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中國的發展史
1958年,我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北京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在天津712廠誕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台彩色電視機在同一地點誕生,從此拉開了中國彩電生產的序幕。
1978年,國家批准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定點在原上海電視機廠即現在的上廣電集團。1982年10月份竣工投產。不久,國內第一個彩管廠咸陽彩虹廠成立。這期間我國彩電業迅速升溫,並很快形成規模,全國引進大大小小彩電生產線100多條,並涌現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大批國產品牌。
1985年,中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663萬台,超過了美國,僅次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電視機生產大國。但由於我國電視機市場受結構、價格、消費能力等條件的限制,電視機普及率還很低,城鄉每百戶擁有電視機量分別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國電視機產量已達1934萬台,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
1985-1993年,中國彩電市場實現了大規模從黑白電視替換到彩色電視的升級換代。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開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電,29英寸彩電的市場價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經售出10多萬台。
1996年3月,長虹向全國發布了第一次大規模降價的宣言——降低彩電價格8%至18%,兩個月後,康佳隨後跟進,打響了彩電業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價格戰。當年4月,長虹的銷售額躍居市場第一,國產品牌通過價格戰將國外品牌大量的市場份額奪在了手中。這場降價戰後來也導致整個中國彩電業的大洗牌,幾十家彩電生產廠商從此退出。
1999年,消費級等離子彩電出現在國內商場。當時40英寸等離子彩電的價格在十幾萬元。
2001年,中國彩電業大面積虧損,康佳、廈華、高路華虧損,長虹每股贏利只有1分錢,這種局面直到2002年才通過技術提升得以扭轉。
2002年,長虹宣布研製成功了中國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電視。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傳統業界極限,屏幕尺寸達到了30英寸,當時被譽為「中國第一屏」。
2002年,TCL發動等離子電視「普及風暴」,開啟了等離子電視走向消費者家庭的大門。海信隨即跟進。
2003年4月,倪潤峰掀起背投普及計劃,背投電視最高降幅達40%。
2004年,美國開始對中國彩電實施反傾銷,導致中國彩電無法直接進入美國市場。
2004年,中國彩電總銷量是3500萬台,其中平板電視銷量不過區區40萬台,占整個彩電產品的1.14%。
2004年10月開始,平板電視在國內幾個主要大城市市場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傳統CRT(模擬)彩電。
2005年上半年,我國平板彩電的銷售量達到72.5萬台,同比增長260%;城市家庭液晶電視擁有率達到了3.56%,等離子電視擁有率也達到了2.81%。
B. 1992年國內發生了哪些歷史大事
1992年4月3日全復國人大通過興建長制江三峽工程的決議;7月11日周恩來夫人鄧穎超去世;8 月1日解放軍建軍65周年;10月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10月18日中共決議撤銷中央顧問委員會;11月24日南方航空一架飛機在桂林陽朔墜毀;12月21日中國發射第二顆衛星失敗。
國際上 南斯拉夫解體:捷克斯洛伐克分裂;1992年奧運會成功閉幕;中國和蘇聯解體後的大部分國家建交;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黛安娜與查爾斯正式官宣分居;羅馬教廷為伽利略正式平反;以色列航空一架飛機墜毀阿姆斯特丹一民房造成多人死亡;西班牙殘奧會成功舉行;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成立。
基本上就是以上這些大事。
C. 中國發展史
哦 郵箱里的是可以用的
D. 中國PLC發展歷史
這個不抄好概括啊,我幫你在工控網找了兩個帖子,希望你能從中了解到。
http://bbs.gongkong.com/Details/200907/2009071410364700006-1.shtml
http://bbs.gongkong.com/Details/200602/A-BCB8-FC45274F48D1-1.shtml
E. 1992年發生的歷史事件(中國的)。
直接網路上打入1992年,在網路裡面會很詳細的列出國內外發生各種大事。不過,有些事情因為國情的原因網路上給和諧了,比如,中越之間正式簽訂了停火協定。
F. 求 中國經濟發展近代史,越詳細越好,謝謝
近代
民國經濟史
中國民國時期,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長期處於各種予盾的激烈斗爭之中,社會經濟在動盪、曲折中緩慢前進。民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曲折發展的歷程,各種經濟勢力此消彼長的現象,給我們以如下啟示:
第一,要使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得到順利發展,必須以國家的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為前提。近代中國歷史表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掠奪,對中國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使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處於十分緩慢的狀況。沒有一個政治上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新中國,就不可能使中國經濟得到正常、健康的發展。
第二,民國經濟的歷史表明,在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封建地主經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是阻礙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在民國時期的中國,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控制了中國財政經濟命脈,他們利用政治上、經濟上的特權,瘋狂地掠奪中國的資源,並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行壓制、打擊。封建地主經濟佔有農村絕大部分土地,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造成農民生活困苦,農村經濟萎縮。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壟斷著中國主要經濟部門,對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進行排斥、打擊,阻礙了中國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第三,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民國時期曾得到發展,這表明代表著新的生產方式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民國社會經濟史的重要內容,是貫穿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線索。但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在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封建勢力的包圍打擊下,難以得到正常、自由的發展,最後走向衰落。歷史表明,要在中國實現資本主義是非常困難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第四,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建立符合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前途是社會主義。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掠奪和封建勢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壓迫,阻礙了中國近代經濟的順利發展,因此,在中國人民進行爭取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革命斗爭中,必須建立新的社會經濟形態來代替舊的社會經濟形態。由於中國社會經濟的落後性,不可能馬上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建立一種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並以發展生產力為主,為以後過渡到社會主義開辟道路的新的經濟形式,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就是新民主主義經濟,只有這種由多種經濟成分構成的特殊形式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才符合中國歷史發展的需要。而在新民主主義經濟中,由於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居於領導和支配地位,這就保證了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前途必將是社會主義。
1、民國經濟概述
2、民國初期社會經濟的初步發展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社會經濟的曲折發展
4、抗日戰爭時期的社會經濟
5、民國末期社會經濟的崩潰
中國經濟發展史-現代卷
1949--1957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遷
1、新中國建立時的經濟背景和發展條件
2、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3、國民經濟的恢復
4、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
5、社會主義改造的提前完成
6、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和遺留的問題
1958--1978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演變
1、「大躍進」及其嚴重後果
2、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恢復發展
3、「文革」時期國民經濟的艱難發展
4、徘徊中前進的國民經濟
1978--1998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革
1、經濟調整和開始改革開放
2、全面改革的實施和經濟高速增長中的曲折
3、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
4、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
希望對你有幫助
G. 1992年中國重大事件
1月18日到月21日——鄧小平進行「南巡」。
鄧小平巡視武漢、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路發表一系列的有關改革開放的重要談話,呼籲經濟改革。鄧小平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
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以色列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
3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放黑龍江省黑河市、綏芬河市,吉林省的琿春市,內蒙古自治區的滿洲里市、二連浩特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市、塔城市、博樂市,雲南省的瑞麗市、畹町市、河口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憑祥市和東興鎮等13個沿邊開放城市、鎮。
3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3月20日到4月3日——北京召開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搞不搞改革是大會的焦點。在人大會議上,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秘書長兼總政治部主任楊白冰率先喊出:「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同時《解放軍報》發表題為「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的社論,公開表示「堅決響應小平同志號召,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4月3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6月28日——中國政府在鄧小平曾經作南巡講話的深圳懸掛一幅鄧小平畫像,以宣傳改革開放。
8月20日——中國深圳發生股災,震驚全國,史稱「八二零事件」
10月8日——武漢航空一架旅遊包機在中國甘肅省墜毀。
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
10月12日——香港總督彭定康首次訪問北京。
10月23日——日本天皇明仁訪問中國,他是首位訪問中國的日本天皇。
拓展資料:
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發生在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當時已正式告別中央領導崗位的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以普通黨員的身份,憑著對黨和人民偉大事業的深切期待,先後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沿途發表了重要談話。3月26日,《深圳特區報》率先發表了「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的重大社論報道,並集中闡述了鄧小平南巡談話的要點內容。南巡講話標志著中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南巡講話最主要是加快改革。
參考鏈接:網路-鄧小平視察南方談話
H. PCI的PCI - 發展歷史
PCI標準的開發於1990年前後開始於英特爾公司。1992年6月22日,英特爾發表PCI1.0標准,該標准僅限於組件級規范。1993年4月30日,PCI-SIG發表了PCI2.0標准,這個標准第一次建立了連接器與主板插槽間的標准。
PCI標准被立即應用於伺服器中,取代了先前的MCA及EISA,成為伺服器擴展匯流排的不二選擇。在主流個人計算機中,PCI標准則緩慢地取代著VESA局部匯流排(VLB);直至1994年後期第二代奔騰PC推出後,該標准方得以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的市場突破。1996年,VLB徹底退出了個人計算機市場,製造廠商甚至將PCI標准應用於486計算機中。EISA標准則與PCI標准共存使用至2000年。蘋果電腦在1995年中期將PCI標准應用於專業產品PowerMacintosh電腦中(而取代了NuBus),而消費者產品MacintoshPerforma則於1996年中期完成了換代(取代了LCPDS)。
後續版本的PCI標准不斷加入了新的功能與性能提升,包括66MHz/3.3V標准,133MHzPCI-X以及適應多種主板板型等。2004年,串列匯流排標准PCI-Express面世後,主板製造商逐漸減少了傳統PCI插槽,而引入PCIExpress介面。雖然這兩種介面還會同時並存,但是傳統的PCI匯流排將會慢慢的消失。
I. 建國以來中國的發展歷程
從我國建國到現在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的地區經濟的發展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即從建國初到1978年的改革開放,這段時期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時期;
第二個階段是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到1999年,這個階段是我國重點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從1999年到現在,國家先後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發展中部地區」等戰略措施,這個階段是我們各地區協調發展的時期。
(9)中國PCI的發展歷史1992年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初期,當家作主的人民熱情高漲,各條戰線都出現加快發展的勢頭。但由於對當前形勢缺乏理性認識,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一股在良好願望驅動下的「大躍進」風潮悄然興起。
一九五八年五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後,大躍進運動全面展開,以高指標、高速度、浮誇風、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泛濫。
人民公社是大躍進運動高潮下的產物,其宗旨是「一大二公」,即將原來的小型合作社合並成為數千甚至上萬戶的大集體,原合作社和社員的一切財產收歸社有,在全社范圍內統一核算。
統一分配,部分供給。「人民公社化」在當時生產力並不發達的時期,向人們描繪出一個「平等、平均、共產」的烏托邦式理想社會。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建國初期中共探索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一次失敗實踐——與客觀規律背道而馳,再善良的願望也無法帶來美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