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河北重工企業發展歷史

河北重工企業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06:53:27

❶ 河北省有哪些重工業企業

華葯,石葯集團1.2.3.4廠,維生葯業,神威葯業,石葯集團歐意葯版業,石家莊煉油廠.石家莊權化肥廠,刑台金牛能源,石家莊十二化建,唐山開欒集團,邯鄲峰峰礦物局,廊坊新奧集團.石家莊飛機製造廠,石家莊鋼鐵廠,暫時就想到這些,以後想到在來賓告訴你

❷ 河北宣工的上市歷程

河北宣化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1999]62 號《關於河北宣化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籌)申請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批准,由宣化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 )獨家發起,並以募集方式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設立。
公司於1999 年6 月7 日向社會公眾發行人民幣普通股5,500萬股,其中4950 萬股人民幣普通股於1999 年7 月14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配售給基金的550 萬股於1999 年9 月14 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於1999 年6 月29 日在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了工商登記,注冊資本為 16,500 萬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王建軍。注冊地: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東升路21 號。
2006 年10 月宣化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破產,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被河北宣工機械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宣工發展」)收購, 該部分股權已於2008 年3 月18 日完成過戶手續,至此宣工發展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2007 年6 月18 日,河北省國有資產控股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控公司」)與河北歐力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力重工」)、福田雷沃重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田雷沃」)簽署了三方股權轉讓協議,國控公司受讓了歐力重工持有的S 宣工19. 01%股權,該部分股權已於2007 年7 月4 日完成過戶手續。
2007 年7 月31 日,國控公司與宣工發展的四十二名自然人股東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與張家口市宣化區財政局簽署了股權無償劃轉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國控公司受讓宣工發展股東100%股權,宣工發展成為國控公司的全資子公司。2008 年1 月15 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出具的《關於核准豁免河北省國有資產控股運營有限公司、河北宣工機械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要約收購河北宣化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義務的批復》中,同意豁免國控公司因間接收購而持有和控制S 宣工10,174.2167 萬股(占總股本61.66 %)股份而應履行的要約收購義務,至此國控公司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❸ 河北中達集團的發展史

1969年6月6日,邢台地區磨窩煤礦開工建設,鐵路專用線一並開始設計、籌建。
七十年代,開始採掘機械化的研究和生產。
八十年代,引進國外綜掘設備並投入使用。1987年4月,洗煤廠開工建設。1987年10月,磨窩煤礦榮獲國家首批「質量標准化礦井」和「國家二級企業」稱號。1988年3月,礦長吳振清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選全國優秀企業家。1989年6月,開始籌建西龐煤礦機械化礦井。1990年5月,磨窩矸石熱電廠開工建設。1991年3月,磨窩水泥廠開工建設。1992年6月,邢台地區磨窩煤電聯合總公司成立。下屬:磨窩煤礦、西龐煤礦、洗煤廠、矸石熱電廠、水泥廠。1994年6月,邢台煤電總公司成立。下屬:磨窩煤礦、西龐煤礦、伍仲煤礦、市工具廠、市物資公司、洗煤廠、電廠、水泥廠。1995年5月,碳化硅廠開工建設。1997年11月,河北中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下屬:原屬三礦四廠以及邢東熱電廠、邢台市砂輪廠、中達磨料磨縣公司、碳化硅廠、市物資公司等。2000年4月,國家對大型國有企業給予「債轉股」扶持政策。我公司成功實現債轉股。「債轉股」停息,將企業「七 五」「八五」規劃期間潛存下的融資債務負擔給予解除,使企業得到喘息和發展的機會。2001年4月1日,公司進駐火石咀煤礦。2002年4月23日,接收燕家河煤礦。2003年4月26日,接收台家山等四礦,成立旬東煤業公司。2006年5月6日,籌建旬邑中達工業園區。旬東電廠劈山造地,開始動工。2007年12月28日,公司以控股51%進駐子長縣焦家溝煤礦,成立中達焦家溝煤業公司。2007年12月30日,陝西公司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全員工效、採煤工效及各礦井機械化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煤炭價格不斷提高。2008年3月18日,公司以6.1億元的拍賣價格取得了子長縣安定張家坪煤礦的礦權。2008年7月3日,公司完成了在「十一.五」規劃期間產值達百億元的戰略發展規劃。2008年12月30日,陝西公司克服金融風暴和經濟危機困難,依靠誠信和市場,產量突破1000萬噸,產值超34億元。2009年3月31日,火石咀煤礦三月份單井月產76萬噸,創月產歷史新紀錄。向中達集團建礦40周年和中達西部開發8周年獻禮。2009年4月1日,慶祝中達集團西部開發8周年2009年6月6日,慶祝中達集團建礦40周年2009年轟轟烈烈的中達集團建礦40周年慶典結束後,董事長吳XX與其他董事會成員的斗爭開始明朗化。 在那次吳XX召集的陝西會議上開始公開攤牌, 董事會其他成員集體抗議董事長的分裂中達行為,並要依照公司章程和議事規則行事。後來,吳XX辭職,王春來代理董事長,成立的公司管理部室派往陝西統一管理,完成了河北中達集團的暫時統一。2010年3月14日,李XX以法人代表的身份強行佔領旬東煤礦,驅逐了集團公司任命的礦長張XX。後來又強行佔領旬東熱電廠,驅逐了廠長高XX。
2010年3月21日,吳XX指使王XX、馬XX等將中達集團公司的部室管理人員驅逐清理出火石嘴煤礦,重新回歸吳XX領導。緊接著,吳XX帶隊收復了燕家河煤礦、子長焦家溝煤礦。自此,陝西所有產業都脫離了河北中達集團。
隨後,一場法與非法的爭斗開始了。河北中達集團仍處於分裂狀態。陝西的企業至今沒有收回。

❹ 中國重工的歷史沿革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國資委《關於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民船業務重組回改制並境答內上市的批復》(國資改革[2008]25號)、《關於設立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復》(國資改革[2008]260號)批准,由中船重工集團作為主發起人聯合鞍鋼集團和航天科技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82年5月,根據《國務院關於成立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的通知》(國發[1982]81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在原第六機械工業部直屬企事業單位和交通部所屬的15個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成立,是國務院直接領導的正部級行政性總公司。1999年7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軍工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經《國務院關於組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1999]60號)批准,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成立,為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 中船重工集團是我國規模最大的造修船及船舶配套集團之一,主要經營和管理46個二級企業、28個科研院所,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

❺ 誰知道河北1990年工業生產總值和重工業生產總值分別是多少啊

朝鮮GDP估算戰後朝鮮經濟發展經歷了一個先盛後衰的發展歷程。朝鮮在80年代之前其經濟發展水平,不亞於中國和越南等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甚至也不低於韓國。1960年時,韓國GDP與人均GDP僅是朝鮮的40%和55%,1975年時韓國GDP與人均GDP分別是朝鮮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韓國才剛剛趕上朝鮮。韓國GDP與人均GDP分別是603億美元和1589美元,朝鮮這兩個數字分別為413億美元和1161美元。 此後韓國則快速發展,把朝鮮遠遠拋在了後面。詳見下列圖表一 1990-1996年間韓國和朝鮮總體經濟指標對比 年度 經濟成長率% 國內生產毛額GDP億美元 人均國民所得美元 韓國 朝鮮 韓國 朝鮮 韓國 朝鮮 1990 9.5 -3.7 2,536 2,620 5,883 2,020 1991 9.1 -5.2 2,941 1,710 6,757 1,010 1992 5.1 -7.6 3,079 1,640 6,988 1,020 1993 5.8 -4.3 3,328 1,620 7,484 1,020 1994 8.6 -1.7 3,807 1,270 8,467 840 1995 9.0 -4.5 4,565 1,310 10,037 740 1996 7.1 -3.0 4,864 1,260 10,548 640 90年代後朝鮮經濟發展則每況愈下。自1990年開始直到1998年連續9年負增長。它們分別是-3.7、-5.2、-7.6、-4.3、-1.7、-4.5、-3.0、-6.8、-1.1 。直到1999年才開始出現出正增長6.2。。詳見朝鮮經濟發展圖表之二。表二:1990—1999年朝鮮GDP情況表年度 增長率 GDP(億美元) 人均GDP(美元) 1953 7.1 46 1960 35 177 1980 413 1161 1990 -3.7 231 1064 1991 -5.2 229 1038 1992 -7.6 211 943 1993 -4.3 205 904 1994 -1.7 212 923 1995 -4.5 223 957 1996 -3.0 177 811 1997 -6.8 131 740 1998 -1.1 126 573 1999 6.2 1999年朝鮮經濟增長率為6.2%,9年來首次實現正增長。據韓國中央銀行一份報告稱,去年朝鮮建築業增長最為強勁,為24.3%,農業增長9.2%,礦產業和製造業為9.9%。 尤其是近年來停產的4000多個地方企業開機生產。這無疑是好的徵兆。但是,盡管如此,朝鮮經濟發展規模和水平極為低下。有的學者認為1999年的朝鮮經濟依然僅達1989年的75%。 實際上,這是較高估計,其經濟規模和人均收入只有當時50%左右。 (二) 朝鮮主要工業產量 90年代後,隨著蘇東劇變,朝鮮的貿易環境日益惡化,外匯儲備越來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進口激減,從而導致冶金、煤炭、電力生產大幅度下降,整個工業生產處於嚴重的衰退之中。1990年至1998年,煤炭產量由3 315萬噸減少到1 860萬噸;發電量由227億千瓦減少到170億千瓦;鋼鐵產量由336萬噸減少到94.5萬噸;原油進口量由252萬噸減少到50萬噸。由於原料、燃料、電力的嚴重不足,大多數大中型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企業設備運轉率僅達到20%。 詳見圖表三表三:朝鮮主要產業生產量 年度 項目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電力(億瓦) 227 263 247 221 231 230 213 穀物(萬噸) 481 443 427 388 412 345 369 鋼鐵(萬噸) 336 317 179 186 173 153 121 水泥(萬噸) 613 517 475 398 433 422 379 肥料(萬噸) 159 144 139 161 132 121 96 煤炭(萬噸) 3,315 3,100 2,920 2,710 2,540 2,370 2,100 紡織品(億公尺) 2.0 2.1 1.7 1.9 1.9 1.8 1.5 原油輸入(萬噸) 252 189 152 136 91 110 94 進入1999年後,朝鮮工業生產開始呈現好轉的跡象。據朝鮮內閣外務相白南舜說,朝鮮經濟已全面出現轉機,全國數千個工廠企業實現了生產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業生產總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0%。有資料表明,朝鮮2000年電力生產同比增長了140%,煤炭生產同比增長了113%,有2 500多個工廠企業超額完成了上半年的生產計劃。 (三) 朝鮮糧食生產狀況 60年代時,朝鮮糧食生產曾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1964年朝鮮產糧500萬噸,那時僅1200萬人口,既能讓國民過得舒服,還有餘糧可供出口,被國際輿論稱為「經濟奇跡」。 70年代中後期,朝鮮年產糧食超過700萬噸,80年代前半葉曾超過800萬噸,1984年甚至達到1000萬噸。 但是,90年代以來直到2000年,朝鮮自產糧食每年平均在400萬噸左右。(詳見圖表四)表四:朝鮮糧食供應情況年度 生產量(萬噸) 不足量(萬噸) 輸入量(萬噸) 輸入後不足量(萬噸) 1964 500 1974 700 1984 1000 1991 481.2 165.8 129 36.8 1992 442.7 207.3 83 124.3 1993 426.8 231.3 109 122.2 1994 388.4 278.6 49 229.6 1995 412.5 259.5 96 163.5 1996 345.0 328.0 105.2 222.8 1997 369.0 306.6 163 1998 389 127 104 1999 422 100 71 2000 359 100 據韓方報道,2000年朝鮮的糧食總產量約為359萬噸,比1999年(422萬噸)減產約15%。其中1999年大米的產量為163萬噸,2000年減至142萬噸,玉米從192萬噸減到144萬噸,大豆從13萬噸減到12萬噸,只有紅薯從31萬噸增至39萬噸,增產約25.8%。 朝鮮目前的全國總人口為2400萬左右。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糧食消費計算,朝鮮全年糧食需求量最低應為400萬噸上下。朝鮮全年正常糧食需求量為746萬噸左右,其中口糧480萬噸,工業用糧120萬噸,飼料用140萬噸。 可見朝鮮每年缺糧大約250-300萬噸。自1991年以來每年進口80-160萬噸糧食左右。近兩年朝鮮政府採取一些措施如號召農民開墾荒地種植土豆,實行所謂「土豆革命」,糧食危機有所緩解。據朝鮮農業部門統計,2000年,朝鮮土豆種植面積已達20萬町步(每町步約合1公頃),若按每町步產量20噸計算,朝鮮去年土豆產量約達400萬噸左右。據悉,今年,朝鮮計劃再擴大20萬町步的土豆種植面積。這樣朝鮮土豆種植面積將約佔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6。 人均糧食供應量從上年的150克上升到300克 。但仍不足滿足所需正常數量。1999年11月出席世界糧食組織(FAO)總會的朝鮮農業副部長說,2000年將缺少糧食120萬噸。2000年8月在日本橫濱舉行的FAO地區會議上,朝鮮代表尹壽昌說,「因春旱延誤了插秧,糧食狀況仍然困難」,請求國際社會繼續予以支援。 (四) 朝鮮外貿情況進入90年代後,隨時國際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朝鮮對外貿易受到極大的沖擊。蘇聯一直是朝鮮最大的貿易夥伴。1990年朝蘇貿易額為25.6億美元,占朝鮮貿易總額的54.2%。蘇聯解體後,1991年朝俄貿易額急劇減少到4.7億美元,比上年減少80%以上。此後貿易額逐年減少,1995午朝俄貿易額只有2.3億美元,在朝鮮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則下降到11%,5年間朝俄貿易規模縮減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鮮對外貿易嚴重滑坡,貿易條件日趨惡化,進出口貿易急劇下降。 1991年貿易總額由1990年的47.8億美元下降到27.2億美元,1992年貿易總額下降到26.6億美元,1993年貿易總額下降到26.4億美元,1994年貿易總額下降到21.1億美元,1995年貿易總額下降到20.5億美元、1998年進一步下滑至14.42億美元。1998年朝鮮對外貿易額為14.42億美元,同比減少33.7%,其中進口額為8.8億美元,同比減少30.6%;出口額為5.59億美元,同比減少38.2%。這是90年代以來,朝鮮貿易額首次低於15億美元。 1999年為14.79億美元。2000年略有回升(19.7億美元),2001上半年驟增八成。其中對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增長241%,從中國進口礦物性燃料和穀物分別增長112%和89%。 90年代以來朝鮮外貿情況,見圖表之五: 1989—1999年朝鮮外貿、外債表年度項目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8 2000 貿易總額(億美元) 45.9 47.8 27.2 26.6 26.4 21.1 20.5 19.8 14.42 19.7 輸出 16.9 18.6 10.1 10.2 10.2 8.4 7.4 7.3 5.59 5.5 輸入 29.0 29.2 17.1 16.2 16.2 12.7 13.1 12.5 8.8 14.1 輸出——輸入 -12.1 -10.6 -7 -6.2 -6 -4.3 -5.7 -5.2 -2.81 -8.6 外債 67.8 78.6 92.8 97.2 103.2 106.6 118.3 120.0 121 (五)朝鮮產業結構及現代化水平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朝鮮已認識到經濟結構中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一定經濟結構的調整,例如服務業比重增長較快,1990-1995年5年間增長了9.4%,同期重工業比重5年間下降了6.3%,農業林漁業的比重也略有下降,但始終未能從根本上扭轉國民經濟結構比例失調的局面。 詳見表六表六:1991—1995年朝鮮國民經濟結構比例表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農、林、漁業 28% 28.5% 27.9% 29.5% 27.6%礦工業 38% 33.8% 32.9% 3l,4% 30.5%輕工業 8% 6.3% 6.8% 7% 6.8%重工業 22% 18.3% 17.9% 16.6% 15.7%社會間接資本 13.2% 14.2% 13.3% l l% 11.5%服務業 20.9% 23.5% 25.9% 27.9% 30.3%近幾年又由於糧食危機和工農生產的急劇下滑,其工作重點放在恢復生產的正常化和解決人民的糧食問題,無暇顧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其經濟結構基本上與90年代中期相近。在朝鮮經濟結構中占份額最大的是農業,其次為製造業,第三是政府服務部門。如果按產業來劃分,則第一產業即農業的份額為27.6%,第二產業(製造業+建築業+采礦業十水電氣業)份額為42%,服務行業份額為30.3%。 詳見見表七。 表七:朝鮮國民經濟結構(1995年) 經濟部門 佔GNP比重 (%) 農業 27.6 製造業 22.5 建築業 6.7 服務行業 9.6 采礦業 8.0 電力、天然氣和自來水 4.8 政府服務部門 20.7 合 計 100 從上表可以看出,其一,朝鮮經濟中占總人口37.6%的農業人口創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27.6%,這表明朝鮮和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弱質地位。其二,第三產業(30.3%)中2/3的份額(20.7%)是政府服務部門,因此這並不代表第三產業的繁榮,恰恰說明朝鮮經濟中的服務行業仍處在比較初級的狀態。朝鮮的工業主要有機器製造、鋼鐵、煤炭、電力、造船、紡織等部門。其經濟部門比較齊全,並具有潛力。但是,工業中重工業比重大,重工業中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比重大;而輕工業和社會間接資本比重小;第三產業發展程度還很低下,因此,從總體上講,朝鮮屬於典型滯後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結構,處於現代化低水平階段。這與韓國國民經濟結構形成顯明對照。 見表八表八::韓國國民經濟結構(1990-1995年) 項目年份 農業 工業(製造業) 服務業 1990 8.7 29.8(29. 2) 61.5 1991 7.7 29.0(28.5) 63.3 1992 7.4 28.2(27. 8) 64.4 1993 7.0 27.3(27.0) 65.7 1994 7.0 27.2(26. 8) 65.8 1995 6.6 27.2(26.9) 66.2 1996 6.3 26.1(25. 8) 67.6 從技術層面上分析,朝鮮工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也相當之大。據韓國發展銀行估算,朝鮮主要部門工業與發達國家技術差距大約在17-25年。其中造船23年,鋼鐵20年,機械工具製造20年,汽車 25年,家電23年,計算機17年,紡織23年,食品飲料27年。

❻ 沈陽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歷史

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方重工)是在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沈陽礦山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並重組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2007年並購德國維爾特控股公司/法國NFM公司後,成為跨國經營企業。2009年跨進中國企業500強行列。
沈重集團公司與沈礦集團公司合並重組前均有著悠久的歷史。
一、沈重集團公司歷史沿革
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沈重),其前身沈陽重型機器廠,最早名為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奉天工場,始建於1937年,是新中國第一個重型機器廠。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我國東北後,加緊推行侵略者的「王道」政治,奴役中國人民,瘋狂進行經濟掠奪,在中國的土地上開礦、建廠。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制鋼所是當時沈陽鐵西區最大的一家工廠。
1934年9月,日本住友財團為向中國東北擴張,投資1000萬日元,在鞍山建立滿洲住友鋼管株式會社(現為鞍鋼無縫鋼管廠)。
1937年9月,日本住友財團在沈陽建立「奉天制鋼所」,作為按上滿洲住友鋼管株式會社的分社。
1939年,將總社由鞍山遷至沈陽,制鋼所與機械製作所統稱奉天工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8日蘇軍進入沈陽後,將工廠大部分設備拆運回國。至此,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的奉天工場完全喪失生產能力,基本上只剩下空曠的廠房和破鋼爛鐵。
1946年3月24日,國民黨政府接受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奉天工場。
1946年10月1日,國民黨政府成立資源委員會鞍山鋼鐵有限公司,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奉天工場劃歸鞍鋼。先是命名為鞍鋼煉鋼廠沈陽分廠,後改稱沈陽鋼胎廠。
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機械工業管理局接管了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奉天工場和與之相鄰的滿洲三菱株式會社(沈陽第一機床廠),合並成立第一機器總廠,「滿洲住友」廠為第一分廠(亦稱北廠)。1949年6月1日,第一分廠(北廠)從第一機器總廠分離出來,獨立為沈陽實驗工廠。
1950年9月,沈陽實驗工廠改稱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機械工業管理局沈陽第二機器廠。
1952年11月,改屬中央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三機器工業管理局,更名東北機械二廠。
1953年8月,第一機械工業部確定工廠的生產大綱為礦山。軋鋼。鍛壓設備,更名為沈陽重型廠。
1955年10月,第一機械工業部將所屬重型機器廠統一改名為代號廠名,沈陽重型機器廠更名為四四三廠。
1956年11月,恢復原廠名沈陽重型機器廠。
1985年企業由國家直屬下放到地方為沈陽市直屬企業,隸屬於沈陽機電工業管理局
1996年由工廠制轉為公司制,建立了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隸屬於沈陽市機械工業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2002年3月劃歸沈陽市工業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授權經營單位沈陽機電裝備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6月成為其核心企業,2002年9月與沈陽機電裝備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並轉屬劃轉到鐵西區。
2004年沈陽機電裝備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撤銷,現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持有單位為沈陽市鐵西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二、沈礦集團公司歷史沿革
沈陽礦山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最早名為大亨公司鐵工廠,始建於1921年。當時的中國正處於軍閥混戰局面,奉系軍閥張作霖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便把「奉天軍械修理所」擴建為兵工廠,委任參議楊宇霆為兵工廠督辦。楊利用職務之便,在擴建過程中大撈其私財,轉手用此巨額資金興建了「大亨鐵工廠」。
1931年,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大亨」被強行佔領。1934年,日本資本家根本富士雄、奧村鹿太郎等用150萬元的資金把該廠改建成為「株式會社滿洲工廠」。
1945年,東三省的人民在「9·3」勝利的歡呼聲中結束了十四年的淪亡生活,該廠日本人已將工廠全部物質按有關條例要求登記造冊,准備向我國辦理移交,但此時蘇軍佔領了工廠,把全廠可以拉走的物資全部做為戰利品運回本國。
1945年10月,中國共產黨以張學思、朱其文為代表在沈成立了「遼寧省民主政府」,同年11月2日召開了遼寧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共商安定秩序、恢復工商業、發展生產、重建國家之大計。但國民黨背信棄義,撕毀了停戰協定,於1946年發動了全面內戰,出兵佔領了沈陽,致使工廠紛紛倒閉,「大亨」也難逃厄運。
1947年,國民黨接收大員們飛到了沈陽,以所謂經濟調查委員會的名義,接管了「大亨」並改名為「中央機器公司沈陽機器廠」(有其名無其實)。這些政府官員把廠內所剩無幾的機器設備連同廠房全部盜賣一空。此時的「大亨」已並入膏肓,氣息奄奄了。
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大亨」做為「敵偽產」,被當時的東北人民政府接管。
1952年4月9日,上級指定機械五廠(原中捷人民友誼廠,現機床集團公司)負責興建南分廠,組成了以韓克禮為組長的8人建廠小組,領導404名職工開始恢復建廠。
1952年10月20日,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機械工業管理局、機總發字(52)第3106文件正式確定,工廠從1952年10月1日起行政獨立,廠名為東北機械局第二十五廠。
1953年8月4日,正式易名為「沈陽礦山機器廠」。
1996年5月3日,根據沈陽市政府關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要求,改制建立了沈陽礦山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2年3月劃歸沈陽市工業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授權經營單位沈陽機電裝備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6月成為其核心企業,2002年9月與沈陽機電裝備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一並轉屬劃轉到鐵西區。2004年沈陽機電裝備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撤銷,現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持有單位為沈陽市鐵西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2006年底,根據市、區政府決定,沈重與沈礦重組組建「沈陽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並於2007年1月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登記,2007年4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核准正式更名為:「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❼ 唐山鋼鐵集團歷史簡介

唐鋼是國有特大型企業,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2004年底資產總額278億元;職工38192人;有15個子分公司,其中唐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唐鋼控股的上市公司,股份總額15.038億股,其中國家股佔60.90%。主要鋼材品種有:熱軋和冷軋板卷、鍍鋅板卷、彩塗板卷、優質棒、線材、中型鋼材等。質量管理體系通過ISO9001:2000標准認證。

唐鋼1943年建廠,是我國轉爐煉鋼的發祥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五"以來,唐鋼堅持深化改革,加快調整結構,生產工序逐步配套,工藝技術不斷進步,主要煉鐵高爐、煉鋼轉爐和軋機都實現了現代化、大型化;現有57台套主要設備中有31台套達到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形勢下,唐鋼堅持層級對標,深入挖潛,經濟效益穩定提高。2004年唐鋼主要產品實際生產量:生鐵696萬噸,鋼766萬噸,商品鋼材709萬噸,主要產品產量在國內鋼鐵行業排序均位居第六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3億元,實現利稅38億元(其中利潤20億元)。

目前唐鋼整體技術裝置、產品結構處於國內先進水平(部分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要裝備有:煉鐵系統三座2000-2560立方米高爐,煉鋼系統三座150t轉爐和四座55t轉爐,軋鋼系統一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二套連軋棒材生產線(引進、國產各一套),二套高速線材生產線 (引進、國產各一套)、一套單機架冷軋薄板生產線和鍍鋅線、彩塗線等。正在建設中的常規板坯熱連軋機組和引進的冷連軋生產線工程預計分別在2005年底和2006年一季度建成投產。唐鋼正進行千萬噸級大鋼建設,力爭成為結構合理、裝備先進、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唐鋼始建於1943年。解放後,在黨和國家的領導和親切關懷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唐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解放前作坊式的小工場,發展成為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國有特大型企業。2003年產鋼60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66億元,實現利稅25.2億元,其中利潤12.85億元。解放50多年來,唐鋼在改革發展中創造出了十分輝煌的業績。

唐鋼具有開拓創新的光榮傳統,解放後,連續創出多項共和國之「最」。解放前,唐鋼生產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後。解放後,唐鋼在黨的方針路線指引下,不斷開拓創新,推進技術進步。1952年,唐鋼在國內率先試驗成功側吹鹼性轉爐煉鋼技術;1953年,在國內率先試製成功高鋁質耐火材料;1958年,又在國內率先試驗成功了側吹鹼性轉爐富氧煉鋼技術;1960年,作為國內首批企業建設了一套連鑄機,為我國推廣連鑄技術摸索和積累了經驗。由於唐鋼為我國冶金工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受到原重工業部、原冶金部的嘉獎和表彰。被譽為我國轉爐的故鄉。

堅持加快結構調整,不斷推進跨越式發展。解放前,唐鋼年的最高鋼產量僅有1904噸。解放後唐鋼積極發展生產,加快技術改造,在50多年中,大體上經歷了三次大的跨越。第一次跨越,1949-1976年,唐鋼在國家指令性計劃指導下,以煉鋼軋鋼為主。由於在轉爐煉鋼技術上的不斷突破,使唐鋼的技術改造也相應不斷加快,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到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唐鋼的生產能力達到了年產鋼117萬噸,成為全國第十個產鋼 100萬噸以上的企業。1976 年7月28日,唐山發生震驚世界的大地震,唐鋼被夷為一片廢墟,歷經20多年的創業成果毀於一旦。但是,唐鋼職工在黨和國家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以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震後28天就煉出了第一爐志氣鋼,當年 11月就全面恢復了生產,努力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失。第二次跨越,是在完成震後恢復重建工作之後,唐鋼針對缺鐵、少礦、無焦的矛盾,於「七五」「八五」期間,以擴建煉鐵一二期工程為重點,實施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先後建成2座鐵礦山、2座36孔焦爐、2座1260立方米高爐、6套連鑄機,並從國外引進1套高速線材軋機、1套連續式棒材軋機,形成了鐵鋼材200萬噸配套的生產能力;在「上天唐」(上海、天津、唐山三地各鋼廠)率先消滅了化鐵煉鋼,實現了轉爐煉鋼全連鑄;在全國十大鋼鐵企業率先消滅了模鑄鋼錠,實現了轉爐煉鋼全連鑄。為在日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三次跨越,「九五」以來,唐鋼實施了煉鐵、煉鋼、軋鋼三大系統技術改造「三步走」發展規劃,到2003年1月底基本完成,先後建成1座2560立方米高爐、2座150噸頂底復吹轉爐、1條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超薄熱帶生產線,形成了600萬噸的配套能力,實現了設備的大型化、現代化和薄板材產品「零」的突破。

堅持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唐鋼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方針,積極落實經濟體制改革的各項政策措施,初步建立健全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經營機制;創立了由唐鋼控股的上市公司 —— 唐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並於 1997 年實現境內發行上市;分立了輔助單位;改革了勞動、人事和分配製度、完成了分離企業與社會職能工作;創建了有唐鋼特色的層級對標管理體系,形成了不斷學趕先進的企業進步機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較好的經濟效益。

堅持以人為本,創建先進企業文化 。幾十年來,唐鋼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不僅發展了生產力,而且造就了幾代優秀職工,並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不僅創建了現代化的企業,而且發展了企業文化,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形 成 了以 「 堅持發展、持續創新、奉獻精品、服務社會 」 為宗旨,以 「 進步慢了就是落後 」 為理念,以 「 自強、奮進、創新、奉獻 」 的唐鋼精神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唐鋼企業文化。 1988 年,唐鋼榮獲 「 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 」 稱號,榮獲 「 全國先進集體 」 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狀。 2000 年,唐鋼再次榮獲 「 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 」 稱號。

從唐山解放到 2002 年,唐鋼共產鐵 3654 萬噸、鋼 5870 萬噸、鋼材 4384 萬噸;實現利潤 56.62 億元;上交利稅 118.60 億元,相當於國家累計對唐鋼投資 4.28 億元( 「 撥改貸 」 前唐鋼固定資產原值)的 28.7 倍。

目前,唐鋼正在按照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千萬噸級大鋼建設,努力通過不斷改革和發展, 使唐鋼成為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在國際國內市場有競爭能力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

❽ 河北那個城市重工業發展最好

重工業主要集中在邯鄲、唐山。

❾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的發展歷程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China first heavy instries,英文縮寫「CFHI」,中文簡稱「中國一重」)前身為第一重型機器廠,始建於1954年,是目前中央管理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53戶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2008年12月發起設立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2010年2月成功實現了整體上市。截至2010年底,擁有在崗職工11679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270人,資產總額達291億元。
中國一重主要為鋼鐵、電力、能源、汽車、礦山、石化、交通運輸等行業及國防軍工提供重大成套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並開展相關的國際貿易。現已形成以核電、水電、風電成套設備及煤化工設備、石油開采與加工設備為代表的能源裝備,以冶金成套設備、汽車成套設備、熱鍛設備、海水淡化設備、重型機床為代表的工業裝備,以鋼渣處理成套設備、水泥制磚機,免燒磚機,粉煤灰制磚機,壓磚機,加氣混凝土砌塊設備;城市垃圾焚燒成套設備為代表的環保裝備,以核電鑄鍛件、火電鑄鍛件、水電鑄鍛件、重型容器鑄鍛件、船用鑄鍛件、冶金備件為代表的裝備基礎材料等四大產業板塊。到目前為止,中國一重共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機械產品200餘萬噸,開發研製新產品300多項,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400多項,先後裝備了鞍鋼、寶鋼、武鋼、首鋼、本鋼、攀鋼等各大鋼鐵企業,一汽、東風等各大汽車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所屬各大石油化工企業,東北輕合金、西南鋁、渤海鋁業等有色金屬企業,平朔、准噶爾等大型煤炭生產基地。不僅提升了我國重型機械產品的製造水平,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同時,中國一重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不斷開拓國際市場,與德國西馬克、美國P&H、法國阿海琺、奧地利奧鋼聯、韓國斗山重工等國際知名公司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
「十二五」期間,中國一重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成長持續化、管理集團化、市場國際化、技術集成化的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富拉爾基、大連、天津以及長三角地區等四大基地;加快形成能源裝備、工業裝備、環保裝備和裝備基礎材料等四大產業;加快實現由產品經營為主向產品和資本經營並重轉變,由工業裝備為主向能源裝備、工業裝備、環保裝備和裝備基礎材料並重轉變,由國內市場為主向國內、國際市場並重轉變,由產品製造為主向製造、服務並重轉變等四個並重轉變,不斷提升公司業務規模,更加註重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職工隊伍素質提高,力爭早日把中國一重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知名品牌、擁有核心製造能力的大型重大技術裝備供應商。

閱讀全文

與河北重工企業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