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牧野地區發展歷史

牧野地區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5 04:36:59

A. 牧野之戰的歷史背景

牧野之戰,就是商周之際周武王在呂望等人輔佐下,率軍直搗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在牧野(今淇縣以南衛河以北地區)大破商軍、滅亡商朝的一次戰略決戰。 商湯所建立的商王朝,歷經初興、中衰、復振、全盛、寖弱諸階段後,到了商紂王 (帝辛)即位時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機的深淵。在封王的統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敗、 刑罰酷虐,連年對外用兵,民眾負擔沉重,痛苦不堪;貴族內部矛盾重重,分崩離析, 從而導致了整個社會動盪不安,出現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亂局面。

與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的西方屬國——周的國勢正如日當中、蒸蒸日上。公劉、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積極經營,使周迅速強盛起來,其勢力伸入江、漢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後,任用熟悉商朝內部情況的賢士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積極從事伐紂滅商的宏偉大業。

文王為牧野之戰的展開、「翦商」大業的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政治上他積極修德行善,裕民富國,廣羅人才,發展生產,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政策,贏得了人們的廣泛擁護,鞏固了內部的團結。在修明內政的同時,他向商紂發起了積極的政治、外交攻勢:請求商紂「去炮烙之刑」,爭取與國,最大限度孤立商紂。文王曾公平地處理了虞、芮兩國的領土糾紛,還頒布「有亡荒閱」(搜索逃亡奴隸)的法令,保護奴隸主們的既得利益。通過這些措施,文王擴大了政治影響,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斗爭的重大勝利。

在處理商周關繫上,文王表面上恭順事商,以麻痹紂王。他曾率諸侯朝覲紂王,向其顯示所謂的「忠誠」。同時大興土木,「列侍女,撞鍾擊鼓」,裝出一副貪圖亨樂的樣子,欺騙紂王,誘使其放鬆警惕,確保滅商准備工作能夠在暗中順利地進行。

在各方面准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後,文王在呂尚的輔佐下,制定了正確的伐紂軍事戰略方針。其第一個步驟,就是翦商羽翼,對商都朝歌形成戰略包圍態勢。為此,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繼征服犬戎、密須、阮、共等方國,消除了後顧之憂。接著,組織軍事力量向東發展,東渡黃河,先後翦滅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屬國,打開了進攻商都—— 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處於「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態勢,伐紂滅商只不過是 一個時間問題了。

文王在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他即位後,繼承乃父遺志,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並加緊予以落實:在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與諸侯結盟,向朝歌派遣間諜,准備伺機興師。

當時,商紂王已感覺到周人對自己構成的嚴重威脅,決定對周用兵。然而這一擬定中的軍事行動,卻因東夷族的反叛而化為泡影。為平息東夷的反叛,紂王調動部隊傾全力進攻東夷,結果造成西線兵力的極大空虛。與此同時,商朝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呈現白熾化,商紂飾過拒諫,肆意胡為,殘殺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呂尚等人遂把握這一有利戰機,決定乘虛蹈隙,大舉伐紂,一戰而勝。

公元前1027年(一說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統率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萬5千人,浩浩盪盪東進伐商。同月下旬,周軍進抵孟津,在那裡與反商的庸、盧、彭、 濮、蜀(均居今漢水流)、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陸南)等 方國部落的部隊會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歸周的有利形勢,率本部及協同自己作戰的方 國部落軍隊,於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冒雨迅速東進。從汜地(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渡過 黃河後,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輝縣西北)折而東行,直指朝歌。周師沿途沒有遇 到商軍的抵抗,故開進順利,僅經過6天的行程,便於二月初四拂曉抵達牧野。 周軍進攻的消息傳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驚恐。商紂王無奈之中只好倉促部署防 御。但此時商軍主力還遠在東南地區,無法立即調回。於是只好武裝大批奴隸,連同守 衛國都的商軍共約17萬人(一說70萬,殊難相信),由自己率領,開赴牧野迎戰周師。

二月初五凌晨,周軍布陣完畢,庄嚴誓師,史稱「牧誓」。武王在陣前聲討紂王聽信寵姬讒言,不祭祀祖宗,招誘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隸,暴虐地殘害百姓等諸多罪行, 從而激發起從征將士的敵愾心與鬥志。接著,武王又鄭重宣布了作戰中的行動要求和軍 事紀律:每前進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齊,以保持隊形;每擊刺四、五次或六、七次, 也要停止取齊,以穩住陣腳。嚴申不準殺害降者,以瓦解商軍。 誓師後,武王下

令向商軍發起總攻擊。他先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即讓呂尚率 領一部分精銳突擊部隊向商軍挑戰,以牽制迷惑敵人,並打亂其陣腳。商軍中的奴隸和 戰俘心向武王,這時便紛紛起義,掉轉戈矛,幫助周帥作戰。武王乘勢以「大卒(主力) 沖馳帝紂師」,猛

烈沖殺敵軍。於是商軍十幾萬之眾頃刻土崩瓦解。紂王見大勢盡去, 於當天晚上倉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軍乘勝進擊,攻佔朝歌,滅亡商朝。 爾後,武王分兵四齣,征伐商朝各地諸侯,肅清殷商殘余勢力。

周軍取得牧野之戰的徹底勝利決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長期正確運用「伐謀」、「伐交」策略的結果。它起到了爭取人心,翦敵羽翼,麻痹對手,建立反商統一戰線的積極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確選擇決戰的時機,即乘商師主力遠征東夷未還,商王朝內部分崩離析之時,果斷地統率諸侯聯軍實施戰略奔襲,從而使敵人在戰略、戰術上均陷於劣勢和被動,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適時展開戰前誓師,歷數商紂罪狀, 宣布作戰行動要領和戰場紀律,鼓舞士氣,瓦解敵人。第四,在牧野決戰的作戰指揮上, 善於做到奇正並用,予敵以巧妙而猛烈的打擊,使之頃刻徹底崩潰。

商紂王之所以迅速敗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殷商統治集團政治腐朽,橫行暴斂, 嚴刑酷法,導致喪盡民心,眾叛親離。其次是對東方進行長期的掠奪戰爭,削弱了力量, 且造成軍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統治者對周人的戰略意圖缺乏警惕,放鬆戒備,自食 惡果;四是作戰指揮上消極被動,無所作為。加上軍中那些臨時倉促征發的奴隸陣上起 義,反戈一擊,其一敗塗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牧野之戰是我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統治,確立了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秩序,為西周奴隸制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對後世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其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B. 牧野之戰反映的歷史信息

牧野之戰,就是商周之際周武王在呂望等人輔佐下,率軍直搗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在牧野(今淇縣以南衛河以北地區)大破商軍、滅亡商朝的一
次戰略決戰. 商湯所建立的商王朝,歷經初興、中衰、復振、全盛、寖弱諸階段後,到了商紂王
(帝辛)即位時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機的深淵.在封王的統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敗、
刑罰酷虐,連年對外用兵,民眾負擔沉重,痛苦不堪;貴族內部矛盾重重,分崩離析,
從而導致了整個社會動盪不安,出現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亂局面.
與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的西方屬國——周的
國勢正如日當中、蒸蒸日上.公劉、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積極經營,使周迅速強盛起來,其勢力伸入江、漢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後,任用熟悉商朝內部情況的賢士
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積極從事伐紂滅商的宏偉大業.
文王為牧野之戰的展開、「翦商」大業的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政治上他積極修德行
善,裕民富國,廣羅人才,發展生產,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政
策,贏得了人們的廣泛擁護,鞏固了內部的團結.在修明內政的同時,他向商紂發起了積極的政治、外交攻勢:請求商紂「去炮烙之刑」,爭取與國,最大限度孤立
商紂.文王曾公平地處理了虞、芮兩國的領土糾紛,還頒布「有亡荒閱」(搜索逃亡奴隸)的法令,保護奴隸主們的既得利益.通過這些措施,文王擴大了政治影
響,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斗爭的重大勝利.
在處理商周關繫上,文王表面上恭順事商,以麻痹紂王.他曾率諸侯朝覲紂王,向其顯示所謂的「忠誠」.同時大興土木,「列侍女,撞鍾擊鼓」,裝出一副貪圖亨樂的樣子,欺騙紂王,誘使其放鬆警惕,確保滅商准備工作能夠在暗中順利地進行.

各方面准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後,文王在呂尚的輔佐下,制定了正確的伐紂軍事戰略方針.其第一個步驟,就是翦商羽翼,對商都朝歌形成戰略包圍態勢.為此,文王
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繼征服犬戎、密須、阮、共等方國,消除了後顧之憂.接著,組織軍事力量向東發展,東渡黃河,先後翦滅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屬
國,打開了進攻商都—— 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處於「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態勢,伐紂滅商只不過是 一個時間問題了.
文王在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他即位後,繼承乃父遺志,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並加緊予以落實:在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與諸侯結盟,向朝歌派遣間諜,准備伺機興師.

時,商紂王已感覺到周人對自己構成的嚴重威脅,決定對周用兵.然而這一擬定中的軍事行動,卻因東夷族的反叛而化為泡影.為平息東夷的反叛,紂王調動部隊傾
全力進攻東夷,結果造成西線兵力的極大空虛.與此同時,商朝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呈現白熾化,商紂飾過拒諫,肆意胡為,殘殺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
子.武王、呂尚等人遂把握這一有利戰機,決定乘虛蹈隙,大舉伐紂,一戰而勝.
公元前1027年(一說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統率兵車300
乘,虎賁3000人,甲士4萬5千人,浩浩盪盪東進伐商.同月下旬,周軍進抵孟津,在那裡與反商的庸、盧、彭、
濮、蜀(均居今漢水流)、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陸南)等
方國部落的部隊會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歸周的有利形勢,率本部及協同自己作戰的方
國部落軍隊,於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冒雨迅速東進.從汜地(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渡過
黃河後,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輝縣西北)折而東行,直指朝歌.周師沿途沒有遇
到商軍的抵抗,故開進順利,僅經過6天的行程,便於二月初四拂曉抵達牧野. 周軍進攻的消息傳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驚恐.商紂王無奈之中只好倉促部署防
御.但此時商軍主力還遠在東南地區,無法立即調回.於是只好武裝大批奴隸,連同守
衛國都的商軍共約17萬人(一說70萬,殊難相信),由自己率領,開赴牧野迎戰周師.
二月初五凌晨,周軍布陣完畢,庄嚴誓師,史稱「牧誓」.武
王在陣前聲討紂王聽信寵姬讒言,不祭祀祖宗,招誘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隸,暴虐地殘害百姓等諸多罪行,
從而激發起從征將士的敵愾心與鬥志.接著,武王又鄭重宣布了作戰中的行動要求和軍
事紀律:每前進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齊,以保持隊形;每擊刺四、五次或六、七次, 也要停止取齊,以穩住陣腳.嚴申不準殺害降者,以瓦解商軍.
誓師後,武王下
令向商軍發起總攻擊.他先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即讓呂尚率 領一部分精銳突擊部隊向商軍挑戰,以牽制迷惑敵人,並打亂其陣腳.商軍中的奴隸和 戰俘心向武王,這時便紛紛起義,掉轉戈矛,幫助周帥作戰.武王乘勢以「大卒(主力) 沖馳帝紂師」,猛
烈沖殺敵軍.於是商軍十幾萬之眾頃刻土崩瓦解.紂王見大勢盡去, 於當天晚上倉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軍乘勝進擊,攻佔朝歌,滅亡商朝. 爾後,武王分兵四齣,征伐商朝各地諸侯,肅清殷商殘余勢力.

軍取得牧野之戰的徹底勝利決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長期正確運用「伐謀」、「伐交」策略的結果.它起到了爭取人心,翦敵羽翼,麻痹對手,建立反商統
一戰線的積極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確選擇決戰的時機,即乘商師主力遠征東夷未還,商王朝內部分崩離析之時,果斷地統率諸侯聯軍實施戰略奔襲,從而使敵人
在戰略、戰術上均陷於劣勢和被動,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適時展開戰前誓師,歷數商紂罪狀,
宣布作戰行動要領和戰場紀律,鼓舞士氣,瓦解敵人.第四,在牧野決戰的作戰指揮上, 善於做到奇正並用,予敵以巧妙而猛烈的打擊,使之頃刻徹底崩潰.

紂王之所以迅速敗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殷商統治集團政治腐朽,橫行暴斂,
嚴刑酷法,導致喪盡民心,眾叛親離.其次是對東方進行長期的掠奪戰爭,削弱了力量,
且造成軍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統治者對周人的戰略意圖缺乏警惕,放鬆戒備,自食
惡果;四是作戰指揮上消極被動,無所作為.加上軍中那些臨時倉促征發的奴隸陣上起 義,反戈一擊,其一敗塗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牧野之戰是我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統治,確立了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秩序,為西周奴隸制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對後世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其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C. 歷史上牧野之戰發生在今天的哪裡

牧野之戰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專新鄉市附近)進屬行的決戰。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後兵敗自焚,商朝滅亡。故《左傳》稱:「紂克東夷而損其身」。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一些小國,率領大軍發動了滅商的戰爭。紂王倉促之間組織了一些臨時部隊前來迎敵,雙方在牧野交戰,士兵們在前線倒戈起義,引導周軍攻入商都,紂王眾叛親離,無奈中逃回朝歌城,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

D. 牧野之戰的歷史意義,作用,文化,當今人們對它的評價.

意義:牧野之戰結束了商六百多年的統治,為西周奴隸制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專開辟了道屬路,對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用:周文王於牧野大敗商軍,使商軍十幾萬大軍傾刻瓦解,周軍乘勝追擊。使商朝迅速滅亡。
文化:牧野之戰,以其具有豐富的傳統思想文化內涵,可以成為牧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牧野文化,則是對大體上相當於今天新鄉地區,古往今來的一切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科技的傳統以及當今現實的總體概括。

評說:第一,「一統天下」的意識和三代社會的進步。三代一統天下、統一王朝的確立,都為社會的經濟、文化和科技的發展進步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環境。第二,「得天下以仁」,對正義戰爭和仁政性質的認同。

E. 關於牧野之戰的歷史文獻

牧野之戰

名稱: 牧野之戰
地點: 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河以北)
時間: 說法不一,從前1130年到前1018年都有
參戰方: 周聯軍:周、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商朝
結果: 商朝戰敗,紂王自殺,商朝滅亡
參戰方兵力: 周聯軍4.5萬人,商朝約17萬人
傷亡情況: 現代估計約兩萬人
主要指揮官: 周武王、呂尚,子辛

商朝自商湯滅夏建立,經歷600多年後,傳位至第31位國王子辛(商紂王)時,已是危機四伏。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子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政治上子辛耗巨資建鹿台、矩橋,造酒池肉林,使國庫空虛。寵信愛妃妲己以及飛廉、惡來等一幫佞臣,妄殺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造成諸侯臣屬紛紛離叛。軍事上子辛致力於用兵於東南夷族,雖然戰爭取得了勝利,俘虜了「億兆(上百萬)夷人」,子辛也被譽為「百克(百戰百勝)」,但商軍主力遠征東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空虛,無兵可守。 周本來是渭水中游的一個古老部落,居住於今陝西中部的一些地區,依靠優越的自然環境逐漸發展起來。到姬昌時,對內重用呂尚、散宜生、太顛、閎夭、南宮適等一幫賢臣,國力日強;對外姬昌宣揚德教,積極調停各方國間的爭端,使諸侯紛紛依附。據《史記》記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前1056年,姬昌對內稱王,即周文王。前1055年,姬昌出兵伐犬戎。翌年又討伐侵凌鄰國的密須,解除了伐商的後顧之憂。前1053年,姬昌出兵東向攻黎(山西省長治市西南);前1052年,攻邘(今河南省沁陽市);前1051年,攻取了商王寵臣崇侯虎的崇國。這三場戰爭勝利後,周切斷了商朝同西部屬國的聯系。同年,姬昌遷都於豐(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角),使國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擾並更有利於向東進兵。至此,姬昌伐商的戰略部署已經基本完成。
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前1048年,牧野之戰前兩年,周武王曾觀兵於孟津(今河南省孟津縣)。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精銳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人。聯軍於2月26日冒雨繼續東進,從汜地(今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渡河水(黃河,一說由孟津渡河)後,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輝縣西北)折而東行。27日清晨,周武王莊嚴誓師,歷數子辛的種種暴行,即為《尚書》所記載之「牧誓」。28日拂曉,聯軍進至牧野。《詩經》記載:「牧野洋洋,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期清明」 。 子辛驚聞周軍來襲,因此時商軍主力遠在東南地區,無法即時征調,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根《史記》記載,帝辛出動的總兵力有七十萬人,另一些文獻記載是十七萬。《詩經·大明》 稱:「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逸周書·克殷》記載 :周軍先由呂尚率數百名精兵上前挑戰,震懾商軍並沖亂其陣腳,然後周武王親率主力跟進沖殺,將對方的陣形徹底打亂。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志,紛紛倒戈,商軍迅速崩潰。子辛見大勢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正式滅亡。周武王趕到鹿台時,用「輕呂」擊刺子辛的屍體,並親自斬其頭顱懸旗示眾。
《逸周書·世俘》記載:牧野之戰周武王大獲全勝,擊斃商軍十八萬人,生俘三十三萬人,捕獵,虎、熊、犀牛、鹿等動物一萬多頭,並掠奪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僅佩玉就達到十八萬塊。 隨後聯軍兵分四路,向東南方進發,四處征伐忠於的商朝各地諸侯,驅逐商朝大將飛廉於海濱而殺之。 但牧野之戰並沒有完全消滅商朝,商朝原領地的一部分作為子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國,作為商朝的延續,商朝南征的軍隊也沒有被完全消滅。周武王死後,武庚聯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發動「三監之亂」,最終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殘余勢力才被完全消滅。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牧野之戰中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關於牧野之戰發生的年代有44種不同說法,從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 根據《國語》記載:「昔武王克商,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可推定為公元前1046年。歷史學家何炳棣認為鶉火是東周的洛陽。 《竹書紀年》記載牧野之戰發生於公元前1027年。 《屍子》記載:「武王伐紂,魚辛諫曰:『歲(木星)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從」。《荀子·儒效篇》說:「武王之誅紂也,行之日以兵忌,東面而迎太歲」。《淮南子·兵略訓》也記載:「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根據計算推算出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 《利簋》銘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歲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歲鼎克昏」是指歲星、昏星(水星)位於金星的兩側,三星鼎足,可推斷牧野之戰是發生在公元前1050年12月28日早晨6、7點鍾。 明代黃道周有牧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053年(戊子歲)之說。 黃宗羲的《歷代甲子考》與《答朱康流論歷代甲子書》記載武王克商發生在前1122年(己卯歲),並多次與朱朝瑛辯之。 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定牧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 1998年12月20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會議上,江曉原結論,牧野之戰發生於公元前1044年1月9日。

F. 牧野的歷史事件

殷朝復忠臣比干、西制周國師姜尚都出生於此地。
殷商末年,八百諸侯會同盟(其址在今獲嘉縣同盟山),助周伐紂的牧野之戰,就是在這里發生的。今有姜太公祠、比干廟、姜太公故里等遺存。
周武王伐紂時的牧野大戰,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古代戰爭,標志著殷商555年歷史的終結。拋開政治的,軍事的大話題不論,單是成語或掌故就有長長的一串。比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黃鉞白旄、白魚入舟、赤鳥流屋、叩馬阻諫、不食周粟、愛屋及烏、助紂為虐、百夫致師、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等等。

G. 牧野之戰的時間和具體狀況

戰役名稱:牧野之戰
戰役雙方:周武王,商紂王
戰役時間: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牧野洋洋,……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期清明」 ——《詩經》
戰役背景

商紂王統治下,政治腐敗,刑罰殘酷,連年用兵,貴族矛盾銳化,導致了正個社會動盪不安;而西方屬國——周正如日當中,蒸蒸日上,任用賢士,修德以傾商政,積極開展伐紂滅商的大業。

牧野之戰展開之前,文王採取政策,即政治上,積善行德,裕民富國。廣招人才,發長生產;外交上,爭取與國,最大限度孤立商紂。准備過後,文王乘商師主力遠征東夷,果斷地率領諸侯聯軍實施奔壟,使敵人在戰略戰術上處於被動與惡勢,善於做到奮正並用,予敵人巧妙而猛烈的打擊,使之傾刻崩潰。

牧野之戰,就是商周之際周武王在呂尚等人輔佐下,率軍直搗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在牧野(今淇縣以南衛河以北地區)大破商軍、滅亡商朝的一次戰略決戰。商湯所建立的商王朝,歷經初興、中衰、復振、全盛、寖弱諸階段後,到了商紂王 (帝辛)即位時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機的深淵。在紂王的統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敗、刑罰酷虐,連年對外用兵,民眾負擔沉重,痛苦不堪;貴族內部矛盾重重,分崩離析,從而導致了整個社會動盪不安,出現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的混亂局面。

與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的西方屬國——周的國勢正如日當中、蒸蒸日上。公劉、古公亶父、王季等人的積極經營,使周迅速強盛起來,其勢力伸入江、漢流域。文王姬昌即位後,任用熟悉商朝內部情況的賢士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積極從事伐紂滅商的宏偉大業。

文王為牧野之戰的展開、「翦商」大業的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政治上他積極修德行善,裕民富國,廣羅人才,發展生產,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政策,贏得了人們的廣泛擁護,鞏固了內部的團結。在修明內政的同時,他向商紂發起了積極的政治、外交攻勢:請求商紂「去炮烙之刑」,爭取與國,最大限度孤立商紂。文王曾公平地處理了虞、芮兩國的領土糾紛,還頒布「有亡荒閱」(搜索逃亡奴隸)的法令,保護奴隸主們的既得利益。通過這些措施,文王擴大了政治影響,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斗爭的重大勝利。

在處理商周關繫上,文王表面上恭順事商,以麻痹紂王。

他曾率諸侯朝覲紂王,向其顯示所謂的「忠誠」。同時大興土木,「列侍女,撞鍾擊鼓」,裝出一副貪圖享樂的樣子,欺騙紂王,誘使其放鬆警惕,確保滅商准備工作能夠在暗中順利地進行。

在各方面准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後,文王在呂尚的輔佐下,制定了正確的伐紂軍事戰略方針。其第一個步驟,就是翦商羽翼,對商都朝歌形成戰略包圍態勢。為此,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繼征服犬戎、密須、阮、共等方國,消除了後顧之憂。接著,組織軍事力量向東發展,東渡黃河,先後翦滅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屬國,打開了進攻商都—— 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處於「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態勢,伐紂滅商只不過是 一個時間問題了。

文王在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他即位後,繼承乃父遺志,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並加緊予以落實:在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與諸侯結盟,向朝歌派遣間諜,准備伺機興師。

當時,商紂王已感覺到周人對自己構成的嚴重威脅,決定對周用兵。然而這一擬定中的軍事行動,卻因東夷族的反叛而化為泡影。為平息東夷的反叛,紂王調動部隊傾全力進攻東夷,結果造成西線兵力的極大空虛。與此同時,商朝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呈現白熾化,商紂飾過拒諫,肆意胡為,殘殺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呂尚等人遂把握這一有利戰機,決定乘虛蹈隙,大舉伐紂,一戰而勝。

盟津之會後的兩年中,紂王昏亂暴虐,愈演愈烈;殺王子比干、囚禁箕子,人民的不滿無以復加,連太師、少師都抱樂器奔周。紂已眾叛親離、徹底孤立,伐紂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武遍告諸侯:殷有重罪,不可不征伐!

公元前1046年(一說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統率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萬5千人,浩浩盪盪東進伐商。同月下旬,周軍進抵孟津,在那裡與反商的庸、盧、彭、 濮、蜀(均居今漢水流)、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陸南)等部落的部隊會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歸周的有利形勢,率本部及協同自己作戰的部落軍隊,於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今河南孟縣南)冒雨迅速東進。從汜地(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渡過黃河後,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輝縣西北)折而東行,直指朝歌。周師沿途沒有遇 到商軍的抵抗,故開進順利,僅經過6天的行程,便於二月初四拂曉抵達牧野。 周軍進攻的消息傳至朝歌,商朝廷上下一片驚恐。商紂王無奈之中只好倉促部署防禦。但此時商軍主力還遠在東南地區,無法立即調回。於是只好武裝大批奴隸,連同守衛國都的商軍共約17萬人(一說70萬,殊難相信),由自己率領,開赴牧野迎戰周師。

二月初五凌晨,周軍布陣完畢,庄嚴誓師,史稱「牧誓」。武王在陣前聲討紂王聽信寵姬讒言,不祭祀祖宗,招誘四方的罪人和逃亡的奴隸,暴虐地殘害百姓等諸多罪行,從而激發起從征將士的敵愾心與鬥志。接著,武王又鄭重宣布了作戰中的行動要求和軍事紀律:每前進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齊,以保持隊形;每擊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齊,以穩住陣腳。嚴申不準殺害降者,以瓦解商軍。誓師後,武王下令向商軍發起總攻擊。他先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即讓呂尚率領一部分精銳突擊部隊向商軍挑戰,以牽制迷惑敵人,並打亂其陣腳。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心向武王,這時便紛紛起義,掉轉戈矛,幫助周帥作戰。「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乘勢以「大卒(主力)沖馳帝紂師」,猛烈沖殺敵軍。於是商軍十幾萬之眾頃刻土崩瓦解。紂王見大勢盡去,於當天晚上倉惶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軍乘勝進擊,攻佔朝歌,滅亡商朝。爾後,武王分兵四齣,征伐商朝各地諸侯,肅清殷商殘余勢力。商朝滅亡。

周軍取得牧野之戰的徹底勝利決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長期正確運用「伐謀」、「伐交」策略的結果。它起到了爭取人心,翦敵羽翼,麻痹對手,建立反商統一戰線的積極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確選擇決戰的時機,即乘商師主力遠征東夷未還,商王朝內部分崩離析之時,果斷地統率諸侯聯軍實施戰略奔襲,從而使敵人在戰略、戰術上均陷於劣勢和被動,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適時展開戰前誓師,歷數商紂罪狀,宣布作戰行動要領和戰場紀律,鼓舞士氣,瓦解敵人。第四,在牧野決戰的作戰指揮上,善於做到奇正並用,予敵以巧妙而猛烈的打擊,使之頃刻徹底崩潰。

商紂王之所以迅速敗亡,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殷商統治集團政治腐朽,橫行暴斂,嚴刑酷法,導致喪盡民心,眾叛親離。其次是對東方進行長期的掠奪戰爭,削弱了力量,且造成軍事部署的失衡。三是殷商統治者對周人的戰略意圖缺乏警惕,放鬆戒備,自食惡果;四是作戰指揮上消極被動,無所作為。加上軍中那些臨時倉促征發的奴隸陣上起義,反戈一擊,其一敗塗地也就不可避免了。

戰爭結果
周文王於牧野大敗商軍,使商軍數十萬大軍傾刻瓦解,周軍乘勝追擊。使商朝迅速滅亡。

牧野之戰是我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統治,確立了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秩序,為西周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對後世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其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次正義之戰。
《牧野之戰》司馬遷
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於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於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諸侯,諸侯畢拜武王,武王乃揖諸侯,諸侯畢從。武王至商國,商國百姓咸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語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自殺。武王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復軍。
譯文 : 商紂王聽說周武王來討伐,也發動軍隊七十萬人抵抗周武王。周武王派軍師姜尚(姜子牙)與百夫長挑戰,率領大軍攻擊商紂王的軍隊。商紂王的兵力雖然多,但是沒有打仗的心思,都盼著周武王趕快到來。商紂王的軍隊全都倒戈起義參與作戰,為周武王打開了道路。周武王的軍隊縱橫戰場,商紂王的士兵全都崩潰瓦解背叛紂王。紂王逃走,回到京都登上鹿台,披著鑲滿寶玉的衣服,點火自焚而死。周武王手持白色大旗來指揮諸侯,諸侯都像周武王參拜,周武王於是向諸侯回禮,諸侯全都服從指揮。武王到了商國首都,商國的百姓遠不在郊外迎接。於是周武王讓群臣向商國百姓宣告說:「上天賜給你們平安(休戰)!」商國百姓都在此跪拜磕頭,周武王也回禮。於是進入王宮,到了紂王自殺的地方。武王親自向紂王射箭,射了三箭然後下車,用劍擊打他,用黃色的鉞斬下了紂王的頭,掛起白色的大旗。不一會到了紂王的嬖、妾兩個妃子的住所,兩人都自縊而死。武王又射了三箭,用劍擊打她們,用黑色的鉞斬下她們的頭,把他們的頭掛在白色的小旗上。武王做完這些才出來回到軍營。

H. 與「牧野之戰」有關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牧野大戰是商、周決定成敗的一場大戰,誰輸了都沒有翻身的機會。
商末,西周之主與天下諸侯會師於孟津共伐無道商紂,姜尚為該支義師的統帥,在牧野與紂王大戰,紂敗逃。

I. 牧野區的歷史沿革

1949年為新鄉市第四區,1955年更名為郊區,1959年改公社,1966年復置郊區。
1996年,郊區位於新鄉版市區四周,面積權89.2平方千米,轄王村1鎮,平原、牧野2鄉。區政府駐北干中路。
2003年12月25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新鄉市郊區更名為牧野區。將紅旗區的東幹道、北幹道、榮校路、花園4個街道和原新華區的新輝路、衛北2個街道劃歸牧野區管轄;將新鄉縣洪門鎮的定國、呂村、堡上、孫村、東聶庄、秦庄6個村劃歸牧野區管轄。將原郊區平原鄉的孟營一村、孟營二村、孟營三村、城關、東關、駱駝灣、馬小營、張庄、段村、留庄營、飲馬口、西馬小營、臧營13個村劃歸紅旗區管轄。將原郊區的平原鄉(不含孟營一村、孟營二村、孟營三村、城關、東關、駱駝灣、馬小營、張庄、段村、留庄營、飲馬口、西馬小營、臧營13個村)劃歸衛濱區管轄。調整後,牧野區轄和平路、東幹道、北幹道、榮校路、花園、新輝路、衛北7個街道和王村鎮、牧野鄉。區人民政府駐學院路。
2004年2月區劃調整後更名為牧野區。
2004年,牧野區轄東幹道、北幹道、花園、榮校路、新輝路、衛北、和平路7個街道和王村鎮、牧野鄉,共57個行政村和34個社區。

J. 古代牧野在現在的哪裡

牧野,河南省新鄉市的別稱,是史上的一個地名,其地在今新鄉市北部,內包括新鄉市所轄鳳泉區、容衛輝市、輝縣市、獲嘉縣等地。牧野原非專有名詞,這里是相對於殷都朝歌(今河南鶴壁市淇縣)而言的。從朝歌城由內向外,分別稱作城、郭、郊、牧、野。《爾雅》:「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
歷史上的牧野主要指衛輝市,廣義上的牧野也包括新鄉市鳳泉區、獲嘉縣部分地區。牧邑的具體位置,東漢的許慎在其所著的《說文解字》里說得最為明白。他說: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與紂戰於牧野」。漢代的70里,約合25公里,正是衛輝市區所在地。

閱讀全文

與牧野地區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