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二人轉的起源收集資料。
遼寧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了王鐵夫著的一本小冊子《東北二人轉研究》(見附件),其中第一部本就是「二人轉的起源和發展」
謝謝
❷ 二人轉有多少年的歷史
東北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唱蹦子、吉劇、過口、雙條邊曲、風內柳、春歌、半班容戲、東北地方戲等。
傳統認為,「二人轉」發源於清康熙、雍正年間,距今有300年歷史。中國民族史學會遼金契丹女真史學會副秘書長、金源文化專家郭長海先生經過多年考證,認為「二人轉」起源於金代,距今已經有800餘年的歷史。郭長海先生認為,「二人轉」是金源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源於金源內地。如今的「二人轉」是傳承過程中的一種演變。
❸ 二人轉的起源在那裡
二人轉是東北的民間小戲。二人轉不只是兩個人轉。它一樹多枝,一類唱腔,卻有多種演出形式,大體可分「單」
❹ 二人轉有多少年歷史了
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自古以來除遼東、遼西有少量漢人外,以內白山黑水為中心的廣容袤地區則是少數民族特別是滿、蒙等騎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間,清朝實習嚴厲的「封關」政策,嚴禁漢人進入關東。康雍乾盛世過後,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國力日弱,加上外敵入侵,「封關」政策名存實亡,導致清後期和民國初年出現「闖關東」大潮,大批山東、河北人進入東北,「秧歌打底,蓮花落鑲邊」的二人轉就是「闖關東」的人從關內外帶至關外的。據《博覽群書》2010年第3期(作者畢玉才、劉勇)。
二人轉這個名字最早見於偽滿洲國康德二年
❺ 二人轉歷史
二人轉起源並流行於東三省,至盡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由於清末的社會動盪以及戰爭的緣故,文獻記載大多不全,長期以來僅是在民間的流傳,具體無從考證。
有記載,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懷德縣八家子老爺廟(普濟寺)的廟會上就曾演出過蹦蹦戲。早期的二人轉沒有女演員,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二人轉」的叫法才得以流傳。四平、遼源、吉林、長春、鐵嶺等大、中城市,及西豐、榆樹、梨樹、德惠、雙遼、扶余、鎮賚等縣,相繼成立地方戲隊(演出二人轉)。一九五五年,女演員開始逐漸增多,二人轉的演出基本結束了男扮女裝的歷史。自此,男女開始分腔,演唱講求科學發聲方法。六十年代,「二人轉」的劇種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加強了編導工作,開拓了二人轉的新劇目,豐富了音樂伴奏,改進了服飾,充實了舞蹈美術,演員手持道具的種類有了發展變化。在內容上對古典劇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剔除「紙級、庸俗、丑惡的表演」;發展「健康、幽默、風趣的優良傳統」。音樂唱腔要克服「單調、貧乏的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聽,舞的優美,逗的風趣,扮的逼真,絕活精湛」,五功綜合,雅俗共賞。
改革開放以後,「二人轉」曲牌又不斷出新,伴奏樂器增加了揚琴、琵琶等,並兼用武場鼓、鑼、鈸。演員手持道具又增加了花傘、紗巾、長綢。根據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飾又得到相應的改進。舞台演出運用燈光色彩的變幻,烘托戲劇情境,綜合藝術質量不斷提高。此間湧出了大量精彩曲目,如《馬前潑水》、《回杯記》、《包公斷後》、《包公賠情》、《西廂·聽琴》、《雙比武》、《馮奎賣妻》、《水漫藍橋》等。這些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久演不衰。
在新的世紀,遼寧省鐵嶺市民間藝術團的二人轉演員趙本山,立志要將二人轉這個在東北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地方戲發揚光大,使其再現輝煌。二○○一年,由趙本山發起組辦的「趙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為二人轉在新世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趙本山也在本次大獎賽中收了五位優秀的二人轉演員為徒,他們分別是翟波、王小寶、王小力、張小飛、唐鑒君,他們都出演了趙本山自導自演的十八集農村題材輕喜劇《劉老根》。隨著這部劇的熱播,在全國掀起了「東北二人轉熱」。劇里二人轉演員的精彩表演,也使全國人民對二人轉這門民間藝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相信由這些優秀的二人轉演員的努力創新、創作,會出現更多優秀的作品,將二人轉這種東北的藝術推向全國,使更多的人喜歡二人轉。
❻ 東北二人轉的由來
伴隨著趙本山團隊之中的宋小寶、趙四兒等人的走紅,東北二人轉也再一次的走入了大眾的眼簾,二人轉演員的風趣幽默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往往只需要一個動作就能將觀眾逗得捧腹大笑。那麼東北二人轉的起源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三、二人轉名字的來由在康德二年的時候,第一次將東北出現的這種新的表演形式,成為了二人轉,在解放之後的第一屆音舞大會之上,二人轉演出第一次正式的登上了國家的舞台,也是在這個時候,二人轉這個名字才開始正式的被所有文藝界的人士所認可,並且越發的響亮。
二人轉是東北民間最具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將東北農村的特色表演得淋漓盡致,其中所蘊含的酸、色和俗是它最大的特點,後來經過趙本山的另一番演繹之後發揚光大。當然搬上舞台之後的二人轉,也有人表示,失去了二人轉本身所表達的田間地頭的那種鄉土味道。
❼ 二人轉歷史發展概況
東北二人轉,作為東北獨有的地方戲種,已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和喜愛,它那精美的唱腔,雅俗共賞的表演形式足以令人贊嘆。如今的電視、戲院、劇場都是了解、欣賞二人轉的好去處。可是,在享受二人轉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二人轉的起源及發展也在許多人的腦海里劃了一個問號。人們不僅會問,二人轉的表演藝術形式是怎樣形成的呢?它為什麼愈來愈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呢?
二人轉自草創至今,已有近300餘年的歷史,藝人師承關系可上溯到清朝嘉慶末年。是在東北大秧歌的基礎上,吸取了河北的蓮花落,並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場等表演形式演變而成。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二人轉屬走唱類曲藝,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東部三盟一市。
二人轉在歷史曾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流派。東路以吉林市為重點,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遼寧黑山縣為重點,受河北蓮花落影響較多,講究板頭。南路以遼寧營口市為重點,受大秧歌影響較大,歌舞並重。北路以黑龍江北大荒為重點,受當地民歌影響,唱腔優美。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講板頭,東要棒」的諺語。後來各流派取長補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轉。
二人轉這個名字最早見於偽滿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東日報》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館,邇來未識由某鄉邀來演二人轉者,一起數人,即鄉間蹦蹦,美其名曰『蓮花落',每日裝扮各種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大會上,東北代表團的二人轉節目正式參加演出,從而二人轉這個名字首次得到全國文藝界的承認,並叫得越來越響。
❽ 二人轉有多少年歷史
二人轉起源並流行於東三省,至盡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但由於清末的社會動盪以及戰爭的緣故,文獻記載大多不全,長期以來僅是在民間的流傳,具體無從考證。
有記載,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懷德縣八家子老爺廟(普濟寺)的廟會上就曾演出過蹦蹦戲。早期的二人轉沒有女演員,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二人轉」的叫法才得以流傳。四平、遼源、吉林、長春、鐵嶺等大、中城市,及西豐、榆樹、梨樹、德惠、雙遼、扶余、鎮賚等縣,相繼成立地方戲隊(演出二人轉)。一九五五年,女演員開始逐漸增多,二人轉的演出基本結束了男扮女裝的歷史。自此,男女開始分腔,演唱講求科學發聲方法。六十年代,「二人轉」的劇種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加強了編導工作,開拓了二人轉的新劇目,豐富了音樂伴奏,改進了服飾,充實了舞蹈美術,演員手持道具的種類有了發展變化。在內容上對古典劇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剔除「紙級、庸俗、丑惡的表演」;發展「健康、幽默、風趣的優良傳統」。音樂唱腔要克服「單調、貧乏的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聽,舞的優美,逗的風趣,扮的逼真,絕活精湛」,五功綜合,雅俗共賞。
改革開放以後,「二人轉」曲牌又不斷出新,伴奏樂器增加了揚琴、琵琶等,並兼用武場鼓、鑼、鈸。演員手持道具又增加了花傘、紗巾、長綢。根據塑造人物的需要,服飾又得到相應的改進。舞台演出運用燈光色彩的變幻,烘托戲劇情境,綜合藝術質量不斷提高。此間湧出了大量精彩曲目,如《馬前潑水》、《回杯記》、《包公斷後》、《包公賠情》、《西廂·聽琴》、《雙比武》、《馮奎賣妻》、《水漫藍橋》等。這些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久演不衰。
在新的世紀,遼寧省鐵嶺市民間藝術團的二人轉演員趙本山,立志要將二人轉這個在東北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地方戲發揚光大,使其再現輝煌。二○○一年,由趙本山發起組辦的「趙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為二人轉在新世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趙本山也在本次大獎賽中收了五位優秀的二人轉演員為徒,他們分別是翟波、王小寶、王小力、張小飛、唐鑒君,他們都出演了趙本山自導自演的十八集農村題材輕喜劇《劉老根》。隨著這部劇的熱播,在全國掀起了「東北二人轉熱」。劇里二人轉演員的精彩表演,也使全國人民對二人轉這門民間藝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相信由這些優秀的二人轉演員的努力創新、創作,會出現更多優秀的作品,將二人轉這種東北的藝術推向全國,使更多的人喜歡二人轉。
❾ 東北二人轉 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朋友你好:二人轉在東北地區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 因其濃郁的泥土氣息和獨特的鄉音鄉情,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被稱為東北黑土地上的「山花野草」。近些年,隨著東北文藝作品的火爆,二人轉逐漸從農村走向城市。去年遼寧省的各大劇場演出了18000多場二人轉,觀眾人數達 到360多萬人。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東北地區的不少農村,人們已經很難看到傳統的民間二人轉了!
❿ 二人轉作為東北民間藝術之寶,應該怎麼傳承下去怎麼為世人所熟知
二人轉作為曲藝百花園中的一枝山花,不可避免地具有曲藝的說唱類屬性。雖然里賣的有些專是帶屬色的內容,但也是根植於底層的,所以二人轉才會流傳了300多年
關於傳承,首先就是綠色化,二人轉一開始不是這樣的。臟口粉口不是好的二人轉,我們應該注重的是二人轉中最為本質的東西。
進而對此進行保存,進而對這些東西進行融合,從而在保留其本質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二人轉的發展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