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伊利發展演變歷史

伊利發展演變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06:15:35

⑴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伊利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中國乳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從上個世紀50年代僅95戶養牛專業戶組成的「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發展成為今天中國乳業舉足輕重的龍頭企業,伊利近五十年頗具傳奇色彩的發展歷史,不僅成為了中國乳業的一面旗幟,還開創並引領了中國乳業的「黃金十年」。伊利又通過奧運與世博,將中國乳業帶上了世界舞台。
1956年——伊利雛形形成 呼和浩特回民區成立養牛合作小組,到1958年,改名為「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擁有1160頭奶牛,日產牛奶700公斤,職工人數117名。它就是伊利的前身。
1970年——奶牛場改名為「呼市國營紅旗奶牛場」。
1993年——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改制 1993年2月,由21家發起人發起,吸收其他法人和內部職工入股,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伊利集團,並於1993年6月14日更名為「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
1999年——伊利集團成立中國乳業第一個液態奶事業部,帶領中國乳業全面進入「液態奶時代」。到2000年,伊利集團實現全國同行業利稅第一。
2003年至2004年——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高居行業第一。同年,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評選中,伊利以127.87億元的品牌價值列38位,位居中國食品業首位。
2005年——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成為首家突破百億元的企業,也成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同時覆蓋全國市場的乳品企業。
2005年11月16日——牽手北京奧運會,成為國內唯一一家符合奧運標准、為奧運會提供乳製品的企業。
2009年5月25日——牽手上海世博會,也成為國內唯一一家符合世博標准、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提供乳製品的企業。
2010年——伊利董事長潘剛提出「綠色產業鏈」的發展戰略。同年,伊利進入世界乳業20強。
2010年12月20日——伊利集團品牌升級,公布新的標識、品牌主張和企業願景。伊利集團以「滋養生命活力」為新的品牌主張,向「成為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集團」的願景邁進,提供健康食品,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2012年8月——牽手倫敦奧運會,再次成為中國奧委會合作夥伴,連續8年成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唯一指定乳製品,不斷強化「不僅是健康食品提供者,更是健康生活倡導者」的品牌定位。
2014年7月9日,伊利集團在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14年全球乳業20強》報告中躍升至第10位。

⑵ 簡述伊利集團的發展史

是從一個街道小廠逐步發展到一個上市公司,擁有原奶,冷飲,奶粉,酸奶,液奶內五大事容業部,年銷售額達200多億元,不僅為內蒙當地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成為我國食品品牌的佼佼者,
集團原董事長鄭俊懷領導和見證了伊利的成長,功不可沒,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在的潘剛能夠經得起摔打,披荊斬棘帶領伊利走上最高領獎台

⑶ 伊利四大發展期是哪年

伊利概況: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乳品行業龍頭企業,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一一家乳製品贊助商,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贊助奧運會的中國食品企業。

伊利集團下設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業部,所屬企業130多個,生產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無菌奶、酸奶、乳酪等1000多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伊利雪糕、冰淇淋連續十一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超高溫滅菌奶連續八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產銷量2005年躍居全國第一位。中國有四大黃金奶源帶:內蒙奶源帶、東北奶源帶、華北奶源帶、新疆奶源帶。伊利在這些地方都無一例外地成了主角。
截止目前,伊利集團擁有優質牧場近200個,可控良種奶牛超過200萬頭。在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中,為了解決農民養牛資金困難的問題,伊利為養奶牛戶累計發放奶款150多億元,以滾動的方式累計向農戶發放購牛款近20億元;為確保乳品行業的健康發展,伊利一次性投入2000多萬元,用於防疫工作補貼和疫病防治;設立了2000多萬元的風險基金,補償奶農在養牛過程中的意外損失,從而解除奶農的後顧之憂。
伊利的技術創新:
伊利在行業首創三級研發體系,一級研發體系是與國家重要科研部門合作,對重大的基礎課題進行研究;二級研發體系是伊利的技術中心,對產品和技術進行前瞻性的研究;三級研發體系是事業部的研發人員,他們的研發重點更側重於針對消費者的研究。
2006年6月,伊利集團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家被批准設立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乳品企業。

2006年伊利集團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第二批全國企事業專利試點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這是乳品行業內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企業。

2005年伊利集團與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建成了國內唯一一個中外乳業專利信息平台;伊利集團與自治區科技廳聯合組建了國內第一家乳業研究機構——內蒙古乳業研究院。

2004年,伊利集團技術中心被確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伊利集團擁有世界一流的質量標准體系和管理制度,在質量管理方面強調「質量零缺陷」,並在行業內率先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稱號。這些為伊利向消費者提供安全、營養、健康的食品提供了安全屏障。

北京奧運會將成為伊利發展歷程的一個全新起點,是伊利品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乳業迄今為止取得的最高成就。
伊利的社會貢獻:
伊利集團通過積極納稅,為社會承擔責任,為國家貢獻更多財富:十多年來,伊利集團納稅總額接近50億,是乳品行業公認的納稅狀元。此外,在伊利集團的帶動下,五百萬奶農走上了致富路。伊利的發展為社會創造了幾十萬個就業崗位,同時推動了基地周邊地區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帶動了基地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各地方經濟的騰飛,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伊利還有計劃有戰略的推進社會公益活動。伊利集團已經累計投入近4億元用於各項公益事業,這在行業內也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今後幾年全力支持、宣傳奧運,已經成為伊利集團的頭等大事。
牽手奧運領跑中國乳業:
2005年11月16日,伊利通過了全球最高標準的檢驗,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贊助奧運會的中國食品品牌;並且在2006年4月14日又成為2005-2008年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乳製品合作夥伴。
伊利牽手北京奧運,是中國乳業的至高榮譽。因此,伊利集團充分利用奧運良機,把伊利對北京奧運的責任和使命,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宣傳奧運,支持奧運,幫助民族和國家奉獻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盛會。

⑷ 伊利牛奶的歷史

從2003年至今,伊利集團始終以強勁的實力領跑中國乳業,並以極其穩健的增專長態勢成為了持屬續發展的行業代表。 如今,伊利雪糕、冰淇淋產銷量已連續16年居全國第一,伊利超高溫滅菌奶產銷量連續多年在全國遙遙領先,伊利奶粉、奶茶粉產銷量自2005年起即躍居全國第一位。 2009年上半年,伊利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2.17億元,同比增長6.69%,同時實現凈利潤2.5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7.57%,在競爭白熱化的乳業第一集團軍中佔得先機,更進一步拉大了伊利與追隨者的差距。 2009年前三季度,伊利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2.22億,同比增長1.03%,同時前三季度累計實現凈利潤5.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36.66%,再度摘得行業桂冠,繼續以穩健的發展態勢引領中國乳業健康發展。

⑸ 伊利發展歷程有誰知道的呢

伊利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中國乳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從上世紀50年代90多家專養牛戶所組成的「呼市回民區合屬作奶牛場」,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中國乳業舉足輕重的龍頭企業。伊利近五十年來具有傳奇色彩的發展歷史,已經成為了中國乳業的一面旗幟,並且還開創引領了中國乳業黃金十年,通過奧運與世博,將中國乳業帶上了世界舞台。

⑹ 伊利名稱的來歷

伊利的Logo是由一個藍色月牙和綠色月牙組成的,代表藍天和綠地,也是產品天然純正和清真企業的象徵,「伊利」有著兩層含義:伊利集團在1993年由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總廠改組而成,生產的都是清真特色的產品,代表伊斯蘭人民的利益。

此外,「伊」在古漢語中又是你、我、他、大家的意思,「伊利」又被引申為大家的利益。伊利集團就是為了大家的利益而生存發展的。

(6)伊利發展演變歷史擴展閱讀

發展概要

伊利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中國乳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縮影。

上世紀50年代,僅95戶養牛專業戶組成的「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發展成為今天中國乳業舉足輕重的龍頭企業,伊利六十餘年頗具傳奇色彩的發展歷史,不僅成為了中國乳業的一面旗幟,還開創了中國的「液態奶時代」。伊利又通過奧運與世博,將中國乳業帶上了世界舞台。

在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15年度全球乳業排名」中,伊利蟬聯全球乳業10強,繼2014年後,再次成為全球乳業第一陣營中的亞洲乳企。2018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凈利潤64.52億元。與業績的持續增長相對應的是,伊利的凈資產收益率連續幾年保持在20%以上,位居全球乳業第一。

2018年7月26日,在荷蘭合作銀行(RABO BANK NEDERL-ANDS)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乳業20強」中,伊利集團繼續蟬聯亞洲第一,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19-20],體現了企業在亞洲乃至全球全方位的綜合領先優勢。

⑺ 關於伊利發展歷史

有一本書的去買書

⑻ 蒙牛與伊利的歷史

1998年上半年,身為伊利生產經營副總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牛根生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

從某種意義上說,牛根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老牛主管的各個事業部。除了業績,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望,並不比鄭俊懷差,人們對牛根生的信服來源於他的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一個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一個捐款,一下子就是1萬元;有段時間,通勤車司機有事,牛根生代勞,一個新工人不認識牛根生,一個勁地向別人誇獎牛根生:"新來的胖司機態度真好,讓他停哪就停哪";因為業績突出而獎了一筆錢可以買好車,牛根生摺合成4輛麵包車,分給自己的直接部下;100多萬的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給了自己的員工。

牛根生找到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傳遞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麼。如果僅僅是威望和不俗的業績,倒也不至於讓鄭俊懷最終和牛根生"反目成仇"。記者經過多方走訪之後,最終從幾位既了解伊利又了解蒙牛的老員工那裡得到了真相,鄭俊懷決定和牛根生"決裂"的導火索在於企業發展戰略的分歧。記者提到這一點的時候,牛根生對此沒有異議。

鄭俊懷的戰略思想是穩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戰略思想卻是大膽挺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資源讓伊利"超常規成長"。但是,鄭俊懷擔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戰略思想發展,自己就會對伊利失控,這是他絕對不允許發生的。這時候,鄭俊懷已經下決心讓牛根生出局。當牛根生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已經很難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負了。

牛根生一共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鄭俊懷都說了一些挽留的話:"沒有這個意思啊,你誤會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辭呈。但牛根生發現自己的環境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惡劣。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會上。牛根生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第一次將辭職的事情擺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對鄭俊懷說:"鄭大哥,如果你想讓我離開,我現在就正式辭職,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但還是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啊!"牛根生接過話,說了一句:"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當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了辭呈,對牛根生說:"你先迴避一下,我們討論討論再做決定!"牛根生一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會後,鄭俊懷找牛根生談話,告訴牛根生:"你不是想辭職嗎?那我免你的職。我們採取一個過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個大學進修,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一定要離開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學習時間不能少於兩年。"

"在伊利待了16年,你的業績很好,員工也很愛戴你,突然不明不白地離開了企業,既不反抗,也不喊屈,你當時真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這個現實嗎?"記者問。

牛根生皺了皺眉頭,非常動情地說:"我當時非常難受,一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麼三次、兩次,這是其中的一次,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反思:流放北大,面壁十年圖破壁

與伊利風雨同舟了16載的牛根生就這樣來到了北京大學,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 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當老牛坐在教室里聽課的時候,坐在他旁邊的都是18歲左右的學生,老牛當時已經40歲。"我當時也不知道是光榮呢還是可恥?到了北大,人家問你是幹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夥子坐在一起,看起來不和諧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個文憑,當時辦的是教師進修,我就自封了一個'訪問學者'。"

"訪問學者"並不好當,牛根生必須首先化解掉內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靜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園環境當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開,我的歷史上比這么難過的事情多得多。當我也是十八九歲的時候,因為義氣啊仗義啊什麼的在社會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關在看守所里,收審啊,行政拘留啊,3個月,2個月,好在沒有判刑。後來,呼市政法委的領導到蒙牛參觀,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認識,他們當年都培訓和教育過我啊。"牛根生呵呵地笑。

"我在20歲之前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後來自然變好了,所以從面子上我還是過得去的。正好,我沒有上過名牌大學,所以我當時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學的學習生活。利用這段時間,我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聽了很多經濟學家的課,尋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學。大學老師怎麼講課?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你坐在北大的教室里聽課的時候,腦子里真的能放下企業嗎?"記者不相信老牛過得如此清閑。

"放不下啊!我當時聽講的時候都是帶著問題去的。"牛根生說。

從伊利開始就跟隨牛根生的一個部下告訴記者:"老牛從北大回來之後,無論是看問題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過去成熟了許多。老牛利用這一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潛心思考總結了半年,本來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這一沉澱、升華,思想上得有多大的進步?"

牛根生在北大學習了一個學期,這個學期對老牛來說,不僅僅是學習,更應該是他反思的過程。"面壁十年圖破壁",當他結束學習的時候,蒙牛的草稿或許已經在他的腦中形成了。

無奈: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

"我這樣的人你們要嗎?"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經正式從伊利辭職的牛根生溜達著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場,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櫃台前詢問來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對方問。"40歲。"老牛回答。"對不起,你這樣的年齡在我們企業屬於安排下崗的一列。"對方直言不諱笑著回答。

牛根生也並非真的想通過人才招聘市場找工作,老牛當時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離開了原來所熟悉的環境,離開了乳業,他的價值還有多少被承認,結果發現從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別的企業根本沒人要。別的企業不要不等於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業得知牛根生辭職之後,老闆馬上找到牛根生,願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請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對方提出了一個條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經驗和人脈資源入股,讓我成為股東。"結果,這個條件把對方嚇跑了。牛根生後來對他的部下說:"他們當時覺得我這個要求是痴人說夢!"後來有人評價說,這個企業沒有意識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鈔機。

既然沒有新東家賞識,老牛打算自己做點事情解決生計。牛根生一開始想開一家海鮮大排檔,房子選好了,模式考慮好了,結果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讓這個計劃難產。直到這個時候,牛根生才意識到,自己雖然離開了伊利,但伊利那種罩在他頭上的陰影並沒有散去。

既然海鮮大排檔做不下去,那麼辦個給別人擦皮鞋的工廠總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擺著就是要"趕盡殺絕",不想給老牛一條"活路"。就在這個時候,原來跟隨牛根生的一幫兄弟紛紛被伊利免職,他們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新闖出一條新路。這幾個人分別是:伊利原液態奶總經理楊文俊,伊利原總工程師邱連軍,伊利原冷凍事業部總經理孫玉斌,伊利原廣告策劃部總經理孫先紅。除了伊利人事和財務的頭,伊利各個事業部的頭都到了牛根生這里。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後對他們說:"哀兵必勝!既然什麼都不讓我們干,我們就再打造一個伊利!大家起個新名字吧。"結果,大家起了一個名字叫蒙牛。

韜光養晦 逆來順受 絕地反擊

獨家揭密:××公司資金扶持××品牌公司,策劃幾十家媒體惡意誹謗蒙牛。公安機關查出之後,當地政府對××公司採取三項懲罰措施:"罰款6000萬,公開道歉,下不為例。"然後徵求牛根生的意見。除了"下不為例",牛根生建議不要實行另外兩項措施。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冊成立,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100萬,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得知此消息還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開始一批批地投奔而來,總計有幾百人。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面對"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的"三無環境",沒有人能保證蒙牛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老部下們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蒙牛的團隊。在蒙牛新的管理團隊當中,牛根生只從外邊請了一個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黨委副書記盧俊,當時已經調任內蒙古證券委任處長。牛根生曾經對他的部下說過:"一切競爭要從設計時開始"。盧俊既是黨政內行,又是乳業專家,還是證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請她來的目的很明確:蒙牛一開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讓蒙牛有一個健康的開始。

剛過了8個月,1999年8月18日,"蒙牛"就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變為"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猛增到1398萬元,折股1398萬股,發起人是10個自然人。按照出資額度排序,他們是:牛根生、鄧九強、侯江斌、孫玉斌、邱連軍、楊文俊、孫先紅、盧俊、龐開泰、謝秋旭。其中,鄧九強是呼和浩特市輕工機械有限公司的老闆,給蒙牛提供冰淇淋、牛奶工業設備,後來投奔牛根生成了牛根生的副董事長。謝秋旭是廣東潮州陽天印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以前跟"伊利"合作印牛奶、冰淇淋包裝盒的時候,認識了牛根生,並且成為老牛的摯友,後來又和"蒙牛"合作,並且在一段時間之內是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東。其他人大都是原"伊利"公司的管理與技術人才。

⑼ 伊利公司的歷史由來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伊利概況: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乳品行業龍頭企業,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唯一一家乳製品贊助商,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贊助奧運會的中國食品企業。
伊利集團下設液態奶、冷飲、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業部,所屬企業130多個,生產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無菌奶、酸奶、乳酪等1000多個品種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伊利雪糕、冰淇淋連續十一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超高溫滅菌奶連續八年產銷量居全國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產銷量2005年躍居全國第一位。
如今的伊利,擁有國內乳品行業中最完整、最豐富的產品線,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也居行業之最。伊利系列產品暢銷全國600多個城市及東南亞和港澳地區,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伊利的經營業績:
2006年10月31日,伊利集團2006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主營業務收入124.81億,同期穩健、快速增長37.76%,持續全面領跑中國乳業;2005年伊利主營業務收入為121.75億元,成為中國乳業第一個突破百億元大關的企業,今年伊利僅用9個月就超越了去年全年業績,表現出了穩健、快速的發展態勢。前三季度伊利實現凈利潤2.94億元,納稅達到創記錄的8.10億元,利稅總和為11.04億元,同比增長25.31%,在為國家創造大量財富的基礎上,表現出了卓越的盈利能力。
從2003年至今,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高居行業第一,一直以強勁的實力領跑中國乳業,是中國乳品行業首家主營業務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的企業。如今,伊利集團是中國乳業的納稅狀元在社會上已經形成共識。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十多年來,伊利集團累計納稅近50億元。
伊利集團的市場布局:
近年來,伊利集團先後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北京、天津、上海、黑龍江、河北、陝西、廣東、新疆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使企業規模迅速擴大。
目前,伊利集團已經在全國十多個銷售大區都設立了現代化乳業生產基地,2006年伊利集團『織網計劃』將得以順利實施,織網計劃的核心內容是實現生產、銷售、市場一體化運作,對每個市場進行精耕細作。伊利集團成為第一家真正有能力同時覆蓋全國市場的乳品企業,伊利的產品也將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送到消費者手中。
伊利的奶源基地:
奶源基地是乳業生產的第一車間,多年來伊利集團始終視奶源基地建設為重中之重。
在奶源基地的創新建設上,伊利實施了四步走的戰略。第一步:實施了「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第二步:2000年,伊利實施了「公司+牧場小區+奶戶」的發展模式;第三步:2005年,伊利第七牧場成功建立,「公司+規范化牧場園區」的發展模式正式誕生。
2006年伊利又實施了第四步走的發展模式,7月18日,伊利集團與內蒙土左旗政府簽約,推行新的發展模式,新的發展模式是建立由奶牛養殖戶、政府職能部門、奶站經營者等組成的奶牛合作社。這種模式可以為社員提供技術咨詢、資金協調、科普宣傳、疫病防治等服務,引導社員科學管理和規范喂養,同時負責統一收奶、統一驗質,統一交售,從而進一步打通奶戶與企業之間的渠道,保證高品質奶源的穩定供應。
伊利集團發展願景:
2010年,進入世界乳業20強。

⑽ 伊利標志的發展史

根據我所知....只有一個....
內蒙古的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原呼和版浩特市回民奶食品總廠改制權而來,其商標「伊利」中的「伊」代表伊斯蘭,「利」表示利益,「伊利」商標的含義是代表伊斯蘭人的利益。後來伊利成為全國性大型企業,「伊利」又賦予了新的含義,「伊」在古漢語中具有你、我、他的意思,「伊利」便被引申為大家的利益。Strong,外文意為強壯的,強健的,譯作中文為祝強,智強,分別代表醫療儀器和兒童食品,前者含有祝您健康,強壯之意,後者有既聰明又健康之意。

閱讀全文

與伊利發展演變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