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湖北出了哪些歷史名人越全越好
:::古代:::
屈原(約公元前~約前278),名平,字原,又字靈均。戰國末期楚國歸鄉樂平里(今秭歸縣屈原鄉屈原村)人,楚國詩人、政治家。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明朝蘄州(即今湖北蘄春縣蘄州鎮)人。生於公元一五一八年(好明正德十三年),卒於公元一五九三年(即明萬曆二十一年)。
畢升(?-1051),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人。北宋著名發明家。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發明活字排版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載: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版)在當時印刷界反響很大。
張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字叔大,號太岳。嘉靖進士,任庶吉士、翰林院編修。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
龐統(179—214)三國時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屬湖北)人,初與諸葛亮齊名,號鳳雛。
陸羽(733-804年),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字鴻漸,季疵,一名疾,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陸羽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因被後人稱為茶聖。
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名員。襄樊谷城冷集沈灣(原光化富鄉村,1949年劃歸谷城)人。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名浩,字浩然。襄陽人,人稱孟襄陽。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遷襄陽,後定居潤州(今鎮江)。
皮日休(約公元834—883年),襄陽人,字逸少,後改襲美。自號鹿門子
馬謖(190—228)三國蜀國人士。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公安派」領袖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公安人
在明代後期,文壇沉寂之際,突兀誕生了一個新的文學派別,給文壇帶來了生機,這就是中國文學史上有名的「公安」派。這個文學派以提倡「性靈」著稱,其領袖是出生於今荊州市公安縣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稱「公安三袁」。他們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繼唐宋古文運動之後,又樹起了一面文學革新運動的旗幟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家世業漁。
明代「竟陵派」文學創始人鍾惺、譚元春
:::近、現代:::
?:::軍事、政治:::
李先念同志190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1926年參加農民運動。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區委書記、縣委書記,蘇維埃政府主席。
董必武,原名賢琮,又名用威,字潔畲,號壁武,從事革命活動後改為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城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
劉華清(1916~)湖北大悟人,1929年10月入團,1935年10月轉黨,1929年10月參加工作,1930年12月入伍,蘇聯海軍指揮學院海軍指揮專業畢業,上將軍銜。
徐海東(1900一1970)名元清,湖北省大悟縣新城徐家窯人,出身於窯工之家。9歲,入鄉塾讀書,13歲因反抗富家子弟欺凌,遭塾師斥責,憤然退學,進窯場學藝,跟隨父兄,以窯工為職業。
項英(1898—1941)原名德隆,湖北武昌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
惲代英(1895~1931)1895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祖籍江蘇武進縣人,中國共產黨政治活動家、教育家,中國早期青年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早期革命家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號萬里,字伯高。竹山縣麻家渡鎮雙桂村人。早期革命家
王樹聲,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市人。軍事家。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區、縣農民協會組織部長。一九二七年參與領導黃麻起義
許世友(1905-1985)原籍湖北麻城人。上將。一九二六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連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黃麻起義。
聶鳳智(1914~1992)湖北大悟人(出生地原屬黃安,今黃岡市紅安縣)。上將。
陳錫聯(1915-1999),原名錫廉,字廉甫,1915年1月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高橋區陡山彭家村,軍事家、上將。陳錫聯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功勛卓著的一代戰將。
郭天民,原名郭基逵,1905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城關區郭受九村。軍事家、上將。郭天民是久經考驗的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和軍事教育家。是紅安籍開國將領中唯一上過黃埔軍校的將軍。
國防部長上將——秦基偉
秦基偉同志1914年11月出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七里區秦羅庄。
王建安(1907-1980).原名見安,1907年11月8日出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桃花沙河村。軍事家、上將。
韓先楚(1913-1986)湖北黃安縣人。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功勛卓著的一代戰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首任軍長。
周純全(1905-1985),1905年10月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八里區雷家田,曾在八里灣小學堂當校工,後到武漢參加並組織「二七後援會」和漢口惠工織布廠工人的罷工斗爭。周純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軍傑出的高級將領。軍事家、上將。
????郭錫章(1933--)花橋鎮劉常村西湖口垸人。司令員。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黎家河(今大悟縣彭店鄉)人。民國總統。
陳潭秋(1986-1943),名澄,字雲先,號潭秋,黃岡縣(含黃州區)陳策樓人。無產階級革命家。
錢瑛(1903—1973),祖籍湖北咸寧,出生於湖北潛江周家磯。女革命家、國家監察部部長
李書城(1882—1965),潛江縣袁橋村人。同盟會元老、新中國第一任農業部長
李漢俊(1890—1927),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
向忠發(1880—1931)又名仲發。湖北漢川人。早期革命家家
謝富治(1909-1972),黃安(今紅安)縣豐崗謝家??人。上將
吳儀,女,漢族,1938年11月生,湖北武漢人。國務院副總理兼衛生部長
❷ 安陸市雷公鎮有哪些名人
雷公鎮地處安陸市西部,北靠詩仙李白「酒隱安陸,磋砣十年」的白兆山,專東鄰「九省通衢」的屬武漢市,西接古城荊州,省道安京線橫貫東西,建設中的「漢十」高速公路臨境而過。全鎮共有35個行政村,8204戶。國土面積120.2平方公里,總人口40392人,林業面積7.2萬畝,耕地面積37446畝,水面5500畝.
❸ 安陸的文化傳說
白兆山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湖北省安陸市西北是一眼不到邊的大地平川,騎馬跑上三天三夜也到不了地頭。那麼,什麼時候又有了白兆山呢?這話還得從玉皇大帝那兒說起。玉皇大帝手下有一位專司起草聖旨,發布聖俞之職的官兒太白金星。這太白金星姓李名長庚。他文思敏捷,才華橫溢,是天廷難得的文官。但他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一天,玉皇大帝令太白金星向人間下達一道聖旨,要人們三天吃一餐飯。誰知他接過聖旨後,見天色尚早,就跑到廣寒宮里同吳剛一邊飲酒一邊下起棋來。倆人一局棋沒下完,酒卻喝了一壺又一壺,都不知不覺的有些醉意了。蒙朧醉意中,太白金星的衣袖拂掉了棋盤上的一枚棋子。
這枚棋子自天而降,「轟隆」一聲巨響,落在了安陸西北三十里外的地方,變成了一座高千仞的大山。由於棋子落地時產生的巨大沖擊力,砸得地上亂石滾滾,煙塵蒙蒙。於是人們就把那地方叫做「煙店」。那些亂石也就變成了大大小小的山峰、山嶺。也正是棋子落入下界的「轟隆」一聲巨響,把太白金星的酒給震醒了一大半。他突然記起了玉皇帝令他向人間傳達聖旨的事。就似醉非醒的慌慌張張地來到南天門,向人間發話道:「玉帝有令天下百姓今後一日只准吃三餐飯,不得有誤!」。後來,玉皇大帝知道太白金星因為貪杯誤傳了旨,就把貶到凡間讓他投胎到四川江由一位李姓人家,取名李白。
白果樹傳說
白兆山祖師殿前,有一株距今12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樹。雖然它歷經歲月搶桑,但至今仍然蒼勁挺拔。傳說為「詩聖酒仙」李白手植。
唐朝開元年間,安州(今湖北省安陸市)地區突然爆發了一種疾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他們不是心絞疼、腦發脹,就是手抽筋、足痙攣,甚至中風癱瘓。為了祛病消災,人們又是燒香拜佛,又是算命卜卦,可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一時間,疾患滿鄉,悲聲遍野,其狀甚慘!
住在白兆山的李白,見父老鄉親疾病纏身久治不愈,心裡十分難過,他恨自己不是起死回生的郎中,不能為鄉親。
《山中問答》的由來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27歲的詩人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輾轉來到安陸。在這里,他與唐高宗時的宰相許圉師孫女結婚。隨後,居住於離許宅10華里的碧山中。李白為何落腳安陸,不僅是現代,即使在當時,都有許多人不理解。至今民間還流傳一個故事:有一天,安陸在朝中做官的一位何姓閣老回到碧山腳下的老家,聽到鄉親們介紹李白生得英俊瀟灑,博覽群書,一目十行,吟詩作賦,揮筆成章,十分欣賞。於是,吩咐家人准備名餚佳釀,請李白來家作客。李白來後,閣老一見果然氣象不凡。又談詩書,李白都能對答如流,閣老更為佩服。於是忍不住發問:「李學士,天下名山那麼多,緣何單單看中了我們的碧山呢?」李白聽了,不假思索,隨口答上:「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閣老一聽,大聲稱贊,立即讓家人取出筆墨紙硯,請李白錄下。李白當即再補兩句,並取名《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這首《山中問答》不脛而走,廣為傳誦。「別有天地」也成了一句流行的成語,意為一種新的境界。
❹ 湖北出了哪些文化名人
一.「中華詩祖」尹吉甫
生卒年不詳。房陵(今房縣)青峰人,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吉父)。死後葬於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歷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學家、軍事家,是《詩經》的主要編纂人和代表性作者。被譽為「中華詩祖」。房縣至今還保存著尹吉甫的墓葬、祠廟、碑刻等遺跡。 二.屈(原)宋(玉)辭賦
屈原(約前340-約前275年)名平,字原,戰國楚丹陽(今秭歸)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後被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游泳於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後,投汩羅江自盡。著有《離騷》、《九歌》、《天問》等不巧作品傳世。
宋玉
(前290-前223年)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宜城)人。生於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 三.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
(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據不完全統計,唐代詩人出自荊楚地區的詩篇達兩千多首。唐代詩人中荊楚籍或寓居荊楚、游歷荊楚的有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張說、陳子昂、王維、岑參、李商隱、元稹、柳宗元、杜牧、劉禹錫、韓愈、王建、錢起、溫庭筠、皮日休等。他們為荊楚風物吸引,或被荊楚山河陶醉,自然也受到荊楚文化的熏陶,留下了許多永垂詩壇的瑰麗詩篇。 四.茶聖陸羽
(70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陸羽多才多藝,除《茶經》外,其他著述亦頗豐,但傳世者不多。 五.袁宏道和公安派
袁宏道(1568-1610年)明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 「公安三袁」。
公安派為晚明文學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創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1560-1600年)、袁宏道(1568-1610年)、袁中道(1570-1623年)三兄弟,公安人,皆為萬曆朝進士。「公安派」反對復古派用擬古、摹古和八股文等種種清規戒律來束縛作者的個性,具有進步意義。 六.鍾惺和竟陵派
鍾惺(1574-1624年) 明文學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天門)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曾任工部主事,萬曆四十四年(1616)與林古度登泰山。後官至福建提學僉事。不久辭官歸鄉,閉戶讀書,晚年入寺院。其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他與同里譚元春共選《唐詩歸》和《古詩歸》(見《詩歸》),名揚一時,形成「竟陵派」,世稱「鍾譚」。
竟陵派是與 「公安派」同時出現的文學流派,創始人是竟陵(今天門)人鍾惺、譚元春。「竟陵派」的文學見解與「公安派」基本相同,反對摹古,主張抒寫靈性,對當時散文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七. 嘉魚二李
明湖北嘉魚出了一對頗具才名的兄弟,兄李承芳、弟李承箕文學上很有成就。時人稱之為「嘉魚二李」。
李承芳
生卒年均不詳。字茂卿。約明孝宗弘治四年前後在世。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官大理寺評事。承芳撰有東嶠集十五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李承箕
(1452-1505年)字世卿,號大崖居士。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曾往五嶺之南(今廣州一帶)拜新會學者陳獻章為師,後隱居於嘉魚黃公山中讀書。又築台於黃公山西麓,持竿垂釣以自適。著有《大崖集》二十卷行於世。 八.吳偉和江夏派
吳偉(1459-1508)明畫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魯夫、號小仙。江夏(今屬湖北武漢)人。自小孤苦,卻酷嗜繪畫,十分出色。後來他到金陵,聲名鵲起,名馳兩京,被明憲宗召入宮廷作畫,另授他錦衣衛鎮撫。孝宗時授錦衣衛百戶及賜「畫狀元」的圖章。精山水,最長於白描人物。時與杜堇、沈周、郭翊齊名。吳偉畫藝成熟後,逐漸擺脫前人的束縛,以「浙派」脫穎而出,成為「江夏派」的開創人。傳其畫法的有蔣嵩、張路、宋臣、蔣貴、宋澄春、王儀等,被稱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圖》、《仙蹤侶鶴圖》、《芝仙圖》、《溪山漁艇圖》以及白描《人物圖》、《神仙圖》等。 九.醫聖李時珍
(1518-1593)字東璧,晚號瀕湖老人。蘄州(今蘄春)人。明醫學家。幼習儒,後從醫。曾精研古籍及醫典,並親自上山采葯,收集民間的經驗。有感於歷代本草謬說多,歷27年撰成《本草綱目》52卷,約190萬字。對脈學、經絡也有研究,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流傳於世;而《五臟圖論》、《命門考》等醫著已佚。除醫葯學的成就外,他還是一位很優秀的詩人兼畫家。他一生寫了許多詩,都收在其《艹+過所館詩集》里,並寫過一些詩話。但遺憾的是,這些詩文著作都已佚失,現僅存《吳明卿自河南大參歸里》《題雪湖畫梅》兩首詩。此外,李時珍還是一位畫畫好手。他的《本草綱目》也是一本頗有特色的畫譜,書前附葯物形態圖1227幅。
十.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
(1839—1915年)字惺吾、晚年自號鄰蘇老人。宜都市人,是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藏書家,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同治元年(1862年)中舉,1874年考取國史館謄錄。1880年至1884年任駐日欽使隨員,歸國後先後任黃岡教諭、兩湖書院教習、勤成(後更為存古)學堂總教長。1909年被舉為禮部顧問官,次年兼聘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逝於北京。編纂有《歷代輿地圖》、《水經註疏》等83種著作傳世。
此外,還有: 1.劉表和「荊州學派」
東漢末年,劉表在治理荊州期間(196一208年),在襄陽建立學校,設置學官。竭力網羅天下英才,一時間名士雲集,「荊州學派」橫空出世,聲名遠揚。劉表命宋忠組織儒生撰寫《五經章句後定》,這是古文經學第一次列於官學。由於當時宋忠、司馬徽、潁容、謝該等荊州學派代表人物的學術活動,使古文經學在荊州盛行,並且與黃河流域的鄭(玄)學相抗衡。湖北第一次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學術文化聖殿。 2.王圓籙和敦煌學
(1849——1931)湖北麻城人(一說陝西省漢中人)。本名圓籙,一作元錄,又作圓祿。家貧,為衣食計,逃生四方。清光緒初,入肅州巡防營為兵勇。奉道教、後離軍、受戒為道士,道號法真,遠游新疆。約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至敦煌莫高窟。當時,莫高窟一帶有三座寺廟,即上、中、下寺。上、中兩寺為藏傳佛教的喇嘛常住,以千佛洞為主體的下寺久已荒廢,無人看管。於是,王圓籙就在下寺住下,逐步整修破損的洞窟,並將一小部分改造成道觀,並在第16號窟中發現了震驚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931年,
王圓籙80歲高齡死去。即葬於莫高窟窟前大泉河東岸,同年七月三日,其弟子就其墓起塔立碑,塔碑上記載了他發現藏經洞的過程。
3.黃岡傑出人才
黃岡人傑地靈,在歷史長河中人才輩出,遍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宗教各個領域。出生在這里的著名學者、科學家、作家數不甚數。有創造「新唯識論」的哲學家熊十力、「現代大儒」徐復觀、「中國冰川之父」李四光、著名詩人、教授、民主鬥士聞一多、文藝理論家胡風、國學大師黃侃、歷史文獻與方誌學家王葆心、貫通中西印的學術大師湯用彤等。
更耐人尋味的是,透過喧囂與紛紜,人們或許會發現一個奇特的文化密碼:中華民族極力推崇的忠義和智慧的化身——關羽和諸葛亮,其祖籍雖說與湖北無涉,但其品行砥礪於湖北,才識升華於荊楚,是湖北造就了「武聖」關公和「智聖」孔明。
關羽(?-220)字雲長,號美髯公。並州河東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冬,退守當陽麥城遇害。謚曰「壯繆侯」。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卧龍。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家。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襄陽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出山成名。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
米芾(1051—約1108)字元章,號襄陽漫土、海岳外史。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米芾及其長子米友仁的書畫堪稱一絕。父子倆都擅長山水畫和書法。米芾自號襄陽漫士,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著述有《書史》、《畫史》、《硯史》、《海岳名言》等。
❺ 孝感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孫叔敖
孫叔敖(áo)(約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羋姓,蔿氏,名敖,字孫叔,河南省淮濱人。春秋時期楚國令尹。據今2600多年。淮河洪災頻發,孫叔敖主持治水,傾盡家資。
歷時三載,終於修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借淮河古道泄洪,築陂塘灌溉農桑,造福淮河黎民。後來又修建了安豐塘等大量水利工程。
2600年過去,至今仍在發揮著作用。孫叔敖受楚莊王賞識,開始輔佐庄王治理國家。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主張以民為本,止戈休武,休養生息。
使農商並舉,文化繁榮,翹楚中華。因出色的治水、治國、軍事才能,孫叔敖後官拜令尹(宰相),輔佐庄王獨霸南方,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因積勞成疾,孫叔敖病逝他鄉,年僅38歲。
2、董永
董永,西漢時出生在西溪鎮丹陽里(又名千乘)的董家舍。少年喪母,與父親董公相依為命。稍長,下田勞動,贍養父親。因家貧經常幫人做工謀生。
農活忙時,他常用小車推著多病的父親到田頭樹蔭下,邊做農活邊照應董公,鄰里鄉親都誇他是個大孝子。後來,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貧困。
無錢安葬父親,於是就到西溪鎮上大財主曹長者家賣身為奴,得錢葬父。董永孝賢被列入漢「二十四孝」之一,廣為傳頌。
3、費禕
費禕(?-253年),三國時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費禕,字文偉,荊州江夏鄳縣(湖北孝感市孝昌縣)人,深得諸葛亮器重。
曾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費禕也因常使吳。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
當時將軍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性格謙素甚廉,家無余財。後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死後,葬於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為清朝光緒年間昭化知縣吳光耀所立,墓誌銘為其長女所書。
4、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5、黃香
黃香(約68年—122年 ),字文強(一作文疆),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人。東漢時期官員、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
黃香年方九歲時,便知事親之理,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後任郎中、尚書郎、尚書左丞。又升任尚書令,任內勤於國事,一心為公,曉熟習邊防事務,調度軍政有方。
受到漢和帝的恩寵。後出任魏郡太守,於水災發生時以自己的俸祿賞賜來賑濟災民。不久被免職,數月後在家中去世。其子黃瓊、曾孫黃琬,都官至太尉,聞名於天下。
❻ 關於湖北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屈原(出生於宜昌秭歸)宋玉(湖北襄樊)伍子胥(湖北襄樊(今湖北省襄專樊)屬) 杜甫(祖籍襄樊襄陽) 李時珍(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 畢升(北宋淮南路蘄 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 張居正(湖北荊州) 王昭君(故里在宜昌興山) 龐統(襄樊襄陽人) 馬謖(襄樊宜城人)俞伯牙(湖北荊州) 鍾子期(湖北漢陽)
·陸羽(竟陵人,今湖北天門) 伍子胥 孟浩然 米芾 皮日休(均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 嫘祖(故里宜昌)
·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湖北荊州市公安縣人)
·陳友諒(玉沙縣黃蓬山鄉人,今湖北荊州洪湖市烏林鎮人)
·竟陵派文學代表人物:鍾惺 譚元春 (今湖北天門人)
❼ 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書法家:
李斯、蔡邕、王羲之、王獻芝、鄭道昭、歐陽詢、楮遂良、版張旭、顏真卿、懷權素、蔡襄、黃庭堅、蘇軾、米芾、宋徽宗、董其昌、劉鏞、康有為、翁同禾、
文學家:
老子、左丘明、孔子、墨子、孟子、莊子、屈原、荀子、呂不韋、韓非、賈宜、司馬相如、東方朔、司馬遷、張衡、孔融、蔡文姬、曹操、謝道韞、陶淵明、謝靈運、酈道元、駱賓王、王勃、宋子問、陳子昂、賀知章、張九齡、高適、杜甫、韋應物、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隱、李後主、范仲淹、歐陽修、蘇洵、蘇軾、李清照、陸游、朱熹、辛棄疾、文天祥、關漢卿、王實甫、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湯顯祖、馮夢龍、徐霞客、蒲松齡、孔尚仁、鄭板橋、曹雪芹、龔自珍、等
❽ 湖北歷史上有哪些文化名人
一.「中華詩祖」尹吉甫 生卒年不詳。房陵(今房縣)青峰人,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吉父)。死後葬於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歷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學
一.「中華詩祖」尹吉甫
生卒年不詳。房陵(今房縣)青峰人,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吉父)。死後葬於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歷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學家、軍事家,是《詩經》的主要編纂人和代表性作者。被譽為「中華詩祖」。房縣至今還保存著尹吉甫的墓葬、祠廟、碑刻等遺跡。
二.屈(原)宋(玉)辭賦
屈原(約前340-約前275年)名平,字原,戰國楚丹陽(今秭歸)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後被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游泳於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後,投汩羅江自盡。著有《離騷》、《九歌》、《天問》等不巧作品傳世。
宋玉(前290-前223年)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宜城)人。生於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
三.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
(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據不完全統計,唐代詩人出自荊楚地區的詩篇達兩千多首。唐代詩人中荊楚籍或寓居荊楚、游歷荊楚的有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張說、陳子昂、王維、岑參、李商隱、元稹、柳宗元、杜牧、劉禹錫、韓愈、王建、錢起、溫庭筠、皮日休等。他們為荊楚風物吸引,或被荊楚山河陶醉,自然也受到荊楚文化的熏陶,留下了許多永垂詩壇的瑰麗詩篇。
四.茶聖陸羽
(70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陸羽多才多藝,除《茶經》外,其他著述亦頗豐,但傳世者不多。
五.袁宏道和公安派
袁宏道(1568-1610年)明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 「公安三袁」。
公安派為晚明文學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創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1560-1600年)、袁宏道(1568-1610年)、袁中道(1570-1623年)三兄弟,公安人,皆為萬曆朝進士。「公安派」反對復古派用擬古、摹古和八股文等種種清規戒律來束縛作者的個性,具有進步意義。
六.鍾惺和竟陵派
鍾惺(1574-1624年) 明文學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天門)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曾任工部主事,萬曆四十四年(1616)與林古度登泰山。後官至福建提學僉事。不久辭官歸鄉,閉戶讀書,晚年入寺院。其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他與同里譚元春共選《唐詩歸》和《古詩歸》(見《詩歸》),名揚一時,形成「竟陵派」,世稱「鍾譚」。
竟陵派是與 「公安派」同時出現的文學流派,創始人是竟陵(今天門)人鍾惺、譚元春。「竟陵派」的文學見解與「公安派」基本相同,反對摹古,主張抒寫靈性,對當時散文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七. 嘉魚二李
明湖北嘉魚出了一對頗具才名的兄弟,兄李承芳、弟李承箕文學上很有成就。時人稱之為「嘉魚二李」。
李承芳
生卒年均不詳。字茂卿。約明孝宗弘治四年前後在世。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官大理寺評事。承芳撰有東嶠集十五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李承箕
(1452-1505年)字世卿,號大崖居士。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曾往五嶺之南(今廣州一帶)拜新會學者陳獻章為師,後隱居於嘉魚黃公山中讀書。又築台於黃公山西麓,持竿垂釣以自適。著有《大崖集》二十卷行於世。
八.吳偉和江夏派
吳偉(1459-1508)明畫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魯夫、號小仙。江夏(今屬湖北武漢)人。自小孤苦,卻酷嗜繪畫,十分出色。後來他到金陵,聲名鵲起,名馳兩京,被明憲宗召入宮廷作畫,另授他錦衣衛鎮撫。孝宗時授錦衣衛百戶及賜「畫狀元」的圖章。精山水,最長於白描人物。時與杜堇、沈周、郭翊齊名。吳偉畫藝成熟後,逐漸擺脫前人的束縛,以「浙派」脫穎而出,成為「江夏派」的開創人。傳其畫法的有蔣嵩、張路、宋臣、蔣貴、宋澄春、王儀等,被稱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圖》、《仙蹤侶鶴圖》、《芝仙圖》、《溪山漁艇圖》以及白描《人物圖》、《神仙圖》等。
九.醫聖李時珍
(1518-1593)字東璧,晚號瀕湖老人。蘄州(今蘄春)人。明醫學家。幼習儒,後從醫。曾精研古籍及醫典,並親自上山采葯,收集民間的經驗。有感於歷代本草謬說多,歷27年撰成《本草綱目》52卷,約190萬字。對脈學、經絡也有研究,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流傳於世;而《五臟圖論》、《命門考》等醫著已佚。除醫葯學的成就外,他還是一位很優秀的詩人兼畫家。他一生寫了許多詩,都收在其《艹+過所館詩集》里,並寫過一些詩話。但遺憾的是,這些詩文著作都已佚失,現僅存《吳明卿自河南大參歸里》《題雪湖畫梅》兩首詩。此外,李時珍還是一位畫畫好手。他的《本草綱目》也是一本頗有特色的畫譜,書前附葯物形態圖1227幅。
十.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
(1839—1915年)字惺吾、晚年自號鄰蘇老人。宜都市人,是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藏書家,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同治元年(1862年)中舉,1874年考取國史館謄錄。1880年至1884年任駐日欽使隨員,歸國後先後任黃岡教諭、兩湖書院教習、勤成(後更為存古)學堂總教長。1909年被舉為禮部顧問官,次年兼聘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逝於北京。編纂有《歷代輿地圖》、《水經註疏》等83種著作傳世。
此外,還有:
1.劉表和「荊州學派」
東漢末年,劉表在治理荊州期間(196一208年),在襄陽建立學校,設置學官。竭力網羅天下英才,一時間名士雲集,「荊州學派」橫空出世,聲名遠揚。劉表命宋忠組織儒生撰寫《五經章句後定》,這是古文經學第一次列於官學。由於當時宋忠、司馬徽、潁容、謝該等荊州學派代表人物的學術活動,使古文經學在荊州盛行,並且與黃河流域的鄭(玄)學相抗衡。湖北第一次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學術文化聖殿。
2.王圓籙和敦煌學 (1849——1931)湖北麻城人(一說陝西省漢中人)。本名圓籙,一作元錄,又作圓祿。家貧,為衣食計,逃生四方。清光緒初,入肅州巡防營為兵勇。奉道教、後離軍、受戒為道士,道號法真,遠游新疆。約光2.王圓籙和敦煌學
(1849——1931)湖北麻城人(一說陝西省漢中人)。本名圓籙,一作元錄,又作圓祿。家貧,為衣食計,逃生四方。清光緒初,入肅州巡防營為兵勇。奉道教、後離軍、受戒為道士,道號法真,遠游新疆。約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至敦煌莫高窟。當時,莫高窟一帶有三座寺廟,即上、中、下寺。上、中兩寺為藏傳佛教的喇嘛常住,以千佛洞為主體的下寺久已荒廢,無人看管。於是,王圓籙就在下寺住下,逐步整修破損的洞窟,並將一小部分改造成道觀,並在第16號窟中發現了震驚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931年,
王圓籙80歲高齡死去。即葬於莫高窟窟前大泉河東岸,同年七月三日,其弟子就其墓起塔立碑,塔碑上記載了他發現藏經洞的過程。
3.黃岡傑出人才
黃岡人傑地靈,在歷史長河中人才輩出,遍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宗教各個領域。出生在這里的著名學者、科學家、作家數不甚數。有創造「新唯識論」的哲學家熊十力、「現代大儒」徐復觀、「中國冰川之父」李四光、著名詩人、教授、民主鬥士聞一多、文藝理論家胡風、國學大師黃侃、歷史文獻與方誌學家王葆心、貫通中西印的學術大師湯用彤等。
更耐人尋味的是,透過喧囂與紛紜,人們或許會發現一個奇特的文化密碼:中華民族極力推崇的忠義和智慧的化身——關羽和諸葛亮,其祖籍雖說與湖北無涉,但其品行砥礪於湖北,才識升華於荊楚,是湖北造就了「武聖」關公和「智聖」孔明。
關羽(?-220)字雲長,號美髯公。並州河東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曾任蜀漢政權前將軍,爵至漢壽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冬,退守當陽麥城遇害。謚曰「壯繆侯」。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卧龍。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發明家、軍事家。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襄陽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出山成名。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
米芾(1051—約1108)字元章,號襄陽漫土、海岳外史。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米芾及其長子米友仁的書畫堪稱一絕。父子倆都擅長山水畫和書法。米芾自號襄陽漫士,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著述有《書史》、《畫史》、《硯史》、《海岳名言》等。
評一.「中華詩祖」尹吉甫
生卒年不詳。房陵(今房縣)青峰人,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吉父)。死後葬於青峰山,周宣王的大臣。湖北歷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學家、軍事家,是《詩經》的主要編纂人和代表性作者。被譽為「中華詩祖」。房縣至今還保存著尹吉甫的墓葬、祠廟、碑刻等遺跡。
二.屈(原)宋(玉)辭賦
屈原(約前340-約前275年)名平,字原,戰國楚丹陽(今秭歸)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後被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游泳於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後,投汩羅江自盡。著有《離騷》、《九歌》、《天問》等不巧作品傳世。
宋玉(前290-前223年)又名子淵。戰國時鄢(今宜城)人。生於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
三.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
(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據不完全統計,唐代詩人出自荊楚地區的詩篇達兩千多首。唐代詩人中荊楚籍或寓居荊楚、游歷荊楚的有著名的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張說、陳子昂、王維、岑參、李商隱、元稹、柳宗元、杜牧、劉禹錫、韓愈、王建、錢起、溫庭筠、皮日休等。他們為荊楚風物吸引,或被荊楚山河陶醉,自然也受到荊楚文化的熏陶,留下了許多永垂詩壇的瑰麗詩篇。
四.茶聖陸羽
(70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薴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陸羽多才多藝,除《茶經》外,其他著述亦頗豐,但傳世者不多。
五.袁宏道和公安派
袁宏道(1568-1610年)明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 「公安三袁」。
公安派為晚明文學中的重要流派。主要創始人是「三袁」,即袁宗道1560-1600年)、袁宏道(1568-1610年)、袁中道(1570-1623年)三兄弟,公安人,皆為萬曆朝進士。「公安派」反對復古派用擬古、摹古和八股文等種種清規戒律來束縛作者的個性,具有進步意義。
六.鍾惺和竟陵派
鍾惺(1574-1624年) 明文學家。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今天門)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曾任工部主事,萬曆四十四年(1616)與林古度登泰山。後官至福建提學僉事。不久辭官歸鄉,閉戶讀書,晚年入寺院。其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他與同里譚元春共選《唐詩歸》和《古詩歸》(見《詩歸》),名揚一時,形成「竟陵派」,世稱「鍾譚」。
竟陵派是與 「公安派」同時出現的文學流派,創始人是竟陵(今天門)人鍾惺、譚元春。「竟陵派」的文學見解與「公安派」基本相同,反對摹古,主張抒寫靈性,對當時散文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七. 嘉魚二李
明湖北嘉魚出了一對頗具才名的兄弟,兄李承芳、弟李承箕文學上很有成就。時人稱之為「嘉魚二李」。
李承芳
生卒年均不詳。字茂卿。約明孝宗弘治四年前後在世。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官大理寺評事。承芳撰有東嶠集十五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李承箕
(1452-1505年)字世卿,號大崖居士。弘治三年(1490年)進士。曾往五嶺之南(今廣州一帶)拜新會學者陳獻章為師,後隱居於嘉魚黃公山中讀書。又築台於黃公山西麓,持竿垂釣以自適。著有《大崖集》二十卷行於世。
八.吳偉和江夏派
吳偉(1459-1508)明畫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魯夫、號小仙。江夏(今屬湖北武漢)人。自小孤苦,卻酷嗜繪畫,十分出色。後來他到金陵,聲名鵲起,名馳兩京,被明憲宗召入宮廷作畫,另授他錦衣衛鎮撫。孝宗時授錦衣衛百戶及賜「畫狀元」的圖章。精山水,最長於白描人物。時與杜堇、沈周、郭翊齊名。吳偉畫藝成熟後,逐漸擺脫前人的束縛,以「浙派」脫穎而出,成為「江夏派」的開創人。傳其畫法的有蔣嵩、張路、宋臣、蔣貴、宋澄春、王儀等,被稱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圖》、《仙蹤侶鶴圖》、《芝仙圖》、《溪山漁艇圖》以及白描《人物圖》、《神仙圖》等。
九.醫聖李時珍
(1518-1593)字東璧,晚號瀕湖老人。蘄州(今蘄春)人。明醫學家。幼習儒,後從醫。曾精研古籍及醫典,並親自上山采葯,收集民間的經驗。有感於歷代本草謬說多,歷27年撰成《本草綱目》52卷,約190萬字。對脈學、經絡也有研究,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流傳於世;而《五臟圖論》、《命門考》等醫著已佚。除醫葯學的成就外,他還是一位很優秀的詩人兼畫家。他一生寫了許多詩,都收在其《艹+過所館詩集》里,並寫過一些詩話。但遺憾的是,這些詩文著作都已佚失,現僅存《吳明卿自河南大參歸里》《題雪湖畫梅》兩首詩。此外,李時珍還是一位畫畫好手。他的《本草綱目》也是一本頗有特色的畫譜,書前附葯物形態圖1227幅。
十.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
(1839—1915年)字惺吾、晚年自號鄰蘇老人。宜都市人,是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藏書家,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同治元年(1862年)中舉,1874年考取國史館謄錄。1880年至1884年任駐日欽使隨員,歸國後先後任黃岡教諭、兩湖書院教習、勤成(後更為存古)學堂總教長。1909年被舉為禮部顧問官,次年兼聘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逝於北京。編纂有《歷代輿地圖》、《水經註疏》等83種著作傳世。
此外,還有:
1.劉表和「荊州學派」
東漢末年,劉表在治理荊州期間(196一208年),在襄陽建立學校,設置學官。竭力網羅天下英才,一時間名士雲集,「荊州學派」橫空出世,聲名遠揚。劉表命宋忠組織儒生撰寫《五經章句後定》,這是古文經學第一次列於官學。由於當時宋忠、司馬徽、潁容、謝該等荊州學派代表人物的學術活動,使古文經學在荊州盛行,並且與黃河流域的鄭(玄)學相抗衡。湖北第一次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學術文化聖殿。
2.王圓籙和敦煌學
(1849——1931)湖北麻城人(一說陝西省漢中人)。本名圓籙,一作元錄,又作圓祿。家貧,為衣食計,逃生四方。清光緒初,入肅州巡防營為兵勇。奉道教、後離軍、受戒為道士,道號法真,遠游新疆。約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至敦煌莫高窟。當時,莫高窟一帶有三座寺廟,即上、中、下寺。上、中兩寺為藏傳佛教的喇嘛常住,以千佛洞為主體的下寺久已荒廢,無人看管。於是,王圓籙就在下寺住下,逐步整修破損的洞窟,並將一小部分改造成道觀,並在第16號窟中發現了震驚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931年,
王圓籙80歲高齡死去。即葬於莫高窟窟前大泉河東岸,同年七月三日,其弟子就其墓起塔立碑,塔碑上記載了他發現藏經洞的過程。
3.黃岡傑出人才
黃岡人傑地靈,在歷史長河中人才輩出,遍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宗教各個領域。出生在這里的著名學者、科學家、作家數不甚數。有創造「新唯識論」的哲學家熊十力、「現代大儒」徐復觀、「中國冰川之父」李四光、著名詩人、教授、民主鬥士聞一多、文藝理論家胡風、國學大師黃侃、歷史文獻與方誌學家王葆心、貫通中西印的學術大師湯用彤等。
1、著名愛國詩人屈原
2、伍子胥
3、三國著名謀士龐統、馬良
4、三國名將文聘
5、茶聖陸羽
6、唐代詩人孟浩然
❾ 安陸的名人
人物 簡介 黃香(約56-106) 江夏安陸人 許圉師 唐宰相。安州安陸版人 郝處俊(607-681) 唐安州安陸人。權 宋庠(996-1066) 安州安陸人。後遷開封雍丘(河南杞縣)。 鄭獬(1022-1072) 字毅夫,一作義夫,號雲谷。宋安州安陸人。 張君房(公元1001年前後在世) 字不詳,宋安州安陸人。 何遷(1501-1574) 明代官員、學者。字益之,號吉陽。德安安陸。 陳宦(1870-1943) 湖北安陸人。 張篤倫(1894-1958) 湖北省安陸縣人。 周書楷(1913-1992) 安陸人。中央大學畢業。 耿伯釗 1885年出生,湖北安陸人。 池際尚(1917-1994) 地質學家,安陸人。 耿丹(1892-1927) 字仲釗,湖北安陸人 。
❿ 唐朝時期的湖北省的安陸市有哪些名人
許圉師
許圉師,唐朝高宗時期宰相。安州安陸人(今湖北安陸)人,許紹少子,先世自梁末徙至北周。許圉師進士出身,博學多才。顯慶二年,累遷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修國史。三年,以修實錄功封平恩縣男,賜物三百段。龍朔中四遷為左相。龍朔二年(662年)冬十月,其子許自然因獵射殺人,圉師隱而不奏,為李義府所擠,許敬宗乘機奏說:「人臣如此,罪不容誅。」十一月,下獄。次年三月,貶官虔州(今江西贛州)刺史。後貶為相州刺史(今河南臨漳縣,又一說是貶襄州)。司憲楊德裔因徇私被流放庭州。圉師在相州時,政存寬惠,嘗有官吏犯贓事露,圉師不令推究,但賜《清白詩》以激之,犯者愧懼,遂改節為廉士,其寬厚如此。離開相州後,當地百姓立碑紀念之。上元中,再遷戶部尚書。儀鳳四年卒,贈幽州都督,陪葬恭陵,謚曰「簡」,並陪葬乾陵。有子許文思。許圉師的孫女許紫煙(一名許萱),是李白的第一個妻子.。
郝處俊
郝處俊 唐朝高宗時期官至宰相(607年-681年),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其父為郝相貴,許圉師的外甥,生於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十歲早孤,好讀書,嗜《漢書》。貞觀年間進士,吏部侍郎高士廉很看中他。做過甑山(漢川)縣令,故時人郝甑山。累遷吏部侍郎。武則天當政時,極力反對高宗讓位武則天。卒於唐高宗開曜元年(681年),年七十五歲。郝處俊下葬後,有一書生路過其墓,嘆曰,「葬壓龍角,其棺必斫。」有二子:郝北叟,司諫郎;郝南容,秘書郎。後來其孫郝象賢造反失敗,武則天下令將郝象賢的屍體割裂分解,再挖掘郝處俊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