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包豪斯校舍歷史背景和意義

包豪斯校舍歷史背景和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2 10:40:00

❶ 有關包豪斯校舍的介紹以及對於現在建築的影響

包豪斯思想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遠大目標可以從包豪斯宣言中得到體現。
「完整的建築物是視覺藝術的最終目標。藝術家最崇高的職責是美化建築。今天,他們各自孤立地生存著,只有通過自覺,並和所有工藝技師共同奮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築家、畫家和雕塑家必須重新認識,一幢建築是各種美感共同組合的實體。只有這樣,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築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為『沙龍藝術』……
建築家、雕刻家和畫家們,我們都應該轉向應用藝術……
藝術不是一種專門職業。藝術家和工藝技師之間在根本沒有任何區別。藝術家只是一個得意忘形的工藝技師。在靈感出現並超出個人意志的珍貴片刻,上蒼的恩賜使他的作品變成為藝術的花朵。然而,工藝技術的熟練對於每一個藝術家采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創造想像力的根源即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面。……
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家組織。在這個組織裡面,絕對沒有那種足以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立起自大障壁的職業階級觀念。同時,讓我們創造出一幢將建築、雕刻和繪畫結合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並用干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相之矗立在雲霄高處,變成為一種新信念的鮮明標志。」
宣言由36歲的格羅佩斯執筆,扉頁上是表現主義版畫家費寧格所作的星光照耀下的大教堂,宣言中可見到威廉·莫里斯和凡·德·維爾德的思想影響。

歷史貢獻

1、強調集體工作方式,用以打敗藝術教育的個人藩籬,為企業工作奠定基礎。
2、強調標准,用以打破藝術教育造成的漫不經心的自由化和非標准化。
3、設法建立基於科學基礎上的新的教育體系,強調科學的、邏輯的工作方法和藝術表現的結合。以上幾個要點,已經將教學的中心從比較個人的藝術型教育體系轉移到理工型體系的方向上來了
4、把設計一向流於「創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轉移到「解決問題」上去,因而設計第一次擺脫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體系,為現代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5、在比利時設計家亨利·凡·德·威爾德的試驗基礎上,開創了各種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紡織、攝影等。團結了一批卓有建樹的藝術家與設計家介入到設計中來,將設計教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6、打破了陳舊的學院式美術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員、色彩專家約翰尼·伊頓創立「基礎課」,在此以前是沒有所謂基礎課之說。同時創造了結合大工業生產的方式,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培養了一批既熟悉傳統工藝又了解現代工業生產方式與設計規律的專門人才,形成了一種簡明的適合大機器生產方式的美學風格,將現代工業產品的設計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影響

一直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也最具有爭議的藝術院校,在當時它是烏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創建了現代設計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無可辯駁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歷程就是現代設計誕生的歷程,也是在藝術和機械技術這兩個相去甚遠的門類見搭建橋梁的歷程。無論是在建築學、美術學、工業設計,包豪斯都佔有主導地位。
包豪斯的設計教育觀念:
1.技術和藝術應該和諧統一
2.視覺敏感性達到理性的水平
3.對材料、結構、肌理、色彩有科學的、技術的理解
4.集體工作是設計的核心
5.藝術家、企業家、技術人員應該緊密合作
6.學生的作業和企業項目密切結合

❷ 論包豪斯在工業設計發展史的地位與作用

包豪斯 ◎釋義: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國魏瑪市的 「公立包豪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院」(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
「包豪斯」一詞是格羅披烏斯生造出來的,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
1919年在德國成立的一所設計學院,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
◎簡介:
包豪斯前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20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梅耶(HANNS MEYER)繼任。這位共產黨人出身的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梅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L·密斯·凡·德·羅(L MIES VAN DE ROHE)繼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德紹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上台的納粹政府,密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
包豪斯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並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雖然包豪斯名為建築學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並無建築專業,只有紡織、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設計學校。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於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包豪斯教學時間為三年半,學生進校後要進行半年的基礎課訓練,然後進入車間學習各種實際技能。包豪斯與工藝美術運動不同的是它並不敵視機器,而是試圖與工業建立廣泛的聯系,這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生存的必須。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羅披烏斯支持下,歐洲一些最激進的藝術家來到包豪斯任教,使當時流行的一是思潮特別是表現主義對包豪斯的早期理論產生了重要影響。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礎課教師由俄羅斯人康定斯基、美國人費寧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頓等,其中康定斯基曾擔任過莫里斯教育學院金屬和木製品車間的繪畫課教師。這些藝術家都與表現主義有很強的聯系。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出現於德國和奧地利的一種藝術流派。主張藝術的任務在於表現個人的主管感受和體驗,鼓吹用藝術來改造世界。用奇特、誇張的形體來表現時代精神。這種理想主義的思想與包豪斯「發現象徵世界的形式」和創造新的社會的目標是一致的。
包豪斯對設計教育最大的貢獻是基礎課,它最先是由伊頓創立的,是所以學生的必修課。伊頓提倡「從干中學」,即再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實際工作探討形式、色彩、材料和質感,並把上述要素結合起來。但由於伊頓是一個神秘主義者,十分強調直覺方法和個性發展,鼓吹完全自發和自由的表現,追求「未知」與「內在和諧」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動練習來開始他的課程,以獲取靈感。這些都與工業設計的合作精神與理性分析相去甚遠,從而遭到了很多批評。1923年伊頓辭職,由匈牙利出生的藝術家納吉接替他負責基礎課程。納吉是構成派的追隨者,他將構成主義的要素帶進了基礎訓練,強調形式和色彩的客觀分析,注重點、線、面的關系。通過實踐,使學生了解如何客觀地分析兩度空間的構成,並進而推廣到三度空間的構成上。這些就為工業設計教育奠定了三大構成的基礎,同時也意味著包豪斯開始由表現主義轉向理性主義。另一方面,構成主義所倡導的抽象幾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設計上走向了另一種形式主義的道路。1923年包豪斯舉行了第一次展覽會,展出了設計模型、學生作業以及繪畫和雕塑等,取得了很多成功,受到歐洲許多國家設計界和工業界的重視和好評。在這次展覽會上,格羅披烏斯作了《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講演,更加強調技術的作用。從1923—1925年,包豪斯技術方面的課程得到了加強,並有意思地發展了與一些工業企業的密切聯系。1925年4月1日,由於受到魏瑪反動政府的迫害,包豪斯關閉了再魏瑪的校園,遷往當時工業已相當發達的小城德紹,繼續自己的事業。
遷到德紹之後,包豪斯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格羅皮烏斯提拔了一些包豪斯自己培養的優秀教員為教授,制定了新的教學計劃,教育體系及課程設置都趨於完善,實習車間也相應建立起來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新建的校舍,這座新校舍是格羅披烏斯設計的,1925年秋動工,次年年底落成。它包括教室、車間、辦公室、禮堂、飯廳及高年級學生宿舍。校舍建築面積接近一萬平方米,是一組多功能的建築群。
包豪斯校舍本身在建築史上由重要地位,是現代建築的傑作。它再功能處理上有分有合,關系明確,方便而實用;在構圖上採用了靈活的不規則布局,建築體型縱橫錯落,變化豐富;立面造型充分體現了新材料和新結構的特點,法古斯工廠的工業建築風格被應用到了民用建築之上,完全打破了古典主義的建築設計傳統,獲得了簡潔和清新的效果。如果以包豪斯實際投產的設計原型來評價格羅披烏斯的教學方針的成果,那麼這些成果並不像它在課程設置和理論研究方面那樣顯著。包豪斯最有影響的設計出自納吉負責的金屬製品車間和布勞耶負責的傢具車間。包豪斯金屬製品車間致力於用金屬與玻璃結合的辦法教育學生從事實習,這一努力為燈具設計開辟了一條新途徑。魏瑪時期的金屬製品設計還帶有明顯的手工藝特色。例如布蘭德1924年設計的茶壺雖然採用了幾何形式,但卻是用銀以人工鍛造的,與工藝美術運動異曲同工;而1926—1927年她設計的台燈不但造型簡潔優美,功能效果好,並且是由萊比錫一家工廠批量生產的。這說明包豪斯在工業設計上已趨成熟。
在包豪斯的傢具車間,布勞耶創造了一系列影響極大的鋼管椅,開辟了現代傢具設計的新篇章。盡管在誰先想到用鋼管來製作傢具這一點上尚有爭議,但包豪斯首先實現了鋼管傢具的設想並進行了工業化生產卻是沒有疑義的。這些鋼管椅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造型輕巧優雅,結構也很簡單,成了現代設計的典型代表。
1928年,迫於種種壓力,特別是右派勢力對於包豪斯進步思潮的無端攻擊,格羅披烏斯辭去了包豪斯校長的職務。格羅披烏斯去職後仍進行工業產品設計。1930年設計的「阿德勒」小汽車是20世紀20年代功能主義造型原則的典型例子。盡管小汽車的設計強調了實用功能和幾何性原則,但它並未能批量生產,這說明如果設計只考慮功能和生產,而忽略了其它一些因素,如消費者對於象徵性、趣味性等的需求,則設計也是難於成功的。
格羅披烏斯離開包豪斯後,由建築師漢內斯•邁耶擔任校長。邁耶上任後更加強調產品與消費者、設計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加強了設計與工業的聯系。在他的領導下,包豪斯各車間都大量接受企業設計委託。1930年邁耶與格羅披烏斯同樣的原因而被迫辭職,由米斯擔任第三任校長。米斯是著名的建築師,於1928年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名言。1929年他設計了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管,這座建築物本身和他為其設計的巴塞羅那椅成立現代建築和設計的里程碑。與布勞耶一樣,米斯也長於鋼管椅設計,1927年他設計了著名的魏森霍夫椅。
米斯到達包豪斯後,一方面禁止學生從事政治生活,一方面加強以建築設計為主的學術研究,使學校又重現生機。但到1932年10月納粹黨控制了德紹,並關閉了包豪斯。米斯和師生只好將學校遷至柏林以圖再起,後由於希特勒的國家社會黨上台,蓋世太保佔領學校,包豪斯終於在1933年7月宣告正式解散,從而結束了14年的辦學歷程。在這期間共有1250名學生和35名全日制教師在包豪斯學習和工作過。學校解散後,包豪斯的成員將包豪斯的思想帶到了其它國家,特別是美國。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包豪斯的思想在美國才得以完全實現。格羅披烏斯於1937年到美國哈佛大學任建築系主任,並組建了協和設計事務所;布勞耶也於同期到達美國,與格羅披烏斯共同進行建築創作;米斯1938年到美國後任伊利諾工學院建築系教授;納吉於1937年在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該校是作為包豪斯的延續而建立起來的,它將一種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國的創造性教育,但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多數被聘為藝術家、手工藝人和教師,而不是工業設計師。新包豪斯後來與伊利諾工學院合並。
現代主義流派的推動者「包豪斯學派」
包豪斯對於現代工業設計的貢獻是巨大的,特別是它的設計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教學方式成了世界許多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它培養出的傑出建築師和設計師把現代建築與設計推向了新的高度。相比之下,包豪斯所設計出來的實際工業產品無論再范圍上或數量上都是不顯著的,在世界主要工業國之一德國的整體設計發展過程中,包豪斯的產品並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包豪斯的影響不在於它的實際成就,而在於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時間內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到,因而它對工業設計造成的不良影響受到了批評。例如包豪斯為了追求新的、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形。「立方體就是上帝」,無論何種產品,何種材料都採用幾何造型,從而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有時甚至破環了產品的使用功能。這說明包豪斯的「標准」和「經濟」的含義更多是美學意義上的,因此所強調的「功能」也是高度抽象的。另外,嚴格的幾何造型和對工業材料的最求使產品具有一種冷漠感,缺少應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積極倡導為普通大眾的設計,但由於包豪斯的設計美學抽象而深奧,只能為少數知識分子和富有傑出所欣賞。時至今日,不少包豪斯的產品仍價格高昂,只能被視為一種審美水準和社會地位的象徵,如米斯的巴塞羅那椅就是典型的例子,售價達數百美元。
對於包豪斯最多的批評是針對所謂「國際式」風格的。盡管格羅披烏斯反對任何形式的風格,但由於包豪斯主張與傳統決裂並提倡幾何構圖,事實上消除了設計的地域性,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文脈被忽視了,加之一些建築師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襲代替創造,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國際式」風格。以平屋頂、白牆面、通長窗為特徵的方盒子式建築風行世界各地,對於各國的建築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因而受到廣泛的批評。
無論對於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見,它的巨大影響是無可非議的。集合再格羅披烏斯旗下的精英都有其鮮明的個性,但又發展了一種強烈的共性。當他們從第三帝國移民各地時,都懷著鑒定的信念,在各自工作或任教的地方傳播了包豪斯的思想,並使其發揚過大。
包豪斯的歷史貢獻:
1、強調集體工作方式,用以打敗藝術教育的個人藩籬,為企業工作奠定基礎。
2、強調標准,用以打破藝術教育早成的漫不經心的自由化和非標准化。
3、設法建立基於科學基礎上的新的教育體系,強調科學的、邏輯的工作方法和藝術表現的結合。以上幾個要點,已經將教學的中心從比較個人的藝術型教育體系轉移到理工型體系的方向上來了
4、把設計一向流於「創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轉移到「解決問題」上去,因而設計第一次擺脫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實用、經濟、美觀的設計體系,為現代設計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5、在比利時設計家亨利·凡·德·威爾德的試驗基礎上,開創了各種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紡織、攝影等。團結了一批卓有建樹的藝術家與設計家介入到設計中來,將設計教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6、打破了陳舊的學院式美術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員、色彩專家約翰尼·伊頓創立「基礎課」,在此以前是沒有所謂基礎課之說。同時創造了結合大工業生產的方式,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培養了一批既熟悉傳統工藝有了結現代工業生產方式與設計規律的專門人才,形成了一種簡明的適合大機器生產方式的美學風格,將現代工業產品的設計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成立的宗旨:
「BauHaus」這個詞是由德語動詞」bauen」建築和名詞「haus」組合而成,粗略地理解為「為建築而設的學校」反映了其創建者心中的理念:
1、 確立建築在設計論壇上的主導地位,
2、把工藝技術提高到與視覺藝術平等的位置,從而削弱傳統的等級劃分,
3、響應了1907年建於慕尼黑的「德國工業同盟的信條,即」通過藝術家、工業家和手工業者的合作而改進工業製品
影響:
一直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也最具有爭議的藝術院校,在當時它是烏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創建了現代設計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無可辯駁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歷程就是現代設計誕生的歷程,也是在藝術和機械技術這兩個相去甚遠的門類見搭建橋梁的歷程。無論是在建築學、美術學、工業設計,包豪斯都佔有主導地位。
包豪斯的設計教育觀念:
1.技術和藝術應該和諧統一
2.視覺敏感性達到理性的水平
3.對材料、結構、肌理、色彩有科學的、技術的理解
4.集體工作是設計的核心
5.藝術家、企業家、技術人員應該緊密合作
6.學生的作業和企業項目密切結合
包豪斯學派的局限性
1.包豪斯雖然對現代設計運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包豪斯風格一度被成為國際主義風格。但是由於他不能體現民族文化特徵,而被稱為沒有國界的設計語言。
二戰以後,隨著西方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各國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再滿足於單一的國際風格。
2.任何設計都是社會整體文化系統中的一部分,它與其他部分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因此,風格流派樣式的形成和發展,就必然地受到所處時代科技水平和學術思想的影響。
代表作:
格羅皮烏斯設計 法格斯製鞋廠(1910-1911)
L·密斯·凡·德·羅作品:
美國伊利諾工學院建築及設計系館(1956)
紐約西格拉姆大廈(1956-1958,與菲利普·約翰遜合作)
「巴塞羅那」椅 1929 「先生」椅 1927
馬謝·布魯爾設計 休閑椅(1928-1929) 瓦西里扶手椅 1925

❸ 關於包豪斯的地位和意義

包豪斯在實踐中探索,確立了現代設計的基本觀點和教育方向:①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②設計必須遵循客觀、自然的法則。其教育體系、設計理論與設計風格在實踐中逐漸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由藝術和技術構成。其早期的教學體制可稱為「工廠學徒制」,學生的身份是「學徒工」,擔任藝術形式課程的教師稱「形式導師」,擔任技術、手工藝製作課程的教師稱「工作室師傅」,每一門課都由這兩種教師共同擔負,學校還設立了木工、陶瓷、編織和印刷工作室,供學生實習,使其兼具藝術和技術能力。

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設計教育中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與色彩構成的基礎教育體系,並以科學、嚴謹的理論為依據。1923年8-9月間,包豪斯舉辦了名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大型展覽會。師生的作品吸引了歐洲著名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從而進行了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宣傳了包豪斯的設計思想,並將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推向高潮。當時,格羅佩烏斯作了題為「論綜合藝術」的演講並發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設想與組織》。其後,他在教學上又作了較大改革,把數學、物理、化學作為必修課,使教學體系向著更加理性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更加適應大工業生產的需要。由於右翼政治勢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遷至德騷市,開始其發展的第二階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設計學院」的附名,進一步明確了學校的性質。教學不再由形式導師和工作室師傅共同進行,而是聘請技術熟練的工匠協助教授工作。包豪斯是現代設計的搖籃,其所提倡和實踐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單純、簡潔、以幾何造型為主的工業化設計風格,被視為現代主義設計的經典風格,對20世紀的設計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包豪斯的教育啟示

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傳承了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的理論體系,從德國包豪斯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對今天的設計教育有啟發性意義的東西。這就是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教學為研究和實踐服務;研究為教學和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實踐為教學和研究提供驗證,同時也為現代設計教育提供可能的經濟支持。這種良性循環的教育體系,自包豪斯開始,幾乎無一例外地被西方國家的現代設計教育所採納。近些年,我們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提倡素質教育,開始認識到這種教育體系對於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面對我們今天的學生群體,實行三位一體的模式,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養出社會和市場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具有相當深厚的理論素養,還可以掌握比較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他們在社會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在今天的社會發展及經濟市場條件下,需要的不是書獃子型的學生,而是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我們的學校教育並沒有達到社會或者市場需求的標准,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理應由學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實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業代替學校完成了。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中小企業叫苦不迭,認為自己成了大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和人才儲備庫。但是,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又使這些中小企業無可奈何。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而且在持續升溫,折射出現在我們學校教育體制的嚴重缺陷。

我們今天已經步入信息時代,大量高新技術的出現,也可以使我們直接採取高新技術進行實踐教學活動。今天,我們在教育改革中,以適應時代需要為方向,逐步建立起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這既符合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又充分體現了包豪斯藝術設計教育原理。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為工業時代的設計教育開創了新紀元。

包豪斯的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
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二十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迪索時期
包豪斯在德國迪索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這個時期是其高峰時期。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邁耶(HannesMeyer,1889-1954)繼任。這位共產黨員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邁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繼任。接任的米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迪索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
米斯·凡·德洛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於1933年正式上台的納粹政府,米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柏林時期僅有6個月的時間。

包豪斯新校舍

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學院在小型工業城市迪索市開學。格羅皮烏斯認為,新的學校本身的建築、規劃,就是一篇無聲的「宣言」,所以他親自以包豪斯的原則設計了迪索新校舍,這座被譽為現代建築里程碑的建築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設計理念進行設計。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實習車間、學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類似風車形的平面。各個不同的部分在外型上也各自不同,高低錯落。整個形體簡潔明快,沒有任何裝飾。面對主要街道的實習車間為大面積裝有機械開窗裝置的玻璃幕牆,深灰色山牆,上書」Bauhaus」七個豎排字母。其餘部分則全部為白色粉牆加黑色鋼框窗。建築內部布置著布勞耶爾(MarcelBreuer)設計的鋼管皮面傢具。鋼筋混凝土建築,所有的建築物都是立方體造型,表面白色,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依靠簡朴的體塊空間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節奏感。由於其簡潔,這些建築也創造了當時建築的最低造價,20美分/平方英尺。

與傳統建築的對比:

傳統的建築觀念是先考慮外觀,然後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進外殼中,「先外後內」。格羅皮烏斯則是「先內後外」,先確定各部分功能所決定的空間,由這些空間組成合理的總體外觀,功能決定外形。
傳統建築中採用對稱法則,而現代設計中採取靈活、不規則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體量、多軸線、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錯落有致、縱橫交錯、變化豐富、生動活潑的藝術效果。
新建築採用框架結構,使牆體脫離承重的位置,從而擴大了窗戶的面積,使窗戶成為組成外觀形態的重要部分。窗戶的玻璃和幾何秩序是新建築最顯著的特色。

包豪斯教學:

包豪斯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針對工業革命以來所出現的大工業生產「技術與藝術相對峙」的狀況,提出了「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口號,這一理論逐漸成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包豪斯教育注重對學生綜合創造能力與設計素質的培養。
包豪斯以前的設計學校,偏重於藝術技能的傳授,如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前身的設計學校,設有形態、色彩和裝飾三類課程,培養出的大多數是藝術家而極少數是藝術型的設計師。包豪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師的要求,建立了「藝術與技術新聯合」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開創類似三大構成的基礎課、工藝技術課、專業設計課、理論課及與建築有關的工程課等現代設計教育課程,培養出大批既有美術技能、又有科技應用知識技能的現代設計師。
包豪斯的整個教學改革是對主宰學院的古典傳統進行沖擊,提出「工廠學徒制」。整個教學歷時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預科,學習「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廠原理與實習」三門課,然後根據學生的特長,分別進入後三年的「學徒制」教育。合格者發給「技工畢業證書」。然後再經過實際工作的鍛煉(實習),成績優異者進入「研究部」,研究部畢業方可獲得包豪斯文憑。學校里不以「老師」「學生」互相稱呼,而是互稱「師傅」、「技工」和「學徒」。所做的東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現作者的思想--這是包豪斯對學生作品的要求。其教學強調直接經驗。包豪斯的主要課程一直處於變化發展中。

包豪斯課程

實用指導

材料研究
工作方法

正式指導

觀察課:自然與材料的研究
繪畫課:幾何研究、結構練習、制圖、模型製作
構成課:體積、色彩的研究與設計

每一門課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師與一位技術教師共同教授,傳授美術與設計,又傳授技藝與方法。
為貫徹包豪斯的教學體系,學院內設置了供各門課程實習所用的相關工廠,既是課堂,也是車間:
編織工廠:主要以金屬材料和纖維材料的編織設計為主
陶瓷工廠:以距離魏瑪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廠為實習工廠
木工工廠:該工廠產品追求嚴謹的幾何結構
金工工廠:1925年遷往迪索後成立
紡織工廠:1925年遷往迪索後成立

師資
包豪斯的教師中,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教授紡織品設計的保羅·克利(Paul
Klee)以及費寧格是公認的20世紀繪畫大師。構成派成員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使
包豪斯的教學由手工藝轉向工業設計。此外畫家約翰·伊頓,建築家米斯·凡·德洛、漢內斯·邁耶、傢具設計師馬賽爾·布魯爾,燈具設計師威廉·瓦根菲爾德都是包豪斯的骨幹。

基本課程:
康定斯基的課程:1)自然的分析與研究;2)分析繪圖
保羅·克利的課程:1)自然現象的分析;2)造型、空間、運動和透視的研究
約翰·伊頓的課程:1)自然物體練習;2)不同材料的質感練習;3)古代名畫分析
莫霍利·納吉的課程:1)懸體練習;2)體積空間練習;3)不同材料結合的平衡練習
4)結構練習;5)質感練習;6)鐵絲、木材結合的練習;7)構成及繪畫
艾伯斯的課程:1)結合練習;2)紙造型練習;3)紙切割造型練習;4)鐵板造型練習;
5)鐵絲造型練習;6)錯視(illusion)練習;7)玻璃造型練習

其他基本課程:色彩基礎、繪畫、雕塑、圖案、攝影等
工藝基礎課程:木工、傢具、陶瓷、鈑金工、著色玻璃、編織、壁紙、印刷等。
其它專門設計課程:展覽、舞台、建築、印刷設計等。
建築研究班特別選修工程課及各類專題研究

這些課程基本涵蓋了現代設計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礎、設計基礎、技能基礎等三方面知識。
此課程體系為現代設計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礎。
1927年,包豪斯建築系正式成立,由傑出的瑞士建築家漢內斯·邁耶(HannesMeyer,1889-1954)主持,開設:結構、靜力學、制圖、建築學、城市及區域規劃等。他們為迪索市設計的工人住宅小區和為柏林附近的柏諾工會學校所做的規劃和設計,獲得很高評價。
鑒於上述包豪斯的師資,使包豪斯將現代美術諸流派發展的基本原理也納入了包豪斯造型教育的軌道;而且還使當時各種造型思潮得以聚集,並進一步形成體系,最後終於促成視覺語言的產生。正如時人所評論的,「包豪斯的工作,使人理解了隱藏在現代繪畫後面的新觀點。包豪斯的研究基於一種對新空間的探索。這種探索最早始於綜合立體主義,20世紀初期,俄國的至上主義、荷蘭風格派都是這方面的反映。是包豪斯將這種地方性的視覺語言整理提高成具有國際視覺語言特性的包豪斯造型理論。包豪斯的理論性著作--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的《根據材料進行建築》、《動態的視覺》等系列著作。莫霍利·納吉的理論在芝加哥包豪斯得以施展,並由此構築了20世紀的造型教材基礎。包豪斯之所以能將視覺語言體系化,因為:所有的人都被其周圍的有形有色地生活環境所包圍,並不斷地受到這些形和色的刺激而喚起各種感覺和心情。這些從人的心底里涌現出來的感情,必須求得某種表現。因此,視覺語言是世界上每個人所共有的根本體驗。這是一種更遠大、更重要的生活設計概念。

包豪斯的原則

藝術與技術相統一
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設計必須遵循自然和客觀的原則來進行

包豪斯思想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遠大目標可以從包豪斯宣言中得到體現。

「完整的建築物是視覺藝術的最終目標。藝術家最崇高的職責是美化建築。今天,他們各自孤立地生存著,只有通過自覺,並和所有工藝技師共同奮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築家、畫家和雕塑家必須重新認識,一幢建築是各種美感共同組合的實體。只有這樣,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築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為『沙龍藝術』……
建築家、雕刻家和畫家們,我們都應該轉向應用藝術……
藝術不是一種專門職業。藝術家和工藝技師之間在根本沒有任何區別。藝術家只是一個得意忘形的工藝技師。在靈感出現並超出個人意志的珍貴片刻,上蒼的恩賜使他的作品變成為藝術的花朵。然而,工藝技術的熟練對於每一個藝術家采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創造想像力的根源即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面。……
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家組織。在這個組織裡面,絕對沒有那種足以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立起自大障壁的職業階級觀念。同時,讓我們創造出一幢將建築、雕刻和繪畫結合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並用干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相之矗立在雲霄高處,變成為一種新信念的鮮明標志。」
宣言由36歲的格羅佩斯執筆,扉頁上是表現主義版畫家費寧格所作的星光照耀下的大教堂,宣言中可見到威廉·莫里斯和凡·德·維爾德的思想影響。

包豪斯對建築思潮的影響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文化思想領域發生了大動盪。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德法兩國成了當時激進建築思潮最活躍的地方。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三人是主張全面改革建築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羅皮烏斯創立新型的設計學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為建築和工藝美術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發表《走向新建築》提出激進的改革建築設計的主張和理論。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於德國斯圖加特市舉辦展示新型住宅設計的建築展覽會。1928年各國新派建築師成立「國際現代建築會議「的組織。到20年代末,經過許多人的積極探索,一種旨在符合工業化社會建築需要與條件的建築理論漸漸形成了,這就是所謂的現代主義建築思潮。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本身包括多種流派,各家的側重點並不一致,創作各有特色。但從20年代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等人發表的言論和作品中可見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徵:
一、強調建築隨時代發展變化,現代建築應同工業時代相適應
二、強調建築師應研究和解決建築的實用功能與經濟問題
三、主張積極採用新材料、新結構,促進建築技術革新
四、主張堅決擺脫歷史上建築樣式的束縛,放手創造新建築
五、發展建築美學,創造新的建築風格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Modernism)是20世紀諸多建築思潮中最重要和影響最深遠的建築思潮。現代主義建築思潮在50~60年代達到高潮。「國際風格「的出現為現代主義提供了理論借口,他們「開拓機器生產時代的新的創造潛能,懷有對機器的熱忱「。強調功能決定形式、不講民族特色、個性特徵,力求純粹、反對裝飾,這種國際語言逐漸推向理性、標准化使現代主義最終走向了極端。之後根源於現代主義建築原則相反的論點和創作主張不斷興起。相繼出現諸如:單純反對現代主義的後現代主義;復古的新古典主義;甚至新新古典主義;充分坦露結構,顯示多種機電設備的本來形狀的高技術派;和理性、情感的結合、抽象和歷史的結合的理性主義;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及反構成主義等等建築思潮。

建築上的革命也推動了工業設計的發展。設計產品的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產品形態的發展也是無止境的,因此審美設計沒有極致和終點。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羅皮烏斯在《全面建築觀》中所指出的: 「歷史表明,美的觀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誰要是以為自己發現了『永恆的美』,他就一定會陷於模仿和停滯不前。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傳統應該推動人們不斷前進」。產品設計迫切要求人們正確認識產品的形式與審美的關系,用「美」的尺度,設計製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現代「藝術品」--產品設計。

「包豪斯「 本世紀20年代初,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力依憑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既改變了
人們的物質生活環境,又改變了人們內心的思想觀念,包豪斯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統一「,繼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創造精神。「包豪斯所開始的新的視覺語言,乃是以建立一個作為現代工業社會的視覺表現的新的文化統一體,實現文化的再結合為目標「。「這種態度是建立在把人作為尺度的整體觀念上的,藝術家應該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復藝術家在生產世界中的原位,與科學家、事業家一道制導自然,使我們的生存環境具有美的形式與意義。藝術家憑他對生活進行有機安排的創造,必定會有利和促進生活之美的顯現。"

包豪斯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包豪斯被迫解散後,包豪斯的設計家們紛紛流亡法國、瑞士、英國,而大部分去了美國。歐洲建築和工業設計的中心轉到了美國。如格羅皮烏斯在英國居留三年後又於1937年赴美國任哈佛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此後,布魯耶投奔格羅皮烏斯並在美國執行建築業務,米斯·凡·德洛暫居德國,1937年赴美國任教於伊利諾工業技術學院(1llionis lnstitueeof Technology),
希爾伯西摩和彼得漢斯等也前往該校任教。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巴耶在紐約任一家廣告公司的藝術指導。1937年包豪斯的教師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在芝加哥籌建了「新包豪斯」,繼續弘揚德國時期的包豪斯精神。後來更名為「芝加哥設計學院(1nstituteof Design Chicago)。以後又與伊利諾工學院合並,成為美國最著名的設計學院。從此,歐洲設計運動便在美國蓬勃開展,形成高潮。
包豪斯的建校歷史雖僅14年3個月,畢業學生不過520餘人,但它卻奠定了機械設計文化和現代工業設計教育的堅實基礎。包豪斯的辦學宗旨是培養一批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們既能認清二十世紀工業時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運用他們的科學技術知識去創造一個具有人類高度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新環境。正如格羅皮烏斯所說:「設計師的第一責任是他的業主。」又如納吉所說:「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一樣,事實上,包豪斯在調和「人」與「人為環境」的工作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已遠遠超過了十九世紀的科學成就。包豪斯的產生是現代工業與藝術走向結合的必然結果,它是現代建築史、工業設計史和藝術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響分析如下:

1.包豪斯打破了將「純粹藝術」與「實用藝術」截然分割的陳腐落伍教育觀念,
進而提出「集體創作」的新教育理想。
2.包豪斯完成了在「藝術」與「工業」的鴻溝之間的架橋工作,使藝術與技術
獲得新的統一。
3.包豪斯接受了機械作為藝術家的創造工具,並研究出大量生產的方法。
4.包豪斯認清了「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作能力」只能啟發的事實,
為現代設計教育立下良好的規范。
5.包豪斯發展了現代的設計風格,為現代設計指示出正確方向。

包豪斯的設計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隨處可見,但當時卻被人們指斥為野蠻和傲慢,是對古典文明的叛逆。盡管現在人們已用「包豪斯風格」來表示對包豪斯的尊敬,但格羅皮烏斯本人是堅決反對這種提法的,他指出包豪斯的宗旨在於反對把風格變成僵死的教條。

包豪斯對中國設計教育影響

包豪斯對中國設計的影響最早是對工藝美術的影響。當然新中國最早的設計教育就是工藝美術教育,比如現任東南大學藝術學系博導的張道一教授,最早就是從事圖案教學和工藝美術理論研究的。在1991年版田自秉著《工藝美術概論》一書中,同樣可以清楚的看到包豪斯思想影響的痕跡,盡管當時的理解、認識與現在不完全一樣。
「我們還以外國近代的工藝思潮為例,作為說明。對這種物質作用和精神作用的雙重屬性的認識,表現為對「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的偏頗。 19世紀,英國工藝家莫里斯倡導工藝運動。由於當時正值產業革命,機器大生產製造的生活用品代替了古老的傳統手工生產。莫里斯認為機器產品的粗糙簡略,不及手工產品具有藝術性。因而提倡恢復手工藝生產,並親自設計和製作傢具、掛毯、壁紙,裝潢等。這種工藝思想,沒有注意工藝美術和時代結合,和新的生產條件相適應,以滿足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新的需要,側重於藝術性,而忽視生產性,脫離了時代的步伐,違背了歷史規律。因而,只具有感性的認識,顯示其偏頗性。和莫里斯形成對比的,是20世紀初的包豪斯工藝思想體系。包豪斯(Bauhaus)是1919年在德國建立的綜合造型學校。早期設在魏瑪,1925年遭受納粹的迫害而遷到德紹,1932年關閉,之後,該校的主要成員紛紛流亡美國,1938年在美國芝加哥創立了美國包豪斯。包豪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建築家格羅皮烏斯,主張藝術與工業結合。認為在工業十分發達的時代,應當利用科學成果,在工業技術的基礎上,創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藝美。機器產品雖然單調枯燥,但是機器只是工具,我們應當解決機器生產與藝術表現的矛盾,,使設計、生產、經濟得到有機的統一。包豪斯的工藝思想,重視現代材料、現代技術、現代結構的應用,並由現代工業直接創造美學價值,這對工藝美術創造,適應時代發展,結合生活需要,工藝美術新領域的開拓,工藝思維的啟迪,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是,包豪斯工藝思想強調工藝美是體現功能和運用結構的必然結果,並認為傳統是阻礙機器產品設計的因素,因而認為功能就是美,並忽視民族文化傳統的作用。這種理性的觀念,同樣也顯示其偏頗性。所以,後來又產生與之相對立的重視人性的親近感和強調個性的多樣化的新的工藝思潮。」
田自秉當時所說的工藝美術正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設計或藝術設計,而包豪斯的影響也一直影響至今,當然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但過分固守這一過時已久的理念,對當代中國設計教育的發展實際上已經是一種障礙,無法逾越則無法創新發展。

格羅彼烏斯和包豪斯的理想「把人作為尺度「「平衡的全面發展「在其教育體系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特別是作為包豪斯的基礎課程的創造者約翰·伊頓教授以東方傳統的精神文化與西方的科學進步相結合,以克服所謂現代物質文明帶來的危機,他十分注重啟發學生的個性,把學生分為傾向精神表現的、傾向理性結構的、傾向真實再現的三種類型而予以不同的指導,伊頓的這種體系與我國傳統的教育方法有許多驚人相似之處,與東方的「以意為之「的表現體系非常吻合。

我國設計專業名稱設置也與70多年前的包豪斯類似。以上海東華大學設計專業本科分類為例:
藝術設計學院:工業造型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 電腦藝術設計 裝飾藝術設計
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設計 服裝設計工程 服裝表演藝術
本科課程:以工業造型專業的課程結構為例,其他專業課程設置大體相近。

❹ 鮑豪斯學派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悲慘~

包豪斯(Bauhaus)
德國魏瑪市的 「公立包豪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院」(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包豪斯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

以包豪斯為基地,20世紀20年代形成了現代建築中的一個重要派別——現代主義建築,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和生活需要,以講求建築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為特徵的學派。包豪斯一詞又指這個學派。

W.格羅皮烏斯1919年任魏瑪實用美術學校校長時,該校同魏瑪美術學院合並成為一專門研究建築設計和工業日用品設計的學院,取名「公立包豪斯學校」,格羅皮烏斯擔任校長。包豪斯教師陣容整齊,人才輩出。1925年,包豪斯由於在學術見解上同當地名流發生分歧,遷至德紹,改名為「設計學院」。1928~1930年瑞士建築師H.邁耶任院長,1930~1932年L.密斯·凡·德羅任院長。包豪斯於1932年遷柏林,不久停辦。教師大多流往國外,包豪斯的學術觀點和教育觀點隨之傳播四方,一度為歐美許多大學所採納。

包豪斯提倡客觀地對待現實世界,在創作中強調以認識活動為主,並且猛烈批判復古主義。它主張新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學生全面認識生活,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並具有表現這個時代的能力為原則。它認為現代建築猶如現代生活,包羅萬象,應該把各種不同的技藝吸收進來,成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它強調建築師、藝術家、畫家必須面向工藝;為此,學院教育必須把車間操作同設計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學生只有通過手眼並用,勞作訓練和智力訓練並進,才能獲得高超的設計才幹。
在教學方法上包豪斯認為指導如何著手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教師必須避免把自己的手法強加給學生,而要讓學生自己去尋求解決辦法,同時強調設計中的集體協作。

包豪斯在十多年中設計和試制了不少宜於機器生產的傢具、燈具、陶器、紡織品、金屬餐具、廚房器皿等工業日用品,大多達到「式樣美觀、高效能與經濟的統一」的要求。在建築方面,師生協作設計了多處講求功能、採用新技術和形式簡潔的建築。如德紹的包豪斯校舍、格羅皮烏斯住宅和學校教師住宅等。他們還試建了預制板材的裝配式住宅;研究了住宅區布局中的日照以及建築工業化、構件標准化和傢具通用化的設計和製造工藝等問題。包豪斯的設計和研究工作對建築的現代化影響很大。
一直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也最具有爭議的藝術院校,在當時它是烏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創建了現代設計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無可辯駁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歷程就是現代設計誕生的歷程,也是在藝術和機械技術這兩個相去甚遠的門類見搭建橋梁的歷程。無論是在建築學、美術學、工業設計,包豪斯都佔有主導地位。
包豪斯的設計教育觀念:
1.技術和藝術應該和諧統一
2.視覺敏感性達到理性的水平
3.對材料、結構、肌理、色彩有科學的、技術的理解
4.集體工作是設計的核心
5.藝術家、企業家、技術人員應該緊密合作
6.學生的作業和企業項目密切結合
包豪斯學派的局限性:
1.包豪斯雖然對現代設計運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包豪斯風格一度被成為國際主義風格。但是由於他不能體現民族文化特徵,而被稱為沒有國界的設計語言。
二戰以後,隨著西方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各國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再滿足於單一的國際風格。
2.任何設計都是社會整體文化系統中的一部分,它與其他部分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因此,風格流派樣式的形成和發展,就必然地受到所處時代科技水平和學術思想的影響。

❺ 具體分析包豪斯校舍與格羅皮烏斯的建築思想

1925年,德國著名建築大師格羅皮烏斯在德國魏瑪設立的「公立包豪斯學校」遷往德紹,4月1日在德國德紹正式開學。包豪斯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以包豪斯為基地,20世紀20年代形成了現代建築中的一個重要派別——現代主義建築,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和生活需要,以講求建築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為特徵的學派。包豪斯一詞又指這個學派。

格羅皮烏斯,著名建築設計大師,他令20世紀的建築設計掙脫了19世紀各種主義和流派的束縛,開始遵從科學的進步與民眾的要求,並實現了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1918年,協約國司令福熙將軍向德國提出了苛刻的停戰條件:德軍必須交出5000門大炮、15萬輛車、全部的海軍和空軍、5000台火車頭……而已經失去了大片國土控制權的德國只有被迫接受。

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德國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戰火中成為一片廢墟,廢墟上的整個德國都被戰敗的陰影籠罩著。

這時,在德國中部的小城魏瑪,一位名叫沃爾特·格羅皮烏斯的設計師卻與所有沮喪的德國人不同,他以極大的熱情致信政府,暢談戰後德國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築設計人才。他說,歐洲工業革命的完成使工業化生產必將進入未來的建築領域,而目前歐洲建築的古典主義理念和風格會阻礙建築產業的現代化。所以,雖然現在國家百廢待興,但成立一所致力於現代建築設計的學校是當務之急。

信發出去了,格羅皮烏斯的朋友都認為他瘋了,他們說,目前別說在魏瑪,就是在整個德國,建一所醫院、建一座住宅遠比成立一所設計學校重要得多。

但是,政府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商議,就採納了格羅皮烏斯的建議。1919年3月,原撒克遜大公美術學院和國家工藝美術學院合並,成立了「國立建築工藝學校」,36歲的格羅皮烏斯被任命為校長。他說,必須有一種嶄新的設計觀念來影響德國的建築界,否則任何一個建築師都無法實現他心中的理想,他只有模仿那些已經司空見慣的古舊的東西。這時,離戰爭結束剛剛過去了四個月。

這之前的歐洲,建築結構與造型復雜而華麗,尖塔、廊柱、窗洞、拱頂,無論是哥特式的式樣還是維多利亞的風格,強調藝術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體現著宗教神話對世俗生活的影響,這樣的建築是無法適應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格羅皮烏斯針對此提出了他嶄新的設計要求:既是藝術的又是科學的,既是設計的又是實用的,同時還能夠在工廠的流水線上大批量生產製造。

為此,與傳統學校不同,在格羅皮烏斯的學校里,學生們不但要學習設計、造型、材料,還要學習繪圖、構圖、製作,於是,國立建築工藝學校擁有著一系列的生產車間:木工車間、磚石車間、鋼材車間、陶瓷車間等等,學校里沒有「老師」和「學生」的稱謂,師生彼此稱之為「師傅」和「徒弟」。格羅皮烏斯引導學生如何認識周圍的一切:顏色、形狀、大小、紋理、質量;他教導學生如何既能符合實用的標准,又能獨特地表達設計者的思想;他還告訴學生如何在一定的形狀和輪廓里使一座房屋或一件器具的功用得到最大的發揮。格羅皮烏斯的教學為國立建築工藝學校帶來了以幾何線條為基本造型的全新設計風格。

國立建築工藝學校設計的工廠不再有任何裝飾,廠房為四方形,平平的房頂、樓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屬板搭構,外鑲大塊的玻璃,簡潔而敞亮,完全適於生產的需要。國立建築工藝學校設計的椅子沒有任何裝潢雕飾,四方的坐椅靠背僅由幾條曲線狀的木條或鋼條支撐,它在生產流水線上一天就能產出上百把。國立建築工藝學校設計的台燈,金屬的半圓燈罩下一根燈桿直立在薄薄的圓形燈座上……至此,小到水壺大到樓房,格羅皮烏斯讓他的學生學會了用最簡單的方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贏得設計樣式和風格的現代感。

1932年,國立建築工藝學校舉辦了首屆展覽會,設計展品從汽車到台燈,從煙灰缸到辦公樓,展覽會最熱情的觀眾是遍布歐洲的各大廠商,實業家們已經預感到了這種僅以材料本身的質感為裝飾、強調直截了當的使用功能的設計將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因為一旦這樣的設計被實施生產,成本降低了而成效卻會百倍地提高。格羅皮烏斯的國立建築工藝學校從此名揚歐洲,它被那些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著20世紀現代建築設計理念的人稱之為「包豪斯」。

包豪斯的開拓與創新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敵視,1925年,它遷往德國東部的德紹。4月1日,包豪斯在德紹正式開學。從這時起,包豪斯開設了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等課程,為現代建築設計的教學模式和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格羅皮烏斯還在學校里專門創辦了建築系,並由他親自領導,建立起教學——研究——生產於一體的現代教育體系。格羅皮烏斯在此期間設計的包豪斯校舍被譽為現代建築設計史上的里程碑。這座「里程碑」包括教室、禮堂、飯堂、車間等,具有多種實實在在的使用功用,樓內的一間間房屋面向走廊,走廊面向陽光用玻璃環繞。格羅皮烏斯讓包豪斯的校舍呈現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盡情體現著建築結構和建築材料本身質感的優美和力度,令世人看到了20世紀建築直線條的明朗和新材料的莊重。特別是,對於建築的外層面,不用牆體而用玻璃,這一創舉為後來的現代建築所廣泛採用。今天,在世界許多城市依舊可見許多格羅皮烏斯「里程碑」式樣的樓宇,它們矗立在我們這一代人生活的視野中,證明著一種富有預見的思想和行動的偉大。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了包豪斯校長的職務,因為看不慣包豪斯設計風格的人說,包豪斯的樓房不僅是反傳統的,它還是從莫斯科移植來的,包豪斯滲透著蘇維埃的紅色勢力。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是蘇維埃的軍隊佔領了德國的許多城市,因此紅色蘇維埃在德國人心裡意味著難以忘卻的歷史傷痛。在這種背景下,保守勢力對包豪斯的攻擊就極具殺傷力了。

1932年,納粹黨強行關閉了包豪斯。當時的校長帶領學生們流亡至柏林,學校勉強維持至1933年,直到有一天校舍被納粹軍隊佔領。

從此,格羅皮烏斯的包豪斯消失了。

雖然包豪斯在世界上僅存在了15年,但是它簡潔實用的設計理念已經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因為這種理念來源於對科學進步與民眾需要的尊重,並能充分體現20世紀人類日新月異的生活面貌。

1931年落成的紐約帝國大廈僅用四方的金屬框架結構便支撐起一座102層的摩天大樓,它的出現既得益於建築設計觀念掙脫了古典裝飾的羈絆,又得益於新的建築材料被科學地運用。1958年,紐約西格拉姆大廈落成,它是包豪斯那位帶領學生流亡的校長米斯設計的,米斯發揚了包豪斯的精神,讓簡單的四方形成為立體後拔地而起,直向雲端。從此,現代城市出現了高樓林立的景象,這種景象接著又成為了一座城市國際化的標志。

現代化建築的出現意味著人類思想與精神的一次解放。正像格羅皮烏斯在國立建築藝術學校成立的那一天所說的:「讓我們建造一幢將建築、雕刻和繪畫融為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並用千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將它矗立在高高的雲端下,變成一種新信念的標志。」

離開了包豪斯的格羅皮烏斯先是去了英國,1934年加入英國國籍,依然從事建築工業化的研究。1937年,格羅皮烏斯接受了美國哈佛大學的聘請,擔任哈佛建築研究院教授。同年,他加入美國國籍。次年出任研究院院長。1969年在美國去世

❻ 有誰知道包豪斯的歷史作用和意義

http://ke..com/view/7717.html?wtp=tt

❼ 包豪斯的三個時期

魏瑪時期、德紹時期、柏林時期。

包豪斯前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20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

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梅耶(HANNS MEYER)繼任。這位共產黨人出身的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

最後梅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L·密斯·凡·德·羅(L MIES VAN DE ROHE)繼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德紹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上台的納粹政府,密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

(7)包豪斯校舍歷史背景和意義擴展閱讀:

包豪斯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作為一個戰敗國,一方面在道德上、經濟上遭受重創,另一方面,在魏瑪時期卻又釋放出一種罕見的生命力。

建造,正是這種生命力的表達,是這個國家重新爬起來的群體信仰。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包豪斯應運而生。

1919年,格羅庇烏斯在魏瑪發表《包豪斯宣言》,揭示了包豪斯學院的基本綱領,這就是:藝術與技術結合,手工與藝術並重,創造與製造同盟。

這使得包豪斯學院本身成為一種理念,一個新思想的源頭,一場促進社會更新的藝術運動。

包豪斯學院雖然只存在了14年,但它的影響卻流傳至今。這是因為它的系統折射出了西方文明從工業期邁向創造期、產業結構和商品模式發生深刻變遷的時代的種種端倪,它的產品是我們藉以揭示這種深刻變遷的隱秘符碼的重要遺存。

從馬塞爾·布勞耶設計的第一把鋼管傢具「瓦西利椅」所揭示的輕型金屬材料的消費傾向,到密斯·凡·德·羅為1929年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設計的「巴塞羅那椅」所引領的極簡而感性的設計浪潮。

從漢斯·梅耶設計的「包豪斯系列燈」的批量化生產,到同樣由名師們設計的幾何形象組合的門把原型,這些收藏的背後不僅是一個設計與功能本身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商業模式和批量生產的逐漸成形和發展的歷史記敘。

眾所周知,贏得後者所謂的新的商業模式要比前者困難得多。包豪斯所開啟的模式理念是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敢於向迎合常規的觀念提出挑戰。

市場不是保守的,偉大的創新終要走向大眾。格羅庇烏斯後來在1942年成立美國通用板材公司,推廣預制板組合結構的建築模式,在這種由工廠來生產房子的、工業化、標准化的建設模式下,房屋本身就是一個預制板組成的包裹。

包裹中是各種分工不同、可供互換的預制板,用於屋頂、牆體、地面。這種建造模式不僅於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城市大改造中被廣泛運用,而且20年後在中國遍地燎原。我們至今都能感受到這種模式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包豪斯學院正是以其富於挑戰和開拓的變革精神創造了上世紀最早的流行的設計文化。包豪斯重視材料的變革,重視功能的實現,進而涌現出簡約的傾向。方形、圓形、三角形、直線、曲線最簡約。

這種簡約帶來了「少即多」的構成思想,推進了代表機械美學精神的標准樣式,進而倡導工業設計的大眾靈魂,形成將批量生產推上歷史舞台、將簡約審美植入大眾心靈的現代烏托邦思想。

包豪斯的教科書所致力的正是這樣一種思想的洗禮和運動。落實在教學上,包豪斯學院一方面幾乎強制性地推行其基礎課程,憑借拼貼不同材料和質感來激發個人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強調手工的訓練、上手的培養。

學院需要眾多的車間,學生在這里進行實材的勞作,並隨之培養起一種質朴的心手合一的上手思想,實現機械時代對於生活統一體的美學變革。包豪斯學院矛盾重重,起初的基礎教學的表現主義思路與後來實行的構成主義也有明顯分歧。

但其通過教學實驗致力於專業藩籬的跨越、服務大眾的追求,進而實現新的美學變革,卻是其思想的核心。

正是這個核心,在上個世紀漫長的時期中被作為一種日趨流行的設計文化播揚開去,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生活,影響著相關的每一本教科書,直至今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包豪斯風格

❽ 包豪斯校舍是如何體現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特點,它的影響以及歷史作用

包豪斯校舍,位於德國德紹市(另譯「德騷」),格羅皮烏斯設計,1925年動工,次年年底落成。建築面積接近一萬方米,是由許多功能不同的部分組成的中型公共建築。平屋頂,外牆白色抹灰。

包豪斯校舍的建築設計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把建築物的實用功能作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
傳統的學院派設計手法通常是先決定建築的外觀體型,然後把各個部分安排到這個體型裡面去,基本程序是由外而內。格羅皮烏斯把這種程序倒了過來,他把整個校舍按功能的不同分成幾個部分,按各部分的功能需要和相互關系定出它們的位置,決定其體型。把功能分析作為建築設計的基礎和出發點,體現了由內而外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
二、採用靈活的不規則的構圖手法。
包豪斯校舍是一個不對稱的建築,它的各個部分大小、高低、形式和方向各不相同。它有多條軸線,但沒有一條特別突出的中軸線。它的各個立面都很重要,各有特色。它有多個入口,主要入口有兩個而非一個。總之,它是一個多方向、多體量、多軸線、多入口的建築物,這在以往的公共建築中是很少的。格羅皮烏斯在包豪斯校舍的建築構圖中充分運用高低、長短、縱橫的對比手法,塑造出生動活潑的建築形象。雖然不規則的建築構圖歷來就有,包豪斯校舍靈活而巧妙的不規則構圖,提高了這種構圖手法的地位。
三、按照現代建築材料和結構的特點,運用建築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築藝術效果。
包豪斯校舍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部分採用磚牆承重結構,其建築形式和細部處理緊密結合所用的材料、結構和構造做法。沒有雕刻,沒有柱廊,沒有裝飾性的花紋線腳,它幾乎把任何附加的裝飾都排除了。同傳統的公共建築相比,它是樸素的,然而它的建築形式卻富有變化。

包豪斯校舍建造時經費比較困難,按當時的貨幣計算,每立方英尺建築體積的造價只合0.2美元。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下,這座建築比較周到的解決了實用功能問題,同時又創造了清新活潑的建築形象。
格羅皮烏斯通過這個建築實踐證明,擺脫傳統建築的條條框框以後,建築師可以自由靈活地解決現代社會生活提出的功能要求,可以進一步發揮新建築材料和新型結構的優越性能,在此基礎上同時還能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建築藝術形象。包豪斯校舍還表明,把使用功能、材料、結構和建築藝術緊密結合起來,可以降低造價,節省投資。這是一條多、快、好、省的建築設計路線,符合現代社會大量建造實用性房屋的需要。
有人認為包豪斯校舍標志著現代建築的新紀元,這未免過譽,但這座建築確實是現代建築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❾ 包豪斯產生的背景,時代與理念,對近代設計的影響

「項目大膽引入歐美流行『包豪斯』建築風格,線條簡約大器,富有現代主義美感」,這是某高檔別墅的廣告語。包豪斯風格、歐式別墅,成為國內很多房地產項目的高檔產品的關鍵詞。 「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譯,原是1919年在德國威瑪成立的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的名稱。該校創辦人及首任校長,是著名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格羅庇烏斯,他別出心裁地將德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以顯示學校與傳統的學院式教育機構的區別。另一位德國建築師,亦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之一的密斯·凡·德·羅,曾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長。該校於1925年搬到德騷,後又於1933年遷至柏林,同年遭納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雖然從創立至遭遇「殺校」,「包豪斯」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論與學說卻對整個世界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激起的漣漪至今隨處盪漾。 「包豪斯」學校注重基礎課的理論與實踐並舉,通過一系列理性、嚴格的視覺訓練程序,對學生進行「洗腦」,重塑他們觀察世界的嶄新方式;同時開設印刷、玻璃繪畫、金屬、傢具細木、織造、攝影、壁畫、舞台、書籍裝訂、陶藝、建築、策展等13個不同專業的工作坊,培養學生精準的實際操作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在當時傳統的學院派看來是十分另類的,但它後來卻幾乎成為全世界現代藝術和設計教學的通用模式。 格羅庇烏斯親自為「包豪斯」設計校舍。他按照建築的實用功能,採用非對稱、不規則、靈活的布局與構圖手法,充分發揮現代建築材料和結構的特性,運用建築本身的各種構件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與當時傳統的公共建築相比,校舍牆身雖無壁柱、雕刻、花飾,但通過對窗格、雨罩、露台欄桿、幕牆與實牆的精心搭配和處理,卻創造出簡潔、清新、朴實並富動感的建築藝術形象,而且造價低廉,建造工期縮短。它們成為後來形成的「包豪斯」建築風格的「開山鼻祖」,也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先聲和典範,更是現代建築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包豪斯」校舍建築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直以來也是吸引許多遊客光顧的旅遊景點。 學校解散後,格羅庇烏斯、密斯等一批「包豪斯」的中堅力量和主要人物先後來到英美等國。他們整理出版「包豪斯」的教案、數據和學生作業,使「包豪斯」的學說傳遍世界,帶動了20世紀中期各地建築和工藝美術教育的改革,並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也對全球建築和工業產品設計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梁思成先生1948年在清華大學建築系授課時,就採用從美國帶回的「包豪斯」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料,同時聘請木工大師在木工房教學生木工手藝,使「包豪斯」在中國開始傳播。最終,以突出實用功能、利用先進技術和追求經濟效益為特徵的「包豪斯」風格和流派在建築和藝術界形成,它適應了現代大工業生產和人類生活的實際需要。 「包豪斯」對現代世界的最大貢獻還在於把藝術從一些特定的階層、民族或國家的壟斷中解放出來,歸還給社會大眾。它通過降低藝術的生產成本、提高藝術的生產效率,使藝術全面而整體地介入人類現代生活。在我們日常接觸的每一件現代工業出產的人工製品與物質景象中,無論是書籍影視、服裝飾物,還是傢具器皿、城市建築,都或多或少可以見到「包豪斯」的影子。在追求環保和簡約生活的當下,「包豪斯」的理念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應予發揚光大,使之繼續造福於人類。

閱讀全文

與包豪斯校舍歷史背景和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