為體現英語語言的威望,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有更多的拉丁和希臘詞彙加入英語,象congratulate, democracy, ecation等來自拉丁語;catastrophe, encyclopedia, thermometer 來自希臘語。一些現代希臘語、拉丁語中的科技用語如aspirin, vaccinate也被當作英語使用。另外,一些外來語(如criterion, focus)仍保留了原來詞語的復數形式。還有一些更保留了當時的拼寫和發音。

D. 英語的發展史

盧恩語(Futhark)→古英語(即盎格魯-撒克遜語)(Old English、Anglo-Saxon)→英國英語(English)

1.英語的發展要追溯到公元410年,羅馬人離開不列顛之後,日耳曼部族包括盎格魯、薩克遜開始湧入。

2.羅馬人走了,沒有留下他們使用的拉丁語。反倒是實用的盎格魯薩克遜語言進入到當地人的語言,帶去了新的詞彙。

3.公元597年,基督教傳入英國。基督教的流行,使當地人更容易接受拉丁文的怪字,如「martyr(烈士)」, 「bishop」和 「font」。

4.公元800年,丹麥人入侵英國。維京語言給英語帶來了好戰意味明顯的詞彙,英語中共有2000個詞彙源於維京人。

5.1066年,征服者威廉入侵不列顛,帶來了來自海峽對岸的法語。法語成為了上層階級與官方事務用語。總的來講,英文大概從諾曼語中吸收了一萬多個單詞。

6.1337 年,英法百年戰爭開始。在這116年的爭斗中,英語吸收了法語中的戰爭詞彙,如「armies」, 「navies」 及 「soldiers「, 並逐步取代法語,成為當權者的語言。

7.100年之後誕生了莎士比亞。字典告訴我們,莎士比亞大概發明了2000多個新字,包括好用的詞彙還有很多當時的流行詞彙。

8.1611年出現了詹姆士王版聖經。新聖經使用了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語言,使得聖經中的教訓不再是「王宮粉牆上」的文字,而是手中的小冊,並有傳教士在每間教堂宣傳。

9.17世紀,科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皇家學院的科學家們一開始用拉丁文溝通,後來發現其實用自己的母語英文會更簡潔。新事物的發現產生了許多新的詞彙。

10.在日不落帝國迅速擴張時期,英語從殖民地不同的語言中吸收了許多新的詞彙與表達。據統計,在1815年到1914年期間,新變種的英文得以在世界各地發展。

11.隨著英文向四面八方擴張,詞典編纂者也隨之出現,這些人想要解決拼字不統一的無政府狀態。於是約翰遜博士花了九年編成了一本英文字典,促成了拼寫的統一。

12.英語由古代從丹麥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德國、荷蘭及周邊移民至不列顛群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以及朱特部落的白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13.在19至20世紀,英國以及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和科學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如今,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英語做為溝通媒介。

(4)英語歷史文化活動記錄擴展閱讀

古英語受低地日耳曼語影響很大,比如動詞,基本詞彙,發音,復合詞結構,形態變化很復雜,但是與現代的標准德語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現代英語並非起源或演變自羅曼語族亦或是法語,但是數萬現代英語詞彙,很大一部分來自法語,約5萬英語詞彙與法語接近甚至是完全相同,現代英語和多數現代歐洲語言都改用字母拼寫。

現代英語所使用的拼寫字母,也是完全借用了26個字母。所謂「英語字母」,就是古羅馬人在書寫時所使用的拼寫字母。

英語開始以拉丁字母作為拼寫系統大約是在公元六世紀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參考資料

英語-網路

E. 求翻譯,大一英語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為古代的聖人。他的

想翻譯好這篇短文,詞彙量和語法基礎都很重要,這里小編在下文給大家分享了答案。學翻譯,最主要的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點擊下方藍字鏈接,免費歐美一對一外教課送給大家~

【https://www.acadsoc.com】,課均不到20元,免費跟著外教學習專業的英語知識!

在阿卡索,每位外教皆持證上崗,保證教學質量,而且學習頻率也是非常高的,每天都有25分鍾時間學習,能有效提高口語水平哦,大家可以點擊上方藍字體驗下咱們的外教課程。

有關「孔子」的翻譯介紹如下,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Being a great thinker, ecator and founder ofConfucianism, Confucius is an ancient sage 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His words and life story were recorded by his disciples and their students in The Analects. As an enring classic of Chinese culture, The Analects has influenced all thinkers, writers and politicians in the over-2000-year-long history of China after Confucius. No scholar could truly understand this long-standing culture or the inner world of the ancient Chinese without this book.

不知道如何選擇英語機構,可以網路咨詢「阿卡索vivi老師」;

如果想下載免費英語資源,可以網路搜索「阿卡索官網論壇」。

F. 求救,大蝦們幫幫我,誰有高中歷史興趣小組的活動記錄不是計劃,是完整的活動記錄,跪求!急!!

高一歷史興趣小組活動記錄一.
指導思想: 歷史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歷史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歷史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歷史書籍、好讀歷史書籍、讀好歷史書籍、讀整本的歷史書籍,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為能更好地貫徹這一新課標要求,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學校將積極開展大閱讀教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歷史書籍香校園,使讀歷史書籍成為學生的習慣,使校園更富人文底蘊,充滿智慧和生機。二.活動目的: 1.激發學生讀歷史書籍的興趣,養成博覽群歷史書籍的好習慣。 2.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3.促進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以讀促寫,走讀寫結合之路,提高教學質量。 4.營造歷史書籍香班級,塑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三、活動對象: 全班學生四.活動口號: 暢游歷史書海,塑造美好人生五、活動方法要求:(一)構建閱讀體系1、制定讀歷史書籍計劃歷史書籍:(1).每個學生結合個人實際,每學期制定出讀歷史書籍成長規劃和讀歷史書籍目標,具體格式可讓學生根據自己喜好來設計裝飾,使其生動活潑、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讀歷史書籍的內容、目標、措施、實施時間等。(2).每個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班級讀歷史書籍目標和讀歷史書籍成長規劃歷史書籍,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評,簡潔明了,易於操作。(3).組織一次「讀歷史書籍計劃歷史書籍」展示活動。2、制訂閱讀序列。 循序漸進是教學的一項基本原則,在課外閱讀中也必須遵循這條原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識能力等的不同,合理規定學生的閱讀量:講演優秀歷史故事7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3、編制閱讀歷史書籍目,合理選擇讀物, 不同孩子閱讀的內容、重點,形式應有所不同。高年級學生的思想漸趨成熟,閱讀速度也在慢慢提高,識字量要求是40~100萬字,因此可選擇中長篇文章。 (二)廣開歷史書籍源,開發閱讀環境1、建立三級歷史書籍庫,讓學生有歷史書籍可讀(1).教育學生節約零用錢用於購買課外讀物,建立個人小歷史書籍庫。(2).調查家中的藏歷史書籍量和種類,特別是適合小學生的歷史書籍籍,作出統計,繪製成表,要求每人選一至兩本帶到學校,建立班級小歷史書籍庫。將根據班級小歷史書籍庫的圖歷史書籍數量、出借記錄、管理制度等評比最佳小歷史書籍庫。(3).圖歷史書籍角定時向學生出借圖歷史書籍(每月3次)。(提倡同學與同學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建立「好歷史書籍交換站」,定期舉行「好歷史書籍換著看」活動,並且要求學生愛護圖歷史書籍。)(4).班級小歷史書籍庫實行全天性開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時間,保證學生在一天中的讀歷史書籍時間不少於1小時。2、改革歷史課堂教學,保證課外閱讀正常、有效地開展(1).每周規定閱讀時間(根據課時情況靈活調節,保證一周有兩到三次自由閱讀時間),由各班讀歷史書籍管理員組織,可朗讀所教的課文,可翻閱課外讀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歷史書籍海拾貝」「我最喜歡的」「好歷史書籍推薦」等小板塊,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歷史書籍、好歷史書籍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讀歷史書籍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形成良好的班級讀歷史書籍氛圍。(2).每天的歷史課利用課前的三分鍾背出一首古詩,每周從歷史課中擠出一節課作為閱讀指導課,可進行閱讀交流、新歷史書籍介紹和讀法指導等。 (3).每學期定期組織教師閱讀指導經驗交流會。 (三)積極組織讀歷史書籍活動,檢查讀歷史書籍效果。1、建立讀歷史書籍成長冊: 每個學生都要建立一本「讀歷史書籍成長冊」,將讀歷史書籍活動中讀到的精彩片段、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心得體會以及每學期制定的讀歷史書籍計劃歷史書籍,參加讀歷史書籍實踐活動的作品,獲獎情況等記錄下來。2、出讀歷史書籍小報:(1)學生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收集有關報刊小資料、格言和讀歷史書籍的心得體會等,一學期出版兩期讀歷史書籍小小報。(2)學期末組織一次讀歷史書籍小小報評比活動。3、「讀歷史書籍活動積極分子」 評比 一學期能讀歷史書籍5本以上,並能精讀其中5篇的學生,可評為讀歷史書籍活動積極分子,予以獎勵。 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有關的讀歷史書籍實踐活動,如:故事會、朗讀會、演講比賽、讀歷史書籍心得交流、調查報告、歷史書籍簽製作、讀歷史書籍徵文比賽、報刊剪輯等閱讀知識競賽、作文比賽等,激勵學生,增強讀歷史書籍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六、讀歷史書籍活動記錄:第一個月:1.制定學校讀歷史書籍活動計劃。2.宣傳發動,每位學生課外收集1——2句關於讀歷史書籍有益的名言,讀讀、背背,利用晨會課等時間在班中進行交流,並選擇教室內合適的地點予以張貼。3.開展「讀歷史書籍筆記」徵文活動。第二個月:1. 制定班級和個人讀歷史書籍成長計劃歷史書籍並展示。2.建立家庭小歷史書籍庫。3.開始舉行每周「讀歷史書籍博覽會」。4.出一期關於讀歷史書籍方面的黑板報第三個月:1.寫出班級讀歷史書籍活動小結。2.評比表彰讀歷史書籍活動積極分子。3.評比表彰優秀「歷史書籍管理員」。

G. 西方文化有哪些內容

指的是西歐、北美的現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標准、價值觀、風俗等。與西方這個詞相對應的是東正教、亞洲或者伊斯蘭國家,或者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也曾被對應於前蘇聯共產主義國家。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與西方世界傳統定義相關聯。根據此定義,西方文化是文學、科學、音樂以及哲學原理的合集,並且有別於其它主要文明。適用於受西歐移民或殖民影響強烈的國家,並不僅限於西歐。這些傳統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經典。

西方文化被用於許多方面,不管實際使用正確與否,包括美國文化、唯物主義、工業主義、資本主義、商業主義、性的享樂主義、帝國主義、現代主義,乃至解說西方文明。

西方文化常被認為起源於古希臘、羅馬帝國、天主教、基督新教,這些被統稱為猶太教-基督教文化。然而西方文化也根源於日爾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凱爾特人的流行文化,這些文化是形成歐洲中世紀文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在世界范圍內,西方文化中的元素對其他文化具有很強的影響力。許多文化背景的人,包括西方與非西方的,都將"現代化"與"西化"等量齊觀,當然也有許多非西方人士,反對將採納西方理念與價值,作為所有社會的必然。

一些非西方世界的成員,他們將科技進步跟西方的不同價值觀相聯系,由於西方價值觀與他們當地社會的價值理念大相徑庭,以此作為理由,來反對大部分的"現代化"。

(7)英語歷史文化活動記錄擴展閱讀:

無可爭議的是,組成所謂"現代化"概念的技術、社會模式中的大部分,都發展自西方世界。但這些技術和社會模式,是否就是西方文化的本質部分,這個問題則較難回答。

許多人根據實證科學,認為這個問題無法回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價值"問題,必須在其價值系統中 (如哲學、宗教、政治理論)才能找到答案。當然,現在人類學中的許多部分,都顯示在物理環境與日常活動,跟文化形成(發現自文化生態)之間的關系。

因此,"現代化"與"現代"技術,就不僅僅指"科學"方面 (即物理上),也可能與某種文化緊密相聯,比如西方文化,如果沒有這些科技,現在的西方文化就跟古往今來為人熟知的狀況有天壤之別。

由於在文化、藝術、文學、歷史方面的基石作用,西方文化在歐美學校課程中占據了支配地位。1970年代開始,一種被稱為多元文化政策的新文化覺醒,開始鼓勵在西方學習非洲、亞洲的文化、歷史與藝術,這項政策在進入1990年代後進展加快。

H. 銘記抗戰歷史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內容記錄.

紀念抗來戰70年

想起一九三七源年,
心如刀絞淚漣漣,
當年倭寇幾兇狠,
害我中華家不全。

七七不是情人節,
更甚六月飛天雪,
盧溝狼煙惡戰起,
祖國山河遭洗劫。

七七事件大戰發,
血洗山河九一八,
烈士紅潮平地滾,
多少革命英雄花。

倭寇侵略罪滔天,
長江黃河長悲咽,
國破哪有家存在,
地下閻王都喊冤。

哭罷江山無淚流,
亡國慘禍已臨頭,
拔劍寒光誓不返,
將士熱血灑神州。

南京屠殺幾十萬,
街頭橫屍魂難安,
婦孺齊心抗倭寇,
抗戰何懼肢體殘。

狂轟濫炸無人性,
殘害無辜更寒心,
無惡不作是強盜,
欺我中華無神兵。

國仇家恨怒火燒,
幾多先烈熱血拋,
全國工農大旗舉,
掄起鐵錘和大刀。

大海能容百川水,
國共合作第二回,
百團大戰鼓士氣,
台兒莊上揚神威。

任憑日寇幾張狂,
中國處處是戰場,
縱有飛機和大炮,
照樣來把日本亡。

抗日打的持久戰,
好比棉花用心彈,
戰爭鬥智又斗勇,
直到日寇消滅完。

得道多助失道寡,
日寇就是癩蛤蟆,
喪盡天良必然敗,
繳槍投降滾回家。

八年仇帳能清算,
百萬生靈還不回,
今又賊心重復活,
前倭雖死未同灰。

全國協力驅倭鬼,
萬眾同心鑄鐵城,
警惕覬覦吾領土,
江山永固躍神龍。

現在有國又有家,
要給先烈送束花,
祭奠抗日的烈士,
勿忘國恥勿忘他。

I. 茶在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英語

茶在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翻譯:。

中國是茶的故鄉,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

Chinaisthehometownoftea,tea,。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精神、茶具、茶藝等多方面內容。而中國人飲茶的歷史據說可追溯至神農時代,距今約4700多年。

其實,在不斷地傳承中,中國的茶文化也反映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禮儀。陳漱渝說,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茶,在此基礎上慢慢形成了一系列的禮儀與茶藝。

「所謂文化,有一種定義是『一切知識的總和』。茶文化中便蘊含了很多歷史、文學方面的知識。唐代陸羽被稱為『茶聖』,著有《茶經》一書,詳細介紹了茶的源頭及飲茶技藝等內容。」

(9)英語歷史文化活動記錄擴展閱讀:

中國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又如在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

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

中國新聞網-學者講解「茶文化」:蘊含歷史、文學方面的知識

J. 古今中外歷史文化名人典型事例(中外各5個)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無法上學,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代保爾; 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斗爭,經受了嚴峻考驗,對人生充滿信心。她雖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哦~~。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的創作和翻譯超過100萬字。 她還自學啦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 愛迪生:為了科學發明,緊緊抓住每個「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幾個小時,除
了吃飯、睡覺、活動,幾乎沒有閑過。每天延長工作時間就等於延長了生命。因此,
當地79歲生日時,便稱自己是135歲的人了。愛迪生生活了85歲,僅在美國專利局登
記的發明專利就有1328項,平均15天就有一項發明。
貝多芬:在貝多芬不幸的童年中,母愛可能是他唯一的美好記憶,十七歲喪母對貝多芬的打擊非同一般。與此同時,他還要擔起這個無人照管的家庭--兩個未成年的弟弟和一個不爭氣的父親。 在艱辛的日子裡,只有在與布朗寧一家的交往中,貝多芬才得到一點安慰和支持。伊麗奧諾.布朗寧是他的學生,比他小兩歲,貝多芬對她懷有溫柔的感情。當她後來與一位善良的醫生結婚後,貝多芬就將這種感情轉為永恆的友誼並保持終生。貝多芬也從鄉野景色中找到了安慰--波恩那鮮花滿枝,綠樹成蔭的小徑,經及壯麗浩瀚的萊茵河,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了這個日漸憂郁的年輕音樂家。貝多芬終生對大自然充滿熱愛的情感,他音樂中寬廣的意境和淳樸的旋律直接發源於此。 就在貝多芬一心准備投身音樂大幹一場時,命運向他露出了猙獰的面孔。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就發現自己的聽力急劇下降,對於一位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鋼琴家和音樂家來說,聽力的衰退不啻於世界末日。但貝多芬進行了頑強的抗爭,並說出了那句傳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 當時的貝多芬還愛戀著一位叫朱麗葉塔的姑娘,著名的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獻給她的。然而幼稚風流的朱麗葉塔辜負了貝多芬的一番情意,後來竟與一位男爵訂了婚。 耳聾的治癒日漸渺茫,又痛失心儀已久的戀人,這雙重的打擊使頑強的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寫下了一封絕筆信,即現在被稱之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在信中他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內心深處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誤解貝多芬的人,如果仔細總結了他的遺囑,都能發現其中真實的原因,從而原諒他的種種缺點。 不過他還是重新振作了起來,他那堅強的個性不可能屈服於命運擺布。還是那篇遺囑中,貝多芬說道:「是藝術,就只是藝術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我是不能離開這個世界的。 牛頓:「寬闊的河流平靜,學識淵博的人謙虛。」凡是對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有謙虛的美德。牛頓每當在科學上獲得偉大成就時,從不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揚名於世。當牛頓費盡心血算出「萬有引力定律」後,沒有急於發表。而是繼續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數年,研究了數年,埋頭於數字計算之中,從未對任何人講過一句。後來,牛頓的朋友,大天文學家哈雷(彗星的發現者),在證明一個關於行星軌道的規律遇到困難時,專程登門請教牛頓。牛頓把自己關於計算「萬有引力」的書稿交給哈雷看。哈雷看後才知道他所要請教的問題,正是牛頓早已解決、早已算好了的問題,心裡欽羨不已。在一六八四年十一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於論證「萬有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哈雷看後,對這一巨著感到非常驚訝。他欣喜地對牛頓說:「這真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勸牛頓盡快發表這部偉大著作,以造福於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信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地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過長時間的一絲不苟的反復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後,才於一六八七年七月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於世。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多麼意味深長啊!它生動地道出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獻身的精神,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學的新天地 莎士比亞:為了謀生,為了追求他所熱愛的戲劇事業,獨自一個人來到倫敦闖天下,初到倫敦時,他舉目無親,人地兩生,到處碰壁。後來總算進入了一家印刷廠做工。在剩餘時間,他不顧一天的勞累,每天到倫敦各戲院去尋找工作,後來也如願以償。他認為:環境越惡劣,越能錘煉人的意志和聰明才幹。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中,他都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業,最終獲得了輝煌的成功,登上了「戲劇大師」的寶座。 華羅庚: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從小就替父親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但一有空,就借幾本數學書來看,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初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8歲那年染上了傷寒病,為此,家裡的東西全部當光,而病情不見好轉。幸好有家人的精心照顧,總算保住了生命,但卻成了終身殘疾。後來在原就學的中學老師的關懷下,到這所中學里當勤雜工。他一有空就借書看,傷殘的左腿時常疼痛得鑽心,他仍一心在數學王國的海洋里劈波斬浪,將身軀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和世道的不公統統拋在腦後……
高爾基: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 魯迅:「不教一日閑過」,所有業有所成者莫不為此。請看魯迅最後一年(1936 年)的生命歷程,從一月到十月(10月26日逝世),卧床8個月,還寫雜文和其他文 章54篇,翻譯《死魂靈》第二部殘稿三章並作附兩則,復信270多封,並給不少青 年作者看稿,病中堅持寫日記。病逝前三天,還給一翻譯小說寫序言。在逝世前六年 的時間,魯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園附近,從他的住地到公園只有幾分鍾的路程,卻
從沒去公園玩過。這就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魯迅。 孔 子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概括了中國人的基本思想,成為獨創一套信仰體系的鼻祖。他的哲學根基於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範來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觀念,貫穿於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長達兩千年之久,對世界上許多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祖沖之 :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機械製造等領域都有卓越的貢獻。祖沖之在世界數學史上第一次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並和兒子祖目恆一起導出了球的體積公式,祖沖之在三十六歲時修改了歷法,編制了先進的大明歷。他還設計製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製造了「千里船」等。

閱讀全文

與英語歷史文化活動記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