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大盂鼎的歷史意義

大盂鼎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3-01 11:47:35

㈠ 鼎的象徵意義是什麼

鼎在古代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

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慶典之際,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區贈送「民族團結寶鼎」,矗立於拉薩人民會堂廣場,象徵民族團結和西藏各項事業鼎盛發展。此舉意義深遠,文化內涵豐厚。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

(1)大盂鼎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鼎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 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

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後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成熟期最具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品。

㈡ 四羊方尊和大盂鼎的歷史價值

首先,抄這些鼎上的文字,確定了中國在那時已經有了文字。其次,文字記載的內容,確定那時候的一些歷史事實。再次,文字內容中的記載,也讓我們可以了解那時的某些社會生活和政治文化。最後,青銅器本身,讓我們能夠了解到那時候的鑄造技術、藝術特色和禮制特點。

㈢ 你眼中的國寶「大盂鼎」是怎麼樣的可以介紹一下嗎

清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年,在陝西郿縣禮村附近,一農民發掘出了大小2件鼎器,大的青銅器便是大盂鼎,被挖掘出來就流入古玩市場,小的一件不知所蹤。當時歧山首富宋金鑒,購得大盂鼎,但此鼎過於龐大、引人注目,很快被歧山縣令周庚盛強取豪奪,後又被北京一古玩商收購。

後來,岐山首富宋金鑒考中翰林,再次以3000兩白銀將大盂鼎買回,但在他去世後,家人僅以700兩白銀將鼎賣給陝甘總督左宗棠的手下袁保恆。袁保恆知道左宗棠愛好古玩,得鼎後馬上將鼎獻給左宗棠。

咸豐九年即1859年,左宗棠被永州總兵樊燮舉報,即將回京論處,後來大臣潘祖蔭出手相助,左宗棠才得以保住官職。因此左宗棠把大盂鼎送給了潘祖蔭,以報答援手之恩。

再看這篇銘文,金文奇異凝練、嚴厲凝重,筆觸美觀,書法結構嚴謹,章法朴實,方圓兼備,雄奇不失秀麗,可謂達到了極致精緻的藝術境界,甚至為後來的《張遷碑》《龍門造像》等書法作品奠下了基礎。

總之,大盂鼎的銘文書法,堪稱西周早期金文的代表,且與大盂鼎的雄渾氣勢、端莊堂皇等相得益彰,更體現一種磅礴氣勢宏大格局,讓人肅然起敬。

因此,從目前出土的周朝銘文來看,在古周成康時代的金文里,如果單看書法成就,大盂鼎穩居第一。也就說明我國的每件青銅重器其亮點都各具特色。

大家認為此大盂鼎怎麼樣? 請在評論區留言~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則刪)

㈣ 大盂鼎是干什麼的

此鼎是為了祭祀盂的祖父南公的。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銅禮器中的重器內,因作器者是康容王時大臣名盂者而得名,與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佚。

大盂鼎造於西周周康王時期。鼎高一百點八厘米,口徑七十八點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點三公斤,鼎身為立耳、圓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飾以饕餮紋帶,三足上飾以獸面紋,並飾以扉棱,下加兩道弦紋,使整個造型顯得雄偉凝重,威儀萬端,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一字,內容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國,周代忌酒面與,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輔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時記載給盂的賞賜相傳此鼎於清道光間在陝西眉縣禮村出土,為該地郭氏所得,後歸周雨樵。同治間左宗棠以重金購得,又歸蘇州潘祖蔭。解放後,1951年潘氏後人捐獻國家。為上海博物館所收藏,1959年撥交中國歷史博物館。這件周康王時的大盂鼎,是現存西周青銅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莊穩重,渾厚雄偉,典麗堂皇,為世間瑰寶。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異凝重、雄奇恣放質朴平寶等數類。大盂鼎屬於瑰凝重這一類,銘文大字,字體庄嚴凝重而美觀,故在成、康時代金文中,以書法的成就而言,當以大盂鼎居首位。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㈤ 西周大盂鼎的文物意義

銘文載康王向盂敘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國經驗。認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業績立國,主要是由於其臣屬從不酗酒,每逢祭祀,認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國教訓就在於沉迷於酒。由此告誡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輔佐王室,並賜盂命服、車馬、酒與邦司、人鬲等。盂在銘文中說明作此鼎也是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銘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與臣屬關系的重要史料,一向為史學家所重視。
大盂鼎造型雄渾,工藝精湛。其內壁鑄有銘文19行,為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重要史料。大盂鼎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一字,其內容為:周王告誡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則忌酒而興,命盂一定要盡力地輔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書法體勢嚴謹,字形,布局都十分質朴平實,用筆方圓兼備,具有端嚴凝重的藝術效果。開《張遷碑》、《龍門造像》之先河。以書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時代當據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 大盂鼎銘文雖屬西周早期金文,但書法體勢嚴謹,結字、章法都十分質朴平實,用筆方圓兼備、端嚴凝重,雄壯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飭中又見靈動,並達到了十分精美的程度,是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加之器形巨大,造型端莊堂皇、渾厚雄偉,故作品更呈現出一種磅礴氣勢和恢弘的格局,從而為世人所矚目。

㈥ 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有哪些意義

盂頌揚康王的美德,製作了紀念先祖南公的寶鼎,時為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專

銘文中語句屬「丕顯文王受天有大命」體現了周人的天命觀,而另一語句「我聞殷墜命,唯殷邊侯甸與殷正百辟,率肆於酒,故喪師矣」,則是周康王告誡盂,商內、外臣僚沉湎於酒,以至於亡國,透露出周人對於商人嗜酒誤國這一前車之鑒的警示。

㈦ 大克鼎在歷史上曾經代表著什麼

大克鼎銘文

1951年,大盂鼎、大克鼎鴻寶重現。鼎身上清晰的銘文和斑駁的銅銹,默默訴說著幾千年的中華文明,而它們出土後的坎坷命運,隱隱折射著中國近現代的百年滄桑。

㈧ 大盂鼎上面銘文為何如此珍貴

大盂鼎造型雄偉凝重,紋飾簡朴大方,雙耳立在口沿上,腹下略鼓,口沿下及足上部均飾饕餮紋,足上部有扉棱。腹內壁有銘文19行,共291字,是珍貴的歷史資料。銘文上記載了康王向盂敘述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立國經驗。認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業績立國,主要是由於他的臣屬從不酗酒,由此告誡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輔佐王室。盂在銘文中說明了鑄作此鼎也是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大盂鼎上的銘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與臣屬關系的重要史料,一向被史學家高度重視。

銘文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段:第一部分用較多文字說明商人酗酒是周興起和商滅亡的原因,贊揚了周代文武二王的盛德。表示康王自己要以文王為典範,告誡盂也要以祖父南公作榜樣。第二部分主要是康王命盂幫助他掌管軍事和統治人民,並且賞賜給盂香酒、禮服、車馬、儀仗和奴隸等共計1726個,並叮囑盂要恭敬從政,莫違王命。第三部分說明盂做此寶鼎以祭祀其祖。

銘文書法體勢嚴謹,字形和布局都十分質朴平實,用筆方圓兼備,具有端嚴凝重的藝術效果。以書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時代當居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大盂鼎堪稱西周前期著名重器,造型雄偉端正,銘文莊重雄渾,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西周早期金文就書風而言,大多承襲殷商余緒,筆道首尾出鋒,結構謹嚴精到,布局參差錯落而富於動態美、韻律美。不過,如果細分,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質朴平實,以《利簋銘》為代表;二是雄奇恣放,如《保卣銘》、《作冊大方鼎銘》等;三是凝重詭異,如《何尊銘》、《康侯簋銘》等,而這類銘文中風格最突出,書法成就最高者當首推《大盂鼎》了。

㈨ 西周大盂鼎的介紹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又稱廿三祀盂鼎,西周炊版器。1849年出土於陝西權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一組,即李家村)。1952年藏於上海博物館,1959年轉至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鼎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重153.5千克。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㈩ 大盂鼎是我國古代的哪一朝代

大盂鼎(Great Yu Tripod),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又稱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今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一組,即李家村)。1952年藏於上海博物館,1959年轉至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
鼎高101.9厘米,口徑77.8厘米,重153.5千克。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
大盂鼎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大盂鼎記載了周康王在宗周訓誥盂之事。
周康王姬釗(?―公元前996年),姬姓,名釗,周武王姬發之孫,周成王姬誦之子,西周第三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其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
周成王臨終前,擔心太子姬釗不能勝任君位,於是命召公奭、畢公高率領諸侯輔佐太子姬釗登基。周康王即位後,在召公奭、畢公高輔佐之下,繼續推行周成王的政策,進一步加強統治,同時,先後平定東夷大反,北征略地,並且西伐鬼方。《小盂鼎》銘文所記對鬼方征討,斬獲眾多,僅俘人即數以萬計。周成王至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在鎬京去世,謚號康王,葬於畢原。死後其子姬瑕繼承王位。

閱讀全文

與大盂鼎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