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類醫學發展史經歷了哪幾種醫學模式的轉變
經歷了原始醫學、古代經驗醫學、近代實驗醫學和現代醫學的過程。古代經驗醫學持續時間很長,醫學模式的轉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古代東方醫學也逐漸積累了許多有價值的治病經驗。據可靠資料記載,大約在公元四世紀,印度就能做斷肢、眼科及剖腹產等手術。埃及很早就使用催吐下泄、利尿、發汗等治療法,並已知灌腸法,後者實際上起了治療、清腸或排出腸內腐敗物的作用。
2、古代西方醫學,古代的醫學最初的奴隸制國家產生於大河流域的兩旁。埃及人在尼羅河流域,巴比倫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人在印度河和恆河流域,中國人在黃河流域,創造了自己的文化事業。
3、印度醫學認為健康是機體的三種原質──氣、粘液、膽汁正常配合的結果。以後希臘醫學的「四肢液說」影響了印度,使原有的三體液說增加了血液,成為「四大」學說。
4、巴比倫和亞述的醫學,巴比倫和亞述的占星術,與醫學有密切的關系。他們認為身體構造,符合於天體的運行,這種人體是個小宇宙的觀念,與中國古代頗相似。他們重視肝臟,認為肝臟是身體之主要器官,並用於占卜(肝卜)、對祭祀所用動物的肝臟檢視極為精細。
(1)醫學模式是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擴展閱讀:
近代醫學經歷了16~17世紀的奠基,18世紀的系統分類,19世紀的大發展,到20世紀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發展為現代醫學。20世紀醫學的特點是一方面向微觀發展,如分子生物學;一方面又向宏觀發展。在向宏觀發展方面為人們認識到人本身是一個整體。
把人作為一個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體來研究。20世紀以來基礎醫學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論的發展,它有力地推進了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20世紀醫學發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學的進步。各學科專業間交叉融合,這形成現代醫學的特點之一。
❷ 醫學模式的概念
1.醫學模式:其核心是醫學觀,是在醫學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對醫學本質的概括。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與人類健康需求的不斷變化而演變。對人們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起著指導作用。
2.醫學模式的演變
(1)神靈主義醫學模式:認為人的生命與健康是上帝神靈所賜,治療主要依賴求神問卜。
(2)自然哲學醫學模式:把健康、疾病與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聯系起來觀察和思考的,樸素的辯證的整體醫學觀念。
(3)機械論醫學模式:以機械唯物主義觀點,以機械運動來解釋一切生命現象的醫學觀和方法論,把醫學引向實驗醫學時代,可以看成是生物醫學模式的初級階段。
(4)生物醫學模式:從生物學角度認識健康和疾病,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環境內在聯系的醫學觀和方法論。忽視了人的社會性和復雜的心理活動及主體意識
1)醫學模式是在醫學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是人類在與疾病抗爭和認識自身生命過程的實踐中得出的對醫學本質的概括。
(2)醫學模式的核心是科學的醫學觀。
(3)醫學模式是醫學理論研究和技術實踐的指導思想。
(4)醫學模式既體現醫學觀,也體現方法論醫`學教育網整理。
(5)醫學模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僵死的教條,而是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與人類健康需求的不斷變化而演變。
(6)醫學模式的演變是客觀存在的歷史潮流,人們應當從現代觀念、現代思維方式和現代健康需求去把握醫學的時代特徵,把握住醫學發展的方向。
❸ 近代醫學模式又稱為什麼
近代醫學模式又稱為生物醫學模式。
生物醫學模式人們運用生物與醫學聯系的觀點認識生命、健康與疾病。在關於健康與疾病的認識,人們認為健康是宿主(人體)、環境與病因三者之間動態平衡,這種平衡被破壞便發生疾病。這種以維持動態平衡的醫學觀所形成的醫學模式。
醫學模式是對人類健康與疾病的特點和本質的哲學概括,是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時期和醫學科學發展階段,認識和解決醫學遇見看問題的思考。
醫學模式的核心是醫學觀,主要研究醫學的屬性、職能、結構和發展規律。
(3)醫學模式是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擴展閱讀:
古代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學模式,建立了中國陰陽五行學病理學說,到後來依次經歷機械唯物論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以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現代醫學起源於生物醫學模式,從純生物學角度研究宿主、環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動態平衡。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和疾病譜的變化,人們逐漸認識到原有醫學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現代醫學開拓了廣闊的空間,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拓展了醫學的境界。強調關心病人,關注社會,注重技術與服務的共同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趨於一致,提示了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
❹ 醫學模式有哪幾種各自特點與局限如何
由於醫學包括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所以醫學模式也就包括醫學認知模型內(medical model)和醫學行容為模式(medical pattern)。前者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人們對醫學自身的認識,即醫學認識論;後者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人們的醫葯實踐活動的行為範式,即醫學方法論。醫學模式是從實踐中抽象出來的理論概念,常用語言文字或圖像表示。醫學模式一經形成,便會成為醫學實踐的指導。
醫學模式( medical model )又叫醫學觀,是人們考慮和研究醫學問題時所遵循的總的原則和總的出發點即是人們從總體上認識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轉化的哲學觀點,包括健康觀、疾病觀、診斷觀、治療觀等,影響著某一時期整個醫學工作的思維及行為方式,從而使醫學帶有一定的傾向性、習慣化了的風格和特徵。已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學心理學正是適應這一轉變而逐步發展、完善起來的 。
❺ 醫學模式的演變
隨著工業、農業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健康和疾病的思考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表現在醫學模式方面,歷史上歷經幾次重要的演變。學術界對醫學模式的轉變總結為以下幾個階段:
1.神靈主義醫學模式 (spirtualism medical model) 古代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科學知識貧乏,主要是神靈主義的醫學模式。那時候,無從談及對腫瘤病因的自然主義認識。
2.自然哲學的醫學模式 (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人類逐漸認識自然現象,並努力用自然主義的觀點解釋腫瘤的病因病機,且在使用中積累了大量有葯理作用的動植物、礦物治療疾病的經驗,這是經驗主義的醫學模式——自然哲學的醫學模式。這就有了對腫瘤病因病機的自然哲學的認識。這些認識雖在總體上有其合理之處,但在細節上卻失之粗疏,且缺乏實證科學的「判決性實驗」證據的支持,故只能是值得重視的眾多假說。
3.機械論的醫學模式 (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 16~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帶來了工業革命,推動了科學進步,也影響了醫學觀。當時,把人比作機器,認為疾病僅是這架「機器」某部分機械失靈。並用機械觀來解釋一切人體現象,忽視了人的生物性、社會性以及復雜的內部矛盾。醫生的任務就是修補機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是以「修理機器」(治療)為主的機械醫學模式。這種醫學模式主導下的腫瘤病因病機認識,囿於部分部件的失靈,從總體上說甚至遠不及自然哲學醫學模式主導下的——例如中醫學的——有關認識來得正確和合理。
4.生物醫學模式 (biomedical model) 經過18世紀到19世紀,工業革命轉向高潮,基於自然科學和醫學高度發展,生物學家、醫學家提出了進化論、細胞學說,發現了微生物等致病因子。這些科學事實使人們對健康與疾病有了較為正確的理解,對傳染病的認識及病原微生物的發現,從生物學角度明確了疾病原因,形成了生物醫學模式。在此基礎上,利用了預防接種以預防傳染病,並創建了免疫學,陸續研製了各種疫苗。幾十年來,使傳染病發病率明顯下降,從有病治病進入未病防病的時期。這種醫學模式主導下的腫瘤病因認識,主要著眼於生物學的細胞、基因,及對它們可產生比較大影響作用的物理、化學、生物因素。並在相關認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形成了今天的主流性認識。然而遺憾依然存在,至少,生態、社會、心理等因素均未被考慮在內。它要求人們象對待傳染病一樣,對待諸如腫瘤、心腦血管等疾病。顯然這仍是大有欠缺的。
5.生態醫學模式 (ecomedical model) 進入20世紀初,人們認識到疾病的發生除病原體這一外因外,還與人體內、外環境之間的生態平衡受到破壞有關,進一步提出了生態醫學模式。生態醫學初級階段側重外環境,即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人體的作用,而後期階段則注意到了人體內環境(微環境微生態)的作用,即人要健康長壽,必須內外環境統一,並且要保持體內正常微生物間的微生態平衡,從未病防病進而為無病保健。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國內外發展了多種多樣的微生態制劑,以恢復和保持體內微生態平衡,達到保健的目的。從整體來看,這種醫學模式,可視為對傳統中醫的醫學模式精神在更高層次的上一種「回歸」。因為它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體內在的協調,而這些則正是傳統中醫醫學模式的主旨。對腫瘤的認識,這一模式也有其進步之處,因為在它的影響下,與腫瘤發病有關的內外生態環境因素得到了高度重視,並取得了許多研究進展。
6.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時代在不斷發展,認識在不斷提高,人們認識到健康與否或疾病是否發生還包括與社會、行為和心理等因素有關。因此,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倡導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現代人們幾乎已不再恐懼傳染病,但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等依舊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而這些疾病與心理緊張、環境污染、社會文化、個人行為等密切相關。人不僅是一類高級生物,而且還具有社會屬性,文化、倫理等因素都影響著他(她)。這些因素不僅誘使著許多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並能決定他的健康長壽與否,或許多疾病的發展和轉歸。因此,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能指導人們更全面客觀地觀察和解決現代的健康和疾病問題。特別是對極其復雜的腫瘤之類疾病的病因、病機及防範等的認識和應對,將更突顯其重要意義。21世紀已經來臨,人們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腫瘤防治方面的積極作用,將有更高的期盼。
❻ 求醫學高人啊~~ 1.試述醫學模式的轉變對醫療觀念的影響。2.闡
醫患溝通的過程是
具體過程為:
(1)問候:醫師主動向病人打招呼、為病人的久候表示歉意、自我介紹、詢問病人如何稱謂、問明就診目的、上次就診情況等。
(2)病人就坐:依據病情安排病人,使病人舒適就坐或平躺,盡量使病人放鬆、注意力集中。
(3)建立和諧的關系:克服語言、文化和社會地位的障礙,對病人表現出誠肯、尊敬、同情、熱心、信任和無偏見。
(4)詢問病情:鼓勵、啟發病人如實、仔細地敘述病史,要耐心傾聽不要隨意打斷病人的陳述、避免暗示和提問過於復雜。
(5)醫生情感表達:鼓勵、支持、安慰病人,體諒病人疾苦。
(6)非語言交流:注意姿態良好、態度端正、表情自然、避免給病人留下不好印象。
(7)討論方法:允許病人充分表述,引導病人清楚表述重要的問題,小心處理敏感話題,不時強調重要線索和關鍵問題。
(8)討論相關問題:工作、社會活動、業余愛好、性生活等。
(9)生活情況:主要生活經歷、人格、家庭、人際關系、不幸遭遇等。
(10)病人教育:向病人闡明診斷,提供健康咨詢,建議疾病的預防措施等。
(11)闡明治療措施:對處方進行解釋,向病人講明治療的適應性、副作用。
(12)建立長期聯系:如病情需要囑復診並堅持隨訪。
(13)總結:簡明扼要的對本次診療過程進行總結,徵求病人意見,對病人的信任與合作表示感謝。
(14)反饋:對所診治的病人進行登記,隨訪,了解治療效果。
❼ 醫學模式轉換的歷史
轉換醫學模式,關注身心健康
Changing medical pattern and concer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年03期
趙春霞
通過對我院20年間死亡教職工回顧分析發現,由心理、社會因素所致的心身疾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明顯增多,研究表明:目前對人類健康和生命構成嚴重威脅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病毒、細菌等生物所致的傳染病,而是由明顯的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由此轉變醫學模式,加強身心健康教育、減少中青年教師的早衰,已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 醫學模式 , 身心健康 , 防治
添加到閱覽室
閱讀軟體下載
與<<轉換醫學模式,關注身心健康>>相似的文獻。
突發事件的應對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ccidout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徐迎春
體育鍛煉與城鄉大學生身心健康差異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Training and Physical--Mental Health of Urban and Rural University Students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徐葉彤 , 張亞平
山東中醫葯大學獨生子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Only - child Undergraate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國學校衛生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董元坤 , 段長利
陝西省高校教師身心健康與體育鍛煉現狀調研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Exercise of College Teachers in Shanxi Province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邱毅 , 黃靜珊 , 王興林 , QIU Yi , HUANG Jing-shan , WANG Xing-lin
論社會環境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Effects of Social Environmen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 Journal of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王沖 , WANG Chong
影響中國大學生身心健康若干因素的調查分析 Survey and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羅加冰
論朱熹的身心健康思想 On Zhu Xi's Thought of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東南學術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詹石窗 , 於國慶
中年女教師身心健康問題初探 A Study o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Middle - aged Women Teachers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盧泰琦 , LU Tai-qi
從醫學生"三年級病"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Necessity of Mental Health Ecation in Light of "Third-Year Illnes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西北醫學教育 Northwest Medical Ecation] 張仁漢
社會支持對慢性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 The Impaet of Social Suppor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ronic Patient Psychology Department [醫學與哲學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蔡翥 , CAI ZHU
應用三維健康標准綜合評價大學生身心健康 Evalu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by three-dimensional health standard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cation] 羅加冰
肥胖對兒童身心健康的影響 Effect of Obesity on chil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中國學校衛生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夏慶華
中高級知識分子身心健康狀況及對策 Statu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for medium and senior intellectual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cation and Sports] 楊永輝 , YANG Yong-hui
高校餘暇體育與增進身心健康關系的研究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Physical Exercise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 University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Journal of Guangzhou Physical Ecation Institute] 葛吉生 , 高全
高校教師體育鍛煉及身心健康現狀分析與對策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hysical Training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陶磊
更多相似文獻...
請你按照網址自己查閱,因為這些資料不能下載。
❽ 現代醫學模式指的是什麼
現代醫學模式是:生物——心理—— 社會
中醫學醫學模式:人體——自然——社會心理(天人一體現)。
醫學模式是對人類健康與疾病的特點和本質的哲學概括,是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時期和醫學科學發展階段,認識和解決醫學遇見看問題的思考。古代主要是神明模式和自然哲學模式。而現代醫學起源於生物醫學模式,從純生物學角度研究宿主、環境和病因三大因素的動態平衡。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和疾病譜的變化,人們逐漸認識到原有醫學模式的不足,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現代醫學開拓了廣闊的空間,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拓展了醫學的境界。強調關心病人,關注社會,注重技術與服務的共同提高。並且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趨於一致之處。提示了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
醫學的進展越來越快,在職醫生也要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因而醫院不僅要承擔醫學院校學生的臨床培訓任務,還要組織醫生的繼續教育。於是現代化醫院就成了集治療、預防、科研和教學四項任務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務單位。這種有分有合、分而再合的變化正反映了醫學發展的辯證法。
現代醫學模式的內涵
1現代醫學模式恢復了心理社會因素在醫學研究系統中應有的位置 。
2現代醫學模式更加准確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義和生物醫學的價值。
3現代醫學模式全方位探求影響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因果關系。
❾ 對醫學的起源與發展的啟示
一、中國文化傳統
1、中國文化傳統的概念:文化,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態,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
中國文化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內,從古至今,世代相傳的,以漢族為主體的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具有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共同民族特點。傳統是指沿傳下來的思想、文化、道德、風俗、藝術、制度以及行為方式等。
中國文化傳統是指在中國文化歷史發展過程中,自夏、商、周以來至鴉片戰爭前,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的文化(有的認為可延至「五四」新文化運動前),是由歷史沿革而來的,世代相傳的,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
2、中國文化傳統的精神:中國文化傳統是在中國特定的地理、經濟和社會指導下形成和發展的,其核心精神為「致中和」。這種中和精神,是中國古代人追求的最高目標,最高境界。它具體體現在:
(1)在人與自然關繫上,就是要做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文化傳統精神的主導觀念。無論儒、道、佛、墨,還是法、兵、農、醫等各家,均以「天人合一」為出發點和歸宿。
(2)在人與社會關繫上,就是要做到人倫和諧,即人際關系融洽、和諧、和睦,以和為貴,即「人和」。這種中和精神,培養了中華民族仁愛溫良,平和寬大的品格,反映了中華民族崇尚團結,熱愛和平的價值觀念。
3、中國文化傳統的特徵:
(1)整體性:中國文化傳統把宇宙看成是一個「天人合一」的和諧整體,人—自然—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善於從整體上認識世界,把握事物,重視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發展,具有強烈的整體意識。這就是中國文化傳統的整體觀念。
(2)人文性:中國文化傳統特別重視人的倫理道德,在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各種文化形態中,傳統倫理思想處於中心地位。重視修身,以修身為本,是中國傳統道德的基本特點。主張通過自身的修養和學習,成為高尚的有理想的人。
(3)承傳性:中國文化傳統重視傳統的繼承,認為繼承是延續的前提。因此,中國文化傳統的發展始終有著一以貫之的承傳性。在學術上,講究「道統」,「師承」,視先秦典籍為判斷是非的經典。
中醫學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著中國文化傳統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徵。
二、中醫學以文化傳統為底蘊之體現:
1、天、地、人三位一體的整體觀:中醫學認為,天文、地理、人事是一個有機整體。天人合一,形神一體。人類生活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之中。中醫學從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去重視自然、社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形成了人(生物、心理)—自然—社會的整體醫學模式。這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大一統的整體觀的體現。
2、人命至重,以人為本的醫德觀:中國文化傳統的人文精神在於以人為本,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基於這種人文精神,中醫學認為,「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把人的生命價值視為醫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這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救死扶傷精神,是中國文化傳統關於人倫和諧價值觀的體現。
3、陰陽協調,動靜互涵的恆動觀:天地萬物原於一氣,人之生死由乎氣。運動是氣的根本屬性。人體是一個不斷發生著升降出入的形氣轉化運動的機體。運動貫穿於生命過程的始終。中醫學非常重視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認識健康與疾病,指導防病治病,延年益壽。這是中國文化傳統動靜平衡觀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