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介紹一下寧波的歷史及文化古跡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餘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
寧波文人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如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寧波的藏書文化深厚,涌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中孕育而成的寧波傳統工藝諸如骨木嵌鑲、寧式傢具、朱金木雕、金銀彩綉等,用材講究,手藝精絕,風格獨特。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這是位居天下禪宗五剎之一的天童寺的寫照,寧波的佛教文化舉世聞名;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山為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寧波是浙東交通樞紐,陸、海、空、水立體交通發展迅速,尤以「東方大港」之稱的北侖港稱譽國內外。櫟社機場與香港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架設有空中橋梁。鐵路、公路、水運以及市內交通四通八達。
寧波歷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唐代,寧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後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和全國14個中央計劃單列市(副省級)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國第四位,消費水平居全國第二位。寧波港是上海國際航運樞紐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79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
寧波是中國商人的發祥地。號稱是「中國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寧波籍的。與溫州人相比,寧波人更喜歡做大生意,這里出過「船王」包玉剛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工商巨子。故有「寧波大老闆」、「溫州小老闆」之稱。
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傳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海乾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干海產品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鹹水、淡水交匯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極為豐富,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塗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蟶子、牡蠣、泥螺、貢干、海蜇、海帶、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干海產品中數黃魚鯗、明府鯗、紅膏熗蟹、醉泥螺、蝦干、對蝦干、蝦皮、新風鰻鯗、海蜇頭、海帶、苔菜、烤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B. 寧波文化遺產有哪些
走馬塘:君子花傳鴻儒風
岩頭:山村濃縮難忘歷史
儒雅洋:古驛山莊 教育世家
黃埠村:刻在傳說里的田園詩
柿林村:一姓一井一條心
韓嶺村:漁歌樵夫聲相參
金冠村:竹海綠嶴遺韻濃
半浦村:寂寥古渡書香遠
蜜岩村:山涌碧浪蜂殷勤 張蒼水故居:錚錚鐵骨照汗青
徐時棟故居:夜夜憑欄對湖光
巴人故居: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柔石故居:歷經風雨桂香依舊
王陽明故居:瑞雲樓前舜水長
錢肅樂故居:悲壯隱於世
包玉剛故居:船王從此起航
童第周故居:鍾靈毓秀出奇才
潘天壽故居:樸素內斂見風骨
沙氏故居:一門五傑氣如虹
孫傳哲故居:蝸寄廬藏方寸情
馮孟顓故居:不求聞達重書香
翁文灝故居:臨水倚山生地存
楊賢江故居:蓬蓽難擋凌雲志
全祖望故居 落拓陋屋風骨長
袁牧之故居:光影在此定格
趙叔孺故居:零落大宅訪神童
應修人故居:山麓田間獨守望
邵荃麟故居:姚水無忘故人志
殷夫故居:黛瓦粉牆紅花的夢
唐弢故居:文華風范蔭後人
沙耆故居:寧靜藜齋護天真
陳漢章故居:琅琅書聲繞百年
林漢達故居:鳳浦湖畔有鴻儒
王魯彥故居:斑駁老屋斑斕舊夢
吳錦堂故居:蘭芳桂馥郁蔥蔥
C. 浙江寧波有哪些美景或者名勝古跡
坐落在象山新橋鎮大塘港畔的《神鵰俠侶》影視城以靈岩山為大背景,整體回建築具答有宋代風格,巧妙結合了當地的山、岩、洞、水、林等自然景觀,主要由大門廣場區、村街作坊區、墓府山洞區、庄園湖塘區、店鋪城宅區等五大景點區域組成,集影視文化與旅遊休閑於一體。城中氣勢恢宏的襄陽城、神秘莫測的活死人墓、秀麗幽雅的歸雲山莊、迷離奇幻的絕情谷等主要特色景點都風格獨特、創意新穎,城內有湖光山色,也有亭台樓榭;有溝谷洞天,也有宋時古街,讓人情不自禁地融入武俠意境。
D. 寧波有哪些風景名勝 ,特點是什麼
寧波市區值得去的景點:
1.天一閣藏書樓,它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私家藏書樓,也是專世界上現存最屬早的三個私家藏書樓之一,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間,原為明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處。於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阿育王寺,位於寧波市區以東16公里太白山麓華頂峰下,是我國禪宗名剎「中華五剎」之一。是國內現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尤其是因寺內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聞名中外。它始建於西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至於寧波地區還有著名的景點,如:溪口雪竇山,因是現代歷史人物蔣介石父子的故里,更兼風光秀美,不乏史跡而名聞國內外,成為旅遊熱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寧波象山的漁港、鎮海的招寶山、鄞縣的東錢湖等。
E. 寧波的名勝古跡
【鼓樓公園路街區】歷代寧波政治中心
【東錢湖風景名勝區】霞嶼銷嵐 人傑地靈
【溪口雪竇版山風景名勝區】重巒權疊嶂 飛瀑千尺
【鎮海口海防史跡保護區】歷史文化保護區
【大革命時期寧波市總工會舊址】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郡廟】寧波府城隍廟
F. 寧波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寧波的景點分較分散,市區里能走的也就只有天一閣、城隍廟、慶專安會館、錢業會館(屬好像不開放),鄞州區有天童寺、阿育王寺、東錢湖、走馬塘(進士村),鎮海有鄭氏十七房、招寶山(不推薦),餘姚有河姆渡遺址,慈溪有越窯遺址,寧海有前童古鎮、伍山石窟,奉化有蔣氏故里、雪竇山,看海要去北侖或象山
G. 誰有寧波名勝古跡的資料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西北25公里處餘姚市河姆渡鎮。1973年發現。遺址面積4萬平方米,堆積厚度4米,由相互疊壓的4個文化層組成。經兩期考古發掘,共出土文物7000餘件,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6900多年的歷史。遺址的第四文化層里發現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和生產工具骨耜,證明長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區之一。遺址出土的成排的木樁、板、柱等木構建築殘件,分布井然有序,部分鑿有榫卯,為干欄式建築遺存,是人類建築技術上的奇跡。出土的工藝品有小豬、小狗、木碗、骨匕、象牙飾件等,用彩繪、刻畫、捏塑、編結等手法製成。遺址出土了6支木槳,說明寧波的先民們早在7000年前就開始了水上活動。遺址還出土大量骨器、木器、陶器和少量的石器以及亞洲象、犀牛、四不像、獼猴、梅花鹿等動物的遺骨。繼河姆渡遺址之後,市域內又發現了八字橋、辰蛟、董家跳、淄山、童家嶴、茗山、塔山等屬河姆渡文化的遺址30餘處。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 天童禪寺 【天童禪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東南27公里處鄞縣東吳鎮太白山麓。始建於西晉太康元年(280),原址在今稱之為"古天童"的東谷,開山祖師為義興。唐重建時名"太白精舍",唐至德三年(758)因東谷地狹谷淺,徙建於太白峰下即今址。乾元二年(759),因傳祖師義興在修行誦經時,感動玉帝派童子下凡入侍,又因太白山有玲瓏岩,唐肅宗賜名"天童玲瓏寺"。宋景德四年(1007)敕賜為"天童景德禪寺",南宋嘉定年間列為天下五山之第三山。明洪武十五年(1382)賜名"天童禪寺"。幾經興衰,現寺宇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嚴謹,氣勢軒昂,中軸線上有伏虎亭、古山門、內外萬工池、七浮圖、照壁、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先賢堂、羅漢堂等,兩側為配殿、禪堂、鍾鼓樓、僧房、客房等,總計999間,佔地面積7.6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88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全國少見。天童寺在海內外負有盛名,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和太白山現辟為天童寺風景名勝區。風景區內,青松夾道,爽氣撲面,抬頭可見翠崗之上古塔挺秀,此為進山入寺的第一門戶小白嶺,嶺上有五佛鎮蟒塔、鐵蛇關、揖讓亭等勝跡。過小白嶺,漸入佳境。太白山主峰高653.3米,重巒疊嶂,怪石嶙峋,潭深溪長,松茂竹密,與千年古剎天童寺構成了"深徑回松"、"清關噴雪"、"東谷秋紅"、"南山曉翠"、"平台鋪月"、"鳳崗修竹"等10大勝景。旖旎的山水風光,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來此游覽抒懷,王安石游覽天童時有詩:"村村桑柘綠浮空,春日鶯啼谷口風。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描繪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今天太白山的山林和生態環境還保持著原始風貌,並作為國家森林公園予以保護。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東20公里處鄞縣五鄉鎮寶幢阿育王山西麓。西晉太康三年(282)始建。相傳阿育王寺的開山祖師慧達為求貯有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寶塔,行至會稽之?山,在今古育王地祀禱,忽聞地下有鍾磬之聲,有舍利寶塔自地下湧出,遂建廬守護。因原址狹隘,後又另擇寶地即今址建造殿宇。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賜額"阿育王寺",而其坐山也以阿育王名。歷1700多年來,幾經興衰,現存寺院由山門、鍾樓、天王殿、大殿、舍利殿、法堂及僧房、齋堂、偏殿等以及元代的東西二塔、新建的仿樓閣式塔等建築組成,佔地12.4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阿育王寺不但風光秀麗,殿宇巍峨,在中國佛教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南宋理宗時將其列為"天下五山之第二",明洪武十五年(1382)詔定為"天下禪宗五山第五"。宋高宗、宋孝宗、清乾隆帝等曾御書匾額,唐代高僧鑒真在東渡日本時曾卓錫在此。另外,寺內還藏有許多文物,有唐代書法家范的所書"大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代張九成撰寫的"妙喜泉銘"碑,唐貫休十六尊者像石刻以及"欽錫龍藏"經等。寺附近有"佛跡亭"、"極目亭"、"仙人岩"、"月現岩"、"七佛潭"等勝景。 梁祝古跡遺址 【梁祝古跡遺址】寧波市鄞縣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南8公里處鄞縣高橋鎮。遺址由梁山伯廟、梁山伯祝英台合葬墓組成。相傳梁山伯為晉代人,曾任?縣令,有政績,晉安帝時追封為義忠王,建義忠王廟,後稱梁山伯廟。梁祝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流傳甚廣。梁祝故事最早見於梁元帝《金縷子》一書,宋代的《四明乾道圖經》有詳細記載。墓地內曾有大量的晉墓磚出土,全國許多地方都有梁祝故事傳說,但遺留有墓與廟的僅鄞縣一處,現已辟為梁祝文化公園。 上林湖青瓷窯址 【上林湖青瓷窯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西北60公里處慈溪市橋頭鎮境內。越窯是中國著名的瓷窯之一,主要分布於紹興的曹娥江兩岸和寧波地區,而上林湖窯址則為越窯的中心產地。上林湖坐落在栲栳山下,四面環山,湖形狹長,岸線曲折,長達20公里的湖岸上分布著東漢、三國、唐、五代至北宋的120餘座青瓷窯址。上林湖青瓷胎質細膩,釉色晶瑩。唐陸龜蒙在《秘色越瓷》詩中贊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青翠如玉的秘色瓷不但成了奉給皇上的貢品,自唐以後還由明州遠銷高麗、日本以及阿拉伯諸國,成為中國古代外銷商品中的大宗商品,形成了海上的"瓷器之路"。上林湖的高峰期為晚唐,其主要產品有壺、罐、碗、盤、盞、托、盒、杯、唾盂、水注、香爐、硯等,並燒造出珍貴的"秘色瓷"。瓷器的紋飾,以花草、魚龜等為題材,採用刻、畫、鏤、堆塑等手法,技巧嫻熟。北宋後期,越窯生產衰落。 保國寺 【保國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市區北部江北區洪塘鎮安山村靈山山腰。相傳創建於東漢,原名靈山寺。唐會昌五年(845)滅法,寺毀;廣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國寺。現建築群由山門、經幢、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及鍾鼓樓、齋房、僧房、偏殿等組成。主體建築大殿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距今已有980餘年,是中國古建築中的瑰寶。大殿的平面進深大於面闊,前槽安裝有3個鏤空藻井,斗拱古樸粗壯,為七鋪作單拱雙杪雙下昂偷心造。柱子的設計,別具一格,以小拼大"四段合"的做法為全國現存木構建築中的孤例,斗的做法也各不一樣,海棠斗、靴角斗等在現存的木構中也極為罕見。大殿的外觀原為三開間單檐歇山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增建了下檐,現為重檐歇山式。保國寺大殿反映了當時高超的建築藝術,前人題贊"山嶴藏得古招提,宮殿巋然結構奇"。寺內還藏有珍貴的唐代經幢兩座。寺四周層巒聳翠,流水潺潺,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是寧波市內著名的旅遊勝地。 補充: 天封塔 在 寧波市 南隅。始建於唐天冊萬歲至萬歲登封年間(695-696),故稱天封。塔剎毀,殘高41米,六面七級。南宋 紹興 十四年(1144年)重建,以後又數次修建。清 嘉慶 三年(1798年)又毀於火,僅存磚塔身。1957年全面維修時,在塔頂發現五代吳越國王 錢俶 舍造的金塗塔。1982年又在地宮中發現銀塔和銀屋等許多珍貴文物。 天寧寺塔 在寧波市 中山 西路莊家巷口。 天寧寺 始建於唐 大中 五年(851年),寺已毀。寺前原有兩塔,其中一座毀於清代。塔為磚結構,平面方形,5層,高約12米,外觀略呈拋物線型,空筒形結構。全塔造型簡朴,風格古拙,是浙江省僅存的唐代古塔。 鼓樓 在寧波市中山東路鎮明路口。是古代寧波之譙樓。原為唐長慶元年(821年)所建的子城南城門,自始建以來,歷經興廢、改建。 明萬曆 十三年(1585年)重建後,取唐杜審言《言晉陵陸丞早游望》詩中「雲霞出海曙」之句,由原「明明偉觀」而改稱海曙樓。鼓樓仍其俗稱。現存樓閣為清 咸豐 五年(1855年)重建,佔地700 余平 方米。城高8米多,門深16米,門闊5米,為拱形石構建築。樓檐3層,氣勢雄偉。民國時置大時鍾和銅鍾,既鳴時,也報火警。 林宅 在寧波市海曙區紫金巷。是清末 同治 年間(1862-1874)舉人林鍾嶠、林鍾華兄弟的住宅。是一處以磚雕、 木雕 、 石雕 為主要特色的住宅建築。宅內尚存磚雕170餘幅,石雕、木雕50餘幅(處)。 天主教堂 在寧波市新江橋北。由法國傳教士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鍾樓。寧波天主教的傳入是在明朝末年,葡萄牙、義大利、法國傳教士相繼來甬傳教,並建教堂,此天主教堂是現存最好的一座。建築面積4800多平方米。具有 哥特式建築 風格。 慶安會館 在寧波市江東北路中部。是一處舶商祭祀天後神的 天後宮 ,也是舶商的行業會館。寧波天後廟始建於宋代,在江東有3座分祠,一為閩人所建,一為南洋舶商所建,此宮為北洋舶商所建。該館建於清 道光 二十年(1840年),殿宇巍峨,富麗堂皇。總面積約為4000平方米。大殿五開間,前檐使用四根石雕龍柱,刻工精湛。 七塔寺 在寧波市江東忠介街。全稱七塔報恩禪寺。因寺前建有7座塔,故名。寺始建於唐大中十二年(858年),稱東津禪院。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寺前建7塔,更今名。寺院建築面積2100多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天王殿、三聖殿、 大雄寶殿 、鍾樓、 藏經樓 等,以及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的「棲心寺心鏡禪師 舍利塔 」、清嘉慶三年(1798年)的 五百羅漢 畫像石刻和 宋嘉 定十一年(1218年)大鍾等珍貴文物。 伏跗室 在寧波市城西孝文街91號。為浙東現代藏書家、目錄家馮孟顓 藏書樓 。馮孟顓(1886-1962),歷30年,積12萬卷,碑刻400餘品,藏品頗精。整理出 天一閣 全部藏書目錄-《鄞范氏天一閣書目內編》。 抗日戰爭 時,馮困守地下室與藏書共存亡,故名伏跗室。伏跗室五間兩弄三廂房木結構樓房。 天一閣 在寧波市城西。建 於明 嘉靖 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是明兵部右侍郎 范欽 的藏書處。閣系木構六開間二層樓房。為了防火,閣前鑿有水池。並據漢鄭康成所注 《易經》 「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之說,取名天一閣。原有藏書7萬余卷。存書大都是明代刻本和抄本。其中明代地方誌和科舉題名錄尤富,是研究 明史 的珍貴文獻。現藏珍版善本達8萬卷。清康熙時(1662-1722),范欽後人在閣前增建假山,環植竹木,清幽精緻,與藏書樓渾然一體。1933年重修時,又把寧波孔廟的尊經閣遷來後院,並集中安置寧波自宋至清的碑刻,稱明州碑林,成為天一閣的附屬部分。
H. 寧波有什麼名勝古跡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寧波城西北25公里處餘姚市內河姆渡鎮。1973年發現。遺址面積容4萬平方米,堆積厚度4米,由相互疊壓的4個文化層組成。經兩期考古發掘,共出土文物7000餘件,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6900多年的歷史。遺址的第四文化層里發現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和生產工具骨耜,證明長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區之一。遺址出土的成排的木樁、板、柱等木構建築殘件,分布井然有序,部分鑿有榫卯,為干欄式建築遺存,是人類建築技術上的奇跡。出土的工藝品有小豬、小狗、木碗、骨匕、象牙飾件等,用彩繪、刻畫、捏塑、編結等手法製成。遺址出土了6支木槳,說明寧波的先民們早在7000年前就開始了水上活動。遺址還出土大量骨器、木器、陶器和少量的石器以及亞洲象、犀牛、四不像、獼猴、梅花鹿等動物的遺骨。繼河姆渡遺址之後,市域內又發現了八字橋、辰蛟、董家跳、淄山、童家嶴、茗山、塔山等屬河姆渡文化的遺址30餘處。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
I. 寧波名勝古跡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回位於寧波城西北25公里處余答姚市河姆渡鎮。1973年發現。遺址面積4萬平方米,堆積厚度4米,由相互疊壓的4個文化層組成。經兩期考古發掘,共出土文物7000餘件,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6900多年的歷史。遺址的第四文化層里發現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和生產工具骨耜,證明長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區之一。遺址出土的成排的木樁、板、柱等木構建築殘件,分布井然有序,部分鑿有榫卯,為干欄式建築遺存,是人類建築技術上的奇跡。出土的工藝品有小豬、小狗、木碗、骨匕、象牙飾件等,用彩繪、刻畫、捏塑、編結等手法製成。遺址出土了6支木槳,說明寧波的先民們早在7000年前就開始了水上活動。遺址還出土大量骨器、木器、陶器和少量的石器以及亞洲象、犀牛、四不像、獼猴、梅花鹿等動物的遺骨。繼河姆渡遺址之後,市域內又發現了八字橋、辰蛟、董家跳、淄山、童家嶴、茗山、塔山等屬河姆渡文化的遺址30餘處。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
J. 寧波的所有的名勝古跡急!急!急!……
奉化溪口旅遊區
奉化溪口是全國AAAAA級旅遊區。以蔣中正(蔣介石)原籍為背景,以雪竇山和雪竇寺最為著名,還有蔣中
千丈岩瀑布(2張)正原住址及鎮上古香古色的文化,包含了武嶺門、武嶺學校、文昌閣(奎閣凌霄)、小洋房、蔣氏故居(豐鎬房)、玉泰鹽鋪、摩訶殿、蔣母墓道、御書亭、錦鏡池、千丈岩瀑布、妙高台、千丈岩、雪竇寺、將軍楠、中旅社原址、三隱潭、徐鳧岩、亭下湖和張學良將軍第一幽禁地。
人文古跡
除去聞名兩岸三地的蔣介石溪口鎮外,寧波也擁有眾多文化古跡。 位於餘姚的河姆渡遺址發掘於1973年,為中國南方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發現的稻米殘物和上百件骨耜將中國種植水稻的歷史提前到7000年前,糾正了中國栽培水稻的粳稻從印度傳入、秈稻從日本傳入的傳統說法,在學術界樹立了中國栽培水稻是從本土起源的觀點。 保國寺位於靈山山腹中,至今已有970多年歷史,以其精湛絕倫的建築工藝聞名。現存大雄寶殿重建於北宋
保國寺宋朝建築(2張)大中祥符六年(一0一三),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結構建築,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整個大殿的全部結構皆用斗拱之間的巧妙銜接和精確的榫卯技術,不用一枚鐵釘將建築物的各個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50餘噸的重量。在大殿前槽天花板上,還巧妙地安排了三個與整體結構有機銜接的鏤空藻井,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下面不容 易看到,故被稱為「無梁殿」。除建築風格獨特外,還有蟲不蛀,鳥不入,蜘蛛不結網,灰塵不上樑之奇。 天一閣藏書樓名出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一說,寓意以水制火,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乾隆三十七年,下詔修撰《四庫全書》。由於范欽八世孫范懋柱進獻藏書眾多,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一閣房屋、書櫥款式,興造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四庫全書》,天一閣自此名聞全國。鴉片戰爭以後,隨著戰亂,樓中藏書逐漸散佚。解放後,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眾多本地藏書家的響應下,天一閣的珍本、善本數量得到了恢復,目前藏珍版善本達到了8萬多卷。 此外,阿育王寺、天童寺、它山堰、鎮海口海防遺址、上林湖越窯遺址、梁弄抗日根據地、慈城、前童古鎮、梁祝文化公園等也是寧波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
自然風光
寧波的自然風光也別具特色。西靠四明山,東臨東海,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寧波獨特的自然風光。 行李蕭蕭一擔秋,浪頭始得見漁舟。曉煙籠樹鴉還集,碧水連天鷗自浮。這首詩就是史浩寫的游東錢湖。東錢湖位於寧波市東側,距市中心十五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內陸天然淡水湖。群山環抱,秀峰崢嶸,千姿百態;四周有七十二條溪匯流於湖 ,縱橫貫注,素有「西子風光,太湖氣魄」之稱。擁有陶公釣磯、余相書樓、霞嶼鎖嵐、二靈夕照、蘆汀宿雁、白石仙枰、百步聳翠、上林曉鍾、雙虹落彩等「錢湖十景」。 月湖,位於寧波西南,開鑿於唐貞觀年間,是寧波市著名的風景名勝區。該湖呈狹長形,面積約0.2平方公 寧波博物館
里。宋元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紹興年間,廣築亭台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這些風流人物,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現為寧波市區最重要的歷史文化保護區。 杭州灣濕地是中國八大鹹水濕地之一,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附近,地理位置顯要。濕地既包括廣闊的灘塗,也包括大片的蘆葦盪與荒草地,以良好的環境、豐富的食物,每年吸引了大量候鳥的光臨,成為鳥類遷徙必經的中轉站;同時,還有不少珍稀鳥類來這里繁殖、越冬。 此外,松蘭山、九峰山、九龍湖、五龍潭、南溪溫泉、野鶴湫旅遊風景區、浙東大峽谷等也是寧波有名的生態旅遊景點。 隨著寧波經濟的崛起,諸如天一廣場、老外灘、城隍廟步行街、開明服飾特色街、鳳凰山主題樂園等現代商業旅遊項目和寧波博物館、寧波城市展覽館、寧波美術館、寧波服裝博物館等現代文化旅遊項目也日益受到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