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思南發展歷史

思南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10:29:35

❶ 思南縣內歷史上都出過那些名人,他們是誰

有田秋、李渭。

1、田秋

田秋(1494—1556),字汝力,號西麓,土家族,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城)人 ,明代進士,官至廣東布政使。為官二十年,直言敢諫,廉潔奉公。

他是開發貴州人才,興辦州縣學校的先賢,功德卓著,業績昭然。貴州自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建省至嘉靖的百餘年間,全國13省有12省都有鄉試科場。

惟獨貴州科考仍歸並於雲南省,凡要考舉人的學子都得到雲南昆明應試。千里迢迢,道路崎嶇,行旅艱難,這對貴州選賢育才帶來很大不利。貴州撫按也曾向朝廷申報自設考場,未能如願。

往往被朝廷以「舊制難改」或「舊制不可輕改」而了之。這樣,就造成了貴州教育的發展緩慢,邊遠州縣的教育就更落後了。

田秋於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向皇帝上《開設賢科以宏文教疏》,奏請在貴州獨立設鄉試考場。

十四年(公元1535年),獲得朝廷批准。十六年(公元1537年),貴州首次開科,從此貴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

2、李渭

李渭是明朝理學家。號同野,明朝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舉人。

歷任華陽(四川成都)知縣、和州(安徽和縣)知州、高州府(廣東茂名)同知、化州知府、南京戶部郎、韶州知府、廣東副使、雲南左參議等。

(1)思南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思南縣近代名人:

1、曠繼勛

曠繼勛(1897—1933),男,漢族,原名大勛,號集成,貴州思南縣人。少時只讀過三年私塾,從小好動,愛彈跳,會騎馬,練就了一副輕捷矯健的身軀。輟學後隨父串鄉擺攤賣葯。

1919年入川當兵,歷任連長、營長。1925年升任黃隱江防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不久江防軍縮編為第七混成旅時改任第二團團長。同年發起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四川分會,分管財政。

1929年6月29日建立四川第一個縣蘇維埃政府——蓬溪縣蘇維埃。後出任紅6軍、紅4軍、紅25軍等多個紅軍軍長、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

1933年夏,在四川通江洪口場犧牲,時年三十六歲。2009年9月10日,曠繼勛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2、肖次瞻

肖次瞻(1905.10--1940.12) 原名炳煌,又名次旃、漢吉,漢族,中共黨員,黔東早期中共地下黨組織主要創建人,思南縣人。

13歲考入鎮遠中學,後考入常德教會學校,專習英語、數學,1924年隨父到武漢,就讀於共產黨人陳潭秋、進步青年錢介磐創辦的共進中學。

1925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積極投入學生運動;1926年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惲代英等一起從事革命活動,後出任中華全國郵務總工會籌備處常委。

3、干正書

干正書,男,中共黨員,土家族,高級編輯,貴州省「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貴州省核心專家。他曾在思南任過鄉鎮秘書,縣委宣傳幹事。

1981年調入貴州日報工作,任記者,專職評論員,理論部主任。1991年任貴州日報社副總編輯。

1998年任總編輯。他采寫和編輯的新聞作品中,有近百件獲中國新聞獎,全國黨報新聞獎以及貴州新聞獎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田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思南縣

❷ 思南和貴陽哪個歷史更久

「貴陽」因位於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歷史。春秋時期,今貴陽屬專牂牁屬國轄地。戰國時屬夜郎國范圍,漢初為西南夷轄地。漢武帝開拓西南夷,貴陽始屬中央管轄。兩漢至隋朝隸屬牂牁郡。
思南,春秋戰國,先屬巴國南境,後屬楚巫黔中地。元至元十五年(1277),稱清江城為思州,而稱故思州為思南。
幾乎同時,一樣悠久

❸ 思南縣的歷史名人

思南縣明清兩代考中進士32人,舉人360人。
田秋,明代進士,後升任廣東布政使。專
李渭,被屬明神宗皇帝賜聯「南國躬行君子,中朝理學名臣」。
曠繼勛,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軍長。
廖錫龍,現中央軍委總後勤部部長、原成都軍區司令員。

❹ 思南有無歷史朝中大臣

田仁智
(?-1376),元朝鎮遠同知田茂安之二兒子。思州宣慰使田仁厚首先納款於朱元璋,朱元璋授田仁厚為思州軍民宣慰使,而田茂安剛不屑堂侄田仁厚的統轄,便割鎮遠、思南地方獻明玉珍,明玉珍授田茂安為思南道宣慰使,設都元帥府,授田茂安的兒子田仁政為龍泉坪宣慰使,田仁智為鎮遠軍民同知,其弟田仁美為統兵元帥。田仁厚忿恨,遂於於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率兵攻破龍泉坪,田仁政、田仁美戰死,田茂安亦抱病亡,後由田仁智襲思南道宣慰使職,朱元璋平定陳友諒後,田仁智遣都司楊琛為使歸順朱元璋,朱仍授其為國南道宣慰使、司治龍泉坪,後遷鎮遠,再遷水德江(思南)。至此,昔日的思州一分為二,即思州、思南二宣慰司,田氏兩家互相仇殺幾十年。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田仁智入朝進貢,授忠順大夫。九年(公元1376年)十二月,朝貢歸至彭澤時染病身故。
安康
字汝錫,明朝思南府人。幼時讀書青鸞溪邊,非常用功,晚上挑燈夜讀,燈油燃盡時,燒柴火繼續讀書。明代宗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考取舉人。任南京兵部司務,工部都水郎中。辦事認真,督造御器時,節約料價七千。明孝宗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出任雲南澄江府知府。在雲南時,當時數萬少數民族聚集起義,他單騎深入起義群眾之中,向他們作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人,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從而使起義解散,使百姓避免了一場戰禍。老百姓感激他,為他修祠紀念。他為官廉潔,任滿回鄉時,行裝僅衣被數件而已。因安康的功績,其父安逸被敕贈南京戶部員外郎奉直大夫,本人被敕贈中憲大夫。安康擅長寫詩,著有《青鸞溪集》,創作有《思南十詠》等詩。《黔詩略紀》錄其詩二首。
田秋
(1494-1556),字汝力,號西麓,明朝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人。出身仕宦書香門第,幼讀書用功,聰敏過人。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十七歲時中雲南鄉試舉人,九年(公元1514年)二十歲時入朝考取進士。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任福建延平府推官,六年(公元1527年)任直隸河間府推官,次年授戶科給事,九年(公元1530年)授禮科左給事,十五年(公元1536年)任吏科左給事,戶科都給事,福建布政司參政,十八年(公元1539年),升任四川按察使,次年再升任廣東布政使。二十年(公元1541年)六月,驚悉兩子會試不第後相繼喪於京城的消息後,萬分悲痛,方寸迷亂,遂辭職還鄉。後在家鄉辦學,直到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去世,享年六十三歲。
田秋居官廉潔奉公,直言敢諫,剛正不阿,功德卓著,政績斐然。他革除內府監濫支皇室膳食費,清理光祿寺浪費資財,裁減太常寺過多的人役,酌削御馬監冗重開支,規勸皇帝天地壇祭祀和遷冢中不要勞民傷財。雲南鎮官大施虐政,朝廷鞭長莫及,京中官員不敢過問,他他具奏彈劾等等。田秋的最大業績是關心家鄉文化建設,最早提出在貴州興辦州縣學校,在貴族開科取士。明成祖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貴州建省,在以後的120年間,因為沒有鄉闈,很多讀書人參加考試,都要到千里之外的雲南去應試,除少數富貴家庭之外,很多貧寒之士是無能為力的。因此埋沒了很多人才。田秋力主貴州開設鄉闈,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他向皇帝上《開設賢科以宏文教疏》,奏請在貴州開設考場、開鄉試。十四年(公元1535年),獲得朝廷批准。十六年(公元1537年),貴州首次開科,初定解額二十五名。開科本省,節勞省費,向學者日益增多,從此貴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他還上了《請建務川、安順、印江學疏》,也得到了批准,三地相繼辦起了學校,為貴州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田秋能詩,擅長書法,思南潮底有石臨官道,高數尺,上攜"黔中柢柱"四字,為田秋於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書。著有《西麓奏議》,刪定有《思南府志》二冊。
王蕃
自號一瓢齋,明朝貴州思南府人。生活於明嘉靖至隆慶年間(公元1522-1570年),讀書不求仕進,安貧尚義。工於篆隸,擅作墨梅,為詩清逸。所交多名流,著有《一瓢齋集》。《黔詩紀略》錄其詩二首。《中國畫家人名大辭典》誤作王審。

❺ 思南曾經出現過哪些有影響的人物

思南一般指思南縣,思南縣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烏江中下回遊,轄屬答銅仁地區,以下是思南縣的歷史名人:
田秋,明代進土,後升任廣東布政使。
李渭,被明神宗皇帝賜聯「南國躬行君子,中朝理學名臣」。
曠繼勛,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軍長。
廖錫龍,現中央軍委總後勤部部長、原成都軍區司令員。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96566.htm?fromtitle=思南&fromid=3731092&type=syn#12

❻ 思南土家花燈的發展歷史

思南土家花燈,根據老藝人的追根溯源和唱詞中表現的歷史特點看,大致起源唐宋之間,回風行於明代、清代答。思南土家花燈到清朝末年,因受外來戲劇文化的影響,已發展成為花燈戲---高台戲,這是花燈史上的一個大的飛躍。清光緒18年,思南人羅芳林從雲南協台位子上告退還鄉。在家鄉羅家壩搭了一個正規的舞台,便把土家矮台戲,搬上了高台演出,稱之為高台戲,高台戲由此而得名。思南土家花燈、高台戲均有實的群眾基礎,它不僅為人們喜聞樂見,而且它還是土家人民歌頌正義,反對邪惡的有力武器,清朝咸同年間,在思南爆發了以土家人民為主體的白號軍農民起義,思南到處出現自編自演的《白號軍》、《勸清軍》花燈二人轉。
許家壩、文家店、大河壩、大壩場、塘頭等花燈盛行。在思南跳花燈被認為是唐朝留下360盞燈中的兩盞。即茶燈和扇子燈。

❼ 請教貴州省銅仁地區思南縣的歷史沿革

思南縣-歷史沿革 思南縣程式控制大樓 宋大觀元年(1107年)置思州。元置思南宣慰司、思南府,1913年置思南縣。縣在思邛水之南,故名。 2000年,思南縣轄13個鎮、14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4338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思唐鎮 50340 涼水井鎮 25530 鸚鵡溪鎮 25707 張家寨鎮 20143 許家壩鎮 32449 合朋溪鎮 15416 塘頭鎮 39202 大壩場鎮 25197 孫家壩鎮 15825 邵家橋鎮 26161 文家店鎮 13939 瓮溪鎮 27257 青杠坡鎮 21890 大河壩土家族苗族鄉 20764 思林土家族苗族鄉 11744 東華土家族苗族鄉 11220 胡家灣苗族土家族鄉 13057 寬坪苗族土家族鄉 12594 亭子壩土家族苗族鄉 11459 楓芸土家族苗族鄉 15451 香壩土家族苗族鄉 22145 長壩苗族土家族鄉 12145 板橋苗族土家族鄉 12441 天橋土家族苗族鄉 13622 興隆土家族苗族鄉 13554 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 17714 三道水土家族苗族鄉 16423 2003年,思南縣轄14個民族鄉,13個鎮、558個村委會、5個城鎮社區,15個居委會。年末總人口63.6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6萬人。

❽ 古代思南皇帝

中國歷代最高領導人中,與思南關系最緊密,直接打交道最多的人,應該首推朱元璋。翻開《明實錄·太祖洪武實錄》,談到思南的地方有39處之多,朱元璋在位31年,有21年與思南直接打交道的記錄,這還不包括他未當皇帝之前的幾次聯系。
《明實錄》是明代最重要、最權威的歷史文獻,它逐年、逐月、逐日地記錄了全國各地發生的大事,其中關於貴州的資料達80萬字。《明實錄》的第一部是《太祖洪武實錄》,其中關於貴州內容的第一篇就是朱元璋親自處理思南的事情。這是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的事,朱元璋37歲,還沒有當吳王,更沒有做皇帝,正在為開辟自己的大明江山而浴血奮戰。這時,他的軍隊剛打敗了陳友諒,控制了湖廣、江西等地,成為元末農民起義軍中實力最強的一支隊伍。
在這種情況下,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審時度勢,順應潮流,主動接受了朱元璋農民軍的領導。6月21日,他派遣都事楊琛把元朝中央政府封授的宣慰使告身(委任狀)交給了朱元璋。對此,朱元璋大喜,說:「仁智僻處遐荒,世長溪洞,乃能識天命率先來歸,可嘉也,俾仍為思南道宣慰使。」朱元璋認為,田仁智生長在邊遠偏僻的地區,世世代代是少數民族地區的首領,在自己的政權旗幟還沒有樹立起來的時候,他卻能夠認清天下的形勢,主動率先來歸順,對於自己統一全國的宏偉事業,是一件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應該進行嘉獎。於是,朱元璋就任命田仁智仍然當思南道宣慰使。同時,還封楊琛為思南等處宣撫使兼新軍萬戶,發給三品官(省級幹部)的銀印,表彰他在思南土司歸附工作中的功勞。思南問題的妥善處理,讓朱元璋不戰而獲得了大片土地,使西南地區各大小土司在政治上受到了強烈震動,開創了和平統一的思南模式。

❾ 鎮遠、思南誰的歷史更悠久

據史書記載,鎮遠古稱「豎眼大田溪洞」,屬「鬼方」。從夏到商, 世居著荊、梁二州的西南,泛稱「荊蠻」。追本溯源,古代的鎮遠,地處歷史上「五溪蠻」和「百越人」聚居的結合部。
宋寶佑六年(公元1258年)十一月築黃平城,賜名鎮遠州,為鎮遠之名的開始。
春秋戰國,先屬巴國南境,後屬楚巫黔中地。

思南縣
秦,隸黔中郡,漢屬巴郡涪陵縣。
漢末,分涪陵縣地置永寧縣,治今思南。
晉,萬寧縣仍殊涪陵郡,郡治漢復縣。
北周武帝宣政八年(578),以萬寧縣地置費州,亦名涪川郡。開皇五年(585),於費州地置涪川縣(今思南)。
貞觀四年(630),分思州的涪川、扶陽2縣置費州。貞觀八年割思州的多田、城樂2縣來屬。天寶元年(742),改費州為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復名費州,州治涪川縣(今思南)。
宋大觀元年(1107),田祐恭歸順,又置思州。宣和三年(1121),廢思州。紹興二年(1131),務川縣轄今思南縣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7),稱清江城為思州,而稱故思州為思南。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思州安撫司為軍民宣撫司,隸湖廣行省。至正二十二年(1362),改思南宣慰司,思州分為二。
明洪武四年(1371),思南宣慰司改隸於四川行省。明洪武六年(1373),升思南宣慰司為思南道宣慰使司,隸湖廣布政司。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移治水德江(今思南),至此思南道宣慰使司治所。永樂十一年(1413),廢思州、思南宣慰司,置思南等4府,屬貴州布政司。
順治十六年(1659),領安化(原為思南府城郭,光緒八年遷大堡)、務川、印江3縣及沿河佑溪、朗溪、蠻夷3長官司和隨府辦事長官司。康熙二十年(1681),思南府屬貴東道。
乾隆七年(1742),改屬古州兵備道。嘉慶八年(1803),廢隨府辦事司。道光十七年(1837),增設紅絲塘巡檢1員。道光二十一年(1841),廢蠻夷長官司。
民國三年(1914),思南府改為思南縣,隸黔東道。民國十二年(1925),廢黔東道,思南由省直管。民國二十四年(1935),隸屬貴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次年改隸銅仁地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改隸鎮遠專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隸屬銅仁專區。
1949年以後隸屬銅仁專區,1970屬銅仁地區,2011年11月,屬銅仁市。

閱讀全文

與思南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