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歙縣的介紹
歙縣,古名歙州,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位於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內南接千島容湖,面積2122平方公里,轄28個鄉鎮,人口49萬。徽州六縣之一,1歙縣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為歙縣,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徽劇(徽班)之鄉」、「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牌坊之鄉」榮譽稱號。歙縣於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歙縣古城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東南鄒魯「、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禮儀之邦「等美稱。2014年歙縣古徽州文化旅遊區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2歙縣自秦建制以來,歷為郡、州、路、府所在地3,是古徽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彷彿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彷彿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3。
㈡ 哪個縣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務院:同意將河北省蔚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5月10日消息, 據中國政 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下發《關於同意將河北省蔚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批復同意將蔚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要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關系。
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好重要保護地段的詳細規劃。在規劃和建設中,要重視保護城市格局,注重城區環境整治和歷史建築修繕,不得進行任何與名城環境和風貌不相協調的建設活動。
批復要求,河北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要加強對蔚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規劃、保護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來源:中國新聞網
㈢ 歙縣的文化
歙縣,秦始置縣,古稱「新安」,自隋唐以來,歷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稱「徽州府」。歙縣是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明清兩代輝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歙縣古城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列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新安畫派獨樹一幟,新安醫學拔萃醫林,徽派藝術技藝精湛,徽派建築納徽四雕於一體,在古建藝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寶中有「兩寶」:徽墨和歙硯出自歙縣,還有徽菜、徽劇、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派盆景等。「徽州學」已成為與「敦煌學」、「藏學」比肩並立的三大地方學之一。如今的古徽州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采;四鄉村鎮,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共建有250多座,比較成規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許國石坊等,有「牌坊之鄉」美稱。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彷彿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彷彿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歙縣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於東漢、西晉、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來,這里更是文風昌盛,人文薈萃,成了「東南鄒魯」、「禮義之邦」。 歙縣四鄉,風俗迥異,除了共同的節日以外,各地還有不相同的風俗節日,西鄉有岩寺的「上九」(正月初九)、堨田的「四月八」、潛口的「六月二」等,民間都要籌集款項,建台演戲,四鄉的農具傢具、生活用品、竹木器具雲集到村鎮上來交流銷售,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如今,還保留著這些傳統的風俗節日,不過內容更加充實,真正變成了規模很大的物資交流會。東鄉也有風俗節,如大谷運的「六月一」、汪滿田的「六月十」、桃坑的「六月半」、桃嶺的「七月半」、竦坑的「十月半」等,俗稱「保熟節」、「慶熟節」。
在這些節日里,有的用麵粉做鹹淡麵包,有的做油煎米果,有的裹粽子,都為的祈求風調雨順,五穀大熟。並有用麵包、米果、粽子互送親戚,以示「撒福」,相互祝願。南鄉和北方的許多地方,還有社節,俗稱「土地節」。二月春分和八月秋分,為一年中的「二、八」社節。過去,人們要去社公祠、土地廟祭拜,祈求年景大熟。有的地方還要剪些寸長的麥桿與黃豆炒在一起,到田畈里去祭拜,謂之「炒蟲」。這一天,小孩子要剃光頭,謂之「除蟲窩」。意思是祈求無蟲無病,五穀豐登。 二千多年的縣建制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沉澱,不僅在城鎮而且在歙縣的鄉村,到處可以尋覓到深厚的歷史。由於歷代戰火波及較少,歙縣很多千年以上建制的村,仍然古韻猶存。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從2003年起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和村。歙縣境內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有:許村鎮、漁梁村、棠樾村。
許村鎮位於歙縣西北部,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曾是古徽州通往安慶、池州的必經之地。現有保存較完好的元明清時期古建築200餘處。2006年,在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的名錄里,許村古建築群名列其中,包括了高陽廊橋、五馬坊、大觀亭、薇省坊、觀察第、大邦伯祠等十五處元明清古建築。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歙縣共有7處文物保護單位名列其中,具體是葉村洪氏宗祠、長慶寺塔、棠樾古民居、北岸吳氏宗祠、北岸廊橋、昌溪周氏宗祠、員公支祠榜上有名。
至此,歙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至13處。國寶單位的增加對於提升歙縣的歷史文化品位、促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義。
漁梁村位於歙縣徽城鎮,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在唐代已具雛形,整體建築格局保存完整,漁梁壩和水運碼頭是村落最有特色的要素。古村落內現存傳統古建築占古村落建築總數的65%。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有320處。村落沿江有一條東西向主街,垂直該街則衍生出10餘條小巷,是頗具特色的古徽州商業街巷。
棠樾村位於歙縣鄭村鎮,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以牌坊群聞名於世。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牌坊群旁,還有男女二祠,建築規模宏大,磚木石雕尤為精緻,如今已修復如舊。
歙縣深渡鎮陽產村、漳潭村、漳嶺山村,歙縣北岸鎮瞻淇村,歙縣許村鎮許村,歙縣雄村鄉賣花漁村、雄村村於2013年8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㈣ 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還有哪裡
雲南麗江
㈤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
屯溪、黟縣、休寧縣、祁門縣、績溪
㈥ 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是啥子
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於南宋末年。是元代麗江路宣撫司,明代麗江軍民府和清代麗江府駐地。麗江古城選址獨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圍自然環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東面和南面與開闊坪壩自然相連,既避開了西北寒風,又朝向東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東南的整體格局。發源於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後,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門前繞水流,戶戶屋後垂楊柳」的詩畫圖。 街道不拘於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臨渠,300多座古石橋與河水、綠樹、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學意韻,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姑蘇」。充分利用城內湧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飲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納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徵,是當地民眾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充分體現隊與自然和諧統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則呈現出一派「宮室之麗,擬於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四方街以彩石鋪地,清水洗街,日中為市,薄暮滌場的獨特街景而聞名遐邇。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彷彿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 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既突出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清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來喜愛種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美譽。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蘊含豐厚獨特,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風格的古代城鎮。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2001年10月,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2年,榮登「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行列。 燦爛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於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並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現存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余冊。卷帙浩繁的經書,內容豐富多采。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簡科全書。東巴文化以其自己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幾百年來始終吸引著許多中外學者和有志之士,前來研究翻譯和觀賞。東巴文化是納西人民對世界人類的偉大貢獻。 音樂瑰寶麗江納西古樂。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與象徵,是麗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地區早已成為絕音,但自傳至麗江後被廣泛地傳播開來,在鄉村在小鎮隨處都聽到這美妙的聲音。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其中有的融進了納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
㈦ 歙縣的來歷有多少年了
建置沿革 據下馮塘、新州等地出土石器證實,舊石器時代,本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 春秋,屬吳。 戰國,初屬越,後屬楚。 秦置歙縣,先屬會稽郡,後屬鄣郡。 漢高祖五年(前202),屬楚國;六年,屬荊國;十二年,屬吳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屬江都國。元狩二年(前121),鄣郡改為丹陽郡,本縣仍屬之。建安十三年(208)孫權遣賀齊取黟、歙,並置新都郡。 三國,屬吳新都郡。 晉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為新安郡,本縣仍屬之。梁承聖二年(553),劃出新安郡所轄歙、黟、海寧三縣,置新寧郡。陳天嘉三年(562),撤銷新寧郡,仍屬新安郡。 隋開皇九年(589),井入海寧縣(今休寧、屯溪);十一年,復置歙縣並置歙州以轄。大業三年(607),改歙州為新安郡。義寧(617—618)中,汪華遷郡治於本縣烏聊山。直至清末,郡、州、路、府治一直未變。 唐武德四年(621),復改新安郡為歙州;天寶元年(742),歙州又改為新安郡;乾龍元年(758),新安郡仍改為歙州,本縣隸屬不變。 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稱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稱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改稱興安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興安府為徽州府,直至清末。本縣隸屬一直未變。 民國元年(1912),廢府留縣,直屬安徽省;3年6月,屬蕪湖道;17年8月,廢道, 直屬安徽省;21年10月,屬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區;29年3月,屬皖南行署;同年8月,屬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抗戰勝利後,皖南行署撤銷,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4月28日,本縣解放,屬皖南區人民行政公署;同年5月13日,屬徽州專區;1956年3月,屬蕪湖專區;1961年4月,屬徽州專區;1974年以來,屬徽州地區。 境域變遷 秦漢時,本縣境域包括今浙訌淳安、遂安、安徽休寧、屯溪、績溪、黃山風景區,以 及江西婺源一部分。 漢建安十三年(208),吳取黟、歙,分歙東鄉地置始新縣<今淳安),分歙南鄉地置 新定(今遂安)縣,分歙西鄉地置休陽(今休寧)縣、黎陽縣(今屯溪)。 梁大同元年(535),分歙北華陽鎮地置良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本縣並入海寧縣;十一年復置,以相湖嶺與海寧分界。 唐武德四年(621),罷良安縣,其地仍屬歙;永徽五年(654),邑人蔣寶起兵響應睦州清溪陳碩真農民起義,事平後,分歙東竦口地置址(音盪)野縣;大歷元年(766), 分歙西、休東八鄉地置歸德縣,並分歙縣華陽鎮地置績溪縣。大歷五年(770),廢址野縣,其地復屬歙縣,並廢歸德縣,其地歸屬休寧。此後直至清末,境域基本穩定,據民國《歙縣志》所載為:東至昱嶺關浙江昌化縣界六十公里,西至長充鋪(今槐源)休寧縣界十八點五公里,南至街口浙江淳安縣界五十公里,北至箬嶺關太平縣界四十公里,西北至湯嶺(關)太平縣界六十公里,東北至界牌嶺績溪縣界十七點五公里,西南至危峰 嶺(危峰關)浙江遂安縣界四十五公里,至相湖嶺休寧縣界十五公里。 建國後,1949年10月,本縣璜尖鄉劃屬休寧縣。1952年8月,屯溪市草市村劃屬 本縣;本縣上源、茶源鄉劃屬績溪縣,黃口村劃屬屯溪市,旃田、呈田劃屬休寧縣。1955 年12月,坦頭、大源兩鄉劃屬績溪縣。1956年元月,本縣溪頭鄉的溪東、洪塘、汪村,竦口鄉的江村環村劃屬績溪縣;同年4月,本縣金坑鄉劃屬績溪縣;11月,休寧縣白際鄉的結竹營劃屬本縣,本縣旃田鄉的湖駕劃屬休寧。1964年3月,休寧縣柿樹嶺生產隊劃屬本縣。1973年3月,本縣草市大隊劃屬屯溪屯光公社。1984年元月,本縣黃山鄉(含黃山風景區)共154平方公里范圍,劃屬縣級黃山市(原太平縣)。1988年1月歙縣篁墩鄉劃屬屯溪區;並劃出歙縣洽舍區所屬富溪、楊村、洽舍所,岩寺區所屬岩寺鎮、羅田、呈坎、潛口鄉和鄭村鄉瑤村,成立黃山市徽州區。
㈧ 歙縣在哪
歙縣位於安徽省南部總面積2236平方千米。總人口49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徽城鎮,郵編:245200。代碼專:31。區號:0559。拼音屬:She Xian。行政區劃 歙縣轄13個鎮、15個鄉:徽城鎮、深渡鎮、北岸鎮、富堨鎮、鄭村鎮、桂林鎮、許.......
http://ke..com/view/34746.html?wtp=tt
㈨ 為什麼歙縣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黟縣是省級的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評選標准比較嚴格,如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具有特定地區專的代表性和在全國范圍的影屬響力等。歙縣(古徽州)不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而且曾是皖南首府。徽州府和安慶府合稱為安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而黟縣雖然歷史也很久遠,還擁有世界級文化遺產,但代表性和影響力,比不了歙縣的,所以是省級的。
㈩ 咨詢:徽州古城和歙縣古城到底有沒有區別
歙縣古城:別 名徽州古城
歙縣古城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古內代為徽州容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發源地,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與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山西平遙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歙縣位於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遊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 過。這里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境內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到處可見,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