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紅十字會的發展歷史及社會意義

紅十字會的發展歷史及社會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2 12:03:23

❶ 誰知道紅十字會的發展歷程

紅十字歷史

19世紀中期,歐洲商業經濟日益繁榮的各國,為了爭奪市場,不斷以兵戎相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各國的陸軍醫療部門無力單獨解決戰地傷病兵員的救護和治療問題。因此,一場血戰之後,往往陳屍遍野,呻吟呼號,悲慘萬狀,不忍卒暗。有個名叫讓.亨利.杜南(1828-19lO)的瑞士人,1859年6月25日在前往晉見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途中,抵達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此時拿破崙皇帝正率法軍和撤丁軍為一方與奧地利陸軍為另一方,為爭奪倫巴第地區相繼在馬根塔和索爾弗利諾兩地血戰。索爾弗利諾之戰,雙方資亡四萬多人,大批傷兵被遺棄在戰場上,烈日蒸曬,無人救護,狀況十分凄慘。杜南目睹這一情景,出於對人的同情和憐憫,當即號召該地居民,同他一道組織起來,不分國籍的搶救和看護被遺棄的傷兵,前後達八天之久。
杜南回到日內瓦後,向公眾講述了他在索爾弗利諾戰地的經歷。人們鼓勵他寫書激勵世人的良知。事隔三年之後,杜南於1862年11月在日內瓦發表他的名著《索爾弗利諾回憶》一書。杜南在書中追述了他在索爾弗利諾的所見所聞和救護傷兵的故事。在書的結尾中他建議;(1)在各國成立傷兵救護組織;(2)召開一次國際會議,研究制定一項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組織權益的國際公約。他積極向德、奧諸國的統治者進行游說,他的倡議獲得了歐洲各國上層社會的熱烈支持。於是,1863年2月9日,杜南和杜福爾將軍、莫瓦尼埃律師、阿皮亞和莫諾瓦兩醫生等一道,在日內瓦公共福利會轄下組成了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即人們常說的五入委員會;它的首任主席由杜福爾將軍擔任,社南是該國際委員會的秘書,紅十字會就這樣誕生了。到1880年,五人委員會正式易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在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的倡議和敦促下,1863年10月26日到29日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6個國家的36名代表參加的一次名叫預備會議的國際會議。會議通過十項決議和三項建議,特別主張:
(1)在每個國家成立救護委員會,以便在戰時協助'陸軍』醫療隊進行工作;
(2)平時開展訓練男護士的工作;
(3)救護車、陸軍醫院和醫護人員中立化;
(4)採用統一的識別標志,即白底紅十字旗幟和臂章。
五人委員會特別是杜南堅持不懈地工作,說服歐洲各國派代表到日內瓦研究制定一項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團體權益的國際公約。由瑞士聯邦委員會和法國政府出面,於1864年8月8日到22日之間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2位全權代表參加的外交會議。會議幾乎未加修改就通過了五人委員會提出的公約草案,於8月22日正式簽定《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一次日內瓦公約。公約僅有十條條文,概括地將1863年預備會議通過的決議用國際公約的形式從法律上肯定了下來,也為關於戰爭的國際人道主義法樹立了一個規范性的模式。國際紅十字運動和其在武裝沖突中的特殊作用,從此正式得到國際公約的承認。
隨後,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歐、亞、美三洲的主要國家相繼成立了43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也於1904年5月29日在上海誕生。到1987年4月已有145個國家的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正式加入了這個國際紅十字運動。

紅十字標志的由來、類別和使用

現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項日內瓦公約,正式承認三種戰地救護識別標志,即紅十字、紅新月、紅獅與太陽。1982年,紅獅與太陽標准被取消。武裝部隊醫療部門,在戰地服務過程中,使用這類標志標明所屬的醫療器材、人員、車輛、船隻、飛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不得隨意受攻擊。現將有關情況分述如下:
一、紅十字標志的由來和類別
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即紅十字會)識別標志,始於1863年10月,採用「白底紅十字的臂章體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隨後的日內瓦公約更以具體化,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對瑞士表示敬意,因為瑞士的日內瓦是紅十字會的發祥地。由此可見,紅十字標志與宗教迷信沒有任何聯系。
紅十字標志通常是由五個大小相等的紅色正方形拼合成。國際紅十字的規章,對紅十字標志本身的大小、比例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只說明兩條紅色長方條成垂直相交,中心至各端的長短相等就行了。我們常見的紅十字標志,因人地而異,規格不盡統一,原因就在於此。當然,最好還是前述五個正方形投合的方式製作,比較合乎大家都贊同的標准。
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戰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聯邦委會說,「紅十字標志冒犯了該國土兵的宗教信仰,」該國陸軍已採用紅新月標志代替紅十字標志標明他們所使用的救護車。土耳其的體法,隨後為一些阿拉伯和伊斯蘭教占優勢的國家歷仿效,它們也相繼採用了紅新月標志。
為什麼紅十字標志冒犯了土耳其士兵的宗教信仰呢?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簡略地回顧一小段世界史。在11世紀至13世紀之間,西歐信奉基督教,各國的王公、貴族、傳教士企圖從回教徒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和基督聖地,曾多次糾集教徒,前仆後繼,進行十字軍東征(最著名的有8次之多),當時他仍所使用的旗幟就是以耶酥基督受刑的十字架作為標志。十字軍東征雖以失敗而告終,但自此以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即視十字架為禁物,忌諱使用。這種思想情緒,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在紅十字標志的使用上來了。可是,象黎巴嫩、印度尼西亞、孟加拉這樣一些伊斯蘭教影響較強的國家,卻沒有採用紅新月標志,仍沿用多數國家所使用的紅十字標志。
紅新月標志,有向左和向右彎曲兩種形式,國際紅十字一般採用向右彎曲的紅新月。至於標志的大小規格,跟紅十字標志一樣,迄今尚沒有統一的標准模式可以遵循。
伊朗從1923年起採用紅獅與太陽作為該國紅十字組織的標志。但伊朗革命後,於1980年7月4日正式通告國際紅十字會,放棄使用紅獅與太陽標志,改用紅新月標志。因此,到1980年7月,1949年四項日內瓦公約所承認的三種紅十字標志,實際上只存在紅十字與紅新月兩種了。在報刊文章里,有時我們還見到「紅十字組織使用三種不同標志」的說法,顯然由於信息閉塞,已與事實不符了。
目前,在各國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標聯合會協會的144個成員中,使用紅十字標志的有119個,使用紅新月標志的有24個,餘下前蘇聯是同時使用兩種標志的唯一紅十字組織。
二、紅十字標志的使用
按照1949年8月12日第一項日內瓦公約第44條的規定,紅十字標志(紅新月標志同樣適用)具有保護和說明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前者指使用標志的人員、器材、車輛、機構等,是受到公約有關條款的保護;後者只是說明或表明使用標志的人員或某種東西,只是與紅十字會有關系,或從屬於紅十字會,並不受公約的保護。紅十字標志的使用,首先是軍事當局的許可權,特別是武裝部隊醫療部門的許可權。據此,紅十字標志的使用,一般應由有關軍事當局授權,不得使用於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在戰時,這種受權特別給予從事救護傷病員的軍隊醫療隊,即它的人員在戰地救護過程中可以佩戴紅十字臂章;它的救護車、醫院船、醫療飛機、醫院等可以懸掛紅十字旗幟;它的醫療器材可以貼上紅十字標志;等等。交戰雙方應按公約給予保護,不得有違。但是,這些人員、器材、設施、機構等,一旦不再為戰地傷病員服務,就不再受公約的保護;醫院、救護車等如用於掩護或運送作戰部隊,那就構成違犯公約的行為了。
日內瓦公約參加國,根據公約的要求制定了嚴格的國內立法,明確規定了紅十字標志的使用方法。一般講來,紅十字會無權使用保護性質的標志,但在和平時期它可以根據國內立法的規定,使用紅十字標志,當然這種使用不含有任何保護意義。國際紅十字規定,各國紅十字會會員、青少年會員、紅十字會訓練的急救員、衛生員等,均可佩戴紅十字證章、肩章、領章、胸章、帽徽、別針等,最好在這類證章等的紅十字標志周圍鑲飾些花紋,或鑄刻上佩戴人員類別字樣。標忠尤應盡量小些,不宜過大。紅十字會全部佔用的房舍,也可塗有紅十字標志,或懸掛紅十字旗幟;一部分佔用的,只在佔用部分的辦公室懸掛紅十字標志;如屬紅十字會所有而未佔用的房舍,只能懸掛不帶標志的會牌。其他如救護車、急救站等,如系紅十字會所有並由紅十字會在使用,也可塗上有或懸掛紅十字標志。紅十字會的出版物,或募捐時出售的物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志。向災民免費散發的救濟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志。運往國外的救濟物資,貼上紅十字標志,還可以得到減免運輸費的優惠待遇,特別是緊急救濟物資還能優先搶運。非紅十字組織使用標志,事先須得到有關當局和紅十字會的同意,不得自行其是。

❷ 紅十字會誕生和意義

紅十字會系由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Henry Dunant)成立。也因此,紅十字會將他的生日5月8日訂為「世界紅十字日」,而紅十字幾乎成為圖騰的標志,也是由他祖國瑞士的國旗顏色翻轉而成。

亨利·杜南在1859年時路經義大利倫巴底,目睹奧地利、法國及薩丁尼亞軍隊在蘇法利諾( Solferino)悲慘的戰役,發現傷兵經常乏人照顧,情況凄慘,所以1862年自費出版了「蘇法利諾的回憶」(A memory of Solferino / Un souvenir de Solferino)一書,希望喚起社會的注意,並且號召群眾成立一個民間、中立的傷兵救援組織。

1863年,杜南與古斯塔·莫瓦尼埃(Gustave Moynier )、吉勒姆亨利·杜福爾 (Guillaume-Henri Dufour)、路易斯·阿皮亞(Louis Appai)及西奧多·莫諾瓦(Theodore Maunoir)一同成立了「救援傷兵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Relief of the Wounded),此即為國際紅十字運動的濫觴。

1864年,此時紅十字會運動已經擴散至歐洲12個國家,並於日內瓦首度簽署了《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一條日內瓦公約。

救援傷兵國際委員會於1875年改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並向外擴張至伊斯蘭國家,但由於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符號,伊斯蘭教徒不願意接受,1876年在奧斯曼帝國採用「紅新月」標志,波斯帝國採用古老的獅子和太陽圖案。1929年國際紅十字會承認了這兩個符號。伊朗霍梅尼政變取得政權後,廢棄了紅獅子會的符號,和其他伊斯蘭教世界一樣採用紅新月符號。國際紅十字運動才於1986年改名為「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而紅十字會聯合會則於1991年改名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後來以色列要求採用紅色猶太教符號,六角的「大衛之星」,沒有被紅十字會批准,因為怕此例一開,各種團體都會要求自己的五花八門符號,紅十字會正在討論准備採取一種國際通用的,沒有宗教意義的紅菱形符號。

紅十字運動一百多年來,由於在戰時及承平時機對人類社會都有卓著的貢獻,所以共獲得3次諾貝爾和平獎,加上創辦人亨利·杜南於1901年獲頒的諾貝爾和平獎,總計紅十字會獲得4次最高的和平殊榮。

紅十字會是一個遍布全球的慈善救援組織,目的為推動「紅十字運動」(或稱「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是全世界組織最龐大,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類似組織,除了許多國家立法保障其特殊位階外,於戰時紅十字也常與政府、軍隊緊密合作。

❸ 紅十字會的意義是什麼

紅十字會象徵著人道、博愛、奉獻。人道是紅十字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對人的價值、生命專和生存高度尊重和屬保護的善良理念;

博愛是對所有的人特別是對易受損害或陷入困境的人深切同情、關心、愛護的博大胸懷;奉獻是在人道、博愛情操下出於內心自願幫助他人和服務社會而無私付出的高尚行為。

人道、博愛、奉獻精神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既是人類最基本的道德良知,又是人類共同的道德高地。人道為本、博愛為懷、奉獻為榮是紅十字組織和紅十字運動的靈魂。

(3)紅十字會的發展歷史及社會意義擴展閱讀: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是1863年2月9日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倡議成立。當時稱為「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1880年改為現名。它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紅十字組織,也是瑞士的一個民間團體。

它完全由瑞士公民組成,並受瑞士法律的保護和約束,總部設在日內瓦。其最高權力機構是每年一次的全體大會,大會閉幕期間由執行局領導日常事務。該委員會的宗旨是在戰爭中行善。

根據日內瓦公約的規定,該委員會得以中立團體的身份對戰爭受難者進行保護和救濟,受理有關違反人道主義公約的指控,致力於改進和傳播人道主義公約,與有關團體合作培訓醫務人員,發展醫療設備。

❹ 紅十字會的意義

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

❺ 紅十字會的來歷和歷史

紅十字歷史

19世紀中期,歐洲商業經濟日益繁榮的各國,為了爭奪市場,不斷以兵戎相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各國的陸軍醫療部門無力單獨解決戰地傷病兵員的救護和治療問題。因此,一場血戰之後,往往陳屍遍野,呻吟呼號,悲慘萬狀,不忍卒暗。有個名叫讓.亨利.杜南(1828-19lO)的瑞士人,1859年6月25日在前往晉見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途中,抵達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此時拿破崙皇帝正率法軍和撤丁軍為一方與奧地利陸軍為另一方,為爭奪倫巴第地區相繼在馬根塔和索爾弗利諾兩地血戰。索爾弗利諾之戰,雙方資亡四萬多人,大批傷兵被遺棄在戰場上,烈日蒸曬,無人救護,狀況十分凄慘。杜南目睹這一情景,出於對人的同情和憐憫,當即號召該地居民,同他一道組織起來,不分國籍的搶救和看護被遺棄的傷兵,前後達八天之久。
杜南回到日內瓦後,向公眾講述了他在索爾弗利諾戰地的經歷。人們鼓勵他寫書激勵世人的良知。事隔三年之後,杜南於1862年11月在日內瓦發表他的名著《索爾弗利諾回憶》一書。杜南在書中追述了他在索爾弗利諾的所見所聞和救護傷兵的故事。在書的結尾中他建議;(1)在各國成立傷兵救護組織;(2)召開一次國際會議,研究制定一項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組織權益的國際公約。他積極向德、奧諸國的統治者進行游說,他的倡議獲得了歐洲各國上層社會的熱烈支持。於是,1863年2月9日,杜南和杜福爾將軍、莫瓦尼埃律師、阿皮亞和莫諾瓦兩醫生等一道,在日內瓦公共福利會轄下組成了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即人們常說的五入委員會;它的首任主席由杜福爾將軍擔任,社南是該國際委員會的秘書,紅十字會就這樣誕生了。到1880年,五人委員會正式易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在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的倡議和敦促下,1863年10月26日到29日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6個國家的36名代表參加的一次名叫預備會議的國際會議。會議通過十項決議和三項建議,特別主張:
(1)在每個國家成立救護委員會,以便在戰時協助'陸軍』醫療隊進行工作;
(2)平時開展訓練男護士的工作;
(3)救護車、陸軍醫院和醫護人員中立化;
(4)採用統一的識別標志,即白底紅十字旗幟和臂章。
五人委員會特別是杜南堅持不懈地工作,說服歐洲各國派代表到日內瓦研究制定一項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團體權益的國際公約。由瑞士聯邦委員會和法國政府出面,於1864年8月8日到22日之間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2位全權代表參加的外交會議。會議幾乎未加修改就通過了五人委員會提出的公約草案,於8月22日正式簽定《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一次日內瓦公約。公約僅有十條條文,概括地將1863年預備會議通過的決議用國際公約的形式從法律上肯定了下來,也為關於戰爭的國際人道主義法樹立了一個規范性的模式。國際紅十字運動和其在武裝沖突中的特殊作用,從此正式得到國際公約的承認。
隨後,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歐、亞、美三洲的主要國家相繼成立了43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也於1904年5月29日在上海誕生。到1987年4月已有145個國家的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正式加入了這個國際紅十字運動。

紅十字標志的由來、類別和使用

現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項日內瓦公約,正式承認三種戰地救護識別標志,即紅十字、紅新月、紅獅與太陽。1982年,紅獅與太陽標准被取消。武裝部隊醫療部門,在戰地服務過程中,使用這類標志標明所屬的醫療器材、人員、車輛、船隻、飛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不得隨意受攻擊。現將有關情況分述如下:
一、紅十字標志的由來和類別
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即紅十字會)識別標志,始於1863年10月,採用「白底紅十字的臂章體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隨後的日內瓦公約更以具體化,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對瑞士表示敬意,因為瑞士的日內瓦是紅十字會的發祥地。由此可見,紅十字標志與宗教迷信沒有任何聯系。
紅十字標志通常是由五個大小相等的紅色正方形拼合成。國際紅十字的規章,對紅十字標志本身的大小、比例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只說明兩條紅色長方條成垂直相交,中心至各端的長短相等就行了。我們常見的紅十字標志,因人地而異,規格不盡統一,原因就在於此。當然,最好還是前述五個正方形投合的方式製作,比較合乎大家都贊同的標准。
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戰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聯邦委會說,「紅十字標志冒犯了該國土兵的宗教信仰,」該國陸軍已採用紅新月標志代替紅十字標志標明他們所使用的救護車。土耳其的體法,隨後為一些阿拉伯和伊斯蘭教占優勢的國家歷仿效,它們也相繼採用了紅新月標志。
為什麼紅十字標志冒犯了土耳其士兵的宗教信仰呢?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簡略地回顧一小段世界史。在11世紀至13世紀之間,西歐信奉基督教,各國的王公、貴族、傳教士企圖從回教徒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和基督聖地,曾多次糾集教徒,前仆後繼,進行十字軍東征(最著名的有8次之多),當時他仍所使用的旗幟就是以耶酥基督受刑的十字架作為標志。十字軍東征雖以失敗而告終,但自此以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即視十字架為禁物,忌諱使用。這種思想情緒,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在紅十字標志的使用上來了。可是,象黎巴嫩、印度尼西亞、孟加拉這樣一些伊斯蘭教影響較強的國家,卻沒有採用紅新月標志,仍沿用多數國家所使用的紅十字標志。
紅新月標志,有向左和向右彎曲兩種形式,國際紅十字一般採用向右彎曲的紅新月。至於標志的大小規格,跟紅十字標志一樣,迄今尚沒有統一的標准模式可以遵循。
伊朗從1923年起採用紅獅與太陽作為該國紅十字組織的標志。但伊朗革命後,於1980年7月4日正式通告國際紅十字會,放棄使用紅獅與太陽標志,改用紅新月標志。因此,到1980年7月,1949年四項日內瓦公約所承認的三種紅十字標志,實際上只存在紅十字與紅新月兩種了。在報刊文章里,有時我們還見到「紅十字組織使用三種不同標志」的說法,顯然由於信息閉塞,已與事實不符了。
目前,在各國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標聯合會協會的144個成員中,使用紅十字標志的有119個,使用紅新月標志的有24個,餘下前蘇聯是同時使用兩種標志的唯一紅十字組織。
二、紅十字標志的使用
按照1949年8月12日第一項日內瓦公約第44條的規定,紅十字標志(紅新月標志同樣適用)具有保護和說明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前者指使用標志的人員、器材、車輛、機構等,是受到公約有關條款的保護;後者只是說明或表明使用標志的人員或某種東西,只是與紅十字會有關系,或從屬於紅十字會,並不受公約的保護。紅十字標志的使用,首先是軍事當局的許可權,特別是武裝部隊醫療部門的許可權。據此,紅十字標志的使用,一般應由有關軍事當局授權,不得使用於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在戰時,這種受權特別給予從事救護傷病員的軍隊醫療隊,即它的人員在戰地救護過程中可以佩戴紅十字臂章;它的救護車、醫院船、醫療飛機、醫院等可以懸掛紅十字旗幟;它的醫療器材可以貼上紅十字標志;等等。交戰雙方應按公約給予保護,不得有違。但是,這些人員、器材、設施、機構等,一旦不再為戰地傷病員服務,就不再受公約的保護;醫院、救護車等如用於掩護或運送作戰部隊,那就構成違犯公約的行為了。
日內瓦公約參加國,根據公約的要求制定了嚴格的國內立法,明確規定了紅十字標志的使用方法。一般講來,紅十字會無權使用保護性質的標志,但在和平時期它可以根據國內立法的規定,使用紅十字標志,當然這種使用不含有任何保護意義。國際紅十字規定,各國紅十字會會員、青少年會員、紅十字會訓練的急救員、衛生員等,均可佩戴紅十字證章、肩章、領章、胸章、帽徽、別針等,最好在這類證章等的紅十字標志周圍鑲飾些花紋,或鑄刻上佩戴人員類別字樣。標忠尤應盡量小些,不宜過大。紅十字會全部佔用的房舍,也可塗有紅十字標志,或懸掛紅十字旗幟;一部分佔用的,只在佔用部分的辦公室懸掛紅十字標志;如屬紅十字會所有而未佔用的房舍,只能懸掛不帶標志的會牌。其他如救護車、急救站等,如系紅十字會所有並由紅十字會在使用,也可塗上有或懸掛紅十字標志。紅十字會的出版物,或募捐時出售的物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志。向災民免費散發的救濟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志。運往國外的救濟物資,貼上紅十字標志,還可以得到減免運輸費的優惠待遇,特別是緊急救濟物資還能優先搶運。非紅十字組織使用標志,事先須得到有關當局和紅十字會的同意,不得自行其是。

❻ 中國紅十字會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中國紅十字會是在內憂外患的條件下成立的。一是西方紅十字的「人道」理念傳入中國後和中國傳統的「仁愛」思想契合,為中國紅十字會的誕生提供了社會基礎;二是日俄戰爭引發的救護活動催生了中國紅十字會。
國際紅十字運動誕生後,首先於19世紀80年代傳到我國台灣。1894年7月甲午海戰後,開始在中國大陸傳播。旅日僑胞孫實甫,由於長期在日本經商,習見日人深獲紅十字會之益,感受到紅十字會活動對中國苦難群眾的重要和必要,遂與志同道合者翻譯國外紅十字組織的章程,廣為傳播西方「人道」理念。孫實甫被認為是「中國倡導紅十字會第一人」,西方紅十字的「人道」理念和中國博愛愛人、行善積德的傳統道德思想異曲同工,一經傳播,很快得到社會認同,使國人逐漸認識到紅十字會的重要性,為中國紅十字會的誕生奠定了社會基礎。
1904年2月(清光緒三十年),在我國東北旅順口,日俄雙方為爭奪在中國的特權,爆發了日俄戰爭,數十萬同胞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在旅順的外國僑民都由本國政府或紅十字會出面,接運撤離戰區。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也派船接運中國同胞,遭到俄國的拒絕,船隻不準入港。為救護中國難民,上海海關道沈敦和等人出於義憤,發起成立「東三省紅十字普濟善會」。這是中國最早的和紅十字有關聯的組織。為得到國際上的承認,1904年3月10日,清朝商約大臣呂海寰、工部左侍郎盛宣懷等人在上海邀請中立的英、美、法、德代表,共同協商成立了「萬國紅十字會上海支會」。當年得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承認。清政府得知後,立即予以承認,並撥白銀10萬兩作經費(各地紳商及衙門也勸募20萬兩白銀)。這是中國紅十字會的前身。1907年更名為大清紅十字會。早期的中國紅十字會是由中外合辦、政府撥款資助並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成立,清政府滅亡。大清紅十字會改名為中國紅十字會。1912年1月,得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正式承認。1919年7月,加入紅十字會協會。1933年,改名為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先後隸屬內政部、軍委會和行政院領導。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會長蔣夢麟帶領一部分人去了台灣,各地組織紛紛解體。秘書長胡蘭生等七人,於1950年組成代表團前往北京,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接管。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中央政府決定:鑒於紅十字會的特殊性質及歷史狀況,採取改組而不是接管的方式,將舊中國紅十字會改組為新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搬遷北京,現有總會職工除不願赴京者外,全部留用;總會所有資財要妥善保管,不得隨意處理;將北京東城區乾麵胡同22號房屋(民國初期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舊址)騰讓出來,作為總會遷京後的會址

❼ 國際紅十字會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國際紅十抄字會是一種醫療慈善機構,1863年2月9日由瑞士慈善家杜南首創,初名「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1880年改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1864年8月22日在日內瓦簽訂了第一個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概括地將1863年國際會議決議用國際公約的形式固定下來。國際紅十字會從此正式成立。

中國紅十字會於1912年1月15日加入國際紅十字會,成為其中一員。1919年加入紅十字協會。中國政府和紅十字會代表曾多次參加國際大會,與國際紅十字會各方面進行友好合作。

❽ 誰知道紅十字會的發展歷程

紅十字會是一個遍布全球的慈善救援組織,目的是為推動「紅十字運動」(或稱「紅十字內與紅新月運動」),是容全世界組織最龐大,也是最有影響力的類似組織,除了許多國家立法保障其特殊地位外,於戰時紅十字也常與政府、軍隊緊密合作,成為了一個人盡皆知的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由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Henry Dunant)成立。紅十字會將他的生日5月8日訂為「世界紅十字日」,而紅十字幾乎成為圖騰的標志,是由他的祖國瑞士的國旗顏色翻轉而成。

❾ 紅十字會的起源

19世紀法軍——撒丁聯軍與奧地利軍隊發生戰爭。瑞士人道主義者杜南目睹戰內爭慘容狀,提出成立一個中立的戰地救護組織。1863年日內瓦傷兵救護委員會終於成立。因其發起人和成員都是瑞典人,於是就把紅底白十字的瑞典國旗改為白底紅十字的新旗幟,作為標志。此後,紅十字就成了中立、人道主義和救死扶傷的標志。

❿ 建立紅十字會有什麼意義

國際紅十字會創立於1863年,她的創始人是瑞士人亨利·杜南。
十九世紀中葉歐洲戰事頻繁,1859年6月24日,杜南途經義大利北部小鎮索爾弗利諾,正趕上法國、撒丁國聯軍與奧地利軍之間的一場惡戰,戰場上屍橫遍野,死傷者達四萬多人,無助的傷兵在烈日下痛苦掙扎,他組織居民搶救傷兵、掩埋屍體。就在這時,一個偉大的設想在他心中萌發了。他向國際社會呼籲,制定一個國際法律,對交戰雙方的戰俘要實行人道主義,保證傷員中立化,一旦發生戰爭,應不分國籍,不分民族和信仰全力搶救傷員,減少死亡。這一人道主義的提議在歐洲贏得了廣泛的共鳴,瑞士日內瓦公共福利會選出了亨利·杜福爾將軍、瓊斯塔夫·莫瓦尼埃律師、路易·阿皮亞醫學博士、狄奧德·莫諾瓦醫學博士及亨利·杜南組成五人委員會,並於1863年2月17日在日內瓦召開了首次會議,由此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前身成立了。
1863年10月26日,歐洲16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瓦召開了首次外交會議,並一致通過了《紅十字決議》,決定在各國建立救護團體,為了表示對瑞士的敬意,其標志定為「白底紅十字」(瑞士國旗為紅底白十字)。1864 年8月8日至22日,又簽訂了《紅十字公約》,公約中規定:戰場上進行救護的醫院及人員處中立地位,應受保護;應對傷病員不分敵友均給予救護。至此,亨利?杜南理想中的救護團體「紅十字會」和國際性協議「日內瓦公約」正式誕生了。隨後,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歐、美、亞三洲的主要國家都相繼成立了紅十字會。我國的紅十字會也於1904年在上海誕生,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於1912年1月15日通報各國,正式承認中國紅十字會為國際紅十字會的成員。
紅十字標志只是在武裝沖突中傳達特定信息的符號,是一種保護性標志,其中不含任何政治、宗教、哲學等各種意義。但在1876-1878年俄羅斯與土耳其戰爭前夕,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通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他們將採用紅新月來標明自己的救護車輛,但仍會尊重和保護有紅十字標志的敵方救護車輛,他們所提出的理由是「……『紅十字』是對穆斯林士兵的冒犯……」。而且土耳其還表示,如果它所提出的修改不被接受的話,它也無法強令自己的軍隊尊重日內瓦公約。這樣,土耳其單方面改變了1864年日內瓦公約第九條的條款。由於戰爭已迫在眉睫,考慮到救助傷兵的緊迫性,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暫時接受了紅新月標志。在1929年召開的國際外交會議上,紅新月標志被正式承認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標志,但強調紅十字和紅新月標志不具有任何宗教性。現在世界上有20多個阿拉伯國家和部分伊斯蘭國家使用紅新月標志。
一百多年來,紅十字會的卓越貢獻使這一標志具有了極大的號召力和權威性。隨著紅十字會會員國的發展,紅十字會的任務也開始由單一戰傷救護發展到對自然災害的援助、意外傷害的急救、自願輸血、社會福利以及開展世界各國紅十字會、紅新月會之間的友好合作,壯大和平力量,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等。為了紀念杜南對世界紅十字事業所作的偉大貢獻,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協會執行理事會1948年決定將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為國際紅十字日

閱讀全文

與紅十字會的發展歷史及社會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