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法律的歷史發展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法律的歷史發展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發布時間:2021-02-28 22:19:51

① 在法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先後出現了哪幾種歷史類型的法律

根據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按照法的階級本質和經濟基礎而將法劃分專為不同社會形態的法屬。以奴隸制社會的法、封建制社會的法、資本主義社會的法以及社會主義社會的法,這四種社會形態為標準的劃分,通稱為法的歷史類型。

前三者都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反映和維護剝削階級意志和利益的法,統稱為剝削階級類型的法。社會主義法是最高類型的法,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基礎上;

反映和維護工人階級為首的廣大勞動者意志和利益。從奴隸製法到封建製法,繼而發展到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是由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所決定的。

(1)法律的歷史發展經過了哪幾個階段擴展閱讀

法是一種社會上層建築現象,當它所維護的經濟基礎客觀上還能適應生產力發展時,它便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否則,舊的法就或早或遲被新的法所代替,這種轉變是通過人們有意識的革命變革實現的。

新法和舊法之間存在著歷史聯系性和繼承性,新法既否定舊法,又批判地繼承舊法中的合理因素。在共產主義高級階段上,沒有階級、沒有國家,法也會自行消失。

② 法律發展的一般歷史過程是什麼

這個網上可找不到啊,看看吧:

一、法律發展的概念
所謂法律發展是法律規范、法律價值及法律行為從萌芽到形成並日益上升與進步的過程。其具體內容包括:
首先,法律發展是依法律現象的歷史時間序列而對法律運行所作的考察。
其次,法律發展是法律規范、法律價值與法律行為三重發展的有機統一。
再次,法律發展是法律由混亂、沖突到系統、嚴密、科學,從簡單、低級到復雜、高級的不斷上升過程。
最後,法律發展是法律變數和法律變性兩者不斷融匯滲透的產物。
二、法律發展的特徵
(一)從縱向關聯上看,法律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
(二)從橫向對照上講,法律發展是法的地方性與全球性的統一。
(三)法律發展是非平衡性與平衡性的統一。
三,對法律發展過程的分析,一直是法學理論中的頗有爭議的問題,東西方學者依其特定的標准和方式進行了種種解脫,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
(一)舊中國及日本學者關於法律發展過程的觀點。
(二)西方學者關於法律發展過程的學說。
維諾格拉多夫(Paul Vinogradoff)根據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將法的發展史分解成依次遞進的六個時期:一是圖騰法即萌芽階段的法;二是部落法;三是城邦法;四是中世紀法律;五是個人主義的法律;六是社會化的法律。
羅斯科•龐德(Roscoe Pound)認為法律發展經歷了如下六大階段:原始法、嚴格法、衡平法和自然法、法律的成熟階段、社會化階段以及世界法階段。
昂格爾(R•Unger)將法的發展過程歸結為三大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部落社會的習慣法發展為貴族社會的官僚法;第二個時期是從貴族社會的官僚法轉變為自由社會的法律制度;第三個時期則是從自由社會的法律轉向後自由主義社會的法律。

③ 法家經歷了哪幾個歷史發展階段

韓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為首,主張在政治與治國方術之中回,「勢」,即權答力與威勢最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為首,強調「術」,政治權術。一派以商鞅為首,強調「法」,法律與規章制度。韓非子認為「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執法公正,這是「法」;君王駕馭人時,神出鬼沒,令人無法捉摸,這是「術」;君王擁有威嚴,令出如山,這是「勢」。

④ 法律從哪個歷史階段出現

隨著國家的出現,奴隸社會的出現,法律便應用而生了!

⑤ 龐德闡述的法律發展經歷的五個階段是哪五個,各自是怎樣的

羅斯科• 龐德(Rosecoe Pound)是美國社會學法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他的主版要著作有《社會學權法學的范圍和目的》、《法哲學導論》、《法律史解釋》、《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和《法理學》等。為了研究法律的目的和作用,龐德認為必須了解法律的發展歷史,他把法律的歷史發展分為六個階段:
1.原始法階段。
2.嚴格法階段。
3.衡平法和自然法階段。
4.成熟法階段。
5.法律的社會化階段,即19世紀後期開始的西方各國的法。
6.世界法階段,人類即將面臨的法律發展的新階段。

⑥ 法律的四個歷史階段的主要特徵

早期的法律關系產生表現在下列方面:

(1)刑罰關系。隨著奴隸和奴隸主之間對立和矛盾的加劇,出現了旨在鎮壓敵對階級反抗的刑罰和刑法。同態復仇和承認「私刑」的氏族習慣被予以廢除,代之以規定一般刑罰制度的法律。這樣,犯罪人與被害人之間的罪罰關系,就變成了由國家介入的刑罰處罰關系。

(2)契約關系。契約,源於原始部落的物物交換。馬克思在評述這一淵源時指出:「還在不發達的物物交換的情況下,參加交換的個人就已經默認彼此是平等的個人,是他們用來交換財物的所有者。

(6)法律的歷史發展經過了哪幾個階段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由人民而立,並保護人民的利益。這是社會主義社會法律的基本精神。法律的基本精神既體現了國家性質,也反映了社會矛盾。

法律是最高的社會規則,掌控了法律就等於掌握了人類的命運。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應該由人民來制定,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應該被人民所掌握。如此才可確保國家性質的純粹性,調和社會矛盾的有效性。

法律條文是死的,人是活的,法律是為了規范活著的人而不是死去的人。法律工具主義者把法律當成了僵化的工具、不變的教條。它違反了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法律是人類社會創造的客體,也是人類解放自身的工具,它反過來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

⑦ 法律的歷史和發展

一、法律發展的概念
所謂法律發展是法律規范、法律價值及法律行為從萌芽到形成並日益上升與進步的過程。其具體內容包括:
首先,法律發展是依法律現象的歷史時間序列而對法律運行所作的考察。
其次,法律發展是法律規范、法律價值與法律行為三重發展的有機統一。
再次,法律發展是法律由混亂、沖突到系統、嚴密、科學,從簡單、低級到復雜、高級的不斷上升過程。
最後,法律發展是法律變數和法律變性兩者不斷融匯滲透的產物。
二、法律發展的特徵
(一)從縱向關聯上看,法律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
(二)從橫向對照上講,法律發展是法的地方性與全球性的統一。
(三)法律發展是非平衡性與平衡性的統一。
三,對法律發展過程的分析,一直是法學理論中的頗有爭議的問題,東西方學者依其特定的標准和方式進行了種種解脫,歸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
(一)舊中國及日本學者關於法律發展過程的觀點。
(二)西方學者關於法律發展過程的學說。
維諾格拉多夫(Paul Vinogradoff)根據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將法的發展史分解成依次遞進的六個時期:一是圖騰法即萌芽階段的法;二是部落法;三是城邦法;四是中世紀法律;五是個人主義的法律;六是社會化的法律。
羅斯科•龐德(Roscoe Pound)認為法律發展經歷了如下六大階段:原始法、嚴格法、衡平法和自然法、法律的成熟階段、社會化階段以及世界法階段。
昂格爾(R•Unger)將法的發展過程歸結為三大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部落社會的習慣法發展為貴族社會的官僚法;第二個時期是從貴族社會的官僚法轉變為自由社會的法律制度;第三個時期則是從自由社會的法律轉向後自由主義社會的法律。

⑧ 法家經歷了哪幾個歷史發展階段

韓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為首,主張在政治與治國方術之中,「勢」,即權力與威專勢最為重屬要.一派以申不害為首,強調「術」,政治權術.一派以商鞅為首,強調「法」,法律與規章制度.韓非子認為「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執法公正,這是「法」;君王駕馭人時,神出鬼沒,令人無法捉摸,這是「術」;君王擁有威嚴,令出如山,這是「勢」.

⑨ 我國社會政策與法規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始於1978年,至今已走過年光輝歷程。28年的改革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改革啟動和局部試驗階段(1978年到1984年)。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志,拉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率先展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取代「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制度,開始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與此同時,其他方面改革的試驗也開始起步。開展了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推行兩步「利改稅」,逐步推進「劃分收支、分級包干」的財政體制改革,廢除了農副產品的統購統銷制度,不斷減少的集體經濟和幾乎絕跡的個體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興辦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第二個階段:改革全面探索階段(1984年到1992年)。這一階段的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確定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和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新的經濟運行機制,總體上來說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從理論上確認了市場機製作用的中樞地位,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論基礎。
改革實踐以搞活國有企業為中心環節全面展開。著眼於探索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富有活力和效率的企業體制,實行承包制、租賃制等措施,進一步擴大企業自主權。積極進行以廠長負責制、工效掛鉤、勞動合同制為內容的企業領導、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強企業的內在活力。
圍繞搞活企業,加快建立以統一開放、運轉有序的競爭性市場體制和以經濟手段調節為主的宏觀間接管理體制為目的的相關改革。採取「調、放、管」相結合的方針,理順比價關系,改革商品和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商業經營管理體制,發展非國營流通企業;大幅度縮小指令性計劃,改革銀行組織體制,實行各種形式的財政包干制,變單一稅制為復合稅制;對部分城市實行計劃單列,減少管理層次,擴大地方自主權。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改革也開始啟動。
對外開放也邁出了重要步伐。開放了沿海14個港口城市,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開辟經濟開放區,批准海南建省並成為經濟特區,在利用國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來發展中國經濟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第三個階段: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1992年到2000年)。以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為標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以制度創新為主要內容的新階段。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並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現了思想理論上的一系列新突破,推動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改革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這一階段的改革仍然以國有企業為中心環節,制度創新的力度顯著加大。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中央和地方選擇若干有代表性的國有企業進行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被改造成國有獨資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許多全國性的行業總公司被改組為控股公司,發展了一批以資本為紐帶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眾多的小型國有企業,通過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進行了改革。積極推進鼓勵兼並、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作,推動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的形成。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使國有資本逐漸集中到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適應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需要,多種形式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探索在一些地方積極展開,取得良好效果。
其他方面的改革繼續向前推進。財政、稅收、金融、外匯、計劃和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確立了以分稅制為核心的新的財政體制框架,建立了以增值稅為主體的流轉稅體系;強化了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的調控能力和金融監管方面的職能,開始分離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建立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現了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國家計劃管理從總體上的指令性計劃向總體上的指導性計劃轉變;推行項目法人制、資本金制度和招投標制度,加強投資風險約束。市場流通領域的改革向縱深發展。商品市場進一步發展,要素市場逐步形成;取消了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進一步放開了競爭性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在健全市場規則、整頓市場秩序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邁出了重要步伐。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適應深化企業改革的需要,建立了失業保險、社會救濟制度及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有制結構調整力度逐步加大。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日趨多樣化,國有控股的經濟不斷擴大,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科技、教育、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按照「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的方向,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以調整學校布局結構,改革高校招生和分配製度為重點,加快教育體制改革步伐;實行醫療機構分級分類管理制度,擴大衛生機構的經營管理自主權。與此同時,農村經濟、對外貿易、城市住房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新的進展。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
第四個階段: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2000年至現在)。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2002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大」提出,本世紀頭二十年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在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全面的部署。中共中央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理論指導。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積極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
這一階段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按照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目標著力推進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取得重要進展,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加強;政府機構改革繼續推進,國務院新設立和組建了一批經濟調節和監管機構,提升了一些監管部門的行政級別,完善了國有資產等部門的管理體制;圍繞完善省以下行政管理體制,地方政府加大了縣鄉機構改革以及擴大縣(市)管理許可權的力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國務院部門分三批取消和調整了近1800項審批項目;全面推行依法行政,頒布實施了《行政許可法》和《公務員法》等行政管理法律法規。
與此同時,農村改革繼續向縱深推進。農村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全面展開,全國徹底取消實行了長達2600年的農業稅;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市場化的棉花流通體制基本確立。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大,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工作取得進展,選人用人機制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穩步推進;電信、鐵路、民航、煙草、電力等壟斷行業改革邁出新步伐;國家設立了專門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加強了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的資產運營狀況的監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進一步改善。放寬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准入,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行業和領域;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性規定,加強了對私有產權的依法保護,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製度保障。財稅、金融、投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公共財政體制不斷健全,增值稅轉型試點和出口退稅機制改革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加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加快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邁出重大步伐;政府投資的范圍進一步縮小,企業投資自主權逐步擴大,投資審批制度不斷規范。市場體系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商品市場的種類和數量逐年增加,土地、勞動力、技術、產權、資本等要素市場進一步發展,水、電、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步伐加快。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確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失業保險制度建設明顯加快。科教文衛體制改革穩步開展。中央和地方所屬1200多家科研院所分兩批轉制;積極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鼓勵和支持發展民辦教育;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力度,積極開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穩步推進。

⑩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形成和發展,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孕育階段(1978年到1997年)
在這一階段,依法治國方略雖版然尚未提出,但「權十六字方針」的提出和憲法及一系列重要法律的修訂出台,清晰闡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精神,社會主義法制體系開始形成,這為依法治國方略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和制度基礎。
第二階段:形成和發展階段(1997年到2012年)
在這一階段,依法治國方略的正式確立,有力推動了法治觀念的普及,指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促進了法治政府建設和司法體制改革,我國法治建設在立法、行政、司法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和顯著成就。
第三階段:完善階段(2012年至今)
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出、發展和完善的歷史經驗表明,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閱讀全文

與法律的歷史發展經過了哪幾個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