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電機發展歷史

電機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5 02:38:53

① 電動馬達的發展歷史

1835年,製作世來界上第一台能自驅動小電車的應用馬達為美國一位鐵匠達文波(Thomas Davenport)。 1870年代初期,世界上最早可商品化的馬達由比利時電機工程師Zenobe Theophile Gamme所發明。 1888年,美國著名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應用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發明交流馬達,即為感應馬達。 1845年,英國物理學家惠斯頓(Wheatstone)申請線性馬達的專利,但原理於1960年代才被重視,而設計了實用性的線性馬達,已被廣泛在工業上應用。 1902年,瑞典工程師丹尼爾森利用特斯拉感應馬達的旋轉磁場觀念,發明了同步馬達。 1923年,蘇格蘭人James Weir French 發明三相可變磁阻型(Variable reluctance)步進馬達。 1962年,藉霍爾元件之助,實用之DC無刷馬達終於問世。 1980年代,實用之超音波馬達開始問世。

② 電動機或者說是電機近一百年(從1900年起)在世界上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呢

如果你看過1900年的書,你會知道1900年的電機和現在沒什麼不同

本質上沒有區別,發展方向是系列化、標准化。

現代的大型電機比以前更大。
新材料在電機中應用。
……

③ 電機調速的發展歷程

在二戰末期,人們提出了電機調速的方法,當時用原動機來驅動一台發電機,而通過控制發電機的勵磁來調節發電機的輸出電壓,藉此來調節被驅動電機的轉速。
在戰後,隨著晶閘管的出現,發明了可控整流技術。通過晶閘管的導通時間來控制電壓。
全控型功率管(GTO,GTR,MOSFET,IGBT,ICGT)的出現,不僅可以控制晶體管的導通,還可以控制關斷,這樣就提高了開關頻率,首先是調速系統響應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並且很好地解決了低速情況下的電流斷續問題。

戰後,隨著晶閘管技術的出現,有人提出了變頻技術,從而實現了交流電機的調速,用晶閘管實現了早期的電流型變頻器。但是電流型變頻器電流變形大,諧波高,效率低,應用並不廣泛。
在全控型晶體管出現後,實現了正弦脈寬調制技術,變頻器實現了更加接近正弦波的電壓。
在上世紀50-60世紀,德國學者提出了矢量控制技術。但是由於運算電路過於復雜,無法在工程上實現,直到90年代後期,計算機的不微型化和運算速度的不斷提高,實現了高速計算,首先基於空間矢量技術把電機的有效電壓提高了15%,後來由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矢量控制和直接轉矩控制。
日本學者又在矢量控制的基礎上,構造了狀態觀測器和提出了一系列演算法,實現了電機轉子磁鏈位置的估算,實現了無速度感測器的矢量控制,從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④ 誰知道步進電機的詳細的發展史及其國內外發展狀況

步進電機是國外發明的。
中國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經生產和應用,例如江蘇、浙江、北京、南京、四川都生產,而且都在各行業使用,驅動電路所有半導體器件都是完全國產化的,當時是全分立元器件構成的邏輯運算電路,還有電容耦合輸入的計數器,觸發器,環形分配器。中等耐壓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也完全國產化。
當時應用最多的是線切割機,都是快走絲的。線切割機的X-Y平台絲桿就用步進電動機驅動。
當時的圖紙是全國公開,給個曬藍圖的費用就行了。
原始的電路設計,機械設計,電動機設計的元老,應該有網友將他們的名字和個人簡歷,工作經歷發上來。
國外在大功率的工業設備驅動上,目前基本不使用大扭矩步進電動機,因為從驅動電路的成本,效率,噪音,加速度,絕對速度,系統慣量與最大扭矩比來比較,比較不劃算,還是用直流電動機,加電動機編碼器整體技術和經濟指標高。
一些少數高級的應用,就用空心轉杯電機,交流電機。
國外在小功率的場合,還使用步進電機,例如一些工業器材,工業生產裝備,列印機,復印件,速印機,銀行自動櫃員機。
國外用許多現代的手段將步進電機排擠出驅動應用,除了前面提到的旋轉編碼器,列印機還使用光電編碼帶或感應編碼帶配合直流電動機,實現閉環直線位移控制。
國內過去是用大力矩步進電動機實現機床數控,有實力的公司現在也採用交流電動機驅動數控機床,在驅動設備的主要差距,是國外對交流電動機的控制理論與工程分析和應用能力強,先進的控制理論作為軟體,寫在控制器內部。
總的來說,步進電機是一種簡易的開環控制,對運用者的要求低,不適合在大功率的場合使用。
在衛星、雷達等應用場合,中國在文化大革命後期,就生產了力矩電機,就生產了環形力矩電機,在高品質的控制場合,有時還不能使用步進電機。
中國不是有不少電機專業、工業控制專業、數學·系統·先進控制專業的強人?
這些問題應該他們來回答為准確,我是下崗無業者。
步進電機的細分控制,在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就已經基本掌握,這與交流電動機的矢量控制相比,難度要低得多。

⑤ 誰知道無刷直流電機的詳細的發展史及其國內外發展狀況

近三十年來針對非同步電動機變頻調速的研究,歸根到底是在尋找控制非同步電動機轉版矩的方法,權稀土永磁無刷直流電動機必將以其寬調速、小體積、高效率和穩態轉速誤差小等特點在調速領域顯現優勢。
無刷直流電機因為具有直流有刷電機的特性,同時也是頻率變化的裝置,所以又名直流變頻,國際通用名詞為BLDC.無刷直流電機的運轉效率,低速轉矩,轉速精度等都比任何控制技術的變頻器還要好,所以值得業界關注.本產品已經生產超過55kW,可設計到400kW,可以解決產業界節電與高性能驅動的需求。
無刷電機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便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與完善得到了迅猛發展。已在航模、醫療器械、家用電器、電動車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在深圳、長沙、上海等地形成初具規模產業鏈。如深圳偉業電機等一批專業廠商,在技術上不斷推進行業發展。

⑥ 電的發展史

早在對於電有任何具體認知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發電魚會發出電擊。根據公元前2750年撰寫的古埃及書籍,這些魚被稱為「尼羅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魚的保護者。大約兩千五百年之後,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自然學者和阿拉伯醫學者,才又出現關於發電魚的記載。

1832年法國人皮克西製造出世界第一台試驗性發電機。1850年英國斯旺用紙碳製成燈絲泡問世。1866年德國西門子制出可應用的發電機。

1879年10月21日,美國愛迪生(和英國約塞夫·斯旺)都研究碳質燈絲電燈泡。愛迪生經千餘次的試驗用碳素燈絲的白熾燈泡得到了實際應用,故稱愛迪生發明了電燈。

傑克·基爾比於1958年和羅伯特·諾伊斯於1959年分別獨立發明集成電路。現今,大量晶體管、二極體、電阻器、電容器等等電子原件都可以被裝配在單獨的集成電路里。

電真正的應用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直到20世紀21世紀才真正的走入平常百姓家。

(6)電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起電現象

摩擦起電,是通過摩擦的方式使得物體帶上電荷的物理現象。摩擦起電的步驟,是使用兩種不同的絕緣體相互摩擦,使得它們的最外層電子得到足夠的能量發生轉移,摩擦起電後兩絕緣體必帶等量異性電。

靜電吸附,是當帶靜電的物體靠近微小的不帶靜電的物體時,微小物體表面的自由電荷發生轉移,感應出與帶靜電物體相反的電性,而被吸引貼附於帶靜電物體上。利用靜電吸引輕小物體的原理,可以達到吸附工業粉塵的效果。

靜電感應,是指導體中的電荷在外電場的作用下在導體中重新分布的現象,由英國科學家約翰·坎通和瑞典科學家約翰·卡爾·維爾克分別在1753年和1762年發現。

靜電屏蔽,是指對於一個接地的空腔導體,外接電場不會影響腔內的物體,腔內帶電體的電場也不會影響腔外的物體。

靜電屏蔽的應用很廣泛,例如電子儀器外的金屬網罩、電纜外層包裹的金屬皮等都是用於防止外部電場對內部的影響。需要注意,如果外部的電場是交變電場,則靜電屏蔽的條件不再成立,另見電磁屏蔽。

⑦ 微電機的發展簡史

我國微電機行業創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從為滿足國防武器裝備需要開始,經歷了仿製、自行設計和研究開發的階段,至今已有40餘年的發展歷史,已形成產品開發、規模化生產和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專用製造設備、測試儀器配套的完整的工業體系。
據統計,我國微電機生產及配套廠家在1000家以上,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工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微電機行業已成為國民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基礎產品工業。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微電機的國內需求在不斷增長。我國已引進50餘條生產線,實現25個大類、60個系列、400個品種、2000個規格微特電機大批量、規模化生產。主要產品是有刷永磁直流電動機、小功率交流電動機、交直流串激電動機、罩極電動機、步進電動機、振動電機(手機用)等。
1999年我國微電機產量約30億台,其中民營和國企的產量約2.5億台,獨資企業的產量約12億台,香港地區的產量約14億台,台灣地區的產量約1.8億台。2000年生產量約39億台,佔全球總產量的60%。
技術含量高的微電機,如精密無刷電動機、高速同步電動機、高精度步進電動機、片狀繞組無刷電動機、高性能伺服電動機以及新原理新結構超聲波電動機國內尚未形成商品化或批量生產能力。所以國內對高精密微特電機還依賴進口。據海關統計,1995~2000年年均用匯增長26.9%,2001年雖然增加4.81%,還達11.97億美元。
我國自1995年至2000年微電機出口年均創匯增長18.6%,2001年比2000年減少6.02%。受美國「9.11」事件的影響,美國、日本經濟受到嚴重挫折全球經濟不景氣,是2001年出口減少的主要因素。
2000年世界微特電機市場約65億台,我國出口 27.26億台,占國際市場約42%的份額,其中玩具電機32151.1萬台,小於37.5W的微特電機約238239.6萬台,大於37.5W的交直兩用電機約1970.6萬台,小於750W的直流電動機、發電機約237.7萬台。據統計,80%為日本、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在內地的投資企業所生產出口的微電機。

⑧ 非同步電機的歷史

非同步電機在1885年由義大利物理學家和電氣工程師費拉里斯發明。1888年,提出實驗報告,專對旋轉磁屬場作了嚴格的科學描述,為以後開發非同步電動機、自起動電動機奠定了基礎。費拉里斯相信他所提出的旋轉磁場理論以及他所開發的新產品在科學上的價值遠遠超過物質上的價值,因此他有意不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而是在實驗室向公眾演示這些最新成果。他還倡導使用交流電系統。同年,尼古拉·特斯拉在美國取得了感應電機的專利。一年之後,Mikhail Dolivo-Dobrovolsky發明籠型非同步電機。非同步電機的發展迅速,對於相同大小的非同步電機,額定功率由1897年的5.5kW發展到1976年的74.6kW。鼠籠型非同步電機是使用最廣泛的非同步電機。

⑨ 發電機的發展史

1832年,來法國人畢克西發源明了手搖式直流發電機,其原理是通過轉動永磁體使磁通發生變化而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並把這種電動勢以直流電壓形式輸出;
1866年,德國的西門子發明了自勵式直流發電機;
1869年,比利時的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發明了環形電樞發電機。這種發電機是用水力來轉動發電機轉子的,經過反復改進,於1847年得到了3.2kw的輸出功率;
1882年,美國的戈登製造出了輸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噸的兩相式巨型發電機;
1896年,特斯拉的兩相交流發電機在尼亞拉發電廠開始勞動營運,3750kw,5000v的交流電一直送到40公里外的布法羅市;
1889年,西屋公司在俄勒岡州建設了發電廠,1892年成功地將15000伏電壓送到了皮茨菲爾德。

閱讀全文

與電機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