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英國克服二戰飢荒的歷史意義

英國克服二戰飢荒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2 10:39:13

Ⅰ 二戰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二戰制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歷史意義是
英國遠征軍主力無法撤回英國,對於英國而言,如此慘重的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盡管英軍失去了大量的裝備和軍需物資,但保留下一批經過戰爭考驗的官兵,為以後的戰爭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戰斗經驗的官兵,這些回到英國的官兵,絕大部分都成為日後反攻的骨幹力量。敦刻爾克的意義就在於,英國保留了繼續堅持戰爭的最珍貴的有生力量。

Ⅱ 英國在一戰、二戰中的作用丶(內容詳細點)

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在一戰中,英國幾乎起到了關鍵作用。由於美國遲遲不參戰,沒有英國的支堅持,歐洲大陸可能就被軸心國完全控制了,那樣後果就難預料了。

Ⅲ 英國在一戰、二戰中的作用,順便寫一下自己的見解

這是提問嗎?感覺像是辯論呢
一戰英國發揮的作用主要在海戰方面,同盟國方面,德國的艦隊是最有威脅的,而英國人在與德國人的交鋒中一直占上風,日德蘭海戰,雙方打個平手,但是德軍的艦隊依舊被封堵在基爾港,無法自由行動。另外索姆河戰役期間,也是英國最先發明了坦克,並投入了戰場。
二戰給我的感覺,英國人特混蛋,而且特自私。。。。在緬甸戰區,面對日本人的進攻,英軍多次拋下我們中國的遠征軍部隊逃跑,直接導致了200師的慘敗,後來直到美軍指揮史迪威將軍到來,緬甸戰區的情況才得以改觀。歐洲戰區,除了非洲戰場之外,以蒙哥馬利為主的英軍將領經常和美軍搶功,而且臨戰退縮,市場花園行動是蒙哥馬利策劃的唯一的一次主動進攻,但是目的也很自私:當時地處荷蘭的德軍導彈基地正在用V1,V2導彈攻擊英國本土,只有提前拿下荷蘭,才能阻止德軍的飛彈攻擊,西西里登陸戰時,蒙哥馬利也是為了搶功多次打亂美軍的調度,白白耽誤很多戰機,最後在橫渡萊茵河時,蒙哥馬利也是很小心眼的打算搶個頭功(不過忍無可忍的巴頓還是先過河了)。
但是盡管英軍搶功很賣力,但是大的戰役還是美軍功勞大,相比之下英軍的作用只能體現在後勤方面了,說白了,英國也就是為了開辟第二戰場提供了一個落腳點而已。

Ⅳ 英國在二戰為什麼能夠最後戰勝德國

在一個優秀的民主制度下,各個行業各個級別的每個崗位上都是本行業選出來的最優秀的人才,因為首相是民選的,他不擔心政變,不需要把絕大多數精力花在權鬥上,可以任人唯賢。在德軍這一邊不斷看到的就是希特勒一次次犯下戰略錯誤,而在英軍這邊,從首相、統帥一級級往下,一直到前線指揮官和工程師,到處都是人才濟濟,各盡其才,每個人都能創造出力所能及的奇跡。

當年德軍合圍敦刻爾克時英國議會裡面還在吵吵嚷嚷爭論不休的這段歷史,充分體現了民主體制在某些人眼裡看來的最大弱點,就是它反應慢,難以形成合力。但這其實恰恰是它的優勢。在這非常充分的討論里,全社會每一個階層每一個團體的代表都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反對任何自己不同意的提案。這樣一來,一旦通過一項議案,全社會必定全力以赴地擁護和執行。當初那些投票反對的人也會全心全意地去執行,因為他們知道議案的通過是因為多數人支持,所以是一個公平的結果,這項決議自己是少數反對派,另一項決議自己就可能是多數支持者之一,作為民主社會的一員,最基本的責任就是去全力以赴地執行公平通過的決議。所以,一旦英國議會通過丘吉爾戰斗到底的提案,英國人民就立即抱成一團,各盡其才,發出驚人的爆發力。

這就是英國可以以劣勢兵力戰勝德國的根本原因。

Ⅳ 二戰對英國的影響

二戰加劇了英帝國的衰落。

二戰時期英帝國狀況:

1、殖民地對戰爭勝利的貢獻

二戰是對英國殖民地一次忠誠的考驗。 因為在站前,各個殖民地的地位只是在語言上的規定,而是否參戰則是用實際行動明確了其主權國家的地位。 沒有令英帝國失望,在二戰中,英國殖民地除了愛爾蘭保持中立之外,其他的殖民地都相繼對德國宣戰。

並且將大量的資源運往英國,為英國的戰爭所服務。 而在這個過程中,促使各個殖民地對英國具有如此高忠誠度的並不是它們具有的同一個目標或者同一個需要,而是具有相同的恐懼。

一旦英國戰敗,那麼其殖民地也會具有相應的威脅。 所以,在這次的戰爭中,英殖民地參戰的注意力並不是集中於巴黎或者倫敦,而是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華盛頓。

2、殖民地具有分離傾向

一戰使得英帝國的霸主地位發生了動搖,而二戰促使英帝國最終走向了終結。 在二戰勝利之後,更加速了英國殖民地的離心傾向,從而使英帝國逐漸走向衰落。 總結二戰中促進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大西洋憲章》影響了殖民地的獨立。

這份憲章是英美兩國為了獲取戰爭的勝利而動員和鼓勵世界人民參加戰斗的一項工具和手段。 在憲章中聲明,英美兩國不追求領土和其他方面的擴張,並且尊重各個民族選擇政府形式的權利。 這為後續英國殖民地的迅速獨立埋下了伏筆。

第二,在二戰中,大量的殖民地人民走出國門,參加戰斗。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提高了思想和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他們的文化素質和軍事技能的提升為後續民族的獨立提供了基礎。第三,英國軍隊在亞洲戰場上的敗退影響了英帝國的凝聚力。

在英國軍隊在亞洲戰場上的敗退不僅使其失去了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而且打破了英國不敗帝國的神話。 殖民地的人民不再相信和依賴英帝國的可靠性和強大,從而使英帝國的離心速度加快。

第四,在二戰中英國減弱了對殖民地的控制, 對於殖民地提出的各項要求或者發生的動亂,僅是採取簡單的讓步或者鎮壓的方式,這加速了殖民地的離心速度。 第五,在戰爭中德國和義大利進行的偽裝同情和支持獨立的政治宣傳,減弱了各殖民地維護英帝國的決心。

3、戰時英國對待殖民地的態度

英國在二戰期間為了鼓勵殖民地人民參加戰斗,在對殖民地的統治中主要使用了三個方面的手段。 首先,英國對殖民地採取鎮壓、分化和妥協的態度,目的是維持英帝國能夠更加長久的持續。

此外,當鎮壓和分化不能夠解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時,英國政府採用憲制改革的方式進行讓步。 最後,英國在 1940 年為了應對各個殖民地的反英斗爭頒布了殖民地發展法。

總結:

英國通過一系列手段建立的英帝國, 在經過兩次戰爭的洗禮之後,逐漸走向衰落。 盡管英國在這兩次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但是,兩次戰爭使英國在經濟上大幅度萎縮,加大了對美國和各個殖民地的依賴。

而殖民地的人民在經過兩次戰爭之後,民族獨立意識提升,從而掀起了反英的斗爭。 所以說,二戰加快了英帝國的衰落。

(5)英國克服二戰飢荒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二戰後英國與美國的關系:

英國,位於歐洲西部,是一個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在近代,英國曾輝煌一時,當了二百多年的世界霸主。鼎盛時期的英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面積佔到了世界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當時英國人在世界上簡直橫著走,英國人傲氣的誰都瞧不上。但在19世紀末,隨著德國的崛起,英國人的霸主地位遭到了德國人的挑戰。

為了挑戰英國人的霸主地位,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硬生生的把英國人拉下了霸主的寶座,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把英國人家底打光了,搞得英國人欠了一屁股債,勢力一落千丈,霸主地位只好拱手讓給了美國。不過雖然二戰後英國失去了霸主地位。

但在戰後很長時間里英國一直不服美國,直到60年代末才開始服軟。二戰後英國嚴重衰落,在戰後很長時間里仍然不服美國。

其實英國在二戰結束後不服美國的主要原因就是英國仍然有一定的實力。盡管英國在二戰中損失慘重,幾乎被戰爭掏空了國庫,但戰後的英國仍然是世界第三強國,和蘇聯的實力相差無幾。1945年,英國的經濟總量和工業產值並不比蘇聯少多少。

1945年春天英國本土坦克月產量達到蘇聯的70%,軍用飛機月產量達到蘇聯的95%,艦船數量更是遠遠超過蘇聯。如果加上英聯邦國家,其軍工產能一點不比蘇聯遜色。

實際上,二戰結束時英國的實力並不比蘇聯差多少。在五十年代,英國一直是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蘇聯不服美國,英國人自然也不會服美國。

盡管英國在經濟和工業方面與美國有差距,但英國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英國擁有遼闊的殖民地,雖然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紛紛獨立,但大部分殖民地仍然在英國手中,那些獨立的國家仍然和英國保持著密切的關系,英國仍然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國家。

印度次大陸的棉花和茶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鐵礦石和牛羊肉、加拿大的糧食、加勒比的糖、南非的稀有金屬等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英國本土,這是其他國家不能比的。

同時,英國人雖然衰落,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仍然在金融、航運、貿易等方面具有相當強的影響力,美國人在戰後花了很長時間才徹底壓倒英國,把英國在這些領域擠出了第一梯隊。

此外,世界上很多規則還是英國人制定的,美國人有時候也不得不按英國人制定的規矩來玩。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美國人再厲害,還是得乖乖說英語。因此,英國人自然不服美國。

不過服不服不是英國人說了算,雖然英國在戰後仍然有一定的實力,仍然不服氣,但沒過多久就不行了。因為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都在排擠打壓英國,在美蘇的推動下,世界各地掀起了反殖民統治的浪潮,英法為首的殖民體繫到六十年代土崩瓦解。

英國人的勢力因此一落千丈,遭到了重創,再也無力和美蘇叫板。加上當時英國經濟增長緩慢,逐漸被聯邦德國、日本和法國超越,所以英國的地位直線下降,被擠出了第一梯隊,再也無法和美蘇抗衡。

當然,英國畢竟是傳統的老牌強國,雖然衰落,不能再和美英平起平坐,但仍然是世界大國之一。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屈指可數的幾個強國,英國及英聯邦的實力以及影響力仍然不是一般國家可以比。

Ⅵ 求英國工業革命,一戰,二戰對英國的影響!!!

只有中文的
工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創造 巨大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⒈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⒉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 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推動城市化進程。 ⒋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
世界格局:造成先進的西方和落後的東方,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加快亞、非、拉落後地區的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一戰:
經濟:戰前的債權國變為戰後的債務國,國際金融中心由英國紐約轉移到了美國倫敦,「日不落帝國」世界政治、軍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實亡;一戰中,商船損失,使得其航運業遭遇重創,導致英國貿易量的下降;

社會:一戰使大量英國男子離開原先的工作崗位而參戰,一貫被視為弱者的婦女接替男子,參與大量戰時工作,一方面婦女作為家庭支柱,承擔穩定社會的重任;另一方面婦女廣泛就業,直接參加戰時經濟和社會事務,為英國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婦女社會經濟地位,加速了女權運動的發展,而且使英國社會對婦女的傳統偏見有所削弱;經過一戰的沖擊、影響,英國婦女終於獲得了選舉權;一戰推動了英國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

殖民地:在戰後雖然領土有所增加,但其對領土的控制力卻因戰爭的巨大傷亡與物資損失而大大
削減,再之後英國的殖民地有很多開始獨立,對英國的政治經濟帶來很大影響;、
政治:英國自由黨的沒落;在一戰爆發前,英國自由黨通過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和立法,開創復興的局面;歷史事實證明,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作用下,才進一步激化了英國的國內矛盾,加劇了政壇的沖突,從而導致了英國自由黨的沒落

二戰:
經濟:二戰讓英國耗去250億英鎊巨額經費。為了支付軍火費用,英國變賣了戰前海外投資的四分之一,國債較戰前增加了兩倍,外債高達37億英鎊。二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開始降低,英國經濟陷入依附於美國的地位。

Ⅶ 英國在二戰中的作用

英國在二戰的作用體現在:
1、海軍對納粹德國的全面封鎖。打擊航運線是雙方的事,德國在搞狼群戰術,英國人的驅逐艦和巡洋艦巡航以及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構成了一個嚴密的封鎖網。英國的這項功績不怎麼出名,因為人人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德國人都認定開戰了還能有遠洋航運的話,那上帝肯定是個日爾曼人。
2、地面進攻主力之一。英國陸軍的兵力動員盡管不如蘇聯和美國,但是就兵力來說仍是盟軍老四,中國勉強算第三。另外大搶風頭的美國陸軍82、101空降師不大願意提及諾曼底登陸時英國同行比他們還多。
3、海軍打擊納粹海上力量。
4、英國空軍的戰略轟炸和前線制空權爭奪。英國空軍一直是歐洲西線空中主力之一,43年前是唯一。英國空軍的戰略轟炸集中在夜間轟炸和對德國重要目標的攻擊,他們對德國城市的傷害比對工業的傷害高得多,千機轟炸是當時德國市民的夢魘。就轟炸技術而言英國空軍的轟炸機部隊可稱二戰第一,有許多傳奇戰例,比如炸沉提爾畢茨(這艘可憐的大艦從誕生到沉沒都在被英國空軍轟炸);低空投彈用500磅炸彈炸開牢房牆壁好讓其中距牆不足5米的犯人從洞里逃跑。
5、物資支援。在謝爾曼之前,蘇聯人最熟悉的外援坦克是英國貨;在P-39之前他們最熟悉的外援戰斗機是颶風。
6、保護航運線。盟軍的護航任務在43年以前幾乎由英國人包辦,美國海軍只負責威脅較小的大西洋西部。附帶的,在運用潛艇方面英國人並不比德國同行差,就戰艦受創幾率而言德國海軍是二戰最吃潛艇虧的。

閱讀全文

與英國克服二戰飢荒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