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鄂爾多斯是不是有個伊泰集團,這公司怎麼樣啊
補充回答:
鄂爾多斯的消費並不高 房價也不高
你可能是因為鄂爾多斯發達的經濟而誤解了
鄂爾多斯的經濟在內蒙是領頭羊
但是在消費、民生等方面不是很出色
畢竟人口偏少 所以城市發展起步慢
伊泰集團是中國企業500強,很好的企業。
效益和發展潛力都不錯,是內蒙古的龍頭企業。
介紹:
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產、經營為主業,以鐵路運輸、煤制油為產業延伸,以太陽能、生物制葯、房地產等非煤產業為互補的大型現代化企業。公司為中國企業500強(第416位)、全國煤炭企業百強(第21位)、鐵道部確定的百家運輸大客戶和內蒙古自治區煤炭50強之首。2004年初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到2010年煤炭產銷超過5000萬噸的重點企業。2004年8月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規劃建設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骨幹企業之一。
公司現有總資產近百億元,下屬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伊泰准東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伊泰煤柱回收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伊泰葯業有限責任公司等直接和間接控股公司22家,擁有員工3492人。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為煤炭行業首家B股上市公司。「伊泰」商標為煤炭行業第一枚「中國馳名商標」,「伊泰精煤」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管理總局認定為「國家免檢產品」。
伊泰集團現有大中型煤礦14座。所生產經營的煤炭具有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發熱量等特點,是天然的「環保型」優質動力煤。公司現已建成全長72.6公里准東電氣化鐵路(運輸能力3100萬噸/年)和122公里曹羊公路(復線);正在建設全長65.5公里的准東鐵路二期工程和26.8公里的酸刺溝煤礦鐵路專用線。公司在秦皇島、天津、京唐等港口設有貨場和轉運站,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秦皇島等地設有銷售機構,形成了產、運、銷完整的體系。
伊泰集團正圍繞新的發展目標定位,加快實施煤礦技改、傳統採煤工藝下煤柱回收技術攻關、大型高產現代化礦井建設和煤制油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煤炭主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專業化水平和競爭實力。
現正在實施的煤礦技術改造工程完成後,公司煤炭生產能力將提升到1425萬噸/年。列入《國家煤炭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2007年核准建設的伊泰酸刺溝煤礦項目建成後,伊泰集團原煤生產能力將達到2625萬噸/年;列入《國家煤炭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2008、2009年核准建設的伊泰紅慶河乃馬岱、塔拉壕煤礦項目建成後,伊泰集團原煤生產能力將達到5425萬噸/年。
伊泰集團積極開展科技創新,組織科研人員對「房式開采條件下的呆滯煤柱安全回收」課題進行技術攻關,採用自行研發的大噸位本架自移式煤柱回收專用支架有效控制頂板安全,開發出了2—3個煤柱直線同採的安全回收關鍵技術。2007年4月通過了國家安監總局組織的成果鑒定。該技術解放大量呆滯煤柱,提高了煤炭資源回收率,解決了呆滯煤柱在礦壓下頂板突垮所引發的地質災害和棄煤自然發火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問題,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作為中科合成油技術公司的控股股東,伊泰集團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完成了煤間接液化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中試,並通過國家863項目驗收。2006年,經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核准,以該技術為依託的國內第一條(一期工程年產16萬噸)煤基合成油品示範生產線開工建設,計劃2008年8月竣工投產。目前,伊泰集團正在開展500萬噸/年煤制油基地的總體規劃等相關工作,到「十二五」末,伊泰集團將建成500萬噸級煤制油產業基地。
按照多元發展的思路,伊泰集團現已在非煤領域形成太陽能、生物制葯、房地產互補產業。
依託太陽能數倍聚光光伏發電技術,伊泰集團在鄂爾多斯市建成國內裝機最大、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205千瓦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年總發電量超過59.86萬千瓦時。對開發可再生能源,保護環境,推動我國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具有重大的示範帶動意義。
伊泰葯業公司依託伊泰丹龍、聖龍兩個GMP認證的制葯基地,生產8種劑型,176個品種的中西葯。即將上市的拳頭產品麝香救心滴丸對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受到國內權威中醫葯專家高度贊譽。
伊泰置業公司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已成功開發景泰華府地產項目,完成商品房銷售18.5萬平方米;正在建設的伊泰華府和景泰華府項目,開發面積達48萬平方米,投資約8.7億元,建成後將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伊泰集團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堅持「四個不變」的辦企原則,即:堅持加強黨對企業的領導,集團公司黨委是領導核心不變;堅持合法經營,照章納稅,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方向不變;堅持依靠廣大職工,充分尊重廣大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變;堅持為地方和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做出貢獻的思想不變,各項事業取得快速發展。集團公司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公司被原國家煤炭工業部評為「現場管理最佳企業」,並授予全國煤炭工業優秀企業「金石獎」;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工商聯聯合授予「全國就業與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被內蒙古自治區認定為「標兵文明單位」。集團公司董事長張雙旺、總經理張東海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伊泰集團確定下一步發展目標為:到2007年建成自治區總資產、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重點企業;「十一五」即2010年,煤炭產銷突破5000萬噸,進入全國煤炭企業10強。
2. 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簡介
中國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產、經營為主業,以鐵路運輸、煤制油為產業延伸,以房地產開發、生物制葯、太陽能等非煤產業為互補的大型現代化能源企業。公司為中國企業500強(第227位)、全國煤炭企業百強(第18位)、鐵道部確定的百家運輸大客戶和內蒙古自治區煤炭50強之首。
伊泰集團現有大中型生產礦井14座,籌建礦井2座,總生產能力超過5000萬噸/年。煤礦全部實現了綜合機械化開采,采區回採率達到75%以上。公司生產的煤炭具有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發熱量等特點,是天然的「環保型」優質動力煤。公司一直秉承著「寧可少產100萬噸煤,也不死一個人」的安全理念,加大安全投入,所有礦井都按要求完善了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安全生產得到了有效保障。2005年以來,公司連續6年生產原煤1.57億噸,實現了零死亡,安全成績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公司現已建成全長135.46公里的准東電氣化鐵路、124.18公里的呼准電氣化鐵路、26.8公里的酸刺溝煤礦電氣化鐵路專用線和122公里的曹羊公路。公司在秦皇島、京唐港、曹妃甸港口設有貨場和轉運站,在北京、上海、廣州、秦皇島等地設有銷售機構,形成了完整的產、運、銷體系。
2006年5月,經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核准,以該技術為依託的國內第一條(核准48萬噸,一期工程年產16萬噸)煤基合成油品示範生產線開工建設,2009年3月聯動試車、投料出油。2010年6月,裝置實現了安全、穩定、長周期、滿負荷運行。伊泰集團正在開展540萬噸/年煤制油基地的總體規劃和項目實施的前期工作,並按「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完善示範的政策要求,向國家能源局上報了180萬噸/年商業示範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待開展前期工作的批復。公司力爭到「十二五」末,建成500萬噸級煤制油產業基地。
按照多元發展的思路,伊泰集團現已在非煤領域形成房地產開發、生物制葯、太陽能等互補產業。
伊泰置業公司是伊泰集團旗下專業從事房地產投資、開發和經營的企業,成立於2006年,開發面積已超過500萬平方米。項目從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呼和浩特市開始,正逐步拓展到海口、成都、北京等多個大中型城市。伊泰置業已晉升為國家一級房地產企業,成為伊泰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伊泰葯業公司是集中葯生產、銷售及高端化學原料葯合成開發、轉讓、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按照GMP標准建成制葯基地,生產滴丸、顆粒劑共11個中葯品種,依託太陽能數倍聚光光伏發電技術,伊泰集團於2007年在鄂爾多斯市建成我國第一個205千瓦聚光光伏科研示範發電站。項目對開發可再生能源,保護環境,推動我國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伊泰集團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鄂爾多斯市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四個不變」辦企原則,即:堅持加強黨對企業的領導,集團公司黨委是領導核心不變;堅持合法經營,照章納稅,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方向不變;堅持依靠廣大職工,充分尊重廣大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變;堅持為地方和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做出貢獻的思想不變,各項事業取得了快速發展。集團公司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公司被原國家煤炭工業部評為「現場管理最佳企業」,並授予全國煤炭工業優秀企業「金石獎」;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工商聯聯合授予「全國就業與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連續十年被內蒙古自治區認定為「標兵文明單位」,被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集團公司董事長張雙旺、總經理張東海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3. 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的遠景規劃
到 2010 年,集團公司原煤年生產洗選能力達到 5000 萬噸;煤炭銷售量達到 4000 萬噸,煤炭就地轉化量達到 1000 萬噸;總資產達到 100 億元,比 2003 年增長 4 倍;職工平均工資達到年 10 萬元。
(一)加快建設 5000 萬噸級大型煤炭生產基地
1 、加強現有采礦權井田范圍內生產礦井的技術改造
伊泰集團公司現有采礦權井田面積 182.7 平方公里,擁有地質儲量 122761 萬噸。 「十一五」期間,通過對所有生產礦井實施資源整合,使原有礦井整合為 14 座。其中,泰豐煤礦為殘留煤柱回收試驗礦井,其他 13 座礦井為技改礦井,到 2007 年底技改礦井全部實施完成後,原煤生產能力達到 1560 萬噸 / 年,具體生產礦井規劃見表一。
表一 內蒙古伊泰集團公司生產技改煤礦規劃表 礦 名 井田面積( Km 2 ) 可采儲量(億噸) 生產能力(萬噸 / 年) 服務年限(年 ) 總投資(萬元) 開采工藝 出資情況 開(竣)工時 間 主要工作進度安排 寶山煤礦 25 0.96 120 32.3 20700 綜采 集團公司 51% 控股 2007 年 1 月竣工 2006 年 8 月初完成主斜井施工; 9 月中旬完成回風斜井施工, 10 月中下旬完成運輸順槽和回風順槽的掘進, 11 月 21 日 完成切眼貫通,進入安裝、試運轉階段 . 丁家渠煤礦 17.4 0.34 120 20.45 22200 綜采 集團公司 51% 控股 2006 年 4 月開工, 2007 年 7 月竣工 主井、副井和風井 7 月開工, 10 月下旬完成;井下生產系統在 2007 年 5 月形成; 2007 年 6 月初進行工作面設備安裝; 7 月投產試運轉。 大地精煤礦 11.6 0.29 120 19 22400 綜采 集團公司獨資 2006 年 4 月開工, 2007 年 2 月竣工 井筒工程、井下生產系統和輔助系統 4 月 1 日 開工, 2007 年 1 月完成進入設備安裝。 蘇家壕煤礦 5.7 0.15 120 12.67 6000 綜采 集團公司獨資 2006 年 4 月開工, 2007 年 9 月竣工 地面生產及配套系統 2006 年 12 月完成。
完成投資 6000 萬元, 安家坡煤礦 4.9 0.079 60 10.1 7074 高檔普采 集團公司 51% 控股 2006 年 4 月開工, 2006 年 11 月竣工 地面生產系統 7 月末完工,行政辦公系統及輔助系統 9 月完成。主井 6 月 5 日 形成,井下生產系統及輔助系統 9 月 15 日 完工。工作面設備安裝 11 月完成。 白家梁煤礦 6.48 0.065 30 15.6 1500 炮采 集團公司 51% 控股 2006 年 3 月 1 日 開工,年底竣工 井巷工程 2006 年 10 月底完成;井下生產系統及輔助系統的設備安裝和系統形成在 2007 年 1 月下旬完成。 納林廟二號井 20.96 6.55 300 30.8 45590 綜采 股份公司獨資 2006 年 9 月竣工 2006 年 9 月末投產, 10 至 12 月三個月生產原煤 50 萬噸。完成投資 26783 萬元 ( 不包括天地公司的投資 ) 。 宏景塔一礦 28.4 0.97 300 24.6 44260 綜采 股份公司獨資 2006 年 3 月開工, 2006 年 12 月竣工 新副井和工作面的順槽切眼於 11 月上旬完成。地面生產系統、供電系統和其它輔助系統設備安裝在 2006 年 11 月末前全部完成。 納林廟一號井 9.4 0.3 120 19.3 23000 綜采 股份公司獨資 2006 年 12 月竣工投產 主井、付井、風井和回風大巷 8 月底完工; 9 月底首采工作面和運輸系統及其它輔助系統形成,為設備安裝做好准備。 陽灣溝煤礦 1.0 0.12 60 15.6 6330 炮采 股份公司獨資 2006 年 5 月開工, 2006 年 11 月投產 風井 7 月 20 日 完成,副井擴碹 6 月 30 日 完成。井下生產系統和輔助系統 9 月下旬形成。工作面設備安裝 10 月下旬完成。 凱達煤礦 5.54 0.12 60 13.9 9242 綜采 股份公司控股 2006 年 12 月竣工 主井和副井在 2006 年 5 月前完成,井下生產系統及輔助系統在 9 月以前完成。工作設備安裝 12 月完成。 富華煤礦 8.6 0.04 30 9.4 1993 炮采 股份公司獨資 2006 年 3 月開工, 2006 年 11 月竣工 回風井在 2006 年 5 月完成,井下生產系統及輔助系統在 10 月完成。工作面設備安裝 11 月中旬完成。 大石圈煤礦 28 0.7 120 35 12400 綜采 集團控股 51% 2006 年 6 月開工, 2007 年 1 月竣工 2006 年 6 月完成設計修改。井筒工程年內完成,工作面設備安裝年底展開。 2 、加快現有探礦權井田范圍內生產礦井的開發建設
伊泰集團公司現有探礦權井田 3 宗,總面積120.59 平方公里,地質總儲量 173523 萬噸,其中准格爾煤田准格爾酸刺溝井田面積 36.59 平方公里,地質儲量 99253 萬噸;東勝煤田東勝銅匠川井田面積 43 平方公里,地質推斷儲量 56000 萬噸;東勝煤田准格爾不拉峁井田面積 41 平方公里,地質儲量 18270 萬噸。根據各井田的儲量及其它開采條件進行合理布局,目前處於可研階段的准格爾煤田准格爾酸刺溝井田、東勝煤田東勝銅匠川井田到 2007 年達產後形成 1200 萬噸 / 年和 800 萬噸 / 年的能力,目前處於預可研階段的東勝煤田准格爾不拉峁井田可按照 120 萬噸 / 年的規模安排建設,這樣到 2010 年,現有探礦權井田全面開采,總生產能力可達 2120 萬噸 / 年,具體煤礦建設見表二。
表二 伊泰集團公司「十一五」期間規劃建設煤礦表 項目名稱 規模(萬噸 / 年) 總投資
(萬元) 資金來源 股東構成 前期進展情況 酸刺溝礦井 1200 180000 自籌、貸款 獨資 可研階段 銅匠川礦井 800 120000 自籌、貸款 獨資 可研階段 不拉峁礦井 120 11170 自籌、貸款 獨資 預可研 總計 2120 311170 自籌、貸款 3 、加速後備煤炭資源的地質勘探
由於伊泰集團公司擁有的煤炭資源不能滿足建設 5000 萬噸級以上大型煤炭基地的需求,因此需配置新的後備煤炭資源,並加大地質勘探力度,以保證大型煤炭基地建設的順利進行。擁有探礦權的酸刺溝井田、銅匠川井田、不拉峁井田已完成地質勘探工作,錫林郭勒盟勝利井田正在進行施工勘探,預計 2006 年內可完成地勘工作。正在爭取的烏審旗納林河井田、杭錦旗錫尼鎮井田、伊旗紅慶河井田的探礦權落實後,則立即開始這些井田的地質勘探工作。具體補充地質勘探項目見表三。
表三 伊泰集團公司大型煤炭基地井田補充地質勘探項目表 項目名稱 規 模 資金
來源 股東
構成 前期進展情況 勝利井田 43 KM2 自籌 獨資 完成現場施工勘探、精查 烏審旗井田 172KM2 自籌 獨資 申辦探礦權 杭錦旗井田 360 KM2 自籌 獨資 申辦探礦權 紅慶河井田 80KM2 自籌 獨資 申辦探礦權 4 、加大殘留煤柱資源的安全回收
為了提高資源回採率,伊泰集團公司與山東科技大學共同研發的房柱式採煤工藝煤柱安全回收技術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並在現場試驗成功。「十一五」期間,將該項技術應用於泰豐煤礦,延長礦井服務年限,每年可新增原煤生產能力 240 萬噸。 綜合新建的大型礦井、擴能改造的舊礦井和殘留煤柱資源的安全回收,伊泰集團公司到 2007 年將形成 3000 萬噸 / 年的原煤生產能力,在後備資源得到落實後,到 2010 年可形成 5000 萬噸 / 年原煤生產能力。
(二)圍繞 5000 萬噸級煤炭基地搞好配套和深加工項目建設
1 、抓好配套鐵路、公路建設
( 1 )呼准鐵路將於 2006 年 6 月建成通車。按照呼准公司各股東出資協議和中鐵路橋公司關於呼准鐵路建設前期的承諾,伊泰集團將對呼准鐵路實施控股經營。
( 2 )加快酸刺溝煤礦鐵路專運線的建設。確保線下工程2006 年 12 月前完工; 2007 年 5 月項目完成鋪架、四電工程,爭取 6 月投入運營。
( 3 )建設准東鐵路二期工程。按照與東烏鐵路接軌的方案,力爭 2006 年 9 月上旬完成部分施工圖設計,站前工程全線開工。
( 4 )新包神鐵路項目建議書已經國家發改委批復,計劃修建的包頭至大保當段全長 246 公里 ,投資估算 76 億元,項目資本金 26.6 億元,伊泰集團出資 3.32 億元,占總股本的 12.5% 。已組建公司,開展運作,在自治區境內的土地預審已完成;水土保持、環評報告已通過鐵道部初審,黃河大橋施工已經展開。伊泰集團將積極推動新包神鐵路項目全線開工。
( 5 )全長 224 公里 的准朔鐵路項目建議書已經國家發改委批復,該項目總投資約 55 億元,伊泰集團股比為 18.96% ,伊泰集團將積極參與准朔鐵路,促成准朔鐵路盡快落地實施。
( 6 )公路建設方面,為保障煤炭調運,抓好曹羊公路的路面維修和部分路段的復線改造建設。
通過加強以上鐵路、公路的建設,進一步完善與煤礦生產配套的運輸通道,為下一步大規模的組織煤炭生產、運輸、銷售創造條件。
2 、建設 150 萬噸煤基合成油加工廠,推進煤間接液化實施步伐
伊泰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合作研究的煤炭間接液化合成油技術中試取得成功,並得到了國內許多專家及部門的認可。 「十一五」期間,伊泰集團公司先期建設年產 16 萬噸的煤基合成油示範廠,然後通過改造,到 2010 年形成 150 萬噸 / 年的煤基合成油生產規模。
(三)做大、做強與主業互補的生物制葯產業
「十一五」期間,在繼續完善配套和擴大甘草基地的基礎上,把生物制葯作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戰略來抓,鞏固壯大異甘草素、甘草黃酮等拳頭產品,努力研發新產品,並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力爭使伊泰生物高科公司從 2007 年開始盈利,到 2010 年實現利潤上億元,成為自治區制葯行業的優勢企業。
(四)、「十二五」期間的發展重點
1 、建設 500 萬噸 / 年的煤基合成油加工廠
在「十一五」期末煤基合成油規模達到 150 萬噸 / 年的基礎上,「十二五」期間,在鄂爾多斯市境內再建設 350 萬噸 / 年的煤基合成油加工廠,總規模達到 500 萬噸 / 年,屆時,就地轉化原煤 2500 萬噸。
2 、進一步爭取後備煤炭資源,力爭在「十二五」末即 2015 年原煤生產能力突破億噸大關。
(五)、保障措施
1、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
伊泰集團公司今後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十一五」及到「十二五」期間,集團公司要建設 5000 萬噸乃至 1 億噸級以上規模的煤炭生產基地,但後備資源嚴重不足,這就需要政府從扶優、扶強的角度出發,賦予公司充足的後備資源並核准礦井建設。此外,在安排鐵路調運計劃、授予煤炭出口自營權、安排黃河用水指標、對大型煤炭基地骨幹企業賦予稅費優惠政策等方面能給予我集團公司大力支持。
2、採取多種途徑廣泛籌集建設資金
完成「十一五」及到「十二五」期間集團公司的各項任務和目標,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這些建設資金僅靠企業自身積累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採取多種途徑廣泛籌集。具體來說,一是要與國內銀行建立穩定的信用關系,積極爭取銀行信貸資金;二是加強與國內外有實力企業的聯合,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引進資金;三是爭取擴股和發行企業債券,以此募集建設資金;四是積極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和國際商業貸款;五是積極爭取國家在基礎設施及高技術產業等方面的投資。
3、加快人才智力資源的引進開發
當今企業間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了人才,誰就擁有了財富。因此,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引進集團公司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現代管理人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智力資源優勢,為集團公司所用,同時要加強與區內外大學的聯合,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實用型人才。
4、深化改革,加強管理
進一步深化企業內部改革,積極推行全員競聘上崗制,實行全面成本管理考核。繼續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制定和完善嚴格的獎懲考核辦法,層層落實管理責任制度,做到獎罰分明,績效掛鉤,按月考核,每年評定。
4. 內蒙古伊泰集團是什麼樣是企業
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產、經營為主業,以鐵路運輸、煤制油為產業延伸,以太陽能、生物制葯、房地產開發等非煤產業為互補的大型現代化企業。公司為中國企業500強(第412位)、全國煤炭企業百強(第21位)、鐵道部確定的百家運輸大客戶和內蒙古自治區煤炭50強之首,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到2010年煤炭產銷超過5000萬噸的重點企業,被國務院列為全國規劃建設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骨幹企業之一。
公司現有總資產160億元,下屬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伊泰准東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呼准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伊泰葯業有限責任公司等直接和間接控股公司22家。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為煤炭行業首家B股上市公司。「伊泰」商標為煤炭行業第一枚「中國馳名商標」,「伊泰精煤」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為「國家免檢產品」。
伊泰集團現有大中型煤礦14座。所生產經營的煤炭具有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發熱量等特點,是天然的「環保型」優質動力煤。公司現已建成全長72.6公里准東電氣化鐵路(運輸能力3100萬噸/年)、124公里呼准鐵路和122公里曹羊公路(復線);正在建設全長65.5公里的准東鐵路二期工程和26.8公里的酸刺溝煤礦鐵路專用線。公司在秦皇島、天津、京唐等港口設有貨場和轉運站,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秦皇島等地設有銷售機構,形成了產、運、銷完整的體系。
伊泰集團正圍繞新的發展目標定位,加快實施煤礦技改、傳統採煤工藝下煤柱回收技術攻關、大型高產現代化礦井建設和煤制油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煤炭主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專業化水平和競爭實力。
技改礦井均引進國內先進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全部由傳統房柱式改為綜采、高檔普采,采區回採率達到75%,採掘機械化程度達到90%,煤礦技改已率先走到了鄂爾多斯市煤炭企業的前列。所有礦井技改工程完工後,年實際生產能力將超過2000萬噸以上,正在建設的1200萬噸/年酸刺溝煤礦項目以及列入《國家煤炭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伊泰紅慶河乃馬岱、塔拉壕煤礦項目建成後,伊泰集團原煤生產能力將達到5000萬噸/年。
伊泰集團積極開展科技創新,組織科研人員對「房式開采條件下的呆滯煤柱安全回收」課題進行技術攻關,採用自行研發的大噸位本架自移式煤柱回收專用支架有效控制頂板安全,開發出了2—3個煤柱直線同採的安全回收關鍵技術。2007年4月通過了國家安監總局組織的成果鑒定。該技術解放大量呆滯煤柱,提高了煤炭資源回收率,解決了呆滯煤柱在礦壓下頂板突垮所引發的地質災害和棄煤自然發火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問題,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作為中科合成油技術公司的控股股東,伊泰集團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完成了煤間接液化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中試,並通過國家863項目驗收。2006年,經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核准,以該技術為依託的國內第一條(核准48萬噸,一期工程年產16萬噸)煤基合成油品示範生產線開工建設,2008年9月竣工投產。目前,伊泰集團正在開展500萬噸/年煤制油基地的總體規劃等相關工作,到「十二五」末,伊泰集團將建成500萬噸級煤制油產業基地。
按照多元發展的思路,伊泰集團現已在非煤領域形成太陽能、生物制葯、房地產開發互補產業。
依託太陽能數倍聚光光伏發電技術,伊泰集團在鄂爾多斯市建成國內裝機最大、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205千瓦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年總發電量超過59.86萬千瓦時。對開發可再生能源,保護環境,推動我國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具有重大的示範帶動意義。
伊泰葯業公司按照GAP標准建成了4萬畝以甘草為主的多種中葯材有機種植示範基地,按照GMP標准建成制葯基地,按照GSP標准建成了營銷網路體系,按照GLP標准建起了研發機構,生產滴丸、膠囊、顆粒劑等9個劑型共200多個品種,拳頭產品麝香通心滴丸對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受到國內權威中醫葯專家高度贊譽。
伊泰置業公司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已成功開發景泰華府地產項目,正在建設的伊泰華府和景泰華府2期、3期項目,開發面積達48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伊泰集團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鄂爾多斯市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堅持「四個不變」的辦企原則,即:堅持加強黨對企業的領導,集團公司黨委是領導核心不變;堅持合法經營,照章納稅,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方向不變;堅持依靠廣大職工,充分尊重廣大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變;堅持為地方和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做出貢獻的思想不變,各項事業取得快速發展。集團公司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公司被原國家煤炭工業部評為「現場管理最佳企業」,並授予全國煤炭工業優秀企業「金石獎」;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工商聯聯合授予「全國就業與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被內蒙古自治區認定為「標兵文明單位」。集團公司董事長張雙旺、總經理張東海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伊泰集團確定下一步發展目標為: 「十一五」即2010年,煤炭產銷突破5000萬噸,進入全國煤炭企業10強。
5. 建國以來中國有了那些輝煌成就
1、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2、天河一號
「天河一號」是中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從2008年開始研製,按兩期工程實施:一期系統(TH-1)於2009年9月研製成功;二期系統(TH-1A)於2010年8月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升級完成。
2010年11月14日,國際TOP500組織在網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級計算機前500強排行榜,中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排名全球第一。其後2011年才被日本超級計算機「京」超越。2012年6月18日,國際超級電腦組織公布的全球超級電腦500強名單中,「天河一號」排名全球第五。
3、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科學技術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其中,以「兩彈一星」即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為代表的國防尖端科學技術成果最為顯著。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面對著嚴峻的國際形勢。
為了抵禦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打破超級大國的核訛詐、核壟斷,黨中央果斷決定研製「兩彈一星」,重點突破國防尖端技術,作出了對中國安全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
1956年,國家制定了科學技術發展的第一個遠景規劃,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列為12項帶有關鍵意義的重點任務的第一項,同時部署了兩個更大的項目:原子彈和導彈。
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來為主任的中央十五人專門委員會,加強對原子能工業建設和加速核武器研製、試驗工作以及核科學技術工作的領導。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全國「一盤棋」,集中攻關,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東方巨響」震驚了世界。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國科學技術當時所能達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中國政府發表聲明:中國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的,是為了防禦,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4、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征-2F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征2號F載人航天火箭。
在發射點火十分鍾後,船箭分離,並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飛船入軌後,地面的各測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測量船對飛船進行了跟蹤測控,同時,還對飛船內的生命保障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等進行了測試。
「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同時, 「神舟一號」飛船的成功收回,也說明了我國的航天事業將會走在世界前沿。「神舟一號」飛船是我國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5、首艘航母遼寧號入列
遼寧號航空母艦(代號:001型航空母艦,舷號:16,簡稱:遼寧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隸下的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也是中國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
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斗群,戰斗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志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斗群能力。
6. 改革開放30年鄂爾多斯市的巨大變化
鄂爾多斯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風大沙多且集中於冬春兩季,降水量少且集中於7、8、9三個月,「十年九旱」是這里最為明顯的自然特點。
30年間鄂爾多斯生態環境的變化
1、30年前鄂爾多斯的生態環境狀況
上世紀70年代,鄂爾多斯沙漠化土地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其中強度沙化面積2.77萬平方公里,沙化退化草場面積4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4.7萬平方公里,其中堪稱「世界水土流失之最」的砒砂岩裸露區約2萬平方公里,侵蝕模數每年每平方公里最高達4萬噸,被專家稱為「地球癌症」。
1978年,鄂爾多斯有耕地面積近300萬畝、草場8000多萬畝,但糧食總產量只有2億公斤,平均每公頃糧食產量只有983.3公斤,農業總產值6049萬元,種植業增加值6273萬元,牲畜總頭數只有495.7萬頭只,畜牧業總產值8554萬元,畜牧業增加值8052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94元,林業總產值1331萬元,林業增加值1226萬元,1980年森林覆蓋率只有6.1%,植被覆蓋率只有30%。
2、今日鄂爾多斯的生態環境現狀
截至2007年底,我市森林總面積達到了2620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為956.7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率分別為20.07%、75%,均超出全國和全區水平。森林資源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約3.2億噸、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約62萬噸、釋放氧氣約2.3億噸、消解粉塵約11億噸、涵養水源約15億立方米、防風固沙約8385萬畝、阻滯入黃泥沙約2000多萬噸,2007年全市林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達到23億元、16億元,農牧民來自林業的人均純收入達到1780元。全市135.8萬畝嚴重水土流失耕地和嚴重風蝕沙化耕地重新披上了綠裝。
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變化的原因剖析
1、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
面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解放後的鄂爾多斯人在建設和改造自己家園方面的認識也有過艱難曲折的過程。50年代提出「禁止開荒、保護牧場」,60年代初實行「種樹、種草、基本田」,「文革」期間推行「牧民不吃虧心糧」政策。70年代後期,提出「林牧為主、多種經營」,80年代推出「三種五小」(即種草、樹、檸條,小水利、流域治理、草庫倫建設、經濟園林、農機具推廣),90年代明確「生態環境建設是全盟最大的基礎建設和立盟之本」,2000年提出「建設綠色大盟、畜牧業強盟」,2001年撤盟設市後改為「建設綠色大市、畜牧業強市」。2007年提出將鄂爾多斯劃分為「禁止開發區(占國土總面積的51%)、限制開發區(佔37%)、優化開發區(佔12%)。」
鄂爾多斯人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認識得到不斷升華,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的生存之基、發展之本。具體可將升華的結果概括為這樣幾點:(1)轉變發展理念由「索取自然」轉變為「順應自然」;(2)變革生產方式由「廣種過牧」轉變為「集中發展」;(3)創新體制機制由「單一投入」轉變為「多元投資」;(4)發展林沙產業由治理「貧瘠荒涼」轉變為「綠色銀行」。
2、制度在不斷健全
1978年,伊克昭盟黨委提出「以牧為主」的方針,在全區率先推行了「草畜雙承包」的生產責任制度,推動了草原生態建設。
1980年,伊克昭盟黨委召開了全盟以「檸條」為重點的草原建設會議,提出了植被建設是伊盟最大的基本建設的戰略決策,做出了《關於建設以檸條為重點的灌木草場的決定》。
1981年,伊盟黨委做出每年種樹、種草、種檸條各100萬畝的決定。
1982年,伊盟黨委出台了《關於「三種五小」的建設》,使「以牧為主」的方針得到具體深入貫徹。
1983年,伊盟黨委作出了《關於農村牧區林業生產責任制問題的八項決定》。
1984年,伊盟黨委再次發出《關於繼續搞好「三種五小」建設的通知》,允許單位和個人到農村牧區承包「五荒」,搞開發性建設。
1986年,伊盟黨委發布了《關於樹立大牧業觀念,進一步落實「林牧為主、多種經營」的經濟建設方針的意見》,明確要求立草為業,科學養畜,發展商品經濟,走效益畜牧業的路子。
1991年,伊盟黨委作出了《丘陵溝壑區實施「兩翼一體」戰略的決定》,將植被建設作為「一翼」,把草原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並在四大類區實施各具特色的工程建設,加快了植被建設進度。
1995年,伊盟黨委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植被建設的決定》,成立了植被建設辦公室,負責全盟的植被建設工作。
2000年,伊盟黨委作出《建設綠色大盟、畜牧業強盟的決定》,要求東部的准、達、東、伊4旗(區)全面禁牧;西部的鄂、杭、烏、鄂前4旗生態項目區禁牧和季節性禁牧,實施捨飼養畜和半舍飼養畜,植被恢復效果明顯。2001年起,城郊經濟區、水保經濟區、高效農牧業經濟區全面禁牧,實行舍飼養畜。決定還要求全面實行「退耕還林還草」。
3、措施在不斷調整
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鄂爾多斯曾經出現過三次大的開荒活動,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形成了開荒—沙漠化—貧困,越貧困—越開荒—越沙漠化的惡性循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伊克昭盟黨委實行禁止開荒種地的政策,2000年按照西部大開發政策實行退耕還林還草措施。
改革開放初期,農村牧區的草場都由村(嘎查)、社(浩日商)集體所有和管理,1981年,伊盟黨委明確宣布國家、集體、個人種樹、種草,誰種誰有,不許平調,不許侵犯。鼓勵和支持個人種草,把荒山溝坡、荒沙鹼灘劃給個人種植和圍建小草庫倫,並發給林草建設證,永遠歸個人建設、管理和使用,徹底下放「五荒」,把荒山、荒溝、荒坡、荒沙、荒地劃撥給群眾治理,誰種誰所有,數額不限,大搞草原建設。 2000年開始,「五荒」建設由農牧民家庭為主向企業、公司大規模開發建設轉變,先後有東達·蒙古王集團、億利集團、伊泰集團、鄂爾多斯集團、通九集團、神華集團等大中小100多家企業進入庫布其和毛烏素沙漠進行開發建設。
改革開放初期,鄂爾多斯人也曾經搞過封沙(山)育林育草活動,見效甚微。後來陸續申報了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阿貴廟天然植物保護區等國家和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與此同時,鄂爾多斯人還抓住國家和自治區很多生態建設項目,如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扶貧工程、生態移民工程、草原保護工程、禁牧舍飼養殖工程等。
鄂爾多斯還實施了「三個轉變」,即以檸條為重點的灌草型草牧場建設到多種草型的開發建設轉變,由以生態效益為主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轉變,由以人工為主建設到飛播、工程機械建設為主的轉變。
此外,在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鄂爾多斯市於2007年還出台了23條環保措施,集中開展「電廠脫硫專項行動」礦業秩序、「兩高」企業專項大調整和「兩高兩低」產能關停整頓攻堅戰,影響地區形象的高耗能、高污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淘汰落後產能取得新成就。萬元GDP能耗下降到2.08噸標准煤,下降5.01%,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完成國家控制目標的盟市。
4、動力在與時俱進
1978年至1990年,伊盟黨政領導班子主要在農村牧區農牧民那裡尋找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的動力,結果是涌現出像殷玉珍、王果香、烏日更達賴等眾多治沙英雄,生態環境在小范圍得到局部改善;1991年至2000年,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的動力范圍被擴大了,動力層次也被提高了,期間,除農牧民的積極主動參與外,像鄂爾多斯集團、東達·蒙古王集團、伊泰集團、億利集團等大中小企業積極參與了這方面的建設,先後造就出恩格貝農業旅遊示範點、東達萬畝沙柳基地、伊泰萬畝甘草園、億利庫布其沙漠萬畝鎖邊林帶、杭錦旗穿沙公路護林網、達拉特旗百萬只肉羊養殖基地等幾百個生態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建設與企業發展及經濟效益掛起了鉤,結果是群眾增收、企業增利、生態環境有所改善,沙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2000年至今,鄂爾多斯生態環境建設的動力更加充足了,除上述社會投入外,政府投入明顯增加。以2007年為例,僅城區、園區、景區、通道區「四區」綠化投資就高達22.2億元,完成綠化9萬畝,植樹1191萬株。另據《鄂爾多斯日報》2008年3月29日頭版報道:「2000年以來,國家累計投入我市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自然保護區、防沙治沙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資金19.4億元,日元貸款風沙治理項目資金5.4億元,隨著退耕還林延長補助和公益林補償的全面啟動,每年投入我市的生態建設資金將達4億元,其中直補農牧民現金達2億元。」
鄂爾多斯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
1、尊重規律、科學發展
人類所有的活動只能遵循客觀規律,否則必然會受到這樣那樣的懲罰。鄂爾多斯進行生態文明建設也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即圍繞當地的地質和氣候條件,根據政府、企業、個人的財力,栽種適宜的樹草(灌木為主)、採用恰當的方式(股份制為主)、進行階段性(普及再提高)實施。國內外治沙專家認為,治沙需要經過三次飛躍:治沙是人類歷史開始認識沙漠的第一次飛躍;著手防沙,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認識沙漠的第二次飛躍;合理利用沙漠是人類認識沙漠的第三次飛躍。
2、增加投入、實現轉移
鄂爾多斯因煤炭、天然氣和太陽能、風能資源將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城市和中小城鎮建設已經成為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中之重,農牧民的轉移將成為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增加農牧民進城後的收入已經擺在各級政府的面前,為加快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農牧民轉移進城的步伐,政府應該考慮每年給農牧民的生活補助不低於全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水平,筆者認為,這項補貼甚至應該高於當地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水平,因為,進城後農牧民的花銷肯定比在農村牧區時要多得多。
3、注重協調、構建和諧
首先,在開發利用礦藏資源、土地和草原時,必須達到國家標准,如煤炭回採率不達標者一律關閉或者整合,土地和草原開發過程中切忌走過的失誤之路。其次,水資源的使用和調動要從全局出發,甚至要通盤考慮國家需要,用水量過大的工業項目要陸續淘汰出局,農牧業生產中用水仍然採用落後方式者要限時整改。再次,樹種、草種的選用要經過專家論證,經費的投入要經過公開、公平、公正程序,土地、草原、水資源的使用要注重各方面的利益,既要考慮眼前現實,又要考慮長遠發展。
7. 內蒙古伊泰准東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發展
公司緊緊抓住大秦鐵路擴能改造的機遇,一方面多渠道協調國家有關部委,積極爭取大秦線的煤炭運輸計劃,另一方面迅速實施准東鐵路的電氣化改造和站場擴能改造工程。准東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於2003年9月全面開工建設,於2005年4月23日投入運營。准東鐵路站場擴能改造工程於2005年7月開工建設,於2006年11月投入運營。目前,准東鐵路年運輸能力已超過3000萬噸/年,並將逐步達到5000萬噸/年,利稅將超過3.0億元,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准東鐵路在取得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為建設後續工程創造了有利條件。公司為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使准東線盡快與包神線、京包線、集通線形成運輸網路,完善運輸通道,抓緊研究實施准東後續工程。一是伊泰集團公司投資建設了呼准鐵路。這條北起京包線攸攸板站,南接准東線周家灣站,全長124公里,總投資13.4億元的鐵路已於2007年建成通車,對我市煤炭運輸在路網上的靈活性和適應市場的多變性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加緊修建准東二期工程,該線位於鄂爾多斯市境內,是准東鐵路一期向西延伸線,由准東鐵路虎石站接出延伸至東烏線准格爾召站。正線全長60.5km,設計標准為單線電氣化鐵路,地方鐵路Ⅰ級,總投資17.89億元。工程建成後將為東勝煤田精煤外運拓寬後方通路,對加快東勝、神府、准格爾三大煤田開發,擴大地方煤外運,改善「老、少、邊、貧」地區落後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8年8月准東鐵路公司正式開始代管運營內蒙古伊泰集團酸刺溝煤礦鐵路專用線,該線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境內,北起准(格爾)東(勝)鐵路周家灣站,南接酸刺溝煤礦, 正線長26.3km,工程總投資額為5.12億元,建設標准工業企業Ⅰ級、單線,輸送能力達到2000萬噸/年。
為進一步擴大准東鐵路運輸能力,目前准東公司正積極開展周家灣至虎石段增建二線工程前期工作,爭取2009年4月建設實施。
伊泰准東鐵路全體員工正在以頑強的毅志,飽滿的熱情,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搶抓機遇,以嶄新的姿態和風貌向著創建一流的地方鐵路企業的目標邁進,一個現代化的地方鐵路企業正在崛起。
8. 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構架
公司現有總資產達360億元,。集團下屬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伊泰准東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伊泰葯業有限責任公司、伊泰置業有限責任公司等直接和間接控股公司22家。下設 2 個事業部, 10 個部門。其中,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為煤炭行業首家 B 股上市公司。
伊泰集團現有大中型煤礦 14 座,設計生產能力為 1560 萬噸/年。所生產經營的煤炭具有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發熱量等特點,是典型的「環保型」優質動力煤。公司現擁有全長 72.6公里准東電氣化鐵路(運輸能力 3100 萬噸 / 年),124公里呼准鐵路和 122公里曹羊公路(復線)。
伊泰集團正圍繞新的發展目標定位,加快實施煤礦技改、傳統採煤工藝下煤柱回收技術攻關、大型高產現代化礦井建設和煤制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煤炭主業結構調整和規模擴大,全面提升專業水平和競爭實力。
技改礦井均引進先進生產設備,采區回採率達到75%,採掘機械化程度達到90%,煤礦技改已率先走到了鄂爾多斯市煤炭企業的前列。
年產 48 萬噸(一期工程年產16萬噸)煤基合成油品加工廠項目已核准開工建設,並於 2009 年 3 月建成投產,成功出油,總投資約 27 億元。成為我國煤間接液化自主技術產業化第一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伊泰集團正在開展500萬噸/年煤制油基地的總體規劃等相關工作,到「十二五」末,伊泰集團將建成500萬噸級煤制油產業基地。
按照多元發展的思路,伊泰集團現已在非煤領域形成生物制葯、膨潤土開發及太陽能發電為互補產業。
伊泰置業有限責任公司是伊泰集團旗下專業從事房地產投資、開發和經營的企業,成立於2006年5月9 日,注冊資本5億元,現總資產40.07億元,國家二級房地產開發企業。自成立以來,公司恪守伊泰「誠信經營」的辦企理念,秉承伊泰文化,堅持客戶為尊,創伊泰地產品牌,為企業的長足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公司擁有兩家房地產開發子(分)公司、一家物業管理公司,投資和開發項目從鄂爾多斯開始,正逐步拓展到呼和浩特等多個大中型城市。土地儲備面積98 萬平方米,其中呼和浩特40.6萬平方米 ,鄂爾多斯57.4 萬平方米。
依託太陽能數倍聚光光伏發電技術,伊泰集團在鄂爾多斯市建成國內裝機最大、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205千瓦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年總發電量超過59.86萬千瓦時。對開發可再生能源,保護環境,推動我國大規模開發利用太陽能具有重大的示範帶動意義。
9. 神華神東集團與內蒙古伊泰集團讓你選擇,你會去哪個
不知道你抄想應聘的是哪個下屬公司?伊泰集團下屬有不少公司,發布的招聘信息應該都是真實的,流程很簡單啊,先投簡歷,等面試筆試通知。難不難就看你的能力了。我就是通過網上招聘進的伊泰,公司待遇很不錯啊,而且也給發展空間,努力吧! 回答時間:2011-10-23 19:59:17
10. 伊泰集團紅慶河礦井在哪裡
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塔拉壕礦井
紅慶河礦井
酸刺溝煤礦
伊泰煤炭版股份有許可權公司
公司地址: 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東勝區 天驕北路 伊泰大廈
郵政編碼: 01 70 00
聯系電話: +86-477-8 56 56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