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木雕的歷史 由來 形狀 種類
恩
以前正好寫過這類文章——源遠流長的中華木雕藝術,講到了木雕的源流、流派、藝術特色、發展現狀等,希望對你有幫助!
——錢江浪花
博客
2. 木雕的特點是什麼
與其他雕刻相比,木雕具有以下特點:
1,取材方便。除朽木和特別松軟的木版材外,許多木材可用於權木雕。
2,易於加工。一般木工工具和刻刀即可,無需特殊工具。因木料相對於石 料、 玉料、金屬料等,比較松軟,容易雕鑿和打磨,手工也可進行。
3,題材廣泛。人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抽象、形象、意象均可。
4,形式多樣。浮雕、圓雕、鏤空雕、雙面雕等都可。
5,實用性強。除木雕藝術品、裝飾品外,還可雕成各種實用品,或在木製傢具,用具、粱柱、門窗上進行雕刻。
6,成本相對比較低。
3. 木雕具備什麼藝術特色
木頭有的松軟、有的粗硬,一般木頭松軟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難雕。木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的稱之為硬木,如紅木、黃楊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適合雕刻結構復雜的、造型細密的作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受損,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只是雕起來比較費工夫、容易損傷刀具。比較疏鬆的木質適合初學者用,如椴木、銀杏木、樟木、松木等。這類木材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著色處理,以加強量感。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紋的流暢、木紋的肌理,作一些較抒情的作品。
一般說來,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當然,這種木材的造型設計應是以高度概括為主,過於復雜和過於小的體積,不僅會破壞木紋,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所以在創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對木材有所認識,選擇適合於所表現的材料十分重要。中國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已有木雕品。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施彩木雕標志著古代木雕工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
4. 唐宋時期的木雕工藝發展是什麼樣的
由於木材易得,故木雕起源很早,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至史前。我國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版時期權,早在那時,人們便用鋒利的細石器在木頭上雕刻。
如在公元前5300年至前4800年的遼寧新樂文化遺址中發現的一件類似大鵬鳥形象的木雕,是所發現最早的木雕。
還有7000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柄上刻有橫線、斜線和直線,很像一條活潑的游魚,是一件純供欣賞的藝術品。當時沒有金屬工具,憑原始的動物骨、齒和硬質的石塊來磨刻,製作的艱難程度可以想像。也是我國木雕工藝品最早的實物之一。
商周時期,出現殷代王室的「六工」和周代的「八才」,說明木雕已經被納入朝廷管理范圍。遺留下來的木雕多為禮器,裝飾方法已有施漆、鑲嵌和雕花等多種。
殷商時期的木雕,刻有饕餮紋,有的還髹漆。商周時期,木雕使以依附於器的方式出現在建築、傢具、車輛、舟船等實用器上。在商代的一些遺址上,發現墓坑中槨頂雕刻的花板,至戰國時期,則由陰刻發展到主體圓雕工藝。
5. 中國木雕的藝術特點
中國木雕四大流派歷史起源及藝術風格特點:
一、 東陽木雕--涎生於宋代的浙江東陽,原材料的種類主要以香樟木、松木、山白楊為主。東陽木雕技法高超,圖案優美、結構精巧,它與青田石雕、黃楊木雕並稱「浙江三雕」。早在一千多年前,東陽人就開始其木雕的歷史,他們世代相傳,創造了眾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數以千計的木雕藝人,被稱之「雕花之鄉」
二、樂清黃楊木雕--自清代中期起就成為中國民間木雕工藝品基地之一,以雕小型黃楊木陳設品而聞名中外。黃楊木雕因所雕刻木材是黃楊木而得名,黃楊木生長緩慢,多曲結,材質硬度適中,紋理細密,四五十年的直徑僅有十幾厘米左右,所以有「千年難長黃楊木」之說
三、福建龍眼木雕--龍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藝品,也是我國木雕藝術中獨具風格的傳統工藝品,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產的龍眼木而得名。龍眼木雕為藝人陳天錫先生所開創,以圓雕為主,也有浮雕、鏤雕和透雕。龍眼木(也叫桂元樹)材質堅實、木紋細密,色澤柔和,老的龍眼樹干,特別是根部盤根錯節、姿態萬狀,利用天然結痕樹根進行雕刻,是其獨有的傳統工藝,被世人所珍重
四、廣東金漆木雕--起源較早,形成於唐代,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皇家、廟宇建築裝飾藝術,流傳到南方後又受到某些地方特色的影響,形成一種木雕流派。它歷史悠久,早在明清兩代就有很高的藝術水平,歷史上分潮州和廣州兩大類,而廣州的建築裝飾木雕現已基本失傳。潮州木雕得以流傳至今,發揚光大。潮州木雕材質基本以樟木雕刻,再上漆貼金,富貴華麗,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金漆木雕浙江的寧波、江蘇的蘇州也有生產,寧波稱為朱金木雕或漆金木雕,金彩相間,絢爛富麗。蘇州稱為描金木雕,特點以佛教內容為主,其作品不施彩繪,不作金裝,以自身素色為主,)。
另外,江蘇木雕也以其精湛的工藝,嚴謹的造型和細膩豐富的層次影響海內外,所雕作品如龍舟、樓圖、筆筒,如意以及地屏插牌尤具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也是木雕中的精品。
在明代和清代雕刻作品中,木雕工藝的主題常為風俗故事與神話傳說如龍鳳呈祥、松鶴延年 、耄耋圖、年年有餘、五穀豐登、平安富貴以及梅蘭竹菊四君子等內容,深受當時社會上下各階層的歡迎。
值的一提的是國畫大師、人民藝術家齊白石,早年在湖南省湘潭白石鋪家鄉15歲就學做木匠,16歲拜著名雕花木匠周之美為師,學會了各種雕刻技法,後又自創「圓刀」雕法,使他的木雕作品刀法嫻熟,形象生動,賦於作品一種更加美妙的圓潤感和立體感,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寶貴財富,至今仍是人們搜尋、追捧的絕美藏品。
木雕是人們喜愛、收藏的藝術品項之一,它是由木器的裝飾、裝潢而發展出來的。木雕在中國工藝美術中佔有一席之地,從一件件或大或小的木雕中,人們可以發現其中蘊藏的由材質、工藝展現出的立體之美與手藝之巧,以及獨特的歷史、人文價值。
6. 明清木雕的藝術特色
明清時徽州古建築藝術以其獨特的建築空間和雕刻裝飾展現著藝術魅力,贏得世人矚目。
傳統的建築雕刻裝飾,是從結構上重視牢固與美學協調統一,處理雕刻地方很有分寸,形象色彩皆自然得體。
徽州木雕,石雕、磚雕藝術善於處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築物整體之中,又能像水墨畫一樣,清新淡雅,特別是木雕藝術,更為古色古香的建築錦上添花。
若能身臨其境,你會感到這是闖進藝術之宮,俯仰四顧,比比皆是,為這雕刻藝術立體式包圍。在這美的王國中,你會留連忘返,那三分精美,七分雅緻的立體畫,會給你留下無盡的遐想。
共同構築文化空間
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他們把民居建築和所在環境看成一體。因此無論是人們所選擇的自然環境,還是人工配置的山水花木,總是和建築,雕刻裝飾共同構築成充滿藝術氣氛的文化空間。
民居的前庭或庭側布置有小型庭院或小花園,綴置花壇,水池,植以花木,擺放盆景。粉牆上飾以磚雕,石雕花窗,或放長條石桌、石凳,點綴小品,使建築、山水、花木融為一體,庭院小,頗得園林之趣,體現了建築的有機功能。
特別鮮明突出的是白牆黑瓦和馬頭牆,它們層層疊疊高低有致,長短相同,輪廓清晰,這些特點在這里均得充分體現。
同時它也是木雕中風光浮雕的藍圖,即便是人物活動的木雕,其襯景,也是從徽州園林中攝取範本的。
山區形象和氣韻秀色
還有木雕上的松、石、雲、泉以及奇花異草、就有山區典型形象。更具有徽派版畫和徽州盆景和造型特色。
那無石不松,無松不奇(黃山虯松、頂平如削、枝著虯龍、蒼翠欲滴、奇特的長相)。
那變化無窮的雲海、雲鋪深壑,絮掩危崖,「妙在非海、確又似海」、它使本有千姿萬態的奇松怪石,披上了萬方魔巾。
黃山的巧石,似人、似物、似禽、似獸的造型,或具象或抽象、全在山崖的頂端。那生動活潑的黃猴,小松鼠以及具有皖南山區特性的飛禽、走獸、蟲魚、恰似鳥類、獸類雲集的音樂盛會。
花卉雖說全國各地大同小異,但處在不同環境和位置上也能顯示出地方特徵。
即使是戲劇和其它人物動態形象,徽州木雕中很少見到體型高大,性格豪放粗獷的形象,劇中人即便是北方人、雕刻藝人還是設計得一般均比較矮小,不失江南人的秀色氣韻。
徽州木雕的個性特徵
徽州木雕中的個性特徵,能充分體現在刀刻形象上,應該感謝那些名不見經傳的能工巧匠,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藝術遺產。
徽州木雕作品繪畫性很強,作品從正面觀賞最佳,每地一塊或一組獻詞是在一個平面上,採用陽刻的手法,依據畫面的結構,逐漸遞增使層次加深。
它們的形體受雕刻材料的實用板面所約束,處理層次基本上在允許雕刻深度的平面上變化,整體感很強。
從雕刻裝飾角度,安裝時也有技巧,講究觀賞視角,花邊的配置可以不放在一個平面上,顯得層次豐富,在統一中求變化。
形式美與裝飾性很難分開
充分利用製作條件及物質材料,表現出高度概括並美化構件。
如在傳統題材中的龍、鳳、麒麟等,花卉中各種花的單獨紋樣,二方連續及四方連續。
民俗題材雙喜、壽字、萬字、八節、回紋及人物題材中的力士,仙佛、羅漢等形象動態,賦予美好的,吉祥的寓意應用在建築裝飾的部位上。
但藝術作品中的裝飾性不要單純被理解為點綴的花花草草,它的實際內涵大得很。 藝術作品好內容是要有完美形式來表達的,而形式美與裝飾性很難分開。即使是寫實的作品也有內在的裝飾性。
人大於房屋,人大於山
徽州民間木雕藝人們還善於把閃電等,經過雕刻者運用誇張的具象固定、提煉出他們所熟悉的可視形象,運用到雕刻中來。
徽州木雕的裝飾處理,對所表現的形象均作高度概括,並帶有變形手法。 特別是戲劇、小說、民俗、神州故事方面的題材,構成手法很像舞檯布景、道具和人物活動。有戲劇特寫鏡頭之感。
對人物和環境表現,手法均很簡練,常使用象徵和誇張的方法。
為突出重要部分,往往出現人大於房屋,人大於山。一間屋子伸出一至兩個人頭,就把這房屋占滿了。
把不同類別的東西組合
民間雕刻匠師通過對生活觀察,概括,運用想像,集它們各自優美的部分,來創造理想之物。
徽州木雕還善於把理想的事物和現實的東西結合起來,處理理想事物有現實的基礎,處理現實的事物又有理想的意境。
有從美好的願望出發,把不同時間、地點甚至兩種生活中的相容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可視形象。
隨著歲月蹉跎,古建築的變遷,這些三雕作品依然可以作為藝術品安裝在現代化的廳堂,裝璜客廳,它們帶有歲月見證的古意,帶著深厚的民間藝術色彩,給觀者以美的熏陶和啟迪。
7. 木雕藝術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我國的木雕藝術經歷很長一段時期的發展,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木雕魚是我國發現的木雕藝術品。當時的人們在製作木雕工藝的時候,沒有金屬工具,只是單純的依靠動物的骨頭或者是堅硬的石頭來磨製的,可以想像當時的製作過程有多麼的艱難。
在商周時期,木雕藝術就已經被納入國家的管理范圍,同時也有了很多種裝飾的辦法,如:施漆、鑲嵌和雕花。戰國時期,開始出現了許多種不同行業的木雕。建築木雕、宗教造像、木桶是當時比較盛行的木雕行業。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內戰國木雕女傭就是當時的代表作。漢代出土的木雕種類就更多了,這個時候的木雕是被人們用來做裝飾品來用,這個時代的木雕以各種動物居多,但是也有各種木桶、船、耳環等器物。木質器材是比較容易腐爛的,在漢代以前木雕工藝品流傳至今,實屬不易。
在晉代以後,木雕以被用於各種不同的場合,那個時候就開始出現了木偶,隋代至五代時期,木雕的各種宗教佛像最是引人注目。唐、宋、元、明、清時期,木雕工藝品越來越多的被人們用作建築裝飾,特別是唐代,木雕藝術更是大方光彩,還有許多的藝術品在那個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海外,深受海外同胞的喜歡。在明清時期,木雕的題材更是多樣化。比較多的作品為生活風俗、神話故事,諸如吉慶有餘、五穀豐登、龍鳳呈祥、平安如意、松鶴延年等木雕作品,在當時深受喜歡。這也表明著木雕藝術在這個時候已經發展到了頂峰,也象徵著我國人們高超的技術。
8. 木雕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我國的木雕藝術經歷很長一段時期的發展,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木雕魚是我國發現的木雕藝術品。當時的人們在製作木雕工藝的時候,沒有金屬工具,只是單純的依靠動物的骨頭或者是堅硬的石頭來磨製的,可以想像當時的製作過程有多麼的艱難。
在商周時期,木雕藝術就已經被納入國家的管理范圍,同時也有了很多種裝飾的辦法,如:施漆、鑲嵌和雕花。戰國時期,開始出現了許多種不同行業的木雕。建築木雕、宗教造像、木桶是當時比較盛行的木雕行業。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內戰國木雕女傭就是當時的代表作。漢代出土的木雕種類就更多了,這個時候的木雕是被人們用來做裝飾品來用,這個時代的木雕以各種動物居多,但是也有各種木桶、船、耳環等器物。木質器材是比較容易腐爛的,在漢代以前木雕工藝品流傳至今,實屬不易。
在晉代以後,木雕以被用於各種不同的場合,那個時候就開始出現了木偶,隋代至五代時期,木雕的各種宗教佛像最是引人注目。唐、宋、元、明、清時期,木雕工藝品越來越多的被人們用作建築裝飾,特別是唐代,木雕藝術更是大方光彩,還有許多的藝術品在那個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海外,深受海外同胞的喜歡。在明清時期,木雕的題材更是多樣化。比較多的作品為生活風俗、神話故事,諸如吉慶有餘、五穀豐登、龍鳳呈祥、平安如意、松鶴延年等木雕作品,在當時深受喜歡。這也表明著木雕藝術在這個時候已經發展到了頂峰,也象徵著我國人們高超的技術。
木雕藝術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種類繁多,歸納起來有四大種類:東陽木雕、東清黃楊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和廣東金漆木雕。這四種木雕種類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深受各國人們喜歡。
9. 手工雕刻源於哪個時代
歷史記載的,中國傳統手工雕刻最早是夏朝。
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內一個世襲王朝。容自禹(姒文命,前2094年—前2047年)始。
以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包括二里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對象。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為主。「二里頭文化遺存」(約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屬於夏代紀年范圍內)中,有夏代的甲骨文,即是雕刻的文字。[夏篆帖]是我國發現的夏朝傳世文字,是典型的夏篆,是夏朝的官方文字,而象牙文則是我發現的夏朝的出土文字,是夏朝的官方文字,是夏篆,是篆字之祖。
據《竹書紀年》記載,夏桀「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飾瑤台」等等就離不開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