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力的中國電力的歷史沿革
一、第一階段計劃經濟時期(1949-1978年)
自1949年到1978年,中國電力歷史分別有燃料工業部、電力工業部、水利電力部三個階段。在燃料部與電力工業部階段,電力管理執行集中管理的方法;時至水利電力部,電力與水利又經歷了分散與集中各兩次不同管理,卻始終擺脫不了一個魔咒-----一分就亂,一收就危。
1、燃料工業部時期(1949-1955年)。建國後,在中央領導下,電力實行集中管制與統一調控。成立了電力工業部。但是當時的電力工業部只能直接管理少數電廠,大部分電廠都實行軍官。有地方各大軍區管理。
1950年左右,各地軍管電廠逐步將權力回歸到電力工業部。電力工業部成立六大區域電力管理部門,對電力集中壟斷垂直管理,政企合一。
2、電力工業部時期(1955年-1958年)。1955年7月,全國人大一致通過撤銷老燃料工業部,成立煤炭、電力、石油工業部。電力工業部成立以後,各地方成立輔助機構。加強管理體制。並將水利部門的一些權力集中過來。從而形成中央跟地方雙重領導的格局。
3、水利電力部時期(1958-1966年)。1958年黨中央召開會議,定了調調。要大力發展水利工程。在長期發展來看,認為水利比電力還要重要。於是順乎時勢,將水利部與電力部合並為電力工業部。
4、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1978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水利電力部再次實行軍管,電力管理權力再一次落入地方手中。1970年,軍官結束。水利電力部有革命委員會領導。1975年革委會結束領導,權力再一次恢復到水利電力部。
文革對電力造成的破壞應驗了一放就亂的魔咒。對中國電力工業近乎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1975年水利電力部恢復後,周總理提出加快發展電力工業的倡導。為祖國電力事業撥亂反正,從此電力工業再次集中的中央。
二、第二階段,摸著石頭過河(1979-1997年)
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電力工業體制進入了改革探索時期。在此期間中央電力管理部門又經過四次變更,即第二次成立電力工業部,第二次成立水利電力部,成立能源部,最後第三次成立電力工業部。在電力工業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曾研究過全麵包干經濟責任制,簡政放權、自負盈虧、以電養電等方案,最後成立了華能集團公司及各大區的電力集團公司,這一時期的電力改革朝著國務院提出的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的電力體制改革原則進行。
1、第二次成立電力工業部(1979-1982年)1979年2月,國務院決定撤消水利電力部,成立電力工業部和水利部,這是我國第二次成立電力工業部。
2、第二次成立水利電力部(1982-1988年)1982年3月,五屆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再次將水利、電力兩部合並成立水利電力部。這次合並之後,接受以往的經驗教訓,繼續沿著電力工業集中統一的方向發展。
在水利電力部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電力工業的改革和發展,1986年5月國務院召開會議研究電力工業體制改革問題,6月電力體制改革小組提出了《加快電力工業發展的改革方案(草案)》的報告,提出了五項改革措施和五項政策。1987年9月14日,李鵬副總理提出了電力工業體制改革的原則是: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和因地制宜的方針。在此之前,水利電力部曾提出全麵包乾的經濟責任制,簡政放權以及自負盈虧、以電養電的建議。1988年7月1日起進行華東電網體制改革試點,分別成立華東電力聯合公司和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電力公司,同時保留華東電業管理局和省(市)電力工業局名稱,實行雙軌制運行,以創造條件實現政企分開。
電力工業體制改革和電力工業的發展,需要有相應的電力投資體制改革相配套,在這段時間里,電力建設投資體制最大的變化是由撥款改為貸款;由於電價嚴重偏低,為了解決電力投資不足,主要採取了建立電力建設基金、賣用電權和集資辦電等辦法。為節約投資,在電力建設中普通開展了降低造價,縮短建設周期;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包干責任制和招投標制度。為彌補投資不足,電力工業還率先利用外資,成立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發行電力建設債券和適當提高電力折舊。這些措施打破了獨家辦電的局面,出現了多渠道、多元化投資辦電的局面,加快了電力工業的發展。
3、能源部時期(1988-1993年)
1988年5月,七屆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撤消水利電力部,把電力工業管理工作並入新成立的能源部,能源部承擔電力行政和企業管理職能。1988年5月22日,能源部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立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網省電力管理局、電力工業局的基礎上成立電力集團公司和省電力公司。由此,實現了電力工業的行政管理、企業管理和行業自律性管理職能的初步分開,在電力管理體制改革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最早組建的集團公司是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實業、金融、貿易、科技和服務相結合的多功能、綜合性的企業集團。是由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華能發電公司、華能精煤公司、華能原材料公司、中國(華能)工程技術開發公司、華能科技發展公司、華能金融公司、華能綜合利用公司、華能實業開發服務公司等九個公司以及原水電部歸口管理的華電技術開發公司、華電綜合利用開發公司、華電工程建設公司、華電南方(集團)等四個公司的基礎上聯合組建的。這個公司由能源部與國家計委共同管理,以能源部為主,是我國電力工業1988年組建的第一個集團公司。
大區和省電力工業的公司化改組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從1988年開始到1990年止,將大區電業管理局改組為聯合電力公司,將省電力工業局改組為省電力公司。國務院電力工業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明確規定:省電力公司和聯合電力公司都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實體,具有法人地位。電網內各發供電單位的資產關系不變。聯合電力公司由能源部歸口管理,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非跨省電網的省電力局,要逐步改建為省電力公司,獨立經營,由能源部和省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並接受委託行使所在地區電力工業行業管理職能。改革方案要求各公司要落實,健全各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逐步實行股份制,採用售電量和物質消耗工資含量包干辦法。獨立電廠均可獨立核算,與電網訂立經濟合同,接受電網統一調度,非獨立電廠按現行規定執行。這項改革到1990年6月基本完成。
第二步是1991年底到1993年初,組建大型電力企業集團。1991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試點的55個大型企業集團中,能源部有7個,其中電力佔6個,即華能集團、華北電力集團、東北電力集團、華東電力集團、華中電力集團和西北電力集團,全部都是跨地區的電力企業集團公司。1992年10月10日,能源部向國家計委、國家體改委、國務院經貿辦上報關於同意組建中國東北、華東、華北、華中電力集團的函,隨後又報送了同意組建西北電力集團的函,經批准後,於1993年1月11日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五大電力集團宣告成立。
4、第三次成立電力工業部(1993-1997年)
1993年3月,八屆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電力工業部。國務院批準的組建電力部的指導思想是:政企職責分開,大力簡政放權,由部門管理轉向行業管理,加強規劃、協調、監督、服務職能;精簡內設機構和編制,合理配置職能,提高宏觀管理水平;實事求是,平穩過渡,合理分流富裕人員。要求在堅持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和因地因網制宜的方針指引下,下放和轉移對企業人、財、物及經營管理的職能,加強宏觀管理的職能,由於國務院批準的文件明確要求支持辦好五大電力集團,各電管局和省電力局仍維持現行體制,所以在電力工業部時期,電力工業體制改革沒有顯著的變化。
電力工業部成立後,繼續保留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作為全國電力企業、事業電位的聯合組織,其性質不變,由電力部歸口管理。華能集團實行以電力部為主與國家計委雙重領導的體制。另外,在葛洲壩工程局的基礎上,成立了葛洲壩集團公司。
為確保三峽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1993年1月3日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同時成立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全面負責三峽工程建設和經營。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電力工業部成立後,根據國家體改委等部門有關股份制企業試點辦法的規定,於1993年9月印發了《電力行業股份制企業試點暫行規定》,規定明確電網企業和發電企業都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造,具備條件的經主管部門同意後,可以到國(境)外發行股票,債券;但電網公司(指發、供電一體的電力企業)實行股份制應以公有制為主體,保證電力集團公司、省(區、市)電力公司在企業中的控股地位。1994年8月4日,山東華能發電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首家直接去美國紐約上市的大型電力企業,隨後中國有一大批發電企業在國內外上市。
中國電力工業經過30年碰壁,與20年摸著石頭過河,最後終於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時至2013年,電監會又並入了能源局。電網已拆分為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兩家。已經走上了改放給市場的權力放給市場,政企分離的合理發展道路。
2015年9月中國與伊朗簽署了大宗電力和能源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雙邊合作,尤其是加強在電力和能源領域的合作。
2015年11月18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發布了「十三五」電力科技重大技術方向研究報告,提出未來5年中國電力科技領域將重點開展9個重大技術方向、38項關鍵技術研究工作。
預計2015年下半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有望總體回升,但全年增速低於2014年,甚至可能創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增速(1980年增長為3%,1998年增長為2.8%)。預計全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超過1億千瓦,2015年底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4.7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比重提高至35%左右。預計「十三五」時期,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將繼續保持總體平衡、略有寬松的局面。
⑵ 我國電力行業發展歷程
中國電力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計劃經濟時期(1949-1978年)
自1949年到1978年,中國電力歷史分別有燃料工業部、電力工業部、水利電力部三個階段。在燃料部與電力工業部階段,電力管理執行集中管理的方法;時至水利電力部,電力與水利又經歷了分散與集中各兩次不同管理。
1、燃料工業部時期(1949-1955年)。
2、電力工業部時期(1955年-1958年)。
3、水利電力部時期(1958-1966年)。
4、"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1978年)。
二、第二階段,摸著石頭過河(1979-1997年)
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電力工業體制進入了改革探索時期。
1、第二次成立電力工業部(1979-1982年)。
2、第二次成立水利電力部(1982-1988年)。
3、能源部時期(1988-1993年)。
4、第三次成立電力工業部(1993-1997年)。
(2)中國電力歷史發展史擴展閱讀
中國電力市場發展戰略
1、轉變思想,樹立競爭意識
企業生存的基礎是市場,思想又是行動的先導,為了擴展電力市場,企業一定要轉變以往的思想觀念,明確以市場為主體的競爭策略,堅持市場的導向作用。
2、健全完善電力市場規章制度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作基礎,電力市場的有效擴展也是如此。
3、建立以用戶為核心的電力市場並拓展新市場
想要增加社會用電數量,並逐步拓展電力市場,就要堅持供電以客戶為核心,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構建電力市場。
4、提高員工素質能力
電力市場的有效拓展要依靠企業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來完成,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開放,以及現代化技術的逐步興起,給電力企業員工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⑶ 中國發電發展史
「電」一詞在西方是從希臘文琥珀一詞轉意而來的,在中國則是從雷閃現象中引出來的。自從18世紀中葉以來,對電的研究逐漸蓬勃開展。它的每項重大發現都引起廣泛的實用研究,從而促進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現今,無論人類生活、科學技術活動以及物質生產活動都已離不開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某些帶有專門知識的研究內容逐漸獨立,形成專門的學科,如電子學、電工學等。電學又可稱為電磁學,是物理學中頗具重要意義的基礎學科。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電學的發展簡史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有關電的記載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早在公元前585年,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已記載了用木塊摩擦過的琥珀能夠吸引碎草等輕小物體,後來又有人發現摩擦過的煤玉也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能力。在以後的2000年中,這些現象被看成與磁石吸鐵一樣,屬於物質具有的性質,此外沒有什麼其他重大的發現。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在中國,西漢末年已有「碡瑁(玳瑁)吸偌(細小物體之意)」的記載;晉朝時進一步還有關於摩擦起電引起放電現象的記載「今人梳頭,解著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吒聲」。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1600年,英國物理學家吉伯發現,不僅琥珀和煤玉摩擦後能吸引輕小物體,而且相當多的物質經摩擦後也都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他注意到這些物質經摩擦後並不具備磁石那種指南北的性質。為了表明與磁性的不同,他採用琥珀的希臘字母拼音把這種性質稱為「電的」。吉伯在實驗過程中製作了第一隻驗電器,這是一根中心固定可轉動的金屬細棒,當與摩擦過的琥珀靠近時,金屬細棒可轉動指向琥珀。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大約在1660年,馬德堡的蓋利克發明了第一台摩擦起電機。他用硫磺製成形如地球儀的可轉動球體,用乾燥的手掌摩擦轉動球體,使之獲得電。蓋利克的摩擦起電機經過不斷改進,在靜電實驗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直到19世紀霍耳茨和推普勒分別發明感應起電機後才被取代。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18世紀電的研究迅速發展起來。1729年,英國的格雷在研究琥珀的電效應是否可傳遞給其他物體時發現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金屬可導電,絲綢不導電,並且他第一次使人體帶電。格雷的實驗引起法國迪費的注意。1733年迪費發現絕緣起來的金屬也可摩擦起電,因此他得出所有物體都可摩擦起電的結論。他把玻璃上產生的電叫做「玻璃的」,琥珀上產生的電與樹脂產生的相同,叫做「樹脂的」。他得到:帶相同電的物體互相排斥;帶不同電的物體彼此吸引。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1745年,荷蘭萊頓的穆申布魯克發明了能保存電的萊頓瓶。萊頓瓶的發明為電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條件,它對於電知識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差不多同時,美國的富蘭克林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使得人們對電的認識更加豐富。1747年他根據實驗提出:在正常條件下電是以一定的量存在於所有物質中的一種元素;電跟流體一樣,摩擦的作用可以使它從一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但不能創造;任何孤立物體的電總量是不變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電荷守恆定律。他把摩擦時物體獲得的電的多餘部分叫做帶正電,物體失去電而不足的部分叫做帶負電。
嚴格地說,這種關於電的一元流體理論在今天看來並不正確,但他所使用的正電和負電的術語至今仍被採用,他還觀察到導體的尖端更易於放電等。早在1749年,他就注意到雷閃與放電有許多相同之處,1752年他通過在雷雨天氣將風箏放入雲層,來進行雷擊實驗,證明了雷閃就是放電現象。在這個實驗中最幸運的是富蘭克林居然沒有被電死,因為這是一個危險的實驗,後來有人重復這種實驗時遭電擊身亡。富蘭克林還建議用避雷針來防護建築物免遭雷擊,1745年首先由狄維斯實現,這大概是電的第一個實際應用。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18世紀後期開始了電荷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1776年,普里斯特利發現帶電金屬容器內表面沒有電荷,猜測電力與萬有引力有相似的規律。1769年,魯賓孫通過作用在一個小球上電力和重力平衡的實驗,第一次直接測定了兩個電荷相互作用力與距離二次方成反比。1773年,卡文迪什推算出電力與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他的這一實驗是近代精確驗證電力定律的雛形。
1785年,庫侖設計了精巧的扭秤實驗,直接測定了兩個靜止點電荷的相互作用力與它們之間的距離二次方成反比,與它們的電量乘積成正比。庫侖的實驗得到了世界的公認,從此電學的研究開始進入科學行列。1811年泊松把早先力學中拉普拉斯在萬有引力定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勢論用於靜電,發展了靜電學的解析理論。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18世紀後期電學的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是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發明了電池,在這之前,電學實驗只能用摩擦起電機的萊頓瓶進行,而它們只能提供短暫的電流。1780年,義大利的解剖學家伽伐尼偶然觀察到與金屬相接觸的蛙腿發生抽動。他進一步的實驗發現,若用兩種金屬分別接觸蛙腿的筋腱和肌肉,則當兩種金屬相碰時,蛙腿也會發生抽動。
1792年,伏打對此進行了仔細研究之後,認為蛙腿的抽動是一種對電流的靈敏反應。電流是兩種不同金屬插在一定的溶液內並構成迴路時產生的,而肌肉提供了這種溶液。基於這一思想,1799年,他製造了第一個能產生持續電流的化學電池,其裝置為一系列按同樣順序疊起來的銀片、鋅片和用鹽水浸泡過的硬紙板組成的柱體,叫做伏打電堆。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此後,各種化學電源蓬勃發展起來。1822年塞貝克進一步發現,將銅線和一根別種金屬(鉍)線連成迴路,並維持兩個接頭的不同溫度,也可獲得微弱而持續的電流,這就是熱電效應。
化學電源發明後,很快發現利用它可以作出許多不尋常的事情。1800年卡萊爾和尼科爾森用低壓電流分解水;同年裡特成功地從水的電解中搜集了兩種氣體,並從硫酸銅溶液中電解出金屬銅;1807年,戴維利用龐大的電池組先後電解得到鉀、鈉、鈣、鎂等金屬;1811年他用2000個電池組成的電池組製成了碳極電弧;從19世紀50年代起它成為燈塔、劇院等場所使用的強烈光電源,直到70年代才逐漸被愛迪生發明的白熾燈所代替。此外伏打電池也促進了電鍍的發展,電鍍是1839年由西門子等人發明的。
雖然早在1750年富蘭克林已經觀察到萊頓瓶放電可使鋼針磁化,甚至更早在1640年,已有人觀察到閃電使羅盤的磁針旋轉,但到19世紀初,科學界仍普遍認為電和磁是兩種獨立的作用。與這種傳統觀念相反,丹麥的自然哲學家奧斯特接受了德國哲學家康德和謝林關於自然力統一的哲學思想,堅信電與磁之間有著某種聯系。經過多年的研究,他終於在1820年發現電流的磁效應:當電流通過導線時,引起導線近旁的磁針偏轉。電流磁效應的發現開拓了電學研究的新紀元。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奧斯特的發現首先引起法國物理學家的注意,同年即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如安培關於載流螺線管與磁鐵等效性的實驗;阿喇戈關於鋼和鐵在電流作用下的磁化現象;畢奧和薩伐爾關於長直載流導線對磁極作用力的實驗;此外安培還進一步做了一系列電流相互作用的精巧實驗。由這些實驗分析得到的電流元之間相互作用力的規律,是認識電流產生磁場以及磁場對電流作用的基礎。
電流磁效應的發現打開了電應用的新領域。1825年斯特金發明電磁鐵,為電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1833年高斯和韋伯製造了第一台簡陋的單線電報;1837年惠斯通和莫爾斯分別獨立發明了電報機,莫爾斯還發明了一套電碼,利用他所製造的電報機可通過在移動的紙條上打上點和劃來傳遞信息。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1855年湯姆孫(即開爾文)解決了水下電纜信號輸送速度慢的問題,1866年按照湯姆孫設計的大西洋電纜鋪設成功。1854年,法國電報家布爾瑟提出用電來傳送聲音的設想,但未變成現實;後來,賴斯於1861年實驗成功,但未引起重視。1861年貝爾發明了電話,作為收話機,它仍用於現代,而其發話機則被愛迪生的發明的碳發話機以及休士的發明的傳聲器所改進。
電流磁效應發現不久,幾種不同類型的檢流計設計製成,為歐姆發現電路定律提供了條件。1826年,受到傅里葉關於固體中熱傳導理論的啟發,歐姆認為電的傳導和熱的傳導很相似,電源的作用好像熱傳導中的溫差一樣。為了確定電路定律,開始他用伏打電堆作電源進行實驗,由於當時的伏打電堆性能很不穩定,實驗沒有成功;後來他改用兩個接觸點溫度恆定因而高度穩定的熱電動勢做實驗,得到電路中的電流強度與他所謂的電源的「驗電力」成正比,比例系數為電路的電阻。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由於當時的能量守恆定律尚未確立,驗電力的概念是含混的,直到1848年基爾霍夫從能量的角度考查,才橙清了電位差、電動勢、電場強度等概念,使得歐姆理論與靜電學概念協調起來。在此基礎上,基爾霍夫解決了分支電路問題。
傑出的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從事電磁現象的實驗研究,對電磁學的發展作出極重要的貢獻,其中最重要的貢獻是1831年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緊接著他做了許多實驗確定電磁感應的規律,他發現當閉合線圈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線圈中就產生感應電動勢,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取決於磁通量隨時間的變化率。後來,楞次於1834年給出感應電流方向的描述,而諾埃曼概括了他們的結果給出感應電動勢的數學公式。
法拉第在電磁感應的基礎上制出了第一台發電機。此外,他把電現象和其他現象聯系起來廣泛進行研究,在1833年成功地證明了摩擦起電和伏打電池產生的電相同,1834年發現電解定律,1845年發現磁光效應,並解釋了物質的順磁性和抗磁性,他還詳細研究了極化現象和靜電感應現象,並首次用實驗證明了電荷守恆定律。
電磁感應的發現為能源的開發和廣泛利用開創了嶄新的前景。1866年西門子發明了可供實用的自激發電機;19世紀末實現了電能的遠距離輸送;電動機在生產和交通運輸中得到廣泛使用,從而極大地改變了工業生產的面貌。
對於電磁現象的廣泛研究使法拉第逐漸形成了他特有的「場」的觀念。他認為:力線是物質的,它彌漫在全部空間,並把異號電荷和相異磁板分別連結起來;電力和磁力不是通過空虛空間的超距作用,而是通過電力線和磁力線來傳遞的,它們是認識電磁現象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甚至它們比產生或「匯集」力線的「源」更富有研究的價值。
法拉第的豐碩的實驗研究成果以及他的新穎的場的觀念,為電磁現象的統一理論准備了條件。諾埃曼、韋伯等物理學家對電磁現象的認識曾有過不少重要貢獻,但他們從超距作用觀點出發,概括庫侖以來已有的全部電學知識,在建立統一理論方面並未取得成功。這一工作在19世紀60年代由卓越的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完成。
麥克斯韋認為變化的磁場在其周圍的空間激發渦旋電場;變化的電場引起媒質電位移的變化,電位移的變化與電流一樣在周圍的空間激發渦旋磁場。麥克斯韋明確地用數學公式把它們表示出來,從而得到了電磁場的普遍方程組——麥克斯韋方程組。法拉第的力線思想以及電磁作用傳遞的思想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麥克斯韋進而根據他的方程組,得出電磁作用以波的形式傳播,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於電量的電磁單位與靜電單位的比值,其值與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相同,由此麥克斯韋預言光也是一種電磁波。
1888年,赫茲根據電容器放電的振盪性質,設計製作了電磁波源和電磁波檢測器,通過實驗檢測到電磁波,測定了電磁波的波速,並觀察到電磁波與光波一樣,具有偏振性質,能夠反射、折射和聚焦。從此麥克斯韋的理論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通過赫茲電磁波實驗的證實,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電磁波的應用和研究。1895年,俄國的波波夫和義大利的馬可尼分別實現了無線電信號的傳送。後來馬可尼將赫茲的振子改進為豎直的天線;德國的布勞恩進一步將發射器分為兩個振盪電路,為擴大信號傳遞范圍創造了條件。1901年馬可尼第一次建立了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聯系。電子管的發明及其在線路中的應用,使得電磁波的發射和接收都成為易事,推動了無線電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1896年洛倫茲提出的電子論,將麥克斯韋方程組應用到微觀領域,並把物質的電磁性質歸結為原子中電子的效應。這樣不僅可以解釋物質的極化、磁化、導電等現象以及物質對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現象;而且還成功地說明了關於光譜在磁場中分裂的正常塞曼效應;此外,洛倫茲還根據電子論導出了關於運動介質中的光速公式,把麥克斯韋理論向前推進了一步。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在法拉第、麥克斯韋和洛倫茲的理論體系中,假定了有一種特殊媒質「以太」存在,它是電磁波的荷載者,只有在以太參照系中,真空中光速才嚴格地與方向無關,麥克斯韋方程組和洛倫茲力公式也只在以太參照系中才嚴格成立。這意味著電磁規律不符合相對性原理。
關於這方面問題的進一步研究,導致了愛因斯坦在1905年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它改變了原來的觀點,認定狹義相對論是物理學的一個基本原理,它否定了以太參照系的存在並修改了慣性參照系之間的時空變換關系,使得麥克斯韋方程組和洛倫茲力公式有可能在所有慣性參照系中都成立。狹義相對論的建立不僅發展了電磁理論,並且對以後理論物理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電學的基本內容
電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靜電、靜磁、電磁場、電路、電磁效應和電磁測量。
靜電學是研究靜止電荷產生電場及電場對電荷作用規律的學科。電荷只有兩種,稱為正電和負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電荷遵從電荷守恆定律。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任何物理過程中電荷的代數和保持不變。所謂帶電,不過是正負電荷的分離或轉移;所謂電荷消失,不過是正負電荷的中和。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靜止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符合庫侖定律:在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作用力的大小與它們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著它們之間的聯線,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
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是通過電荷產生的電場相互作用的。電荷產生的電場用電場強度(簡稱場強)來描述。空間某一點的電場強度用正的單位試探電荷在該點所受的電場力來定義,電場強度遵從場強疊加原理。
通常的物質,按其導電性能的不同可分兩種情況:導體和絕緣體。導體體內存在可運動的自由電荷;絕緣體又稱為電介質,體內只有束縛電荷。
在電場的作用下,導體內的自由電荷將產生移動。當導體的成分和溫度均勻時,達到靜電平衡的條件是導體內部的電場強度處處等於零。根據這一條件,可導出導體靜電平衡的若乾性質。
靜磁學是研究電流穩恆時產生磁場以及磁場對電流作用力的學科。
電荷的定向流動形成電流。電流之間存在磁的相互作用,這種磁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傳遞的,即電流在其周圍的空間產生磁場,磁場對放置其中的電流施以作用力。電流產生的磁場用磁感應強度描述。
電磁場是研究隨時間變化下的電磁現象和規律的學科。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當穿過閉台導體線圈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線圈上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方向可由楞次定律確定。閉合線圈中的感應電流是感應電動勢推動的結果,感應電動勢遵從法拉第定律:閉台線圈上的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總是與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的時間變化率成正比。
麥克斯韋方程組描述了電磁場普遍遵從的規律。它同物質的介質方程、洛侖茲力公式以及電荷守恆定律結合起來,原則上可以解決各種宏觀電動力學問題。
根據麥克斯韋方程組導出的一個重要結果是存在電磁波,變化的電磁場以電磁波的形式傳播,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這也說明光也是電磁波的一種,因此光的波動理論納入了電磁理論的范疇。
電路包括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的研究,是電學的組成部分。直流電路研究電流穩恆條件下的電路定律和性質;交流電路研究電流周期性變化條件下的電路定律和性質。
直流電路由導體(或導線)連結而成,導體有一定的電阻。穩恆條件下電流不隨時間變化,電場亦不隨時間變化。
根據穩恆時電場的性質、導電基本規律和電動勢概念,可導出直流電路的各個實用定律:歐姆定律、基爾霍夫電路定律,以及一些解決復雜電路的有效而簡便的定理:等效電源定理、疊加定理、倒易定理、對偶定理等,這些實用定律和定理構成電路計算的理論基礎。
交流電路比直流電路復雜得多,電流隨時間的變化引起空間電場和磁場的變化,因此存在電磁感應和位移電流,存在電磁波。
電磁效應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比如:
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電致伸縮、壓電效應(機械壓力在電介質晶體上產生的電性和電極性)和逆壓電效應、塞貝克效應、珀耳帖效應(兩種不同金屬或半導體接頭處,當電流沿某個方向通過時放出熱量,而電流反向時則吸收熱量)、湯姆孫效應(一金屬導體或半導體中維持溫度梯度,當電流沿某方向通過時放出熱量,而電流反向時則吸收熱量)、熱敏電阻(半導體材料中電阻隨溫度靈敏變化)、光敏電阻(半導體材料中電阻隨光照靈敏變化)、光生伏打效應(半導體材料因光照產生電位差),等等。
對於各種電效應的研究有助於了解物質的結構以及物質中發生的基本過程,此外在技術上,它們也是實現能量轉換和非電量電測法的基礎。
電磁測量也是電學的組成部分。測量技術的發展與學科的理論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理論的發展推動了測量技術的改進;測量技術的改善在新的基礎上驗證理論,並促成新理論的發現。
電磁測量包括所有電磁學量的測量,以及有關的其他量(交流電的頻率、相角等)的測量。利用電磁學原理已經設計製作出各種專用儀表(安培計,伏特計、歐姆計、磁場計等)和測量電路,它們可滿足對各種電磁學量的測量。
電磁測量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非電量(長度、速度、形變、力、溫度、光強、成分等)的電測量。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電磁量與非電量相互聯系的某種效應,將非電量的測量轉換為電磁量的測量。由於電測量有一系列優點:准確度高、量程寬、慣量小、操作簡便,並可遠距離遙測和實現測量技術自動化,非電量的電測量正在不斷發展。
電學與其它學科
電學作為經典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就其基本原理而言,已發展得相當完善,它可用來說明宏觀領域內的各種電磁現象。
20世紀,隨著原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的發展,人類的認識深入到微觀領域,在帶電粒子與電磁場的相互作用問題上,經典電磁理論遇到困難。雖然經典理論曾給出一些有用的結果,但是許多現象都是經典理論不能說明的。經典理論的局限性在於對帶電粒子的描述忽略了其波動性方面,而對於電磁波的描述又忽略了其粒子性方面。
按照量子物理的觀點,無論是物質粒子或電磁場都既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動性。在微觀物理研究的推動下,經典電磁理論發展為量子電磁理論。
本文轉自物理視野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參考資料:http://wuli98.com/showart.asp?id=226
一)核能發電
1985年中國開始興建第一座核電站——浙江秦山核電站,容量30萬千瓦,壓水堆型,自行設計、製造、施工,部分設備進口。1991年12月15日並網發電,1994年4月1日商業運行,1995年7月1日通過國家驗收。目前正擴建二期工程二台國產60萬千瓦核電機組,和三期工程二台自加拿大引進的重水堆型70萬千瓦核電機組。
廣東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興建的第二座大型核電站,引進英、法兩國設備,安裝二台90萬千瓦壓水堆型核電機組。1988年8月8日澆注第一罐混凝土,1993年8月31日一號機組平網發電,1994年2月1日商業運行;二號機組於1994年5月6日商業運行。目前在建的項目有:大亞灣第二核電站-嶺澳核電站,安裝四台壓水堆型100萬千瓦核電機組;江蘇連雲港核電站,由俄羅斯引進二台100萬千瓦核電機組;廣東省規劃建設第三座核電站,即陽江核電站,安裝6台100萬千瓦核電機組。
目前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僅佔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0.76%,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1.2%。
(二)風力發電
中國風力資源約為2.53億千瓦,可開發量達1.6億千瓦。1998年末,全國近20個風電場,裝機總容量為22.36萬千瓦。目前全國最大,也是亞洲最大的風電場是新疆達坂城風力發電場,裝有300、500、600千瓦風電機組共111台,總容量5.75萬千瓦。內蒙古輝騰錫勒風電場,裝有42台600千瓦及10台550千瓦風電機組,總容量3.07萬千瓦。浙江臨海括蒼山風電場,裝有33台600千瓦風電機組,總容量1.98萬千瓦。目前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僅占可開發量的千分之一點四,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地熱發電
中國地熱資源也很豐富,且分布面甚廣。第一座地熱電站建於廣東豐順縣鄧屋村於1970年建成,機組容量100千瓦。1971年至1975年在湖南省寧鄉縣灰場鎮建成300千瓦地熱電站。目前中國最大的地熱電站是西藏羊八井地熱電站,裝機總容量達2.518萬千瓦,1975年開始興建,1977年一號機1000千瓦機組發電,以後續建7台3000千瓦和1台3180千瓦地熱機組,至1992年全部建成。西藏那曲地熱電廠系聯合國開發署援建項目,安裝3台1000千瓦地熱機組,於1992年全部建成。
(四)潮汐能發電
中國擁有500千瓦以上的潮汐能電源點有191處,可開發的潮汐電站裝機總容量可達2158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619億千瓦時,主要分布在杭州灣、長江北口、浙江樂清灣三大地區。中國第一座潮汐電站是1959年9月建成的浙江臨海潮汐電站,安裝2台60千瓦機組。中國最大的潮汐電站是浙江溫嶺縣江廈潮汐試驗電站,總容量3900千瓦,一號機500千瓦於1980年5月4日發電。目前中國已建成7座潮汐電站,最大的裝機5000千瓦和3座波力實驗電站40千瓦。正在興建2座波力試驗電站,裝機容量200千瓦和潮汐電站一座70千瓦。
(五)太陽能發電
中國第一座大功率的太陽能發電站建於內蒙古巴林右旗古力古台村,功率560瓦,於1982年10月11日投運。在西藏已建成二座10千瓦、一座20千瓦和一座25千瓦的光伏電池電站。中國最大的太陽能光能發電站,建於海拔4300米的西藏革吉縣,總功率10088瓦。正計劃在拉薩興建一座3.5萬千瓦的太陽能發電站。
⑷ 國家電網公司 發展史
國家電網公司成立於2002年12月29日,以建設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的基本使命。公司經營區域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國土面積的88%以上,直接服務客戶1.45億戶,供電人口超過10億,管理員工150.4萬人,離退休人員近29萬人。
2006年公司售電量1.71萬億千瓦時,主營業務收入8529億元,資產總額12141億元,資產負債率60.43%。2005年主營業務收入位居《財富》雜志2006年全球500強企業第32名。
http://www.sgcc.com.cn/gsjs/gsjj/default.shtml
國家電網公司組建方案 一、公司的名稱、性質
( 一 ) 名稱
公司的中文全稱 : 國家電網公司 : 英文全稱 :Star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英文簡稱 State Grid, 英文縮寫 :SG。
( 二 ) 性質
國家電網公司是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企業 , 經國務院同意進行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試點。國家電網公司組建後 , 對其全資企業、控股企業、參股企業 ( 以下簡 稱有關企業 ), 逐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 以下簡稱《公司法》 ) 進行改組和 規范。
二、公司的組建原則、方式和成員單位
( 一 ) 組建原則
1. 政企分開。國家電網公司是自主經 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企業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 , 不承擔政府職能。
2. 優化資源配置。根據國家產業政策 , 以市場為導向 , 按照專業化生產和規模經濟的要求 , 調整結構 , 推進全國聯網 , 注重降 低成本 , 提高效率 , 促進技術進步 , 增強企業競爭力 ,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家電網公司依照《公司法》對有關企業逐步進行改組和規范 , 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 , 逐步建立起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4. 穩步實施。國家電網公司的組建和結構調整 , 要統籌規劃 , 精心組織 , 逐步推進 , 穩步實施 , 保障企業安全生產和正常經營 , 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
( 二 ) 組建方式
國家電網公司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組建國家電網公司所涉及成員單位的有關國有資產 ( 含國有股 權 , 下同 ) 均實行無償劃轉 , 不進行資產評估和審計驗資。遺留問題逐步清理 , 妥善處理。有關財務關系的劃轉 , 由財政部商有關部門研究辦理。
( 三 ) 成員單位
國家電網公司主要成員單位包括 36個 全資企業、 1 個控股企業、 1 個事業單位 , 以及暫予保留的 38 個發電企業 ( 名單附後 )。
三、公司的注冊資本、經營范圍和法定住所
( 一 ) 注冊資本
國家電網公司注冊資本暫定為人民幣2000 億元 , 具體由財政部另行核定。
( 二 ) 經營范圍
1. 依法經營國家電網公司及有關企業中由國家投資形成並由國家電網公司擁有的全部固有資產。
2. 從事電力購銷業務 , 負責所轄各區域電網之間的電力交易和調度。
3. 參與投資、建設和經營相關的跨區域輸變電和聯網工程。
4.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 , 經有關部門批准 , 從事國內外投融資業務。
5. 經國家批准 , 自主開展外貿流通經營、國際合作、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勞務合作等業務。
6. 從事與電力供應有關的科學研究、 技術開發、電力生產調度信息通信、咨詢服務等業務。
7. 經營國家批准或允許的其他業務。
(三 ) 法定住所 國家電網公司法定住所 : 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 86 號。
四、公司的目標、主要職責和許可權
( 一 ) 目標
近期目標 : 確保國家電網安全運行和企業職工隊伍穩定 , 完成電網企業業務、資產、 機構和人員的重組 加強企業管理 , 轉換經營機制 , 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 加快結構調整 , 優化資源配置 : 組織各區域電網公司抓緊建設區域電力調度交易中心 , 完善競價上網技術支持系統和環保實時監控設施 , 為形成公平競爭、開放有序的電力市場提供基 礎條件逐步對所屬有關企業配電業務實行內部財務獨立核算 : 繼續搞好農村電力管理體制改革 , 加強農村電力管理 : 促進發電企業向大用戶直接供電的試點工作 : 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 提高經濟效益 , 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 把國家電網公司建設成為現代大型企業。
遠期目標 : 以改革為動力 , 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 推進全國聯網 , 逐步實行輸配電分開 , 在售電環節引入競爭機制 : 以電網業務為主要投資方向 , 以生產經營、資本運營等多種手段 ,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 把國家電網公司建設成為具有現代化管理水平、良好社會形象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
( 二 ) 主要職責
1. 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 , 在國家宏觀調控和行業監管下 ,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 依法自主經營。
2. 對有關企業的有關固有資產行使出資人權利 , 對有關企業中由國家投資形成並 由國家電網公司擁有的國有資產依法經營、 管理和監督 , 並相應承擔保值增值責任。
3. 根據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產業政策、電力工業發展規劃和市場需求 , 制定並組織實施國家電網公司的發展戰 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重大生產經營決策。受國家有關部門委託 , 協助制定全國電網發展規劃 , 提出全國電力工業發展規劃的建議。
4. 參與投資、建設和經營相關的跨區 域輸變電和聯網工程 , 近期負責三峽輸變電 網路工程的建設管理。
5. 負責所轄各區域電網之間的電力交 易和調度 , 處理區域電網公司日常生產中的 網間協調問題 , 實現安全、優質、高效運行。
6.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 , 優化配置生產要素 , 組織實施重大投資活動 , 對投入產出效果負責。加快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 , 增強企業競爭力 , 促進電力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7. 深化企業改革 , 加快結構調整 , 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 強化內部管理 , 妥善做好企業重組、精簡機構和富餘人員分流與再就業工作 , 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
8. 指導和加強國家電網公司有關企業 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 , 統一管理國家電網公司的名稱、商標、商譽等無形資產 , 搞好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文化建設。
9. 承擔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委託的其他工作。
( 三 ) 主要許可權
1. 國家電網公司在保證有關企業合法 權益和自身發展需要的前提下 , 可依照《公司法》等有關規定 , 集中部分國有資產收益 , 用於國有資本的再投入和結構調整。
2. 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 自主決定全資子公司國有資產的重組、轉讓、 租賃及外部資產的收購、兼並等事宜。對控 股或參股企業的上述相同事宜 , 通過法定程序決定或參與決定。
3. 享有投資決策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 , 管理國家電網公司及有關企業的投資項目 , 並組織實施。
4.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 , 自主決定國家 電網公司內部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置。依法決 定有關企業的經營方式、分配方式和重大生 產經營決策 , 以及合並、分立、解散等事項。
5.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 , 經國務院主管 部門批准 , 國家電網公司享有一定的外事審 批權、外貿流通經營權、對外投融資權、對外擔保權、對外工程承包權和對外勞務合作 權。
6. 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 , 任免和管理全資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領導成員以及 國家電網公司總部各部門負責人。按法定程 序和出資比例 , 向控股企業和參股企業委派或更換股東代表 , 推薦董事會、監事會成員。
7. 統一管理國家電網公司及有關企業的涉外工作。國家電網公司領導人員出國審批許可權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8. 國務院及有關部門授予的其他許可權。 五、公司的管理體制、機構設置和黨的組織
( 一 ) 國家電網公司由中央管理。按照《中共中央關於成立中共中央企業工作委 員會及有關問題的通知》 ( 中發 [1999]18號 ) 和《國務院關於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 國發 [2002]5 號 ) 精神 , 國家電網公司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由中央管理 資產管理及有關的財務關系由財政部負責 其他關系依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 E 關於 印發中央黨政機關與所辦經濟實體和管理的直屬企業脫鉤的有關配套文件的通知》( 中辦發 [1999]8 號 ) 精神辦理。
( 二 ) 按照《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 的有關規定 , 國務院向國家電網公司派出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 , 對其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
( 三 ) 國家電網公司實行總經理負責制 ,總經理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四 ) 國家電網公司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和權責一致的原則 , 設置內部管理機構。
( 五 ) 國家電網公司黨的組織和紀檢、監 察機構的設置 , 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和有關規定辦理。
六、公司的內部關系
( 一 ) 國家電網公司與有關企業是以資
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關系 , 按照《公司法》 和國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的有關規定 , 建立母子公司體制。國家電網公司應進一步規范與有關企業的關系 , 充分調動有關企業的積極性。
( 二 ) 國家電網公司在制定全公司發展戰略、調整結構、 , 推進全國聯網、跨區電力 交易和調度、協調公司內部利益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 是所轄區域電網調度指揮中心和電力交易與結算中心 , 是戰略規劃 : 投融資、資本運營、科技開發、市場營銷、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等重大投資經營活動的決策與管理中心。
( 三 ) 國家電網公司有關企業是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 , 對國家電網公司承擔固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 :遵守國家電網公司章程 , 執行國家電網公司有關發展戰略、結構調整等重大決策。國家 電網公司依照法定程序檢查、考核有關企業 業務經營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狀況。
( 四 ) 國家電網公司建立健全內部財務及審計監督制度 , 加強資金和成本管理 , 實行合並財務報表制度 , 統籌管理核心業務 ,發揮整體優勢 , 提高競爭力。
( 五 ) 暫予保留的 38 個發電企業資產 , 可暫由國家電網公司委託企業所在地區域電網公司管理。
七、公司與外部的關系
( 一 ) 國家電網公司接受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業務指導和行業管理。
( 二 ) 國家電網公司享受《國務院批轉國 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國家體改委關於深化
大型企業集團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 國發 [1997]15號 ) 和國家對國有大中型重點企業的有關政策。
( 三 ) 國家電網公司的資產與財務關系由財政部負責 , 在財政部單列。
( 四 ) 國家電網公司為完成國家任務所需資源和生產經營條件 , 凡屬國家統一配置范圍內的 , 均在國家相應計劃中單列 , 並由 國家電網公司統一組織實施。
( 五 ) 國家電網公司組建過程中 , 涉及上市公司股權重組時 , 有關各方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辦理。國家電網公司在決策和管理過程中 , 要依法保證有關上市公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 防止控股股東損害小股東權益。
( 六 ) 國家電網公司及有關企業涉及有關社會、城市行政管理等方面事宜 , 以及與地方有關的經濟聯系 , 繼續接受當地政府的指導和協調。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保險事宜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 七 ) 國家電網公司及有關企業與國內同行業的其他電網公司是平等、競爭、協作、 互利的市場主體。國家電網公司與各發電企 業及其他電力企事業單位要加強協作 , 促進我國電力工業健康發展。
( 八 ) 為保證電力體制改革平穩過渡、工作有序進行 , 暫不注銷國家電力公司 , 保留至 2003 年 6 月 30 日。在此期間 , 授權國家電網公司使用和管理國家電力公司的印章 , 用於辦理國家電力公司與新組建 ( 改組 ) 的電力集團公司間資產、財務等的移交手續。注銷國家電力公司有關手續由國家電網公司負責辦理。
國家電網公司主要成員單位名單
一、全資企業 (36個 )
1、國家電力公司東北公司
2、國家電力公司華東公司
3、國家電力公司華中公司
4 、國家電力公司西北公司
5 、國家電力公司電網建設分公司 6、中國華北電力集團公司
7、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
8、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
9 、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
l0. 上海市電力公司 11. 浙江省電力公司 12. 江蘇省電力公司 13. 安徽省電力公司 14. 湖北省電力公司 15. 湖南省電力公司 16. 河南省電力公司 17. 江西省電力公司 18. 陝西省電力公司 19. 甘肅省電力公司
20. 寧夏回族自治區電力公司 21. 青海省電力公司
22. 新疆電力公司
23. 四川省電力公司
24. 重慶市電力公司
25. 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
26.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
27. 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
28. 中國超高壓輸變電建設公司
29. 國電通信中心
30.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31. 中國電力信息中心
32. 國電武漢高壓研究所
33. 國電電力建設研究所
34. 國電動力經濟研究中心
35. 國電電力自動化研究院
36. 國家電力公司高級培訓中心 二、控股企業 (1個 )
深圳國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40.4%( 持股比例 )
三、事業單位 (1個 )
中國電力出版社
四、暫保留和待轉讓的發電企業 (38個 )
( 一 ) 暫保留的發電企業
1. 遼寧中朝界河發電廠
2 、吉林豐滿發電廣
3 、吉林松江河發電廠
4 、吉林白山發電廠
5. 黑龍江蓮花水電有限責任公司
6 、北京十三陵蓄能電廠
7 、天津大港發電廠
8. 河北潘家口蓄能電廠
9 、秦皇島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10. 山西省電力公司神頭第二發電廠 11. 山東中華發電有限公司
12. 上海闊電燃氣輪機發電有限公司 l3. 浙江緊水灘水力發電廠
14. 浙江新安江水電廠
15. 華東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責任公司 16. 浙江富春江水電廠
17. 福建水口發電有限公司
18. 江西拓林水電開發有限公司
19. 河南焦作電廠
20. 湖北黃龍灘水力發電廠
21. 湖南省拓溪水電站
22. 湖南省風灘水力發電廠
23. 湖南省東江水力發電廠
24. 重慶發電廠
25. 四川映秀灣水力發電總廠
26. 陝西安康水力發電廠
27. 甘肅劉家峽水電廠
28. 新疆瑪納斯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二 ) 暫保留並待轉讓的發電企業
1. 天津市電力公司軍糧城發電廠
2. 河北馬頭發電總廠
3. 內蒙古元寶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4. 內蒙古元寶山發電廠
5. 江蘇徐州發電廠
6. 湖北襄樊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7. 湖南益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8. 陝西寶雞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9. 寧夏大壩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10. 寧夏電力工業局大壩發電廠
http://..com/question/24996742.html
⑸ 中國電力報的發展歷程
中國電力報社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在京直屬正局級新聞單位,是電力行業重要的部門,負責全行業的輿論導向。《中國電力報》是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主管、中國電力報社主辦的行業報。從創辦至今的25年中,中國電力報社在電力行業的改革與發展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面對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中國電力報社按照國家電監會黨組的要求,肩負歷史使命,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和產業發展方向,堅持服務於電力行業改革與發展大局,堅持服務於電力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堅持服務於廣大電力職工,努力創造新氣象,打開新局面。
《中國電力報》是1981年在當時任電力部部長的李鵬同志親自倡導下於1982年1月1日正式創辦的,並一直受到李鵬同志的關懷。李鵬同志說《中國電力報》他經常看。電力部領導對《中國電力報》十分重視,史大楨同志在1986年就向報社提出了創辦一流行業報刊的要求。1993年又作出批示,希望制定出長期的規劃、安排和確定隨著時代發展的目標,多出高水平的文章,多從下面的反映中看到報刊所起的引導和鼓動作用,不斷向一流目標踏踏實實地前進。1993年7月,史大楨部長又親自到報社與編輯進行座談。隨後分管報社工作的趙希正副部長到報社檢查指導工作,他要求報社要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服務,把報紙辦成既有權威性,又有群眾性,旗幟鮮明的報紙。
《中國電力報》堅持「權威、全面、詮釋」的辦報方針,通過對行業新聞的權威發布和全面報道、對經濟走勢的准確解讀和專業詮釋,不斷提升報紙的影響力,增強報紙的生命力,從而在服務電力行業可持續發展、服務電力企業經營發展和服務廣大讀者的需求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績。
10多年來,中國電力報社經過艱苦創業正在走向成熟。報刊正確宣傳了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電力工業部的工作部署;及時傳播了電力經濟技術信息,廣泛交流了電力工業改革、發展及管理方面的經驗,在電力工業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報刊的發行量也年年穩中有升,已名列首都產業報刊前茅。
近幾年,中國電力報社針對電力工業的實際和產業報的特點,提出了「以正面報道為主,以深度報道取勝,以抓問題見長」業務指導思路,把著力點放在深度報道和專題報道上。同時注重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讀者,增大了報刊的信息量,增強了權威性、指導性、可讀性,在向創辦一流行業報刊的方向上扎實地邁進。
1993年,《中國電力報》在改為每周出四期後,組織和發表了大量的新聞報道,宣傳和鼓舞了廣大電力職工,特別是打好了幾個深度報道戰役,形成了宣傳的聲勢。如《集資辦電呼喚股份制》的超前報道,反映山東電力基本建設經驗的《成功之路》,反映文明施工的《今日東北虎》和電力改革與發展典型的《騰飛吧,什邡》等,宣傳了典型,推廣了經驗,振奮了精神,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特別是參加中國經濟效益縱深行報道的《老字型大小緣何不如新字型大小》,反映了電力工業改革與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被多家報紙刊登,促進了改革的深化。這些重點報道受到了各級領導和廣大讀者的肯定和贊揚。全年有20篇新聞作品和其它作品分別在中國產業報協會、中國電力報刊協會、全國報紙副刊協會評選中獲獎。報社2個單位和3名個人受到電力部、中電聯、水電工會的表彰。《中國電力報》每年還有相當數量的新聞被中央各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聞聯播轉載和轉播,擴大了電力工業的社會宣傳,樹立了電力行業的整體形象,受到各界的關注和歡迎。
1993年6月25日,電力工業部副部長趙希正代表部黨組,在中國電力報社宣布報社領導班子的任命決定:沈鳳儀任中國電力報社社長兼總編輯,張敬元、王渭林、趙文圖任副社長兼副總編輯。
1993年,中國電力報社在冊人數89人,其中編輯崗位46人,占總人數的51.6%,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66人,占總人數的74%,黨員39人,占總人數的44%,全社平均年齡35.4歲。
中國電力報社設一室七部,即:辦公室、新聞部、理論部、農電部、專刊專題部、記者部、經理部、中國電業編輯部。報社除編輯出版發行《中國電力報》外,還編輯出版發行《中國電業》雜志和供各級領導參閱的《內部參考》以及《電力快訊》等。
《中國電力報》1982年創刊時為四開四版小報,每周出一期;1983年改為每周出二期;1984年改為每周出三期。1986年根據當時的水利電力部黨組的決定,報紙改為對開四版大報,並改名為《中國水利電力報》。1989年恢復《中國電力報》報名,並由每周出二期改為每周出三期;1993年改為每周出四期。
《中國電業》前身為《人民電業》,創刊於1950年,1958年與《中國水利》、《水利電力工人報》合並為《水利與電力》,1966年停刊。1983年《人民電業》復刊,1987年更名為《中國電業》。
中國電力報社在全國共建有40個記者站,有記者62名。
2007年1月1日,是《中國電力報》創刊25周年紀念日。25年來,《中國電力報》見證了中國電力工業改革與發展的輝煌成就,見證了中國電力企業成長與壯大的創業歷程。25年來,《中國電力報》與全國電力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在為電力行業提供強大的輿論宣傳的同時,也得到了全國各級電力企業的大力支持。
⑹ 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的發展歷史
公司股份於2004年10月1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股份代號2380。
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在中國開發、建設、擁有、經營和管理大型發電廠。
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本集團」或「我們」)擁有及經營的發電廠有: 平圩電廠(100%所有權)、平圩二廠(75%所有權)、姚孟電廠(100%所有權)、姚孟二廠(100%所有權)、神頭一廠(100%所有權)、大別山電(51%所有權)、福溪電廠(51%所有權)及一間聯營公司常熟電廠(50%所有權)廠。於2011年12月31日,該等電廠總裝機容量為8,980兆瓦,其中本公司權益裝機容量為7,079兆瓦。
公司亦擁有五凌電力63%的股權,五凌電力是中國領先的水電開發公司之一,並是湖南省最大的水電公司。於2011年12月31日,該電廠總裝機容量為5,286兆瓦,其中本公司權益裝機容量為3,057兆瓦。
公司亦持有上海電力股份(18.86%所有權)。上海電力是一間發電公司, 其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本公司為其第二大股東,僅次於中電投集團。於2011年12月31日,上海電力總裝機容量為7,284兆瓦,本公司權益裝機容量為1,374兆瓦。
於2011年12月31日,本公司合計權益裝機容量為11,510兆瓦,其中水電權益裝機容量為2,906兆瓦,佔全部權益裝機容量的25.25%,令本公司成為水電裝機容量比例最高的中國海外上市發電公司。
公司亦代表中電國際管理兩間發電廠,清河電廠(1,000兆瓦)和蕪湖兆達電廠(250兆瓦),總計委託管理容量為1,250兆瓦。
公司正在建設中的火電項目包括福溪電廠(1×600MW)、新塘電廠(2×300MW)及神頭一廠「上大壓小」(2×600MW)。以上新項目裝機容量合計為2,400兆瓦。
公司正在建設中的水電項目包括白市電廠(3×140MW)及托口電廠(4×200MW+2×15MW),總裝機容量為1,250兆瓦。
⑺ 中國發電的發展史
中國電力系統是隨著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發展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⑴ 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KW機組發電到1936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全國共有461個發電廠,發電裝機總容量為630MW,年發電量為17億 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電系統。
⑵ 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江蘇、浙江等沿海城市的發電廠被毀壞或拆遷到後方;西南地區的電力工業出於戰爭的需要,有定的發展。日本帝國主義以東北為基地,為戰爭生產和提拱軍需物資,從而使東北電力系統也有一定的發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為1848.6,年發電量約43 億kW·h,居世界第25位。當時中國已形成的電力系統:①東北中部電力系統,以豐滿水電廠為中心,採用154kV輸電線路,連接沈陽、撫順、長春、吉林和哈爾濱等地區;②東北南部電力系統,以水豐水電廠為中心,採用220kV和154kV輸電線路,邊疆大連、鞍山、丹東、營口等供電區;③東北東部電力系統,以鏡泊湖水電廠作為中心,採用了110kV輸電線路,連續雞西、牡丹江、延邊等供電區;④ 冀北電力系統,以77kV輸電線路連接北京、天津、唐山等供電區和發電廠。
⑶ 1949年以來,中國的電力工業有很大的發展。1996年中國大陸部分的發電裝機容量達2.5 億 千 瓦,年發電量為11350億kW·h,居世界第2位。從1993 年起,發電量每年平均 以6.2% 的速度增長。但是,就人均用電量、電力系統自動化水平和發輸配電的經濟指標而言,我國的電力工業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⑻ 中國電力的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國電力
曾用刊名:電力技術
創刊時間:1956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JST 日本科版學技術振興機構權資料庫(日)(2012年計劃收錄)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⑼ 百年電力發展史
百年電力發展史:
19世紀百年電力發展史1800年,伏打發明第一個化學電池1831年,人們開始獲得連續的電流法拉第製造了最早的發電機——法拉第盤1866年,西門子製成第一台使用電磁鐵的自激式發電機1870年,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自激發電機供工廠電弧燈用電1875年,巴黎北火車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火電廠。
用直流發電供附近照明1879年,舊金山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業發電廠,兩台發電機共22盞電弧燈。同年先後在法國和美國裝設了試驗性電弧路燈1879年,愛迪生發明白熾燈1881年,英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小型水電站1882年;
愛迪生在紐約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規發電廠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在慕尼黑博覽會上表演了電壓為1500~2000V的直流發電機組經57km線路驅動電動泵1884年英國人製造了第一台汽輪機1885年製成交流發電機和變壓器1886年3月在馬薩諸塞州的大巴林頓建立了第一個交流送電系統,電源側升壓至3000V,經1.2km到受端降壓至500V。
,顯示了交流輸電的優越性1891年德國在勞芬電廠安裝了第一台三相100kW交流發電機,通過第一條三相輸電線路送電至法蘭克福1894年建成利亞加拉大瀑布水電站。1896年採用三相交流輸電送至35km外的布法羅。結束了1880年來交、直流電優越性的爭論。
20世紀百年電力發展史1903年,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裝設了第一台5000kW汽輪發電機組,標志著通用汽輪機組的開始。1916年,美國建成第一條90km的132kV線路1922年,美國在加州建成第一條220kV線路。
二戰後,美國於1955、1960、1963、1970和1973等年份分別製成並投運30、50、100、115和13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1954年,瑞典首先建成了380kV線路,採用2分裂導線,距離960km,將北極圈內的Harspranget水電站電力送至瑞典南部。
1954年,前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1973年法國製成120萬kW核反應堆1964年,美國建成第一條500kV交流輸電線路1965年,加拿大建成第一條765kV交流輸電線路1965年,蘇聯建成第一條±400kV的470km直流輸電線路,送電75萬千瓦1970年,美國建成±400kV的1330km直流輸電線路,送電144萬千瓦1989年,蘇聯建成第一條最高電壓1150kV的1900km交流輸電線路。
(9)中國電力歷史發展史擴展閱讀:
百年電力的意義:
溶思想性、權威性、文獻性、可視性和科普性於一體,是一部反映中國百年電力發展歷史的文獻片,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節約型社會的電視教材,同時又是一部進行愛國主義和艱苦奮斗精神教育的主旋律作品。同時該片為社會公眾提供了解中國電業及其發展歷史的一扇窗口,是對電力職工進行職業教育和傳統教育的理想教材;對電力企業文化建設,增強職工凝聚力、鼓舞士氣和激發職工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⑽ 電的發展史
早在對於電有任何具體認知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發電魚會發出電擊。根據公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魚的保護者。大約兩千五百年之後,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自然學者和阿拉伯醫學者,才又出現關於發電魚的記載。
1832年法國人皮克西製造出世界第一台試驗性發電機。1850年英國斯旺用紙碳製成燈絲泡問世。1866年德國西門子制出可應用的發電機。
1879年10月21日,美國愛迪生(和英國約塞夫·斯旺)都研究碳質燈絲電燈泡。愛迪生經千餘次的試驗用碳素燈絲的白熾燈泡得到了實際應用,故稱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傑克·基爾比於1958年和羅伯特·諾伊斯於1959年分別獨立發明集成電路。現今,大量晶體管、二極體、電阻器、電容器等等電子原件都可以被裝配在單獨的集成電路里。
電真正的應用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直到20世紀21世紀才真正的走入平常百姓家。
起電現象
摩擦起電,是通過摩擦的方式使得物體帶上電荷的物理現象。摩擦起電的步驟,是使用兩種不同的絕緣體相互摩擦,使得它們的最外層電子得到足夠的能量發生轉移,摩擦起電後兩絕緣體必帶等量異性電。
靜電吸附,是當帶靜電的物體靠近微小的不帶靜電的物體時,微小物體表面的自由電荷發生轉移,感應出與帶靜電物體相反的電性,而被吸引貼附於帶靜電物體上。利用靜電吸引輕小物體的原理,可以達到吸附工業粉塵的效果。
靜電感應,是指導體中的電荷在外電場的作用下在導體中重新分布的現象,由英國科學家約翰·坎通和瑞典科學家約翰·卡爾·維爾克分別在1753年和1762年發現。
靜電屏蔽,是指對於一個接地的空腔導體,外接電場不會影響腔內的物體,腔內帶電體的電場也不會影響腔外的物體。
靜電屏蔽的應用很廣泛,例如電子儀器外的金屬網罩、電纜外層包裹的金屬皮等都是用於防止外部電場對內部的影響。需要注意,如果外部的電場是交變電場,則靜電屏蔽的條件不再成立,另見電磁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