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才能搜索到關於某項技術的歷史進展及發展過程
格式:技術名稱+歷史進展
Ⅱ 調查廈門工業中產生的某項技術產生的背景和發展過程,評價其對農業發展以及當地自然環境的效應和價值
這個有點難啊!
Ⅲ 急!!!!湖南工業中的某項技術的產生的背景和發展
什麼問題嗎?怎麼回答!
Ⅳ Internet的發展歷史
1968年
1968年,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特德.肯尼迪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1978年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
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G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
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
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89年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
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WW(World Wide 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雖然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
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1991年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被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
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
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
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 of 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
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像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
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
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4)某項技術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互聯網受歡迎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的成本低,優點如下:
1、互聯網能夠不受空間限制來進行信息交換
2、信息交換具有時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換信息具有互動性(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可以互動交流)
4、信息交換的使用成本低(通過信息交換,代替實物交換)
5、信息交換的發展趨向於個性化(容易滿足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6、使用者眾多
7、有價值的信息被資源整合,信息儲存量大、高效、快速
8、信息交換能以多種形式存在(視頻、圖片、文字等等)
Ⅳ 貴州工業中的某項技術產生的背景和發展過程,並評價其工業發展及對貴州自然環境的效應和價值
三線建設,指的是自1964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內13個省、自治區進行的一容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其開始的背景是中蘇交惡與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攻勢。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又一次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其規模可與抗戰時期的沿海工業內遷相提並論。由於建設地點都太過偏僻,這種建設方式為後來的企業經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和不便,但是三線建設也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的重要助推器。
Ⅵ 什麼發展中國家在某項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朝鮮的大型雕塑製作技術,還有我國的衛星技術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Ⅶ 計算機的發展史
計算機的誕生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1946年2月,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加州問世,ENIAC用了18000個電子管和86000個其它電子元件,有兩個教室那麼大,運算速度卻只有每秒300次各種運算或5000次加法,耗資100萬美元以上。盡管ENIAC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它畢竟是計算機的始祖,揭開了計算機時代的序幕。
計算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共經歷了四個時代,從1946年到1959年這段時期我們稱之為「電子管計算機時代」。第一代計算機的內部元件使用的是電子管。由於一部計算機需要幾千個電子管,每個電子管都會散發大量的熱量,因此,如何散熱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電子管的壽命最長只有3000小時,計算機運行時常常發生由於電子管被燒壞而使計算機死機的現象。第一代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和工程計算。
從1960年到1964年,由於在計算機中採用了比電子管更先進的晶體管,所以我們將這段時期稱為「晶體管計算機時代」。晶體管比電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機時間,消耗能量較少,處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計算機的程序語言從機器語言發展到匯編語言。接著,高級語言FORTRAN語言和cOBOL語言相繼開發出來並被廣泛使用。這時,開始使用磁碟和磁帶作為輔助存儲器。第二代計算機的體積和價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來了,計算機工業迅速發展。第二代計算機主要用於商業、大學教學和政府機關。
從1965年到1970年,集成電路被應用到計算機中來,因此這段時期被稱為「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個完整的電子電路,這個晶片比手指甲還小,卻包含了幾千個晶體管元件。第三代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更小、價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計算速度更快。第三代計算機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億美元開發的IBM 360系列。
從1971年到現在,被稱之為「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第四代計算機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電路,不過,這種集成電路已經大大改善,它包含著幾十萬到上百萬個晶體管,人們稱之為大規模集成電路(Large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簡稱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ery Large 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簡稱VLSI)。1975年,美國1BM公司推出了個人計算機PC(PersonaI Computer),從此,人們對計算機不再陌生,計算機開始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
Ⅷ 調查本地工業或農業中的某項技術產生的背景和發展過程
農業機械化:原先農民都用鐮刀收割,栽秧都是手插秧,隨後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業生產方式改進了,能夠使用的起插秧機和收割機了,農業開始進入機械化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