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台有哪些特色的傳統民俗
1、春節
大年初一「五味粥」春節早餐,各地風俗不一。天台城鄉則是一律吃五味粥,所謂「五味粥」,就是白米、紅棗、豆腐、紅豆(赤豆)、芋艿五種合煮的粥。推究起來,源出於佛寺僧侶新年祈禱「五福」降臨人間而煮此雜羹。五台素稱「佛地」,土民多信佛教,這種習俗也就浸染開來,以此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年到頭,百姓能安居樂業。不過,這習俗的由來還得從元末說起,它是當地居民為了感謝朱元璋的義軍攻佔縣城而誕生的粥,寓意是吃了它,就能招來「五福」。
而午餐是天台的特色小吃:「絞餅筒」,晚餐是餃子或混沌。
除了吃,在天台,每個人家孩子都要穿新衣服,新鞋……寓意「除舊迎新」,願來年的生活更美好。這一天最幸運的要屬孩子了,他們會得到大人們准備的壓歲錢……。
還有,在本人家鄉「洪疇」,還有一種特有的習慣,雖然它是一種封建「重男輕女」思想的遺留,但畢竟生了孩子也還是一件快樂的事。所以洪疇那邊有這年生了個男孩,下一年的正月初一辦「瓜子酒」的習慣。所謂「瓜子酒」,就是將自己准備好的年貨擺出來招一些鄰里、朋友、親戚來吃自己精心准備的年貨,以示慶祝。每年的這一天,辦「瓜子酒」的人家會准備瓜子、花生、米泡糖這些傳統年貨,現在的人家也會准備糖果、果凍、水果罐頭等一些新式年貨。這一習俗,已經不止在洪疇、三合、坦頭這一帶盛行,就連與洪疇相鄰的三門縣境內的一些城鎮也開始競相舉辦。不過這一習俗由於歷史、地理等原因,只在天台東南角才有。
而正月初三以後則和其他地方大體相同,是一些走親戚看朋友之類的習俗。
2、元宵節
作為過年的最後一個節日,元宵節同樣熱鬧非凡。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天台人 除了會吃羹外,還有特色的小吃「糊拉沸」,並將正月十四定為元宵節。不過這「糊拉沸」歷史上還有一段故事:一個老藝人和其女兒在金兵的鐵蹄下,逃到了天台城,但由於過度勞累而昏到在地,於是以為好心人家舀了一碗糊拉沸給其去吃了。吃了一會倆人便眼睛一亮,連連說道:「亮眼糊!亮眼糊!」從此天台人便好吃糊拉沸的習俗。
同其他地方一樣,天台人也喜歡看元宵燈會,但也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習俗。在每年的元宵節上,天台、三門等台州整個地方都有這樣一個習慣,那就是將一些小孩打扮成神仙的樣子,然後放在「轎子」或彩車上,為鬧元宵時的重要環節,它是人們觀賞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清明節
雖然天台人在清明節也祭拜祖先,掃墓,但天台人的祭品有所不同,燒了一些常規的食品,還有特有的清明餅和清明鉸,其中它們外面的皮也比較特別。這些皮除了有糯米粉的成分,還有一種叫做「箐」的野菜,這種野菜植株較小,大約只有一株小青菜大小,但是卻是真正的野味和綠色食品,也正是有箐的存在,清明餅的皮會是青綠色的。
3、 冬至
這雖然不是節日,但是它卻是古代的天氣預報員,它的到來就意味著寒冬真正的到來。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會吃一些特色食品以表慶祝,但與其他地方不同,天台人的習慣不是吃湯圓,而是吃一種叫做「冬至圓」的糯米團。它的做法是先叫糯米粉和上水,然後做成球狀,待其熟後,再加上一些甜的佐料使之覆蓋在外面即可,這樣具有天台特色的「冬至圓」就做好了。
5、喜遷新居的風俗習慣
與其它地方不同,天台從舊的住所搬住新家一般要請客吃飯。往往是擺幾桌酒席,請上自己的朋友吃一頓,以示自己慶祝喜遷新家的快樂。
B. 歷史上天台縣有哪些叫法和名人
歷史叫法:三國吳大帝黃武至黃龍三年間(222-231)始置縣,名始平。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改名始豐。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改名唐興。五代梁開平二年(908),改名天台,後改台興。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復名天台,沿用至今。
名人:
濟公:浙江台州人,是當時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房孫。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靈隱寺,在他一生的行徑中,被漢族民間渲染的離奇古怪。事實上,濟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頗有逸才的名僧,他的師父就是著
名的瞎堂慧遠禪師。
項容:畫家,生卒年不詳。人,被稱作天台處士,是高士鄭虔門人,他的學生王默也是一位「出世」「高人」。項容善水墨山水畫。荊浩《筆法記》有雲:「項容山人,樹石頑澀,用墨獨得玄門,用筆全無其骨」。荊浩曾對人說:「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當采二子之長」。項容的畫雖無筆,但長於用墨,於放逸中不失真元。且他是,他的畫發展到他的學生王默那裡就變成了大潑墨,在水墨畫發展過程中,他有著很重要的。
徐一夔(1319—1398),字惟精,又字大章,號始豐,天台縣屯橋鄉東徐村人。博學善屬文,擅名於時。元至正八年(1348),為避兵亂,隱居嘉興,與宋濂、王禕、劉基等結交,相與切磋詩文。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江、浙,廣征宿學耆儒,詢安邦治國之計,四方名士雲集南京。朝廷設置律、禮、誥3局,一夔入誥局,與著名文士楊維楨、朱右、林弼等撰寫誥文。
齊周華(1698-1768),字漆若,號巨山,又自號孤踱仙,天台縣城龍門坦人。少年時即能詩文,議論宏深。清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朝廷將石門已故學者呂留良銼屍,其子呂葆中斬決,盡焚遺作,謂其有叛逆內容。為此撰《救晚村(留良)先生悖逆兇悍疏》,贊其著作"能闡發聖賢精蘊,尊為理學者有之",指出朝廷對此案處置不妥。
齊召南(1703年-1768年),字次風,號瓊台,晚號息園。浙江天台人。清代地理學家。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
賈似道(1213~1275),字師憲,號悅生、秋壑,宋理宗時權臣。浙江天台屯橋松溪人。賈涉之子,生母胡氏是賈涉的小妾。賈涉死時,賈似道年僅11歲。
陸蠡(lǐ)(1908一1942),天台平鎮岩頭下村人,學名陸聖泉,原名陸考原,現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譯家。資質聰穎,童年即通詩文,有「神童」之稱。
巴金認為他是一位真誠、文如其人的作家。
天台縣:天台(音tāi)縣,位於浙江省東中部,台州市北部,東連寧海、三門兩縣,西接磐安縣,南鄰仙居縣與臨海市,北界新昌縣。總面積1432.1平方公里。縣境屬浙東丘陵山區,總面積142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38.28萬人(2010年)。政府駐始豐街道。2014年被評為「國家生態縣」。
C. 成都天台山景區的歷史文化
天台山古稱蒙山,為蒙山五嶽之首,曰東蒙,自漢時始稱為天台。民謠雲:天台天台,登天之台。天台山不僅風光秀麗,有奇特的自然景觀,而且歷史上是一處宗教勝地,有獨特的人文景觀。遠古的傳說、三教合流的遺跡,撲朔迷離,為這座名山添上了一層神奇詭異的色彩,讓人思接千載,去追尋遙遠昨日的文化蹤跡。
天台山的得名,與一個神話傳說有關。遠古時代,臨邛是屬於古羌—蜀先民的邛人聚居之地。據說也是羌人的大禹,原為夏後氏部落首領,奉舜之命治理洪水。大禹為治水,走遍了大地四方。在蜀地邛人居地,他登上一山,以山為台,祭拜天地。此山就是天台山。大禹得天神幫助,十三年後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古蜀時期,傳說魚鳧王也曾登上天台山,祭祀山川神靈。
漢代時期獨尊儒術,儒家學者紛紛設壇講經。臨邛人胡安,為西漢景帝時經學大師,聚徒於臨邛白鶴山書院,講授儒學經典。胡安也常卜居天台山,隱山究《易》。辭賦家駟司馬相如少時在白鶴山書院,聆聽胡安講經,他亦曾隨胡安登臨天台山,與老師一起讀《易》。相傳司馬相如與臨邛才女卓文君亦曾攜手游天台,瑟音相和,在琴台石留下了千古美談。
西漢成帝時,臨邛人嚴君平好黃老之學,他亦數上天台,登峰觀星象,卜天地未來。他著有《老子指歸》,闡發老子的言論,成為道家和道教的思想源泉之一。
東漢順帝年間,張道陵入蜀,創立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道家既在天台山鑿洞,築壇傳道。
唐代帝王尊崇老子,邛州縣令袁天罡廣為立廟祭祀,天台山道教遂為之興旺。
五代時期,中原戰亂,不少僧人道士避亂蜀中,前後蜀主也力倡宗教。天台山建一城隍廟,為道教宮觀,規模宏大,香火旺盛。
天台山開山建佛寺,大約是在西晉。西域高僧佛圖澄來華弘法,所到之處,建立寺廟。他嘗游天台山,為山中梵宇為吸引,以至停車不前。
佛教凈土宗高僧慧持亦曾游歷天台山,駐錫山中佛寺,總攝蜀西禪證。
隋唐時期,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天台山的佛教亦得到了蓬勃發展,寺廟林立,香客如雲。唐僧面壁靜修的傳說,在蜀西禪林影響深遠。
兩宋時期,天台山聲名日隆,文人雅士,游蹤旅跡,留下了許多軼事佳話。
文同以學名世,多才多藝,蘇軾稱他有詩、詞、書、畫四絕。北宋英宗年間為漢州通判,攝守邛州,亦曾數上天台山,寓居三虛樓。有詩雲:散人無俗事,天天山中行。寄情山水,操韻高潔。今之山中的文同硯,傳說為當年文同當年畫竹研磨之處。
南宋大詩人陸游曾以通判之職,赴任邛州,留跡天台山,為這一宗教勝地增添了新的光彩。
兩宋時期,天台山香火達於鼎盛,成為蜀西宗教勝地,尤以佛教為盛,據說有佛寺一百三十餘座,僧尼逾萬。自山門至峰頂,蜿蜒五十里,香客不絕於途,盛況空前。
陸游在山中除游訪佛寺道院外,也為僧民辦實事、好事。陸遊了解到,佛、道二教並於一山,由於教宗不同,相互之間互有詆毀;僧、道共居一山,也難免有利益沖突,因此屢有事端滋生。陸游遂上書言狀,即由四川省置制使任命,承領崇道觀主管,攝天台並蜀西宗教執事。陸游於是設立官房親自審理訟案,於是釁端漸息,山林復歸於寧靜。管房之設,類似於宗教法庭,百姓俗稱為和尚衙門。為解決天台山僧眾,朝山香客的衣、食問題,陸游還在正天台主持修建了一條天街,俗稱和尚街。和尚街以街為市,互通有無,公平交易,街市買賣興旺,僧民皆得便利。如今和尚街早以湮沒在歲月之中,之留下石板、石基供後人憑吊。
南宋末年,戰亂禍及,天台山漸趨衰弱。及至元代,寺廟毀棄,僧道盡散,不復有昔日景象。
明代洪熙年間,僧人福琛重開天台山,振興佛教,天台山再現輝煌。萬曆年間,天台山廣興土木,擴建和重修寺廟,尤以雷音寺規模蔚為壯觀。如今雷音寺等殿早已湮沒,僅存柱殿、台階、照壁、石師。石師造型生動,仍兀自職守在這片宗教勝地。萬里甲寅年,天全六番招討使在山中建一牌坊,正中橫額前刻「第一禪林」,後刻「雪巢名勝」。據說「第一禪林」為神宗皇帝所題寫,牌坊今尤在。
崇禎年間,天下大亂,天台僧人慾圖自保,組織僧兵三千,號令森嚴,威播八方。然而,縱有僧兵三千,也逃不過一場劫亂。丙戍年,張獻忠敗走夾門關,從山後突襲天台山,僧兵倉皇回救,自是一場血戰。戰斗結束,僧兵敗於張部。天台山遭遇空前浩劫,寺廟宮觀被焚毀,僧人道士被殺戮,未死者一時逃散……。可嘆聞名千年的宗教勝地,頃刻間灰飛煙滅。
至清代,天台山佛教一度復興。寺觀雖經重建,但規模遠不及昔時據同治八年的《西竺天台山佛會寺全圖》,佛寺道觀多在正天台以下。高山密林之處,不復有香火映照。
兩千多年來,天台山集三教於一山,傳播學術經籍,弘布宗教文化,為蜀西宗教名山,然而朝代興替,又幾度衰敗,最終歸於沉寂。這是歷史的錯位,亦是歷史的必然。今日的遊人,留蹤勝跡,俯拾歷史的碎片,庶幾可感天地悠悠,悟滄海桑田;為旅途增旅遊興,於遊山玩水中獲取文明的信息。
D.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山景區的人文歷史
天台山景區, 坐落於浙江省東中部的天台山,東連寧海、三門,西接磐安,南鄰內仙居、臨海,北界容新昌。是馳譽海內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綿亘浙江東海之濱,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頂對三辰,當牛女之分,上應台宿,故名天台,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濟公「活佛」的故鄉而聞名於世。景區內以「佛宗道源」著稱於世的天台山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天台宗的發祥地,又是中國道教南宗的本山。
E. 天台有什麼名勝古跡和土特產啊
旅遊
天台山作為宇內名山,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從自然景觀看,187平方公里的景區中,分布120多個景點,其山、岩、洞、瀑各具神韻,形成古、幽、奇、秀的獨特風格。天台山之享有盛名,更在她源遠流長的宗教文化。佛、道、儒在歷史上交相輝映,為天台山積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蘊。國清寺為中、日、韓佛教天台宗祖庭,桐柏宮為道教南宗祖庭,玉京洞位列道教十大洞天之六。天台山還是"活佛"濟公的故鄉,唐代詩僧寒山子的隱居地。早在1988年,天台山以其廣博、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又被評為全國首批4A級旅遊區。
編輯本段特產
茶葉 天台山是我國最早產茶地之一,漢末高道葛玄在華頂峰施種,至今"葛玄茶圃"尚存有距今1800年的"茶祖"。天台山雲霧茶得雲霧滋潤,以香淳、汁濃著稱,品質特佳,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被譽為"佛天雨露、帝苑仙漿"。唐、宋時日僧最澄、榮西將天台山茶籽、茶藝傳至日本,天台山成為日本茶道的源頭。天台山茶道表演團曾出訪日本等國傳播茶文化,並在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榮獲"茶藝精深"的獎牌。 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基地已突破萬畝,為全國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之一,品種豐富,產量較大的有茄子、甜椒、黃瓜、西紅柿等,產品暢銷上海、浙江等大中城市,並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 水果 天台的果品資源十分豐富,產量較大的有柑橘、桃、梨、楊梅、青梅、葡萄、枇杷、柿等品種。其中本地早柑橘,別名天台蜜橘,建國前就已名揚上海。 山珍 天台多山地丘陵,衍生著品種繁多、數量較大的山珍,是沒有任何污染的綠色食物。其中蕨菜、菌類、彌猴桃、板栗、竹筍等數量較大。 葯材 天台山有上千種中葯材,尤以白術、茯苓、石斛和被稱為長生不老葯的"天台烏葯"聞名。目前,萬畝中葯材基地已逐步開發形成。
F. 天台為什麼稱為歷史文化名城
天台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國清寺成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桐柏宮為道教南宗祖庭。赤城山玉京洞為道教第六大洞天。2015年10月15日,國家旅遊局正式公告,天台山旅遊景區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G. 浙江天台縣有什麼名勝古跡啊
天台縣街頭鎮九遮村因地處九遮山而得名,由明堂、東江、桐橋3個自然村組成,位於天台縣西北角,距天台城關43公里。九遮山是天台山國家級首批AAAA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山峰聳峙,碧水縈流,九屈相連恰似九道景色各異的屏風,景景相接串成九遮秀色,素有「人間仙境」的美譽。據傳西楚霸王項羽的「亞父」范增在項羽即將敗亡時在彭城詐死來九遮山隱居,為百姓授醫治病,後人建有亞父廟來緬懷他。優美的自然風光、恬靜的農耕文明、豐富的民間文化、鮮明的地域特色為九遮村發展農家樂鄉村休閑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村民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閑旅遊。一是保護和開發了當地秀麗的自然風光,先後開發出「雙石門」、「七仙姑」、「蝴蝶泉」、「南門關山」、「仙人浴池」、「烏龍瀑」、「企鵝迎賓」等景點;二是徹底整治環境衛生,建成10公里柏油馬路,車來人往十分方便,村內道路全部水泥路,小車開到各家門口。建了7個衛生公廁、安裝了抽水馬桶;利用山泉喝上了甘甜的自來水,造起了一座座舒適雅觀的小洋房;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建成2000多畝的楊梅林,1000多畝的柿、栗水果基地;三是整理挖掘了「三盤銃」、「蓮子行」等特色民俗文化,使九遮山風景區成為「山水觀光旅遊」和「鄉村休閑」旅遊的理想去處。當地村民自豪地講:城裡有的我們也有,城裡沒有的我們也有。近年來九遮村農家樂名聲鵲起,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秀美的自然風光。九遮山峰迴路轉、九屈連環,有學者說:黃山奇峰九遮有、九遮岩洞黃山無。九遮村旁松竹蔥郁,碧水潺潺,綠水繞青山,是天然的氧吧。有雙石門、七仙姑、蝴蝶泉、南門關山、仙人浴池、烏龍瀑、企鵝迎賓、天峰奇岩、三坑勝景、雪上古寨、龍吐舌、龍山虎山、范增遺跡、1600多年的晉榧樹、九遮牮橋群(載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橋梁卷)》)等自然景觀。 恬靜的田園風光。鬱郁蔥蔥的竹林,成片的楊梅林、柿子林,整齊的菜園、農田;一座座錯落有致的農家小樓,小溪邊坐在牛背上的牧童,這一切給人們以無比的寧靜安祥。好似世外桃源,若昔日被陶淵明所見定能妙筆生花寫一篇《桃花源後記》。 特色的民俗文化。這里完整保留著為紀念范增的「三盤銃」表演,極富地方特色的「蓮子行」表演。 綠色可口的農家小吃。烏糯扁食、農家豆腐、土雞湯、自製魚干、孟菜麥餅、麻糍、清炒野菜、龍爪菜等等定能讓你大飽口福。 舒適的農家旅館。這里的農家旅館大多依山傍水,房前屋後綠樹掩映、環境幽雅,客房標間內衛星電視、兩張席夢思床、空調、衛生間一應俱全,裝修雅緻、衛生清潔。 參與的休閑項目。打麻糍、制豆腐、摘水果、挖竹筍、釣魚等。這種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是十分新鮮有趣的事,在動手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