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能給我說一下韓國(1955-1980)間的歷史
1945年8月15日獲得解放。同時,蘇美兩國軍隊以北緯度線為界分別進駐北半部和南半部。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宣告成立,李承晚當選首任總統。1960年李承晚在全國性學生運動中下台。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開始長達18年的統治,期間韓國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煥發動政變,並於1980年出任總統。1987年韓國實行總統直選,同年盧泰愚當選第13屆總統。第14至16屆總統分別為金泳三、金大中和盧武鉉。韓國於1991年9月17日同朝鮮一起加入聯合國
韓國現行憲法是1987年10月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1988年2月25日起生效。新憲法規定,韓國實行三權鼎立、依法治國的體制。根據這部新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全國武裝力量司令,在政府系統和對外關系中代表整個國家,總統任期5年,不得連任。總統是內外政策的制定者,可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等;同時,總統也是國家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各項法律法規的實施。總統通過由15-30人組成並由其主持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職能。作為總統主要行政助手的國務總理由總統任命,但須經國會批准。國務總理有權參與制定重要的國家政策。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但國會可用啟動彈劾程序的方式對總統進行制約,使其最終對國家憲法負責。韓國實行一院制。國會是國家立法機構,任期4年,國會議長任期2年。憲法賦予國會的職能除制定法律外,還包括批准國家預算、外交政策、對外宣戰等國家事務,以及彈劾總統的權力。韓國法院共分三級: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院是最高法庭,負責審理對下級法院和軍事法庭作出的裁決表示不服的上訴案件。大法官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大法官的任期為6年,不得連任,年滿70歲必須退位。 韓國憲法法院 韓國核問題的由來 韓國的核問題
經濟:20世紀50年代韓國經濟從崩潰的邊緣走向復甦,60年代韓國成功地推行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70年代躋身於新興工業國(地區)行列,80年代發展成為國際市場上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國家,90年代開始把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作為努力目標。
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韓國以對美、日外交為主。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推行門戶開放政策。1998年2月,金大中就任總統後,繼續致力於鞏固與美、日的同盟關系,同時加強與中、俄的友好關系。在對朝政策上,金大中推行「陽光政策」,提出互不使用武力、不搞吸收統一、加強南北交流與合作的「對北三原則」,主張以結束朝鮮半島冷戰結構的「一攬子方案」根本解決朝鮮半島問題。 韓國於1991年9月17日同朝鮮一起加入聯合國。2003年2月,盧武鉉總統就任後,強調發展韓美互惠平等關系,促進韓中日東北亞區域合作,同時加強同俄、東盟、歐盟等其他國家的關系,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
與中國關系:1992年8月24日,中韓兩國建交。建交後兩國各方面關系發展迅速。2003年7月,盧武鉉總統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系。2005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韓國釜山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貳』 韓國民間繪畫的介紹
韓國民間繪畫是作為一種屬於整個民族和所有階級的藝術發展形成的,分為棗純繪畫和「實用性」繪畫兩類。
『叄』 韓國動漫發展史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和中國類似,韓國漫畫也處於起步階段。由於日本漫畫的大量沖擊,60%以上的市場被日本佔領。影響到到了韓國本土作家的生存空間,這種壓力在今天依然非常強烈。
面對這種壓力,韓國沒有依靠政策性保護抵制日本漫畫,而是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針對性革新。日本漫畫沿用精美的繪畫技巧,韓國就率先採用三維圖像發展漫畫。此外,韓國漫畫在表現手法上,也快速加入了網路、光碟,充分利用延伸物擴大影響。
近年來,韓國動漫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美國、日本後又一個動漫強國。為此,記者走訪了韓國首爾產業通商振興院,了解到2006年韓國動畫產業的規模達到6億美元,2007年將達到7.5億美元,到了2008年將突破9億美元。韓國文化觀光部提供的數據是:韓國動畫產業的相關企業大約有250餘家,從事動畫領域的專業人員大約有17000名,韓國的動漫工作室擁有1200個ep isod e的製作能力。
韓國雖然是動漫產業發展的後起之秀,但是目前動漫產業的產量已佔全球相關產業的30%,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在全球僅次於日、美,成為亞洲第二和世界第三的動漫產業大國。動漫產業現在已經是韓國國民經濟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2003年,韓國動漫市場規模約為2.7億美元,向海外出口約為0.8~1億美元。
韓國動漫產業的飛速發展與其全新的產業鏈是分不開的,這一產業鏈與日本動漫產業鏈相比在延伸方向上不相同。韓國從網路著手,通過先開發網路游戲,隨後再推出相關的衍生產品,甚至根據游戲角色重新創作漫畫和動漫片。通過這樣一條新路,使韓國的動漫產業迅速發展起來,從原先的外來加工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動畫大國。
韓國動漫產業通過採取政府政策扶持、編輯"終身僱傭制″、發展漫畫租賃業、教科書採納漫畫內容等措施。前些年,由於受宏觀經濟影響,韓國漫畫出版曾一度走下坡路。近兩年來,韓國業內人士積極探尋振興之策,使動漫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根據韓國出版商協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韓國漫畫的出版品種較2003 年同期上升了17.5%,銷售冊數上升了5.2%。2003年,韓國出版市場銷售總額為630億韓元,總銷售冊數(含期刊)為4.5億冊。在銷售總額中,18.8%的總價值或者總銷售冊數的30.4%來源於漫畫讀物。從數據中可見,韓國動漫產業正拾級而上,步入了重振之路。
在動漫製作機制上逐步實現了從「以集體製作為中心」向「以個人製作為中心」的轉變。在投資模式上,韓國動漫也形成了創業投資、政府投資以及民間投資等多種投資組合;在技術上,十分注意學習與借鑒日本與美國等動漫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在學習中創新,注意將動漫製作與自己的優勢產業相結合,如將動畫製作與網路技術結合,從以2D為中心的製作方式迅速擴大到Fu ll3D、2D&3D的合成方式,並且在IT基礎上迅速發展F la sh等數碼動畫。
目前,韓國以數碼技術為重點的動漫產業戰略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韓國教育開發協會官員金景萬曾表示,韓國網路動漫產業能夠成功,關鍵在於它形成了一個從立項、開發、製作、包裝、市場推廣在內的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且這跟政府對發展網路文化產業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1950年,韓國國內首則動漫型電視廣告製作並播映,標志動畫的開始。
1950.韓國最初動畫廣告「樂金牙膏」
1960. 由神能派動畫製作所製作的廣告-鍾根堂「BIPERA」
1961~1963.由鄭道斌,朴英日製作的啟蒙電影型動畫「我是水」。
60年代- 韓國劇場版動畫的成長期
1967.由姜太雄導演,世紀商社製作的韓國國內首部木偶動
畫「Heungbu Nolbu」。
1968. 由朴英日導演的「黃金鐵人」在國際劇場首映。
「孫悟空」-由朴英日導演,世紀商社製作。
70年代-韓國原創動畫低潮期
「洪吉東」的成功暫時帶來韓國原創動畫的復興,但到了1971年榮有秀導演的「虎東王子和樂浪公主」成了70年代最後一部長篇劇場版動畫。自身創作能力有限的韓國電視台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從國外引進動畫片,比較符合東方人心理的日本動畫片從此吸引了一大批小觀眾,美國的動畫片也同樣受到最佳的待遇。從此以後30多年韓國成長為世界最大的動畫片加工廠,成了世界3大動畫片加工廠之一。
1971.「虎東王子和樂浪公主」-榮有秀導演,世紀商社製作。
1976.「機器人跆拳V」-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
「機器人跆拳V2-宇宙作戰」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
1977.「機器人跆拳V3-水中特工隊」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
「機器人跆拳V」的誕生打破了韓國國內5年的空白期,找回了被日本動畫「Mazinger Z」稱霸的市場。
1979.「星空三劍客」-林正奎導演,SunWoo廣告製作。
80~90年代-國產動畫時代
88年首爾奧運會為韓國開啟了國產漫畫電影的時代,一直為這一國外動畫片加工廠耿耿於懷的韓國動畫業界的有關人士們終於揚眉吐氣了,並引導了韓國的動畫發展。
1980. 三劍客 時間隧道001(林正奎導演,SunWoo製作)
少年三國志(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
15少年漂流記(鄭修勇導演,SunWoo製作)
電視版動畫
1987.「流浪的小喜鵲」李學斌、金朱仁、金大中導
演,大原動畫、新原製片、世英動畫製作。
「小恐龍多兒1」吳興善、李英秀、宋政律、
申東憲導演,ACOM製片、SamyoungMEDIA、
Hanho興業、申東憲製片製作。
「奔跑吧,小虎」沈相一導演,大原動畫製作。
1989.「驚惶失措的Hani」,李學斌、沈相一導,大原動
畫製作。
「2020 Space Wonder Kiddy」金大中導演,大原
動畫製作。
「Merturl道士」嚴雨泰導演,新原動畫、Dongyoung動畫製作。
1990.「很久很久以前」宋政律、金朱仁、李建設、金東虎、裴永郎導演,Hanho興業、
新原動畫、Dongyoung動畫、Take1製作。
「Merturl道士與108個妖怪」嚴雨泰導演,新月製片製作。
1995.「明天是世界盃」,姜漢英導演,SunWoo製片製作。
1999.「黑色膠鞋」,宋政律導演,新韓動畫製作。
「跆拳王姜泰豐」,韓吉製片製作。
「可愛的小傢伙」,Heewon動畫製作。
2001.「彩虹精靈彤彤」,Moohan娛樂製作。
「地球遇難者馬倫」,Animagic製作。
2003.電視版動畫「幸福的世界」,KBS製作。
「世界名著動畫」,Dongwoo動畫製作。
『肆』 韓國漫畫近現代設計發展史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和中國類似,韓國漫畫也處於起步階段。由於日本漫畫的大量沖擊,60%以上的市場被日本佔領。影響到到了韓國本土作家的生存空間,這種壓力在今天依然非常強烈。面對這種壓力,韓國沒有依靠政策性保護抵制日本漫畫,而是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針對性革新。日本漫畫沿用精美的繪畫技巧,韓國就率先採用三維圖像發展漫畫。此外,韓國漫畫在表現手法上,也快速加入了網路、光碟,充分利用延伸物擴大影響。近年來,韓國動漫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美國、日本後又一個動漫強國。為此,記者走訪了韓國首爾產業通商振興院,了解到2006年韓國動畫產業的規模達到6億美元,2007年將達到7.5億美元,到了2008年將突破9億美元。韓國文化觀光部提供的數據是:韓國動畫產業的相關企業大約有250餘家,從事動畫領域的專業人員大約有17000名,韓國的動漫工作室擁有1200個ep isod e的製作能力。韓國雖然是動漫產業發展的後起之秀,但是目前動漫產業的產量已佔全球相關產業的30%,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在全球僅次於日、美,成為亞洲第二和世界第三的動漫產業大國。動漫產業現在已經是韓國國民經濟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2003年,韓國動漫市場規模約為2.7億美元,向海外出口約為0.8~1億美元。韓國動漫產業的飛速發展與其全新的產業鏈是分不開的,這一產業鏈與日本動漫產業鏈相比在延伸方向上不相同。韓國從網路著手,通過先開發網路游戲,隨後再推出相關的衍生產品,甚至根據游戲角色重新創作漫畫和動漫片。通過這樣一條新路,使韓國的動漫產業迅速發展起來,從原先的外來加工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動畫大國。韓國動漫產業通過採取政府政策扶持、編輯"終身僱傭制″、發展漫畫租賃業、教科書採納漫畫內容等措施。前些年,由於受宏觀經濟影響,韓國漫畫出版曾一度走下坡路。近兩年來,韓國業內人士積極探尋振興之策,使動漫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根據韓國出版商協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韓國漫畫的出版品種較2003 年同期上升了17.5%,銷售冊數上升了5.2%。2003年,韓國出版市場銷售總額為630億韓元,總銷售冊數(含期刊)為4.5億冊。在銷售總額中,18.8%的總價值或者總銷售冊數的30.4%來源於漫畫讀物。從數據中可見,韓國動漫產業正拾級而上,步入了重振之路。在動漫製作機制上逐步實現了從「以集體製作為中心」向「以個人製作為中心」的轉變。在投資模式上,韓國動漫也形成了創業投資、政府投資以及民間投資等多種投資組合;在技術上,十分注意學習與借鑒日本與美國等動漫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在學習中創新,注意將動漫製作與自己的優勢產業相結合,如將動畫製作與網路技術結合,從以2D為中心的製作方式迅速擴大到Fu ll3D、2D&3D的合成方式,並且在IT基礎上迅速發展F la sh等數碼動畫。目前,韓國以數碼技術為重點的動漫產業戰略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韓國教育開發協會官員金景萬曾表示,韓國網路動漫產業能夠成功,關鍵在於它形成了一個從立項、開發、製作、包裝、市場推廣在內的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而且這跟政府對發展網路文化產業的支持是分不開的。1950年,韓國國內首則動漫型電視廣告製作並播映,標志動畫的開始。1950.韓國最初動畫廣告「樂金牙膏」1960. 由神能派動畫製作所製作的廣告-鍾根堂「BIPERA」1961~1963.由鄭道斌,朴英日製作的啟蒙電影型動畫「我是水」。60年代- 韓國劇場版動畫的成長期1967.由姜太雄導演,世紀商社製作的韓國國內首部木偶動畫「Heungbu Nolbu」。1968. 由朴英日導演的「黃金鐵人」在國際劇場首映。「孫悟空」-由朴英日導演,世紀商社製作。70年代-韓國原創動畫低潮期「洪吉東」的成功暫時帶來韓國原創動畫的復興,但到了1971年榮有秀導演的「虎東王子和樂浪公主」成了70年代最後一部長篇劇場版動畫。自身創作能力有限的韓國電視台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從國外引進動畫片,比較符合東方人心理的日本動畫片從此吸引了一大批小觀眾,美國的動畫片也同樣受到最佳的待遇。從此以後30多年韓國成長為世界最大的動畫片加工廠,成了世界3大動畫片加工廠之一。1971.「虎東王子和樂浪公主」-榮有秀導演,世紀商社製作。1976.「機器人跆拳V」-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機器人跆拳V2-宇宙作戰」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1977.「機器人跆拳V3-水中特工隊」金青基導演,首爾動畫製作。「機器人跆拳V」的誕生打破了韓國國內5年的空白期,找回了被日本動畫「Mazinger Z」稱霸的市場。1979.「星空三劍客」-林正奎導演,SunWoo廣告製作。80~90年代-國產動畫時代88年首爾奧運會為韓國開啟了國產漫畫電影的時代,一直為這一
『伍』 了解韓國的歷史起源
1.高麗(918-1392)和朝鮮(1392-1910)這兩個王國,在抗擊契丹(遼)、女真(金)、蒙古、滿族和日本入侵的同時,加強了王朝的力量,繁榮了文化。19世紀末,朝鮮成為中國、俄國和日本等國家之間激烈競爭的焦點。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建立殖民統治,結束了朝鮮王朝,隨之結束了傳統的朝鮮。1945年,朝鮮光復不久,國土便被分割,南方的大韓民國建立了民主政府,北方的朝鮮共產黨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2.中國的史籍中有「東夷」,意即東邊的民族(夷含有貶義)。東夷是華夏民族對東方民族的稱呼,並非單指某一族群。其認定范圍也隨之更改。從黃帝時期的山東,河南一帶,到中國東北,再到日後秦漢時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朝鮮和韓國認為:現代朝鮮人可能是東夷的一支.朝鮮半島據說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因為缺少直接證據,中國以及日本史學界並不予以承認。朝鮮歷史根據傳說最遠可以追溯至檀君建國。在數十萬年前,朝鮮半島之上已有原始人類居住。朝鮮半島的舊石器時代始於公元前70萬年,公元前10世紀開始進入青銅器時代。到了公元前4世紀進入鐵器時代。韓國和朝鮮史學家猜想朝鮮人原來是生活在亞洲北面大陸的阿爾泰語系各民族,逐漸遷移到朝鮮半島北部而衍變而來,從公元前4世紀,在北部形成了一個奴隸制國家,史稱古朝鮮。而在半島南部由土著部落形成幾個部落聯盟,沃沮、濊、馬韓、辰韓、弁韓。後來馬韓統一三韓,稱辰國。
箕子時代
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朝鮮最早是西周滅商之後,商朝遺臣箕子到朝鮮半島與當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國」。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所記載。在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而成為諸侯。史稱「箕子朝鮮」。
根據韓國人的歷史書《三國遺事》所載,檀君的後人在箕子來到朝鮮之後,帶著人民南遷,以免和箕子帶來的人做成沖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三韓的始祖。箕子時代在朝鮮半島持續了近一千年。根據《太原鮮於氏世譜》,朝鮮的鮮於氏源自箕子時代的後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1世紀才被燕人衛滿取代。其後代箕准逃至南方,與三韓合流。據說三韓中的「辰韓」便是箕子後代。高麗時代,朝鮮王朝時期,由於儒學興盛的關系,箕子是受到極大的推崇與贊賞。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
衛氏時代
根據《史記》,燕國的將軍衛滿率移民進入朝鮮半島,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於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衛氏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的政權。這是朝鮮歷史上第二個王朝,稱「衛氏時代」。目前沒能夠考古學的考證對衛氏朝鮮的建國過程。
漢四郡與三韓時代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功滅衛氏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立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史稱「漢四郡」。
公元前82年,因為古朝鮮人和當地部族的抵抗,廢止臨屯和真番的兩郡。公元前75年玄菟郡遷移到遼東。樂浪郡,在朝鮮半島北部遷移很多次,王莽政權的新朝時樂浪獨立,在公元30年東漢(後漢)朝廷收復樂浪郡。
在東漢末年,遼東的公孫氏(《三國演義》中有公孫淵)分樂浪郡南部設帶方郡,在朝鮮半島南部的土著的韓人建立以辰韓、馬韓和弁韓為中心的辰國,同時存在伽倻等小國。
三國時代
由於漢朝解體,進入三國及後來的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大戰亂,雖然在西晉,十六國時期的鮮卑慕容氏的前燕都曾控制過原來漢朝在朝鮮北部的領地,但最終還是因為集中注意力在中原的爭奪而逐漸喪失了對該地區的控制力,於是,在中國東北南部形成了高句麗王國(扶餘人建立的政權),並逐漸強大,最強盛時曾控制中國遼東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的原「漢四郡「地區;與此同時前1世紀中葉,辰國也開始解體。其舊領內出現的新羅、百濟開始日漸強盛,公元4世紀,朝鮮半島形成了高句麗、新羅、百濟的三國鼎立時期。史稱「前三國時期」 。
在公元前後(《三國史記》記載在公元前一世紀中),朝鮮半島上出現了三大政權:新羅(前57年-935年)、高句麗(前37年-668年)、百濟(前18年-660年)。在半島南端還有伽倻等政權。各國互相攻伐,同時也出現了朝鮮半島歷史上的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百濟是由馬韓部落發展起來的,新羅是辰韓中一個小部落形成的。百濟依靠向中國南朝各代朝廷遣使朝貢的方式,從中國吸收文化並向日本傳播。
伽倻與任那日本府
在日本方面,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位於朝鮮半島南端弁韓(今慶尚南道)地區的伽倻等政權是當時日本大和朝廷在朝鮮半島的殖民地「任那日本府」。半島三國中的百濟為抵禦高句麗和新羅的侵攻而接近日本,想藉由日本牽制兩國。日本則企圖利用此一形勢在朝鮮半島建立自己的勢力。由此導致了四世紀時大和朝廷出兵新羅,佔領弁韓,設置日本府進行統治。
512年,百濟遣使要求大和朝廷割讓任那四縣以補償被高句麗佔領的北部領土。當時的大和朝廷因無力繼續統治朝鮮南部地區,不得不答應百濟的要求。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羅所滅。
而在朝鮮和韓國方面,很多學者否認當時在朝鮮半島存在日本殖民地任那。相反的,他們認為在日本列島上存在著許多被百濟,伽倻和新羅統治的小國,在半島各國相互爭雄之時也曾競相利用其在日本列島各屬國的力量。
在日本,根據「高天原神話」(記紀神話),有過倭國統治任那的見解。從1960年代開始,在韓國朝鮮再驗證記紀神話上的有關任那日本府的記述,結果否認記紀神話的可靠性,從1970年代開始日本歷史學界也得到大概同樣的結論。
同樣的三國關於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文的解讀也存在很多爭論,甚至有朝鮮學者指好太王碑碑文曾遭舊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篡改。
新羅時代
新羅以向唐朝稱臣的條件與新興的唐朝結盟,高宗在位時,唐朝大軍於公元660年聯合新羅功滅百濟,又於668年和借道新羅和百濟故地南北夾擊並功滅高句麗,並由大將薛仁貴在高句麗與百濟舊地建立安東都護府。由於出現反抗以及當時唐朝還要防禦突厥的威脅,676年唐軍從百濟故地撤退並將該地轉交新羅,新羅最終得以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9世紀,各地農民起義,900年部隊將領甄萱稱王,建後百濟國,定都光州;903年起義僧侶金弓裔稱王,於新羅北及西北建泰封國(先號摩震國),定都鐵原,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此後定國號「高麗」,和原新羅並稱為「後三國時期」。
新羅935年亡於高麗,新羅時代結束。
高麗時代
918年,後高句麗的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開城(松岳),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993年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關系,向遼國稱臣,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
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跨台,國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別沙發動抗蒙古戰爭,1273年蒙古佔領濟州島,結束抗蒙戰爭。1280年元朝為了進攻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置征東行省,在高麗首都派遣「達魯花赤」控制高麗國政,高麗國王只能住在江華島上。1281年隨著進攻日本失敗曾一度解散征東行省,1287年復設征東行省,並以高麗王兼任征東行省達魯花赤,成為元朝的藩屬國,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復時高麗朝廷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朝鮮王朝時代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70年高麗朝貢明朝,1387年朱元璋要進攻原東北元朝屬地,但是高麗國內仍然支持蒙古殘余勢力。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早已決心歸附明朝,於是他從鴨綠江邊回兵佔領首都開城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國王自立,向明朝遣使稱臣,遵照眀太祖朱元璋的旨意,改國號為朝鮮,取「朝日鮮明」之意,定都漢陽。此時代被日本稱為「李氏朝鮮」,這個名稱在多數的歷史界一直沿用至今。
1401年,太宗開始接受從明朝的冊封成為「朝鮮國王」。正式確立與中國保持到近代的屬國關系。
1469年完成的《經國大典》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李氏朝鮮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
1591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率兵20萬侵入朝鮮,一度佔領平壤。中國明朝派軍援朝,1598年日軍被中朝聯軍擊潰,朝鮮將領李舜臣和中國將領鄧子龍互相支援,最後都壯烈犧牲。此段歷史史稱「壬辰倭亂」,現代中國稱為「萬曆援朝戰爭」。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軍援助明朝,1636年清軍攻佔朝鮮,國王投降,該向清朝朝貢,成為清朝的冊封國。
1894年朝鮮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朝鮮朝廷無力鎮壓,而向清朝求援。於是,6月6日清朝援軍在牙山登陸,而日本軍隊也以次為借口趁機於7月6日在仁川登陸,並發動壬午事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濟物浦條約》(濟物浦即今天的仁川)。並且組織親日派政府,鎮壓了農民起義。
1894年日本進攻駐朝鮮的清軍,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4月,清軍失敗,簽定《中日馬關條約》,同意放棄朝鮮的宗主權,於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鮮朝廷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冊封關系。同年,日本暗殺了有反日傾向的明成王後。
1896年高宗在俄國支持下稱帝登極,成立大韓帝國,從此朝鮮改為韓。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制。
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於1910年8月迫使韓國政府同之簽定《日朝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並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韓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讓高宗退位,擁立順宗。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1919年3月1日,朝鮮半島因日本禁止在學校內使用朝鮮民族語言,展開大規模反抗活動。柳寬順等青年學子在今日漢城鍾路區的塔洞公園發表「三一獨立宣言」,並把獨立宣言傳遍全國。這些獨立活動引起國民的反抗,並沖擊各地的日本警察機關,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鎮壓。史稱「三一運動」。同年,朝鮮半島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後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後,三處臨時政府並於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獲得中國國父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政府以及法國、波蘭等國的承認。1939年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幾次遷移,最終於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半島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於12月9日向日本宣戰。
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並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光復軍也於次年返國。
朝鮮戰爭
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蘇聯和美國軍隊接收。在美蘇的各自支持下於1948年8月成立大韓民國,1948年9月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期初一路勝利,將韓國國軍壓制到釜山一帶,於是美國決心介入,派兵於9月15日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面臨被美韓軍隊攔腰斬斷之勢,被迫撤退。並被美軍一路壓制到鴨綠江一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東北邊疆的安寧,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餘的新中國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願軍首戰殲滅南韓六師。經過反復的拉鋸戰以後,雙方最終決定1953年7月27日以臨時分界線(三八線)為界,中朝聯軍同美國主導下的聯合國軍簽定停戰協定,並由聯合國指派永久中立國瑞士及瑞典駐軍於共同警備區域,以監察兩國在邊境的軍事行動。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而美國至今仍有軍隊駐扎在韓國。
3.文化
韓國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韓國的美術主要包括繪畫、書法、版畫、工藝、裝飾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徵,在韓國傳統戲劇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韓國的文化受中國影響十分明顯,早在唐朝時期,朝鮮半島的新羅國就專門派人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以及治國的策略,甚至有些東西直接照搬照抄地拿回去,中國的文化對新羅國影響十分久遠,新羅也因為吸收了中國的文化而強大起來因此統一了朝鮮半島。
韓國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全國各類大專院校數以千計。延世大學和高麗大學等享譽世界,此外,還有成均館大學、西江大學、中央大學、慶熙大學、漢陽大學、檀國大學、建國大學、忠國大學、世宗大學、梨花女子大學、慶北大學、忠北大學、浦項工業大學、釜山大學、全南大學、釜山外國語大學、仁荷大學、仁濟大學、培材大學在他們韓國有些名譽。
服飾
韓服是韓國、朝鮮、以及中國朝鮮族的傳統服裝,起源於中國明朝的服裝,優雅且有品位。近代被洋服替代,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看上去很優雅;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品位。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結婚等特別的儀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華麗的衣裳和首飾。最近,增加實用性的生活韓服很受歡迎。
體育
韓國在1988年成功舉辦了漢城奧運會,2002年與日本一起舉辦了日韓世界盃及釜山亞運會。韓國男子國家足球隊是亞洲傳統強隊。
宗教信仰
薩滿教
薩滿教起源與中國東北民族,是韓國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種宗教,起源於原始社會人們對自然和鬼神的崇拜。朝鮮新石器時代的先民信奉泛靈論,認為山川、天體、岩石、樹木等自然界萬物皆有靈魂。而且他們認為人類也有靈魂,並且永不消亡。他們想念善良的神靈會給予人帶來吉祥,而邪惡的神靈則會帶來惡運。至今,薩滿教仍是韓國人的基礎宗教,部分人仍保留著薩滿教的信仰。而對現代人來說,薩滿教儀式中富有表現力的驅妖降魔的內容,則成了音樂、舞蹈、戲劇等現代藝術中一個多姿多彩的組成部分。
佛教
佛教是公元4世紀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的。佛教作為韓國歷史悠入的宗教教派,一直對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現在韓國佛教共有26個宗派,9,200多座寺廟和1,100多萬名信徒,是信徒最多的宗教。
儒教
儒教是公元前6世紀中國孔子創立的倫理和宗教信仰。儒教的基本倫理思想為仁、義、禮、智、信,是用於齊家治國的一種倫理體系。
公元初期儒教傳入朝鮮半島。千百年來,儒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和生活哲學一直影響著韓國。時至今日,儒教思想已經滲透、紮根於韓國社會之中,這尤其體現在教育、禮儀等方面。同時,它在韓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現代化進程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天主教
韓國的基督教的傳道活動始於17世紀,當時每年派往中國向中國皇帝進貢的使節,從北京帶回了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的中文本著作。這些著作除了宗教教義外,還包含許多西方的學問,如陽歷歷法等,引起了朝鮮王朝實學派學者的重視。
新教
1884年,美國醫生、長老會傳教士霍勒斯•N•艾倫來到韓國。此間,同一教派的傳教士霍勒斯•G•安德伍德和美以美會(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ary)傳教士亨利•G•阿彭澤勒從美國來到韓國。其後,來到韓國的還有新教其他派別的傳教士。他們以治病和辦學校為手段來傳播他們的信條,從而為韓國社會做出了貢獻。韓國的新教徒如徐載弼、李商在和尹致昊都是獻身於政治事業、爭取獨立運動的領袖。
本地宗教
朝鮮王國的滅亡和日本的侵佔促成了一些新的宗教出現。
圓佛教的創立是要將掙扎在苦海中的芸芸眾生超度至極樂世界。 其基本教義是修煉德操和毅力,以及尋求真理。圓佛教一詞在韓文中是一個復合詞,意為真理、覺悟和教導。 「圓」的意思是單一的圓圈,象徵極終真理。「佛」意為覺悟,「教」意為教導真理。因此,圓佛教是一種追求對真理的覺悟,並將這種覺悟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
天道教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一場反對國內猖獗的腐敗和外國侵略的社會和神學運動。當時它與「西學」對照,被稱為「東學」。天道教的原理是,人與天道教的神乃是相同的,但人卻不是天道教的神,人將天道教的神牢記在心,使之成為它的尊嚴的源泉,通過修煉,則可使自己與神合而為一。
大倧教是供奉檀君的一種民族主義宗教,在20世紀 10-20年代中,大倧教在領導韓國獨立運動中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伊斯蘭教
韓國在高麗時代同伊斯蘭世界便有貿易和外交往來,但這種交往在朝鮮時代即已停止。最初加入伊斯蘭教的韓國人,是20世紀初因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而派去中國東北的勞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些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勞工返回國內。但他們獨自奉行伊斯蘭教。韓戰帶來了聯合國軍中的土耳其部隊,土耳其部隊邀請他們參加祈禱。
流行與風尚:整容
在一般的國家裡,明星演員整容是比較平常的事,普通人整容一般不多。
然而在韓國,整容即使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整容醫生也很多。早期整容以女性為主,但近年男性整容的數量急劇增加。
甚至就連政界要人,也有熱衷整容的。韓國前總統盧武玄就曾經在就職期間整過容。此類事情在其他國家較少有所聽聞。
『陸』 韓國藝術史
韓國當代藝術究竟應從什麼年代算起,還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這在一般讀者聽來可能覺得奇怪,但是任何國家的藝術都一樣,藝術史家若要為它的某個新時代的開始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都不但需要高超的鑒別力,還必須有相當的耐心。
在歐洲和美國,當代藝術一詞通常用以指二次大戰結束以後逐漸形成的具體的藝術流派。一種類似的「戰後」概念現在也被應用在說明韓國當代藝術方面。韓國的藝術史家和藝術評論家們似乎普遍認為韓戰(1950-53)是韓國藝術史當前時代開始的標志。然而,這種看法缺乏足夠的歷史論證。從純粹主義的藝術史觀點來看,當代韓國藝術的誕生與歐洲的不一樣,似乎缺乏充分的推動力。韓國藝術在它現代歷史的潮流中經歷了一個不幸的間斷時期。在破壞性的自相殘殺的戰爭之後,韓國人民所處的政治狀態和心理狀態產生了一種需要,現在我們所說的當代藝術據認為是作為對這種需要的某種反應而形成的,或者說是出於這種需要而形成的。
50年代的藝術家們顯然是在戰後嚴峻環境的激勵下追求一個共同的目標,即表現他們的不幸處境。這種社會背景也許可以解釋這些所謂「韓戰的一代」的年輕藝術家為什麼會受到表現主義派的吸引,這一流派是戰後歐洲在類似的不幸境況下產生的。
這些韓戰的一代的藝術家迫不及待地響應流行的法國抽象藝術的美學。他們之所以這樣做的心理和倫理動機是不難想像的。他們在一頭栽進運河摸索一個新的藝術概念之前,並未先去認識構成它的主要表現風格的程式化幾何圖形的基本技巧。採取如此輕率的態度可以說是由於這些處於痛苦中的藝術家感到無路可走。在一場造成了可怕的破壞的戰爭之後的極度混亂之中,他們內心的渴望、激情和對前途的懷疑需要發泄。
如所周知,表現主義於20世紀50年代初在巴黎開始流行。參與這個運動的藝術家們拒絕遵從傳統的藝術概念,他們的創造性努力使繪畫「不再成其為繪畫」(這里借用一下迪比費有一次用過的字眼)他們反對一切形象和關於形式的理論,把任何人工的和非天然的東西都斥為毫無價值。他們所鼓吹的是一種存在主義藝術。
先鋒派藝術家在50年代末期創作了大量表現主義畫,特別是1958年到1959年之間。很自然,由於韓國的地位位置以及文化與社會環境,歐洲或美國出現的新的藝術運動浪潮要經過相當時間才會為韓國藝術界所接受。50年代末在現代美術展覽會上展出的作品表明,韓國藝術家當時是懷著一種方向意識在進行實驗,並非象早些時候那樣完全是摸索。60年代初期展出的作品表明藝術家們似乎已在正確的道路上尋找藝術的新的價值觀念和概念。
在這個當代韓國藝術的萌芽時期,另一件具有無可置疑的重要意義的大事是主要大報《朝鮮日報》於1957年創辦的應邀藝術家當代韓國美術展覽會。這是韓國第一個獨立的展覽會,對鼓勵藝術家的創作活動有很大助益。這個展覽會不同於政府舉辦的、十分學院氣和保守的國家美術展覽會。政府舉辦的這個全國性展覽評選確實在許多年裡居於最重要的地位,但是也應當承認,它的保守性的指導方針妨礙了實驗和新藝術形式與趨勢的發展。應邀藝術家當代韓國美術展覽會創辦時的宗旨是被政府組織的評選活動所忽視的大多數獨立藝術家提供一個發表作品的場地,從而為我國的美藝術注入活力。看來這個展覽會在一段時期里是達到了原定目的的
韓國的抽象藝術排斥傳統的規律與價值觀念,追求人的自由精神的直接表現。但是,抽象派藝術家的新表現方法經不起重復使用。可是這聽起來可能自相矛盾,因為既然抽象的用意是人微言輕藝術家表現人的無意識直覺的手段,那麼,由於人的基本直覺是很少改變的,重復使用同樣的方法和風格也就不可能避免。 韓國藝術家對抽象表現主義所表現出來的巨大熱情在先0年代後半期開始減退,因為他們面臨重復與缺乏靈感的困境。於是抽象派藝術家不得不竭力尋找使他們的藝術能重新獲得生氣的辦法。
1968年前後出現了新的一代藝術家,有人稱他們為「四·一九一代」,因為他們主要是在1960年一個權威主義政府隨著激烈的學生示威的發生而被推翻之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四·一九一代藝術家開始舉辦了一些集體展覽會,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兩場展覽:弘益大學畢業生組織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展覽會和漢城國立大學畢業生組織的68年當代繪畫展覽會。
這兩個展覽會差異很大,而且各自的展品中顯然都有一些不同的風格和傾向,然而參加兩個展覽會的藝術家有一個共同的思想:抵制傳統。這兩個集體還表現出一種幾何圖形抽象派的傾向。這是對國內藝術界最流行的反形式藝術的反動。從這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的另一個共同傾向是他們對「隨手撿到之物」以及這種拾來之物所提供的可能性表現出濃厚興趣。
正如著名美術評論家克萊蒙特·格林伯格所指出的,抽象表現主義派的畫仍然保持著繪畫最起始的塗的性質。從詞源學觀點來說,「塑的」的「塗的」這兩個詞所表達的是對立的意義,詞源學上對這兩個詞的定義有助於理解這新一代藝術家所作的認真努力所具有的重要歷史意義,那就是反對在鼓吹消滅形式的抽象表現主義派當中流行的概念,努力在繪畫上恢復基本的形式規律。70年代初,當代韓國繪畫以重新確立形式的原始價值為著眼點,開始探索幾何圖形構圖。在這個運動中起控製作用的是1966年成立的「原始小組」。
與此同時,藝術領域其他門類的一些年輕藝術家正致力於把美術的概念擴大到欣賞各種自然物體,因為他們似乎在自然物體上發現了美的品質。他們的興趣不僅在於實現藝術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基本的是他們想要尋求人的意識與客觀物體的某種有意義的會合,以及人性與世界的某種成功的統一。他們力圖使美術的總概念發生改變或者使之擴大。領導這個運動的是屬於兩著名團體的藝術家,一個是「A·G小組」(韓國先鋒派藝術協會的簡稱),另一個是「S·T小組」(時空小組的簡稱),都成立於1969年。應該指出,這個擴大了的美術概念對韓國大多數藝術家說來並非完全是外來的。他們似乎認識到,這種思想追本溯源起始於傳統的對自然的看法和包括韓國文化在內的所有亞洲文化的包羅萬象的特點。韓國人在傳統上很少分別從兩個角度看人類和看自然。相反,他們總想認同於自然以及進而認同於天地萬象。
正是通過這種古老的傳統,年輕的實驗者們發現了一個可貴的藝術靈感源泉。
在具有極簡抽象派藝術傾向的單色畫中也可看出一種類似的泛自然主義哲學信仰。這類單色畫在70年代末期成為韓國繪畫的一種重要風格。這種單色結構畫往往被稱為代表定型的「簡化」概念,它們企圖避免形象和構圖所可能造成的一切錯覺。有些觀賞者可能在這些畫上看到與美國的極簡抽象派藝術有些相似。但是,可以肯定,韓國藝術家沒有那麼願意表現自己的感情。他們只是想要把壓倒一切藝術理論的萬象的基本真理形象化。
20世紀60年代以來引導韓國繪畫的主要是抽象主義,它進一步可分為抽象表現主義、幾何圖形式程式化的後期色彩抽象畫以及抽象單色畫。80年代出現了一個朝著表達具有社會影響的思想方向前進的運動,這個運動引起了一股有力的浪潮。80年代初誕生的「現實與發言小組」是這個運動開始的標志。這個運動在技巧上同包括抽象派在內的所有現代主義繪畫趨勢分道揚鑣。
這個小組的藝術家們顯然是在揭露社會弊病這個主要目標下聚集到一起的。他們選擇繪畫作為視覺語言來發表他們的意見。對年輕藝術家的這一尋求社會參與的趨勢,可以理解成為世界范圍的「新繪畫」趨勢在韓國的表現。但是在韓國近年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這個主張所謂「藝術為群眾」的運動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但是它作為藝術的價值未必值得受到普遍支持。
『柒』 韓國美術史有什麼參考的資料
是美院學生咩??
哈哈,其實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韓國也有美術史~這簡直是個悲劇!
『捌』 韓國藝術的特徵
韓國的藝術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包括美術、雕塑、音樂、舞蹈、電影、戲劇等等。朝鮮半島古代上層藝術家們追求的美學傳統是要求自然、秀雅和樸素、大方。這與更早時期崇尚佛教的藝術家們追求鮮艷、浮誇的藝術形象,形成鮮明的對照。此外,韓國還有大量的民間藝術,有的用來慶祝節日活動,有的滿足宗教儀式的需要,還有的用來裝飾傢具、日用品,有的是表示長壽、幸福的象徵,有的是驅妖避邪的守護神。
韓國的美術包括繪畫、書法、雕刻、版畫、工藝、裝飾等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韓國的繪畫分為「東洋畫」和「西洋畫」。東洋畫類似中國的國畫,又分「南宗畫」和「北宗畫」,用筆、墨、硯、紙表現各種主題。除了用水墨畫的山水畫和梅、蘭、菊、竹等動植物外,還有各種華麗的民俗畫。西洋畫是在20世紀初傳入韓國的,現在多為抽象派畫,經常舉行各種形式的畫展。
書法在韓國,同在中國、日本一樣,是一種高尚的藝術形式,對社會和文化生活有著很大影響。韓國現代書法繼承傳統寫法,在社會上很普及。小學、初中課程中設有專門的書法課。王羲之、歐陽詢體是在韓國流行的漢字書法的兩大主流。目前,韓國有近200萬名書法愛好者,韓字書法也很普遍。
韓國的雕刻藝術在過去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至今仍留下許多珍貴的文物。現在韓國雕刻藝術有兩種風格,一種是民族傳統的,一種是西方藝術的。自從1982年韓國第一個雕塑公園建立以後,至今已有10個雕塑公園在韓國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設在奧林匹克公園內的雕塑公園,它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著名雕塑藝術家們在現場創作的作品,受到遊人普遍歡迎。
對世界的藝術史學家和鑒定家來說,陶瓷器是韓國最富盛名的藝術品。無論是新石器時代表面粗糙的土壺,或是嵌鑲精巧、圖案優雅的青瓷、白瓷,韓國人均以擁有這些寶貴文物而自豪。韓國古代製造青瓷的技巧,早在14世紀已經失傳。直到20世紀的現在,韓國才重新研究發現了製造一系列精美青瓷的秘訣。新仿製的高麗青瓷,除非專家鑒別,幾乎可以亂真。這批價廉物美的產品,獲得廣大外國遊客的喜愛。
在漫長的世界歷史上,韓國人一向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著稱。早在數千年前,韓國村民便經常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歡慶莊稼豐收。韓國現代的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類。民族音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又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大類型。雅樂是韓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宮廷舉行祭禮、宴會或各種儀式時由專業樂隊演奏的音樂,通稱「正樂」。它由起源於中國唐、宋朝的世俗音樂和韓國民族音樂組成,包括宮廷音樂和儒學禮樂,節奏通常比較緩慢、嚴肅而復雜,是一種旋律纏綿、細膩的音樂。這種音樂迄今仍在漢城的成均館大學校園的孔廟每年演奏兩次。民俗樂輕快而活潑,是流行在韓國民間的各種音樂,包括散調、農樂、巫俗音樂、時調、各種歌劇調、雜歌、民謠以及各地流行的曲調等。這種音樂形式多,聲音響,更易激起相聚者的情緒和共鳴。韓國的民族樂器,有伽倻琴等傳統樂器,也有笛子、簫、二弦琴、鐃等從中國移植、改造過來的各種樂器。有的民俗樂的主要樂器,僅是銅鑼、杖鼓和一種喇叭形的簫。西洋音樂最早是在19世紀末由外國傳教士以聖歌等教堂音樂形式傳入韓國的。韓國自60年代實行開放政策以後,各種流派的西洋音樂相繼進入。如今,韓國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交響樂團。漢城有好幾個管弦樂隊,還有合唱團、歌劇團等,都在演奏西洋音樂。一些學院設立了西方音樂系。目前,西方音樂在韓國青少年中間很流行。還有一些韓國音樂家在國外成了國際聞名的音樂指揮,有的在國外交響樂團演奏。
韓國的舞蹈很早就出現了。據文獻記載,在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時期,朝鮮半島就有「胡旋舞」、「伎樂舞」、「劍舞」等幾十種舞蹈。1945年韓國光復以後,文化公報部指定一批舞蹈為民族傳統舞蹈,使民族舞蹈得到了繼承和較快發展。韓國的傳統舞蹈可分為宮廷舞、民俗舞、假面舞、儀式舞、新創作舞等類。目前繼承的名舞有《扇舞》、《處容舞》、《鶴舞》、《劍舞》、《勝戰舞》、《儀式舞》等。許多民間和宮廷傳統舞蹈都已改編為適於現代舞台演出的舞蹈,成為國內外觀眾都贊賞的純粹文藝節目。韓國人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接觸到西方舞蹈。目前,存在於韓國的外國舞蹈有兩種,一種是芭蕾舞,一種是現代外國舞,1973年成立的國立芭蕾舞團等10家芭蕾舞團,不僅演出古典芭蕾舞劇,而且演出根據韓國傳說和民間故事改編的舞劇。現在韓國每年舉行3次舞蹈節,由韓國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化公報部和一些廣播電台聯合主辦。這些舞蹈節給予許多較小的舞劇團以很大鼓舞,為他們提供了演出多種節目的機會。
朝鮮半島的電影事業開始於日本侵略者佔領時期。第一部影片是關於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中事跡的新聞紀錄片,於1919年為政府官員公開放映。在朝鮮半島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盟誓》,是根據韓國人人喜愛的愛情故事小說《春香傳》改編的,於1923年上映。1926年由韓國電影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的著名導演兼演員羅元奎創作的古典故事片《阿里郎》,取材於同名的韓國民間流行歌曲,並有反對親日走狗橫暴行為的內容,贏得了當時韓國群眾熱烈歡迎。韓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的早期影片,雖然經過日本人嚴格檢查,但仍能包含反對日本侵佔和民族主義色彩的內容,因此深受韓國公眾喜愛。韓國光復以後,獲得成功的第一部影片是1946年拍攝的影片《自由萬歲》。1958年生產出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春香》。80年代初開始,在一些有才華的青年導演大膽嘗試下,韓國電影界又創作出一批受到國內贊賞又被國際社會接受的高質量影片。這些影片參加在戛納、莫斯科、威尼斯、柏林、蒙特利爾等地舉行的電影節,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等榮譽。目前,韓國每年舉行兩次電影節:1962年開始的「大鍾電影節」和1984年開始的「金冠電影節」。「大鍾」始終是韓國電影界的「奧斯卡」。
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宗教儀式,如今包括假面劇、木偶戲、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一般韓國人都喜愛假面劇、唱劇等傳統戲劇。韓國的假面劇形式不拘一格,在樂隊的伴奏下有歌舞、技藝、對話等,內容有諷刺僧侶破戒敗俗的情景、戲弄過去封建官員的無能、描寫夫妻糾紛、同情平民困苦等。演出活動通常在農歷正月新年、四月初八的佛教燃燈節、五月端午節、八月中秋節等節日舉行。各地的風格、對白和服裝等稍有不同,但都受到當地農民喜愛。
韓國的木偶戲起源於中世紀,以「流浪演戲團」形式流傳到現在。該戲在1964年得到韓國文化公報部肯定後,在取材和表演技巧方面都有發展,受到群眾歡迎。韓國有一種獨特的曲藝,稱「盼哨里」,譯意是「板聲音」。它起源於18世紀,到19世紀已形成12種唱調,流傳至今的還有「春香歌」、「興市歌」、「沈清歌」、「赤壁歌」、「水宮歌」等5種。
唱劇是韓國民族傳統戲劇。20世紀初,著名的民謠表演者姜龍煥從漢城唐人街演出的中國京劇中得到啟示,以唱劇形式編寫出《春香傳》,一舉取得成功。這個節目經過加工、改進以後,直到50年代和60年代仍然盛行。韓國於1962年成立國家唱劇團後,除了改進唱劇表演技巧外,還完善舞台道具,創作新的劇本,使這一古老藝術流派吸引了更多的韓國群眾和國際觀眾。
朝鮮半島的現代話劇開始於1908年,當年建成的半島上第一座現代劇場——圓覺社演出了多幕話劇《銀世界》。70年代後期,韓國出現許多小劇團。他們既演韓語話劇,又演翻譯的西方劇本。這些劇團受到每年兩次的戲劇節的鼓舞。戲劇節為他們發展戲劇演藝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韓國擁有大量不同水平和類型的文化設施。通過這些文化設施,人們全年都能參觀各種展覽和觀看文藝演出。韓國現有8個各具特色的國立博物館,以及大量的公立博物館和大學、學院博物館,另外還有10多個私立博物館。這些私立博物館是由個人、宗教團體、企業機構設立的,使人們可以欣賞收藏家們一生或幾代收集的民間繪畫、書籍、宗教物品、傢具、刺綉以至傳統服飾等收藏品。位於漢城南部的國立現代美術館,收集了20世紀韓國和西方的大量美術藝術品。韓國現在有10多個多用途戲院,其中最有名的是漢城的世宗文化會館。世宗文化會館是1978年落成的一個綜合性的演藝中心,擁有漢城市立交響樂團、漢城市立國樂團、漢城市立舞蹈團、漢城市立合唱團、漢城市立少年兒童合唱團等附屬團體,還有一個能容納4000名觀眾的大戲院。新落成的漢城藝術中心佔地23萬多平方米,包括音樂廳、書法廳、美術館、藝術圖書館和文化公園等,還計劃建設歌劇院、話劇場、演播廳等劇場,安排國內外演員演出戲劇、歌劇、芭蕾舞、舞蹈以及綜合文藝等節目。
『玖』 韓國的美術特點
韓國美術特點他們特別注重風景,空間和顏色的效果,一般的作品要有人物的話,再重要專也沒有屬畫面的環境和色彩重要,比如:一個人站在一個角落,用一個大的風景,草原或者是樹林等等,要畫的表現出人物在畫面中顯得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