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史有名裁縫
織女 天衣無縫
:「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釋義 這則成語的原意是天仙的衣服沒有縫,後來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渾然一體,沒有破綻。
古時候,有個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詩善畫,性格詼諧,喜歡開玩笑。盛夏的一個夜晚,他在樹下乘涼,但見長天如碧,白雲舒捲,明月高掛,清風徐來,滿院飄香。這時,一位長得異常美麗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小姐,您是誰?從哪來?」
仙女說:「我是織女,從天上來。」
郭翰問:「你從天上來,能談談天上的事情嗎?」
仙女問:「你想知道什麼?」
郭翰說:「我什麼都想知道。」
仙女說:「這可難了,你讓我從哪說起呀?」
郭翰說:「人們都說仙人聰明,你就隨便說說吧。」
仙女說:「天上四季如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綠樹常青,花開不謝。枝頭百鳥合鳴,水中游魚可見。沒有疾病,沒有戰爭,沒有賦稅,總之,人間的一切苦難天上都沒有。」
郭翰說:「天上那麼好,你為什麼還跑到人間來呢?」
仙女說:「虧你還是個讀書人。你們的前輩莊周老先生不是說過『在栽滿蘭花的屋子裡呆久了,也聞不到香味』的話么。在天上呆久了,難免有些寂寞,偶爾到人間玩玩。」
郭翰又問:「聽說有一種葯,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嗎?」
仙女說:「這種葯人間沒有,天上到處都是。」
郭翰說:「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該帶點下來,讓人們嘗嘗有多好呀。」
仙女說:「帶是帶不下來。天上的東西,帶到人間就失去了靈氣。不然早讓秦始皇、漢武帝吃了。」
郭翰說:「你口口聲聲說來自天上,用什麼證明你不是說謊話哄人呢?」
仙女讓郭翰看看衣服。郭翰仔細看完,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沒縫。
仙女說:「天衣無縫,你連這個都不懂,還稱什麼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聽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見了。
出處前蜀·牛嬌《靈怪錄·郭翰》
⑵ 簡述中國民間服飾發展演變的歷史。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47/564.shtml
自已抄看這個鏈接吧
⑶ ZARA是如何從裁縫鋪到商業帝國的
奧特加作為Zara的創始人,在Zara的發展史上功不可沒,他可以說是一手締造了的輝煌。而他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服裝行業里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呢?與他的的經營理念密不可分,而他的經營理念,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創新。他從來不走尋常路,以新、快取勝,緊跟時尚,緊隨大眾的潮流,跟隨大眾的一個不斷變化的口味。
最後,就是Zara十分懂得去營銷,雖然它一點都不愛做廣告,但是它把錢砸到了應該砸的地方。服裝行業通過做廣告來營銷的確不是一件性價比很高的事情。所以Zara就把錢花在了拍模特的穿衣照上,而模特並不是普通的、那些我們經常會看到的那種成衣照片上的模特,而是世界頂級超模。另一方面,Zara會將自己的門店裝潢的很高級,所以人們一看這家店,就會覺得衣服的品質很好。
⑷ 工業縫紉機的發展歷史
10年發展,我國縫制機械產業經過艱辛發展迅速崛起,一舉奠定了世界縫制機械大國地位,並正由縫制機械製造大國向強國邁進。上世紀90年代末至2007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一直處於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國產縫制機械產品產量至2007年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行業「頂峰」。2002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在當年的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CISMA)上發布的一份文件中顯示出一個重要信息—————中國成為世界縫制設備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據當年中縫協信息中心統計數字顯示,中國有各類規模以上縫制設備及零部件生產企業近500家,年產各類縫制設備800萬台,年出口創匯4億多美元。10年間,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十五」末期,我國縫制機械的年產量佔世界縫機總產量的比重為71%,到「十一五」末期,這一比重提高到了80%.年產值佔比也由「十五」末的45%提高到目前的59%,產業繼續向中國大陸聚集,推動了下遊行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得到提升。作為服裝、箱包等產業的上遊行業,縫制機械行業同樣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社會密切相關。「十一五」期間,行業發展歷經波瀾,前兩年保持持續壯大的較快發展勢頭,但從2008年開始,受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和行業自身發展周期調整的雙重影響,全行業產銷量等經濟指標連續兩年呈較快下滑態勢,跌入近10年來的低谷。但通過積極應對和調整,行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強,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的逐步回暖,我國縫制機械行業自當年第四季度以來,已逐步擺脫低迷並呈現出強勁、持續的復甦態勢,產銷規模快速回升。特別是2010年行業全面呈現恢復性的高速增長,年產值創歷史新高,產量全面接近行業歷史最高水平。同時,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成效開始顯現。從進出口數據來看,2011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歷史最高紀錄。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縫紉機類產品及零部件對外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4.1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1.72%.其中:出口20.0億美元,增長24.21%;進口4.1億美元,增長4.19%;貿易順差15.9億美元。行業出口全年保持高位運行,月出口額連續三次刷新月出口額最高歷史記錄,7月份出口額更是高達2.05億美元。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將其確定為「行業質量趕超年」,並發布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用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平穩增長、質量為先」的總體發展思路,為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國發展戰略指明了方向。《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顯示,截至「十一五」末,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約有縫制機械整機生產企業830家(含外資企業),其中縫紉機整機生產企業620家,非縫紉類縫制設備整機生產企業(註:主要指除縫紉功能以外的其他驗布、裁剪、鋪布、整燙、粘合、檢針、吊掛、激光等相關縫制設備)約210家,零部件生產企業1000餘家,主要分布京津冀、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陝西等6大產區。「十一五」期間,行業累計完成產量7496萬台,產值1935億元,利稅92.6億元,累計出口5392.9萬台,出口額70億美元。「十一五」時期,行業經濟總量保持增長,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快速提升,實現年均經濟增速為11.5%;產品結構調整也取得重大突破,如機電一體化縫制設備佔比從「十五」末的2%上升到25.04%,電腦平縫機占平縫機總產量的比例由5%提升到36.5%以上,特種工業縫紉機年產量占工業縫制設備總量的比例由3%提升到9.5%;企業結構也進一步優化。
⑸ 古代裁縫叫什麼
古代裁縫叫「縫衣匠」、「成衣匠」、「縫人」、「縫子」、「縫工」、「成衣人」等。
出自:清顧張思《土風錄》卷六:「成衣人曰裁縫……蓋本為裁翦縫綴之事,後遂以名其人。」
譯為:成衣人叫做裁縫,因為他們本來就做的一些裁翦縫綴的事情,所以後來就用裁縫來稱呼這類人。
裁縫的發展歷程:
當地球經過最後一次嚴寒的冰期——大理冰期之後,迎來了全新世冰後期溫暖的氣候環境,中華祖先繼承了漫長的舊石器時代積累的經驗,開始了農耕畜牧,改變被動向大自然覓取食物為主動生產繁殖生活資源,他們營造房屋,改變穴居野處的居住方式,男子出外狩獵、打制石器、琢玉;
女子從事採集、制陶、發明紡麻、養蠶繅絲、紡織毛、麻、絲布、縫制衣服。改變了原始的裸態生活,進步為戴冠穿衣、佩戴首飾的文明生活。在中國已公布的全國7000餘處較大規模的新石器遺址中均有石紡輪出土,如山西芮城縣西王村仰韶文化遺址晚期地層原始工具石紡輪、陶紡輪的發現,
湖北天門石家河發現的大量陶紡輪,形式不下10種,多數還繪有花紋。在河姆渡文化遺址及龍山文化遺址都發現過織布的工具骨梭、木機刀及機具卷布軸等。裁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擁有幾千年的歷史。
盡管如今的制衣、家紡行業已發展成為高度機械化產業,但成衣、床上用品等的設計製作依然離不開裁縫,而高級品牌的產品設計製作和面向國家領導人等特殊人物提供產品定製服務的裁縫,更是位尊薪優。
(5)裁縫鋪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裁縫的職稱評定:
1、初級(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⑴經本職業初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⑵在本職業連續見習工作2年以上。
⑶本職業學徒期滿。
2、中級(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⑴取得本職業初級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2年以上,經本職業中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⑵取得本職業初級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
⑶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6年以上。
⑷取得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認定的、以中級技能為培養目標的中等以上職業學校本專業畢業證書。
3、高級(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⑴取得本職業中級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4年以上,經本職業高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⑵取得本職業中級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5年以上。
⑶取得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認定的、以高級技能為培養目標的高等職業學校本專業畢業證書。
⑷取得本職業中級職業資格證書且具有本專業或相關專業大專畢業證書,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2年以上。
4、技師(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⑴取得本職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4年以上,經本職業技師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⑵取得本職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後,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6年以上。
⑶取得本職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高級技工學校本專業畢業證書,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5年以上。
⑹ 古代裁縫鋪都有哪些人員及稱呼
古代裁縫鋪都有哪些人員及稱呼我們有裁縫和師傅?
⑺ 裁縫的祖先,衣服起源
人類的祖先是不穿衣服的,亞當和夏娃赤身裸體地生活在伊甸園里,沒有清規戒律束縛,活得挺自在。可後來受了蛇的引誘,就吃了果子,就開始有了七情六慾,就開始有了羞恥之心,就羞愧愧地把無花果葉子連綴成衣,聊以遮羞,大約人類的始祖的衣服凝聚的是人的一種羞愧的情緒,還沒有遮風擋雨抗禦寒冷的功用,也或許伊甸園中壓根就沒有寒冷。 可大自然畢竟有嚴冬與酷暑。所以說後來大約又加入了自然的因素,人們便開始用衣服來一層層地包裹自己,並且越來越厚,越來越嚴實。內衣之外要有外衣,外衣之外還要加罩衫,並且是從頭到腳,頭上加了各式的帽子和頭巾,而腳上穿了鞋還不算,還要套上一種叫作襪的東西。 擁有漫長封建社會的中國也不甘於落後男子著了長袍後外面還要加一個馬褂雖偶有村夫野老如農夫樵夫之類或許會赤了膊《三國演義》中就記載了一個叫許褚的人赤了膊去大戰馬超 那是基本合法的。 翻過歷史沉重的策頁,衣服終於發展到了今天。 倘追溯到成衣之前,衣服原本也沒有什麼兩樣,都是一卷卷的布呆頭呆腦地擠在布店的櫃台上。可經了裁縫的那雙巧手,簡單的事情就復雜化了,因為便有了阿Q的氈帽,孔乙己的長衫。有了衣的不同,便也有了人的不同。因為大多數的人就演過或正演著以衣取人的鬧劇,譬如現代婚姻上的一見鍾情,雖是詩人所極力歌頌的,這卻反映了一部分人看問題只限於表面的一種淺薄。愛不需要裝飾,不裝飾才是最好的裝飾。可這種淺薄卻也廣泛,先有瑪蒂爾德,因為沒有了華麗的服飾與貴重的首飾去參加舞會便認為是丟人現眼,脫身就走未免淺薄,還是派人探明為妙。這時我們又記起了安徒生筆下的那個皇帝,大約是具有新衣癖,或者說對衣服可謂是情有獨鍾了,然而遺憾的是富足的華衣遮掩不住的倒是他那愚蠢的實質。還有那《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鍾人伽西莫多,著的是東坡筆下的賣黃瓜人的「牛衣」,而那神父卻道貌岸然,衣著整齊,可人的品質卻恰恰相反。由此觀之,觀人之術當取於心而不取於衣,所以倒需要我們記住的話便是:「衣服就是衣服。 至於穿衣的目的,或有避寒、遮羞、審美、標志等的爭議。其實這種爭議也大可不必,因為穿衣的目的是絕不可用唯一的功用來限定而是要因人而異的,譬如一個不名一文的乞丐穿衣是大約很難顧及到審美因素,而一個面對著如山的衣服卻嘆息沒衣可穿的貴婦人大約也不用去考慮避寒的因素吧。現在,揮金如土的主兒多了,衣店便也投其好,把衣的價碼由一位數兩位數很快升值到四位,甚至五位。為了博得「我可比你闊多了」的面子就不惜花了重金去買,而往往穿在身上後讓人的感覺並不一定很美。人之麗質自天生出如同美的芙蓉是自清水出,衣服充其量是個點綴如紅花之與綠葉。難道說如果我們家有了萬貫就去搞一套足以顯示闊氣的金縷玉衣?豈不知顯示來顯示去卻把自己顯示到老古董的出土文物堆里去了。至於衣服的功用在於遮羞,似乎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羞是源自於知善惡果的一種人類所共存的原始情緒,是人存羞存。然羞在何處似乎又出了些差異,由此而言,習慣與風俗給穿衣得體與否進行了內涵不同的定義。穿衣服不是人類恥於裸體的結果,而是穿衣服產生了這種羞恥感。
⑻ 裁縫的發展歷程
當地球經過最後一次嚴寒的冰期——大理冰期之後,迎來了全新世冰後期溫暖的氣候環境,中華祖先繼承了漫長的舊石器時代積累的經驗,開始了農耕畜牧,改變被動向大自然覓取食物為主動生產繁殖生活資源,他們營造房屋,改變穴居野處的居住方式,男子出外狩獵、打制石器、琢玉;女子從事採集、制陶、發明紡麻、養蠶繅絲、紡織毛、麻、絲布、縫制衣服。改變了原始的裸態生活,進步為戴冠穿衣、佩戴首飾的文明生活。在中國已公布的全國7000餘處較大規模的新石器遺址中均有石紡輪出土,如山西芮城縣西王村仰韶文化遺址晚期地層原始工具石紡輪、陶紡輪的發現,湖北天門石家河發現的大量陶紡輪,形式不下10種,多數還繪有花紋。在河姆渡文化遺址及龍山文化遺址都發現過織布的工具骨梭、木機刀及機具卷布軸等。
裁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擁有幾千年的歷史。盡管如今的制衣、家紡行業已發展成為高度機械化產業,但成衣、床上用品等的設計製作依然離不開裁縫,而高級品牌的產品設計製作和面向國家領導人等特殊人物提供產品定製服務的裁縫,更是位尊薪優。
北京有一批高消費人群,經常請私人裁縫為自己定製服裝。這類高消費人群有白領,有明星,他們定做的衣服包括出席特殊場合的禮服,也有演出禮服、結婚禮服,還包括對面料、款式和剪裁都很講究的生活套裝。
據稱,如果定製服裝包含刺綉等特殊工藝,收費6000-8000元;一般的服裝定製收費2000-4000元。一般來說,私人裁縫不需要准備面料,那麼製作費就是所賺的全部收入。一個月里,私人裁縫只要接5個以上的大客戶,收入就會高達萬元以上。
⑼ 農村小裁縫鋪有什麼發展
開個洗衣店,洗洗被單毛毯,順便幫人剪剪褲腳,換換的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