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什麼重大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保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使中國革命有了馬列主義科學的指導思想,並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和思想演變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第一,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第二。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第三,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國共產黨的出現使當時中國的革命前途煥然一新.
一.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讓中國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二.中國共產黨代表了最廣大的人民利益,讓長期受壓迫的廣大人民有了番身的機會
三.新的革命方向,在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的出現讓在絕望中的國人看到了希望--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
首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沉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不斷的向前發展,由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其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它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各種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廠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第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貳』 我黨九大、十大都沒有歷史進步意義嗎
1969中共九大召開,毛澤東主持開幕式並致開幕詞,林彪做政治報告,這個報告錯誤的把以階級斗爭為中心正式規定為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九大在方針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完全錯誤的。
1973中共十大召開,8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249名,代表全國2800萬黨員,周恩來代表中央做政治報告,大會選舉出195和124候補中央委員,鄧小平等一些久遭考驗的,文化大革命中備受打擊,迫害的老幹部被選為中央委員,十大繼續了九大的錯誤,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8月30日,中共十屆一中全會召開,選舉了中央機構,毛澤東繼續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會機構主席,周恩來等5人當選為副主席,江青一夥在領導機構中取得了更多的權利。
你可以看一下這兩段,雖然都是延續資產階級為綱的路線方針,但可以知道十大不會完全沒意義,因為鄧小平的身份又得到了確定。1973年3月10日,根據毛澤東多次提議,中共中央決定,恢復鄧小平黨的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職務,4月12日,鄧小平以國務院副總理的身份公開露面。鄧小平是2月20日,由周恩來建議,經毛澤東批准,從江西回到北京的。這對鄧小平以後的正式復出工作是很有意義的。
『叄』 我黨九大、十大,都沒有歷史進步意義嗎
當前的黨史是全面否定文革的,因此九大、十大毫無任何積極性可言。這兩次黨回代會都肯定了無答產階級革命下繼續專政的理論,都強調了階級斗爭的重要性。九大十大的地位幾十年後會有新的定論的。九大十大強調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備戰備荒的思想有可取之處。
『肆』 黨的一大至九大的召開時間及意義分別是什麼
黨的一大: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黨的二大: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2年在上海召開。
1922年,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現階段的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是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二大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黨的三大:
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1923年,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黨的四大:
1925年四大召開,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四大的缺點和不足是:雖然提出了領導權的問題,但對於如何爭取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黨的五大:
1927年五大召開,大會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做出切合實際的回答。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五大實際上並未解決挽救時局的問題。
黨的六大: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對後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黨的七大:
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1934年,中央紅軍進行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
1935年長征過程中,遵義會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也開始進行全國性抗戰。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940年,百團大戰由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
1941年根據地經濟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
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1945年10月10日,國共兩黨經過激烈的爭論,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又名《雙十協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黨的八大:
1948年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開,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由於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八大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黨的九大: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9年九大召開,九大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伍』 簡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歷史意義!
1、開創新治理方案:
中共的成功,不僅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中共的成功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終結了西方文明模式「元敘事」的論調。
同時向世界提供了應對發展困局、破解治理難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尤其在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國共產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式和方案。
2、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中國人民真正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這是中國人民社會地位的根本變化,從此可以集中力量從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建設,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民群眾一旦掌握自己的命運,就會迸發出極大的歷史主動性和創造精神,以嶄新的姿態,建設自己的祖國,走向光明的未來,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為世界提供「政黨治理」的中國經驗:
中國政黨治理的重要經驗,是不斷提高政黨的制度化、組織化程度,持續加強和改善執政黨的領導,以有權威的黨中央,推動國家走向現代化。對部分正面臨政黨治理難題的國家而言,如何與時俱進地發展並完善適合本國國情的政黨體制,是政黨治理成功的關鍵,在這方面,中國的政黨治理經驗提供了一種有益參考。
4、為國際提供「國家治理」的中國智慧
在西方選舉政治落入「民粹主義」泥潭、政黨政治陷入「否決政治」怪圈、西式民主面臨「治理無力」的困境時,中國實現了有效治理和良政善治,形成「風景這邊獨好」的政治局面。
這些都要歸功於中國國家治理的核心智慧,走適應中國歷史、社會、文化、國情發展的治理道路,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經濟層面上: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探索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最佳平衡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中國經濟治理的奇跡在於,它既避免了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放任無序,又避免了蘇聯後期經濟發展道路的封閉僵化。
『陸』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復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制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產階級領導下,不斷向前發展,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斗爭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柒』 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熱愛中國共產黨是每一位愛國人士共同的情感,積極向黨版組織靠攏是你我權共同的願望。要對中共充滿熱愛,就要了解它輝煌壯麗的歷程,從中懂得鬧革命、打江山的艱苦卓絕,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識和政治覺悟,發揚革命傳統精神,為今後投入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浪潮打下良好的基礎。
『捌』 黨的一大到十七大的各自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黨員50多人。會議在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召開。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 黨的三大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黨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眾運動,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促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
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黨的四大作出的各項正確決策,為大革命高潮的到來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黨的五大雖然批評了陳獨秀的錯誤,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特別是如何建立黨的革命武裝等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都未能作出切實可行的回答,因此,難以承擔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結束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是在3個月後的八七會議上完成的。
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銀色別墅」秘密召開。黨的六大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六大認真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論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
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八大制定的黨的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許多新的方針和設想是富於創造精神的。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歷史證明這些成果對於黨的事業的發展有長遠的重要意義。
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九大自始至終被強烈的個人崇拜和「左」傾狂熱氣氛所籠罩。它加強了林彪、江青等人在黨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更加合法化。實踐證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十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一些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擊,被排斥在九屆中央委員會之外的老幹部,如鄧小平、王稼祥、烏蘭夫、李井泉、譚震林、廖承志等被選為中央委員。雖然江青集團的骨幹分子更多地進入新的中央委員會,但一批眾望所歸的老同志入選,畢竟反映了黨內健康力量的增強。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幫」為標志而結束。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標志著黨成功地實現了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偉大轉變。 它開始把中國帶入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的政治軌道,並以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而永遠載入史冊。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尋找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大會還首次採用差額選舉的方式選出了由175名中央委員和110名候補中央委員組成的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選舉出了由200人組成的中顧委和69人組成的中紀委。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十四大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第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決策和戰略部署。第二,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第三,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總結了我國改革和建設的新經驗,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把依法治國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確定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黨和十五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
十七大 2007年10月15至21日在北京召開。 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我們繼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