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明孝陵的歷史意義

明孝陵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1 17:31:06

❶ 關於明孝陵你知道哪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明孝陵作為朱元璋來的陵寢,他自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的,而朱元璋生前的一些故事也是非常的有趣的,我們都知道,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自己是非常的有才能的,他自己在明朝治理的非常的好,而且他自己的子孫也是十分的多的,他自己的前半生過的是非常的威武的,後半生竟然一直為自己眾多兒子發愁,我覺得是十分搞笑的,也是非常的有趣的,因為一代皇帝自己卻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一直為自己子孫的封地操心。

❷ 明孝陵簡介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鍾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的合葬陵寢。因皇後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後」,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2)明孝陵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明孝陵的價值

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築「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

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范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家第一陵。

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鍾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明孝陵建設在朱元璋死前進行十幾年,朱元璋對其極為用心,耗費的人力物力都是驚人的。這一切既是為了馬皇後,當然也是為了自己。他對馬皇後感情至深,在她去世後再沒冊立皇後,朱元璋一定會與其合葬。



❸ 明孝陵成為世界遺產的原因

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專山為陵」的制度,屬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
開創了陵寢建築「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范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
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家第一陵。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鍾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

❹ 明孝陵的重要地位

明孝陵建設在朱元璋死前進行十幾年,朱元璋對其極為用心,耗費的人力物力都是驚人的。這一切既是為了馬皇後,當然也是為了自己。他對馬皇後感情至深,在她去世後再沒冊立皇後,朱元璋一定會與其合葬。

朱棣繼位後還特意為父親在明孝陵豎立『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此後,每年年底皇帝都要到孝陵祭掃,皇族中有人犯事還被罰到孝陵守陵悔過。後來的明朝皇帝一直以南京的紫金山為明朝龍脈所在,對其甚為關注,嘉靖皇帝曾將紫金山改名為『神烈山』,崇禎皇帝還豎立禁止在紫金山採伐、動土的『禁約碑』。

明孝陵首開了第一代皇帝陵寢的神道作為後世子孫陵寢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兩邊分布的12對石像生和4對石人,石刻風格多樣,造型厚重簡朴,融整體宏大與局部精細為一體,也代表了中國明初石雕藝術的最高水平。」

(4)明孝陵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建築歷史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於應天府崩殂,遂啟用地宮與馬皇後合葬。至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長達30餘年。其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時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建築布局

明孝陵處於山清水秀的環境之中,周圍山勢跌宕起伏,山環水繞,人文與自然景觀渾然天成。陵園規模宏大,格局嚴謹。孝陵建築自下馬坊至寶城,縱深2.62公里,陵寢主體建築當年建有紅牆圍繞,周長2.25公里。

❺ 南京明孝陵涉及到哪些歷史內容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鍾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後馬氏合葬於此。明孝陵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馬皇後去世,葬入此陵。因馬皇後謚「孝慈」,故陵名稱「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啟用地宮與馬皇後合葬。至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30餘年。明孝陵也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寢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明孝陵經歷了600多年的滄桑,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內的主體建築和石刻,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築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築的真實性和空間布局的完整性。特別是明孝陵的「前朝後寢」和前後三進院落的陵寢制,反映的是禮制,但突出的是皇權和政治。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築「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范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家第一陵。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鍾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在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遺產成員。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築物巧妙地安置於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百餘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❻ 明孝陵申遺成功對南京的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明孝陵入遺之前沒有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這與南京厚重的歷史底蘊和人文氣息是極其不相稱的。所以明孝陵申遺成功,對南京在文化和旅遊的知名度提升有重要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❼ 明故宮 中山陵 明孝陵 歷史

明故宮:

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 地址在元集慶城外東北郊, 初稱"吳王新宮", 後又稱"皇城". 由於當時朱元璋尚未稱帝, 故新宮建築規模有限, 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內廷建築, 東西兩側空地均未興建宮室. 新宮東西寬790米, 南北長750米, 有門四座, 南為午門, 東為東華門, 西為西華門, 北為玄武門. 入午門為奉天門, 內為正殿奉天殿, 殿前左右為文樓, 武樓. 後為華蓋殿, 謹身殿. 內廷有干清宮和坤寧宮, 以及東西六宮. 洪武元年 (1368年), 朱元璋即位稱帝, 以應天府為南京, 開封為北京, 並於次年在鳳陽興建中都城. 由於人力物力全被集中於中都城池和宮殿的興建, 因此南京宮殿的擴建工作再度終止. 此後數年間只對已有宮殿進行了必要的維修. 洪武八年 (1375年)朱元璋放棄營建中都的計劃, 集中力量修建南京. 此次修建, 增設了午門左右兩闕, 在奉天門左右增加了東西角門, 並增建文華殿, 武英殿等建築. 洪武二十五年 (1392年), 再次增建, 在皇城外增設宮牆, 以新牆之內為皇城, 原皇城改稱宮城. 在宮城前建造了端門, 承天門, 金水橋, 形成"T"字型廣場, 向南直抵1373年建造的洪武門. 廣場東側為五部 (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門外), 西側為五軍都督府. 南京故宮修建時注意了風水的問題, 以紫金山的富貴山為靠山, 但是由於選址的局限, 內廷部分是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 雖然採用了打入木樁, 巨石鋪底, 以及石灰三合土打夯等方法加固地基, 但日久之後仍然出現地基下沉的問題, 宮內容易形成內澇, 排水不易. 同時宮城離外城過近, 戰時不易防衛. 建文四年 (1402年), 燕王朱棣攻破京師, 建文帝出逃, 馬皇後在宮中自焚死. 朱棣即位後仍居於南京皇宮中, 但同時下令以北平為行在, 准備遷都. 永樂十八年 (1420年), 北京宮殿建成, 次年朱棣遷都北京, 此後南京宮殿不再使用, 但仍作為留都宮殿, 委派皇族和內臣管理. 崇禎十七年 (1644年), 福王朱由嵩在此即位, 一度建立南明政權. 此時的明故宮內大多殿宇已經坍毀無存, 南京太廟也早已被焚毀, 朱由嵩進行了一些修復工作, 興建了奉天門, 慈禧殿等建築. 清滅南明後, 改南京為江寧, 將明皇城改為八旗駐防城, 設置將軍及都統二衙門於明故宮中. 康熙年間, 曾取明故宮石料雕件修建普陀山廟宇. 太平天國攻陷南京後, 沒有使用明故宮作為宮殿基址, 而是在城中另擇新址營建新宮, 此間拆取明故宮大量石料和磚瓦. 至太平天國滅亡時, 明故宮的宮殿和宮牆已基本無存. 中華民國時期, 曾計劃以明故宮地區為中央行政區, 但由於財力和戰爭的原因, 該計劃沒有全部實現, 只是在明故宮遺址范圍內修建了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和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資料陳列館. 1929年修建的中山東路從明故宮遺址中穿過, 將其劃為南北兩部. 至民國後期, 明故宮已成為一處小型機場.

中山陵:
一、葬事籌備處(1925年4月4日——1929年6月3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與世長辭,舉國悲痛。1925年4月4日,在北京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籌備安葬事宜,推舉張靜江、汪精衛、林森、於右任、戴傳賢、楊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葉楚傖、林煥廷、陳去病負責先生的葬事工作,並選墓址於紫金山。 二、奉安委員會 1929年1月14日奉安委員會成立,1929年6月1日國民政府舉行了奉安大典,將中山先生的遺體由北京遷葬於南京中山陵。 三、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 1929年7月1日,國民政府組織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葬事籌委會是日撤消,一切經手事項移交總理陵管會辦理。 四、偽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 1938年,偽督辦南京市政公署實業局園林管理所在其下設偽中山陵園辦事處,暫時維持陵園現狀。1942年4月6日,汪精衛指定褚民誼等組織偽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負責名義上的日常工作。 五、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 1945年8月17日,重慶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派出首批人員回南京接收偽國父陵園,恢復陵園的正常工作。1946年7月2日,國民政府明令公布《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原《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即廢止,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遂改為「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 在動盪的局勢中,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只做了一些小的修繕工作。 六、中山陵園管理處 1949年4月28日,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前,中山陵園屬於軍管時期。1949年8月,改稱「中山陵園管理處」,隸屬於南京市政府園林管理處。七、中山陵園管理委員會 1951年7月成立中山陵園管理委員會。同年9月,成立整風委員會分會,由高藝林任主任委員。1958年4月,園林管理處並入南京市城市建設局。管理委員會也隸屬於城建局。 八、中山陵園革命委員會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同年6月城建局撤消。1968年4月成立了中山陵園革命委員會。1970年1月22日,江蘇省革委會決定以中山陵園為范圍,增設鍾山區,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陵園隸屬於鍾山區革委會。 九、中山陵園管理處 1975年4月,市革會決定撤銷鍾山區,陵園管理處劃歸南京市城建局領導。1982年8月,市委、市政府將中山陵從市城建局劃出,為市屬局一級單位,全民事業性質不變。 十、中山陵園管理局 1996年6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寧委發(1996)19號文「中山陵園管理處」更名為「中山陵園管理局」,為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此時的中山陵園在保護、恢復現有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不斷開辟新的景點、景區,把山水風景、文物建築、名勝古跡及人造園林藝術融為一體,呈現出一個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區。 2007年5月8日,南京市鍾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

明孝陵;
明孝陵修建工程從洪武十四年(1381年)動工,於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體工程,先後調用軍工10萬,至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歷時25年。其總體布局分兩部分:一是導引建築的神道,二是陵寢主體建築。 明孝陵在清代曾受到過多次重創,尤其清代咸豐年間的戰火幾乎讓明孝陵地表建築毀於一旦,康熙手書的御碑甚至倒地破碎。一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曾國藩奉詔祭陵,才著手修復明孝陵。當時,曾國藩派員勘估,明孝陵維修實際需白銀20萬兩,但是清朝財政拮據,結果最後只用了740兩銀子做了一些小維修,那塊「治隆唐宋」御碑也被扶起粘合,至今碑身上還看得到一道補過的裂痕。原本人們可以從石碑左右二邊繞過,而在1980年代以後,整個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頂;所以現在要先從御碑殿出來,才可以看到龜趺的後面。 方城的後面是朱元璋及皇後馬氏合葬的地宮俗稱「寶城」,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寶城厚實堅固,依山勢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磚壘築,厚約1米;在南邊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大字。整個陵園明朝時曾種植松樹十萬株,放養懸掛銀牌的長生鹿一千頭,到明末清初的時候,就損失凈盡了。至今孝陵從未被盜過。 史料記載,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下令建陵。第二年8月,馬皇後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於謚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說是馬皇後謚「孝慈」,故名。明孝陵永樂3年(1405年)建成,歷時25年。明皇室先後調用軍工10萬,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時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陵內植松十萬株,養鹿千頭。因屢遭兵火,明孝陵除陵寢地宮外,現僅存神道、下馬牌坊、大金門、四方城等。 墓區的建築大體分為兩組:第一組神道部分,從下馬坊起,到孝陵正門;第二組是主體部分,從正門到寶城、明樓、崇丘為止。現存建築有神烈山碑、禁約碑、下馬坊、大金門、四方城及神功聖德碑、孝陵殿、大石橋等。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做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去世,禮葬孝陵。朱元璋及皇後合葬的地宮俗稱「寶城」,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條石砌成的石壁,其南邊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7個大字。寶城厚實堅固,依山勢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磚壘築,厚約1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歷經600餘年的風雨之後,近年來寶城牆體出現了局部坍塌,牆面剝落,個別地方因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縫。南京市文物部門先後投資300多萬元,採用東南大學古建築專家的保護方案,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對牆體進行了維修,如「縫合」裂縫,整平「牆面」,對變形的牆體進行修補和防水防滲漏「手術」。為方便遊客一睹「龍脈」真容,還修建了一條青石板游覽步道,讓遊客能登上寶頂看到明孝陵全貌

❽ 明孝陵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嗎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回,位於鍾山風景答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後的合葬陵寢。因皇後馬氏謚號「孝慈高皇後」,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明孝陵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1961年3月,明孝陵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12月,被列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❾ 明孝陵的簡介是什麼

各位遊客: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各個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跡和遺址。現在我們要去參觀游覽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津和皇後馬氏的合葬墓,它位於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洪武十五年,明孝陵完成後,正好遇上馬皇後去世,朱元津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將其靈樞葬人陵墓,封她為「孝慈皇後」,陵墓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請大家看,這便是明孝陵的正門——大金門,紅色牆壁向東西蜿蜒,氣勢非凡。
各位遊客:進入明孝陵陵園區內,首先看到的這座石牌坊,叫做「下馬坊」,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築。石坊上刻著的是「諸司官員下馬」6個大字。當時的文武官員到此必須駐轎下馬,以示尊敬。
各位遊客:過了御河橋,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向著東西,又叫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長615米,路上兩側分列6種12對共24隻石獸,每種4隻,兩蹲兩立,自東向西排列著獅、獬豸、駱駝、象、麒麟和馬。
接著請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參觀明孝陵的主體建築。
首先我們來到了金水橋前,金水橋為三孔石橋,橋面設有欄桿,大家可以在這拍照留念。
從金水橋向北200米,順坡而上,這就是明孝陵主體建築的正門,名叫文武坊門。門上嵌有青石碑一方,陰刻餾金「明孝陵」3個大字,為曾國藩所題。
根據專家考證,這座地下宮殿必定大於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發掘的第十個陵墓「定陵」。但由於種種原因,至今未曾得到發掘,一旦發掘,必將又是一大奇觀。
各位遊客:明孝陵的導游講解就到此結束,大家如果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將盡量滿足你們。現在請隨我一起上車,去游覽下一個景點。

❿ 明孝陵與中國古代文化內涵的關系

明孝陵經抄歷了600多年的襲滄桑,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內的主體建築和石刻,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築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築的真實性和空間布局的完整性。特別是明孝陵的「前朝後寢」和前後三進院落的陵寢制,反映的是禮制,但突出的是皇權和政治。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築「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范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家第一陵。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鍾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閱讀全文

與明孝陵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