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南戴河歷史文化古跡手抄報

南戴河歷史文化古跡手抄報

發布時間:2021-03-01 11:09:44

『壹』 歷史的足跡手抄報

去查一查唄

『貳』 關於棗庄歷史古跡的手抄報

薛國故城
薛國故城在滕州市南部的官橋鎮,距滕州市區約17公里。它東依沂蒙余脈,西傍微山湖畔,南連蘇淮平原,北望龍嶧兩山,戰國時期「這里就是擁有六萬余家」的大都會了。薛國故城是我國地面上最長、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為10615米,城牆逶迤起伏,現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20至30米。夯層厚19—22厘米,夯窩直徑6—7厘米。有城門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於戰國時期。居住遺址9處,制陶、冶鐵、冶銅、制骨作坊10餘處。內城在大城的東南隅,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周長2750米。牆寬10米左右,城壕寬8米,內城門即西周、春秋的薛城,並一直延續到漢代。
內城和北牆外有大面積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東周和漢代遺址,外城中部,有大規模的戰國至漢代的冶鐵遺址,地面上散布大量鐵礦石、煉渣和戰國、漢代的瓦當。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崗,地勢稍高出四周,多書「千秋萬歲」卷雲瓦當和銅兵器,相傳是薛國君主宮室基址。城北部有孟嘗君陵園,城西北部有毛遂陵園。
1984年至1986年,山東省考古所在薛國故城發掘數百座、春秋至戰國墓葬,出土文物數以萬計。1988年,薛國故城被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國是古代黃河下游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小國。據《通志·氏族》稱:「薛代、任性、黃帝之孫,顓帝少子陽封於此,故以為姓。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任姓後裔珍,復於薛國,爵為侯」。周顯王四十六年,為齊國所滅。任姓薛國自薛真開始,相傳三十一世。齊滅薛以後,齊威王少子田嬰封於薛。田嬰去世後,田文繼封薛地,招賢納士數千人,諸侯國君主競相求其輔政,他曾先後被齊泯王、秦昭王和魏昭王封為相國。孟嘗君居薛後,對薛國城池擴建加固並發展商貿,重農桑,減賦稅,使薛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薛國被秦滅亡後,設薛郡,漢至魏晉設薛縣,隋廢薛為滕縣屬地。薛國故城雖然歷經滄桑3000餘年,但雄姿依在,歷代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追思懷古的詩詞文賦。
滕國故城
「滕」作為「國」見於史籍,大約在距今四千年前,我國進入奴隸制社會的時期。西周初年,武王克商後,封其異母弟叔綉於滕,爵為侯,立為滕國。
滕國在周朝時期是個有名的小國。據《左傳》稱,它的疆域「絕長補短方五十里」。相傳三十一世,歷七百多年之久。滕國國君中影響最大的是戰國時期的滕文公。他曾多次「禮聘」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孟軻到滕國,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方略。由於滕文公「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不久滕國名聲大振。遠近都稱滕文公為「賢君」,滕國為「善國」。
滕國故城在滕州市區西南,距市區7公里。據史料記載,「故城周圍二十里內有子城」。現故城城垣依稀可見。「外城」略呈方形,東西橫陳。沿外城西牆南去,有一段塹壕,俗稱「西海子」為昔日的護城河;外城內東南兩端各有窪沼一塊,積水成澤,昔日植滿蓮藕,有「兩地荷花、一城芙蓉」之稱。「子城」在外城中央。略呈方形,周長10餘華里。近百年來當地居民在原城基上圍土築寨,以抵禦兵禍水患,現「子城」高出地面3—4米,城牆頂上植滿槐樹,綠葉成蔭,花香四溢。城內有滕城村,村周是一片蔥綠的果園和農田,煥發著勃勃生機。城東北隅有一高台,為「文公台」,亦稱「靈台」,台下一池,傳為「靈池」。《孟子·梁惠王上》記載:「文王以民為台,為治,而民歡樂之,謂共台為靈台,謂共治為靈治」。滕文公效法文王築靈台、掘靈沼,取與民歡樂之意。明萬曆年間,台上修築了真武廟,使昔日供奉的滕文公改換了主人,該廟左掖門兩側有清代朱榜秀才魏積查磚刻楹聯:「古跡近荊流,曾向高台懷世子;遺封原叔綉,英將飛閣誤王」。高台東側古建有「文昌閣」、「呂祖閣」、「功德祠」、「休息祠」等。另有一功德石,刻有一段神奇動人的故事。檯面有一巨石,上刻李白手書。台前有兩株古槐蒼勁古樸,左右對峙,枝繁葉茂。傳為唐貞觀年間所植,距今一千多年,當地百姓尊為「神樹」。
1992年,滕州市政府對文公台進行了重修,台上殿宇迴廊,雕梁畫棟,青磚碧瓦,殿堂聳立。殿內陳列著「文公問政」的蠟像,文公求孟子治國方略,及然友、畢戰等人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台東側新建的碑林,陳列著歷年來徵集的碑碣、墓誌。唐王室詮造像碑、唐興國寺碑、唐梁山耶娘碑、金太平院碑、金大定碑、宋太祖趙匡胤聖諭碑、元大清碑及華士奎等人的書法藝術石刻等,可供遊人瀏覽觀賞。
滕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滕國故城的美好風景,在1977年12月被山東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常故城
南常故城位於薛城區原南常鄉南常村村北,坐落在鳳凰山之陽的一片平原地帶上。鳳凰山又名朝陽山,山勢連綿數里,上有三峰高低相錯,其間雜有參差的巨石,形似展翅的大鵬,俯瞰南常故城沃野平原。鳳凰山北麓有玉華泉,南麓有涼泉,二泉之水合流環繞故城,最後西流入漕河。東峰下有朝陽洞。故城東有老鴣山,山西側有元代廣威將軍同知嶧州軍事周忠及其子武節將軍兼邳州節度副使周瑞昌的墓葬。南常故城東西長約550米,南北寬約440米略呈長方形。故城東北隅,沿東牆基向北延伸出一個南北約100米的突出部分,俗傳為「北門」,亦稱「瓮上」。故城附近,古墓很多,經常有畫像石刻出土。曾發現距今兩千年而完整無銹的漢代環首鐵刀、漢代石羊、和大批陶器。
《詩經•魯頌》記載:「居常與許」。東漢古文經學大家鄭玄曾注釋:「常,或作嘗,在薛之南。」從《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春秋時期「常」的地理位置即在今南常故城附近。

『叄』 歷史手抄報內容

一、課程標准
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
2、識記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3、了解明朝內閣制度形成的經過極其發展。
4、理解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
5、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內閣、軍機處,並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歷史階段特徵加以分析、評價,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
6、從多角度分析明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和完備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極其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有關資料,逐步掌握閱讀歷史資料的方法。
2、通過比較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掌握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本課,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強化,既有助於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後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發學生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材分析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該制度經過秦漢、隋唐、宋元等階段的不斷發展,至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明代罷中書省、廢丞相,內閣制為中央輔政機構;清代以內閣及軍機處為中央輔政機構,協助皇帝處理軍政要務。明清兩代,以六部為中央政務部門,分理國政,直屬皇帝。皇權兼並了相權,使皇權發展到頂端,也使中國在政治上大大落後於同時代的西方國家。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難點:內閣制與宰相制的區別;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四、教學方式
1、依據課程標准,依託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增、取、舍和整和。
2、對教材比較明晰敘述內容,可以略講,以學生閱讀為主。
3、培養學生研習和運用歷史材料。材料包括老師根據主題的需要增加的史實資料和時事資料,還包括各種圖片資料。期望學生在研習歷史材料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歷史材料是認識歷史的重要途徑,並懂得利用所學的知識分析材料。
4、與交流中不斷錘煉歷史思維。比如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是巨大的,你能用史實作出客觀的評價嗎?」等等。
五、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導入]
課件顯示:(利用問題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1、中國歷史上延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為什麼到明朝時被廢除了?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 明朝廢除宰相之後,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無輔臣?」為此他採取了什麼措施?後來形成了什麼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質的不同?
3、清朝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意味著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對此應怎樣理解?
4、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什麼影響?(讓學生站在比較高的角度明白明清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及其政治制度給中國的歷史發展帶來的深刻影響。)
[講授新課]
思考:明清兩朝為什麼都要空前加強君主專制制度?
背景:中國封建社會開始步入晚期,統治階級更加腐朽,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目的:為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一、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請一位同學來歸納一下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採取了哪些措施?
明朝的措施
在地方,明太祖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布政司、都指揮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軍政、監察,隸屬中央部門。
在中央,明太祖廢中書省、丞相制(借丞相胡惟庸擅權),權分六部。
(出示材料:)
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
——明太祖《皇明祖訓首章》
凡我子孫,欽承朕命,無作聰明,亂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訓•序》
請思考:你認為應怎樣評價明太祖的這種規定?說明你的理由。
(同時請同學聯系P17「歷史縱橫」)
講解:這里講的正是歷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宰相在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內部可發揮雙重作用:既可以輔佐皇帝,幫助皇帝處理政務,決策機要;也可能因權力過重而威脅君權,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當時朱元璋的丞相胡惟庸即為後者,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朱元璋要廢除中書省和丞相,這實際上是集中央權力於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實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終於被廢除了,專制皇權發展到了高峰。
我們已經說了丞相有輔佐皇帝、參與決策、分掌行政的積極作用,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於一勞永逸地解決君相矛盾。但廢相之後,其積極作用也自然消失。這會造成什麼後果?
所有的國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個人來處理,而且這些都是軍國大事,不可以有任何一點疏忽的。我們課文就說到,明太祖他在八天之內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處理國事400多件。他沒有那麼多精力處理這么多國家大事。於是,他就設置了殿閣大學士作為他的侍從顧問內閣制的創立。
(打出表格)
明朝內閣的設立及演變:
時期 名稱 職權 特點
明太祖時期 設立殿閣大學士 僅備皇帝顧問兼協理章奏 品秩較低,不參與決策
明成祖時期 設立內閣 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 地位逐漸上升,有專門的衙署和屬官
明宣宗以後 可以「票擬」對奏疏的處理意見 地位變得更加重要 首輔權壓群臣,六部幾乎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了。
(通過學思之窗和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別,使學生更好理解內閣制)
P18【學思之窗】
有的學者以張居正為例,認為明朝的內閣首輔是宰相。你認為這種看法對嗎?
同時給出一段史料:
(明朝)國家並未正式與閣臣以大權,閣臣之弄權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權臣」,非「大臣」。故雖如張居正之循名責實,起衰振弊,為明代有數能臣,而不能逃眾議。 ——錢穆《國史大綱》
思考:宰相制與內閣制有何區別?
(由以前我們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鞏固。錢穆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在《國史大綱》中的一段話,「國家並未正式與閣臣以大權,閣臣之弄權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就告訴我們: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本身並無決策權。雖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發生,但其權力並不來自於制度及其職位,而來自於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他們一旦失寵,其地位便會一落千丈。因此,盡管有人認為明代的首輔即變相重設的宰相,但其權力與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語,更談不上制約皇權。可見,內閣制不同於宰相制,內閣制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根本不可能真正制約皇權。)
雖然明朝加強了君主專制,但最後還是不可避免的被農民起義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朝。那清朝是以哪個民族為主體而建立的呢?清朝是以滿洲貴族為主體而建立起來的,它也沿襲了君主專制制度,而且在明朝的基礎上更是達到了頂峰。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清朝君主專制是如何一步步達到頂峰的?
二、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角色扮演,由教師當一回皇太極,向學生介紹當政時的一些情況。我(皇太極)主要是仿照明朝的制度,設立了內閣,但是內閣主要負責奏章票擬,沒有什麼實權。在當時起主要作用的中央行政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每當召開會議時,我就會召集八旗旗主一起來商討軍國大事,但是,在這個會議上,很多事情都是由八個旗主決定的,我一個人做不了主。這樣,我覺得我的皇權還是受到了限制,雖然我是皇帝,可我還是要聽從議政王大臣會議所做的決定。接下去由學生扮演康熙、雍正皇帝,向同學們介紹當政時期的一些情況。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歸納。)
努爾哈赤令八旗旗主共治國事。
皇太極設議政王大臣會議定奪軍國大事;設內閣、六部負責奏章票擬。
康熙帝設南書房,選翰林院學士入值,參與機務,起草諭旨。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約。
雍正帝設軍機處,選親信滿漢官員任軍機大臣,商議軍國大事、跪受筆錄傳諭旨。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名存實亡(後被撤銷),內閣也名存實亡,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簡介軍機處(利用插圖及P19資料)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擔心機密泄露為由,於是設軍需房於隆宗門內,三年後更名軍機處,軍機處的最大特點可歸結為簡、速、密三字。簡就是機構人員十分簡單,不像內閣人員龐雜。軍機處全部辦事人員至多不過三四十人。速就是辦事效率高。軍機處一切由大臣、章京辦理,皇帝有旨得隨時承辦,而且必須當日事當日畢。又有「廷寄」制度,由軍機處交兵部直接發出,採取日行三百里的「馬上飛遞」,或註明行四、五、六百里,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加快了辦事速度。最後就是密,軍機處地處內廷,外界干擾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見軍機大臣時,連太監都不得在側。最重要的是,在軍機處中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的作用只是上傳下達。軍政大權完全集中於皇帝手中,於是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極致。
為什麼軍機處的設立,君主專制就達到了頂峰呢?
講解: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在秦朝的時候是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來主持國家的最高政務的。漢朝,皇帝是任用身邊的侍從,秘書等工作人員形成了「中朝」的決策機構,來抗衡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組成的「外朝」。隋唐時期由三省長官還有同中書門下平章等多人來執行宰相職務,這樣相權就分散在許多人手中。到了明朝,廢宰相,設內閣。但是內閣大臣的權利大小完全取決於皇帝對他們的信任與支持。那麼到了清朝,軍機處的軍機大臣們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獨裁的工具,軍機大臣對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從。他們的作用只是上傳下達,皇帝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權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麼事情都由皇帝說了算。那麼,通過與前朝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皇權是一步一步的加強,到了清朝,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
分析: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給中國社會造成了什麼影響?
同時打出材料:
「中國的專制主義……用自己的鎖鏈武裝了自己,而變得更為凶暴。因此,中國是一個專制的國家。他的原則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沒有這么遼闊,政府的專制的精神也許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況卻正好相反。」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引導:與中國封建的社會形態相對,當時的西方發生了什麼大事啊?出現了一種什麼樣的進步思想啊?而中國當時的情況怎樣呢?)

總結:當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時,西方世界已經在權力的制約與平衡的基礎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從而從政治上步入近代社會,為生產力的大發展開辟了道路。而中國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度,嚴重地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力,減緩了社會發展的步伐,中國之所以在近代大大落後於西方,君主專制制度實在是罪魁禍首之一。
[本課小結]
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演變作個小結。
在夏商周時期,實行的是以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相結合的政治制度。到了秦朝,正式確立了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在兩漢時期是得到了鞏固,隋唐時期得到了完善,北宋不斷的加強,到元朝得到了發展,明清時期更是達到了頂峰。在這發展過程中,首先是在不斷地改革中央的行政機構,特別是削弱宰相的權利,加強皇帝對中央的控制;其次是不斷地改革地方的行政機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特別是對邊疆地區的嚴密管轄。
那麼我們說這種制度是與當時社會的小農經濟相適應的,它對當時社會也起過一些積極的作用。表現在政治上,這種制度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從秦朝到清朝這兩千多年的時間里,我國各民族之間在不斷的交流、融合,版圖也在不斷的擴大,而專制主義也在不斷的加強,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的。在經濟上,這種制度創造了一種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它能有效的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生產活動。比如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設,如秦朝修築的靈渠,隋朝的京杭大運河,這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在當時都是要由國家統一組織才能完成的。除了這些之外,在這種高度集權的制度之下,行政管理效率也是非常高的。這種制度對於糾正前朝的弊端,提高地方辦事效率都是非常有效的。從封建王朝的更迭來看,一個新建立起來的統治者往往會吸取前朝的弊端,勵精圖治,因而在新王朝的前期往往會出現盛世的局面,比如唐朝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也就是說這種制度還是與統治者個人的素質、能力都有很大關系的。如果在暴君或者昏君的統治之下,這種制度就會隨之腐朽化。
到封建社會晚期,消極的一面則占據主導的地位。此時君主專制的高度強化,已極大地妨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而當時西方許多國家則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從而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中國社會的發展步伐,從此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從而埋下日後被動挨打的禍根。
[鞏固練習]
1.明代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的根本目的是 [C]
A.要清除權臣 B.解決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C.徹底解決皇權與相權的沖突 D.改革中樞權力體系
2.專制皇權發展到頂峰的標志是[C]
A.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 B.內閣的設立
C.軍機處的設立 D.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設立
3.明朝掌管地方行政的機構是:[A]
A.布政司 B.行省 C.按察司 D.都指揮司
4.康熙帝強化皇權的主要措施:[A]
A.設南書房 B.設議政王大臣會議 C.設內閣 D.設立軍機處
5、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晚期消極因素逐漸增大,主要在於它:[D]
A.皇權專制具有個人獨斷性和隨意性,難免決策失誤
B.大小官吏唯上是從,助長了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
C.官僚機構的膨脹導致官僚主義和貪污腐化之風的盛行
D.極大地妨礙了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6、內閣制正式確立是在:[B]
A.明太祖時 B.明成祖時 C.明宣宗時 D.明神宗時
7、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反映的本質問題是[B]
A.封建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適應 D.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
8、明太祖和宋太祖的中央集權措施最相似之處在於[B]
A.廢除丞相 B.改變、分散地方機構和權力
C.廢除原全國行政區劃 D.文化專制
9.閱讀下列材料
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後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於內閣而於軍機處,蓋隱然執政之府也。
——《清史稿 軍機大臣年表序》
請回答
材料中所說的「軍國大計,罔不總攬」,指的是哪一機構?其設立的實質是什麼?試說明原因。
軍機處;實質: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中國封建專制皇權發展到最高峰。
原因:軍機處設立後,逐漸取代了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職權,但軍機大臣受皇帝召見,只能跪奏筆錄,完全扣命於皇帝,軍國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
10.明朝既然廢除了丞相,為什麼又設立內閣?明中期以後,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它是否危及到皇權?為什麼?
明朝初年廢除丞相是吸取元朝專權、內亂頻繁的教訓。後又設殿閣大學士,是由於政務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親自裁決;而且殿閣大學士品秩較低,僅備顧問兼協理奏章,並不參與決策。明中期後,內閣的權力雖然越來越大,可以幫助皇帝起草對大臣奏章的批復意見,但他的批復是否算數,還得取決於皇帝的硃批。所以,內閣的設立並未危及皇權。
[本課測評]
1.明太祖為什麼要廢除丞相,設置內閣?
(答案提示:宰相制度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明太祖為鞏固統治。借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制度。為減輕皇帝沉重政務負擔設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2.為什麼說清朝軍機處的設置,使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答案提示:康熙年間中樞機構為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約,對皇帝的集權具有一定的牽製作用。雍正帝另設軍機處,軍機大臣跪受筆錄,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
[學習延伸]
撰寫小論文,談談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論文內容:中國封建社會君主專制制度的特點;君主專制的強化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與同期世界政治制度發展的潮流對比。
附學習網站:
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pep.com.cn
中國歷史博物館:http://www.nmch.gov.cn
中青網史海泛舟:http://www.cycnet.com/history
中學歷史教學資源網:http://www.hs8z.net
七、教學反思
1、高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特別是古代史知識還是比較陌生的,因此在教學前需要以某種方式來補充或擴充與教材有關的歷史知識。
2、由於各班授課學生素質不一,效果也大不相同。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課堂成敗的關鍵,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是低效率的課堂。
3、教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但是我對學生的認識和了解還不夠,因此,因材施教還並未落到實處。
4、由於平時只顧歷史興趣的培養,所以對歷史發展規律性的認識和探索方面還顯得不太夠。
5、對新課標的實施還處在初級階段,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有時感覺又有點無從下手,因此,肯請同行多指導。

『肆』 關於歷史手抄報

中國,舉世矚目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而每一個歷史時期文化的特性,本質及其精華都凝聚在當時的都市,名城。於是每個歷史文化名城,便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宗教信仰的濃郁色彩,博大而精深,耐人尋味……讓我們踏上中國歷史文化之旅,去領略北京、西安、承德、洛陽、南京、上海等歷史文化名城幾千年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的輝煌吧。01.北京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物古跡和民情風俗豐富多彩,名勝薈集,有眾多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皇家園林、壇廟寺觀、帝王陵寢、古塔石刻、名人故居,以及宏偉的古代、現代建築、博物館、紀念館等,是中外遊人嚮往的旅遊勝地。現存明清故宮、長城以及周口店遺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02.洛陽 洛陽-著名古都,位於河南省西部的黃河南岸,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南有洛河、伊河,北有邙山和黃河,史稱「河山控戴,形勢甲於天下」。歷史上曾有東周、東漢、曹魏、西晉、隋(煬帝)、唐(武後)、後梁、後唐等九朝在此建都,歷時900餘年,有「九朝名都」之稱。03.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自公元前11世紀開始起,西安先後有12個王朝在這里建都,歷經2000餘年。在中國七大古都中,悠久的歷史,發達的文化為西安留下許多聞名中外的古跡名勝。這里有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遺址、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秦始皇陵、長陵、杜陵、茂陵、昭陵、乾陵等陵墓、慈恩寺塔、鍾樓、驪山、鴻門宴故址、咸陽古渡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跡。04.承德 承德-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里人文古跡薈萃,民俗風情濃郁。著名的名勝古跡有避暑山莊、外八廟、普樂寺、安還廟、普寧寺。05.南京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南岸的江蘇省西南部,古稱金陵,已有近2500年歷史,歷史上盛稱為「六朝勝地、十代都會」。她既有自然山水之勝,又有歷史文物之雅,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園林化城市,有夫子廟、明孝陵、南京長江大橋、秦淮河、中華門、中山陵、紫霞湖、雨花台、鍾山、清涼山、玄武湖等著名景點。06.上海 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考證,上海青浦縣崧澤、福泉山出土的大量史前文物屬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遺存。春秋時,上海屬吳國。戰國時為楚春申君的領地。上海在我國近現代歷史佔有重要地位,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上海,上海目前還保存著相當數量的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築、古園林和文物古跡,如龍華塔、豫園、松江唐經幢等多處;上海還留下了許多歷史人物在本地活動過的遺跡,如中共「一大」會址,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魯迅故居等90多處。07.蘇州 蘇州-是一座已有25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南瀕太湖,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聞名全國的江南魚米之鄉。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贊辭,又有「東方威尼斯」之稱。08.揚州 揚州-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歷史的古城,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後,古代揚州幾度繁榮,曾經是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咧行模

『伍』 關於歷史的手抄報

啊!黃河長江,奔騰萬里,你們哺育了一個多麼輝煌的民族!五千年的輝煌歷史,飲譽四海的華夏文明,足以讓人嘆為觀止。哦,祖國,涓涓流貫的河川是你飄逸的長發,綿亘悠久長的山嶽是你硬朗的脊樑。你有滿山遍野的寶藏,你有秀麗多姿的山水,你有金碧輝煌的故宮,你有蜿蜓伸展的萬里長城,縱有千古,橫有八荒。你還有很多很多。。。。。。在你遼闊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東方文明。
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中華民族也曾幾經滄桑、幾經痛苦,我們的祖國母親也曾倍受欺凌與污辱。我們忘不了園明園的火光,忘不了扣在每個中國人頭上的「東亞病夫」的帽子,忘不了公園門口「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忘不了南京三十萬同胞的鮮血染紅了長江。大地在呻吟,黃河在哭泣,然而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被壓垮。
虎門銷煙揭開了中華兒女反侵略的序幕。太平天國的旗幟、戊戌變法的驚雷,義和團戰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槍聲,無一不向全世界表明:中華民族不可辱,中國人民不可欺。五四運動的吶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似驚雷劃破夜空。從南昌到井岡山、從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人民硬是用小米加步槍打出了一個燦爛的新中國,我們這個東方巨人終於又站起來了!
走過56年的風風雨雨,經過54年的勵精圖治,我們的祖國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正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正劈波斬浪,昂首前行!
同學們,我們中國已經很強大,但是不能忘記,我們的統一大業還沒有完成,國際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對我國的釣魚島垂涎三尺,更不能忘記,1999年我國使館的被炸,同胞的鮮血告訴我們:我們還不夠強大。
前進中的艱難險阻,激發著我們的豪情鬥志新的千年,新的世紀,新的起點,十六大給我們吹響了進軍的新號角,億萬中國人民正向著新的目標奮進。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我們生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同學們,努力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我們手中實現。祖國啊,母親!請相信,我們一定不會辜負歷史的重託,新的《中華交響曲》將在我們手中演奏出更精彩更輝煌的樂章!就象李大釗期望的那樣:「讓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正氣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現!讓華夏神州五千年的雄健國魂在青春的火焰中再生!!!」
以前,在我還不懂事時,每年的國慶節也會讓我很高興,那是因為國慶節要放長假,我可以和夥伴們痛痛快快地玩,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旅遊。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了1949年的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我還知道了為了這一天,無數先輩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也正是無數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美好生活。今年的「十•一」是祖國55歲生日,此時,我的心裡充滿了感激、敬佩,也為祖國的美麗、強大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我曾經在課外書中看到過一些介紹舊中國的文章,舊中國是一個被外國瞧不起的國家,處處受人欺辱,中國人還被稱為「東亞病夫」。舊中國也曾經派運動員參加過奧運會,可是連半決賽都沒進入,更別說拿獎牌了。那時各國的報紙都嘲笑中國人,給中國運動員畫了一幅手捧鴨蛋的漫畫……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有誰還會說我們是「東亞病夫」?有誰還會嘲笑我們?中國的健兒在奧運賽場上向全世界展現了他們的力量和風采,創造了一個個輝煌。尤其是今年奧運會賽場上,田徑運動員劉翔的那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是讓我們驕傲、自豪,他不僅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整個亞洲的驕傲。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這雄壯的國歌在今年奧運賽場上32次響起,我們庄嚴的五星紅旗伴著它的旋律一次次升起。每當這時我的心情也特別激動,我想這是國慶節前,奧運健兒送給祖國的一份最好的生日禮物。
我要在奧運精神的鼓舞下,好好學習,為祖國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陸』 有關遺跡的手抄報 (附帶資料喔)

長城修築的歷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跡。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峰火台的遺跡。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里。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除運土、運磚可以用毛驢、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築為例,若將其磚石、土方用修築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牆,可環繞地球一周有餘。如果用來鋪築一條寬5米、厚35厘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牆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周。

「因地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有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 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

長城,作為一頂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長城的位置

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它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700公里,約13300仝里,幫在世上有「萬里長城」之譽。

長城的歷史

我國北方的長城,開始於戰國秦、趙、燕三國。他們為什麼要在人煙稀少的北方修築這樣一條耗費巨額人力物力的長城?這條長城在當時究竟起了什麼作用?有什麼價值?本文將就這些問題談一點看法,供諸位學者作參考。

一、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

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這要從戰國時期的形勢說起。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隨著各國之間政治、經濟關系的加強,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並戰爭,謀求以武力統一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時,陝北、晉北、冀北和內蒙古草原上的諸少數民族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秦國之北,有義渠,又北為匈奴;趙國西北有林胡、樓煩,北有襜襤、匈奴;燕國北界東胡。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除義渠從事農業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獵為生。義渠是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強國,自春秋至戰國,與秦抗衡百餘年。匈奴、東胡等游牧民族更是軍事素質高,作戰能力強。據《史記

『柒』 歷史手抄報 ,要古代史,從皇帝到南北朝,急 !!謝謝了!

1 初一歷史復習資料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火的使用 觀念 社會組織 生產活動
元謀人 約170萬年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 採集、狩獵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特徵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 一萬八千年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 人工取火 審美 氏族 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時間 生產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 長江流域 約七千年 磨製石器 耒耜 干欄式 家畜 紡織 陶器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磨製石器骨箭頭 半地穴式 豬狗 紡織 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國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紂 紂
西周 周厲王 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 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 出現青銅器
夏 朝 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 朝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 周 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
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
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初一歷史復習資料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1)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 騷:憂愁
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現象。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2)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備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戰國時期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 戰國 「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 戰國末期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3、焚書坑儒
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
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賦稅嚴重 3、刑法殘酷 4、秦二世更加殘暴
導致1、 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引發農民起義,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
起義失敗
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
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十二課 大統一的漢朝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
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
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第十三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西漢時比較徹底地治理黃河是在漢武帝時。
王景治理黃河是在漢明帝時。
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始於漢武帝時。
「水排」是一種鼓風冶鐵工具。
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第十四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3、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嫁呼韓邪單於,促進了漢匈友好。
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歐洲的古羅馬帝國被中國稱作「大秦」。
第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初一歷史復習資料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
3、《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
4、張仲景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5、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造紙術未發明以前,古埃及人將字寫在紙草上,古代歐洲人將字寫在羊皮紙上。
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戲》。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西漢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徒尊稱他為張天師)。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
《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詩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國丞相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稱「卧龍」。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
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建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282年建業改為建鄴,313年又改為建康,今南京)。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383年,苻堅以八十多萬兵力,欲滅東晉。東晉軍隊8萬人與秦軍隔淝水對峙。東晉要秦軍稍後退,便於晉軍渡河與之決戰。苻堅欲乘晉軍渡河時擊之,同意後退。誰料秦軍中漢人多,不願為秦賣命,一退潰不成軍。苻堅「草木皆兵」,秦軍「風聲鶴唳」。晉軍乘機進攻,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結束了前秦的統治,東晉在南方暫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北魏建立以後,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迅速發展為一座壯觀城市。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做過東魏太守。他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紙、墨、筆、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捌』 保護河水的手抄報要有創意

保護河流主來要是不讓河水受到污源染。污染水源的企業應設置在河流下游,同時這些企業也應該保證排除的污水處理後排放(從企業角度看)。居民的生活排污也應該處理後排放,禁止像河流排倒垃圾,減少含磷洗衣粉的使用等(從居民生活看)。國家應該做好保護措施,植樹造林,涵養水土,加強監管,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系。
應該做到:
1、不能把垃圾扔到河裡必須丟在垃圾桶裡面。
2、要按時換垃圾桶。
3、出門最好不要開汽車,可以騎自行車或者坐公交車。
4、不要把污水排到河裡。

『玖』 關於《銘記歷史,圓夢中華》的手抄報


如今我們都在說中國夢,中國夢,是中國人的夢,是對未來的展望也是對歷史的銘記,銘記白色墓碑下無名的屍骨;銘記寒光閃閃屠刀下無辜的靈魂;銘記那些揮灑熱血英勇無比的革命先輩;銘記無數個被沖鋒號角劃過的黎明;銘記正義民眾為偉大復興付出的高昂代價。

多少坎坷動盪、多少豪情悲壯。為了祖國的偉大復興,愛國志士歷經了怎樣的滄桑,回望160年前,中國從飽受欺凌、貧窮落後到奮起抗爭艱辛探索,找到了復興的正確的道路。

是否還記得一百多年前,我們的近鄰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領先走上了資產階級道路,綜合國力超越了中國。於是,這個曾經是中國附屬的資源貧乏的小國開始覬覦中國地大物博的壯麗江山,他們一再地以武力侵略中國,而我們這個曾經的泱泱大國,此時也只能任人欺侮,因為自身貧弱的我們,根本無法對敵人進行有力的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了祖國的河山,如秋風掃落葉般留下滿目蒼涼。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從八一三事變到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從殘忍的細菌戰到對根據地的瘋狂掃盪。中華大地在侵略者的蹂躪下痛苦呻吟。

是否還記得,在中國的土地上矗立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是否還記得,流離失所的人們在淪陷的國土上苦苦掙扎,一片片沃土染成了腥紅的血色。難忘那,和平富強的夢想被所謂的「武士道」擊得破碎不堪;難忘那戰火紛飛中一雙雙渴求和平的目光,在無情的屠刀下不暝;難忘那悲愴的哭喊,在血腥彈雨中戛然而止。一切的激動與憤慨都是因為日本軍國主義在我們偉大母親身上所犯下的暴行。

還記得讓所有人振奮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早晨7時,經中美英蘇四國政府磋商約定,從四國首都通過無線電廣播用漢、英、俄語向戰場上的海陸空部隊、向世界各國發出「四國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中午12時,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廣播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全世界再次沸騰!艱苦卓絕、浴血奮戰後取得的8年抗戰勝利讓中華人民喜極而泣!這是百年以來中華民族抗擊外強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雖然已經過去了六十八年,但每當想起都激動不已,因為這個日子來之不易,革命先輩們八年浴血奮戰,有多少先輩付出了生命,每一個戰士都是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個為戰士都是英雄,所有人盼望的都是這一天的到來,而國恥又怎麼能忘記?

七三一、南京大屠殺、毒氣戰、慰安婦、萬人坑……歷史漸行漸遠,但那支野蠻軍隊的暴行,整個民族的同仇敵愾,我們不能遺忘!靖國神社、教科書、釣魚島、潛在的核大國,今日的挑釁擴張,我們更不能遺忘!勿忘國恥不只是一句誓言更是一種責任,是所有中華兒女的責任,銘記歷史的實名我們再創輝煌,我們用青春熱血圓夢中國。

今年是抗日戰爭戰勝利六十八周年,也是中國乃至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走向和平的六十八年。六十八年了,我們遠離炮火,卻從未熄滅對黑暗的怒火;我們告別戰爭,卻一直持續和愚昧的戰斗。在無數場有聲無聲的斗爭中,我們的祖輩用生命換來和平,我們的父輩用艱苦換來安康,我們和全世界愛好自由和平的人們一起,捍衛這方繽紛美麗的土地。

我們是中國人,有同一種勇氣同一種信念,同屬一個名族同屬一個國家,我們的根連在一起,我們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個統一復興的中國,歷史車輒翻滾而過,經歷的艷麗與滄桑,將讓自己的心靈在追憶中得到滌盪,放牧自己的靈魂,但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圓夢中國。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手抄報資料:舊中國的屈辱】

帝國主義者在因次侵略戰爭中,大規模地屠殺中國人民,而且他們還殖民統治,使還在中國實行中國人民備受屈辱,毫無人格尊嚴,可言肆無忌憚地侮辱中國人的人格。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了1100多個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財富進行了大規模的瘋狂掠奪。其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8個不平等條約就勒索賠款大約20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1901年收入的16倍。日本的《馬關條約》則勒索賠款2億多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日本國家財政四年半的收入。侵略者在戰爭中的破壞和搶劫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算。

吃飽穿暖,這是長期陷於飢寒交迫困境的中國人民的最低要求。舊中國的歷代政府不僅沒有能解決這一問題,反而還加重了人民的災難。在當時,只佔農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農佔有70%的土地,而占農村人口70%的貧雇農卻只佔有10%的土地;占人口極少數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壟斷著80%的工業資本,操縱著全國的經濟命脈。中國人民遭受著地租、賦稅、高利貸和工商資本的層層盤剝,其所受的剝削和貧困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見的。再加上反動政府在政治上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充當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大小軍閥割據,長期戰亂不已,使人民災駿深重,生存維艱。據估算,舊中國有80%的人長期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幾乎每年都有幾萬到幾十萬人因飢餓而死啊!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手抄報資料:新中國的成就】

1954年,召開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的建立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接近牛胰島

1970年,中國用自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預定軌道

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

1980年,中國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發射遠程運載火箭

1982年 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通車

1984年,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1999年以來,中國成功地運用長征2號系列運載箭進行了7次「神舟」號的發射與回收實驗。

2008年,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

2010年,成功舉辦了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

『拾』 歷史手抄報

周顯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衛鞅的新法令公布了。主要內容有:

第一,加強社會治安。實行連坐法,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五家編為「一伍」,十家編為「一什」,互相擔保,互相監視。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檢舉,否則十家一起判罪。檢舉壞人和殺敵人一樣有賞,窩藏壞人和投降敵人一樣處罰。外出必須攜帶憑證,沒有證件各地不準留宿。

第二,獎勵發展生產。老百姓努力生產,糧食布帛貢獻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勞役;懶惰和棄農經商的,連同妻子、兒女一起充為官奴。一家有兩個兒子以上,成人以後就要分家,各自交稅,否則一人要交兩份稅。

第三,獎勵殺敵立功。官爵大小以在軍事上立功多少為標准。功勞大的封官爵就高,車輛、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賞賜,也都以功勞大小而定;軍事上沒有功勞的,即便有錢也不能過豪華的生活,就是貴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新的法令剛剛開始推行,就遇到很大阻力。那些貴族宗室不去打仗立功,就不能做官受爵,只能享受平民待遇,失去了過去的許多特權;實行連坐法以後,他們也不能為所欲為了。因此,都瘋狂地攻擊新的法令,更不要說保守勢力的代表甘龍他們了。在他們的唆使下,就連太子也出來反對。衛鞅把甘龍罷了官,可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便處分,衛鞅去找秦孝公,對他說:「新法令所以推行不開,主要是上頭有人反對。」孝公說:「不管誰反對,就懲辦誰。」衛鞅把太子反對、故意犯法的事一說,孝公既生氣又為難,沒有言語。衛鞅說:「太子當然不能治罪,但是新法令如果可以隨便違犯,今後就更不能推行了。」孝公問:「那怎麼辦呢?」衛鞅說:「太子犯法,都是他的老師唆使的,應該懲治他們。」孝公表示同意。這樣,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就被割了鼻子,公孫賈就被刺了面。大夥看到孝公和衛鞅這樣堅決,都不敢反對新法令了。

幾年以後,秦國變得強盛起來。由於新法令規定了增產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勞役,老百姓一心都務農,積極種田織布,生產得到很大發展,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於新法令規定了將士殺敵立功的可以陞官晉級,所以都英勇作戰。老百姓很高興。孝公看衛鞅制訂的新法令成效顯著,就提升他為大良造(當時一種大官名稱)。並且派他帶兵去攻打魏國。原來十分強盛的魏國,這時候已經衰弱下來,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連都城安邑也被秦軍攻佔了。魏國只得向秦國求和。衛鞅凱旋而歸,接著,在國內又進一步推行新法令,主要內容有:把國都從雍城(雍,今陝西省鳳翔縣)遷到東邊的咸陽,以便於向中原發展;把全國分成三十一個縣,由中央直接委派縣令縣丞去進行治理,不稱職的縣官治罪;廢除「井田」制度,鼓勵開荒,誰開歸誰,允許自由買賣土地;統一度量衡等。這些都是發展生產的有力措施,對於鞏固和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新法令實行了十年以後,秦國變成當時最富強的國家。周天王派人給孝公帶來禮物,封他為「方伯」(一方諸侯的領袖),中原各國都紛紛前來祝賀,對這個新興的強國都另眼相看了。

秦孝公十分歡喜。後來把商、於一帶十五座城鎮封給了衛鞅,表示酬謝。從此以後,人們就把衛鞅稱做商鞅了。

過了幾年,秦孝公病死了,太子即位,是秦惠文王。惠文王以前反對商鞅的新法令,商鞅給他定了罪,給他老師判了刑,所以他一直懷恨在心。這會兒,他一當國君,那些過去反對商鞅的人就又得勢了。他們串通一氣,捏造罪名,硬說商鞅陰謀造反。惠文王就把他抓住處死了。商鞅雖然死了,可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已經在秦國紮下了根,再也無法改了。他的變法為後來秦國統一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狡兔三窟

在戰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並藉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蔡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為「四公子」。這里我們給大家說說齊國的孟嘗君的故事。

孟嘗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兒子。田嬰在孫臏指揮的馬陵戰役中擔任過副將,因作戰有功,齊國把他封於薛地(今山東滕縣東南),稱為薛公。田嬰死了以後,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和封地,號稱孟嘗君。

孟嘗君懂得,收養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對於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於是他到處搜羅人才,不論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地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傑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驩的人來投奔孟嘗君。孟嘗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裡系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馮驩說:「我窮得活不下去,到您這兒找口飯吃。」「你有什麼本事呢?」「我什麼本領也沒有。」孟嘗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孟嘗君手下的人看馮驩這么窮,又沒本領,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里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孟嘗君問起:「那個馮驩干什麼?」回答說:「他呀,天天彈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孟嘗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面,就讓人把馮驩搬到中等房間里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驩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里出門沒車馬。」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嘗君,孟嘗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驩仍舊天天唱哩,什麼「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孟嘗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麼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常給馮驩的老母親送錢用。馮驩這才不彈不唱了。

過了一年光景,孟嘗君名氣越來越大,當上了齊國的相國。這時候,他的門客已經有三午人了。養活這么一大幫人,得多少錢啊!盡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從心。他想來想去,想到在薛城還放了一大筆高利貸,已經年把沒收上利息來了,決定派人去收一下。這收債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還得懂一套會計業務,門客沒人願意去倒叫孟嘗君作了難。有人推薦馮驩,說:「這傢伙身材高大,又很會說話,別的本事沒有,收債也許還行。」孟嘗君就把馮驩找來,對他說:「我平時太忙,對先生照應不夠。請您原諒。現在請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債,不知道您願不願意去?」馮驩很爽快答應:「行,我去。」於是准備車馬,收拾行裝,帶著債券,就出發了。臨走的時候,他問孟嘗君:「債收了以後,要買點什麼回來嗎?」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驩到了薛城,那些比較寬裕的人跑來還了利錢,那些還不起債的窮人家早躲得無影無蹤了。馮驩用收上來的錢,買了幾頭大肥牛和十幾壇美酒,辦了幾十桌酒席,邀請所有的債戶來喝酒,並且通知說,不管還得起還不起的都要來,還不起不要緊,來核對一下債券就行了。聚會那天,債戶們都來了,馮驩熱情地招待他們。喝過酒,馮驩同債戶們一一核對了債券,問明了情況。凡是當時能給利錢的,就收下他們的錢;一時沒錢的,就約好歸還的期限;窮得實在還不起的,就乾脆把他們手中的債券收回,隨即當著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債券都給燒了。債戶們看了真是又驚又喜,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時候,馮驩站起來說:「咱們孟嘗君借錢給你們,是看到大家沒有本錢務農經商,難以度日;本來他是不想收利錢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幫門客要養活,所以叫我來收利錢。如今核對了債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暫時沒錢的都約定了歸還的期限,請務必按期交付,實在付不起利錢的,孟嘗君說,連本帶息都奉送了。所以我把這些人的債券全燒了。這都是孟嘗君的恩典,大夥可別忘了啊!」一番話,說得大家歡呼起來,都萬分感激孟嘗君的恩德。

孟嘗君聽到馮驩焚燒債券的消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馮驩叫回來,氣呼呼地責備他:「好哇,我要你去收利息,你收了錢,就殺牛買酒,大擺宴席,還把債券給燒了。你搞的是什麼名嘗啊!」馮驩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公子您別急!請您想一想,不辦酒席怎麼能把債戶全都找來呢?債戶不來,怎麼知道誰付得起利錢,誰又付不起呢?現在,付得起的,已經定好期限,到期准能交上。付不起的,就是再過十年八年,他還是付不起。逼急了,他索性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那些債券還有什麼用處呢?您要是硬逼著他們,得錢不多,倒落個不好的名聲,這劃得來嗎?我把這些沒用的債券燒了,使薛城百姓對您感恩戴德,到處頌揚您的美名,這不是大好的事情嗎?我臨走的時候,您囑咐我揀您家缺少的東西帶回來。我看您這兒金銀財寶,山珍海味,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對窮苦人的情義。所以我就把情義給您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好說:「算了,算了,先生休息吧。」從此,對馮驩又冷淡了。

後來齊王聽信了秦楚兩國製造的謠言,怕孟嘗君功高欺主,構成對自己的威脅,就免去了他的相國職務。那些門客一看主人失了勢,紛紛離去,只有馮驩還一心一意地跟著他。益嘗君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去閑居。他還沒進城,老遠就看見人扶老攜幼,夾道歡迎他,不由得掉下淚來,對馮驩說:「先生給我買的情義,今天我算是親身感受到了。」馮驩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保證它的安全呢;現在您只有薛城一個安身地方,哪兒夠啊?我再給您找兩個安身之處吧:一個在秦國的咸陽,一個就在咱們齊國的都城臨淄。」他把打算跟孟嘗君一說,孟嘗君挺同意,給他好多車馬和金子做費用。馮驩就到秦國去了。

這時候,秦國的相國死了,位子空著。秦昭襄王一向很佩服孟嘗君,當初就想要拜他為相國,後來散布謠言中傷孟嘗為的是把他逼到自己這里來。馮驩就利用這一點來游說秦昭襄王,他一見到秦王就問:「大王聽說齊王把孟嘗君革職的事嗎?」秦王說:「聽說了。」馮驩說:「齊國能夠治理得這么強大,全是孟嘗君的功勞。今天齊王這么對待他,他怎麼能不怨恨呢?齊國的人事、機密等種種情況,孟嘗君都一清二楚,如果讓他來投奔秦國,大王就可以拿下齊國,稱雄天下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呀!希望大王趕快下手,不然,齊王覺悟過來,重新任用了孟嘗君,齊國可又要跟大王較量高低了。」秦王聽了很高興,立刻派遣使者帶了黃金千斤、彩車百輛的厚禮,前往聘請孟嘗君。

這時候,馮驩又搶先趕到齊國都城臨淄,求見齊閔王,氣喘吁吁地說:「大王聽說秦國要把孟嘗君接去當相國的消息嗎?」齊王說:「還沒聽說,是真的嗎?」馮驩說:「我親眼看見他們派彩車百輛,帶著黃金千斤往咱們這里來了。孟嘗君不去還好,真要當上秦國的相國,咱們齊國不就完了嗎?大王應該馬上重新任用他為相國,再多給他點封地。他是齊國的老臣,不會不答應的。到那個時候,秦國雖然強大,也不能拉走人家的相國呀?」齊王一聽,半信半疑,派人去察看秦國的使臣是不是真的來了,等到聽說已經入境,這才慌了手腳,連忙派人把孟嘗君接來,重新拜他為相國,又另外給他一千戶的俸祿。秦國的使者趕到薛城,撲了個空,知道孟嘗君重新當了齊國的相國,也無可奈何,只好空手回國去了。

那些走掉的門客聽說孟嘗君重新當上了相國,又來投奔他。孟嘗君很惱火,對馮驩說:「我失勢的時候,他們不幫助我,都溜了。多虧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擔任相國。他們有什麼臉再來見我呢?如果誰再來見我,我就唾他的臉,罵他一頓。」馮驩說:「公子大可不必這樣做。您現在做相國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賭氣,把賓客趕走了,那樣誰還給您辦事吶?不如還像當初一樣熱情地招待他們,也顯得您的度量大。」孟嘗君說:「先生的話,我敢不聽嗎?」由於得到許多門客的支持,孟嘗君又穩當當做了好幾年相國。

馮驩燒債券的故事說明,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高利貸。當時,商業有了很大發展,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已經廣泛使用貨幣。

破釜沉舟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在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的項梁、項羽起而響應。項梁的父親,也就是項羽的祖父,是楚國名將項燕。項羽從小死了父親,是在叔叔項梁的照顧下長大的。他小小年紀便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叔父教他書法,他不用功;讓他去學習劍術,他也不肯努力。項梁很生氣就罵他沒有出息。但項羽卻說:「念書寫字,頂多記記姓名罷了;劍術學好了也只能和幾個人對打,我要學那種一人敵萬人的本領。」項梁聽項羽這么一說,認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項羽學習兵法。項梁本人因善於結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麼大事,他都趕去幫忙,當地的百姓都很喜歡他,他也就成了吳中豪傑的領袖,連地方官也要敬他幾分。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經過吳中,許多人前來觀看。站在兩旁的百姓,一見這威風凜凜(lǐn)、豪華壯麗的皇帝車駕賓士而來,都獃獃地站著,大氣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別人高出一頭的項羽,瞪著濃眉下一雙有神的大眼,脫口說道:「這有什麼了不起,誰都可以取代他!」項梁嚇得趕快捂住項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這兒胡說八道,讓別人告發了可是要滅九族的呀。」回到家裡,項羽埋怨叔父說:「平日您總是讓我練習武藝,學習兵法,讓我念念不忘家國之恨,今天您怎麼這樣膽小怕事呢?」項梁說:「我們是要干一番大事業,不能心急氣躁。要想報仇,就必須學會等待時機。」

就在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陽的路上病死了。第二年,二世繼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消息傳來以後,項梁和項羽萬分高興和激奮,他們感到為楚國報仇的時機已經到來了,就殺掉了當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過了不久,有消息傳來,陳勝被秦將章邯打敗,項梁趕快率領江東8000子弟兵,渡過長江,向西面前線挺進。一些零散的反秦隊伍,如陳嬰、英布、呂臣等率領的武裝,都紛紛投奔到項梁的隊伍中來,使這支部隊一下子增長到六七萬人。但是這時陳王已經被叛徒庄賈殺死,張楚政權已經四分五裂。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縣(今山東省滕縣南)召開各路起義軍首領會議,商量要公推一個起義軍的首領。這時候,有個叫范增的70多歲的老頭子趕來獻計,他對項梁說:「秦滅六國,楚最不幸。楚懷王被騙到秦國,死在秦國,楚國人至今懷念著他。您從江東起兵,有很多人前來投奔您,這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國的大將,人們希望您恢復楚國。您如果擁立楚懷王的後代為?王,就一定能夠號召更多的老百姓。」

項梁覺得范增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人四處尋訪楚懷王的後代。沒過多久,大家找到一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這時他才13歲,正替人家當放羊娃。於是項梁帶領大家把熊心立為楚王,為了順應楚人懷念故國的心情,仍稱他做「楚懷王」。這個消息傳開以後,果然又有很多人趕來參加項梁的隊伍。

項梁把楚懷王安置在盱眙(今山東省盱眙縣東北),自己帶兵繼續西進。他在東阿(今山東省陽谷縣東北)打敗章邯,又在濮陽(今河南省滑縣東北)東面大破秦軍,接著又攻下了定陶(今山東省荷澤市南)。這時候,原先齊、趙、燕、魏等國的舊貴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復了自己國家的名稱,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項梁命令項羽和不久前來投奔他的劉邦帶兵急速西進。項羽和劉邦殺死了秦朝的大將李由。章邯見形勢危急,趕快請秦朝政府派援軍,乘著項梁得勝後驕傲自滿,沒有防備的機會,偷襲定陶,殺死了項梁。項梁一死,起義軍的隊伍受到很大損失,項羽、劉邦、呂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帶,採取守勢。

再說秦將章邯擊破了項梁率領的楚軍主力之後,認為楚軍元氣大傷,用不著擔心了,於是把項羽他們撇開不管,帶領大軍北渡黃河,攻打當時自稱趙王的趙歇。趙王和他的謀臣張耳、陳余沒有防備秦軍的進攻,一戰就敗,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固守。章邯派大將王離和涉間把巨鹿城圍困得如鐵桶一般,秦軍在城外布成了鐵牆般的防線,章邯自己則率領主力運輸糧草,供應王離的圍城大軍。

趙軍被圍困得頂不住了,趕緊派人四處求救,燕齊兩國授趙大軍早就趕到了,但一見秦軍勢力強大,誰也不肯充當那碰石頭的雞蛋,都縮頭縮腦地遠離秦軍駐扎。

再說楚懷王接到趙王求援的書信,趕緊准備援軍,派宋義為上將軍,叫他帶著次將項羽、末將范增北上救趙。

宋義率領大軍由彭城出發,將士們休整了幾個月,現在聽說要去和秦軍的主力拚殺,一個個摩拳擦掌,鬥志很旺。但是宋義卻是一個膽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語取得懷王的信任,騙取了兵權,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軍拚命。當他走到安陽(今山東省曹縣東)的時候,便號令全軍原地休息,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帳中飲酒作樂,從不提出兵援趙的事。

項羽實在忍耐不住,便來見宋義:「救兵如救火,現在趙王危險,我們應該立即率兵渡過黃河,與趙王來個里應外合,就一定能夠大敗秦軍!」宋義斜著眼看了項羽一下,慢吞吞地說:「你哪裡懂得兵法的妙用!我們的目標是消滅秦軍,我的主意是先讓秦趙拼個你死我活,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在戰場上沖鋒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說出謀劃策,你可就比我差遠了。」項羽遭到一場搶白,強壓著火兒沒發作,怒哼哼地走出了軍帳。

宋義沖著他的背影冷笑著,隨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於全軍說:「將士們打起仗來應該像虎狼那樣兇猛,可誰要是不服從命令,一概都得砍頭。」這顯然是沖著項羽來的,叫他乖乖地服從命令。

項羽本是個火暴脾氣,怎麼會咽下這口氣?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裝,大步跨進宋義軍帳,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趙。宋義大發脾氣,喊:「我的軍令已下,難道你要以頭試令嗎?」項羽大吼一聲:「我要借頭發令!」宋義本是個草包,頓時嚇得軟成一團,項羽一劍斬下他的腦袋。將士們聽說殺了宋義,都立刻表示願意服從項羽的指揮,並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一職。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項羽擔任了援趙大軍的主帥,下令士兵每人帶足三天的口糧,然後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將士們都愣了,項羽說:「沒有鍋,我們可以輕裝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趙國!至於吃飯嘛,讓我們到章邯軍營中取鍋做飯吧!」大軍渡過了漳(zhāng)河,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時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戰士們一看退路沒了,這場仗如果打不贏,就誰也活不成了。

項羽指揮楚軍很快包圍了王離的軍隊,同秦軍展開了9次激烈的戰斗,渡河的楚軍無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個個如下山猛虎,個個都奮勇拼殺。沙場之上,煙塵蔽日,殺聲震天。楚軍將土越斗越猛,直殺得山搖地動,血流成河。經過多次交鋒,楚軍終於以少勝多,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被打得走投無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後退。那些舊貴族派來的援軍,看到項羽大獲全勝,又是佩服,又是害怕。從此項羽就做了上將軍,諸侯的軍隊都歸他統率。

章邯帶領殘兵敗將後退了幾十里,派人到咸陽去求援兵。但趙高正忙著奪位,一個援兵也沒派,章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就率領剩下的秦軍投降了項羽。

巨鹿這一場惡戰,項羽的楚軍擊敗了秦軍的主力,強大的秦王朝已經無力抵擋農民起義軍的進攻了。不久,劉邦的隊打進咸陽,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項羽立即帶兵西進,卻跟劉邦爭奪天下。
對不起,有點長哦!幫忙加分一下嘛,好嗎?

閱讀全文

與南戴河歷史文化古跡手抄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