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北有哪些古老是歷史文化
楚地在歷史上大體以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為中心,向周邊擴展到一定范圍,是荊楚文專化的發祥地。當北屬方有炎、黃部落創造中原文明的時候,南方江漢流域也興起了九黎部落,楚人借天時、地利融匯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開創了獨具異採的楚文化。
湖北歷史悠久,建始人、鄖縣人、長陽人的發現,說明早在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還有新石器時代的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早期楚文化。
盤龍城遺址的發現,其燦爛的青銅文化和較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完備城邑等,充分說明商代這里的城邑就十分興盛和繁榮。
㈡ 湖南與湖北的歷史
1、湖南在原始社會時為三苗、百濮與揚越(百越一支)之地,據寧鄉縣、安鄉縣、津市、澧縣、道縣和平江縣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證明,湖南境內在40萬年前有舊石器時期的人類活動,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種植稻穀,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湖南的先民就開始過定居生活。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時為荊州南境。春秋、戰國時代屬於楚國蒼梧,洞庭二郡。秦始皇設黔中、長沙兩郡;西漢初期屬於長沙國,漢武帝之後屬荊州刺史轄區,轄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和長沙郡;三國時屬吳國荊州,為荊南五郡;西晉時分屬荊州和廣州;東晉時分屬荊州、湘州、江州;南朝宋、齊、梁時分屬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荊州,南朝陳時分屬荊州、沅州;隋高祖開皇九年(589年)平南陳,而統一中國後,在湖南設長沙、武陵、沅陵、澧陽、巴陵、衡山、桂陽、零陵等八郡;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開始「湖南」之名;五代十國時期,馬殷據湖南,建立楚國,國都為長沙。
宋朝分全國為路,路下設州、府、軍、監,各轄若干縣。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
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湖南屬湖廣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 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臨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寶慶路、武岡路、桂陽路、茶陵州、耒陽州、常寧州。元朝政府還在今湘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個長官司或蠻夷長官司,分別隸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管轄。
明朝行省設布政使司,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為府(州),府下設縣,實行省、府 (州)、縣三級制。湖南屬湖廣布政使司,轄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 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順軍民宣慰使司、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
朝地方政權實行省、道、府(直隸廳、直隸州)、縣(散廳、散州)四級制。康熙三年置湖廣按察使司,湖廣右布政使、偏沅巡撫均移駐長沙。湖廣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獨立建省。長沙、衡州、永州、寶慶、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撫直接管轄。 雍正二年,偏沅巡撫易名湖南巡撫。
中華民國時,湖南廢除府、廳、州,保留道、縣兩級。民國三年(1914年)全省下設湘江、衡陽、辰沅、武陵四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道制撤消,僅存省、縣兩級。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普遍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湖南省劃為九區;1938年湖南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1940年4月湖南省調整為10個行政監督區,各區轄6~10縣不等,並成立長沙市(1933年)、衡陽市(1943年)兩省轄市。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以前,湖南省有2市、10行政監督區、77縣,湖南省政府駐長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初期設置長沙(1949)、株洲(1956)兩地級市,長沙、衡陽、郴縣、常德、益陽、邵陽、永州7個直屬專區,湘西行政區及所轄永順、沅陵、會同3個專區。2002年末,湖南省共計劃分為14個地區(13地級市和1自治州),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4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65個縣和7個自治縣。
湖南在近代發生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1852年,曾國藩受命在湘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在1898年,湖南是唯一支持戊戌變法的省份。1899年和1904年,岳陽、長沙先後被開辟為商埠,常德、湘潭增列為「寄港地」。1903年,黃興創立華興會,成為同盟會和國民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926年-1927年,北伐戰爭期間,湖南農民運動聲勢最為浩大,農會成員發展到600萬人。1936年,粵漢鐵路全線通車。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在湖南省境進行過幾次極其慘烈的抗擊日軍的戰役,包括長沙會戰、衡陽會戰和常德會戰等。
2、湖北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簡稱鄂。湖北歷史悠久。夏王朝時期,夏文化的影響已經到達江漢地區。商朝建立後,湖北即納入商的版圖。西周時期,湖北境內已出現諸多小國,春秋戰國時期,南方諸國逐漸統一於楚。
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後,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黔中和九江郡,並置若干縣。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湖北大部屬荊州刺史部,東漢(25~220年)沿置南郡、南陽郡、江夏郡以及漢中郡、廬江郡等。
三國(220~280年)時期,魏、蜀、吳爭奪荊州,後魏、吳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長沙郡、襄陽郡、南陽郡、南鄉郡、義陽郡、魏興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兩晉(265~420年)時期,湖北大部分仍屬荊州之江夏、襄陽、南郡、建平、宜都、義陽、南鄉、南陽、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長沙、天門、武陵、魏興等郡,開始僑置州、郡、縣。
從晉懷帝永嘉年間到南朝宋元嘉年間(307—453年),南遷移民,其中湖北境內長江流域中上游今江陵、松滋一帶的移民主要來自山西、陝西、河南,少量來自安徽和江蘇的淮河流域。長江下游今武昌、黃梅一帶的移民大多來自河南,也有一些安徽淮北的移民。但湖北接受移民的主要地區還是漢江流域,上自今鄖西、竹溪,下至今宜城、鍾祥,而以襄陽為中心[5] 。
南北朝(420~589年)時期,湖北主要屬南朝范圍,仍設州、郡、縣,僑置州、郡、縣增多,變更頻繁,建制紊亂。
隋朝(581~618年)統一全國後, 先撤銷僑置州、郡、縣,隋大業三年(607年)又行恢復。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東部一隅外,絕大部分屬荊州,統領南郡、夷陵、競陵、沔陽、清江、襄陽、舂陵、漢江、安陸、永安、江夏等郡。隋開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稱鄂州,治江夏,後來鄂州又成為治所。今湖北簡稱鄂即源於此。
唐代(618~906年)初,全國分為十道,後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為山南東道,東部為淮南道,東南部為江南西道,西南部為黔中道。改江夏治鄂州,並改京山、富水置郢州,另有襄州、隨州、均州、房州、峽州、復州、全州和薪州、安州、黃州以及沔州等十五州。後設山南東道節度使、荊南節度使、武昌節度使,分領各州。
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 ,湖北境內的襄、均、房、隨、郢、復、安七州一直屬於五代,黃、薪、鄂三州初屬吳,後屬南唐;黃、薪二州復又歸後周。江陵地區的南平國(924~963年)建都江陵,據荊、歸、峽三州;施州屬蜀。
宋代(960~1279年)在湖北中部設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有鄂、復、峽、歸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荊門軍、漢陽軍等(轄縣33個),占湖北大部分地區;北部設京西南路,有隨、金、房、均、郢諸州和襄陽府以及光化軍等(轄縣19個);東部約以長江為界,北部屬淮南西路,有薪、黃二州(轄縣5個),南部屬江西南路,為興國軍(轄縣3個);西部的施州屬夔州路;鄂西南為羈摩州。
靖康之亂後的南遷,湖北江漢平原三分之二來自南昌府。鄂東鄂北來自饒州南昌[6] 。
元代(1279~1368年)在全國設3個中書省、11個行中書省。今湖北境內,長江以南屬湖廣行省(治江夏,今武漢市武昌),有武昌路、興國路、漢陽府與歸州;長江以北屬河南行省,有襄陽路、黃州路、薪州路、中興路、峽州路和安陸府、沔陽府及荊門州;西北部一隅屬陝西行省,西部夔州路、羈摩州屬四川行省。
明代(1368~1644年)初,湖北屬湖廣行省。後分全國為十三個布政使司。今湖北全境基本屬於湖廣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漢市武昌),有武昌府、漢陽府、黃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荊州府、襄陽府、鄖陽府。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1368年(洪武元年)確立明王朝在長沙的統治。連年戰禍,使長沙許多地方渺無人煙。明王朝就近從江西大量移民遷入長沙地區(湖北和湖南,當時二省是一個省份,稱之為湖廣省),並允許「插標佔地」,奏響歷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廣」的宏偉史詩[6] 。
清代(1644~1911年)初仍沿用明制。至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布政使司;北為湖北布政使司,定為湖北省,省會武昌。湖北領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等8 府,湖北省行政區域之概貌已經基本形成。至清末,湖北省共領武昌、漢陽、安陸、襄陽、鄖陽、德安、黃州、荊州、宜昌、施南等10府和荊門直隸州、鶴峰直隸廳共60縣、6散州、1散廳。
康熙十六年,清軍為消滅義軍,濫殺無辜,人口殆盡,一片荒蕪。清廷下詔,江西、湖南、湖北眾多居民被迫遷居。民間把這次大移民稱之為「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6] 。
民國 鄂軍都督府
民國年間,湖北省總體區劃變化不大。1912年,廢除府、州、廳建制,重新劃分,省下設道、縣兩級政區;1927年,廢除道一級建制,實行省、縣兩級行政區;1932年於省、縣之間增設行政督查區;至1949年,湖北省共設1市(武昌市,漢口市為國民政府直轄)、8行政督察區、69縣。
1927年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建立過許多革命政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過黃安農民政權,擴建為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後改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
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
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後建立過5個地區。
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㈢ 湖北的歷史故事
湖北黃鶴樓的歷史故事
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
如此過了半年,辛氏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鶴在牆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
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牆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裡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
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願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
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裡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
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
(3)與湖北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擴展閱讀:
湖北的美麗景色
全省有武漢、荊州、襄陽、隨州、鍾祥等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的秭歸縣;被譽為「東方第八大奇跡」的曾侯乙編鍾;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和越王勾踐劍、商代的盤龍城。
湖北省蘄春縣是明代偉大醫學家李時珍的故里、武當山的道教建築群及武術、漢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全省還有以荊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陽古隆中、當陽長坂坡為代表的三國文化。
武當山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十堰武當山風景區內,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宋、元時進行規模建築。明成祖朱棣將武當山道場辟為皇室家廟,永樂歷時12年,建成8宮、2觀、36個庵堂、72岩廟等33組建築群,總建築面積達160萬平方米。
明嘉靖年間又大規模維修和擴建。武當山古建築群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129處,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㈣ 湖北省九大歷史文化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國2200萬黨員。九大正式會議上,毛澤東主持了開幕式,並致開幕詞。林彪代表中共中央作了政治報告。 報告以「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為核心,全面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是對馬列主義理論和實踐的一個偉大的新貢獻;把黨的全部歷史說成是兩條路線斗爭的歷史,即所謂「毛主席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同黨內右的和『左』的機會主義路線斗爭的歷史」,虛構了以劉少奇為頭子的「資產階級司令部」,肯定了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對中國社會的形勢以及黨的政治狀況作了錯誤的估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所謂「斗、批、改」的新任務。報告對戰爭到來的可能性作了緊迫和誇大的估計,過分強調要准備打仗。 大會分組討論了政治報告和黨章修改草案。在討論過程中,結合實際「鬥私批修」,實際上是對參加會議的老同志再一次進行錯誤的批判,迫使他們檢討。 大會通過了政治報告和黨章修正草案。九大通過的新黨章,錯誤地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林彪「是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接班人」寫進了總綱;對毛澤東思想作了歪曲的闡述;砍掉了原黨章中黨員權利一節,取消了黨員的預備期,取消了中央書記處,取消了中央監察委員會等機構。 大會選舉出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70人,候補中央委員109人,其中原八屆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只有53人。在大會選舉新的中央委員會過程中,林彪、江青一夥暗中操縱選舉,使其集團的主要成員幾乎全部進入了中央委員會,而許多久經考驗的老幹部卻被排除在外。 .
㈤ 關於湖北省的常識有哪些
簡稱鄂。位於長江中游,東鄰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北與河南毗鄰。省會在武漢。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地形西高東低,江漢平原素稱魚米之鄉,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湖北省是中國著名的淡水湖泊密集分布地區之一。湖北省糧、油、棉在全國占重要地位。鋼鐵、電力、汽車、輕紡工業居全國前列。湖北自然資源豐富。境內有保存完好的神農架原始森林。
地理概況
湖北位於我國中部,長江中游,全省可以劃分為江漢平原、鄂西山地、鄂北崗地、鄂東低山丘陵四個地區。其中,江漢平原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號。湖北境內有1193條河流,這里還分布著眾多的大小湖泊。其中洪湖為湖北省最大的湖泊。
氣候特點
湖北省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從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特徵。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豐沛,雨熱同季,利於農業生產。年均溫15~17℃,7月平均氣溫為27~29℃,江漢平原最高溫在40℃以上。為中國酷熱地區之一;1月平均氣溫3~4℃。年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
自然資源
湖北省礦產、水能、生物等資源都比較豐富。其中礦產136種。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中,磷、金紅石、硅灰石等礦產儲量居全國首位。水能是能源資源的突出優勢,湖北省是豐水區,可開發的水能裝機容量達3310萬千瓦以上,居全國第四位。全省動物資源達700多種,約佔全國動物種類的1/4。其中屬國家規定的珍稀保護動物有白鰭豚、金絲猴、江豚(江豬)、大鯢、小靈貓、大靈貓等50多種。全省種子植物有3700多種。神農架為中國中部最大的原始森林,被譽為華中林海、天然動植物園,世界觀賞名木金錢松、中國特有的「鴿子樹」珙桐、名貴綠化樹白皮鬆、活化石水杉等珍稀樹種就生長在這里。
交通運輸
湖北公路運營有9條國道、90條省道,全省各縣和絕大部分鄉鎮已通汽車;形成了以武漢和各地區中心城市為樞紐。連接省、市、縣、鄉和主要港口鐵路樞紐的公路網。鐵路運輸方面,除了京廣線。還有漢丹、武大、焦枝、襄渝等線路;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全國最大的內河港口之一,也是省內最大的航空中心。
經濟概況
湖北省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電力、機械、汽車、建材、紡織、食品等。武漢是全國大型鋼鐵基地之一,宜昌是中國最大的水電基地。湖北省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高梁、甘薯次之,經濟作物以棉花、油料為主,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江漢平原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棉基地。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羊為主,禽蛋產量居全國前列。湖北還是中國重要的淡水魚養殖基地,荊州以下長江段盛產魚苗,供應全國。主要林副特產有薴麻、生漆、桐油、柑橘、茶葉、木耳、木梓、黃連、天麻等。
文化習俗
我國著名的漢綉主要生產於荊州、武漢、洪湖一帶,漢綉是以楚綉為基礎融合地方特色的新綉法,它的用針有別於四大名綉。追求充實豐滿、富麗堂皇的熱鬧氣氛。清末民初漢綉進入鼎盛時期,咸豐年間,漢口設有織綉局,集中各地綉工綉制官服和各種飾品。
省會:武漢
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位於省境東部,漢江與長江交匯處。由武昌、漢口和漢陽三地組成,俗稱武漢三鎮。面積8483平方千米,轄13個區。市境位於江漢平原東南部。北為大別山地,南為幕阜山地。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河湖密布。農業主產稻穀、小麥、棉花、油菜籽。盛產鮮魚、蓮藕。水運以長江、漢水為主。市內有黃鶴樓等風景名勝。
「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黃鶴樓
唐朝時,黃鶴樓與岳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位於武昌蛇山西端的黃鶴磯上。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最初用於軍事,後來成為人們登高覽勝的地方。歷史上黃鶴樓屢毀屢修,現在的黃鶴樓建成於1985年,樓分五層。
神農架
神農架位於湖北省西部,地處大巴山脈的東段。主峰神農頂有華中第一峰的美譽,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最高峰。相傳,神農氏(炎帝)曾在此遍嘗百草。他為采一株珍貴的葯材。砍倒古樹搭成架梯,神農架由此得名。神農架可說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天然植物園和動物園。主要樹種為冷杉,還有楠木、青岡櫟、供雕刻用的黃楊木,以及世界上稀有的植物,如花片潔白、外形似白鴿、號稱中國鴿子樹的珙桐等。神農架的動物資源豐富,其中最為珍貴的是金絲猴,此外還有黑熊、白熊等。神農架還以產葯材著名,天麻、黃連等分布很普遍。神農架是湖北省以科學考察和探索大自然為主的著名風景旅遊區。
「湖北首剎」:歸元寺
歸元寺位於武漢市漢陽翠微街20號,始建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取「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的佛偈而命名,由一位叫白光的和尚在原明代王章甫的葵園舊址上創建,素有湖北首剎之稱,也是湖北四大佛教禪院之一。歸元寺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院落,佔地4.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萬平方米。其中羅漢堂供奉有500尊泥塑全身羅漢,是該寺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歸元寺的整個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狀,這是它在建築布局上與其他佛寺的主要區別。歸元寺大雄寶殿前的供桌。是由一整塊柏木雕刻而成,長3.6米,雕有五龍戲珠圖案。此外,大多數寺廟的銘牌,均橫書懸嵌於寺廟三門之楣。而歸元寺的銘牌是直匾。這在中國寺廟建築史中是較罕見的。堪稱叢林一奇。
赤壁遺址
長江流過武漢,在其上游赤壁市和下游黃州。各有一處赤壁,分稱文、武赤壁。上游的赤壁,一般認為是三國赤壁之戰的古戰場,而下游黃州的赤壁則是因蘇東坡《赤壁賦》而揚名,故稱文赤壁。武漢上游。長江南岸一山飛峙江心,其拔空昂立的崖頭如戰馬揚蹄。踏破萬頃煙波,奮然北馳,直指江北烏林。這里便是赤壁之戰古戰場。周圍還有翼江亭、拜風台以及龐統夜讀所在的金絲山等景點。武漢下游的黃州赤壁又叫東坡赤壁,蘇軾被貶黃州之時,經常約請友人到此游覽。蘇軾曾在此寫下著名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兩篇美文。黃州赤壁已是一處著名的旅遊勝地。
武當山
武當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位於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這里也是武當拳術的發源地。武當意為「非真武不足當之」。武當山有眾多的自然勝景和人文勝景,氣勢雄峻。風光奇美,現存古建築基本上保持著明初的建築格局。規模宏偉。一代武學宗師張三豐創立了武當派。武當武術與道教淵源極深。以養身練功。防身保健為宗旨,以柔克剛,後發制人,自成一派,被稱為內家拳派。
大別山
大別山位於豫、鄂、皖三省邊境,是長江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西接桐柏山。東延為霍山(也稱皖山)和張八嶺。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大別山山間谷地寬廣開闊,並有河漫灘和階地平原,是主要的農耕地區。山地多深谷陡坡,地形復雜,坡向多變。大別山植物生長茂密。種類復雜,有許多南方植物種類。
洪湖
洪湖位於省境南部,東面與長江的自然堤相隔,內荊河一內河在北面成弧狀繞流,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為窪地湖。流域面積5981平方千米。湖面北寬南窄,略呈三角形,面積413平方千米。容積7.5億立方米。歷史上由內荊河與長江、東荊河間湖群相連,並與長江相通。湖內有機質豐富,有魚類30餘種,以鯖、鰱、鯉、鱅、鯇、鯽、鯰、鱔、鱧、鯿、鱖等較常見。水生生物中,洪湖白蓮為著名特產。洪湖為候鳥冬棲地,常見者有青頭鴨、黃鴨、中鴨、八鴨等18種。
武昌起義舊址
樓為兩層磚木結構。裝飾精巧華麗,上層頂端矗立著一個教堂式的望樓,極具西歐古典建築的風格。鐵門上所嵌「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幾字為宋慶齡女士所題。現起義軍政府舊址上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館內保存、陳列有起義的有關歷史資料和革命文物,黎元洪卧室、會客室、孫中山會客室和黃興召開軍事會議的地方也向遊人開放。舊址院門外葡一尊孫中山銅像,長袍馬褂,左手拿著拐杖,右手拿著帽子。眺望遠方,表情庄嚴而又安詳。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位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是中國戰國初期曾國國君乙的墓葬。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豎穴墓,南北長16.5米,東西長21米。內置木槨,槨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為夯土。槨內分作東、中、北、西四室。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禮器、樂器、兵器、金器、玉器、車馬器及竹簡等文物近15000餘件,其中最有名者為舉世矚目的曾侯乙墓編鍾。
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1957年建成通車。它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站在橋上眺望四方,大江東去,武漢三鎮盡收眼底。
㈥ 有關湖北省的歷史地理知識有哪些
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夏季氣溫高,有「火爐」之稱。
㈦ 湖北的歷史文化有哪些
歷 史
湖北歷史源遠流長。夏商(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以前,南方民族長期在這里勞動和生活。春秋時(前770-前476年),國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區的楚國在南方諸國中最為強盛。戰國時(前475-前221年),南方諸國統一於楚。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朝分天下為四十郡,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和黔中等郡。西漢劃天下為十三部(州),湖北以漢水為界,西為南郡,東為江夏,均隸屬於荊州。三國時,吳魏分治湖北,都稱荊州。經兩晉至南北朝,劉宋置荊州、郢州,又僑置雍州,蕭齊繼承了劉宋建制。梁以後建制紊亂,至隋統一,仍稱荊州,一度稱鄂州,故湖北簡稱鄂。
唐分全國為十二道,湖北屬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隸屬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國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縣屬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有十九縣屬京西南路,另數縣分屬淮南西路、夔州路。元朝除中央稱中書省外,分全國為十一個中書省,簡稱行省。湖北長江以北屬河南行省,以南屬湖廣行省。明朝改制,全國設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是為湖北建省之始。湖北省當時領有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國初廢除府、州建制,省下設江漢、襄陽、荊南、施鶴等四道,共轄69縣。後廢道存縣。此後除少數縣間有拆、並外,一般無變動。1932年、1936年,又先後將69縣分屬11個、8個行政督察區。另,漢口有時為省轄市,有時為特別市。
自1927年開始,中國***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建立過許多革命政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過黃安農民政權,擴建為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後改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後建立過5個地區。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園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1949年後,省內政區迭有變更。2002年,湖北省轄有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樊、十堰、黃岡、孝感、荊門、鄂州、咸寧、隨州;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個直管市:天門、仙桃、潛江;1個林區:神農架林區。市、州共轄60個縣(市)、38個區。省人民政府駐武漢。
信息提供單位:湖北省地方誌
文 化
文物: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分豐富,享有「文物大省」之譽。
全省已查出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點15000處,已公布的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3127餘處,其中省政府審定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65處,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省政府還審定公布了10座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其中荊州、武漢、襄樊、隨州、鍾祥等5座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山艦於1997年元月整體打撈成功,目前已完成維修工作。
全省文物古建築豐富,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以武當山古建築群、荊州古城牆、鍾祥明顯陵三處為龍頭;以鄂州吳王城、赤壁古戰場、荊州三國遺址、當陽關帝陵、襄樊城牆及古隆中等三國文物建築和利川大水井、魚木寨、咸豐土司王城、來鳳仙佛寺等少數民族建築為兩條線;以黃梅四祖寺、五祖寺、當陽玉泉寺、襄樊廣德寺、武漢寶通寺、歸元寺等佛教建築和武當山、長春觀等道教建築為代表的宗教建築為一個重點,並輔以秭歸屈原故里、漢陽古琴台、東湖行吟閣等楚文物紀念建築的格局。武當山古建築群、鍾祥明顯陵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博物館:目前,全省有各類博物館121個,其中綜合性博物館75個,紀念性博物館22個,專門性博物館24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日前,投資2.35億元的省博物館擴建工程已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全省形成博物館布局五大系列:以荊州、荊門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館;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武昌起義門管理所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紀念館;以紅安縣革命博物館、麻城市七里坪革命舊址紀念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等為代表的革命斗爭史紀念館;以李時珍紀念館、聞一多紀念館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以恩施州博物館為代表的民族博物館。各類館藏文物豐富,數量達53萬余件,一級文物2926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件。館藏自然標本總數57萬余件。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
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
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
頭三天:
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
㈧ 湖北的傳統文化
湖北歷史源遠流長。夏商(公元前世紀-前11世紀)以前,南方民族長期在這里勞動和生活。春秋時(前770-前476年),國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區的楚國在南方諸國中最為強盛。戰國時(前475-前221年),南方諸國統一於楚。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朝分天下為四十郡,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和黔中等郡。西漢劃天下為十三部(州),湖北以漢水為界,西為南郡,東為江夏,均隸屬於荊州。三國時,吳魏分治湖北,都稱荊州。經兩晉至南北朝,劉宋置荊州、郢州,又僑置雍州,蕭齊繼承了劉宋建制。梁以後建制紊亂,至隋統一,仍稱荊州,一度稱鄂州,故湖北簡稱鄂。
唐分全國為十二道,湖北屬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隸屬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國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縣屬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有十九縣屬京西南路,另數縣分屬淮南西路、夔州路。元朝除中央稱中書省外,分全國為十一個中書省,簡稱行省。湖北長江以北屬河南行省,以南屬湖廣行省。明朝改制,全國設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是為湖北建省之始。湖北省當時領有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國初廢除府、州建制,省下設江漢、襄陽、荊南、施鶴等四道,共轄69縣。後廢道存縣。此後除少數縣間有拆、並外,一般無變動。1932年、1936年,又先後將69縣分屬11個、8個行政督察區。另,漢口有時為省轄市,有時為特別市。
自1927年開始,中國***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建立過許多革命政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過黃安農民政權,擴建為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後改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後建立過5個地區。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園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1949年後,省內政區迭有變更。2002年,湖北省轄有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樊、十堰、黃岡、孝感、荊門、鄂州、咸寧、隨州;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個直管市:天門、仙桃、潛江;1個林區:神農架林區。市、州共轄60個縣(市)、38個區。省人民政府駐武漢。
信息提供單位:湖北省地方誌
文 化
文物: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分豐富,享有「文物大省」之譽。
全省已查出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點15000處,已公布的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3127餘處,其中省政府審定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65處,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省政府還審定公布了10座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其中荊州、武漢、襄樊、隨州、鍾祥等5座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山艦於1997年元月整體打撈成功,目前已完成維修工作。
全省文物古建築豐富,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以武當山古建築群、荊州古城牆、鍾祥明顯陵三處為龍頭;以鄂州吳王城、赤壁古戰場、荊州三國遺址、當陽關帝陵、襄樊城牆及古隆中等三國文物建築和利川大水井、魚木寨、咸豐土司王城、來鳳仙佛寺等少數民族建築為兩條線;以黃梅四祖寺、五祖寺、當陽玉泉寺、襄樊廣德寺、武漢寶通寺、歸元寺等佛教建築和武當山、長春觀等道教建築為代表的宗教建築為一個重點,並輔以秭歸屈原故里、漢陽古琴台、東湖行吟閣等楚文物紀念建築的格局。武當山古建築群、鍾祥明顯陵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博物館:目前,全省有各類博物館121個,其中綜合性博物館75個,紀念性博物館22個,專門性博物館24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日前,投資2.35億元的省博物館擴建工程已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全省形成博物館布局五大系列:以荊州、荊門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館;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武昌起義門管理所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紀念館;以紅安縣革命博物館、麻城市七里坪革命舊址紀念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等為代表的革命斗爭史紀念館;以李時珍紀念館、聞一多紀念館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以恩施州博物館為代表的民族博物館。各類館藏文物豐富,數量達53萬余件,一級文物2926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件。館藏自然標本總數57萬余件。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
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
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
頭三天:
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