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桑樹的歷史文化

桑樹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3-01 15:18:02

Ⅰ 中國是桑樹的起源有什麼論據

中國桑樹分布遍及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是蠶桑生產的發源地,也是桑樹的起源中心。近代考古證明,在7000多年前河姆渡人就已經開始利用蠶絲,在5000多年前就有了桑樹人工栽培和蠶絲業生產,由於桑樹利用和栽培歷史悠久,加之幅員遼闊,生態多樣,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形成了種類繁多、品種多樣的桑樹種質資源,為我國歷代蠶桑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是桑樹的起源中心,有以下論據:(一)根據出土文物考證

1926年,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存中發現一個「半割的繭殼」,經科學測定,其距今約為5000~7000年。1958年,在浙江省吳興縣錢山漾地區,發掘出土了一批絲織品,有絹片、絲帶和絲線,距今有5000年,說明了新石器時代就有養蠶業的存在,證明了我國遠古先民發明蠶桑絲織至少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

(二)中國古代文學、紋飾記載詳盡

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出現了蠶、桑、絲等象形字,其中桑象形字共有六種,這六種桑字,既是六種不同刻寫,又顯示了各種不同樹型的象形,這就說明了早在3500年前,我國桑樹栽培技術已有相當水平。近代陸續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銅器上有喬木桑、高幹桑及地桑等多種採桑紋飾,可見周代已有較大規模的桑樹栽培。《孟子》中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話;《史記》則記載「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樹桑麻」和「鄒、魯濱、泗,頗有桑麻之業」等,都反映了戰國時期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桑樹栽培已較普遍。

(三)蠶桑生產技術向外傳播

根據文獻記載,首先是絲絹的輸出,然後才是蠶種、桑種和技術外傳,公元前3世紀,我國即以盛產絲織物而聞名於世,希臘人已稱中國為「絲國」。漢朝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古代中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道路,後來中外歷史學家稱為「絲綢之路」。漢朝蠶桑相繼傳入中亞君士坦丁堡和歐洲,《史記》和《漢書》中有周初箕子在朝鮮傳播田、蠶織作的記載。公元2世紀前後傳入日本。

(四)中國桑樹種質資源極為豐富

幾千年來,歷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選育出許多桑樹品種。周代的《爾雅》中有女桑、桋桑、檿桑和山桑等記載。6世紀30年代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載:「今世有荊桑、地桑之名」和「凡蠶從小與魯桑,及至大入簇,得飼荊、魯二桑」。元代《王禎農書》載「桑種甚多,世所名者,荊與魯也;凡枝幹條葉豐腴者,魯之類也」。以後隨著桑樹栽培的發展,品種數量愈來愈多,明末《沈氏農書》寫道:「種桑以荷葉桑、黃頭桑、木竹青為上,取其枝幹堅實,不易朽,眼眼發頭,有觔兩;其五頭桑、大葉密眼次之,細葉密眼為最下。又有一種火桑,較別種早五、六日,可養早蠶」。1638年,清初張炎貞的《鳥青文獻》中所載的桑品種有密眼青、白皮桑、荷葉桑、雞腳桑、扯皮桑、尖葉桑、晚青桑、火桑、山桑、紅頭桑、槐頭桑、雞窩桑、木竹桑、鳥桑、紫藤桑、望海桑等16種;1874年,清同治年間汪日禎撰《湖蠶述》,增述了「麻桑、富陽桑」等品種。目前,中國國家鎮江桑樹種質資源圃已保存桑樹種質資源12個種、3個變種近2000份,它們不僅形態多樣,特性各異,而且適應不同地區和栽培條件。四川省葉質優的大花桑、黑油桑,早生的小冠桑。浙江省的豐產、適應廣的荷葉白(湖32號),豐產、優質的桐鄉青(湖桑35號),早生、早熟的火桑。廣東省早生、耐剪伐的廣東桑。安徽省大葉型的大葉瓣。山東省適於留枝留芽收獲的大雞冠、小雞冠。河北省豐產、大葉的牛筋桑、桲欏桑。陝西省早生、密節的胡桑。山西省適於出扦收獲的黑格魯、白格魯。新疆果葉兩用的白桑等,以及具有各種抗性的品種,都是我們祖先創造的寶貴遺產,已成為我國桑樹種質資源的寶庫,是育種的重要材料,同時在生產利用上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Ⅱ 關於桑樹的傳說

傳說,朱元璋被官兵追了幾天幾夜,又累又渴,飢困交加。忽然看見一棵內桑樹,樹上長滿了容熟得又紅又紫的果實。於是便摘了一些吃了個痛快。既解渴又充了飢。當時朱元璋對屬下說「桑樹救了我們,今後一定封桑樹為『樹中之王』」。

桑樹等呀等,等了一年又一年,還是不見皇帝來重賞,桑樹發愁了,生氣了,氣大傷肝,桑樹的心肝終於燒壞了,燒碎了。所以桑樹不論大小,高矮,盡管外表好看,樹心總是空的。

(2)桑樹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植物文化:中國古代人民有在房前屋後栽種桑樹和梓樹的傳統,因此常把「桑梓」代表故土、家鄉。

桑樹的價值:

經濟:桑木還可以用來做弓,叫做桑弧。枯枝可以作為乾柴;樹皮可以作為葯材,造紙;桑木還可以也可以造紙;桑木還可以用來製造農業生產工具,如桑杈、車轅等。葉為養蠶的主要飼料,亦作葯用,並可作土農葯。木材堅硬,可制傢具、樂器、雕刻等。桑椹不但可以充飢,還可以釀酒,稱桑子酒。

園林:桑樹樹冠寬闊,樹葉茂密,秋季葉色變黃,頗為美觀,且能抗煙塵及有毒氣體,適於城市、工礦區及農村四旁綠化。適應性強,為良好的綠化及經濟樹種。

Ⅲ 桑葉的歷史文化

桑葉,中葯名,是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是蠶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葉等,我國南北各地廣泛種植桑樹,桑葉產量豐富。蠶的主要食物。完整葉片呈或寬卵形,長約15厘米,寬約10厘米,葉柄長約4厘米,葉片基部心臟形,頂端微尖,邊緣有鋸齒,葉脈密生白柔毛。老葉較厚黃綠色。嫩葉較薄,暗綠色。質脆易,握之扎手。氣淡,味微苦澀。葯用一般認為霜後采者質佳。到2014年,有人將桑葉的芽頭做成了菜式,而使桑葉有了食療的價值,因其桑葉的芽頭營養價值豐富而被大眾喜愛,被現代人稱為桑芽菜。又以南潯輯里村,國絲文化園的桑樹芽最為出眾,考慮到穿珠灣水的灌溉,其桑葉芽的微量元素比一般桑芽的要高出很多。桑椹兒果幼時青綠,成熟後呈黑紫色、紫紅色,味酸甜可口。
《本草蒙筌》:采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葯。大腸、胃。涼血刀斧傷者,為末,干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采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本經逢原》: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須發不白,不老延年。《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煎飲利五臟,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面上風,滅痣,去惡肉。
《本草崇原》:《夷堅志》雲:嚴州山寺有一游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葯能療,期待盡耳。監寺僧曰:吾有葯絕驗,為汝治之,三日宿疾頓愈,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乾碾末,每用二錢,空腹溫米飲調服。或值桑落時,干者亦堪用,
桑葉
但力不如新采者,桑葉是止盜汗之葯,非發汗葯。《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並除出汗也。恐人誤讀作發汗解。故表而明之。
《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去風明目,《聖濟錄》治吐血不止,晚桑葉焙研,涼茶服三錢,只一服止,後用補肝肺葯。《千金方》治頭發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長數尺。《集簡》治風眼下淚,用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除風濕,烏須明目,用黑芝麻同桑葉等分為丸。震亨曰: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7]
《得配本草》:甘,寒。入手足陽明經。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去風熱,利關節,疏肝,止汗。得生地、麥冬,治勞熱。配生地、阿膠,治嗽血。肝燥者禁用。
《本草經解》:桑葉氣寒,秉天冬寒之水

合並圖冊 (4張)
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藩者也,太陽本寒標熱,所以太陽病,則發寒熱。桑葉入太陽,苦能清,甘能和,故降寒熱。汁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本草新編》:桑葉之功,更佳於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桑葉采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寧大也。過大,則止可煎湯以入葯,有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本草分經》:苦甘而涼。滋燥涼血,止血去風,清泄少陽之氣熱。
《新編中葯志》:味苦、甘、性寒。有散風清熱、清肺潤燥、涼血明目功能。用於風熱感冒、肺熱咳嗽、頭痛、頭昏、目赤、眩暈、血熱吐血。

Ⅳ 桑蠶的起源

桑蠶起源於中國。由古代棲息於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形態和習內性與今天食害桑葉的野容桑蠶(Bombyxmandarina)(見桑樹害蟲)十分相似,血清沉澱反應強度也相同,雜交能產生正常子代。桑蠶的染色體是28對,野桑蠶則有27對和28對兩種類型,一般認為桑蠶與中國的28對型野桑蠶同源。人類最初可能是從桑林中採集原始野生蠶繭取絲利用;隨著人類生活的定居和對蠶絲用途的進一步了解而試行在室內養蠶。經過長期的培育和選擇,野生蠶才逐漸馴化成為具有今天這樣經濟性狀的桑蠶種。

Ⅳ 桑木的典故

縱觀歷史,桑樹因桑蠶而成為重要的經濟樹。蠶,是一種吃桑葉的灰白色昆蟲,眠四次蛻皮長大,吐絲做繭。蠶繭繅絲,就成了紡織絲調的原材料。中國當之無愧是絲綢的故鄉,因為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從河南滎陽青台村、浙江湖州錢山漾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絲織物來推斷,中國絲綢至少有5000年歷史了。漢語中的桑田,原指北魏至北周實行均田制,分給男子種植樹木的田地。男子初受田時,給桑田20畝,規定至少種桑樹50株,棗樹5株,榆樹3株。可見當時植桑栽榆,是為法定。

《陌上桑》為漢代樂府中的名篇。詩中那位令行者下擔捋髭須,少年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的美女羅敷,就是因為喜養桑蠶,才來城南隅陌上採桑葉的。《採桑度》為南朝樂府商曲辭西曲七首組歌中的第五首:「春時採桑時,林下與歡俱。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秀襦。」言簡意賅、情真辭切的詩句,表達了貧家養蠶女對「歡」的鍾情和不夠作嫁衣的憂慮。《採桑女》為唐代唐彥謙的詩作名篇:「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侵晨採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悉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絲。」詩以動作描寫和心理刻畫相結合,先「畫龍」後「點晴」,反映出採桑女在苛捐雜稅壓榨下遭遇的痛苦。上述三位採桑女,有喜有憂有愁。盡管人物背景各不相同,卻以側面真實反映出,數千年前桑樹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

中國的絲綢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商周時代,就已織出較為精細的染色提花絲織品,經秦、漢、晉、唐、宋、元、明、清各個時代的不斷發展和創新,絲綢文化漸而豐富。西漢以後,我國大量的絲和絲織品經甘肅、新疆,越過蔥嶺,運往西亞和歐洲各國。後來,人們稱這條古代橫貫亞洲的交通道路為絲綢之路,也簡稱絲路。在我看來,這絲綢之路也是萬千個採桑女,用青青的桑葉鋪就。隨手拈來古詩句,就是絕好的佐證:「鶯啼幼婦懶,蠶出小姑忙」;「丁男放犢草間嬉,少婦看蠶不畫眉」;「漁夫晚唱煙生浦,桑婦遲歸月滿筐」;「青裙老姥遙相語,今歲春寒蠶無眠」,從忙蠶的小姑到看蠶的少婦,從戴月遲歸的採桑女到遙語春蠶老婦人,無不是在為絲綢之路一把桑葉一把汗水的辛勤勞碌著。

人們用「桑梓」借指故鄉,知曉此典出之西周末。周幽王寵信褒姒,廢申後,驅逐太子宜臼。流離失所的宜臼思念父母,以桑樹梓樹喻父母起興作詩,見《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罹於里。」言說對故鄉的桑樹和梓樹肅然起敬,我日里夜裡瞻仰父親,依戀母親,誰不連屬父母的毛發,誰不系於父母的骨肉啊。晉代的陸機在《百年歌》之八中有句詩:「辭官致祿歸桑梓,安居駟馬入舊里。」或許從此以後,人們才把桑梓並列來借指為故鄉的吧?

以往人們擇水而居,植桑取果、飼蠶,桑樹自然成為村寨景色。白居易在《春村》中這樣描繪:「二月村園暖,桑間戴勝飛。農夫舂舊谷,蠶妾搗新衣。」杜牧在《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中這樣寫景:「十畝山田近石涵,村居風俗舊曾諳。簾前白艾驚春燕,籬上青桑待晚蠶。」蘇軾在《山村》中這樣敘述:「桑枝礙竹路,瓜蔓網疏籬。牧去牛將犢,人來犬護兒。」汪繹在《田家樂》中這樣吟詠:「短籬矮屋板橋西,十畝桑陰接稻畦。滿眼兒孫滿檐日,飯香時節午雞啼。」村園、農夫、山田、疏籬、牧牛、板橋、戴勝、春燕、犬吠、雞啼,再有桑陰繞廬,閉上眼睛想像,這該是多麼美妙的一幅水墨村居圖啊。

以桑為地名,古來有之。桑中,春秋時衛地,在河南淇縣境內。《詩經》中,有一首以此地名為篇名的詩,為男女幽會之戀歌。「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官,送我乎淇之上矣」,在詩中反復吟詠,一唱三嘆。說有個叫孟姜的美艷女子在桑中等我,約我到上官,送別我在淇水之上。後來人們便以「桑中之喜」、「桑中之約」為男女幽會之典故。桑間,地名,春秋時衛國濮水之上。其地幽僻隱阻,便於男女聚會,謳歌相感。《漢書•地理志下》稱: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故俗稱鄭衛之音。後以「桑間之音」、「桑間濮上」,借指亡國之音、靡靡之音。桑園,地名,位於河北吳橋縣境內,現為吳橋縣城。吳橋老城由於交通不便,已舍棄為鎮。聞名全國的旅遊景點「吳橋雜技大世界」,就建在桑園以西的高速公路旁。

【成語】:柳樹上著刀,桑樹上出血
【解釋】:比喻代人受過。

飽經滄桑 渤澥桑田 滄海桑田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遁跡桑門 恭敬桑梓 海桑陵谷 海水桑田 雞犬桑麻 景入桑榆 敬恭桑梓 陵谷滄桑 暮景桑榆 盤石桑苞 人世滄桑 日薄桑榆 桑弧蒿矢 桑弧蓬矢 桑戶桊樞 桑戶蓬樞

「桑枝得葯」、「桑林禱雨」、「桑樞瓮牖」、「桑弧蓬矢」這些與桑樹有關的歷史典故,聯起清代謝重輝的詩句:「我昔聞諸葛,園林遍種桑。吾宅才五畝,牆下亦成行。不愛葚子垂,愛此遠枝楊。沈陰白夕佳,常在吾廬旁。」植株桑樹,其果益身,其葉遮陰,其皮入葯,真是多有實惠呢。

Ⅵ 桑樹的資料

產地分布:
原產我國中部,有約四千年的栽培史,栽培范圍廣泛,東北自哈爾濱以南;西北從內蒙古南部至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南至廣東、廣西,東至台灣;西至四川、雲南;以長江中下游各地栽培最多。垂直分布大都在海拔1200m以下。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16m,胸徑1m。樹冠倒卵圓形。葉卵形或寬卵形,先端尖或漸短尖,基部圓或心形,鋸齒粗鈍,幼樹之葉常有淺裂、深裂,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毛,脈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紅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
生長習性:
喜光,對氣候、土壤適應性都很強。耐寒,可耐-40℃的低溫,耐旱,不耐水濕。也可在溫暖濕潤的環境生長。喜深厚疏鬆肥沃的土壤,能耐輕度鹽鹼(0.2%)。抗風,耐煙塵,抗有毒氣體。根系發達,生長快,萌芽力強,耐修剪,壽命長,一般可達數百年。個別是可達千年。
園林用途:
桑樹樹冠豐滿,枝葉茂密,秋葉金黃,適生性強,管理容易,為城市綠化的先鋒樹種。宜孤植作庭蔭樹,也要與喜陰花灌木配置樹壇、樹叢或與其它樹種混植風景林,,果能吸引鳥類,宜構成鳥語花香的自然景觀。居民新村、廠礦綠地都可以用,是農村「四旁」綠化的主要樹種。
繁殖培育:
播種、扦插、分根、嫁接繁殖皆可。可根據用途,培育成高幹、中干、低乾等多種形式,園林上一般採用高幹廣卵形樹冠。

還有上面兩位的答案都是在這個網站里: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Book/E/JXCKS/TS016040/0644_ts016040.htm

在網上有很多的,去網路搜索便可找到

閱讀全文

與桑樹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