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兩彈一星的意義
當時,中國的國際地位低下,綜合實力低下,受擁有核技術的發達國家威脅和嘲笑.赫魯曉夫的態度使兩彈一星迫切
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貳』 兩彈一星成就的歷史意義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打破美蘇核壟斷,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叄』 兩彈一星精神對當時中國發展的意義(簡潔、明了、正確。不要來一大段資料。)
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於登攀回。」
兩彈答一星精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諸多「精神」及政治語匯中的一個,象徵了在欠缺良好環境下,從事科學技術開發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興國政策的開端。
對於中國而言,兩彈一星是在非常艱苦、沒有外援的環境下所開發出來的成果。而「兩彈一星的精神」象徵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在社會主義之下集中力量從事科學開發研究,並創造「科技奇跡」的態度與過程,組合的元素則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與「科學精神」,並可以衍生至「科技創新」「知識經濟」等領域。在政治語匯上,類似台灣的「發展綠色硅島」、「新竹科學園區奇跡」、「兩兆雙星」等。
"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活生生體現,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這一偉大精神,使之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奮勇開拓的巨大推動力量。
『肆』 "兩彈一星"研製成功有何重大的歷史意義
這個要是細說就糾結抄了~!一本書都道不盡~~!呵呵
所以簡單說來,在下認為哈,「兩彈」的研製成功,讓我們勇敢地、理直氣壯地站直了腰桿~!至此,沒有哪個帝國主~義國家再敢輕視我們,甚至來.侵.略我們~!因為它們深深地知道原.子.彈或.氫.彈的
神威~!
「一星」的研製成功,樹立了中~n國航天事業上的里程碑~!所有華夏~兒女的驕傲啊~!有了它,我們才能開發和利用自己應有的太空資源,否則太空那點資源又會被帝.國.們霸.占,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一星」也是捍衛了我.國的主~權(太空主~~權)
以上全是鄙人的愚見
希望對您有用^_^
『伍』 兩彈一星的含義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合稱核彈;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陸』 中國成功研製『兩彈一星』有何意義
一彈抄就是1966的導彈,另一彈是1967的氫彈,還有一星是1970的「東方紅1號」的人造衛星「兩彈一星」精神是民族正氣的史詩,「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為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躍,創造了寶貴的經驗。「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不僅使我國的國防實力發生了質的飛躍,而且廣泛帶動了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關、能創新、能協作的科技隊伍,極大地增強了全國人民開拓前進、奮發圖強的信心和力量。「兩彈一星」的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壯舉!.意義非常深遠。我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能力有限滿意笑笑吧!
『柒』 兩彈一星 精神對當時中國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兩彈一星」?很多人都以為是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其實它是指核彈(原子彈、氫彈)、導彈和人造衛星.
中國為什麼要搞「兩彈一星」?這還要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講起,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就籠罩在核威脅的陰影下.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深深地意識到,中國不能沒有自己的核武器.當時的中國科學極為落後,工業體系尚未建立,沒有一位中國科學家見過原子彈,只有錢學森等少數幾位科學家上個世紀40年代曾在美國搞過導彈研究工作.
中國原子彈爆炸震驚世界
1959年7月,周恩來總理向第二機械工業部(核工業部)傳達了中央的決策:「自己動手,從頭摸起,准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鄧稼先被任命為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探索和設計工作.人們難以想像,科學家們是在飢餓的狀態下完成這些浩繁工作的,他們工作到半夜卻只能沖杯醬油喝,或到樓下摘些槐花、榆錢補充飯食.
終於,經過多次論證後,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像一股強烈的沖擊波迅速傳遍了全世界.反應最強烈的是美國政府.在中國宣布首次核子試驗成功後不到3小時,美國總統約翰遜就急忙忙在全國電視廣播中發表聲明,強調「不應過高估計這次爆炸的軍事意義」.盡管美國政界盡量縮小中國原子彈爆炸造成的影響,但是參加過美國「曼哈頓」工程的核物理學家給予了公允的評價,認為中國的核武器技術比官方最先估計的要先進得多.法國宣傳部長佩雷菲特也指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將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
西方大國的核競賽從此也愈演愈烈,法國加快了研製氫彈的進程.毛澤東主席指出,為了打破核壟斷,必須趕在法國之前研製出我國的氫彈.1965年元月,周總理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下達任務:把氫彈的理論研究放在首位.於是,鄧稼先、於敏等一批科學家又開始了氫彈的艱苦研究.1967年6月17日,我國的氫彈試驗爆炸成功.從製成原子彈到製成氫彈並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蘇聯4年,英國4年零7個月,法國8年零6個月,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
導彈核武器試驗在中國本土進行
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於導彈的研製.中國導彈專家梁思禮院士回憶說,那時搞導彈相當於在一張白紙上作畫,除了院長錢學森,其他人從來沒有見過導彈是什麼東西.隨後,中蘇關系緊張,蘇聯在1960年單方面撕毀了合同,撤走了專家,這對剛剛起步的中國導彈事業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靠著一股堅定的信念,中國科學家們在當年成功試射了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在隨後的1964年6月,中國又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自行研製的導彈.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美英蘇等國嘲笑中國是「有彈無槍」,空有核武器而沒有運載工具,為此中國科學家們又加緊進行兩彈(原子彈、導彈)結合工作,由於當時的條件限制,導彈核武器試驗只能在中國本土進行.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西方媒體驚呼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成功
伴隨著中國導彈的迅速發展,中國又把目標瞄準了人造衛星.早在1958年5月,毛澤東主席就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然而國內對人造衛星幾乎一無所知.很難想像,以原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閔桂榮為首的中國衛星研製者竟是從參觀天文館入手,開始了他們建築天梯的科研工作.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令外國同行吃驚的是,中國的第一顆衛星水平竟是如此之高,重達173公斤,超過先前美、蘇、日、法4個衛星的總和.西方媒體驚呼:「中國當之無愧地加入了空間俱樂部,中國已經擁有了原子彈和氫彈,必須把這次衛星的成功看作是宣布能把洲際導彈發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可以說,正是「兩彈一星」打破了核大國對中國的核訛詐,保護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捌』 「兩彈一星」研製的過程意義
「兩彈一星」是新中國偉大成就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全國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國60華誕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功臣。我們向功臣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與「兩彈一星」事業的所有科學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為了這一事業獻身的同志們表示深切的懷念。
50年代中期,剛剛誕生的新中國百廢待舉,面對國際上嚴峻的核訛詐形勢和軍備競賽的發展趨勢,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毅然作出發展原子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戰略決策。1956年,研製導彈、原子彈被列入我國的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僅用4年時間,1960年我國就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自主研製的導彈。1964年,我國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1970年,我國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上天。從此之後,我國的國防科技工業不斷發展壯大,先後掌握了中子彈設計技術和核武器小型化技術,研製和發射了各種型號的戰略戰術導彈和運載火箭,潛艇水下發射成功,發射多顆返回式衛星、地球同步軌道及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兩彈一星」不僅為我們建立戰略導彈部隊提供了裝備技術保障,增強了我軍在高技術條件下的防禦能力和作戰能力,而且帶動了我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兩彈一星」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人民挺直腰桿站起來的重要標志,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鬥志,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激發了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正如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的那樣:「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兩彈一星」事業的巨大成功,有賴於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是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的生動體現。但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優勢和條件,都要通過參與這一事業的所有人員特別是他們中的功臣來實現。「兩彈一星」功臣們的作用極其重要,功臣們的業績彪炳史冊,功臣們的精神光耀千古,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要學習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國外學有所成,擁有優越的科研和生活條件,為了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沖破重重障礙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國。幾十年中,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無聞,艱苦奮斗,以其驚人的智慧和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創造著人間奇跡。「中華民族不欺侮別人,也絕不受別人欺侮」,是他們的堅定信念。愛國主義是他們創造、開拓的動力,也是他們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
我們要學習功臣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他們不怕狂風飛沙,不懼嚴寒酷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沒有儀器,自己製造;缺少資料,刻苦鑽研。就是這樣,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造出「兩彈一星」的驚人業績。
我們要學習「兩彈一星」功臣們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兩彈一星」的研製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高水平的技術跨越。從原子彈到氫彈,我們僅用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比美國、前蘇聯、法國所用的時間要短得多。在導彈和衛星的研製中所採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案,在許多方面跨越了傳統的技術階段。「兩彈一星」是中國人民創造活力的產物。
人類即將進入一個新的世紀。新世紀的國際科技和經濟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高科技、高素質人才的競爭,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競爭。要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得到發展,就要努力學習和發揚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團結一心,勵精圖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頁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玖』 兩彈一星意義國際和國內方面
國際方來面,陳毅說過一句很實在源的話:我這個外交部長的腰桿還不太硬,你們把原子彈、導彈搞出來了,我的腰桿就硬了。「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訛詐和核壟斷,奠定了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振奮了國威、軍威。任何國家在做出涉及中國利益的時候,不得不仔細掂量後果。
國內方面,那個時代大家都想著富強,要趕超英美。「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創造能力,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此外,他也鍛煉了一批能公關、肯吃苦的科技骨幹;在文革時期保住了一批科學家;兩彈一星精神也一代代激勵了國人,尤其是科技工作者艱苦奮斗、奮發圖強。
『拾』 兩彈一星的成功研製有何重大意義
1、「兩彈一星」鑄就了共和國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國國防安全體系的基石。新中國成立後,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施全面的封鎖和打壓,多次對我實施核威脅。「兩彈一星」為我國戰略核力量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裝備保障,促進了我國戰略威懾體系的形成。
2、「兩彈一星」深刻影響國際戰略格局演變,塑造了中國嶄新的大國形象。「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的戰略能力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明顯加大,國際地位顯著改觀。中國重返聯合國、中美蘇三角關系的形成、與美國、蘇聯等大國關系正常化等一系列重大外交進展得以實現。
3、「兩彈一星」對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也為向科技創新型國家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兩彈一星」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等制度優越性,也為我們富國強軍留下了寶貴經驗。「兩彈一星」作為新中國最尖端的國防戰略工程,所取得的每一個重大進展,都是依託全黨、全國、全軍之力取得的。
(10)兩彈一星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新發展
當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深刻改變著國際社會的政治、經濟面貌,也正在深刻改變著軍事斗爭的面貌,並引發了軍事領域一系列革命性變化。武器裝備呈現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的趨勢,各種武器裝備聯結為一個有機體系,遠程攻擊能力大大增強,打擊精度空前提高,殺傷力成倍增長。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的強勁勢頭,對我軍質量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提出了嚴峻挑戰。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堅持從國家戰略利益出發,主動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把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的戰略取向與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和「能打仗、打勝仗」的根本要求有機融合,才能在未來的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
2015年9月3日,我們記憶猶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閱兵盛典上展示的武器裝備,是「兩彈一星」高新尖端武器的延承和發展。這些按照作戰體系模塊化編組的受閱裝備均由國防科技工業系統研製生產,再度彰顯涵蓋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電子的國防科技工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是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的脊樑。
這些裝備的亮相,極大地振奮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眾多機械化信息化的先進武器裝備列裝部隊,滿足了體系化作戰需求;國防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成果,基礎前沿領域科技創新步伐加快,創新平台體系不斷優化;軍工核心能力建設取得新成效;緊緊圍繞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等重點任務,正在努力形成軍民深度融合的先進武器裝備研發、供給和保障能力。
從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創新研發的層面出發,過去五年間,中國第一艘按信息化標准改裝的航母正式服役,艦載機戰鬥力的形成也進入了最後階段。以新型驅逐艦和護衛艦為基乾的護航編隊多次駛往亞丁灣執行國際反海盜任務,提升了訓練水平和遠洋活動能力;新型攻擊型潛艇和戰略核潛艇進入常年戰備巡航。完全自主創新開發的第三代戰斗機大批交付部隊,以兩款型號研發的全新的第四代戰斗機也進入了試飛和技術攻關階段。新型戰略導彈和多用途中程導彈在提升防禦戰略靈活性的同時,和戰略核潛艇一起,使中國的二次核打擊力量獲得了更穩妥的保證。中段反導、反衛星和高超聲速動能武器研發進入新階段。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從我們面臨的國內外環境而言,國家領土主權安全與國家戰略利益拓展相互交織,國防安全與國內安全穩定相互交織,傳統領域安全與新興領域安全相互交織,軍事安全與其他安全相互交織,現實安全與潛在安全相互交織,包括最新版的國防白皮書中首次明確提出「海外利益攸關區」的概念。這些都要求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必須要有一個跟蹤—追趕—跨越式的大發展,這樣才能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國際競爭中真正確保維護國家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中共新聞網-將「兩彈一星」文化傳承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