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開封龍亭的歷史發展即傳承

開封龍亭的歷史發展即傳承

發布時間:2021-03-01 02:22:59

Ⅰ 開封的龍亭建於哪一年為什麼而建/

龍亭位於開封市城內西北隅,建於六朝(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及金朝)皇宮的遺址之上,以金碧輝煌、氣勢雄偉的龍亭大殿為主,由午門、玉帶橋、嵩呼、朝門、照壁、朝房等清朝萬壽宮建築群組成。充分顯示了北方皇家園林的雄傑。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使人們將龍亭視為「古都的象徵」、「開封的驕傲」。
龍亭佔地面積 86.6 公頃,其中水域面積達 47.3 公頃,公園三面環水,風景秀麗,既有北方宮殿渾厚之氣魄,又兼南國園林秀麗之嬌美 ,是國家 AAAA 級景區(點),並以龍亭為主的龍亭湖風景區被中央文明辦、國家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使龍亭聞名遐邇。風景秀麗的潘楊二湖、被譽為「我國第一座」的宋代蠟像館、素有「中州一絕」美譽的植物造型園、梅苑、探古苑等景點,如眾星捧月般散布在大殿的四周。《九帝迎賓》、《杯酒釋兵權》、《楊八姐游春》、《李 師師勸 君》等具有濃郁宋代宮廷文化特色的節目,濃厚的宮廷文化氛圍常常使人夢回千年,浮想聯翩。
龍亭又是一年一屆中國開封菊花花會的主會場,每當金秋十月,園內就形成了花海人潮的壯觀景象。氣勢磅礴、流光溢彩的燈會是龍亭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了人們歡度佳節的最好去處。
秀麗的景色、特色的內容,使遊客徜徉其間頓生「暢游皇家園林,賞析宮廷往事,解讀王朝興衰」之感。「到開封,必游龍亭」,龍亭以是來汴遊客的首選。

Ⅱ 龍亭公園的歷史沿革

龍亭公園的古建築,有史可據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適在位時(780-805年)所建的永平軍節度使治所——藩鎮衙署。之後,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建為皇宮。北宋時的皇城(包括皇宮)亦在此,稱之為大內。金代後期,亦以此為皇宮。元滅金後,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紅巾軍農民起義中龍鳳政權也以此為臨時行營。至明,當時的統治者又大興土木興建周藩王府。
順治十六年(1659年),在周王府舊址上設立了貢院,作為考試舉人的場所。經過70多年的建設,院內建有房舍五千多間。明遠樓高四丈,使舊日王府遺址有了新的生機。但由於該地低窪,積水嚴重,無法繼續使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萬壽亭,亭內供奉皇帝萬歲牌位,每逢節日大典或皇帝誕辰,地方官員來此遙拜朝賀。於是煤山改為龍亭山,簡稱「龍亭」。
雍正九年(1731年)由總督田文鏡主持,將貢院遷至上方寺南新址(今河南大學校內)。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弘歷下江南,路經開封。巡撫鄂容安為了接駕,將巡撫衙署改建為行宮,巡撫署搬到按察使司署,按察使司署搬到大道宮,大道宮的道士們移至萬壽宮繼續佈道,並改名為萬壽觀,把大道宮供奉的真武銅像移入萬壽觀中。
嘉慶二年(1797年)曾特詔各直省將儲的閑款,葺修神祠。河南布政使馬慧裕認為神道設教,亦所以奠安斯民,而龍亭實省會之望,尤不可緩。嘉慶五年(1800年)即對萬壽觀作重點修葺。本著仆者起之,壞者易之,漫患者黝堊之,俱仍其舊而不改作的原則,在64級蹬道下部,新築一個一丈六尺的台基,建真武殿三間,將真武銅像移此殿奉祀。像後懸畫坎,意以導昆侖之源。龍亭大殿高12米,亭內正中立一巨碑,名「五嶽真 形」,上懸太極,以應中天房、心二宿。午朝門前還增牌坊一座,上書「拱岳帶河」。嘉慶十七年(1812年)督學姚文田對馬慧裕的改建十分不滿,再次改修,把「拱岳帶河」改為「萬壽無疆」四字,把「五嶽真形」碑移至台下東跨院,大殿正中仍供奉清帝萬歲牌位。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十九日夜,東北風大作,聲如雷鳴,將大殿颳倒。祥符縣令於台上建一六角山亭。由下望之,如錐卓空,下大上小,比例失調,很不雅觀。咸豐六年 (1856年)布政使瑛仍按舊制建成面闊九間的大殿。大修後的龍亭及其布局由南向北,最前為萬壽無疆坊。坊前左右有石獅一對,但座已淤沒。過牌坊直至龍亭大門前約二里許,兩旁積水一望無際。大門面闊三間,黃琉璃瓦頂,黃土塗牆,四周朱柱飛檐。進大門後迎面是一座高2丈的照壁,中間啟圓頂門洞。大門內外皆朱柱丹檐,夾壁東、西有兩掖門。過掖門有東、西廡各五間。正北高處即龍亭,仰望如天梯,石蹬兩旁青石欄桿,當中蟠龍盤繞,自下而上歷15級至真武殿,過殿後歷47級至頂,上建黃琉璃瓦重檐大殿九間。基高5尺,石階七級,四周設朱柱,如游廊。殿外台基四周繞以花牆,殿內供皇帝萬歲牌位。花牆東開一門,順門東去而下有一土山,山腰有三個磚洞,一個封閉,兩個內有刻石六方,多為萬壽宮告成詩賦。洞前有呂仙殿三間,東南有火神廟三間,殿立五嶽真形碑。戲院有正房三間,西房二間,稱為官廳。
民國十一年(1922年)馮玉祥第一次主豫時來開封,即將龍亭貫穿南北的馳道以兵廣之。並拆去萬壽觀牌坊,逐散道士,打毀呂祖廟及火神廟中的泥胎神像,未及修建,即被調離汴京。民國十四年(1925年),河南督軍胡景翼(原馮玉祥部下師長)對馳道進行增修,將龍亭東西兩側的上下蹬道改建為磚砌台階,東側山丘上修四方亭一座,並命名為龍亭公園。民國十六年(1927年)馮玉祥二次來豫主政,改龍亭公園為「中山公園」。在南面的牌樓式石柱大門中,橫額書寫「中山公園」四字;東柱書題「遵守總理遺囑」;西柱書題「實現三民主義」;另東橫額書「自由」二字;西橫額書「平等」二字。過了牌樓,為長180丈,寬2丈的馬路,路北端是一座單檐硬山西闊三間的大門,門內照壁前新建紀念碑一座,高二丈余,上書「革命殉難者烈士暨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陰題曰「精神不死」四字。1929年在照壁後,真武殿廢址前,樹立孫中山先生銅像一尊,台上大殿為中山俱樂部。至此,公園已初具規模。
1931年後中山公園又有所變更,原牌坊東額改「自由」為「天下為公」;改西額「平等」為「民眾樂地」。龍亭大殿正中懸掛孫中山遺像,其旁懸掛革命先烈遺像多幅,東跨院設無線電台,西跨院設河南古跡研究會、國術館等。
1938年,開封淪陷,日偽政府曾在龍亭各處,一度恢復神廟,利用宗教來毒化人民。
1942年,偽河南教育廳在龍亭設立新民教育館,改中山公園為新民公園。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河南省長劉茂恩將龍亭大殿改為河南忠烈祠,在大殿內置張自忠等66位抗日將士牌位,並立碑記述這次改建經過。原先照壁前的紀念碑,已被拆毀。
1948年6月,開封第一次解放時,國民黨第66師師長李仲辛等盤據龍亭負隅頑抗,被解放軍擊斃,龍亭亦遭受嚴重破壞。1948年10月24日開封第二次解放,龍亭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1953 年,正式命名為龍亭公園。

Ⅲ 開封的歷史

開封,簡稱汴,現為河南省地級市,是我國七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位於中國版圖的中部,地處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搖籃的黃河之濱,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國的歷史上,開封曾被稱為大梁、汴梁、東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都會」。開封與中國的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安陽並稱七大古都,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開封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發達,科技進步,經濟繁榮,是中原地區的重要旅遊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
地理位置
開封界於東經113°51′51〃—115°15′42〃,北緯34°11′43〃—35°11′43〃。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是黃河沖積扇平原的尖端。東臨商丘地區,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62平方公里。南北寬約92公里,東西長約126公里。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雲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開封」的由來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鄭庄公在此修築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後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均定都於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尤其是北宋時期,從陳橋兵變到南宋偏安,歷經九帝168年,「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的大都會,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當時的繁華景象。這一時期的開封,涌現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開封」一名是由「啟封」更名而來。 春秋時期,諸侯林立,列國爭雄。當時的古城村一帶為鄭國的東北邊陲。羽翼漸豐的「小霸」鄭庄公出於戰略上的需要,命大將鄭邴在這里屯兵築城,並取「啟拓封疆」之意名「啟封」。西漢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劉啟諱,改「啟」為「開」,啟封也就改稱為開封。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開封市轄5個市轄區、5個縣;全市共有24個街道、34個鎮、55個鄉。開封市總面積6247平方千米,人口480萬(2005年)。
鼓樓區 面積 58.68平方千米,人口 16.13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龍亭區 面積 91.51平方千米,人口 11.6萬人。郵政編碼475100。
順河回族區 面積 86.73平方千米,人口 24.11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禹王台區 面積 57.05平方千米,人口 14.83萬人。郵政編碼475003。
金明區 面積252.38平方千米,人口 18.2萬人。郵政編碼475002。
杞 縣 面積 1258平方千米,人口 105萬人。郵政編碼475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通許縣 面積 767平方千米,人口 60萬人。郵政編碼475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尉氏縣 面積 1257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475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開封縣 面積 1302平方千米,人口 67萬人。郵政編碼475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蘭考縣 面積 1116平方千米,人口 76萬人。郵政編碼475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歷史沿革
開封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先民活動。而建城的時間可追溯到夏、商、周,距今已有2700多年。春秋時期,鄭荘公為向中原擴展,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附近築城,名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今開封城春秋時期為儀邑,戰國時期為大梁,今日之開封市即由大梁之地,啟封之名發展演變而來。 開封號稱七朝古都。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在此建都。特別是北宋,這里經歷九帝168年,繁榮與興旺達到鼎盛,風光旖旎,人物薈萃,城郭恢弘,經濟發達,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史書曾以「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來描述當時北宋東京對外關系的盛況。 自元之後,開封為中原省治。民國時期為河南省會。
1948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開封,因戰略需要,旋即撤離。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開封。從此,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回到了人民懷抱。1954年10月,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開封改為省轄市至今。
開封氣候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自然資源
開封市土地總面積為628,240.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4,732.1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9.20%;園地面積10,456.84公頃,佔1.66%;林地面積24,026.26公頃,佔3.8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3,750.85公頃,佔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頃,佔2.84%;水域46,964.21公頃,佔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頃,佔1.67%。 開封所轄區域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為5.6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85億立方米, 現已大量開采利用。煤炭資源埋藏較深,預測可靠儲量為77.9億噸。此外,地下還有豐富的石灰岩、岩鹽、石膏等礦藏。 水資源 開封市境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35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其中地表水為3.51億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42%,地下水4.84億立方米(允許開采量),占資源總量的58%。
地質地貌
開封市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南翼。海拔69米至78米。這里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良好,結構穩定,有利於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開封屬黃河沖積平原,第四系全新地層,其成因為黃河沖積物,質地疏鬆,地層在垂直分布上為:
a、淺棕黃色粉砂,深度4.2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10KPa;
b、淺棕黃色粘土,深度2.5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30KPa;
c、淺棕黃色粉細砂,平均層厚1.5m左右,地基允許承載力為100KPa;
d、淺黃色砂土,層厚10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00KPa。
交通狀況
開封地處中原,交通便利,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隴海鐵路從市內穿過,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左右為鄰,北京至廣州的106國道和天水至連雲港的310國道在此交匯,開(封)洛(洛)、開(封)商(丘)高速公路成為橫穿河南的黃金通道,黃河公路大橋使得天塹變為坦途,全市公路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開封北距北京580公里,東至連雲港530公里,鄭汴洛高速公路距鄭州國際機場和鄭州海關50多公里。開封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樞紐城市,同時又是沿亞歐大陸橋東西雙向開放、外引內聯的對外開放中心城市,具有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進行大規模經濟開發的廣闊前景。
旅遊資源
開封是中原旅遊區重點觀光游覽城市,史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古人的「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甲天下」等詩句,都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豪華蓋世的繁榮景象。尤其是在北宋時期,藉助汴水漕運的有利條件,開封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給開封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現在,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84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17處,市級26處,縣級136處。在這里,千年鐵塔、繁塔巍然聳立,在宋、金故宮遺址上建造的龍亭雄偉壯觀,明朝修築的城牆古跡斑斑,道教建築延慶觀風格別致,開封最古老的名勝古吹台古樸典雅,以雕刻藝術著稱的山陝甘會館玲瓏剔透,還有著名的中原古剎相國寺宏麗華美。開封還是我國著名的「北方水城」,水面面積占城區面積的1/4,龍亭腳下的潘、楊二湖,迎賓大道兩側的包公湖猶如四塊巨大的碧玉鑲嵌在古城,令人賞心悅目。 近年來,開封市致力於發展旅遊事業,重修和新建了許多歷史人文景觀,如「清明上河園」、「包公祠」、「宋都御街」、「天波楊府」、「翰園碑林」等等。眾多的名勝古跡,的天獨厚的歷史、人文資源,譽滿中外的民俗文化,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中外遊客到開封參觀、游覽。
民風民俗廟會、燈會、鳥市、 菊花、 夜市、 風箏、 斗雞、 盤鼓
高等教育
河南大學、開封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特色小吃
小籠灌湯包、第一樓包子、馬豫興「桶子雞」 、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
開封套四寶、鯉魚焙面、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面、雙麻火燒
芝麻翅中翅 、紅薯泥 、花生糕

Ⅳ 開封龍庭是現在修建還是古代保存下來的

不是的,現在的龍亭是後來修建的,不是古代保存下來的

Ⅳ 開封龍亭湖的來歷

龍亭湖,是古城開封的一個著名游覽點,也是開封文物古跡的一個代表。其實,這不僅是湖,而是建築在一座高達13米的巨大青磚台基之上的殿堂。
開封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作為北宋王朝的都城達167年之久。當時的宋京極為繁盛,宮殿建築很輝煌。可惜金人侵佔開封時,宋皇宮建築大部分被燒毀了。後來,又經過多次兵燹和黃河決堤,宏偉的宮室已盪然無存。在過去皇宮遺址上只留下了龍亭這座的建築物,而這座龍亭卻是清代所建。龍亭坐北朝南,高踞在台基之上。從地面到大殿有36丈高,代表36天罡;72級台階,代表72地煞。台階中間是雕有雲龍圖案的石階。登上平台,四周有石欄圍繞。大殿是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築,很壯觀。遊人登上平台,入殿觀看陳列的文物後,多在石欄前眺望開封古城景色。龍亭前有一條筆直的大道,道旁有兩個東西對峙的湖,東為潘湖,西為楊湖。傳說,東湖為宋朝「太師」潘美的府第,他陷害忠良,是個奸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渾的;西湖為宋朝搞遼名將楊業的府第,他捨身救國,是個忠臣,宅院里的湖,水是清的。這個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反映了人們對忠奸的態度和感情。現在龍亭,潘、楊兩湖,以及龍亭後面的假山花園,都辟為龍亭公園。從龍亭前的大道,過潘、楊兩湖,再往南,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兩旁店鋪林立,這條大道歷史上是一條寬闊的御道。現在這條大道已仿照《清明上河圖》的模式改建為「宋都御街」,長約400米,兩旁的店鋪全部是仿宋建築,主要出售土特產品、工藝美術品和書畫。宋代著名的樊樓也是按照「三層相高、五樓相向、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的格局加以恢復,主要經營高檔食品及北宋皇宮御菜。這條街與龍亭公園連成一片,成為一個具有宋代特色的游覽點。開市內水面比較多,有關方面計劃將這些水面用河道貫通。這項建設一旦實現,遊人就可以乘船從鐵塔等地來到龍亭游覽,就會更有興味。在龍亭台階下西側有幾間側殿,利用這些側殿搞了一個反映宋代歷史的蠟像館,這是中國的第一座專題蠟像館,佔地面積為410平方米。該館將北宋皇朝九帝執政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科技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用九組蠟像表現出來。組蠟像都是根據史實精心設計的,如關於王安石變法的一組蠟像,主角菜三個。端坐在中間御座上的是北宋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趙頊。宋神宗身穿一件淺黃色的龍袍,腰圍紅色玉帶,頭微向左方,注視著坐在左側的一位大臣。並凝神傾聽他的講話。這位大臣就是被宋神宗提拔為宰相、主張變法的王安石。坐在另一側的則是另一位大臣司馬光,他是反對變法的,這時他正在低頭沉思。這些歷史人物的服飾,包括衣服的顏色,帽子的款式、玉帶的樣式等等,都是經過考據,盡量做到比較符合歷史的實際。而在工藝上,蠟像的膚色、毛發、眼珠、神態表情,都比較逼真。

Ⅵ 開封的歷史|

龍亭公園的古建築,有史可據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適在位時(780-805年)所建的永平軍節度使治所——藩鎮衙署。之後,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建為皇宮。北宋時的皇城(包括皇宮)亦在此,稱之為大內。

金代後期,亦以此為皇宮。元滅金後,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紅巾軍農民起義中龍鳳政權也以此為臨時行營。至明,當時的統治者又大興土木興建周藩王府。順治十六年(1659年),在周王府舊址上設立了貢院,作為考試舉人的場所。

經過70多年的建設,院內建有房舍五千多間。明遠樓高四丈,使舊日王府遺址有了新的生機。但由於該地低窪,積水嚴重,無法繼續使用。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萬壽亭,亭內供奉皇帝萬歲牌位,每逢節日大典或皇帝誕辰,地方官員來此遙拜朝賀。於是煤山改為龍亭山,簡稱「龍亭」。

(6)開封龍亭的歷史發展即傳承擴展閱讀

龍亭是開封文物古跡的一個重要代表,距今已有1200多年,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相繼將其設為皇宮。

1925 年改為龍亭公園,龍亭公園位於開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萬壽宮布局而建的古建築群體, 景區佔地面積1038畝,其中水域面積(潘楊二湖)710畝,景區三面環水,風景秀麗,既有北方宮殿渾厚之氣魄,又兼南國園林秀麗之嬌美 。

龍亭公園自南向北由午門(景區南大門)、玉帶橋、嵩呼、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宋代蠟像館、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嶽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

龍亭大殿系宋代皇宮後御苑舊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園中的土山。龍亭大殿是公園內整個清代建築群體中的主體,建於72級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貫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龍盤繞的御道,雲龍石雕上至今還留有趙匡胤當年的馬蹄印。

御道東西兩側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龍亭大殿高26.7米,東西長19.10米,南北寬11.90米。殿內天花板上繪有青雲彩紋團龍圖案,殿外飛檐高翹,檐角皆掛風鈴,風鈴隨風作響,美妙無比。龍亭大殿雄踞於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壯觀。

Ⅶ 開封龍亭做什麼用的

開封作為北宋王朝的都城達167年之久。當時的宋京極為繁盛,宮殿建築很輝煌。可惜金版人侵佔開封權時,宋皇宮建築大部分被燒毀了。後來,又經過多次兵燹和黃河決堤,宏偉的宮室已盪然無存。在過去皇宮遺址上只留下了龍亭這座建築物,而這座龍亭是清代所建。歷史上曾有七個朝代在開封建都,特別是北宋王朝,定都開封長達168年。當年的皇宮所再地就是如今龍亭一帶。金朝末年,龍亭一帶成為皇宮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在此建周王府,後因黃河泛濫,漸成廢止。清雍正十二年,河南總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廢棄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因此這個地方就成為「龍亭」了。解放後,這里被辟為公園,成為人們休息的場所。

今天的龍亭仍然保持著清代「萬壽宮」的建築風格,在南北500米長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午門、玉帶橋、嵩呼、朝門和龍亭大殿,既有北方建築的宏偉氣魄,又兼有南方建築秀麗的建築風格。午門是龍亭景區的大門,作北朝南,雄偉壯觀......

Ⅷ 開封龍亭的簡介

龍亭公園地處中原腹地,位於開封市中山路北端,按清萬壽宮布局而建回的古建築群體,自答南向北由午門(景區南大門)、玉帶橋、嵩呼、朝門、東西朝房、照壁、龍亭大殿、宋代蠟像館、東西垂花門和東西跨院、北宋東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門遺址、《五嶽真形碑》方亭、北門、東便門等組成,另有植物造型園、盆景園、梅園、園林景觀等,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被中央文明辦、國家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Ⅸ 龍亭區的歷史沿革

先民活動最早可追來溯至新石源器時代。
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開封一帶建都217年,史稱老丘,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
商朝在開封一帶建都27年,史稱囂。
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期的鄭庄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
漢初避漢景帝劉啟名諱,更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的由來。
龍亭區歷來是開封市的繁華中心區域,北宋(公元960-1126年)時,屬內城左廂第一廂的信陵坊、通濟坊、宣平坊及右廂第一廂的宣化坊、新昌坊、光化坊,歸開封、浚儀(後改祥符)二赤縣分治。
明代,屬開封城的安業坊及新昌坊的鼓樓隅和鍾樓隅。
清代,屬祥符縣的第一隅、第二隅和第七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廢隅改區,稱南區。
民國時期,改祥符縣為開封縣,仍稱南區。開封淪陷(1938-1945)後,日偽設開封市,稱二區。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復稱開封縣,改區為鎮,屬崇廉鎮、利汴鎮。

閱讀全文

與開封龍亭的歷史發展即傳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