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蛋白質測序的發展歷史

蛋白質測序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8 20:07:41

A. 人類歷史上首次測出其氨基酸序列的是

可能是胰島素。抄

蛋白質測序作為蛋襲白質功能和結構研究的一部分起始於19
世紀末期。

Sanger在其讀博士後期間(時值一戰)創建了蛋白質末端測序法。後來Sanger用氟二硝基苯為試劑,發現胰島素不是人們預測的16個鏈,二是雙鏈,並每一條鏈,檢測了4-5個氨基酸序列。後來他與同事花費了4-5年的時間測出了胰島素的全長序列。

根據文獻記載時間大約是1950-1954年之間。

B. 蛋白質化學測序法原則程序課歸納為哪五個階段

蛋白質多肽鏈的氨復基酸順制序分析,即蛋白質一級結構的測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測定蛋白質分子中多肽鏈的數目。 通過測定末端氨基酸殘基的摩爾數與蛋白質分子量之間的關系,即可確定多肽鏈的數目。
2.多肽鏈的拆分:幾條多肽鏈藉助非共價鍵連接在一起,稱為寡聚蛋白質,如,血紅蛋白為四聚體,烯醇化酶為二聚體;可用8mol/L尿素或6mol/L鹽酸胍處理,即可分開多肽鏈(亞基).

3.二硫鍵的斷裂 幾條多肽鏈通過二硫鍵交聯在一起。可在用8mol/L尿素或6mol/L鹽酸胍存在下,用過量的b-巰基乙醇處理,使二硫鍵還原為巰基,然後用烷基化試劑保護生成的巰基,以防止它重新被氧化。

4.測定每條多肽鏈的氨基酸組成:水解,氨基酸分析儀
5.分析多肽鏈的N-末端和C-末端 l多肽鏈端基氨基酸分為兩類:N-端氨基酸和C-端氨基酸。 l在肽鏈氨基酸順序分析中,最重要的是N-端氨基酸分析法。
6.多肽鏈斷裂成多個肽段,可採用兩種或多種不同的斷裂方法將多肽樣品斷裂成兩套或多套肽段或肽碎片,並將其分離開來。
7.分離肽段測定每個肽段的氨基酸順序。
8.確定肽段在多肽鏈中的次序。
9.確定原多肽鏈中二硫鍵的位置。

C. 請教蛋白質質譜測序

蛋白質譜一般來講是來用來對某個蛋白自質進行鑒定的方法
而蛋白質測序實際上就是檢測蛋白質的多肽鏈數目,不一定要用到質譜技術

簡單說,蛋白質測序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是在構建完成後,通過測序來對比之前的預測的序列是否正確。
而質譜檢測一般是用在蛋白質表達純化完成後,用來鑒定是否是最初設計的那個蛋白。

D. 什麼時候發明蛋白質測序

質譜出來之後就有蛋白測序了。

E. 蛋白質測序技術_百泰派克生物

蛋白質測序技術開始是採用手工測定,此種方法既費時又費樣品。後來隨著生物化學回和分子生答物學學科的發展及高新技術在生物學中的應用,蛋白質測序技術發展的非常快,特別是蛋白質測序儀的出現,使得蛋白質測序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
常見的蛋白質測序技術可服務以下幾大類:蛋白質N/C端測序、edman降解測序、蛋白全序列測定、以及基於PCR擴增的單克隆抗體測序等。
蛋白質測序技術的應用:鑒定蛋白質、表徵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分析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F. 蛋白質測序的概念

當前,所謂蛋白質測序,主要指的是蛋白質的一級結構的測定。蛋白質的內一級結構(Primary structure)包括容組成蛋白質的多肽鏈數目。很多場合多肽和蛋白質可以等同使用。多肽鏈的氨基酸順序,它是蛋白質生物功能的基礎。
蛋白質氨基酸順序的測定是蛋白質化學研究的基礎。自從1953年F.Sanger測定了胰島素的一級結構以來,現在已經知道約十萬個不同蛋白質的一級結構。

G. 蛋白質順序分析的研究歷史

歷史上第一個被確定氨基酸序列的肽(蛋白質)——胰島素(insulin)。
1943-53年,內Sanger確定了牛胰容島素的一級結構,1958年獲得Nobel化學獎。
1958年,Moore 和 Stein在Sanger 和Edman測序法基礎上設計出氨基酸全自動分析儀,獲1972年Nobel化學獎。
歷史上第一個被確定氨基酸序列的酶(1960年)——核酸酶(ribonuclease, 124 AA)。

H. 蛋白質測序方法

Sanger試劑用於鑒定蛋抄白質和多肽的N-末端氨基酸殘基。
Edman降解才是氨基酸序列的測定技術。但是它不能測超過40個殘基的序列。
所以測大的蛋白質的序列時,需要用化學試劑將蛋白質降解為一些肽段。即需要水解。水解時一般用三氟乙酸進行酸水解。

酸水解就是加熱酸進行水解,而鹼水解就是加入鹼進行水解。蛋白質一般用酸水解。而酯類則兩種水解方式都常用。

知道了嗎?^_^

I. 生化1 關於蛋白質測序

應該是有兩個亞基 每個15kd 好難啊

J. 生物學的發展歷程

1859年 Charles Darwin 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過度繁殖、生存競爭、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書中的大量證據對相傳了幾個世紀的西洋文化和「科學」——宗教的看法發起了挑戰。該書首版發行的第一天就一售而空,達爾文也因此成為「英格蘭最危險的人物」。但正如達爾文的朋友兼工作夥伴T.H. Huxley所說:「不了解(書中的)這些觀點實在太愚蠢了。」
1865年基因時代的起點:Gregor Mendel 通過研究豌豆的遺傳特徵,總結出了至今仍適用於所有生物體的遺傳規律。遺憾的是,在其後的35年中孟德爾關於「遺傳因子」(基因)的發現都沒能得到其他科學家的認同。

1910年染色體學說提出:Thomas Hunt Morgan 通過著名的「果蠅實驗」證明並發展了孟德爾的遺傳學理論。他認為染色體是遺傳性狀傳遞機理的物質基礎,而基因是組成染色體的遺傳單位。基因的突變會導致生物體遺傳特性發生變化。摩爾根因此獲得了1933年諾貝爾醫學獎。

1941年「一個基因,一種酶」: George Beadle 和 Edward Tatum 發現,一個基因控制生成一種酶或蛋白質,他們因此獲得了1958年諾貝爾醫學獎。

1952年「攪拌機實驗」:Martha Chase 和 Alfred Hershey 使用普通的廚房器具將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和內在DNA分離開,並證明了親代是通過DNA將遺傳特徵傳遞到子代的。Hershey 因此獲得了1969年諾貝爾獎。

1953年拆開雙螺旋: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 從理論上推論出DNA的分子結構—一種雙螺旋。他們在此之前並沒有做任何具體單一的試驗工作,而是直接向Nature雜志提交了一份報告。他們的推理得到了1962年諾貝爾獎醫學獎的肯定。

1967年破譯遺傳密碼:Har Khorana, Robert Holley 和 Marshall Nirenberg 因成功解釋DNA翻譯成蛋白質的機制而獲得了1968年諾貝爾醫學獎。

1968年: Stanley Cohen 通過研究微生物導致的疾病,認識到微生物攜帶的抗抗生素基因在質粒(一種染色體外的環狀DNA)上,並成功純化質粒,將其插入到其他的微生物細胞內,實現了抗葯性的轉導。

1970年限制性酶的發現:UCSF科學家 Herb Boyer 在研究抗生素的過程中發現,某些微生物能夠產生特異性的酶地切掉噬菌體的DNA。Herb Boyer分離出了「Big Dad」的限制性酶——EcoR1,在隨後的幾年,人們又發現了上百個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能夠特異性地作用於DNA的特殊位點。早期的研究者 Hamilton Othanel Smith因分離出新的限制性內切酶HindII而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醫學獎。

1972年基因重組技術:Paul Berg 將SV40病毒和大腸桿菌DNA碎片的鈍性末端接合在一起,製造了重組的DNA。他與 Walter Gilbert 和 Fred Sanger 一起獲得了1980年諾貝爾醫學獎。

1972年「從腌牛肉到克隆」:Cohen 和 Boyer 一起研究一種方法將可以產生某種特異蛋白質的DNA片段插入微生物的質粒中,通過攪拌(發酵)促進微生物生長的同時生成需要的蛋白質——這就是生物技術工業化的基礎。

1974年第一個基因重組試驗:Stan Cohen, Annie Chang 和 Herb Boyer 將屬於青蛙的一段DNA成功放入大腸桿菌染色體中。從此,大腸桿菌就象生物實驗室中的實驗小鼠一樣,成為DNA重組試驗的經典素材。

1975年Asilomar會議: Paul Berg 組織發起一個國際性會議召集世界著名的100多位科學家一起交流對重組DNA技術的認識,並建立一個「指南」避免其他科學家重復無謂的研究。

1975年DNA測序的發展: 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的 Walter Gilbert 和 Allan Maxam 幾乎在同時發明兩種技術可以用來測量基因的最基本的序列。他們和 Paul Berg 一起獲得了1980 諾貝爾獎 。

1975年 Cesar Milstein,Georges Kohler 和 Niels Jerne 提出了抗體形成的「天然」選擇學說。即最初進入動物體內的抗原,有選擇性地與「天生」就存在於體內的「天然」抗體結合,然後一起進入細胞,並給細胞以一信號,是其產生更多的相同抗體。

1976年生物技術的突破:把細胞當作「廠房」來生產特定的激素和蛋白開始成為現實。29歲的矽谷冒險資本家 Robert Swanson 和 Herb Boyer 一起組建了Genentech 公司,目標是克隆人胰島素。該公司1980年10月14日上市。

1978年克隆成功人胰島素:Genentech的科學家用大腸桿菌克隆了人胰島素,並把該技術轉讓給Eli Lilly公司。1982年人胰島素成為FDA批准生產的第一種基因葯物。

1985年Genentech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自己的生物產品的生物技術公司,其產品ProTropin能給缺乏生長激素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生長激素。

1986年聚合酶鏈式反應(PCR):Kary Mullis 利用一種熱穩定DNA聚合酶——Tap聚合酶,使DNA片段在幾小時內復制擴增了上百萬倍。雖然 Kary Mullis 在這項研究中所做的貢獻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得到科學界的承認,但是 Kary Mullis 終於憑著自己不懈的努力,發明人工合成DNA的「寡聚核苷酸定點誘變法」,最終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而發生在Hoffman-LaRoche和 Promega Biotech 兩者之間的PCR 技術和關鍵酶Taq 聚合酶的所有權之爭,直到1999年才告結束。

1989年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發起:該計劃的目的是在2005年以前完成人類100,000個基因的圖譜、序列,促進生物學研究的進步。計劃投入30億美元。

1990年首次使用基因療法:4歲的小女孩 Ashanti DiSilva 成為第一個接受基因療法的病人。William French Anderson 和NIH的同事在 Ashanti DiSilva 的T細胞中插入一個正常的 ADA 基因,將其注入她的血液系統。正常的T細胞以每月增長25%的速度生長,改善了她的免疫功能,Ashanti DiSilva 終於能象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1994 年4月18日,美國FDA宣布 Calgene's FlavrSavr 公司的西紅柿——世界上第一個轉基因食物將被擺放在超市的貨架上售賣。FlavrSavr 公司整整花費了十二年時間和5.25億美元的研究投入,最終獲得了FDA的安全認證。但是,由於售價過高以及來自各方面的市場抵制,負債累累的 FlavrSavr 於1997年宣布破產。

1997年首個由成年動物細胞克隆的動物—— Dolly 誕生: 1997年2月,Ian Wilmut 及同僚宣布克隆羊Dolly誕生。Dolly是由一隻6歲大的成年綿羊的乳腺細胞在另一隻綿羊子宮內孕育而成的。

1996年基因晶元技術的產生:基因晶元無疑是基因表達和DNA測序技術的一個重大突破。一枚纖小的玻璃或硅制的微晶元,卻能包含成千上萬個獨立的、能同時進行檢測的基因。基因晶元技術從此成為製造業、探通術、成像技術和規模化分析測量的重要手段並帶動新興工業的發展。

1997年克隆鼠誕生:1997年10月3日,Dolly又增添了幾位克隆夥伴——Cumulina 及其22位同胞,其中包括通過「Honolulu「 技術進行核移植,由克隆鼠克隆而得的小鼠。它們的主人 Teruhiko Wakayama 認為,種種跡象表明,用成年哺乳動物肌肉細胞進行克隆,可以得到完整的新個體。

1997年第一個人類的人造染色體:科學家利用自然化合物合成了人造染色體——「基因盒子(Genetic cassette)」,以用於特定的基因治療。該染色體上的基因在細胞內可以持續復制和表達達6個月之久。

1998年5月與基因組計劃賽跑:J. Craig Venter 和 Perkin Elmer 合夥創建Celera 基因公司,其目的是要在比「人類基因組計劃」花費更少的經費投入和時間的前提下,提前繪制出人類的全部基因序列。該公司擁有強大的測序能力和僅次於五角大樓的計算能力。

1998年11月人類基因組計劃宣布將加快研究進度:DOE和NIH宣布新的5年目標是在2003年完成測序, 2001年實現基因草圖的繪制。

1998年11月,James Thompson 和 John Gearhart 領導的兩個研究小組分別成功地培養出了人胚胎幹細胞。科學雜志把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列為1999年科技突破之一。這兩個小組的項研究都是由 Geron Corporation公司支持的。 [August 23, 2000: NIH Publishes Final Guidelines for Stem Cell Research]

1999年9月9日:Celera 宣布已完成果蠅的基因測序,並馬上開始人類基因組測序。有學者指出,Celera 將無法完成所有基因序列的檢測,而且也不會將研究成果公布於眾。但是還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種說法。Science 雜志有全文報道。

2000年6月26日,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它將給科學家免費提供90%以上的基因圖譜,雖然其中難免有遺漏和錯誤,但是這高質量的基因序列表將幫助人類了解遺傳疾病的發生原理和機制,以尋求新的治療途徑。

2001年2月15/16日,人類基因組初步分析結果發表:HGP和Celera科學家們分別將他們的初步分析結果發表在2月15日的Nature和2月16日的Science上。

閱讀全文

與蛋白質測序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