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調研報告
什麼是調研報告?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某一經驗或問題,經過在實踐中對其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將調查了解到的全部情況和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後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這就是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調研報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調查,二是研究。調查,應該深入實際,准確地反映客觀事實,不憑主觀想像,按事物的本來面目了解事物,詳細地佔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認真分析,透徹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至於對策,調研報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為,對策的制定是一個深入的、復雜的、綜合的研究過程,調研報告提出的對策是否被採納,能否上升到政策,應該經過政策預評估。
如何寫好調研報告?
第一,必須掌握符合實際的豐富確鑿的材料,這是調研報告的生命。豐富確鑿的材料一方面來自於實地考察,一方面來自於書報、雜志和互聯網。在知識爆炸的時代,獲得間接資料似乎比較容易,難得的是深入實地獲取第一手資料。這就需要眼睛向下,腳踏實地地到實踐中認真調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實際的第一手資料,這是寫好調研報告的前提,必須下大功夫。
第二,對於獲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間接資料,要做艱苦細致的辨別真偽的工作,從中找出事物的內在規律性,這是不容易的事。調研報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篩選出最典型、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對其進行分析,從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質或找出事物的內在規律,得出正確的結論,總結出有價值的東西,這是寫調研報告時應特別注意的。
第三,用詞力求准確,文風朴實。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是很好的典範。寫調研報告,應該用概念成熟的專業用語,非專業用語應力求准確易懂。通俗應該是提倡的。特別是被調查對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語言,應在調研報告中選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詞新穎,把簡單的事物用復雜的詞語來表達,把簡單的道理說得雲山霧罩、玄而又玄,實際上是學風浮躁的表現,有時甚至有「沒有真功夫」之嫌。
調研報告一般是針對解決某一問題而產生的。報告需要陳述問題發生發展的起因、過程、趨勢和影響。如果用詞概念不清,讀者就難以了解事物的本來面目,也就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調研報告,用詞准確有助於政策決策者迅速准確地理解調研報告的內容,有利於政策制定和調整的正確性。
第四,邏輯嚴謹,條理清晰。調研報告要做到觀點鮮明,立論有據。論據和觀點要有嚴密的邏輯關系,條理清晰。論據不單是列舉事例,講故事,邏輯關系是指論據和觀點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系。如果沒有邏輯關系,無論多少事例也很難證明觀點的正確性。結構上的創新只是形式問題,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報告的形式上。調研報告的結構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思想素質。好的調研報告,是由調研人員的基本素質決定的。調研人員既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一項政策往往涉及到國民經濟的許多方面,並且影響到不同的社會群體,只有具備很寬的知識面,才能夠深刻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正確判斷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體的需要;才能看清復雜事物的真實面目。恩格斯說過:如果現象和本質是統一的,任何科學都沒有存在的價值了。調研人員一定要具備透過現象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這源於日積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六,要對人民有感情,對事業、對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調研報告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作者所處的立場決定了報告的主題和觀點,也決定了報告素材選取的傾向性。巴金說,「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實際搞調研,一定要有為老百姓、為國家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和感情。
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遵循一定的規律,調研報告的寫作過程實際上也是探索事物發生發展規律的過程。報告的論點和論據一定要符合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而不是追隨潮流,迎合某些群體的需要。這就需要調研人員非常敬業,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一份關於紹興(水鄉風光)的調研報告
紹興是首批中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那裡的青山綠水閃耀著明凈秀麗的色彩,那裡的屋宇殿堂散發著古老文化的芳香,那裡的大街小巷保存著民族英傑活動的遺跡,那裡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蘭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境內河湖縱橫密布,故又有「水鄉澤國」、「橋都水城」之稱。古城紹興,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國內外廣大的瀏覽者。
紹興位於寧紹平原西部,位於北緯29度14分至30度16分,東經119度53分至121度14分,南接峰巒起伏的會稽山,北瀕水浩淼的杭州灣,東起曹娥江,相抵浦陽江。總面積7901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1平方公里。境內河湖縱橫,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是個著名的魚米之鄉。這里有浙東運河和杭甬鐵路經過,公路四通八達,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境內四季分明,氣候濕潤,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6.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紹興地處丘陵山地和河網平原的銜接地帶,風景優美。南部會稽山脈峰巒疊翠.溪澗濺珠;北部三江匯流,八海處秋濤排空,勢如尺協;而平原地區則綠野千里,碧波萬頃,更富於詩情畫意。「山陰道上稈,如在鏡中游」,紹興就是以綺麗的水鄉風光聞名於世的。你可以乘上這里的烏篷船,於水聲中領略水鄉澤國的佳景。近處河道、舟楫、堤岸,遠方國野、村落、冊影,好象一切都漂浮在水上,在那 寬闊的河湖中,築有青石疊砌的塘路,將水面劈成兩半。塘中是背纖的人行走的路,船隻依傍的岸,它綿延數十里,一直伸展到水天極目之處。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座造型古相的石橋,輕舟往來如同梭子在編織綠色的錦緞。紹興市區素有橋都水城之稱。縱橫的河道可以說是它的馬路,各式各樣的石橋就是它的十字路口。如果登上林木蔥蘢的府山、蕺山、塔山,居高臨下,俯視全城,黑瓦粉牆鱗次櫛比,都鑲嵌在閃閃發光的大小河道之中,特別值得稱道的是紹興的麗水往往呈現出豐富的色調,泛舟東湖。穿行在崖陡壁之下,您可以領略「坐井觀天」的奇趣,禁不住贊嘆千百年來人工千斧萬錘採石的的傑作。涉足吼山,成對著拔地而走的「支石」、「棋盤廠」。使您覺得它彷彿是從天外憎惡,不能不驚異採石工人再塑大自然的奇功。這些奇峰怪石給水鄉平添風韻,吸引著人們尋幽探勝。 徜徉在稽山鏡水之間,展現在我們的既有風光旖旎的山水圖景,又有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這里出土的文物表明,遠在新石器時期,紹興的土地上就有了人類的遺跡。傳說上古時代的帝王虞舜曾臨紹興一帶巡狩遊憩,新自耕耘。現在這里還有小舜江、舜王山、巡狩台、谷來嶺、舜王廟等許多紀念這位古代聖群的地方。史書記載,治平洪水的夏禹曾經在此大會諸侯,以講其功,死後葬身會稽山下。至今巍然矗 立禹陵、禹廟,寄託著人民對這位遠古英雄的懷念。
春秋戰國時期。紹興成為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歷發圖強的遺跡至今猶存,越國人民「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歷史佳話為人們所熟知。在兩漢、兩晉、隋唐五代,這里一直是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公元1130年,南渡苟安的宋高宗趙構返越,按照紹(承繼) (國統)中興的意思,把越州必為紹興府,這就是紹興地名的來由。它人微言輕的臨時首都,為期達一年零八個月之久,南宋最後六位皇帝的陵墓也都在這里,現在還可以找到它們的遺址。這個時期,紹興成為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之一,已經相當繁榮。以後一直起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的職能。元代稱為紹興路,吸代紹興府統轄山陰、會稽、餘姚、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八縣。清代紹興仍為府治,正因為紹興有如此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經濟地位,使它成為著名的文物之邦。在漫長的歲月中,紹興雖歷經滄桑,但這里依然保留著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和文物(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保持著古城獨特的格調。 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不僅巍峨的寺塔.蒼勁的石刻.軒昂的府第.雄偉的殿宇可以人微言輕過去時代的見證,就是一條深巷,一條小河,一卒座石橋,一個台門,也往往能喚起你對歷史的回憶。踏著這里彎彎曲曲的青石 板路,走訪星棋布的古跡,令人感到應接不暇,美不勝收,興趣盎然。 人傑地靈,紹興同我們民族的許多傑出人物的英名並列的。從古代越國到晚清的兩千多年中,這里人才輩出君星燦爛,涌現了許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科學家。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和他的謀士范蠡,東漢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和學者嚴子陵,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和詩人謝爭運,唐代的詩人賀知章,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明清時期的書畫家徐渭、陳洪綬、趙之謙、任伯年和我國圖書館學先驅祁承鄴,散文家張岱,理學家劉宗周,曲律王驥德,醫學家張景岳,歷史學家章學誠,晚清的革命志士秋瑾、徐錫麟、陶成章、蔡無際部,都在這里生活過。紹興是我國文化革命偉人魯迅的故鄉,又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的祖籍地。這此歷史上的優秀人物,不只以他們的功績彪炳史冊,而且以全心全意的浩然正氣振興了我們的民族精神。稽山常青,鏡水長綠,高風亮節,永留人間。大禹為民治水、不畏艱辛的獻身精神,勾踐的為國雪恥精神。勵發圖強的堅韌意志陸游抗敵禦侮,萬死不辭的愛國熱情,劉宗周、祁彪佳、王思任到死不屈,以身殉難的崇高氣節,使我們炎黃子孫感奮不已。自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英雄,更是我們中華兒女學習的楷模。今天,我們來到葛公祠,怎能不欽佩為了推翻中國最後一個封 建王朝,而嚴正聲明且堅貞不屈,慷慨就義的秋瑾;瞻仰東昌坊口魯迅故居,更激起對這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的崇敬之情。
1939年3月,周恩來同志曾新臨紹興,勉勵各界人士團結一致,共同抗日。他在講演中說:「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吾為越人,未忘斯義。」他們的這種精神就是我們民族愛國主義傳統的生動體現。建議歷史名城,緬懷先烈,更增強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歷史責任感。 「山青水秀之鄉,歷史文物之邦,名人薈萃之地。」紹興以這樣的盛名,為歷代的眾所稱頌。古代的許多文人學士,如漢代的司馬遷.蔡邕,唐代的李白、杜甫、元稹,都曾到這里游歷過。他們登山臨水,興感抒懷,寫下了許多歌頌越地風光的詩文。今天,紹興這一游覽勝地,已經譽滿天下。 近年來,「山陰道上,絡繹不絕,」國內旅遊者每年達數十萬人次,國際旅遊者也數以千計。從趨勢看來,尚在逐年增加中。紹興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城市,許多勝跡正在進一步精心修繕,以保持它們的固有特色和風貌,若乾重要古跡、遺跡將逐步修復;作為上海經濟區的重要城市,它的旅遊業和經濟建設正在迅速發展。在燦爛的陽光下稽山鏡水分外明秀,「千金無須買畫圖」的水鄉,古城富饒秀麗,越人熱情好客。紹興獨特的景色和風貌,確是令人嚮往的瀏覽勝地。
=======================================
蘭亭名士醉水鄉--紹興
紹興地處浙東寧紹平原的中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東南文明的發源地,距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紹興在遠古時代是越(或稱於越)部族的聚居中心。《竹書紀年》周成王二十四年有「於越來賓」的記載,當時約在公元前11世紀末,這是現今浙江省和我國東南地區最早見於歷史文獻的記載,足見紹興歷史之悠久。
紹興,這個江南水鄉風光城市,下轄越城區、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紹興縣、新昌縣一區三市二縣,全市總面積7901平方公里,人口429萬,其中市區面積101平方公里,人口32萬。紹興西距杭州67公里,上海220公里,東離寧波108公里。
紹興歷來以歷史文化,江南山水風光和水鄉、酒鄉、橋鄉、名士之鄉和書法之鄉著稱於世。
「紹興之美,就在於景如詩畫」。這里既有小橋流水、槳聲焱乃的秀麗,又有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雄健,會稽山層巒疊嶂,氣象萬千;鑒湖水明凈似鏡,烏篷穿梭,人在鑒中。舟行畫圖,五泄飛瀑,景隨步移,目不暇接;曹娥江畔,清流如鑒,峰巒滴翠;南山湖中,碧波漣漣,水天相接;穿岩諸峰,恍若仙界。
「紹興之美,就在於景含文化」。紹興共有歷史文化遺存3600多處、人藏文物3.5萬余件、文物保護單位個187個,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她成為名副其實的「沒有圍牆的博物館」。交織的河網上,石橋如垂虹玉帶,悠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構成特有的橋文化景觀;大小的街巷裡,酒香四溢,那酒事、酒藝、酒俗、酒趣,是他鄉難覓的酒文化風韻;曲水流觴、翰墨飄香,使書法聖地充盈著書法文化的濃濃意蘊。
精誠所毓,靈秀所鍾,「治平洪水八年於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卧薪嘗膽,雪恥復國」的勾踐、「王師北定中原口,家祭無忘告乃翁」憂國憂民的陸游、「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深受中國人民愛戴的好總理周恩來……一個個彪炳史冊,光照千秋。他們留下的眾多遺跡故人們尋訪瞻仰、憑吊緬懷的必游之地。
「東南山水越為首,天下風光數會稽」這是古人的贊嘆,紹興風光「一處有一處的獨特,一處有一處的情趣」。
紹興全市擁有二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一一五泄國家森林公園和蘭亭國家森林公園;七個省級風景名勝區——鑒湖風景區、五泄風景區、曹娥江風景區、南山風景區、大佛寺風景區、穿岩十九峰風景區、沃洲湖風景區;還有柯岩、吼山、平水江等21個市(縣)級風景名勝區,一個省級旅遊度假區——浙江省會稽山旅遊度假區;四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纖道、魯迅故居、秋瑾故居、大禹陵,另有4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均各具特色。
=================================
悠悠古纖道,綠水晶瑩石橋飛架(風土人情)
「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人文景觀豐富、水鄉風光秀麗、風土人情誘人而著稱於世,自古即為遊客嚮往的游覽勝地。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相傳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為治水曾兩次躬臨紹興,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勝跡。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建都紹興,卧薪嘗膽時,「越池」一度成為我國東部政治文化中心。漢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稱吳州,唐朝又改稱越州,南宋時改為紹興府,沿襲至今。紹興人傑地靈,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蔡元培、周恩來等。
一代文學巨擘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紹興文化濃郁的地方性色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游覽紹興,也許就是一次魯迅文化的懷舊之旅,站在河邊,你可以看到戴著小氈帽的船夫以及戴著銀項圈的玩童;邁進咸亨酒店,你可以嘗嘗正宗的茴香豆;回到鄉間,去看一場傳統的社戲……
紹興就是這樣一座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纖道上,綠水晶瑩,石橋飛架,輕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橋梁4000餘座,構成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東湖洞橋相映,水碧於天;五泄溪泉飛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蘭亭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被稱為書法勝地;沈園則因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使後來者嗟嘆不已;此外還有唐代纖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紹興風土人情,以烏蓬船、烏氈帽、烏乾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
『貳』 求關於長沙歷史文化街區的調查報告
第一章:總 則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與整治規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為指導,通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文物古跡及傳統民居的實地調查,在詳細考察街區的歷史變遷,綜合分析街區區個性特徵,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制定。
保護與整治規劃的目的在於指導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整治工作全面展開,統籌安排歷史街區內的各項建設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保持歷史街區的社會經濟活力,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特色文化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本規劃受長沙市人民政府委託,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心和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編制任務。
1.規劃依據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2年)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89年)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
1.4 《湖南省文物保護條例》
1.5 《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1994)14號令
1.6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建設部、國家文物局(1994)533號文
1.7 《城市紫線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19號)
1.8 《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
1.9 《長沙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送審稿)(2004年)
1.10《長沙市中心區E片控制性詳細規劃》
1.11長沙市規劃管理局《長沙市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設計要點》(長規函〔2004〕65號)
1.12長沙市文化局《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要點》
2.規劃范圍
2.1 本次規劃的范圍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至衛國街,東到三泰街、三興街,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2.57公頃。
2.2 其中重點規劃地段為沿太平街、西牌樓、馬家巷、孚家巷、金線街、太傅里兩側的歷史街區核心保護區,用地面積為5.07公頃。
3.規劃原則
在全面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風貌的前提下,發揮歷史街區的潛在優勢,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現存的歷史遺產、人文資源,綜合發展旅遊事業,發展城市經濟,徹底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居民生活水準。
通過本次規劃,促進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更新和協調發展,統籌安排各項開發建設項目,為改造更新提供技術指導。
3.1 文化內涵導向原則
充分挖掘太平街歷史街區和長沙的傳統民俗文化,建立民間文化保護機構,全面提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文化吸引力。
3.2 地域特色原真性保護
對傳統建築的修復以及新建建築的設計,應建立在對本地建築文化嚴謹調查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真實而的獨特魅力。
3.3 保護與發展互動原則
在對歷史街區的物質性遺產保護的同時,應充分利用對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並積極進行文化產業的挖掘,對傳統建築進行積極有效的保護性利用,在一定程度發掘歷史遺產的社會經濟價值。
4.規劃目標
4.1 規劃確定太平街歷史街區是以生活居住、旅遊觀光、商業服務、文化經營為主要職能,集中體現長沙民國傳統人文風貌的歷史文化街區。
4.2 本次規劃主要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清代街巷格局,民國的民居風貌,長沙市街的生活氣息,充分體現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三大文化特徵:
屈賈文化紀念地:主要通過對賈誼故宅保護與賈誼祠園林的恢復建設,以及相關文化設施如太傅書院等的建設,展現楚辭漢賦博大精深及屈原、賈誼、陶侃三人事跡中的人文魅力。
商業民俗傳承地:通過保護太平街、西牌樓的傳統商業建築,恢復若干老字型大小,以及對金線街兩邊長沙民俗作坊的開發展示來體現太平街歷史街區商業民俗的文化內涵。
辛亥革命策源地: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中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文物古跡,挖掘其在長沙近代史上的重要意義,建立建設小型的博物館。
5.規劃內容
5.1 本次規劃的內容包括保護與整治兩大部分。
5.2 保護規劃主要包括:分級保護的范圍劃定與保護要求,歷史街區的風貌景觀保護,歷史街區建築高度控制、各級文物古跡及傳統民居宅院的保護、土地利用與道路交通調整規劃等。
5.3 整治規劃主要包括:保護與更新模式、沿街重要界面立面整治、重點地段詳細設計等。
6.保護框架的構成要素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框架的構成要素由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兩部分組成。歸納如下表,需要針對各自的特點進行相應的保護。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要素構成表
人工環境 街巷格局 主要街道成魚骨狀,街巷普遍較窄,保持民國初年格局。
文保單位 賈誼故居、「四正社」舊址、魯班廟舊址、辛亥革命「共進會」舊址、孚嘉巷42號、乾益升糧棧
歷史建築 老通義油漆號、楊福和豆豉鞭炮庄、利生鹽號、楊隆泰釘子鋪、洞庭春茶館等
特色構築 金線街麻石路面、常懷井
景觀大樹 散布在各條街巷上的胸徑超過20厘米的大樹
人文環境 節慶習俗 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過小年、除夕、春龍節、花朝節、觀音菩薩誕辰、上巳節、龍王節、天貺節、乞巧節、中元節、灶王節、老郎神壽誕
革命事跡 兩湖暴動、長沙起義
地方特產 湘綉、湘菜、湘蓮、湘粉、菊花石雕、瀏陽豆豉、菌油、棕編、白沙液酒、銅官陶瓷、瀏陽夏布、瀏陽紙傘、瀏陽花炮、紅繼木
歷史人物 屈原、賈誼、陶侃、焦達峰
奇聞掌故 呂洞賓與金線街、陶侃射蟒
7.保護框架的空間構成
根據太平街歷史街區的價值及其環境要素構成,可以將太平街的空間框架劃分為「五街三片一點」,即以五條特色街道串起來的三片傳統居住街坊(見保護框架規劃圖)。
「五街」是指:
太平街傳統商業街、金線街傳統風貌街、西牌樓傳統餐飲街、馬家巷和孚嘉巷傳統居住巷。
「三片」是指:
馬家巷孚嘉巷傳統居住街坊:以馬家巷、孚嘉巷為中心,東面到太平街,西面到衛國街,南到金線街的以傳統居住風貌為主要特色的地塊。
三泰街傳統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位於太平街以東,西牌樓以北,三泰街以西。
太傅里傳統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以太傅里位於太平街以東,西牌樓以南,西興街以西。
「一點」是指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賈誼故居。
第三章:保護等級與范圍
8.歷史街區分級保護
根據現狀特徵以及國家對歷史街區保護的相關規定,在本次規劃中,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范圍劃分為二個層次:歷史文化風貌區(包括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環境協調區。
8.1歷史文化風貌區
歷史文化風貌區根據保護對象性質和措施的不同分為兩部分: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
8.1.1 保護范圍
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是指從沿太平街(北起長沙食品城,南至金線街口)、馬家巷(東起太平街,西至衛國街)、孚嘉巷(東起太平街,西至長沙港務招待所)、西牌樓(西起太平街,東至三泰街)、太傅里兩側傳統民居集中的區域。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面積為5.07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包括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起衛國街,東達三泰街、三興街的整個太平街歷史街區,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為12.57公頃。
8.1.2 保護要求
對於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要求確保此范圍以內的建築物、街巷及環境不受破壞,如需改動必須嚴格按照保護規劃執行並經過上級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審定批准。各種修建需在城鎮建設部門及文管會等有關部門嚴格監督下進行,其建設活動應以維修、整理、修復及內部更新為主。其建設內容應服從對文物古跡的保護要求,其外觀造型、體量、色彩、高度都應與保護對象相適應,較大的建築活動和環境變化應由上級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審會通過方可執行。
1) 古街市應保持原有的空間尺度,地面鋪裝應逐漸恢復傳統特色,採用麻石條鋪砌;原有電線桿、有線電視天線等有礙觀瞻之物應逐步轉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廁、標牌、廣告、招牌、路燈等)應有地方傳統特色,不宜採用現代城市做法。
2) 街巷兩側建築功能應以傳統民居和傳統商業建築為主,鼓勵發展傳統商鋪茶肆和產商結合的手工作坊,建築的門、窗、牆體、屋頂等形式應符合風貌要求,色彩控制為黑、白、灰及黃褐色、原木色。
3) 傳統民居選擇相對完整地段成片加以維修恢復,保持原有空間形式及建築格局,古井、古樹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應予以保留並清理恢復,不符合風貌要求的建築應予以改造或拆除。
4) 對本區內保留的傳統民居建築應加強維修,建築色彩應取黑、白、灰、黃褐色等其他長沙傳統民居的色彩加以統一控制,建築裝飾、建築形式應採用民居形式的坡頂青瓦白脊房,建築門、窗、牆體、屋頂及其它細部必須嚴格按規劃管理確定的長沙傳統民居特色細部做法執行。建築功能主要為居住建築或民居旅館。
5) 建築物一層檐口高度控制為2.8~3.5M,二層檐口高度控制為6.5 M。
對於建設控制地帶,此范圍內的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管理等有關部門指導並同意下才能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以取得與保護對象之間合理的空間景觀過渡。在此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文物管理部門等批准,審核後才能進行。
1) 建築形式以坡屋頂為主,體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黑、白、灰為主色調,最大建築高度為四層;對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舊建築必須搬遷和折除,近期拆除有困難的都應改造其外觀和色彩,以達到環境的統一,遠期應搬遷和拆除。
2) 該范圍內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文物管理部門指導並同意下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建築功能應以居住與公共建築為主。
8.2環境協調區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太平街歷史街區歷史風貌地完整性,根據歷史街區四個方向的不同情況,劃分出環境協調區。
8.2.1 保護范圍
環境協調區的范圍規劃為:西起湘江之濱,東到三泰街、三興街道路紅線外50米,北起五一路南側紅線,南至解放路紅線外50米。具體保護范圍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環境協調區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環境協調區面積為23.98公頃。
8.2.2 保護要求
在此范圍內的新建建築或更新改造建築,必須服從「體量小、色調淡雅,不高,不洋、不密、多留綠化帶」的原則。其建築形式要求不破壞古鎮風貌的前提下,可適當放寬,該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批准、審核後方能進行。
對整個區域協調區,新建築應鼓勵低層,原則上不超過6層,街坊內部建築高度應嚴格按照「高度控制規劃圖」執行,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設行為,對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築,應停止其建設活動,並在適當的條件下予以改造。
9.建築及院落分級保護
經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現存建築的詳細調查和評估後,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優秀建築及宅院分為三級進行保護:一級——文物保護單位、二級——不可移動文物、三級——優秀歷史建築。
9.1文物保護單位(一級)
9.1.1 保護范圍
保護等級為一級保護的范圍:劃定已經公布批準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本身和其組成部分的四至界線以內為絕對保護區。太平街歷史街區內目前共有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賈誼故居。
9.1.2 保護要求
所有的建築本身與環境均要按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進行保護,不允許隨意改變原有狀況、面貌及環境。如需進行必要的修繕,應在專家指導下按原樣修復,做到「修舊如故」,並嚴格按審核手續進行。絕對保護區內現有影響文物原有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必須堅決拆除,且保證滿足消防要求。
建築形式:不能隨意改變現狀,不得施行日常維護外的任何修建、改造、新建工程及其它任何有損環境、觀瞻的項目。在必須的情況下,對其外貌、內部結構體系、功能布局、內部裝修、損壞部分的整修應嚴格依據原址原樣修復,並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其它有關法令、法規所要求的程序進行,並保證滿足消防要求。
高度控制:保持現狀或根據原狀恢復。
9.1.3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
不容許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有超過文物保護建築的一般建、構築物,現狀存在的應堅決拆除。該范圍內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管理等有關部門指導並同意下才能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以取與保護對象之間合理的空間景觀過渡。在此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文物管理部門等批准,審核後才能進行。
9.2 不可移動文物
根據長沙市不可移動文物和長沙近現代歷史建築保護單位的劃定,及現場對歷史建築的調查審定,本次規劃共劃定不可移動文物6處。分別為馬家巷17號(共進會舊址)、孚嘉巷12號(四正社舊址)、太平街67號(乾益升糧棧舊址)、孚嘉巷14號(魯班廟舊址)、孚嘉巷42號、金線街麻石路面。
9.2.1 保護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對於不可移動文物建築的立面、結構體系、基本平面布局、建築高度和有特色的內部裝飾不得改變,其他部分允許改變。建築維護修繕應優先採用舊料來更換損毀構建,修繕的原則是「只修不建,修舊如舊」。
附表:太平街歷史街區不可移動文物匯總表編號 名稱 地址 建築面積 建築年代 房屋性質 進數 備注
13 共進會舊址 馬家巷17號 450 公私合用 二
18 四正社舊址 孚嘉巷12號 260 公房 二
09 乾益升糧棧舊址 太平街67號 500 公房 四
16 魯班廟舊址 孚嘉巷14號 270 清末民初 公房 一
14 孚嘉巷42號 孚嘉巷42號 480 民國 公房
37 金線街麻石路面。 金線街
9.3 優秀歷史建築
經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歷史遺存詳細踏勘和審核後,本次規劃共劃定優秀歷史建築25處。
9.3.1 保護要求
對於優秀歷史建築建築的立面、結構體系和建築高度不得改變,建築內部允許改變;建築修繕的重點是恢復其傳統建築與院落的布局,在細部做法上採用長沙地區的典型做法、樣式材質等,可以在對當地建築的特色提煉下,對無法恢復原樣的部分做一定的創意性設計。
第四章:高度控制規劃
10. 高度控制
為維護街區的歷史文化風貌,需要對街區的建設進行高度控制。具體如下:
文物保護單位:維持原有建築高度,不容許在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內有超過文物保護建築的一般建、構築物,現狀存在的應堅決拆除。
重點保護建築和優秀歷史建築:維持原有建築高度。周邊20米范圍內有高度超過重點保護建築和優秀歷史建築的建、構築物,應降低層高或拆除。
控高二層區域:建築高度控制為二層坡屋頂傳統建築。建築二層檐口高度不超過6.5m,屋脊總高不超過8m;結合現狀特點,允許建國以前傳統風貌建築維持原高。
控高四層區域:位於本次歷史街區規劃范圍內,建築高度控制在四層及四層以下,四層檐口高度在12.5米以下,總高度不超過14米。
控高六層區域:規劃范圍西向外至湘江岸邊,北至五一路南側紅線,東、南道路紅線外50米范圍內,建築高度控制在六層及六層以下,總高度不超過20米。
各控高區域的具體范圍詳見高度控制規劃圖。
附表:高度控制區域匯總表
區域名稱 面積(hm2) 比 例
維持原高 1.04 4.04%
控高二層 8.43 32.73%
控高四層 8.19 31.79%
控高六層 8.10 31.44%
11. 景觀視廊控制
為了保證湘江風光帶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交融,新開辟的通向湘江的回龍街兩側應控制高度為二層。
為了保證金線街傳統風貌的完整性,金線街南側的新建建築須有一定的高度控制,即沿街道紅線南側15米的范圍內控制高度亦為兩層。
第五章:土地利用規劃
12.用地調整目標
根據保護與發展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原則,通過對現狀土地使用的合理調整,以達到科學合理地使用土地,從而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風貌,同時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發展文化及旅遊事業,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發展注入新的生機。
從用地功能結構上將整個規劃區劃分二個節點、三條軸線、五個區域。
節點:規劃有兩處,分別位於太平街的南北兩頭入口處。北節點規劃為公共服務中心節點,結合救火會舊址,設立一處「文夕」大火紀念廣場;南節點規劃為文化休閑廣場,主題為長沙市井萬象。
軸線:一條是太平街特色商業軸,以經營長沙傳統特產和展示太平街傳統特色經營為主;一條是金線街地方文化軸,以經營長沙傳統文化產品和手工作坊參與展示為主;一條是西牌樓休閑餐飲軸。
區域:分為三片傳統居住街坊,一片傳統園林區,一片文化創意區。傳統居住街坊有馬家巷傳統居住街坊、三泰街傳統居住街坊、太傅里傳統居住街坊。傳統園林區為結合賈誼故居進行更新復原的旅遊區。文化創意區為結合孚嘉巷西口的整治而新建的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的商業區位。
詳見功能結構規劃圖。
13.用地調整措施
太平街歷史街區仍以居住用地為主,恢復傳統民居街坊,商業用地主要沿太平街、西牌樓兩側布置。文化娛樂用地主要沿金線街兩側、孚嘉巷西側布置。廣場空間主要設置在太平街北頭、南頭。公共綠地均布於各居住街坊內部,調整設立一處新的幼兒園,各居住街坊內部設置托兒所和老年人活動中心,在太平街北部東側設小區級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和診所一處。
附表:規劃用地平衡表
用地性質 面積(m2) 比例
居住用地 38864 30.91%
商住用地 8088 6.43%
餐飲服務業用地 3659 2.91%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1437 1.14%
公園 2019 1.61%
醫療衛生用地 450 0.36%
商業用地 17853 14.20%
金融保險業用地 7320 5.83%
旅館用地 3146 2.50%
文化娛樂用地 6663 5.30%
影劇院用地 656 0.52%
圖書展覽用地 3166 2.52%
科研設計用地 913 0.73%
文化創意產業用地 3534 2.81%
文物古跡用地 9058 7.21%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431 0.34%
綠化用地 2833 2.25%
廣場用地 2128 1.69%
道路用地 11429 9.09%
社會停車場庫用地 2072 1.65%
合計 125719 100.00%
第六章:社會生活規劃
14.人口規劃
太平街歷史街區現有常住人口7359人,暫住人口1569人,共2953戶,居住用地面積約5.7公頃,人均居住用地面積只有約14.1平方米,居住密度偏大。住宅建築面積約142000平方米,居住人口密度為6.3人/100平方米,達到了居住舒適標准中的經濟型標准:4-7人/100平方米,但偏擁擠。
用地規劃中約五分之二的街區作為市級公共設施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和綠地,保留其它部分歷史街區作為居住用地,仍以居住為主,考慮到街區居住建築保留現狀多為二層,另有較多居住用地控高為四層,按容積率為1.5,人均居住建築面積25平方米(處於經濟型與舒適型標准之間,為4人/100平方米)的標准進行規劃,則街區人口規劃為約4500人,1500戶,人均居住用地面積約為16.8平方米。
根據規劃需遷出居民約4400人,1450戶。
15.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規劃對原來建築外部空間功能進行梳理打通,構成多級網狀的外部交往空間,形成主要道路 巷道 內部小廣場 私人院落的公共空間結構。
規劃安排一處新的幼兒園、一處新診所、一個老年人活動中心、一處小型影劇院。同時加強垃圾箱、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的統一管理和標准化設置。
太平街和西牌樓街作為主要旅遊服務性質的商業街道,同時要保持一定的為居民日常生活服務的商業設施。
風貌的要求。
本著「方便居民生活、有利旅遊發展、提高環境質量、促進持續發展」的規劃思路考慮技術要求。結合長沙的歷史街區特點,因地制宜,尋找最佳的技術途徑,節省用地和投資及運行費用。技術上安全可行,維護管理方便,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便於專業部門實施。。
況統零售商業風貌軸、西牌樓為傳統餐飲服務風貌軸、金線街為傳統商業居住風貌軸。
強化歷史街區的入口標志空間,保護街區內部的標志性景觀。在西牌樓東口與三泰街交接處恢復原有的明藩王府西牌樓,孚嘉巷西巷口復原太平門,馬家巷和金線街的街巷口建坊門,太平街南、北入口建設廣場空間,作為歷史街區標志性入口。街區內部利用救火會舊址建設「文夕」大火紀念廣場,突出朱昌琳故居和賈誼故宅作為街區內部的標志性游覽景觀特徵。
第十章:建築保護與更新模式
30. 保護更新模式
建築的保護與更新模式規劃是本著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風貌和傳統空間格局的要求,充分考慮現狀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按建築的等級分類及其質量、風貌等的綜合調查評估,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建(構)築物提出分級保護和整治的方式措施:
修繕:針對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對其殘缺損壞的部分進行修補,對文物整體進行日常的維護保養。原則是修舊如故、只修不建。具體辦法參照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辦法。
修護:針對優秀歷史建築,對其進行不改變外觀特徵和內部結構格局的修理維護,其使用性質的改變需報上級政府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通過方能進行。
改善:對一般歷史建築和歷史環境要素進行不改變其外觀特徵的維護、改建活動。
整修:針對一般建築中與歷史風貌有沖突的建構築物和環境要素進行的改建活動。
暫留:針對質量較好,但與古鎮風貌沖突很大且不處於核心風貌保護區的紫線范圍內的一般建築,由於經濟社會原因而暫時無法更新拆除的,暫時保留,建議遠期更新拆除。
拆除:針對風貌極差、質量極差的一般建築,或該建築原址曾經有重要的古跡遺址,則根據規劃需要將其拆除,進行新的建設活動或對古遺跡進行復建,或開辟為綠化及開敞空間。
對文物建築(包括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優秀歷史建築、一般歷史建築、一般建築、障礙建築等相對應的保護和整治措施列表如下:
附表:保護與整治策略表
類型 文物建築 優秀歷史建築 一般歷史建築 一般建築 障礙建築
保護與整治
方式 修繕 修護 改善 整修 暫留、拆除
附表:核心保護區范圍內的保護與整治模式
31. 規劃原則與目標
本著在社會中確認、尊重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則,對享用這些遺產的特殊習俗做法予以尊重,努力確保和支持創造、保養和承傳這些遺產的社會群體以及物質性的承載環境,保證這些遺產不僅作為歷史資料得到靜態的保存,還要使其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得到應用與發展。
31.1 規劃原則
作為人類特殊的文化遺產,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目標,其保護應遵從以下原則:
1) 原真性原則,作為盛行於特殊歷史時期被特殊群體所珍視的文化遺產,因其獨特的內涵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和保護,只有保證其內涵包括與內涵統一的形式的歷史真實性即原真性,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存在的依據。
2) 發展性原則,由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社會性,在其保護過程中必須注重遺產隨社會環境條件的變遷而進一步得到發展,從而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
3) 尊重性原則,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所依託群體的特殊性,在進行保護時,必須尊重享用這種遺產所必須遵從的習俗和儀式。
4) 共享性原則,保護是為了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必須加強遺產在社會中的宣傳、教育和弘揚。
31.2 規劃目標
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得到創新、發展,從而保持人類的文化多樣性和促進人類的創造力。
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中得到確認、尊重和弘揚,確保全社會對非物質遺產的享用,同時對享用這種遺產的特殊方面的習俗予以尊重。
作為人類的共同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促進他們之間進行交流和了解,促進各國人民和各社會集團更加接近以及確認其文化特性。
32.重要無形文化保護項目規劃
通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及長沙城的無形文化的傳承現狀及載體環境的調查、分析、以及特色性與可發展性評價,確定了以下的重要無形文化保護規劃項目:
32.1太平街非物質文化規劃恢復內容
規劃恢復項目 無形文化內容 地 點
恢復老景點 西牌樓 西牌樓街東口
太平門 孚嘉巷西口
恢復老字型大小 利生鹽號 太平街
乾升益糧棧 太平街
楊福和豆豉鞭炮庄 太平街
洞庭春 西牌樓
漢新和紙號 金線街
和記多綢布莊 太平街
晉康紙行 金線街
福裕祥南貨店 太平街
德昌醬園 太平街
永茂和干
『叄』 求一篇莒縣的歷史調查報告,500字
關於莒縣的歷史調查報告
莒縣是塊古老的土地,莒縣歷史悠久,莒地已形成了以陵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址為中心的古代文化亞區。莒商代為姑幕國,春秋時為莒國,漢代為城陽國,莒故城為莒地歷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莒文化。莒縣陵陽河遺址出土的陶制大口尊上的圖象文字「」證明,早在7000多年前,莒地先民就創造了中國最早的古文字雛形。莒地古城堡遺址達十幾處,古遺址、古墓葬已發現1291處,莒縣地上地下文物豐富,縣博物館藏文物達120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200餘件。莒文化經過歷代莒人的發展和沉澱,成為獨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認為是和齊文化、魯文化並稱的山東三大文化。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給這方土地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境內浮來山清靈雅秀,古跡眾多,是山東省六條旅遊線之一。山中古剎定林寺,是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批評理論家、《文心雕龍》作者劉勰故居。寺內有當代文學巨匠郭沫若親筆題寫匾額的校經樓, 為劉勰晚年校經著書之處。 寺院正中矗立著「天下銀杏第一樹」,高24.7米,粗15.7米,樹齡近4000年,雖歷經滄桑,仍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此外,境內還有齊長城遺址、狀元林、樂毅壘、馬鬐山紅襖軍遺址和玉皇山龍魚、屋樓春曉等景觀,既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又是訪古尋幽之勝地。..........................................................................................
『肆』 淄博的歷史調查報告
淄博[1]歷史悠久,是齊文化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手工業方面的專著《考工記》、第一本農業方面的專著《齊民要術》以及最早闡述服務業的專著《管子》都是在這塊土地上寫成的。齊文化具有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特質,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淵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成立的稷下學宮稱世界東方第一所高等研究學府,囊括了百家爭鳴的所有學派的代表人物,淄博臨淄的稷下,一個神聖的名詞,中國唯一一次百家爭鳴的發生地,一個令古往今來無數賢才雅士魂牽夢繞的地方。戰國中期,諸侯兼並戰爭加劇,齊國為實現「一匡天下」 的理想,於齊都臨淄稷門附近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良博學之士到稷下學宮傳道授業、著書論辯。稷下學宮存在的一百五十年間,各派雲集、平等共存,百家爭鳴、學術自由,求實務治、經世致用,孕育或發揚了縱橫家、儒、道、法、名、陰陽、兵、雜等各家學說,使齊國成為天下學術文化的中心。稷下學宮的出現及其成就,不但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輝煌的一頁。雄辯縱橫家蘇秦、張儀、孟子、李斯和韓非子的老師荀子、滑稽大師淳於髡、陰陽家鄒衍、法家名士慎道等各色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台」,帶來了堪比西方雅典學派的學術盛世。2004年12月,全國首家民辦法律研究所——淄博齊銘法律研究所又作為中國大陸首家由律師主持發起的專業法律研究研討機構,將繼續秉承稷下學宮的精英文化學術陣地的作用,努成作為縱橫家、法家主流文化和各家思想的學術化、普世化和實踐者。目的是將稷下學宮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致百慮、和而不同的「和同」精神發揚光大,同時迎合當前創建和諧社會、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國家政策,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作出一份貢獻。
約前6010年—約前5600年(後李文化時期) 據考古工作者對淄博地區最早的古文化遺址——臨淄區齊陵鎮後李官莊「後李遺址」出土的陶器考證,生活在這一地區的先民在距今約八千年前已開始製作陶器。其早期產品均為夾砂陶,以圓底器為主,器類單調,均以手制。是我國最早製作陶器的產地之一。 約前5500年—約前4300年(北辛文化時期) 今張店區傅家鎮浮山驛村、黃家村附近皆產陶器,所制器物有缽、鼎、壺、罐等工藝水平較後李文化時期有明顯進步,開始大量製作泥質陶,具有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北辛文化的鮮明特色,距今約七千年左右。 約前4040年—約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 陶器生產較前有新的發展,生產范圍擴大。主要分布在今張店、臨淄、淄川境內,迄今已發現此時期的遺址30餘處,其早期產品多為紅陶,中晚期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燒成等方面,先人們已積累了豐富經驗。 約前2010—約前1530年(山東龍山文化時期) 制陶業在前代基礎上已發展到相當水平。陶器製作成為氏族部落的一種專業勞動。普遍採用快輪成型,產品以黑陶、灰陶為主,種類很多。其中,黑又亮的薄壁陶最著名,產地分布較廣,今臨淄、張店、淄川、周村、桓台、博山、沂源區縣共有產地60餘處。 夏商周 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夏朝)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根據淄博地區已發現的「岳石文化」考證,這一時期的陶器生產仍很發達。主要集中在臨淄、桓台、淄川、沂源、周村境內。 約前16世紀—約前11世紀(商代) 制陶手工業與夏代相比有較大發展,主要分布在臨淄、張店、淄川、桓台、周村等地,以燒制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為主。 前11世紀—前771年(西周時期) 西周初年,武王封姜尚為齊國君,都治臨淄。對制陶手工業頗為重視,專門設置「陶正」(官)管理陶器生產,臨淄附近出現官營作坊。齊國制陶業較前發達,始制白釉陶器及磚、瓦等建築用陶。 前770—前476年(春秋時期) 各地仍以生產鬲、鬶、盆、豆、盂等日用灰陶器和瓦、水管道等建築陶為主,制陶業中出現了產品分工。 前475—前221年(戰國時期) 淄博地區制陶業開始形成作坊集中的手工業生產,許多私營作坊出現。產品由日用生活品擴大到明器、陶制工具。隨著城邑建設的擴大,建築陶空前發展。 漢魏六朝 前221—前207年(秦代) 秦統一中國後立郡縣制、設齊郡,治臨淄,轄今淄博大部地區。制陶業無大發展。仍生產日用陶和建築用磚瓦。 前206—25年(西漢) 制陶業復興,淄川地區發展尤快,建築用陶的燒造技術和品種較前代有了顯著進步和擴大。陶塑,異軍突起。 25—220年(東漢) 低溫綠色釉陶器製作成功。各種陶器大量生產。制陶技術進入了新階段。 220—420年(三國·兩晉) 除西晉得到短暫統一、社會一度安定外,一百多年裡北方連年戰亂,兵連禍結,淄博地區的制陶業一度逆轉。臨淄以及市區北部的陶器生產逐步衰退,制陶業由北向南轉移。 534—550年(北朝·東魏) 今淄川區寨里村窯場興起,以燒造青釉瓷開創淄博瓷器之先河,為中國北方最早生產青瓷的產地。 550—577(北朝·北齊) 寨里窯制瓷工藝明顯進步,產品質量日漸精進。以青釉蓮花瓣尊為代表,其胎骨堅致、釉色瑩潤,造型優美,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同時,燒造黃色鉛釉陶器。 隋唐五代宋金元 581—618年(隋代) 寨里窯繼續燒造青釉瓷。 618—907年(唐代) 「貞觀之治」後,淄川磁窯務(今磁村)窯場崛起。713年(開元元年)於村南建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華嚴寺」。中期,以盛產黑釉瓷標新立異,並兼產青釉、醬色釉產品,創制茶葉未釉。晚期,各種色釉比較純正,器類復雜,形制多樣。 907—960年(五代) 磁村窯首創白釉瓷器,並採用高溫綠斑彩裝飾。 960—1008年(北宋早期) 由於農業、手工業、商業進一步發展,淄博地區的陶瓷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新窯場不斷出現。顏神店(今博山)、八陡、坡地、萬山和淄川鞏家塢、郝家村一帶窯場相繼興起。 1068—1077年(北宋·熙寧年間) 顏神店窯戶集資於北嶺村建窯神廟,窯業日盛。磁村窯以生產白釉瓷為主。燒窯燃料由柴改煤,裝飾出現了剔花、刻花。 1108年(北宋·大觀二年) 顏神店、坡地、萬山、郝家村一帶已發展成為主要陶瓷產地。 1205年(金·泰和五年) 磁村窯工藝技術進入鼎盛時期。燒成採用匣缽、碗籠、裝飾首創二次燒成釉上彩、篦紋、粉杠、白釉黑花、紋胎及各種雕塑。顏神店窯業盛況空前,品種之多,規模之大,堪與磁村窯場相媲美,所產青瓷印花和低溫三彩釉獨樹一幟。 1294年(元·至元三十一年) 淄川坡地、萬山及顏神鎮、八陡等地窯場在前代基礎繼續燒造傳統產品。但器物一般都渾厚體重、裝飾單調。以黑釉、白釉黑花器為多見。 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 淄博地區連年兵燹和天災,民不聊生。陶瓷業遭到嚴重破壞。雨點瓷、茶葉末釉及前代優秀技藝均失傳。著名的磁窯務窯場一厥不振。 明清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陶瓷生產得到恢復發展。主要產地集中在顏神鎮一帶,規模較大的窯場有李家窯、北嶺、山頭、窯廣、八陡、西河、福山等。 1558年(明·嘉靖三十六年) 顏神鎮窯業空前繁榮,「陶者以千數」,四方商販,聚集於此,八陡窯以生產琉璃瓦獨擅其能。 1662年(明·天啟二年) 西河窯場殊盛,有窯百座,產缸、盆、及黑釉碗等。業陶者在村東建窯神廟。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 淄川大昆侖西山一帶發現白釉石(白葯石),繼此顏神鎮附近窯場用以製做白釉產品。 1652年(清·順治九年) 顏神鎮陶瓷業迅速恢復。鎮內大街南、李家窯及山頭、窯廣、八陡等窯場日盛。 1662年(清·康熙元年) 顏神鎮及周圍十里鄉村窯場四起,鎮內窯貨設市,山頭、西河村窯貨有市所,產品銷周圍數縣,「百里之外鄉村僻址有其縱跡」。 1665年(清·康熙四年) 顏神鎮人孫廷銓所著《顏山雜記》成書,對當地陶瓷、琉璃、煤炭生產作了較詳細記載,是一部研究博山清代早期陶瓷歷史的重要著作。 1670年(清·康熙九年) 葉先登篡《顏神鎮志》成書,其「物產」篇對當地陶瓷記載頗細。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 清廷下令割益都縣孝婦、懷德二鄉;淄川縣簸箕掌、趙庄、大峪等二十一庄;萊蕪縣樂疃、樵嶺前等七庄新建博山縣。縣治顏神鎮。「博山」之名始此。設縣後,大街南首窯、李家窯繼廢。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淄川峪頭河村(今渭頭河村)孫氏建窯生產黑陶碗,乃此地最早陶瓷廠家。 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 博山陶瓷業空前興旺,北嶺、務店、山頭、窯廣、八陡、福山為當時7大窯場,產品各俱特色,爭奇斗妍。博山城內商旅輻至,已成為相當繁盛的陶瓷生產中心和銷售中心。 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 萬山地區窯業日盛,重修窯神廟。 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 山頭鎮窯場集巨資新建窯神廟於村北,其建築甚是壯觀,迎壁以陶瓷壁畫裝飾,匾額楹聯及各處布置華麗精巧,當時藝術之工與窯業盛況可見一斑。 1819年(清·嘉慶二十三年) 淄川峪頭河村業陶者發展到六七家,生意興隆,於村西建窯神廟。 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 博山陶瓷業產銷兩旺,業陶瓷者集資重修北嶺窯神廟。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 博山縣福山村窯業具有相當規模,是年,後產陶瓷者有17家,窯爐28座。 1852年(清·咸豐二年) 福山村窯戶集資於村南建窯神廟。 1869年(清·同治八年) 歐洲人阿·威廉遜到博山參觀考察陶瓷業,後在《北中國旅行記》中對博山陶瓷業作了評介。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福山村窯戶王順清請五龍村窯工胡立存兄弟二人傳授盆類產品製作技術,福山始有古子盆、元魁盆。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德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締結「中德膠澳租借條約」,攫取了在山東境內修築鐵路和在沿鐵路兩側三十里開采礦產的權利,淄川、博山劃為德國勢力范圍。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6月 膠濟鐵路、張博支線全線通車。下半年博山、淄川部分外銷產品始用鐵路運輸。 本年 石金元在博山北嶺村創辦「義祥窯廠」,楊佃福在山頭創辦「福同德窯廠」。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 山東省工藝傳習所總辦黃華委古董商王子久於博山下河街(今博山消防隊附近)設立工藝傳習所,研究改良博山陶瓷。這是山東第一個官辦窯廠。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博山縣成立商會,窯行、爐行為分會。 1909年(清·宣統元年) 山頭窯匠侯兆良試成茶色、燎綠、燎藍顏色釉。 1910年(清·宣統二年) 陶瓷藝人陳希齡在博山工藝傳習所研製成功茶葉末釉,使失傳數百年的這一歷史名釉恢復生產。 1911年(清·宣統三年) 博山工傳習所研究白瓷、烤花,出品尚佳,後因受顏料所限未能推廣。 1916年,山東護國軍政府在 周村 成立。 山東抗戰史上國共兩黨關系的轉折點是 魯村會議。 1937年12月,姚鍾明、廖容標領導了黑鐵山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 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在淄川的 大荒地(今洪山)召開前委擴大會議。 1947 年7月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發起了 南麻戰役。 淄博解放是1948 年。 1955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省轄淄博市
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齊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淄博是齊文化的發祥地。 淄博經歷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三個階段。西周建立後,姜尚封齊,開創"泱泱大風"的齊國文化。淄博地區作為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數百年,被譽為"海內名都",至西漢前期仍"鉅於長安"。齊國故城淄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臨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冠"的齊國都城長達800年之久。在此期間,風雲變幻,波瀾壯闊,姜太公、齊桓公、齊威王、管仲、孫武、晏嬰、田單、司馬穰苴等名君賢相、英帥良將,不僅創建了"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的這個海內外聞名的東方名都,也創建了一部雄壯曲折的齊國史。在先秦的歷史舞台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悠久的歷史,為淄博遺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跡,臨淄故城及其周圍地帶文物古跡浩繁,被譽為"地下博物館"。臨淄的後李文化在我國北方屬首次發現,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在淄博皆有跡可尋。清代文壇大家蒲松齡和他的巨著《聊齋志異》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淄川區蒲家莊,也成為一個風光優美、宛若仙居的聊齋文化旅遊區。清代文壇領袖王漁洋、趙執信和蒲松齡被後人並稱為孝婦河畔三名人,蘊藏深厚的齊文化,使淄博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積淀深厚的文化旅遊之都。
『伍』 武漢市文物保護情況調查報告
三、 我市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地方法規不夠完善且立法工作滯後。2002年10月28日,新修訂的國家《文物保護法》頒布實施,與原法相比,增加了很多新的內容,而且賦予地方行政管理部門更多責任和權力,這就需要地方文物法規須作相應的修改。目前,省文物法未修訂頒布,市文物法修訂工作尚未列入市人大立法計劃,致使我市的執法依據不全。二是名城保護工作的法規體系不完善。1999年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實施的《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其中列有專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我市目前尚沒有詳細規劃和具體措施與之配套,不便於實踐操作,從而減弱了名城保護工作的力度。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按要求均應制定專項的保護法規,與全國很多地方相比,我市這方面工作處於落後地位。
2、文物保護「五納入」工作沒有真正落實。1997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國發[1997]13號),要求各地、各部門將文物保護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2003年6月,國家文物局、中央編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建設部、文化部、國家稅務總局等7部委辦局聯合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文物保護「五納入」的通知》(文物辦發[2003]26號),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通知精神,切實做好「五納入」工作。然而,我市的情況不平衡,市一級貫徹得相對較好,而各區基本未落實。大多數區未將文物保護納入本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未納入城鄉建設規劃,也未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少數區設有專門的文物管理機構,也只能保證一定的人頭經費,而文物保護經費也未納入常年預算。此外,雖說近幾年來,我市的文物事業經費,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有較大增加,但文物保護專項經費沒有大的變化。如文物維修費,1994年市政府確定了每年100萬,當時全市市級以上文保單位87處,目前,每年仍然是100萬,而市級以上文保單位已增加到178處,維修量更大,所需資金更多,而基數未動,導致文物維修資金嚴重不足。
3、文物保護、管理與執法力量較弱。我市現行文物管理體制及機構設置、人員的配備,是在原文物法授權情況下構建的,而原文物法授予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執法權有限,多為會同和配合執法。新的文物法特別強調了文物部門的行政執法主體地位,明確授予文物部門對7條31項行為行使行政處罰權力,但依目前文物市場執法隊伍人員配置的狀況,要想保證嚴格執法,工作到位,隊伍力量顯然不足,尤其是各區文物管理機構不健全,從業人員不到位,根本無法做到有效行使保護管理與執法職能。目前,除江夏、蔡甸、黃陂、新洲四區設有文物管理所,專門負責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外,其餘各區均無專職文物幹部,更無執法隊伍,全市文物保護管理與執法的任務,實際上全由市文化局承擔,且文化文物稽查支隊人員編制20人,擔負著更加艱巨的文化市場執法工作,文物稽查力量十分有限,實際上處於超負荷運行。
4、名城保護缺乏強力機構和行之有效的運作制度。武漢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前城市現代化步伐越來越快,舊城改造速度亦越來越快,高大建築項目越來越多,因而對城市傳統格局和文物環境風貌的威脅加劇,繼承與發揚、保護與建設的矛盾愈益突出,需要協調的問題很多,原有的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比較鬆散,又缺乏制約能力,並且工作職能也未很好的運轉。其常設機構,雖設在市文化局,但限於人力,加之職能較虛、權威性較弱,無法很好的開展工作。
四、主要建議
1、盡快制定地方法規,完善執法依據。國家《文物保護法》重新修訂頒布實施後,地方文物法規已不能與之相適應,目前《湖北省文物保護管理實施辦法》正在修訂中,因此,建議組織專門力量,修訂《武漢市文物保護實施辦法》。此外,建議市政府法制辦盡快將《武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列入立法計劃,組織相關部門徵求意見,爭取市政府早日頒布實施。此外,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單項保護辦法,市有關部門也應加快起草頒布。這些法規的完成,將使我市的文物保護管理,具備一套較為完備的法律、法規依據。
2、認真貫徹國務院《通知》精神,切實落實「五納入」。五納入」的落實,是保證我市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邁上新台階、開創新局面的基礎,因此,建議市委、市政府將此項工作列入各區和相關部門的年度工作目標,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以便督促各區和相關部門有計劃、有步驟、分年度、分階段的落實「五納入」。
3、明確責任、健全機制,充實力量,建立適合我市文物保護管理狀況的工作網路。目前,市文化部門組建了文化文物稽查支隊和文物稽查大隊,加上原有文物保護處(名城處)、博物館處,從而形成了文物保護管理、執法、稽查相互分離、相互配合的工作局面,既明確了各項職責、又保證了有效的工作,形成了各自獨立、相互協助,便於監督,規范合法的工作機制。但是,各區的文物保護力量十分薄弱,既缺乏專門的機構,又缺乏專門人員,更無專門的執法隊伍。建議結合貫徹落實「五納入」精神,市委、市政府督促各區在文體(文化)局內設立文物管理科,配備專職文物工作幹部。同時,組建文化文物稽查大隊,一方面與市級機構相配套,另一方面,便於切實履行國家《文物保護法》賦予的職責和權力。
4、明確資金渠道,增加文物保護經費,保證工作正常有效的運轉。首先,市級每年投資計劃中,已明確了渠道和資金額度,即市計委每年安排了100萬元文物維修費專款,應在此基數上,再增加100萬元,並確定一個比例數額,每年按此比例數額增加預算。第二,市委、市政府應採取一定措施,結合貫徹落實「五納入」精神,要求各區政府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明確一條資金渠道、基數和增長比例,從而保證市、區兩級財政都有穩定的文物保護經費來源。第三、政府應仿效國際上的通行作法,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社會出資捐助文物保護事項。一方面拓寬文物保護經費的渠道,一方面培育全社會關注文物、熱心文物保護的良好社會風氣。
5、挖掘文物潛在價值,合理利用文物資源。文物的合理利用,是國家文物工作方針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與保護為主、加強管理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一對矛盾統一體。現實中,保護與利用的矛盾雖時有發生,但和諧統一的狀況,更為普遍。目前,在文物的利用上,陳列展示、旅遊觀賞方面最為突出和直接。隨著我市陳展設施的增加和旅遊經濟的發展,我市有愈來愈多的收藏品與觀眾見面,有愈來愈多的文物景點吸引著不斷增加的遊客,但無論是高品質的文物展覽,還是文物景點的開發,我市都還有潛力可挖,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建議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全市「十一五」規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時,加重文物事業的份量,促使其在保護、搶救、管理、利用上更快、更健康的發展。
『陸』 我看無錫歷史人文古跡課題調研報告
讓歷史遺產成為「城市動力」 張德勤的「預言」在2005年12月31日這一天終於成真,無錫終於將「姍姍來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攬入懷中」。就在同一個月,受聘成為無錫市城鄉規劃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顧問的羅哲文在無錫暢談「文化興市」的話題,這位中國古建築保護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保護首席專家不無真誠地指出,無錫已經具備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條件,應該「抓緊申報」。同時受聘為該咨詢委員會專家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則認為:把歷史遺產作為城市發展的動力並上升到城市戰略的高度作全盤的考慮「十分必要」。無獨有偶,阮儀三也積極建議無錫盡快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遺產。 與這些權威專家的觀點不謀而合的是,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在2005年3月的一份名為《顯吳地文化之蘊,揚山水名城之名》的調研報告中明確指出:「今年,要建成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再用2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如今,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已經如期「加冕」,它的公布之日,也成為無錫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之始」,而尋求一種歷史文化的個性定位已經成為這個城市的當務之急。 從素有「勾吳古都」、「春申封邑」、「江南名城」之稱的無錫,到如今被認為是吳文化發源地、中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鄉鎮企業發軔地的無錫,這個城市所經歷的「提升」與「飛躍」有目共睹。而今後一個時期,無錫文物也將以彰顯山水名城為主線,以「三大發源地」為抓手,以民族工商業為重點,以江南水鄉、古運河為背景,以名人、名居、名園、名建築、名古跡等為重要內容,搶救、挖掘、保護、利用一批歷史文化資源,形成無錫文物四大品牌系列。 名地系列包括建設闔閭城、彭祖墩遺址公園、鴻山遺址公園等,建立吳文化博物館,建成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建立鄉鎮企業博物館;名鎮系列則結合古運河、環太湖整治,充分發揮和利用沿河、沿湖的歷史遺存,修復惠山古鎮、盪口古鎮、玉祁古鎮、嚴家橋古鎮、清名橋水弄堂,凸現江南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蘊;名居系列則將進一步重視薛福成故居、錢鍾書故居、秦邦憲故居等已修復故居的利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金牌」景區,同時進一步推進阿炳故居、薛暮橋故居、孫冶芳故居、榮德生故居、陸定一故居、顧憲成故居等一批名人故居的修復,加快啟動小婁巷歷史街區的修復;而名遺系列則對珍貴、瀕危並具有歷史價值的民族民間文化進行搶救和保護,建立中國泥人博物館、中國紫砂博物館、錫劇博物館,建立非物質遺產保護中心,積極開展錫綉、剪紙、竹編竹刻等保護工作。 「我們一直有一個設想,以後漫步在無錫,一個個充滿歷史底蘊、有豐富內涵的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歷史街區和文化遺存會不時呈現於眼簾,使我們這座江南古城充滿濃郁的人文氣息。」一位接受采訪的市文化局官員給記者「描繪」了一幅理想的圖景,「而這樣一個設想,應該不會太遙遠了。」
『柒』 求一篇旅遊管理專業的暑期調查報告!
旅遊管理專業畢業實習報告 X city,作為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和值得驕傲的歷史文化資源。作為一名導游,如何在導游的過程中使客人在旅遊過程中感受到愉快的氣氛,如何在帶領客人游覽的過程中將X city深厚的底蘊用語言淋漓盡致的語言傳達給客人,如何使自己的工作被客人認同,如何很好的組織自己的團隊都是很關鍵的問題。因此我選擇去旅行社實習。通過在實際工作中接觸客人,提高業務能力,積累帶團經驗,學習帶團的技巧與語言表達的方式。
暑假提早到來,我的實習也開始了。終於等到了實習的時候了,很早以前就從學姐那裡打聽到了大三的下半學期有實習任務,那時候可以說是急切地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大家再也無法忍受當前這日復一日的填鴨式的教學,盡管從學姐們那裡了解到實習並非像想像中的那樣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綜合自己的總體計劃,我決定聯系一家有國際旅遊業務的旅行社進行實習。我有幸來到0000旅行社進行實習,在這里我向不同的人和事,學到了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受益非淺。0000旅行社是一個經國家旅遊局特許批准經營入境旅遊、國內旅遊的享有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具有一定經營規模和綜合接待實力的國際旅行社。巧合的是該旅行社的總經理是我是同一所學校的同一個系的學長,在實習剛開始的時候他就給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議,這更加使我想好好了解一下這家旅行社的實際情況——他們所做的工作流程和書上講的是一致的嗎?實際中的旅遊團到底是怎樣運作的呢?我甚至開始盤算起我能在這個旅行社學到什麼。
實習成果:
因為旅行社規模不大,所以在那裡的職員的工作分的很清楚。主要分為外聯、計調、財務、後勤四個部分。外聯是整個公司最忙的單位,除了當前正在進行的業務必須上心,還要主動和曾經的有業務往來的人聯系,甚至只要是認識的業內人士,就都要保持聯系。這樣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是建立起這樣一個發達的人際關系網,對於外聯,尤其是做旅遊的外聯也是非常重要的。像公司這樣的小型旅行社在做的旅遊團往往是和大的旅行社合作的團,或者是和外地旅行社合作的小團,不僅要保證團隊的質量,還要讓合作的旅行社感到誠意與信任,以便日後的繼續合作。因此外聯的工作非常忙。計調的工作原則上說是為了旅遊團安排相關事宜的工作,比如安排導游、住宿飯店、火車和飛機票等,但是計調在工作中經常會有一些問題出現。舉個例子說,旅遊團指定安排的飯店房間數目、房間類型有變更,影響到房間的價格變動,或者房間數不足。如果直接將這樣的結果告訴給發團的旅行社,很可能引起發團的旅行社的不滿,甚至影響到旅行團的運作。雖然表面看來計調沒什麼錯誤,但是問題確實在這一環節上。公司的計調通常都會通過與酒店負責人談話來協調問題,當然這個協調是建立在技巧性的溝通上的。如果是很公式化的協調,一般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的。我在公司學習的時候,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有業務往來的計調有時打電話就能解決的事情卻是我這樣完全沒經驗的實習生所做不到的。
『捌』 開封名勝古跡調查報告
「汴京」抄,即河南省開封市,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歷史。曾是戰國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的建都之地,號稱七朝古都。其中北宋在此建都168年,歷經9代皇帝,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古都開封,名勝古跡眾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勝的精華。早在明代《明成化河南總志》一書中對「汴京八景」就有記載。即:「艮岳行雲,夷山夕照,金梁曉月,資聖熏風,百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開寶晨鍾。」隨著歷史的變遷,明人李濂又重新編寫「汴京八景」:「繁台春曉,鐵塔行雲,金池過雨,州橋明月,大河濤聲,汴水秋風,隋堤煙柳,相國霜鍾。」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撰修《祥符縣志》時,把「汴京八景」中的「大河濤聲」刪去,增添了「梁園雪霽」,把「金池過雨」改為「金池夜雨」,把「汴水秋風」改為「汴水秋聲」,把「繁台春曉」改為「繁台春色」,修改過的「汴京八景」一直流傳至今。
一、繁台春色
繁(讀:薄)台,位於開封城東南,禹王台公園的西側。那裡原是一座長約百米自然形成的寬闊高台,因附近原來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稱為繁台。早在五代後周顯德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