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江師范學院的文化傳統
烏江秀 長江長 鉤深致遠翰墨香雙亭外 鑒湖旁 柳妝荷影 書聲朗朝陽紅 百花回放 青春作伴心飛揚薪答火傳 學術昌 巍巍學府譽四方學高身正 敬業自強 復興重任 我輩擔當師生同心寫天地文章 大江風骨挺名族脊樑 我輩擔當學高身正 敬業自強 復興重任 我輩擔當師生同心寫天地文章 大江風骨挺名族脊樑 我輩擔當啊……
② 涪陵長江師范學院怎麼樣
長江師范學院是復一所重慶市屬普制通本科院校,2006年9月,由涪陵師范學院更名而來,有80多年的辦學歷史。學校位於長江與烏江交匯處,素有「烏江門戶」、「千里烏江第一城」之稱的涪陵,是重慶市「一圈兩翼」戰略支點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重慶市高校布局結構中具有重要地位。
長江師范學院(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位於中國第四個直轄市——重慶市。其前身是1931年興建的涪陵縣立鄉村師范學校,1977年建為「涪陵地區師范學校高師班」,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涪陵師范專科學校,後更名為涪陵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經教育部批准,2001年5月,涪陵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涪陵教育學院合並,組建涪陵師范學院。(涪陵教育學院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涪陵地區教師進修學校,1984年更名為涪陵教育學院,2000年涪陵工業學校和涪陵 師范學校並入涪陵教育學院)。2006年9月,教育部批准涪陵師范學院更名為長江師范學院。在地方文化的浸潤孕育下,長江師范學院承襲「誠意正心、鉤深致遠」的治學旨趣,形成了「學高身正、敬業自強」的校訓,確立了「育人為本、質量為先、重學崇術、尚知篤行」的辦學理念。
③ 長江師范學院怎麼樣
長江師范學院是一所重慶市屬普通本科院校。學校現有文學與新聞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大學外語教學科研部)、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學與電子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音樂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美術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歷史文化與民族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籌)15個二級教學單位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設有48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教育學、法學、管理學、歷史學、經濟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文學、理學為主,多學科相互融合、各具特點,以教師教育為優勢和特色,師范類專業和非師范類專業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學科專業結構。學校現有市級重點建設學科3個、市級精品課程9門、市級重點建設課程4門、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學校是重慶市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重慶市三峽移民勞動技能培訓基地、重慶市屬高校唯一的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
思想政治教育
選擇這個專業的同學要有一定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學習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相關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從事現代社會管理工作的基本素養和能力,畢業以後可以在中等學校及其他部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宣傳工作,同時也適合在各級黨政軍機關、社會團體以及企事業單位中從事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國家品牌:思想政治教育
校級優勢:物理學和化學
④ 長江師范學院有哪些特色專業
長江師范學院的市級特色專業有政治、歷史、英語、中文、物理、美術等。相對而言,它的師范專業數量比較多,
⑤ 長江師范學院歷史學(師范類)好就業嗎
長江師范學院歷史學(師范類)好就業嗎
就業情況還是不錯的
因為長江師范學院歷史學也算是長江師范學院的優勢專業
主要還是要看個人在學校學習的怎麼樣
畢業後有教師資格證可以去當老師
每年寒暑假,雙休還不好啊
⑥ 長江師范學院怎麼樣
同學,你好,我是長江師范學院2011級的學生,我們學校還是很不錯的,一般的專學生要上二本線才能上我們屬學校的線,但是你是外地的,可能不一定。藝術生一般分數都不太高,我了解的重慶的大概就300多分,我們學校最好的就是學藝術的,什麼音樂學院、美術學院的,而且我們學校是才搬得新校區,環境都還可以,只是夏天沒有可以遮蔭的大樹,至於寢室嘛,我們都是4個人一個寢室,有單獨的衛生間,只是和大多數大學一樣,沒有空調,夏天比較熱,一般寢室是11點半熄燈斷網,周末不熄燈不斷網,其實我覺得哈,這里還是很不錯得,至少在這邊你不會亂花錢(你找不到地方花的)學校我也還沒有聽說過亂收錢的情況,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學校讀書時很 節約錢的哦111
⑦ 長江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民族學院的院長是誰
李良品
⑧ 長江師范學院的歷史沿革
1931年,涪陵縣縣長謝汝霖修葺擴建鉤深書院,並將「涪陵縣立鄉村師范學校」遷入書院新建校舍,聘請曾助陶行知創辦曉庄師范的涪陵教育界先驅鍾伯良擔任校長。
1937年,涪陵縣立簡易師范學校女生部並入涪陵縣立初級中學校。「農科班」遷石橋溝(今涪陵新光造紙廠處),改為四川省涪陵縣立初級普通農作科職業學校。
1943年,涪陵縣立初級普通農作科職業學校招收高級農業科,更名為涪陵縣立農業職業學校。
1946年,涪陵縣立簡易師范學校更名「涪陵縣立師范學校」,從初中畢業生中招錄普通師范生。
l950年,涪陵縣立師范學校更名為涪陵縣師范學校,涪陵縣立農業職業學校並入,為其附設農科部。
1951年,涪陵縣師范專科部成立涪陵農業技術學校,隸屬涪陵專區。
1953年,長壽縣師范學校中師班、豐都中學初師班並入涪陵縣師范學校。
1954年,涪陵專區文化幹部學校(開辦時間不詳)並入涪陵縣師范學校。 1959年,在涪陵黃旗鎮成立涪陵農機學校,經國務院批准將涪陵大學更名為涪陵專科學校,正式啟用「涪陵專科學校」印鑒。
1962年,涪陵專科學校停辦,復設涪陵師范學校,保留「中師部」,改建為涪陵專區師范學校,並開辦涪陵地區教師進修學校。
1963年,涪陵專區師范學校與原涪陵高中達成互換校址協議。
1964年,涪陵專區師范學校由李渡鎮太乙門遷至涪陵城(烏江東岸群沱子)現師院江東校區。
1968年,涪陵專區師范學校改稱為涪陵地區師范學校,隸屬於涪陵地區革委會領導。
1982年,涪陵地區第一所高等師范學校——涪陵師范專科學校在菜場公社原涪陵地區師范學校校址召開成立大會,正式啟用四川省高教局制發的涪陵師范專科學校校印,廢除涪陵地區師范學校校印,涪陵師專黨委成立。涪陵縣師范學校更名為四川省涪陵師范學校。
1983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授權,省教育廳研究同意,正式建立「涪陵師范專科學校附屬中學」。
1984年,根據國發[1982]130號文件規定,涪陵地區教師進修學院更名為涪陵教育學院。
1988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涪陵工業學校增掛四川省涪陵工業學校校牌。
1991年,四川省涪陵工業交通幹部學校並入涪陵農機校,同時增掛中共四川省涪陵地區經貿委黨校校牌,實行「一套班子,四塊牌子」的建制。 1993年,重慶市府[1993]25號文批復同意成立「三峽聯合大學」,屬股份制,涪陵分校設在涪陵師專。涪陵師專校名調整為「涪陵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仍隸屬於四川省教委領導。
1999年,涪陵區教師進修校合並到涪陵師范學校,仍掛兩塊牌子,成為涪陵區小學教師職前培養、職後培訓的基地。涪陵大學校名改為涪陵師范學院。
2000年,涪陵工業學校、涪陵師范學校並入涪陵教育學院,合並成立新涪陵教育學院大會在教育學院隆重舉行。涪陵工業學校並入後成為涪陵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教學部,涪陵師范學校並入後成為涪陵教育學院師范教育教學部。
2001年,涪陵師專與涪陵教院合並升本。
2005年,涪陵師院李渡新校區正式啟用,中國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美術學院等六個系(院)的6500餘名師生率先遷入。
2006年,涪陵師范學院更名為長江師范學院。
⑨ 重慶長江師范學院怎麼樣
長江師范學院是重慶市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位於長江與烏江交匯處的歷史文化名城——巴國故都涪陵。學校的前身是創辦於1901年(清光緒27年)的「涪陵官立師范中學堂」。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佔地1700畝、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主要承擔全日制本專科教育教學、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民族教育、初等教育師資培養和培訓任務的本科師范院校。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26人,副高以上職稱200餘人,其中教授34人,副高職稱174人,講師及以下職稱401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3人、碩士84人,在讀博士19人、碩士84人;另有外籍教師4人。我校有中國語言文學系、大學外語教學部、經濟與法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歷史旅遊文化學系、管理科學系、數學系、物理及電子信息工程系、化學及環境科學系、生命科學系、計算機科學系、體育系、教育科學系等13個教學系,另設教師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應用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學院、初等教育學院、美術學院、音樂學院、培訓學院;現開設有28個本科專業(方向),涵蓋了文學、理學、法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八個學科門類。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12439人,其中本科生8336人,高職高專學生4103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180萬元,館藏圖書82萬冊,電子圖書16萬冊。學校通過加強教學基本建設,規范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學校的全日制本專科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繼續教育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地方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首先,為渝東南地區基礎教育培養了大量合格師資。幾十年來,學校已為所在地區先後培養了三萬余名中小學教師,占該地區教師總數的76%,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已成為地方基礎教育的骨幹力量,他們中的佼佼者還走上了地方黨政領導工作崗位。特別是培訓中心開展的中學音樂美術骨幹教師市級培訓、中小學骨幹教師縣級培訓、中小學學科帶頭人縣級培訓、中小學新教師培訓等項目,取得了豐碩成果,僅2003年就培訓了近三千人,為重慶市基礎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現已成為重慶市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學校還長期為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和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定向培養中小學師資,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其次,發揮區位優勢,突出了為「三峽」庫區、「烏江」流域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的特色。學校抓住「三峽」工程這一機遇,以推動地方社會發展,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為辦學宗旨,拓寬了辦學口徑,設立了適應三峽生態經濟區建設要求,具有較強應用性的專業。特別是及時向三峽庫區輸送了生態環境保護、市場營銷和公共事業管理等急需的專業人才。同時,學校還為太極集團、宏聲集團等重慶市大型骨幹企業培訓了大批員工,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針對涪陵區對烏江流域具有的較強文化輻射這一特色,學校設立了「重慶烏江經濟文化研究會」,開展了深入持久的烏江流域文化與民族風情的研究。教師們深入烏江沿線的土家苗寨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獲取了大量第一手珍貴資料;學生在假期還開展了徒步考察烏江活動,這使他們既接受了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又在意志品質方面得到了鍛煉;與此同時,在烏江流域豐富文化營養的滋養下,經過學校多年的培育,崛起了一批學術造詣頗高、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的「烏江作家」群。
學校還與國內外高校、教育機構保持有經常性的交往和學術交流,與武漢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聯合舉辦研究生教育。曾多次派訪問學者前往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的高校進修、學習,多人次參加各種國際學術會議。學校已經在中學英語教師培訓、普通話培訓、計算機等方面同國外教育機構展開了合作。2004年已經開始招收國外留學生,首批留學生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
學校先後被評為「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文明學校」、「重慶市100佳綠化單位」、「重慶市園林式單位」、「全國400佳綠化單位」等。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等單位聯合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高校」、「全國保護母親河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⑩ 長江師范學院好不好
長江師范學院簡介
經教育部批准,年5月,涪陵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涪陵教育學院合並,組建涪陵師范學院,2006年9月更名為長江師范學院。涪陵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前身是1931年興建的涪陵縣立鄉村師范學校,1977年建為「涪陵地區師范學校高師班」,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涪陵師范專科學校,後更名為涪陵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涪陵教育學院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涪陵地區教師進修學校,1984年更名為涪陵教育學院,2000年涪陵工業學校和涪陵師范學校並入涪陵教育學院。
學校所在地涪陵,位於長江與烏江交匯處,素有「烏江門戶」、「千里烏江第一城」之稱。涪陵是先秦時期的巴國國都,文化積淀深厚,多元而獨特的巴枳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孕育出具有時代特徵的「艱苦創業、不甘人後」的涪陵精神。涪陵有輝煌的書院辦學史,北宋時期在長江北岸創辦的北岩書院時稱「理學聖地」,書院遺風及其理學精神厚澤涪陵的文化傳承和教育發展。在地方文化的浸潤孕育下,長江師范學院承襲「誠意正心、鉤深致遠」的治學旨趣,形成了「學高身正、敬業自強」的校訓,確立了「育人為本、質量為先、重學崇術、尚知篤行」的辦學理念。
2001年以來,學校各項事業發展迅速,辦學實力顯著增強。現有李渡、江東和建涪三個校區,校園佔地面積109.4萬平方米(1,642畝),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91,907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132,221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195萬元。建有校級公共基礎實驗教學中心1個,校系共管實驗教學中心6個及各類專業實驗室32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97個。有1000座的語言實驗教學中心,11間現代化微格訓練室。圖書館總建築面積3.86萬平方米,有藏書152.66萬冊、CNKI資料庫1,564.5萬條、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檢索資料庫25.88萬條。校園網光纜22.5公里,信息點12,153個。建有籃球館、體操館、游泳池、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乒乓球場、學生活動中心等,各類體育設施完備。
學校現有16個系(院)、2個教學部,設有29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教育學、法學、管理學、歷史學、經濟學、工學等八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文學、理學為主,多學科相互融合、各具特點,以教師教育為優勢和特色,師范類專業和非師范類專業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學科專業結構。現有重慶市「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學科1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重點扶持學科8個。現有市級精品課程6門、市級重點建設課程4門、校級重點建設課程34門。學校是重慶市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重慶市三峽移民勞動技能培訓基地、重慶市屬高校唯一的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768名。其中具有正高職稱的45人,副高職稱的19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323人,正在攻讀博士、碩士學位的146人。有全國優秀教師2人,重慶市優秀教師2人,重慶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教師獎9人。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1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2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38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教學帶頭人15人、學術帶頭人50人、中青年學術骨幹30人。另有兼職教授40人,外籍教師4人。
學校現有科研機構14個,其中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是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辦有《長江師范學院學報》、《長江師范學院報》兩種全國公開發行報刊和《三峽教育論壇》、《烏江論叢》、《巴渝教育探索》等重慶市內部連續出版刊物。學校緊緊圍繞教學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科學研究特色明顯。2004年以來,共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10項(國家社科基金4項),重慶市級科研課題94項。2004-2006年,共出版著作54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作品1,754篇/件,其中,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作品532篇/件,被SCI、EI、ISTP收錄28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14篇。獲省部級以上獎39項、區級政府獎13項。
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3,079人,其中,本科生9,943人。1977年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近4萬名各級各類人才,畢業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幹得好、水平高」的良好形象著稱,學校因此被譽為「培養『三區』教育子弟兵的搖籃」。近三年來,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珠江鋼琴杯」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全國高師學生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競賽、計算機應用技能大賽等賽事中獲國家級獎90項、市級獎345項;先後獲國家級、重慶市級學生先進集體獎42項,國家級、重慶市級學生先進個人260人次。
學校大力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常年聘請多名外籍專家來校任教,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2004年開始招收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墨西哥、泰國、斐濟等國的留學生,是重慶市同類院校中招收留學生最多的高校,與新加坡創新計算機學院開展了合作辦學。三年來,學校先後與日本立命館大學、日本活水女子大學、美國查爾斯頓大學以及泰國38所皇家師范大學等高校開展了交流和合作,資助教師到國外進修訪學18人次。
學校是「全國部門綠化400佳單位」、「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文明學校」、「重慶市園林式單位」。先後獲「全國保護母親河先進集體」、「全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重慶市民族工作先進單位」、「重慶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高校校園網路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高校檔案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先進集體」、「重慶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