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濟南有哪些名勝古跡
大明湖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舊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名勝。
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城西南有濼水……北為大明湖。」隋唐時名蓮子湖,歷水波,宋時曾名西湖,到金元時始稱大明湖。湖畔楊柳依依,湖上荷葉連連,清人劉劉鳳誥寫聯贊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還是歷代名人聚集薈萃之地,13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曾發出「園林美麗,堪悅心目,山色湖光,應接不暇」的感嘆。
2. 百脈泉的資料,名稱的由來以及傳說
百脈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的百脈泉公園明水湖西岸龍泉寺院內,在泉城濟南市的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就誕生在這里。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卷八》稱:「百脈水出土谷(鼓)縣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謂之百脈水」。唐代《元和郡縣圖志·卷十》稱:「百脈水出縣東北平地,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合流,故名之」。金代《名泉碑》將趵突泉、百脈泉單獨並列。元代《齊乘》稱:「蓋歷下眾泉,皆岱陰伏流所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曾鞏雲:「岱陰諸泉,皆伏地而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百脈寒泉珍珠滾」,居章丘八景之首,是中國北方獨具特色的泉景公園。百脈泉公園因地緣勢,沿水之濱,建有兒童樂園區、名泉水景區、花園景樹區、幽靜學習區、密林散步區、龍泉寺、清照園等。
傳說天宮里一位珍珠仙女下凡到人間後,和一名叫硃砂的青年結為夫妻,夫妻倆都是善良之人,日子也過得幸福美滿。那一年章丘明水一帶流行眼疾,百姓的痛苦珍珠仙女看在眼裡,她把攜帶的珍珠寶箱里的葯物送給患眼疾的鄉親使用,一傳十,十傳百,遠處的百姓也慕名來求葯,珍珠仙女把百寶箱里的葯物全部倒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詞:「百脈通目,目為心鏡,寶珠有靈,水到目明。」話音落時,地面忽然裂開,迸出百股泉水。患眼疾的百姓用泉水洗眼,眼疾馬上痊癒。從此有了百脈泉,也有了「百脈寒泉珍珠滾滾」的美景。
3. 濟南的歷史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現在濟南還有一條路叫舜耕路,就是來紀念舜當年在濟南耕作的事。
濟南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等。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濟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隋建四門塔為全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著名詞人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濟南是山東的政治中心,也是經濟文化中心.這里有國家教育部211工程的重點大學山東大學,以及山東師范大學等一系列大專院校,每年為國家輸送大量人才
濟南高校
4. 濟南有哪些與名勝古跡有關的歷史故事
百脈泉,李清照
解放閣,,解放濟南
5. 老師讓寫篇關於濟南的策劃書,可以選取一點進行宣傳濟南,但是不知道怎麼寫有誰能幫助我寫點呢
復制那麼多.看著都累.
我是濟南人,現在韓國首爾留學有三年了.每次回濟南版的感覺都很好權.生活了20年的地方.
我覺得濟南的人情風土是最可以宣傳的了.濟南人老實,幽默.濟南人有自己的生活狀態,盡管我們沒有大城市的發達,江南小鎮的優美景色.但是濟南的人情味實足.濟南人有自己的幽默,有自己的思想,似乎人人都不喜歡走出去,也不需要別人走進來,不是封閉,是濟南人自己的一種生活狀態.安詳,安靜,就是濟南最大的優點.沒有快節奏的生活,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6. 在小學生老舍讀本中濟南看雪一文中作者描繪了三幅畫面分別是什麼
是《濟南的冬天》嗎
全文描寫三幅圖:
第一幅:小山搖籃圖
第二幅:雪後小山圖
第三幅:空靈水晶圖
看雪的三幅圖:
小雪後的山、小雪後的村莊、小雪後的松
7. 有誰知道老濟南故事
濟南,又稱「泉城」,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副省級城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中國地圖標注濟南)。 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達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萬,其中市區人口260萬。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的城市之一。 城市沿革 商周時代,濟南為古譚國地。春秋戰國時屬齊地,秦代屬濟北郡,稱歷下邑。漢初,設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隋改濟南郡為齊州。宋徽宗時升州為府。元代設濟南路,屬中書省。明初置承宣布政使司,治濟南府。清沿明制。1929年,濟南正式設市。1948年9月,濟南解放,成立濟南特別市市政府。 地理概貌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是京滬鐵路與膠濟鐵路的交匯點,南面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清單的泰山毗鄰,北與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相依。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東平湖等。 氣候狀況 濟南地形復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四季分明。 自然資源 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岩、白雲岩、質優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開發利用。「濟南青」輝長岩和「柳埠紅」花崗岩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待於擴大生產規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鑽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岩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林木資源分喬木、灌木兩大類,共有60多科,300多種。南部山區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並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葯材。北部臨黃平原的大棗也有很高的產量。另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並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水資源1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7億立方米。 歷史文化 濟南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區域內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城子崖,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等。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人所作諷刺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有關濟南的文獻。濟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隋建四門塔為全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李開先,中國公共圖書館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築師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 濟南是山東的政治中心,也是經濟文化中心.這里有國家教育部211工程的重點大學山東大學,以及山東師范大學等一系列大專院校,每年為國家輸送大量人才 行政區劃 濟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最早出現史冊上的名稱為「濼」(《春秋左傳》),系因本市諸泉匯為濼水,故名。春秋戰國時代,濟南為齊國之濼邑。隨後,齊國又把濼邑改為歷下。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史記》)。因地濟水之南,故名。公元前16年設立濟南國。公元 前154年又廢國改郡。到了宋代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分全國為15路,濟南屬京東路,為齊州(《宋史》)。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等五縣,治所設歷城,為府治之治。自明清以來,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新中國成立後,濟南成為山東省的政治中心,目前濟南是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現轄歷下、歷城、槐蔭、天橋、市中、長清六區和平陰、商河、濟陽三縣及章丘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人口549萬,其中市區人口254萬。 經濟發展 近年來,濟南在機械紡織、鋼鐵、化工、輕工、 食品、建材等優勢工業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產業政策, 適時地把機(高性能、 高附加值機械產品和冶金產品)、車(先進的重型汽車、改裝車、摩托車)、電(新型電子產品和高檔家用電器)、化(現代生物醫葯化工、 精細化工和化纖)作為四大主導產業發展, 提高了全市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濟南還大力實施名牌產品戰略,不斷擴大名優產品生產規模,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以輕騎牌摩托車、大型壓力機、數控機床、 高檔改裝車為代表的車機產品,以小鴨牌洗衣機、 松下牌采電為代表的家電產品,以將軍牌卷煙、趵突泉牌啤酒、 金鍾牌電子衡器、元首牌針織品、雙利達牌箱包為代表的輕工產品, 均在國內市場佔有很大份額。 其中小鴨牌全自動滾筒洗衣機、輕騎牌系列摩托車已是中國家喻戶曉 的名牌,遠銷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濟南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綜合實力50強」城市之一,1998 年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309.4億元。 濟南市郊區農村盛產糧食、蔬菜、果品、水產品、經濟作物和葯用植物,其中明水香稻、龍山小米、 章丘大蔥、北園白蓮藕、泰山小白梨、大貨山楂、雞爪綿核桃、歷城紅玉杏、黃河鯉魚、平陰玫瑰、庄科栝樓等以其品優質良而馳名中外。近年來,濟南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農業生產連年豐收,1998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73.1萬噸,農業增加值完成98.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26元。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03.3億元, 比上年增長8.7%。其中非農經濟增長7.9%,其收入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達84.0%。目前,濟南擁有鄉鎮企業集團148家,其中18家為省級集團,進入全國大中型鄉鎮企業行列的有134家。 旅遊風光 濟南素有「泉城」的美稱。山東濟南趵突泉泰山山脈豐富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至濟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擋,於市區噴涌而出形成眾多泉水。形成七十二名泉。在濟南的七十二名泉中,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龍潭四大泉群,以及章丘的百脈泉最負盛名。噴涌不息的泉山在市區北部匯流而成的大明湖和位於市區南部的著名佛教勝地——千佛山交相輝映,構成了濟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獨特風景線。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文字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 在濟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說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岩石鐫佛,遍布山崖,遂稱千佛山。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有關濟南泉水的記載,最早見於《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舉泉名72個。歷代各家所記72泉不盡相同。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濟南泉水,千姿百態,或白浪翻騰,如銀花玉蕊;或晶瑩溫潤,如明珠瓔珞;或如洪濤傾注,虎嘯獅吼;或如細雨瀟瀟,冰弦低語。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濟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濟南舊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處泉水匯成,湖面佔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劉鳳誥詠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8. 濟南歷史旅遊資源
濟南歷史
濟南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遠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四五千年的「龍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濟南東郊龍山鎮而被命名。早在春秋時期,齊國曾在這此築城。名曰濼邑。後來,齊國又改濼邑為歷下。秦代,屬濟北郡。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歷下屬濟南國,其首府設在東平陵城。西晉永嘉末年(313年前),濟南國的首府又由東平陵城遷至歷城。從此,今濟南市區成為歷代郡國、州府的行政中心。「濟南」一稱是因為城位於古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佔)之南而得名。至唐,這一帶經濟已相當繁榮,據歷城縣志載:「唐秦瓊為濟南人,世代冶鐵,有『鑄鐵秦家』之稱」。宋徽宗政和六年,濟南郡改為「濟南府」,首府設於歷城。元代時,馬克波羅曾描述濟南之繁榮「園林美麗,堪悅心目,產絲之饒,不可思議」,當時歷城已成為全國游覽勝地。明代,濟南開始成為山東省會,曾一直至清代。1929年7月,正式設立濟南市,時有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解放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1949年5月復稱濟南市。1994年2月,濟南市被正式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遠古時期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境內發現以紅褐色陶器為標志的西河類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遺址10多處。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說明濟南作為城市的歷史在4000--5000年以上。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廟,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在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泉城文化有其傑出的地位,為祖國和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戰國時期的齊國大思想家鄒衍(今濟南章丘人),創立陰陽五行學說,為稷下學派著名學者;扁鵲(今濟南長清人),精通內科、婦科、五官科、小兒科,創立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 為中國醫學的奠基人之一。
漢初,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濟南郡治設於今濟南市章丘平陵城。漢文帝時,年過九旬的秦博士伏生(今濟南市人)口授今文《尚書》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傳後世。東漢,為濟南國,靈帝時,曹操任濟南相,政績頗著。
隋唐時期,佛教在濟南十分興盛,唐代高僧義凈(今濟南長清人),繼玄奘之後赴印度取經, 譯佛經百餘部,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唐代(公元618-907年)的房玄齡(今濟南市人)、秦瓊(今濟南仲宮人)等均為大唐的開國元勛!
宋開國後,濟南稱齊洲社會的長時期相對穩定,使濟南呈現一派太平盛世景象。著名詩人黃庭堅曾以「濟南瀟灑似江南」的詩句贊美濟南的湖光山色。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勤政之餘,飽覽勝跡,每至一地,總賦詩撰文,為濟南山水錦上添彩。北、南宋之交,濟南「二安」 相繼蜚聲文壇: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今濟南長清人),詞作情真、意深、語新,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被稱為「婉約派」之宗,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現在在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畔,及章丘百脈泉邊都建立了李清照紀念堂;「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字幼安,今濟南歷城人),不僅是一位畢生致力於國家 統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產的文學家,他創作的詞慷慨 悲壯,筆力雄厚,他著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等。現在大明湖內遐園西部建有辛稼軒紀念祠,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金代著名散曲家杜仁傑(今濟南市人)博學多才,詩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學家元好問共游濟南。元好問在遍游濟南山水後,寫下「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等頌揚之詞。元代,濟南文風日盛。著名者有宋、遼、金三部正史的總裁官張起岩。另外, 散曲作家張養浩(今濟南市人)的散曲造詣極高,元代的散曲至他達到高峰。書畫家趙孟兆元代曾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任職3年間留下許多詩畫,最著名者當推《鵲華秋色》圖,成為傳世之作。地理學家於欽,亦曾在濟南做官,他游覽山川,走訪故老,考察齊地風土人情,完成了著名地方誌書《齊乘》。
明初,曾置山東行省,濟南始為山東首府,從此,濟南成為山東地區的政治中心。明代文壇著名的「前七子」之一的邊貢(今濟南歷城人),詩作以清新婉轉、平淡和粹、興象飄逸見長, 對明代文壇產生過較大影響;著名戲劇作家李開先(今濟南章丘人),有《寶劍記》等傳世;清代著名學者周永年(今濟南歷城人)是《四庫全書》的主要編纂者之一。
中華民國時期,設立濟南市。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生王盡美、山東省立第一中學學生鄧恩銘等人成立了共產主義學會,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成為國內建立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之一。王盡美、鄧恩銘還代表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