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法國商幫歷史文化論文

法國商幫歷史文化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01 11:46:52

『壹』 有誰知道有關法國歷史與文化的論文呀

法國-歷史文化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28日通過新 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政治: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7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有權舉行公民投票。總統離職期間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國民議會任期5年,通過普選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任期9年,每3年改選1/3,以省為單位,由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1995年7月31日,法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這項法案使總統有權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法國總統在政府或參議院、國民議會的建議下,可 將所有事關公共權力組織、法國經濟或社會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決。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提翁宮,國民議會——波旁宮。自1958年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以來,歷屆政府基本沿襲戴高樂制定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維護民族獨立。1964年1月27日,法國同中國建交。總統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1995年5月當選,2002年5月連選連任。
經濟:經濟發達是歐洲經濟共同體主要發起國和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位於美、日、德之後,居世界第四位。
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法國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 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法國商業較為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服務業從業人員占總勞動力的61%。
90年代初以來,先後執政的左右翼政府為使經濟進入良性循環並向馬約標准看齊,均實行以削減赤字為根本的緊縮政策,同時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這一政策在控制通貨膨脹、促進外貿、恢復國際收支平衡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但也導致經濟低速運轉,並使失業問題日趨嚴重。1993年法經濟陷入衰退, 1994年經濟開始復甦。
法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第四大貿易國,僅次於美國、德國和日本。法國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
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法國稅收高於美、日等國,其中主要來自增值稅,其它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
著名公司 埃爾夫阿奎坦公司,主要業務范圍包括石油、化工、醫葯等;雷諾汽車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轎車、貨車、大型商業用車等;法國電力公司,經營范圍為發電、輸電、配電等;家樂福集團,經營范圍是超級市場。
文化: 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車環形賽等。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巴黎大學、里昂大學等。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我自己找的到!你呢???太懶拉!

『貳』 關於「」18世紀法國哲學」800字的論文

理性與非理性的交疊對峙
400多年來,在法國哲學的發展進程中,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一直是糾結在一起的兩條主線.時而理性主義佔主導地位,時而非理性主義佔主導地位
文藝復興時期的蒙田是法國哲學的先驅,他對於17世紀的笛卡爾和帕斯卡爾產生了雙重的影響.首先,蒙田的懷疑主義影響了笛卡爾「懷疑一切」的方法論和自由的批判精神.蒙田的座右銘「我知道什麼?」運用古羅馬時期的皮羅主義的論據來說明,一切事物都是值得懷疑的.蒙田被人們看作是具有批判精神的自由思想家.笛卡爾對於從經驗獲得的知識以及以往科學知識的懷疑,對現成的知識進行批判,敢於懷疑一切,都是受到了蒙田的影響.
蒙田也影響了帕斯卡爾的非理性主義和人學.文藝復興以來的一些人文主義者頌揚了人類的偉大、尊嚴和理性,而蒙田揭示了人類的渺小、可悲和信仰.這就使得帕斯卡爾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綜合,既讓我們看到人的偉大和尊嚴,又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和可悲;既看到人類理性能力的作用,同時又看到理性的無能和信仰對它的超越.帕斯卡爾充分肯定了幾何學的作用,並且在他的科學研究中也廣泛地運用了幾何學中的證明和推演方法.然而,帕斯卡爾也認為幾何學的方法是有限的.在他看來,過分抬高理性或理智的作用是一種理性的獨斷,而以人心或內心為基礎的敏感性的精神、微妙的精神及精確性的精神和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人們的一種良好洞見力.在笛卡爾和帕斯卡爾之後,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都得以確立.
18世紀是理性主義的時代.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將由上一個世紀的哲學家所確立的理性主義變成一種現實的政治原則.理性主義成為他們反對封建意識形態、勾畫新社會藍圖的標尺.理性成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准,以往的一切都要在理性的法庭面前接受審判.
19世紀是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雙峰對峙的時代.19世紀的法國哲學中雷諾維耶的新批判主義和孔德的實證主義繼承了啟蒙哲學的傳統,而比朗、柏格森和布隆代爾這三位改變法國哲學發展方向、奠定法國現代哲學基礎的哲人,則繼承了非理性主義的傳統.
到了20世紀,除巴什拉等人的科學哲學和結構主義哲學體現了理性主義的原則之外,薩特的存在主義是非理性主義,後現代主義也屬於非理性主義的一種體現.德里達、福柯、德魯茲等人追隨尼采和海德格爾,對西方自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經由笛卡爾直至康德、黑格爾的形而上學傳統進行了徹底的批判.但從總體上來看,20世紀的法國哲學是非理性主義佔主導地位.
可見,400多年來,在法國哲學的發展進程中,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一直是糾結在一起的兩條主線.時而理性主義佔主導地位,時而非理性主義佔主導地位.這種糾結的狀態一直貫穿始終.
「進步」與「解放」的價值重估
對於「進步」,後現代主義有一系列疑問:人類的歷史是否真是在不斷進步的?「進步」難道不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再則,「進步」真是一件好事情嗎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法國從工業社會進入後工業社會,現代性和後現代性成為法國哲學討論的重要主題.崇尚理性、自由、平等、進步的啟蒙精神是現代性的突出體現.
盧梭是現代性最早的批判者.他通過把自然和文明對立起來,對資本主義的文化、社會政治制度和教育方式進行了全面的批判.盧梭意識到,科學藝術的進步和發展是與人民的幸福相矛盾的,文化和文明的發展與人的道德水準未必成正比.因為假如現實生活中的文化被以奢侈、金錢和低級趣味為主體的時尚所左右,就會完全變成一種「金錢文化」和低格調的「俗文化」.
盧梭認為,從自然狀態進入到社會狀態,就使人類從平等進入到不平等.人類社會每前進一步,不平等就加深一步.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評價盧梭這一學說時寫道:「這樣,盧梭就看到了不平等的產生是進步.可是這種進步包含著對抗,它同時又是退步……文明向前進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進一步……壓迫者被壓迫,這就是否定的否定.」如恩格斯所說,盧梭的這部著作「可說是精彩地顯示了自己的辯證的起源」.它不但是對人類只是在上帝面前才是平等的那種基督教封建學說進行思想斗爭的武器;同時,它也包括了法國資產階級的革命口號「平等、自由、博愛」.法國革命爆發以前35年,盧梭就不但已經認識到革命的必然性,而且在哲學上、在法理上證明了革命的正當性.
當然,盧梭並不是認為,在社會狀態中,人就註定是不自由和不平等的.恰恰相反,盧梭把不自由、不平等的社會狀態看作是不合理的社會狀態.盧梭想要實現的否定之否定,是使人在一種全新的社會狀態中達到一種更高級的社會的自由和平等.後來,盧梭的這一思想深深地影響了黑格爾思想的形成.
如何看待理性和進步,是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所思考的兩個問題.福柯等人反對理性的總體性、理性的暴力和理性的極權主義.「進步」以及與它相聯系的「解放」概念也是後現代主義要「解構」的.對於「進步」,後現代主義有一系列疑問:人類的歷史是否真是在不斷進步的?「進步」難道不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再則,「進步」真是一件好事情嗎?「進步」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呢?怎麼看到「進步」所帶來的人的自由的不斷喪失、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
對於 「解放」,後現代主義也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後現代主義認為,「解放」是一個宏大敘事和元話語,是為後現代主義所擯棄的;其次,人的解放的過程也是逐漸取得主體地位、成為獨立主體的過程,而主體的形成、建構過程,同時也是人逐漸被規訓化的過程,因而最終是限制人、制約人,使人喪失自由.至此,後現代主義不僅解構了法國啟蒙哲學的理性主義原則,同時還把啟蒙哲學的「進步」和「解放」概念也解構了.最後,後現代主義認為,科學有可能使人走入誤區,製造出滅絕人類的武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過度濫用,會導致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的破壞,使地球越來越不適於人類的生存;更為嚴重的是,科學不能解決人的精神問題——無論是人的道德、價值、理想信念,還是人的終極關懷等,都不是科學和理性所能解決的.
人文與社會的多重呈現
和其他國家的哲學相比較,法國哲學更注重對人和社會的研究.法國哲學家們不只沉湎於理智王國而缺乏情感,他們中的不少人同時又是詩人、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
同歐洲其他國家的哲學相比,法國近代哲學似乎有以下幾個風格和特徵:
第一,法國哲學一直貫穿著一種懷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
懷疑精神和崇尚理性的精神可以說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如果說,懷疑是否定的、批判的一面,那麼,崇尚理性則是肯定的、有建樹的一面.懷疑的目的就是要崇尚理性,或者說懷疑只是理性的一種手段.
從中世紀的唯名論者阿伯拉爾、文藝復興時期的蒙田,到近代哲學的創始人笛卡爾、18世紀的貝爾、伏爾泰等人的懷疑論,這種敢向傳統、權威挑戰的懷疑精神,在法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甚至20世紀後半葉的後現代主義哲學也體現了懷疑精神.它懷疑被人們頂禮膜拜的理性主義和科學精神,懷疑歷史進步論和啟蒙精神,懷疑現代性和現代化的成果等.
第二,人和社會是法國哲學聚焦的對象.
自然和人是哲學的永恆主題.而和其他國家的哲學相比較,法國哲學更注重對人和社會的研究——
愛爾維修注重人的靈性、強調人的精神性,把人作為一個文化的對象、教育的產物.存在主義哲學就是一種人學.而孔德直接就是近代社會學的奠基人.從塗爾干到結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他們都十分注重對於現代社會的研究.這些都應該看作是法國哲學對人類社會認識的貢獻.後現代主義對於後工業社會的反思和批判,對於正在大力推進現代化的我們不亞於一劑清醒劑.
第三,開放性.
18世紀的法國哲學家極大地吸收了英國唯物主義哲學(特別是洛克的經驗論),狄德羅還極大地吸收了萊布尼茲哲學中的辯證法因素.19世紀,不僅勒努維埃的新批判主義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康德哲學的繼承,而且阿默蘭的唯心主義和黑格爾哲學有著緊密的聯系.「3H」(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爾)、「3M」(馬克思、馬克斯·韋伯、馬爾庫塞)和尼采都是德國哲學家,克爾凱格爾是丹麥哲學家,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家,這些哲學家的思想元素都影響著20世紀法國哲學的面貌.
第四,社會參與性.
法國哲學不是書齋里的哲學,而是與現實斗爭緊密相連的哲學.法國哲學家不喜歡身居斗室去進行玄學的思辨,而更加關注社會的變革和政治的斗爭.他們有一種使命感和時代感,是現實革命運動的積極參與者.
第五,和文學有著不解之緣.
法國哲學家們不只沉湎於理智王國而缺乏情感,他們中的不少人同時又是詩人、文學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不僅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人是名垂史冊的文學家、戲劇家、文藝批評家,擅長用文學來表達自己的哲學思想,比他們晚一些的柏格森、薩特和加繆,更是捧走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
法國哲學的中國傳播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學者對於法國哲學的興趣逐漸超過了對德國哲學的興趣.這種在學術興趣點上的變化,和法國哲學自身的發展變化相關,也與中國哲學界學術生態的發展變化緊密相聯
從近100年來法國哲學在中國的傳播來看,中國人對於法國哲學的主要興趣大致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
笛卡爾哲學.中國人對笛卡爾哲學有著雙重的興趣:一方面是他高揚主體性的哲學和理性主義的認識論,另一方面是他的二元論哲學在物理學領域堅持了機械唯物主義、他的唯物主義對於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有著重要的啟發、他的心身關系學說開啟了西方心靈哲學之先河.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大陸對於主體性問題、認識論問題和對於西方心靈哲學研究的加強,笛卡爾哲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18世紀的啟蒙哲學和唯物主義哲學.由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這三位啟蒙思想家所提出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社會政治理論的重要理論來源.18世紀狄德羅、霍爾巴赫等人的唯物主義思想,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理論來源.
孔德的實證哲學.孔德的實證科學的方法論及其實證哲學的基本原則,是我們了解英美實證主義哲學的基礎,對於我們理解實證主義和實用主義哲學、理解分析哲學和科學哲學都具有導引意義.孔德的實證社會學和塗爾乾的社會學,被中國人看作是社會學的開山鼻祖.
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在20世紀初,柏格森關於生命創造進化的哲學和達爾文的進化論、赫胥黎的天演論一起被傳進中國,為當時想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知識分子提供了生命的活力.
薩特等人的「存在主義」.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場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大討論之後,大學校園里曾經一度流行「薩特熱」和「尼采熱」.盡管薩特所強調的「存在先於本質」等一些極端個人主義和絕對自由觀不盡合理,但他強調青年人要自我奮斗、自我創造,在自主選擇的時候,要主動承擔責任.這些觀念正好契合了當時青年人樂於自我謀劃、自我選擇的想法,對於解放思想、煥發社會活力起到了正面的推動作用.
法國現象學思潮.德國哲學家胡塞爾、海德格爾的現象學流傳到法國,在法國產生了廣泛和長久的影響,出現了現象學思潮.它對薩特等人的存在主義和德里達、福柯等人的後現代主義都產生了影響.近十年來,隨著對於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研究的深入,年輕一代中國學者也對法國現象學家的研究和思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結構主義.上世紀末,中國研究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主義人類學和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學者眾多.進入新世紀以來,對於拉康的後弗洛伊德主義的研究,在中國學界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近幾年來,對於深受阿爾都塞和拉康影響的巴丟的研究在中國也逐漸升溫.
後現代主義哲學.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後現代主義在中國形成了新的研究熱潮.包括德里達、福柯、利奧塔、德勒茲、鮑德里亞在內,都成為中國哲學專業博士論文的重要研究對象.這些哲學家的思想是對資本主義自身的發展、西方幾百年現代化進程、尤其是西方的現代性理論的一種反省和批判.他們反對技術至上,反對過分強調以人為中心,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不能過分強調工具理性而忽視了價值理性等.這些觀點對現當代中國的發展(尤其是科學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可以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學者對於法國哲學研究的興趣逐漸超過了對德國哲學的興趣.在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對於17、18世紀法國哲學、對於存在主義和結構主義的研究感興趣,而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學者對於法國哲學中的現象學思潮和後現代主義哲學的研究更感興趣.這種在學術興趣點上的變化,與法國哲學自身的發展變化相關,也與中國哲學界學術生態的發展變化緊密相聯.

『叄』 求一篇關於中國商幫的論文至少3000字 盡量不要百度的

你丫科院的吧

『肆』 法國的建築文化怎麼寫論文

1,前言
2.法國建築的歷史
3.法國建築的現狀
4.法國建築文化的精髓
5.法國建築文化在世界建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6.結束語

『伍』 法國文化研究(論文題目)

http://cet.hjenglish.com/tag/%E4%B8%AD%E5%9B%BD%E4%BA%BA%E5%9C%A8%E6%B3%95%E5%9B%BD/

這是總目錄

下面這個地方有 注意不要直接點開,把法國文化專也復制上屬

『陸』 急~急~有哪位高手知道有關法國文化方面的論文啊或是法國概況方面的論文,謝謝啦,謝謝啦,大家幫幫忙吧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28日通過新 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政治: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7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有權舉行公民投票。總統離職期間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國民議會任期5年,通過普選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任期9年,每3年改選1/3,以省為單位,由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1995年7月31日,法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這項法案使總統有權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法國總統在政府或參議院、國民議會的建議下,可 將所有事關公共權力組織、法國經濟或社會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決。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提翁宮,國民議會——波旁宮。自1958年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以來,歷屆政府基本沿襲戴高樂制定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維護民族獨立。1964年1月27日,法國同中國建交。總統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1995年5月當選,2002年5月連選連任。
經濟:經濟發達是歐洲經濟共同體主要發起國和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位於美、日、德之後,居世界第四位。
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法國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 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法國商業較為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服務業從業人員占總勞動力的61%。
90年代初以來,先後執政的左右翼政府為使經濟進入良性循環並向馬約標准看齊,均實行以削減赤字為根本的緊縮政策,同時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這一政策在控制通貨膨脹、促進外貿、恢復國際收支平衡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但也導致經濟低速運轉,並使失業問題日趨嚴重。1993年法經濟陷入衰退, 1994年經濟開始復甦。
法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第四大貿易國,僅次於美國、德國和日本。法國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
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法國稅收高於美、日等國,其中主要來自增值稅,其它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
著名公司 埃爾夫阿奎坦公司,主要業務范圍包括石油、化工、醫葯等;雷諾汽車公司,主要產品包括轎車、貨車、大型商業用車等;法國電力公司,經營范圍為發電、輸電、配電等;家樂福集團,經營范圍是超級市場。
文化: 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車環形賽等。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巴黎大學、里昂大學等。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柒』 有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論文嗎,3000字左右

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在拿破崙的加冕禮中落幕了,但借用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觀念,我們認為革命仍然在影響一代又一代滿懷熱情的人們,帶給歷史百年的回響,深深地震撼著探索者的執著心靈。誠如費希特在《人的使命》中說「我邁著堅定的步伐,在我的世界的已知的范圍里行進,並且依據我的信念的確實性,敢於隨時謀求生活和幸福。」如果我們深懷內心的良知,不希望雅各賓公安專政悲劇的重演,便不得不穿越歷史,上溯到1789年的那場驚心動魄的斗爭。 斗爭從攻佔巴士底獄開始,但那隻是革命的引線,促成革命的所有因素在先前都已齊備。18世紀的歐洲諸國,事實上並不是革命發生的典型年代,日常生活不算貧困,統治者與下層人民的矛盾也沒有激化到必須改朝換代的地步,政治上相對開明,民間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各國王室幾乎都在進行不紊不慢的各種程度不同的改革。這種狀況甚至使托克維爾認為,法國大革命並不是必須的;可是,為什麼革命出現了,而且席捲了整個歐洲?翻閱歐洲史,我們會發現:自文藝復興以來,有一個新的因素日益成長起來,使得原先的權力秩序逐漸地失去了它的古老根基。這個因素就是「社會」。在法國革命之前,歐洲的國家從來都是君主的國家,國王的私產,路易十四可以和康熙皇帝一樣宣稱「朕即國家」而無人質疑。曾幾何時,蟄伏在王權華蓋之下的社會,開始蘇醒,並且迅速成長起來,人際關系日益復雜,橫向組織(平權組織)越來越多,國王的國家已經無法全面地包容整個社會了。「國家」和「社會」的對立成為歐洲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國家到了必須重新定義的時代,社會需要自己的權力,權力的危機使得整個歐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正如沃特金斯這種後果時指出: 「以世俗的二元論(國家-社會)取代中世紀教會-國家二元論的結果,使得先前不熟悉政府傳統的人,也須承擔積極的政治責任。」 歐洲傑出的啟蒙思想家們幾乎每一個都在談論權力的問題,自由和平等於是在權力的意義下萌生的。 社會的革命心理既已萌發,那麼法蘭西民族在歷史關頭又有何表現呢?托克維爾在考察美國的民主時洞見到「美國之所以能維護民主制度,應歸功於自然環境,法制和民情。……但是,應當按照貢獻對它們分級。依我看,自然環境不如法制,而法制不如民情。」 民族的文化積淀,對於一國的法治建設,尤其是其政治形勢的走向,具有全面而重大的影響。法蘭西民族是個偉大的民族,熱情豪放而崇尚理性。法國人無人不談政治,正如英國人見面必談天氣,以「政治民族」著稱於世。出於對政治的關心,他們關注革命;然而大革命目標的徹底使得革命以所有人為敵,阻力的強大讓革命者焦慮﹑恐懼。法國人重權而輕法的心態,又使他們內心深處對革命後的制憲不完全信任,尚把希望寄託在權威身上;於是拿破崙適時出現了,恰好滿足了法國人的心理需求,以後發生的共和和帝制之爭只不過是人民內心斗爭的反復。崇尚公開有堅持不懈地追求絕對平等的結果就是革命者在革命的行程中難以自已,把日常生活中的激情帶入政治,而政治浪漫主義也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如果說一場偉大的運動必然產生偉大的領袖的話,那麼運動的背後一定有偉大的思想家來為理論奠基。談法國大革命,離開盧梭是不可能的。與孟德斯鳩溫和的貴族式的漸進思維不同,盧梭的政治哲學顯得激進而剛烈。毫無疑問,盧梭才是法國大革命的理論淵藪。起初人們只說要好好調整階級關系,但很快就起步,迅跑,直奔純粹的民主觀念。一開始人們引證和評論孟德斯鳩,最後都只談論盧梭,盧梭成了革命導師,並且始終是大革命初期唯一的導師。盧梭也許是思想史上最超前的天才,因為他發明的(或揣測到的)東西後來糾纏了整個19和20世紀。其實盧梭沒有哪一方面要對大革命「負責」,但的確是他無意中製造了革命意識和革命實踐的文化材料。 誘發革命的因素是多元的,歷史的發展往往出乎人們的預料。畢竟「革命,就是對一個社會據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和神話,及其政治制度、社會結構、領導體系、政治活動和政策,進行一場急速的、根本性的、暴烈的國內變革。」 革命既已爆發,下一步向何處走?貢斯當認為:「革命一般有兩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人們一致希望推翻所有人都不能忍受的制度;在第二個階段,運動被人為地繼續,它已經不再是自然的了,它的目標是試圖推翻所有與少數人倡導的制度相反的東西。如果說理性的人們可以將革命中止在第一階段,成功的機會就是巨大的。這樣的革命是短暫的,令人高興的,也是流血最少的。」 「法國大革命的革命者乃是出於對暴政的仇恨,起而反抗壓迫,與丹尼爾。韋伯斯特所贊美的那些『為一篇宣言而戰』,『為一份宣言而戰鬥了七年』的人們相比,他們絲毫也不遜色。」 但大革命並沒有取得令人遐想的成功,一直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去進行不斷的革命。它以「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馬克思語)為號召顛覆了導致「公眾不幸與政府腐敗」的舊王朝,卻仍舊奢望在革命中解決人類根本無法解決的道德問題。徹底的革命最終瓦解了革命本身,自身的合法性遭到質疑,而因此走向了異化。

『捌』 誰能幫我寫一個關於法國飲食文化方面的論文啊

20分要篇論文???
大學畢業論文???
還要附中文???

別以為爹媽的錢賺得容易……

『玖』 求一篇論述西方文化的論文 3000字

大家知道,無論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是源遠流長,都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我們說西方文明如果從克里特文明開始算起的話,距今已經有4千5百年左右的歷史了。而我們中國文明呢,我們常說中國文明5千年的歷史,而實際上只有3100年左右,即便是從夏代開始,至多也只有4100年。但是西方學術界只承認我們的文明史是從商代而不是從夏代開始。因為,他們認為夏代只是一種傳說,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它是一個文明,尤其是沒有找到文字。沒有文字的文化只能算是一種原始文化或者是一種傳說

西方文明主要來自於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這三大文明之間是具有極大反差的,到了近現代文化,這三大源流才算是百川歸海,都匯入西方近現代文化之中。中國的文明源流主要是講先秦,在先秦時候,大凡以黃河中下游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地,就以華夏自居。 到了漢朝,應該說還是長治久安的,歷史上有一個說法"雄漢盛唐",也就是說漢朝很強大。中國人變得文弱是在漢代以後,由於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開始講究仁義而不是霸道了。隨著中國的不斷進步,不斷發展,中國自從宋朝以後,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被南移了,南方逐漸繁盛起來了。 首先看中國,它的變革是經歷了一個三步曲的過程。商代,中國和其他原始文明一樣,都是一種親代文化,都帶有很濃郁的迷信色彩。我們最早的甲骨文就是一種專門用於占卜的宗教文字,為祭祀所用。西方學術界有一種觀點,就是文明最早產生於寺廟之中,廟就是最早的城市中心。周朝取代商代,不僅僅是政權的更替,更為主要是宗教的變化。接下去是先秦的孔子孟子們所進行的儒家思想的變革。 到了孟子,對此又有了系統化的解釋,一個人只要去向自己本性發掘,就一定能把自己本性中的美好善良的東西發掘出來,成為一個善人和聖人。因此,只要每個人都"修身、齊家"就能"治國、平天下",最後達到一個大同的理想世界。中國文化完成的一個重大變革,這個變革決定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現世的人自我的道德修養,而不太關注外在的上帝鬼神之類的東西。也就是說,中國儒家把大同社會的理想最後落實到每個人的修身養性的工夫之上。同樣,西方文化在這個時候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希臘文化、到羅馬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它是一個超越的過程,而不是內斂的過程。到最後,中國文化強調一切從內心做起,西方文化強調一切由外在的上帝決定即上帝決定論。中世紀有一句名言:沒有任何一隻麻雀從樹上掉下來,不是出於上帝的特殊意志。中國文化強調內心的修煉,"內盛外王,成己成物 ",由內向外。中西方文化發生了根本變化。

yi般來說,西方人重利輕義,東方人重義輕利或義利兼顧。東方人的意識就是義字當先,古時的關羽不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義氣英豪.也被當時的人們大加贊賞,我想這也是由於古時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種文化意識.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這種重禮的不可忽視的原因.相對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這也正是現實主義的表現,從侵華戰爭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們的自我意識,也可以稱為不虛偽,實事求是的作風。當然,這也只是針對東方的絕大多數而言的。在東方比如中國人的生活中,謙讓是一種美德,而西方人對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數時候為了利益可以犧牲自己的義。
東方人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而西方人則重視個體性.在很多問題上中西方的差異是的,西方人看《梁山伯與祝英台》不一定看不得懂,這里頭最大的問題就是中西方文化間的差異,從而造成了中國人細膩含蓄的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國古代的大家閨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無想像,更不必說中國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時的家法等一切束縛主義的思想。

『拾』 急求一篇歷史論文,關於歐洲中世紀的。

1南義大利的諾曼征服---------最後的維京征服浪潮

11世紀是西歐封建社會由上升而趨成熟的重要轉折時期,諸多社會矛盾凸現,各種民族或政治力量競相登台,交互影響。前此曾泛濫於大半個歐洲沿海的維金運動雖呈退潮之勢,但這些北歐海盜後裔們移居法國諾曼第後依然熱情不減,活力充溢,此刻終於再度沖動,北跨海峽,入主英倫,出演了著名的「諾曼征服」的雄壯活劇。與此同時,又南徙義大利,以軍事和外交手段,步步為營,兼並蠶食,展開了另一場曠日持久的征服運動,輾轉締造了一個輝煌強盛的西西里王國。
就時間順序和內容性質而言,諾曼人在南意的活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一、11世紀上半葉初涉南意,立穩足跟;二、11世紀下半葉至12世紀初吞並南意諸領地,進征西西里,爭霸地中海;三、12世紀創建諾曼西西里王國,征服運動達至全盛期。

位於法國西北海岸的諾曼第公國,是10世紀初始建於西歐大陸的第一塊穩固的北歐人拓殖地。此後一個多世紀來,諾曼第不僅又陸續吸納了許多新來的同族移民,而且也在法國當地經濟文化氛圍的濡染下,迅速邁入封建化歷程。

隨著相對和平環境下的人口增殖過速,這塊偏居一隅的領地顯得愈益狹小,不斷有人開始向外遷移,以另謀生計。這些流徙於外的人中,不乏破產潦倒者,為了逃避諾曼第公爵的法律約束,也有「被日漸增多的兄弟排擠的無地子弟」。[諾曼第存在諸子均分制的繼承傳統,受此影響,各子所能分得的土地太少,乃至於一無所有。當時從諾曼第外遷人口的數字,未有準確記載,但估計當不在少數。一般認為,11世紀是西歐從中世紀早期的破壞狀態中得到恢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經濟和人口都有相當的增長。亨利?皮雷納甚至把高出生率稱作「11世紀的特點之一」,「在這個時期,家庭中人丁興旺的現象似在貴族中和在農民中一樣地普遍。年輕的小夥子到處皆是,他們感到自己的鄉土上人滿為患,渴望到遠方去碰碰運氣」。顯然,這就從本土社會游離出來了一股焦躁不安的力量。

起初,同MSL交戰的西班牙,曾吸引過像羅傑?德托埃斯尼這樣的諾曼人騎士前往,但結果並不持久。倒是隨後興起的向義大利方向的冒險,給諾曼人帶來了成功與希望。這不僅是因為義大利地處地中海的交通要沖,素來是基督徒去近東朝覲的必經途程之一,而且本身也有不少宗教聖跡,頗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義大利氣候溫和,物阜民豐,其豐沛的文物財富歷來受到形形色色外族的覬覦,並成為列強的逐鹿之所。南部義大利當時政局動盪,諸種勢力交錯擊撞,亂象紛呈。羅馬教廷以教皇國版圖為依託,四齣伸手,干預各地世俗事務。拜占廷帝國自查士丁尼時代以來一直在此佔有若干塊領地,諸如阿普利亞、卡拉布里亞等,派駐總督、軍隊監管。先後以北非阿格拉布和法蒂瑪王朝為後盾的阿拉伯埃米爾們,則仍盤踞著富庶的西西里島大部分。此外,野心勃勃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皇帝和倫巴第的大小王公貴宵,也都紛紛插足其中。他們彼此攻伐,戰端頻起。這種紊亂之局已實際上瓦解了義大利的任何對外防範能力,給外部勢力的介人以可趁之機。
諾曼人最初是以朝覲者的身份進人南意的,其巡禮活動包括參拜阿普利亞地區加爾加諾山的大天使聖邁克爾聖跡。據說,1016年,一批40名諾曼人從聖地返回途中,曾幫助擊退了一支進攻薩萊諾城的阿拉伯艦隊。薩萊諾的倫巴第王公蓋伊馬爾四世對他們予以挽留,援為己用,並許諾付給薪餉。他還要求派一些諾曼騎士赴其宮廷服役。自此,諾曼人開始同義大利發生了聯系。①

另一則報道提到,由首領德朗若率領的一支諾曼人隊伍約二百人,在南意加爾加諾山被一位名叫梅萊斯的巴里城市民說動,加人其反抗拜占廷統治的運動。諾曼人於那不勒斯登陸,初戰告捷,旋即在坎尼之戰(1018年)中為兵力和武器裝備均居優勢的拜占廷軍隊所敗。1019年,梅萊斯被迫投奔德意志,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求助,不久歿於德皇宮廷。而那些曾跟隨梅萊斯的諾曼人,則因未獲合法的居留地,不得不流落於南意的山嶺溪谷間,或打家劫舍,或替人充當雇傭兵來維持生計。

諾曼人雇傭兵隊伍,漸成南意一股不可小覷的特殊勢力。他們表面上仰人鼻息,受制於人,替僱主效命征戰,實際上卻頗具迴旋餘地,擁有相當的自由度。優良的軍事素質和昂揚的士氣,往往助其克敵制勝。而南意的各種原有勢力,從卡普亞、本尼凡托到薩萊諾和那不勒斯的公侯們,出於自身利害計,往往也在其相互爭斗中競相召請和利用諾曼人雇傭兵,以至這塊政治祛碼價值驟升,愈發顯得舉足輕重了。諾曼人深諳此中之道,樂得左右逢源,縱橫捭闔,鑽營周旋於各方之間,竭力抬高其政治要價,最大限度地為自己謀取好處。南意的權力天平也就隨之搖擺不定。

1021~1022年,諾曼人一度加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遠征義大利的隊伍,但所獲不豐。他們像其祖輩當年在法國一樣,很快便不滿足於僅以金錢和戰利品之得作為服役打仗的報酬,而希冀於獲取永久性的居留地,建立一個新諾曼第。不久,那不勒斯公爵塞爾吉烏斯因政爭中被逐,得諾曼人相助而復政,遂在1029年回贈一塊土地,以表謝忱。諾曼人在此建起阿韋爾薩城。這座小城位於那不勒斯和卡普亞之間,起初僅作防禦敵對的卡普亞公爵潘杜爾夫四世的一座堡壘,結果卻成為諾曼人在南意土地上設置的第一塊穩固的定居地。這塊以雷努爾夫伯爵為首腦的領地,在法律上曾被視作康拉德二世的一塊封土,與神聖羅馬帝國維系著名義上的臣屬關系。
此後,阿韋爾薩猶如磁石般吸引了一批批諾曼人,從法國絡繹涌來。「貧者為擺脫生活困境的願望所驅使,富者受到希望的激勵……阿韋爾薩不受約束的生活准則給那些地方上的亡命徒,給每一個力圖躲避上司不公正或公正懲罰的逃亡者提供庇護和鼓舞。」未幾,這些外來移民便迅速地在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觀念上融人了當地社會。

經營南意的諾曼人中,最負盛名而又最具影響力的當推奧特維爾家族諸兄弟:諾曼第科唐坦騎士奧特維爾的坦克雷德有12個兒子,其中3個兒子即長子威廉和德羅戈、翁弗萊,於1036年率領部眾首抵南意②。他們最初效命於薩萊諾公爵瓜伊馬羅四世,助其拓疆略地,勢力逐漸興起。

自9世紀下半葉西西里島被阿拉伯人征服以來,拜占廷帝國就一直期盼有朝一日在該島匡復失土。1038年,拜占廷駐南意的行省總督(Cata-Pan)馬尼埃克斯再度組織對西西里的遠征。諾曼人受馬尼埃克斯召請,投效於他的靡下,戰斗中一再顯露其過人的勇氣和能征慣戰的軍事素質。他們的先頭部隊首先在西西里登陸,一舉奪占重鎮墨西拿。1040年在錫臘庫扎交戰中,奧特維爾家族的長兄鐵臂威廉將該城埃米爾刺翻於馬下。拜占廷依靠諾曼人的援助,連克13城,一度重新控制了西西里大部。旋因分配戰利品引起的爭執,致使諾曼人憤而離去。

奧特維爾家族兄弟返回義大利大陸後,與阿韋爾薩的諾曼人結成聯盟,侵擾各地,以報復拜占廷人的背信棄義行為。1042年坎尼之戰,他們大敗拜占廷軍,瓜分所掠之地,隨後推舉其首領鐵臂威廉為阿普利亞伯爵,仍奉薩萊諾公爵瓜伊馬羅四世為宗主,以梅爾菲為統治中心。阿韋爾薩的雷努爾夫則分得西博托和加爾加諾山兩地。

早期活躍於南意的諾曼人軍隊,數量有限。吉本說他們上陣時不超過700騎兵、500步兵,卻被人誇大為6萬之眾。可是,其活動能量卻頗驚人。他們從已經控制的阿韋爾薩和梅爾菲兩據點頻頻出擊,態意擴張。

奧特維爾家族統治的梅爾菲政權,在組織結構上,差不多像是個「自行組建的貴族共和國」。它的最高統治層系由12名經民眾推選的伯爵組成,他們的年齡、出身和功業是人們選擇的依據。他們各自有特定的領地,所出貢賦分別撥歸其用。他們在自己的領地中心還建有城堡,充任其附庸們的領主。12名伯爵在梅爾菲都擁有單獨的住房,在那裡共同組成二個類似貴族會議性質的軍事立法機構(senate),共理國政。這個立法機構的首席貴族、主管長官和將軍,就是擁有阿普利亞伯爵頭銜的鐵臂威廉。

1046年威廉死後,其二弟德羅戈繼任阿普利亞伯爵。同阿韋爾薩的同胞們一樣,他也接受了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冊封,以便給自己披上一件帶有保護色的外衣。自此諾曼人在充斥貪婪和陰謀的南意政爭里愈陷愈深,「他們既不愛人,也不信任人;既不受人信任,也不被人愛。對王公們的蔑視中攙雜有恐懼情緒,而對本地人的恐懼中又混合著仇視與怨恨。」拜占廷人曾試圖說服諾曼人讓出在南意的佔領地,並以金錢誘使其充當皇室雇傭兵去與波斯作戰,但徒勞無功。1051年,親拜占廷勢力刺殺了德羅戈,三弟翁弗萊繼立為阿普利亞伯爵。

諾曼人一仍其舊,殺伐擄掠,橫行南意各地,他們與日俱增的影響,愈益引起了各方的憂慮和戒備。羅馬教皇利奧九世籌劃應對之策,欲圖聯合德皇亨利三世和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協力將諾曼人逐出南意,未果。利奧九世只得單槍匹馬自領一支臨時拼湊的軍隊去迎敵。

1053年6月18日,教皇兵敗奇維塔泰,淪為諾曼人囚虜,不意卻出現了極富戲劇性的一幕:諾曼勝利者忽然全體跪倒在他們的俘虜面前,乞求教皇的賜福,並恭敬地釋放了他,還「同意將阿普利亞作為教廷的領地」。隨後翁弗萊禮送教皇返羅馬。教皇接受諾曼人的和解之舉,轉而捐棄前嫌,化敵為友,以上帝代理人的名義認可了諾曼人的征服活動及其所獲成果。
在雙方相互承認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近乎結盟的特殊關系。這顯然為利害所系,較之中古初期法蘭克王室與教廷的關系,不無異曲同工之妙。諾曼人雖虔信基督教,懷有濃烈的宗教熱情,但更深悉,要在諸強林立的義大利立穩腳跟,一展宏圖,贏取教會的好感和允准,倚恃教皇在道義上和政治上的支持是極為必要的。而另一方面,教皇也同樣看重世俗武力的強大作用,欲借諾曼人的刀劍去剪除宿敵,以遂稱霸之願。

拜占廷從8世紀起一直將南意廣大地區置於其東正教牧首的管轄范圍之內。天主教羅馬教廷為擴張其勢力,謀求全基督教世界最高主宰的地位,與拜占廷之間就教區管轄權問題屢生嫌隙。諾曼人介入南意,並對拜占廷轄區大刀闊斧地侵襲蠶食,恰恰擾亂了既定政治秩序,客觀上替教皇排擠敵手、奪取南意教區兩統治權廓清了道路,這無疑成為加速1054年羅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正式決裂的催化劑。

從當年以朝聖者和雇傭兵身份初涉南意,到11世紀中葉嶄露頭角,佔地稱侯,並贏得教皇青睞,不過短短三四十年,諾曼人已然大體奠立了自己在南意的政治根基。

①另說諾曼人初到南意約始於1015年:參閱赫·赫德·德·普·韋利編:《意大鬧簡史):。羅念生.朱海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上冊,第77頁。
②亦說約1035年抵意。參閱《簡明大網路全書)編輯部編:《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北京?上海: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5年,第8卷。「翁弗萊.條。


11世紀下半葉至12世紀初,是諾曼人在整個南意及周鄰地區大舉擴展的重要時期。其間,諾曼人首領羅伯特?圭斯卡德及其弟羅傑一世起了十分顯著的歷史作用。

羅伯特?圭斯卡德是奧特維爾的坦克雷德的第六子。他不僅是勇武俊逸的一介騎士,而且是個精於欺詐蒙騙謀略的政治老手。「圭斯卡德」為其綽號,意即「狡猾者」。

然而,羅伯特。圭斯卡德的早年生涯並非一帆風順。他在1047年左右離開諾曼第到義大利,初時僅隨身帶有5名騎士、30名步兵。在加入南意權力財富再分配的角逐中,作為後來者,他遭到兄長的妒忌和排斥,一度落魄鄉野,居無定所,以竊牛劫奪、敲詐勒索為業:直至1053年他參與指揮打敗教皇的奇維塔泰之役,非凡的領導才幹方得顯露。1057年,兄翁弗萊死,羅伯特逐其二子,被國人選立為阿普利亞伯爵和將軍。

1059年,他同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梅爾菲達成政教協議,在向異教徒開戰的名義下,提出了遠征西西里、使西西里重歸基督教勢力范圍的計劃。尼古拉斯二世乃正式授封羅伯特以「阿普利亞和卡拉布里亞公爵」頭街,並預先許之以西西里。此舉標志著「羅馬教廷和諾曼人之間正式同盟關系的締結,」從此諾曼人在南意的統治正式合法化,同時也意味著教廷對南意最高宗主權的確立。

1060年,諾曼人攻陷勒佐,完成了對位於義大利半島靴尖部分的全部卡拉布里亞的佔領,從而獲得進攻西西里的最優越的跳板。翌年,諾曼人渡海攻佔墨西拿,拉開了曠日持久的西西里征服戰的帷幕。他們首先利用島上阿拉伯埃米爾們的彼此不和,同巴勒莫埃米爾伊本?阿特-西姆納結盟,使其中立,為奪獲墨西拿這第一個進兵據點贏得了機會。從軍事上說,此戰是兩棲登陸作戰的一個範例。諾曼人原本擅於騎馬陸戰,為在登陸後能迅速發揮其戰技所長,他們甚至在橫渡海峽時使用了專門載運戰馬的特殊船隻。

諾曼人征服西西里的直接指揮者是羅伯特?圭斯卡德之弟羅傑一世,奧特維爾家族十二兄弟中的最年幼者。他於1057年來義大利,旋即參加了攻取卡拉布里亞的戰斗。1064年,諾曼人慾乘巴勒莫埃米爾新喪之機,奪取該城,未果。1068年,羅傑一世擊敗北非齊里王朝派來增援西西里阿拉伯人的軍隊,佔領該島北部和東部。1072年攻陷巴勒莫,羅傑一世始稱西西里伯爵。此後,他又迭克特拉帕尼(1077年)、陶爾米納(1079年)、錫臘庫扎(1085年)、恩納(1087年)、布特拉(1088年)、阿格里真托(1089年)等地。1091年,諾曼人攻陷諾托,最終完成了對西西里全島的征服。

耐人尋味的是,以羅伯特?圭斯卡德和羅傑一世的指揮才能及諾曼軍隊的戰斗精神與軍事技能,征服西西里這個不大的島嶼何以竟耗費了30年之久?

首先,諾曼人兵力不足。奧特維爾家族本身並沒有一支龐大的常備軍隊可供支配,而主要靠非官方的武裝志願人員,缺乏穩定性。據說,羅傑一世手下服役的騎士不過百名,也有學者認為羅傑的重甲騎兵為幾百名,即使加上輔佐人員,亦相當有限。按吉本的說法,羅傑一世初次登上西西里敵岸時僅帶了60名士兵。在塞拉米奧平原交戰時,他只有136名騎兵。圍攻特拉尼城堡時,人稍多,也不過300人。且不論所述有否溢美的成分,但其軍隊人少,大致是可信的,很多仗往往以寡敵眾,以少勝多。所以,在短時期內,尤其在前期力量對比不利時,諾曼人難以組織起持續的大規模攻勢,恐怕也是事實。
其次,羅伯特不時受到來自諾曼人內部各種派系的牽制及難題的困擾,包括貴族會議對他權威的挑戰,對行動計劃的阻撓。翁弗萊之子的復仇密謀,羅伯特的無情鎮壓和處置,都不免消耗和分散了諾曼人的精力和兵力。
此外,諾曼人還須應付大陸上的其他敵人。與拜占廷、倫巴第人殘余勢力作戰,捲入教皇、德皇間的各種紛爭,羅伯特對巴爾乾的勞師遠征,如此等等。

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制約,原本不足的兵力更顯捉襟見肘。所以,對西西里的征服,用倫西曼的話說,也就成了諾曼人的「一項進展緩慢的事業」。盡管如此,它終究結束了阿拉伯人在西西里長達200年的統治。如果說,當初諾曼人曾在西西里替拜占廷當雇傭兵效過力,為人作嫁衣裳,那末此刻倒實實在在是在給自己打天下了。

與此同時,諾曼人在南意大陸的擴張勢頭也在逐步推進。1068年佔領東海岸的奧特朗托。1071年,進一步拔除了拜占廷帝國在義大利半島的最後一個據點巴里,將希臘人勢力完全排除了出去。1076年末,又趕走倫巴第公爵吉蘇爾夫二世,奪佔了薩萊諾。嗣後,羅伯特?圭斯卡德終於攫取了由雷努爾夫家族統治的另一塊諾曼人領地阿韋爾薩,把整個南部義大利歸並於他所代表的奧特維爾家族的旗幟下。

值得一提的是羅伯特與幼弟羅傑一世的關系。其間固然以攜手合作時居多,卻也基於各自利益劃分而時起爭端。他們曾因卡拉布里亞的分贓不勻,一度刀兵相向,終以羅伯特被俘、昆仲達成和解而了結。其後,在領地的具體劃分上則主要依據「誰征服歸誰」的傳統原則行事。西西里島除少數地方外,基本上均為羅傑一世所獨占,羅伯特則難以插手,而主要專注於經營大陸事務。奧特維爾家族兩個支系日後的勢力格局遂由此確立。

羅伯特同南意各種勢力的交往,包括與亟須倚重其精神威權的羅馬教廷的關系,無不以維護和擴展自身的利益為轉移,極具功利性。雙方既互為依存,相互利用,又不乏彼此間的沖撞和摩擦,或也關涉到歷任教皇的政策、風格乃至個性之別。從總體上說,羅伯特?圭斯卡德時代諾曼人同教廷的關系,堪稱是恩怨迭加、悲喜交集。

1073年登位的教皇格雷戈里七世曾力倡教會改革,以擴展教權為己任,以與德皇亨利四世發生激烈的政教之爭而聞名於史。初始他也曾不滿於諾曼人騷擾南意教會領地的行徑.數度以開除教籍相懲戒,但後來為集中力量對付德皇亨利四世及其扶立的敵對教皇克萊門三世,乃一反常態,於1080年6月通過《塞普拉諾條約》,同羅伯特?圭斯卡德言和。次年,羅伯特發動對拜占廷的戰爭,格雷戈里七世則迎合其輿論上的需要,宣布對拜占廷皇帝處以絕罰。羅伯特投桃報李,登船出征巴爾干之際尚不忘安排人員「在必要時協助格雷戈里對付亨利四世」。1084年亨利四世進兵羅馬,教皇格雷戈里七世被圍困在聖安傑洛城堡。羅伯特應教皇吁請,親自統兵由巴爾乾急返羅馬救駕,經激戰,趕走德皇軍隊,救出格雷戈里七世。諾曼人在羅馬城內的悠意焚掠.也使教皇盡失人心,難以繼續留駐。格雷戈里最後只得追隨諾曼人南走,客死異地。

羅伯特?圭斯卡德倚恃與教廷的關系,進一步加強了諾曼人在義大利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因此而更深地陷人同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廷帝國爭霸的泥淖,並伺機從南意向地中海周邊各地進行擴張,從而給這一區域的國際關系造成相當的擾動。1085年,羅伯特?圭斯卡德死於再度出征巴爾乾的戎馬途中。一度協助其執掌軍隊指揮權的兒子博希蒙德只得到巴里的一個封邑存身,而阿普利亞和卡拉布里亞公爵的權位卻被他的軟弱無能的異母弟羅傑?布爾薩所繼承。西歐十字軍運動初興,1096年,博希蒙德便懷著去東方奪取更大榮耀、權力和財富的熱望,立即振臂響應,踏上了漫漫征途。1099年,他終以赫赫戰功在近東攫得一方地盤,做了安條克公國的首腦。

正當博希蒙德忙於向海外用兵之際,其叔羅傑一世卻在西西里大膽進擊,鞏固與擴展著自己的權勢。1098年,他被教皇授以教廷使節之銜,遂得以教皇代表的身份號令西西里全部教會。迄1101年死時,羅傑一世在西西里留給後嗣的已是一份頗具規模的政治基業了。

進人12世紀以後,諾曼人在地中海世界的事業,沒有在博希蒙德弟、侄掌管的阿普利亞和卡拉布里亞,更沒有在他直接控制的安條克公國發揚光大,而是在西西里一系,特別在羅傑一世之子羅傑二世統治時期,隨著繁榮強大的西西里王國的創建而達到了鼎盛。

1105年,羅傑二世繼任西西里伯爵,年僅十歲,母後薩伏納的阿德萊德攝政。1112年,羅傑二世年屆十七,乃親自問政。同他那些崇尚武功的前輩相比,他似乎更富於耐心,更注重以政治方式達到自己的目標。1127年,羅傑二世趁堂兄、羅伯特?圭斯卡德之孫威廉死後無嗣,順勢合並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阿普利亞和卡拉布里亞,並逼迫當時的教皇霍諾留二世對這一既成事實予以首肯,封他為公爵。這樣,羅傑二世首次將諾曼人在南意的三塊領地西西里、阿普利亞和卡拉布里亞統一了起來,並在1130年正式創立西西里王國諾曼王朝(1130一1194),奠都巴勒莫。

羅傑二世選擇此時稱王,一則在於他確已實際掌控了足夠數量的領地,羽翼漸豐;二來也恰逢當時羅馬教廷有內部紛爭可資利用,能減少政治上的阻力。1139年,羅傑二世進兵南意,佔領那不勒斯,旋於加盧西奧一舉擊潰教皇軍,迫使被俘的英諾森二世承認他的西西里王位。底定南意,是羅傑二世對教廷的一大勝利。羅傑二世治下的西西里王國,行政管理嚴密有效,經濟文化繁盛昌明,外交富於活力,堪稱為當時地中海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1154年羅傑二世辭世之後,他的子孫威廉一世、威廉二世相繼踐柞,兩人行事風格迥異,或硬朗,或寬和,但都頗見作為。從創建王國的羅傑二世,到威廉一世、威廉二世祖孫三代的統治,為諾曼人在南意征服、立國後所達到的極盛時期,有「西西里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之稱。然而高潮後的餘波遺緒,卻未持續多久。西西里的優越位置和源源不絕的財富,激起列強的貪欲。一場使人眼花繚亂的王室聯姻和繼承外交,很快使這個諾曼人南意王國易幟變色,改朝換代了。1186年,神聖羅馬皇帝紅鬍子腓特烈成功地使其長子、未來的德皇亨利六世與諾曼西西里王位法定繼承人、羅傑二世的遺腹女康斯坦絲公主結為連理。1189年威廉二世一死,亨利六世和康斯坦絲便立即提出西西里王位要求。只因國人厭惡由一位德意志君主來掌權而力加反對,王國權杖才暫時交於威廉一世之侄、萊切伯爵坦克雷德之手。但坦克雷德的統治並不穩固,矛盾重重,1194年碎死後,亨利六世隨之揮兵南下,長驅直入,輕而易舉地拿下巴勒莫,將西西里王冠戴上了自己的頭頂。

名噪一時的西西里諾曼王朝至此終告落幕,王國改弦更張,換上標有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徽記的旗號,西西里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諾曼人從初涉南意時起苦心經營百餘年而贏取的這份煌煌基業,不意竟在一場典型的歐洲王室封建聯姻的老式政治游戲中倏爾棄失。或出於偶然,卻也似乎蘊藉著某種必然性的意味。

諾曼西西里的意義,自然不僅止於是一個王室聯姻政治的犧牲品、王朝興衰長河裡泛起的一圈稍縱即逝的泡沫,而在於這個諾曼人國家曾經有過自己的輝煌時代,促進過當時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書寫了地中海史冊中不可抹殺的篇章,惟其如此,才顯示著她獨有的研究價值。

閱讀全文

與法國商幫歷史文化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