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三峽歷史文化與感想

三峽歷史文化與感想

發布時間:2021-03-02 00:00:29

㈠ 三峽民俗 學習心得

長江三峽民俗文化探索
2006年09月24日 13:04:25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三峽古代婦女頭飾

古代三峽,峰高峽窄,林海茫茫,交通閉塞。三峽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種,其樂無窮。古代三峽婦女,天生愛美。婦女頭飾,代代相承,故引得歷代眾多詩人競相歌詠。

詩聖杜甫寫下著名的《負薪行》詩篇。詩中歌雲:「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

唐代之時,三峽一帶風俗,男子在家內當家,女子則外出務工,頗有母系氏族之遺風。詩中還贊美道:「至老雙鬟只垂頸,野花山葉銀釵並。」可見,三峽古代婦女,她們到老年暮歲時,還像昔日姑娘時代一樣打扮,雙鬟垂頸,銀白色的頭上還插著美麗的野花和山葉。

三峽老年婦女這種特殊頭飾,降至南宋時代也未改變。故南宋著名文人范成大《夔州竹枝歌》歌雲:

「白頭老媼簪紅花,黑頭女郎三髻丫。

背上兒眠上山去,採桑已閑當採茶。」

三峽婦女,終年參加農事勞動。採桑過後,又忙著上山採茶,一年四季不息。繁忙的農活,也擋不住她們的愛美之心,年青的姑娘們梳起美麗的「三髻丫」、白女老婦仍然頭簪鮮艷的紅花。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於公元1170年夏秋,從山陰趕赴三峽,路經新灘,他在《入蜀記》一書中記敘:「游江瀆北廟,廟正臨龍門,其下石罅中,有溫泉淺而不涸,一村賴之。婦人汲水,皆背負一全木盎,長二尺,下有三足,至泉旁,以杓挹水,及八分即倒坐旁石,束盎背上而去。大抵峽中負物,率著背,又多婦人,不獨水也。有婦人負酒賣,亦如負水狀。呼賣之,長跪以獻。未嫁者,率為同心髻,高二尺,插銀釵至六尺,後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三峽地區男女頭飾,是有歷史淵源的。正如史學家鄧少琴在《巴蜀史跡探索》一文中指出:「冬筍壩(重慶巴縣)出土的巴族銅劍、銅矛,於其心手紋上,繪一頭上具有雙結的人像。此劍出自巴地,而巴亦有『頭虎子』之稱。『頭』是應與此為同一形象,而為男子之頭飾。其婦女,則為《史記》所稱之『冒絮』,昔人又釋為巴蜀頭巾。」

三峽地帶,為巴人曾生息繁衍之地方。所以,南宋時陸游在《入蜀記》一書中也描述雲:「晚次黃牛廟,山復高峻。村人來賣茶菜者甚眾。其中有婦人,皆以青斑布帕首,然頗白皙,語音亦頗正。」可見,三峽西陵峽中,婦女用青斑布帕首,又是三峽婦女一種特殊頭飾。

降至清代,三峽老年婦女還要在頭上簪花。清代文人王士禎《西陵竹枝詞》歌雲:

「金釵系接髻丫標,叉系年年聚此鄉。

江上夕陽歸去晚,白蘋花老賣鱘鰉。」

三峽婦女髻鬟、簪花及帕首之風俗,一直流傳至今。當地老年婦女,一般是用白長毛巾帕首。一是遮避高峽風寒;二是表示自己正婚正養兒育女。

年青女子,頭飾亦現代打扮了。銀釵由頭繩和塑料發夾所替代。然而,山中的野花艷麗繁多。年青姑娘至今亦有簪花習俗。摘一雜鮮艷的山花,插入黑發之中,更顯青春之美麗
長江三峽民俗文化探索
2006年09月24日 13:04:25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三峽古代畲田風

三峽綿亘四百里,兩岸高山峻嶺,重巒疊嶂,高峽與深谷落差很大,形成奇特的台地和溝壑。由於長江三峽兩岸的特殊地理環境,唐宋時代三峽地區還保留著原始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古人稱之畲田,也稱「刀耕火種」。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忠州寫下《東樓》一詩,詩雲:

「林巒少平地,霧雨多陰天。

隱隱煮鹽火,漠漠燒畲田。」

白居易並在詩中自注雲:「忠州刺史以下,悉以畲田粟給祿食。」

畲,即焚去田地的草木作肥料耕種。

三峽巍峨,林海茫茫。古代巴人在畲田之時,先要用古老的龜甲占卜,按卦像裂紋以定吉凶。故劉禹錫詩雲:「鑽龜得雨卦,上山燒卧木。」巴人先鑽龜甲板,再用火灼,看龜甲板上顯示出下雨的卦像,就集合上山放火焚燒早先砍倒在地的樹木。於是,畲田就出現「紅焰遠成霞,輕煙飛入郭」的壯觀場面。劉禹錫接著詩雲:「下種暖灰中,乘陽坼牙孽。蒼蒼一雨後,苕穎如雲發。」巴人伺雨下種,種子在暖灰中迅速發芽生長。「巴人拱手吟,耕耨不關心。由來得地勢,徑寸有餘陰。」巴人下種之後,閑時拱手唱竹枝,無需操心鋤草之事。

劉禹錫的夔州為官之時,還寫下名垂詩壇的《竹枝詞》。其中一首歌雲: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

好一幅三峽民間生活的彩色畫卷;巫山高峽,山巒疊幛,桃李花繁。白雲深入,炊煙裊裊。女子們頭戴銀釧金釵,輕盈負水在山間花叢雲霧之中;男子漢頭頂短笠忙著闖入莽林,揮舞長刀進行刀耕火種。

降至宋代,三峽還沿襲刀耕火種,故宋代文人范成大在《勞畲耕並序》中也寫到當時三峽燒畲田的風俗:「畲田,峽中刀耕火種之地也。春初斫山,眾林盡蹶,至當種時,伺有雨侯,則前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糞。明日雨作,乘熱土下種,則苗盛倍收。」

范成大並詩雲:

「峽農生甚艱,斫畲大山巔。

赤植無土膏,三刀財一田。

頗具穴居智,占雨先僚原。

雨來亟下種,不爾生不蕃。

麥穗黃剪剪,豆苗綠芊芊。」

重慶巴蜀史專家鄧少琴先生曾在《巴蜀史跡探索》一書中指出:「夔州、通州(今達川)一帶,乃古代巴族重要聚居地區。公元前611年,秦人巴人從楚師滅庸,巴人實分有庸國魚邑之地,改名魚腹,其地即今奉節。唐大歷中載杜甫曾居夔州,《遺悶》詩有雲:『瓦卜傳神話,畲田費火耕。』王洙注雲:『巫俗擊瓦,觀其文理分晰,定吉凶,謂之瓦卜。』這與荊襄民俗大致相同的。《太平寰宇記》卷137記道州風俗:『巴之風俗,皆重田神,春則刻木虔祈,冬即用牲解賽,邪巫擊鼓以為淫祀,男女皆唱竹枝歌。』即一般高坡山地,都從事刀耕火種,重神春祈秋報,脫離不了神漢迷信,與當時所處環境是相適應的。」

六十年代末,我曾落戶在巫峽大廟平壩。這里四周高山環列,水田極少,水稻有少量種植。主要農作物是土豆、包穀、紅苕、豌豆等。由於地廣肥少,下底肥一般是草皮和草木灰之類。草皮,即農家將坡上野草收集回家,倒人豬羊圈裡,讓污水糞便浸蝕成黑色肥料。草木灰,則是眾多農家一齊,將田埂、山坡上的雜草荊棘收集到空地上焚燒,一堆一堆,滿山遍野,青煙裊裊。焚燒後,用稀泥封成土包,等待下種之前作為底肥。下種之後,一般很少管理,任作物自然生長,這些都明顯帶有唐代刀耕火種之遺風。

㈡ 關於三峽工程的200字感想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已經取得勝利,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人在長江上成功實施的第三次截流。據專家介紹,早在1997年,有關明渠截流的科研工作就已經開始進行。有人說,三峽工程建設一改過去計劃經濟年代「工程大會戰」、「鬍子工程」、「人海戰術」的種種弊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工程管理和建設更趨於科學和理性。
在導流明渠截流現場,一輛輛滿載拋投物料的大型載重汽車,井然有序地駛向龍口,上、下游戧堤堤頭一步步地向江中逼進。截流施工現場場面壯觀、氣氛熱烈。但截流現場,除了開載重自卸車的司機外,幾乎看不到別的施工人員。顯然,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是在一個高效的現代化信息指揮系統的指揮下進行的。
在三峽工地采訪,面對日漸長高、長壯的三峽大壩,筆者常常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三峽建設者何以在短短的十年間將幾代人的夢想變成現實?除了防洪、發電、通航三大效益外,三峽工程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就在三峽大壩下游38公里的江面上,巍峨聳立的是聞名中外的葛洲壩電站。從1970年12月30日開工,到1989年工程竣工,中國水電人用了19年的時間建設葛洲壩工程。這期間,由於設計和施工質量的問題,國務院一度決定葛洲壩工程暫停施工,後來又復工建設。
作為三峽工程的實驗壩,葛洲壩工程無論從裝機容量、規模、技術難度,還是從當時的綜合國力、社會環境,都不能與今天的三峽工程同日而語。
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及建設監理制,組成了三峽工程建設管理的「四制」。這一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管理制度,在三峽工程近十年的建設歷程中,以它無可爭議的建設成就,向世人證明了它的科學性。而這一管理模式也被業內人士認可。
在這種管理體制下,長期以來水電工程建設項目產權關系不清的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項目法人為了企業自身的利益,必須時刻算經濟賬。「大會戰工程」沒有了,「鬍子工程」不見了,而「工期馬拉松,投資無底洞」的現象,也在三峽工地被三峽建設者徹底消除。
在這種管理體制下,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水電工程建設的一系列頑症得到徹底根治。三峽工程臨時船閘標段最高報價與最低報價之間的差價竟高達4.2億元人民幣!那種工程由國家分配、施工單位坐吃現成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種管理體制下,三峽工程的管理更趨於理性和科學,一切以制度為准則,一切以合同為依據,備受人們關注的施工質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
步入市場經濟的三峽工程建設,如同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駛上了全面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車道。這,也許就是三峽工程建設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㈢ 余秋雨的《三峽》讀後感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全文無甚直接寫景之處,只是以三峽游蹤為經,編織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多次凸現三峽的文化含義,詩人、奇山異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峽幾乎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見證者。在作者筆下,三峽,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山水風景,更含有極具濃郁的文化氣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塊聖地,一個無從替代的意象。沒有太多的抒情,卻能讓人的心頭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風的吹拂,三峽的水湍急澎湃——因為水下暗流洶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矯情不誇張,卻在平和之中帶讀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歷。作者的學者氣息、文人氣息盡顯無遺。《三峽》絕非泛泛的文人游記。讀罷《三峽》,心中的洶涌遠非釋卷便可以靜息。三峽是美景,更是歷史與理想、力量與激情的結合體。這片美景外國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歷經滄桑的三峽僅屬於中華民族,這是只有我們才有的驕傲與狂放不羈。
無論你有沒有到過三峽,請與我一起,在余秋雨先生的帶領下作一番記憶情的三峽文化之旅。

㈣ 三峽大壩的建設給三峽的歷史文化帶來了什麼影響

5月13日 08:56 三峽大壩壩體強度非常大

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即每一個壩塊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來保證穩定性,是一座真正的銅牆鐵壁。此外,在30多年的時間里,我們對模擬壩體進行過數次高強度爆破,並對建成後的大壩進行模擬爆破。結果證明,大壩不僅能抵禦常規武器的襲擊,就是小當量的核武器也奈何不了它。

三峽大壩潰壩破壞作用有限

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郭濤曾表示,三峽水庫的總庫容分布在長度達600餘公里的水域,平均寬度僅1.1公里,是一個少見的「河床型」水庫,是「一線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盆水」。即使潰壩,由於庫區曲折河道的阻滯,庫內蓄水將分段下泄。模型試驗的結果顯示,當大壩潰口為1000米、700米及400米三個不同寬度時,在三峽出口南津關測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這一結果證明了壩前峽谷對洪峰的阻滯作用。因此,潰壩後第一個洪峰的瞬時流量雖然很大,但總流量有限,下泄受阻,加上被淹地區的調蓄,其對下游廣大地區的破壞作用有限。

三峽大壩由三兩道「天網」密不透風

在建設大壩的同時,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統一指揮下,我第二炮兵、空軍航空兵、空軍地面防空部隊及陸軍防空部隊也為大壩構築起了兩層嚴密的防禦網。雖然大壩工程全部竣工要到2009年,但有關的防禦早在1997年前後就部署完畢,並仍在不斷加強。據悉,第一張「天網」是反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我軍的新型反導系統完全可以保護三峽壩區。為了提高反導系統的作戰能力,我國還在積極研製與之配套的性能更好的新型相控陣雷達。它能有效地實時監測和跟蹤台軍可能發射的中程導彈,指揮我反導導彈升空迎敵。第二張「天網」則是大氣層內的立體攔截體系。擔負該層防禦任務的主要力量是各型地對空導彈、單兵對空導彈、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機槍以及我軍的各型作戰飛機。可以想見,任何兵力、兵器要想突破多層次、密不透風的立體防禦體系,偷襲三峽大壩,都是白日做夢。

揪錯 ┆

㈤ 反映三峽歷史和三峽文化,三峽精神的壯麗三峽之壯麗具體含義是什麼

三峽文化分成3大類:
1,歷史先民的精神和功績
2,三峽移民的奉獻精神
3,三峽地理環境之壯美

㈥ 有關三峽的人文歷史資料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元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地跨兩省。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游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三峽,是萬里長江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全長192公里,其中峽谷段90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 長江三峽,無限風光。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谷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里的群峰,重岩 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里的江水,洶涌奔騰,驚濤裂岸,百折不回;這里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里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里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里,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里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里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1982年,三峽以其舉世聞名的秀麗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巫峽峽長谷深,迂迴曲折,奇峰嵯峨連綿,煙雲氤氳繚繞,景色清幽之極,如一條美不勝收的畫廊。
【地理位置】
在四川巫山和湖北巴東兩縣境內,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藍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
【巫峽古址】
■總括
巫峽區內有不少古址,遊人容易見到的,是集仙峰下的孔明碑。此峰形似群仙相聚,上分兩叉,很像剪刀插天,故又名剪刀峰。峰下有一長方形白色岩壁,上刻「重崖疊嶂巫峽」六個大字,相傳為諸葛亮所書。此外還有一些題刻,飽受風雨侵蝕,字跡模糊。
■秋風亭
來到巴東,不可不登臨秋風亭。佇立亭中,觀四面風景,只見山巒迭翠,大江橫流,山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站在寇準曾經站過的地方,似可領略到這位賢臣良相憂樂天下,濟世濟民的情懷。在巴東,最出名的風景應該是神農溪,若有時間的話可以去試試神農溪漂流。所沒有時間就還是繼續上行,去領略巫山的幽深秀麗。
■神女峰
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來朝霞,又最後送走晚霞,故又稱「望霞峰」。據唐廣成《墉城集仙錄》載,西王母幼女瑤姬攜狂章、虞余諸神出遊東海,過巫山,見洪水肆虐,於是「助禹斬石、疏波、決塞、導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瑤姬為助民永祈豐年,行船平安,立山頭日久天長,便化為神女峰。
■三台八景十二峰
巫峽主要景觀有三台(楚懷王夢會巫山神女的楚陽台,瑤姬授書大禹的授書台,大禹斬孽龍的斬龍台)、八景(南陵山頂「南陵春曉」,楊柳坪「夕陽返照」,大寧河口「寧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魚釣」,寧河渡口「澄潭秋月」,五鳳山上「秀峰禪剎」,城西望夫「女觀貞石」,高塘觀「朝雲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戀、集仙六峰,南岸的飛鳳、翠屏、聚鶴、凈壇、起雲、上升六峰)。宋代詩人陸游詩雲:「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

感覺三峽

順江而下,看一線藍天兩邊的峽谷,游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一直是很多人一生的夢想。長江三峽西起重慶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縣市,全長193公里。瞿塘峽全長33公里(其中狹谷長8公里),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在奉節境內,峽谷雄奇險峻。長約40公里的巫峽,橫跨巫山、巴東,以山勢奇秀多姿著稱。西陵峽則在湖北巴東與宜昌境內,長120公里,以灘多水急而聞名。

但隨著跨世紀三峽工程的推進,峽外的主要景點白帝城、張飛廟、石寶寨、豐都鬼城,峽內的古棧道、摩崖石刻、屈原祠、昭君故里等44處景點,都將因水位抬高而部分或全部被永久淹沒。據有關專家分析,三峽水位升高,水面展寬,會使「險」景不復存在,雄、奇、幽的風采仍能基本保持,而且未來的景色將更加壯麗。

行在三峽

進出

三峽主要是重慶萬州區—湖北宜昌市之間的狹長峽谷的總稱,由於景點的分布,最好選擇從宜昌乘坐遊船游覽。而從各地到宜昌或重慶的方式很多,交通便利。

飛機

三峽機場位於宜昌市,開通有宜昌至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大連、海口、武漢等地的航班,有機場高速公路可直達。

鐵路

車次 始發站及發車時間 主要到站 終點站
K49 北京西13:56 鄭州22:06 襄樊5:29 宜昌9:16
K771 西安17:12 襄樊6:11 荊門 8:10 宜昌10:11
1474 湛江9:08 柳州 16:07 張家界 5:57 宜昌11:52 襄樊16:01
1513 無錫15:32 南京 17:58 徐州23:57 鄭州 4:56 襄樊 12:58 宜昌17:25
2116 廣州東14:31 宜昌 8:12 襄樊13:10
2175 廣州15:07 武昌 5:11 隨州 8:28 襄樊 11:00 宜昌14:57
2541 太原13:16 襄樊 7:06 宜昌11:36

公路
宜昌至武漢: 6:00-20:00,全天不間斷發車。車費70—115元不等。

水路
航線 出發 到達 票價
宜昌—重慶 7:00 17:00 415
宜昌—奉節 12:40 16:20 150 7:30 14:20 150
宜昌—萬州區 9:30 16:10 220 11:00 17:20 220

1、宜昌—萬縣是水上飛翼—俄羅斯高航速旅遊船,柴油機,雜訊大,但是航速快。
2、此處所列時刻皆為快船,這些多航運性質,不太適合旅遊觀光。如想細細品味三峽最好乘游輪,宜昌各大旅行社或賓館都有豪華游輪業務,但這樣游覽三峽一般需要好幾天,費用較貴。

景區交通
三峽一般的兩種走法
從宜昌溯源到重慶
1.行船時間比較長,有足夠的時間欣賞兩岸風景。
2.費用相對低。
從重慶順流到宜昌
1.順水推舟,船速快。
2.白天安排停靠景點,兩岸風光一覽無余。
3.晚上一般不行船,在船上的休息娛樂不會受到行程的影響。

游在三峽

一般乘船游覽三峽。大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及其中的景點均在船上觀看,不需要門票。所以一定要在船上找一個既安全又能欣賞美景的最佳觀賞位置。下船游覽時一定要牢牢記住游輪停靠的碼頭和游輪開航的時間,必須在開航前返回遊輪。
三峽中風雨難測,所以雨具是必備的物品之一。船上江風較大,春秋季節應准備薄毛衣或外套;冬季長江上更是寒冷,應帶好厚重衣物,如羽絨服等。
普通游輪上提供的食品估計很難讓人滿意,所以自備一些食品和礦泉水上船是必要的;船上也有常用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出售,價格當然是很貴了。涉外豪華游輪的用餐一般沒有問題,正餐提供中式或西式自助餐和桌餐,早餐提供中西自助餐。有些游輪還免費提供礦泉水和純凈水。

㈦ 跪求"我眼中的三峽文化"演講稿

你眼中的三峽,我們哪裡知道呢?

給你看看別人眼中的三峽吧

-----------------------------------------------------------

三峽精神之旅zz
附圖:三峽夔門映像(centrial攝)

一支竹篙撐過三峽的湍流,也劃過千年的華章。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三峽,曾是一
代代文人墨客為之傾心的形勝之地,是長江文化源流最光彩照人的一段。世易時移,
屈原歸去,李白不復,沿岸的城鎮早已更換了名字。而當6月1日下閘蓄水之時,高峽
出平湖,三峽將又一次改變它原有的樣子。
值此之際,我們請來各界學者名人,各抒己見,縱論三峽之美。歷史的湍流不可
挽留,但有關美的記憶卻可在心中典藏。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
撰文/劉征(著名散文家、中學課文《過萬重山漫想》作者)
與黃河文明比起來,長江文明的特質最重要的便是:人文的、開放的、多元的、
感性的。
我一生三下三峽,三峽至今對我來說仍是人生里極其重要的地方。《過萬重山漫想》
是在1979年我第一次去三峽時寫的。二期工程以後,三峽將再無險可言,後人們恐怕
再難體會人們最初克服這一天險時的心情了。
開放的另一重意義是沖破,到了三峽,「沖破」變成一件極為艱巨的事情。三峽
險峻,自古就是天塹,北魏的酈道元曾言,「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
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水經注》)險灘亂礁,狂風巨浪,三峽在相
當長一段時期里都是生死路。老船工講,「闖過去了是運氣,闖不過去就再無回頭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有極大的勇氣,否則是很難下決心走一遭的。
而我眼中的三峽精神正是這樣一種開拓精神。古人下峽,長篙短篙拄在礁石上,
每到急流,就用篙將船從逼近礁石的角度上撐開,生死毫發,這樣的膽量和氣魄實在
太令人感嘆了。當初看到宋人夏圭的《巴船下峽圖》我震驚了好久,再過三峽時,頭
腦里總是反復出現蘇軾「古人篙眼似蜂窩」的詩句來,感慨萬千。前人眼中的三峽是
生死關,就是這樣的生死關,無數的中國人闖過去,留下了無數的故事。許多人說中
華民族是封閉、保守的民族,我想如果他們去走一遭三峽,看看那些與時代與急流險
灘搏鬥的艄公,就不會再這么想。
我一直堅持,只有開拓精神才是最大的浪漫,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開拓,三峽才能
引發人們內心的共鳴,它也因此而最美。

——美麗的夢留下美麗的憂傷,人間天上,代代相傳
撰文/舒婷(我國著名詩人,曾作神女峰組詩)
睽別三峽20餘載,我所念念不忘的神女,可還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
雲,暮為行雨」,於「陽台之下」,為誰望穿秋水?
1981年初夏,我在北京開完會,准備到武漢參觀正熱火朝天的葛洲壩工程,順便
游三峽。我們先坐長途汽車,崎嶇驚險,年輕不知道害怕,一路顛簸到宜昌,然後上
船。沒有導游拉客,只有廣播,每到緊要關頭轟轟響起。解說者操濃重地方口音,不
是湖北腔便是四川嗓門,初闖江湖的我,聽在耳朵里全成了一片緊張嘈雜的防空警報
。只憑著對三峽的一點粗淺常識和周圍遊客的興奮度,來揣測西陵峽呀香溪呀兵書寶
劍峽呀等逶迤變幻的山水畫廊。
其實看山看水,不必拘泥於名頭的響亮與否,而在於入目入耳入心,那一刻的親
近和融匯。想它是什麼便是什麼吧。於是拿把椅子,披件同伴的寬大西裝,坐在船頭
,任風勒著我,把亂發一根根往後扯直如韁繩。仰望「兩岸連山,別無闕處」(北魏
酈道元《水注經》),「肅何千千」、「磐石險峻,交加累積,重疊增益」(楚宋玉
《高唐賦》);俯視江濤水流,洶洶洋洋湛湛,有聲有色,有情有義,「感心動耳」
,回腸盪氣。
遊客紛紛,說是半夜進巫峽,怪不得楚王邂逅神女,一定是在睡夢中。我非白馬
王子,要親睹倩影只有睜大眼睛,片刻不敢交睫。守侯許久,見眾人慌張著鞋加衣,
擠向舷邊甲板,我自然不甘人後一涌而出。
微藍的天幕已經拉開,序曲低溢在浪弦的韻律之間。清月迷朦、冷霧飄忽,山影
幢幢,江氤四起,烘托的悲劇呼之欲出。神女裹著素袍緩緩轉過身來,卻只是默默側
聆,幽幽眄視,欲說還休。千言萬語只在最不設防的一瞬間,她是我們大家的夢中情
人,隨即隱入其他形狀,不復重現芳容。
眾人還在指指點點。驀然,我眼眶一熱心中刺痛,不由得抽身回到空寂的船艙里。江
濤高一聲低一聲,都是激越的和弦。
據《巫山縣志》記載:「赤帝女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為神女」。民間
另有傳說:夏禹時代,西王母娘娘的女兒瑤姬帶領十一姐妹下凡,協助大禹治水,並
送他一本工具書叫《上清寶經》。瑤姬不但是個傑出的女工程師,還是稱職的地方官
員。疏通峽道,解除水患後,奔波流連於三峽,為民辦實事,例如為船民擒水妖,為
樵夫驅虎豹,為農人布雲雨等。三峽人民把這群叛出天庭的守護女神挽留在人間,化
成奇俏秀絕的巫峽十二峰,最高峰即是為首的瑤姬,被稱為神女峰...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
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撰文/林東海(人民文學出版社資深編輯,李白研究會會員,為尋訪李白的蹤跡曾多
次游歷三峽)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固然是三峽的山川錦綉之美,而巫山雲雨,白帝晨昏,亦
是三峽的古今疊映之美。昭君村、白帝城、屈子廟、武侯祠……這些密布於三峽沿岸
的古跡遺蹤、情景交融投射下歷史的疊影,引無數文人墨客穿過驚濤駭浪走向楚天大
地。
是以如果沒有三峽,地圖上不僅將抹去一道水流湍急的河道,更重要的是,中國
的文學史一定會因此而改寫。巴楚文化的源流澆灌出三峽兩岸的風光,壯美的景象催
促屈原宋玉寫下楚辭中的不朽篇章,而他們本人也成為後人吟詠的章節。李白杜甫從
這里走過,沿岸的足跡又鑄出了三峽新的傳說。然後又是陸游、蘇軾……古人的身影
在這里穿梭交織,一代代密密層層有如地質層累積。一道巫山雲雨,兩岸猿聲哀啼,
就貫穿了整個中國文學史。
歷史上的三峽是各少數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同時也遭遇過不少戰亂以及歷朝歷代
的水患。沿岸的民族風情、民生疾苦、英雄史事以及滄桑變化的感嘆,和著濤聲一古
腦兒都匯入了詩篇。是以在三峽必作懷古詩、詠史詩,千古以來蔚然成風。詩風在李
白之前多為浪漫遐想,在杜甫之後則多為沉鬱悲涼。身世的沉浮造就了不同的詩篇,
想來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同樣欣賞到的三峽風光也是截然不同的吧...

——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巫峽千尋,走雲連風。飲真茹強,蓄素守中。喻彼行健,
是謂存雄。天地與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實,御之以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撰文/鮮於煌(重慶師范學院中文系古代文學導師、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
學者、多年來從事三峽文化的研究工作)
司空圖赫赫有名的《二十四詩品》將中國古詩按照美學風格分為二十四種情境,
其中「勁健」一派中有「巫峽千尋,走雲連風」的字樣,這里的巫峽是泛指三峽。它
清楚地說明了三峽已經作為一種符號,深入中國人的美學觀念之中。
黑格爾說:「美感是主體同對角處於和諧統一,主體的感性與理性活動也處於和
諧統一狀態時的心意狀態。」就三峽來說,山的巍峨、水的急流,以及行舟峽中的跌
宕奇險,很自然地引發文人們內心的激盪不安;靈感,往往由此而來。外在的景色美
沖撞著心靈,景物與心靈和諧契合,反映在文學上,便是觸景生情,物我為一。當小
船在沖破激流險灘之際感受良辰美景,不由發出浩浩長嘆。
群山萬壑、大江奔騰,三峽自古以來就是詩的海洋、畫的長廊。李白、杜甫、高
適、岑參、元稹、劉禹錫、蘇軾、陸游、黃庭堅、范成大……一連串的詩人銘刻在三
峽的史冊上。高聳入雲的巫山十二峰、一瀉千里的滾滾長江,以及生活在高山密林、
深溝險谷中的苗人、瑤人、羌人、越人等許多少數民族,都曾以三峽特有的地理環境
和色彩繽紛的社會生活激發出創作靈感和激情。最具說明性的是杜甫——他一生50多
年的時間里總共寫出的詩篇有1400多首,而他在三峽地區共居住了兩年零九個月時間
,就寫出481首,幾乎平均每兩天就寫一首,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看...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撰文/岑學恭(巴蜀詩書畫研究會會長、三峽畫派創始人,多年來專門從事三峽
山水與巴蜀風光的繪畫創作)
畫家眼裡的長江三峽是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廊。三峽之美,美在雄、險、奇、幽。

瞿塘峽以雄偉峻拔著稱,巫峽以幽深秀麗馳名,西陵峽以灘險水急逞勝。在三大峽谷
之間處處風光旖旎,兩岸青山,猶聞猿聲;數葉扁舟,饒有野趣。千姿百態、相得益
彰,令人心馳神往。三峽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無不似詩如畫。比較起方正平整的
黃河文化來,三峽之美是一種動態之美。要體會出三峽的美,就要在中景、遠景處欣
賞。三峽峽谷高且窄並險,但仍有平緩的山勢和寬谷。峰巒如削,波濤如怒,湍急的
水流和巨大的落差構成了動態的畫面,也因而更能激起書畫者的激情與暢想。如能乘
船江上,船動景移,可攬盡山、水、泉、洞之美。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三峽文化,長江就只能是一條「長白江」。
中國長江三峽歷史上早有聞名,隋唐時期山水樹石,已漸轉入獨立畫科,劉(松年)
、李(唐)、馬(遠)、夏(圭)畫作顯示出山水畫氣勢之清勁雄偉,大有李白的「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風。美
不勝收的歷史上記載了繪畫山水,如唐吳道子畫嘉陵山水(嘉陵江為長江在重慶、四
川的一大支流)三百餘里一日而畢。
三峽畫派的形成主要在於巴山蜀水,長江三峽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出了一大批繪畫
藝術家。三峽畫派,把最能反映巴蜀變遷的三峽風光,作為藝術表達的主題,以繪畫
方式來描寫歷史文卷,被感染者愈來愈多,描繪長江三峽歷史文化名勝古跡,記錄三
峽的新景觀,久而久之竟在現代逐漸形成了一個派系。
彈指算來,畫三峽近五十年了。我對三峽的風景感興趣由來已久。小時候讀到的地理
課本上面有插圖、照片,其中描繪三峽景色,曾使我對景生情,殊為神往。我生長在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北平原,每見到懸崖峭壁、怪石嶙峋的風景照片時
,總會幻想那遠古時代「蜀犬吠日」的四川山川風物的圖像……
抗日戰爭爆發,我被迫離開那莽莽大漠,從西北向西南,踏著三國時鄧艾走過的「陰
平小道」,走蠶叢,攀棧道,進入了四川,從此又與三峽結下不解之緣,多次往返三
峽,寫生採集素材。李杜的詩句,開闊了我畫三峽的胸襟。恩師徐悲鴻先生在抗戰期
間也為我寫過三峽題畫詩。總之,不到三峽,沒有身臨其境的生活體驗,是很難體會
到這些詩句之意境的...
(以上文字內容屬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詳情請見中國國家地理2003.6期.)

㈧ 游三峽的感想(三峽情)

初到三峽,真有點為它贊嘆不已。它是如此神奇,讓人捉摸不透。它在你面前顯示的好象如此平凡。但一眨眼又是另一種風景。它的變幻末測讓人如至仙境。它的平凡中透著不平凡的氣息。

三峽美,美的壯麗,美的雄偉壯觀。有時柔媚,有時險峻,但都不失那種宏偉的氣魄。最讓人陶醉的是小三峽。讓人眼前一亮,如同仙境中的仙境。晃如來到了世外桃源。有一種豁然開朗的美感。

小三峽中的一切都是有靈氣的。那的人,那的水,那的樹,還有那的動物。樹木滿山遍野都是,找不到樹干,只有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讓人迷失了自我。水,還是映稱著樹,也是那種綠,清清的淡淡的,卻看不見底。但又能看見另一種風景。

小三峽中最有趣的就要數猴子們了。一會兒出現,一會兒又消失了。它們的速度讓人感到驚奇。雖看不清楚,但就是覺得比動物園中的可愛些,有趣些。它們好象吸收了大山的靈氣,更美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隻正在休息的猴子,大家紛紛舉起了手中的相機想拍照,誰知,小猴子也學著人們的動作,那樣子真滑稽,大家都想讓船慢些好看清楚。猴子也舉起了手,好象在和人們說再見。這讓大家更開心了,也對著小猴子揮手說再見。

突然一陣了嘹亮的歌聲響起。導游告訴我們這是這里的人們在和我們問好。說完導游阿姨也唱了一句,大山裡也唱了一句,唱的比導游用喇叭唱的還響。大家高興極了。導游又講了幾個山裡人的故事。大家對小三峽更是依依不捨了。

㈨ 三峽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成立,著手開展長江的綜合治理。

1955年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長江葛洲壩工程批准興建,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建設三峽工程作實戰准備。

1992年4月3日,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興建三峽工程的決議》,完成三峽工程的立法程序並進入實施階段。

1993年9月27日,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9)三峽歷史文化與感想擴展閱讀

三峽工程:

1、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等。

2、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築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等。導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轉向三期工程建設的重要標志。

3、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並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 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三峽工程投資:經國家正式批準的三峽工程初步設計靜態總概算(1993年5月末價格,不包括物價上漲及施工期貸款利息)為900.9億元。其中樞紐工程投資500.9億元,水庫淹沒處理及移民安置費用400億元。

三峽工程施工期長達17年,且其資金來源多元化,計入物價上漲及施工期貸款利息動態總投資,估算約為2039億元。近年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物價穩定、利率下調,預測三峽工程總投資不會超過1800億元。

㈩ 三峽文化的歷史文化

長江三峽庫區人文來旅遊資源是在歷史源發展過程中勞動人民創造的豐富的社會文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
豐厚的歷史文化:距今約200萬年便有巫山人在活動、之後在巫溪活動的古巴人、以及此後所歷經的各朝各代,都在這條偉大的河流旁邊流下了他們生活的足跡。
抗戰時的重慶人民抵抗法西斯做出了英勇的斗爭,新世紀三峽大壩的修建,重慶地區百萬大移民,這些都是重慶人民在全國、在全世界上書寫了光輝的篇章,而這也是我們重要的旅遊資源。

閱讀全文

與三峽歷史文化與感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