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歷史文化名城襄陽

歷史文化名城襄陽

發布時間:2021-02-28 20:28:26

Ⅰ 襄陽城的歷史

襄陽城起源最遲在春秋初期,即已存在的北津戍。是楚國北方的一個大型軍事渡口,位於襄陽城西南三里余的真武山、琵琶山北麓。

唐以前通過湖東與漢江相貫通的北渠——檀溪水河道可方便出入漢江,江斜對岸是地勢高爽的鐵窗口,可與北津戍對置往來回返的碼頭,具備作大型軍事渡口的優越天然條件。

成為春秋戰國期間楚國北進、東擴、西拓時楚軍尤其是楚王師出入的聚散地,是一處有相當基礎設施和舟楫糧秣之備的軍事要塞,逐步發展成為有相當規模和戍卒守衛的城邑。

襄陽城自東漢劉表蒞襄作荊州牧治始,歷為州、郡、府、縣治。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襄陽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築防禦體系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禦建築。

(1)歷史文化名城襄陽擴展閱讀:

北魏末至唐前期襄陽城向東、向北遷移。唐代襄陽城內所立碑刻和文獻記載知北魏後期至唐中期以前,劉表墓及其地面建築從襄陽城東門外移到東門內,據此和其它文獻資料可推定襄陽城於此間向東、向北遷移了里許

。西城牆已遷到現今的位置,如今的夫人城已是城的西北角,東城牆約在城內的荊州街一線,荊州古治可能為城的東北角,昭明台前為城內的大十字街。神龍元年張柬之為襄州刺史,會漢水暴漲,他利用兩漢襄陽縣城和三國至唐前期襄陽府城垣於城西修築了防洪大堤。

文獻記載唐宋元襄陽城周九里。南宋在襄陽城東南西三個城門上增建了瓮城,重要位置包砌了磚牆,在城垣上增築了馬面和看樓,在城的東北角和西北角新建了延至江邊的雁翅城,與樊城東西角樓抵江邊的兩雁翅城相呼應,增強了襄陽二城的防衛能力。

Ⅱ 古代的襄陽是現在的哪裡

古代的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

襄陽簡稱「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回中國優秀旅遊答城市,漢江流域中心城市、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

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游,處秦嶺、大巴山和大別山之間,北連南陽盆地,南接江漢平原。地處東經110°45′~113°47′,北緯31°13′~32°38′。市境東西長157~228公里,南北寬109.5~122.8公里。連界線全長13,328公里。

(2)歷史文化名城襄陽擴展閱讀

襄陽位置境域

襄陽市北鄰河南省南陽市,南與荊門市相鄰,東接隨州市,西連十堰市。行政區域總面積1.97萬平方千米,呈不規則的平行四邊形,邊界線全長1332.8千米。

襄陽市地形為東低西高,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部、中部、西部分別為丘陵、崗地、山地,約占襄陽總面積分別為20%、40%、40%。東部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90~250米之間,主要分布在棗陽東部的新市鎮、鹿頭鎮、劉升鎮、吳店鎮、平林鎮、王城鎮等。

Ⅲ 襄陽不僅是一座智慧之城,還是歷史文化名城,而且經濟

襄陽,湖北省地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Ⅳ 大宋時期的襄陽城是如今什麼地方

襄陽城雄據漢水中游,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城池始建於漢;周長7公里;護城河最寬處250米,堪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如今,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新近修復的仲宣樓昭明台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

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萬曆四年,知府萬振孫為六門首提雅稱,分別為:陽春門,文昌門,西城門,拱震門,臨漢門,震花門。因西門是朝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之路,故又稱為「朝聖門」。

襄陽城在明清時,古建築較為完整: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點綴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牆飛檐,煞是壯觀,整個城池都和諧地融為一體,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來下了很大功夫修復古城,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陽古城牆古樸的原貌。

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峰。城牆始築於漢,後經歷代整修,現基本完好,牆體高約10米,厚1.3—1.5米,周長7.4公里, 據山臨水,蔚為壯觀,明人李言恭詩贊「樓閣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環以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最寬處250米,人稱「華夏第一城池」。整個襄陽城布局嚴謹,形勢險要,自古譽為「鐵打的襄陽」。

襄陽城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湖北省北部,漢水中游。《漢書·地理志》謂:「襄陽位於襄水之陽,故名。」戰國時楚置北津戌,始為軍政重邑。漢時置縣,三國時置郡,此後歷代為州、郡、府治所。漢唐兩代,襄陽城處於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荊州記》載:東漢時襄陽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城南一帶號稱「冠蓋里」。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為荊州刺史,將州治從漢壽遷至襄陽, 使襄陽城由縣級治所一躍升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的一部分,成為當時中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陽城為山南東道治所,轄區擴及今陝西、四川的部分地區。明末李自成攻佔襄陽城,並在此建立國家政權,自稱「新順王」,改襄陽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陽與漢水對岸的樊城合為襄樊市。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跡,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漢江臨泛
唐·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題襄陽圖
唐·徐貞安
畫得襄陽郡,依然見昔游;
觀山思駐馬,漢水憶回舟。
丹壑常含霽,青林不換秋;
圖畫空咫天,千里意悠悠。

Ⅳ 【活動我安排】襄陽是全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在本次活動中有一個「說說我們襄陽的歷史文化」板塊,班長

示例1:背一背絢麗多彩的詩詞楹聯示例2:秀一秀獨具特色的風俗文化.

Ⅵ 襄陽歷史文化名城哪一年創建

1986年12月,襄陽入選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Ⅶ 襄陽的歷史

周朝分封同姓及有盟部族建國,境內主要有鄧、谷、羅、隨、唐、厲、盧戎等國。春秋戰國時期,楚滅上述諸國設置縣、邑,見史載者有隨縣、鄧縣和鄀、酇、盧等邑,又於今襄陽城置北津戍。
秦時為鄧、築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
襄陽縣始建於西漢初年,以縣治位於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轄漢水以南、中廬縣以東、縣以北的地區。
武帝時屬荊州刺史部南郡。
王莽時曾一度改稱「相陽」,東漢光武帝時恢復原名,仍屬荊州南郡。獻帝初平年間,荊州刺史劉表移州治於襄陽城內。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陽郡,郡治在襄陽城內。
曹魏、西晉時,仍屬荊州襄陽郡。東晉時,因雍州(今陝西一帶)人避難流入襄陽等地,為安置流民,孝武帝於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陽為中心僑置雍州。

南北朝時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劃出荊州的襄陽、南陽、順陽、新野、隨等五郡為僑置雍州的實土,州治在襄陽城內。南齊沿仍。梁朝時蕭祭以襄陽降西魏,西魏改稱襄州,置總管府。本縣屬襄州總管府襄陽郡。北周沿仍。
隋文帝時屬襄州。隋煬帝時屬襄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為州。貞觀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陽城內,本縣屬山南道襄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山南東道(治所仍在襄陽城內)襄州(天寶時改州為郡,乾元時復稱襄州)。
五代時,屬山南道(實即山南東道)襄州。
北宋時,屬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屬京西南路襄陽府。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省鄧城,入襄陽」,本縣轄境遂擴展到漢水以北,仍屬襄陽府。
元二十九年(1292年),屬江北河南行中書省襄陽路。
明洪武初年,屬湖廣行中書省襄陽府。洪武九年(1376年),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
1643年1月(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稱襄陽為襄京。
清朝時期屬湖北布政使司襄陽府。
中華民國2年,直屬湖北省政府。3年,屬湖北省襄陽道。16年廢道,縣直屬於省。17年,屬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屬湖北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5年,屬湖北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其間,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黃龍一帶(縣內其它地方為國民黨統治)建立襄陽縣蘇維埃政權,屬鄂豫邊蘇區領導。
1948年1月,襄陽縣愛國民主政府成立,屬桐柏行政公署第三專署及漢南辦事處。1949年2月,屬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1950年5月,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隸屬襄陽專署)。1952年改稱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陽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稱湖北省襄陽專員公署,1979年改稱湖北省襄陽地區行政公署(同年襄樊市省轄)。1983年8月撤銷襄陽地區,其行政區域並入襄樊市(地級市)。2010年12月9日正式改為湖北省襄陽市(地級市)

Ⅷ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襄陽占第幾

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按照各個城市的特點主要分為七類即
古都型:以都城時代的歷史遺存物、古都的風貌為特點,如北京、洛陽、西安;
傳統風貌型:保留一個或幾個歷史時期積淀的有完整建築群的城市,如平遙、韓城;
風景名勝型:由建築與山水環境的疊加而顯示出鮮明個性特徵的城市,如桂林、蘇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徵、民族風情、地方文化構成城市風貌主體的城市,如麗江、拉薩;
近現代史跡型:反映歷史上某一事件或某個階段的建築物或建築群為其顯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義;
特殊職能型:城市中的某種職能在歷史上佔有極突出的地位,如「鹽都」自貢、「瓷都」景德鎮;
一般史跡型:以分散在全城各處的文物古跡為歷史傳統體現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長沙、濟南。

襄樊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被漢水分為南北兩城,南為襄城,北為樊城。為中國歷來最悠久的地區之一,遠在60萬年前,人類已在此繁衍生息。襄樊系襄陽、樊城兩城合稱,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於此而得名,襄陽以地處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樊城始於西周,襄陽築城於漢初。自東漢 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荊州牧劉表徙治襄陽始,襄陽歷來為府、道、州、路、縣治所。襄陽城牆始建於漢,自唐至清多次修整,現基本完好。襄樊交通發達,自古即為交通要輳。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歷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襄樊文物資源豐富,園林較多,城西的隆中山為「三顧茅廬」、「隆中對」的發生地,現有三顧堂、武侯祠、卧龍深處、抱膝亭、草廬寺、小虹橋、老龍洞、躬耕田、廣德寺、米公祠、習家池、綠影壁、檀溪、鹿門寺、李曾伯紀功銘等勝跡。 襄陽花鼓、火居道音樂、山鑼鼓等是襄樊傳統的民間藝術。襄樊大頭菜、雙菇搓頭縮項鯿、安居樂蜜棗、隆中綠茶都是襄樊著名特產。
198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Ⅸ 襄陽歷史名城到底是有3000多年還是2800年的歷史呢

襄陽市區有三個古城遺址,它們是漢江北岸的鄧城、樊城和漢江南岸的襄陽城。若論襄陽城建史,當以鄧城為始,迄今已逾3000年。過去通常以“仲山甫封於樊”計算,只有2800餘年,這個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再說襄陽城。其歷史最早為楚之北津戍,原在真武山下。漢高帝年間始設襄陽縣,築襄陽城(因位於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因漢水北去有一個不斷東擴的過程,明洪武年間改成磚城保存至今。根據在真武山、襄城新街的考古發掘來看,因有鮮明的中原姬周風格的文化遺存甚至有卜骨出土(周初楚器多蠻式),我們推斷襄陽縣實原鄧國南境,是被立都於沮漳流域(丹陽在南漳荊山下夷屯,楚武王的免郢、楚文王的湫郢皆在今宜城楚皇城)的早期楚國北進逐步呑並的。

因此,襄陽是鄧國事實上的繼承者,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襄陽的城建史以鄧城歷史為起點,已有3000多年,這是學界的共識。2800年之說已成昨日黃歷。

這里有個河南鄧州在打攪。隋朝廢南陽郡為鄧州,治於穰縣;原郡治宛縣改稱南陽縣。元後鄧州升為南陽府,明朝穰縣專稱鄧州;民國廢州一律稱縣,始有“鄧縣”之名。也就是說,河南鄧州實則楚之穰邑、秦漢之穰縣,是鄧縣省入襄陽後才用上“鄧”之名的。當然,穰邑始於戰國,應是楚在鄧縣北境設置的重邑,以加強宛邑(戰國時申邑改名,具體時間史料不詳)方城道防禦的,所以與鄧縣是大有淵源的。但是鄧州稱鄧國則缺乏文獻、考古支持。

河南南陽不僅地處漢江流域,而且本屬楚文化區。自楚文王“外甥不認舅”,北出漢江滅鄧置縣,接著滅呂、申置申邑後,即成為楚國角逐中原的重邑“申息之門”。齊桓公率八國聯軍南犯楚境,楚成王親統全國之軍針鋒相對,屈原之祖大夫屈完奉命出使講開,豪言“楚國以方城為城、漢水為池,無所用之”,已見南陽、襄陽對於江漢平原的重要地位。歷史上南陽在秦、西漢、東漢的輝煌時期,無不因為實楚之鹽鐵要邑,且背後有富庶江漢平原的支撐。

三千里漢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依託襄陽“七省通衢”的交通區位優勢,藉助國家重視漢江綠色經濟帶的東風,加強“襄南二陽”合作做好經濟互補,對漢江流域數省人民都是功德無量的!

Ⅹ 湖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荊門,黃州,鄂州,恩施,當陽,省級的只有五個!
另國家級的有五個:
荊州,武漢,襄陽,隨州,鍾祥,以上一共十個

與歷史文化名城襄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