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隋文帝當時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貢獻: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內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容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 -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鮮卑姓氏為普六茹,普六茹鮮卑姓氏是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並讓宇文泰鮮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
2. 隋文帝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有
最大的功績是復 統一國家 結束戰亂 從此制中國又進入了和平統一的時代,第二,開創科舉制度,從此建立了持續長久的考試選官制度;第三,開修大運河,實現南方經濟的發展,為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做了貢獻;第四,實現民族的大融合~!!
3. 隋文帝的主要貢獻
隋文帝結束了來自西晉末年到源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使隋代獲得了「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的贊譽,為中國封建社會隋唐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1、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
2、自從周武滅佛後,佛教元氣大傷,隋文帝登基後,大興佛教,隋唐佛教之盛,歷史上稱為黃金時代。
3、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所仿照原形)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設計和布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
4、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將中國重新置於一個政權治理下,外御強敵突厥、契丹,內令人民安寧生息,功業之偉大,連後世盛唐也沒有完全恢復隋朝的國土面積。
4. 為什麼隋文帝在歷史上的地位那麼高,他有哪些貢獻
因為隋文帝楊堅在位二十四年,勤勤懇懇,政績卓著。他的主要功績有:修改刑罰、實行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多次減稅、統一南北。楊堅作為皇帝,在政治方面、經濟方面、軍事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中國歷史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隋文帝楊堅提倡節儉,他雖然當上了皇帝,卻依然是不吃肉、不穿華麗的衣服、不許嬪妃戴華麗的首飾,還教育自己的兒子要懂得節儉,作為一國之君,這是非常難得的。他還提倡官員要節儉節約,要把精力放在百姓身上。
5. 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歷史有什麼貢獻
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歷史貢獻:
一、統一中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揮戈南下,滅亡了割據南方的陳朝,統一了全國,同年琉球群島歸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楊堅為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隋文帝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二、政治、經濟制度大改革
大隋朝建立以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
三、文化的救贖
隋的統一標志著胡漢文化嫁接的完成。楊堅拯救了漢文化。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毀、遺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歷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份圖書又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這些圖書大部分也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歷史的塵靄里,但只要是諸子百家的書還在,只要是儒家經典還能留存,中華文明就不會死。
四、統一幣制
隋文帝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五銖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車書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齊、周之故老,梁、陳之舊臣,咸薈粹一朝,成文章之總匯。」
五、廢除酷吏制度
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楊堅掌握北周政權時就曾經進行過改革,親手刪定《刑書要制》,但不太徹底。隋朝建立後,開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人參考魏晉舊律,制訂《開皇律》。開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蘇威、牛弘修改新律,刪除苛酷條文。《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桿上示眾)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
六、集中權利,建立三省六部制
楊堅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體制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很原始、極混亂。楊堅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楊堅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掌握政權的的是五省,即內侍省、秘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內侍省、秘書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秘書省掌管書籍歷法,事務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
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六部的設置成為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製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七、兵農合一
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兵農合一始此。楊堅對於地方機構也進行了改革。他採納度支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閑、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並。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八、整頓戶籍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 共計 164.15萬口。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九、改革仁政
隋文帝還曾頒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
十、修建糧倉、城市、開槽渠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志,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布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
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這就是隋書里的「開皇之治」。
6. 隋朝對歷史發展有哪些巨大貢獻呢
中國歷史經歷過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後,需要時間來休養生息,而隋朝就是那個休養生息的時間段,正是有了隋朝的發展鋪墊,才有了後來唐朝的盛世景象。
隋朝是從公元581年周靜帝禪位於隋文帝楊堅,一直到公元618年,李淵奪位,登基為帝。
隋王朝和秦王朝一樣,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但是,就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裡,隋王朝就將中國發展得無比壯大,以至於當時還有日本人不惜遠赴萬里來到中國學習。
在軍事上,隋文帝和隋煬帝都是優秀的軍事家。他們不愧是父子,一樣的有勇有謀,在戰場上指揮得當,用人唯能。隋文帝做好充足的准備迎接突厥的進攻,大敗突厥,為南下伐陳消除了一個隱患。隋文帝採取高熲的策略,對陳國的農業進行干擾,兵分八路攻滅陳國。隋文帝統一了整個華夏民族。隋煬帝征伐林邑,到達了中國的最南方,還直接攻下了別國的首都,從此隋朝威名遠揚,朝貢不斷。隋煬帝派韋雲起監督突厥軍攻打契丹。韋雲起一人向突厥借兵兩萬,用計策打敗契丹,不耗費本國的一兵一卒。隋煬帝將「以胡治胡」的政治方針發揮到極致。
另外,隋煬帝還收復了伊吾、琉球和吐谷渾,擴大了隋朝的國土面積。隋文帝和隋煬帝都攻打過高句麗,但是都沒有成功。
在外交上,隋煬帝時期隋朝聲名遠揚,許多小國家紛紛前來朝賀,隋煬帝對他們眾國臣服的朝貢體制。各國想要繼續存在下去,就必須定期朝貢。朝貢者,受到隋朝的庇佑;不朝貢者,可能就會被隋朝吞並。
在隋文帝和隋煬帝之後還有一個皇帝,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曾經被李淵擁立為帝,但是在位時間不久,就被李淵奪位了。所以,隋朝一共有三位皇帝,但是一般都說隋朝只有二世。
經過隋文帝和隋煬帝的改革,隋朝發展迅速,到隋煬帝繼位的時候,隋朝的總人口從最初的400多萬戶人增加到800多萬戶,可見其改革的效果之顯著。
7. 隋文帝為我國歷史做出了那些貢獻
隋文帝結束了自東漢末年到隋統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版秦漢以來的又一次統一,使權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開通大運河的廣通渠段,創三省六部制,修建大興城,給中國留下了建築景觀價值。隋代獲得了「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的贊譽,為我國封建社會隋唐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8. 楊堅有什麼歷史功績
破舊立新,垂法後世
——公元588年楊堅創建隋制楊堅是隋朝的開國之君,又是在中國歷史上起過顯著進步作用的封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適應人民渴望統一的願望,結束了西晉以後連續300年分裂動亂的局面,重建並鞏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同時,他又繼承、綜合魏、晉以來的前代舊制,加以因革損益,創建了多種新制,從而加強了封建中央集權,維護了當時社會的穩定,發展了社會生產。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曾經指出:「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中國通史》第三冊)
楊堅生於西魏七年(公元541年),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其父楊忠先仕魏,為大將軍,後仕北周,官居柱國大將軍,封隋國公,食邑萬戶,隨後拜大司空、元帥、太傅,直至天和元年(公元568年)逝世。楊堅承襲父爵為隋國公,娶鮮卑大貴族、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為妻,後又將自己的女兒許配周宣帝為皇後。他憑著父親的政治影響和皇親國戚的條件,拜為上柱國、大司馬,在北周朝廷逐步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政治集團。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故,其子宇文闡年僅8歲,在一群關西人士和鮮卑貴族的合謀引薦下,他入朝輔政,以大丞相身份獨攬朝政。他上台後鎮壓了反叛者,誅殺了北周宗室諸王,於次年(公元581)迫使北周靜帝「禪位」,自己稱帝,改國號為隋,建都長安。開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楊堅以晉王楊廣為統帥,率兵51.8萬人大舉伐陳,於次年攻破金陵,俘獲荒淫腐化的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鎮壓了江南地方豪強勢力的反抗,完成南北統一大業,這是楊堅的一大歷史功績。
9. 隋文帝楊堅的歷史功績的有關事件
楊堅的歷史功績有,滅南陳,威突厥,創科舉,抑豪強,與民休息,開創了開皇之治。
10. 楊堅創造了哪些歷史英雄事跡
楊堅是隋朝的開國之君,又是在中國歷史上起過顯著進步作用的封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適應人民渴望統一的願望,結束了西晉以後連續300年分裂動亂的局面,重建並鞏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同時,他又繼承、綜合魏、晉以來的前代舊制,加以因革損益,創建了多種新制,從而加強了封建中央集權,維護了當時社會的穩定,發展了社會生產。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曾經指出:「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中國通史》第三冊)
楊堅生於西魏七年(公元541年),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其父楊忠先仕魏,為大將軍,後仕北周,官居柱國大將軍,封隋國公,食邑萬戶,隨後拜大司空、元帥、太傅,直至天和元年(公元568年)逝世。楊堅承襲父爵為隋國公,娶鮮卑大貴族、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為妻,後又將自己的女兒許配周宣帝為皇後。他憑著父親的政治影響和皇親國戚的條件,拜為上柱國、大司馬,在北周朝廷逐步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政治集團。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故,其子宇文闡年僅8歲,在一群關西人士和鮮卑貴族的合謀引薦下,他入朝輔政,以大丞相身份獨攬朝政。他上台後鎮壓了反叛者,誅殺了北周宗室諸王,於次年(公元581)迫使北周靜帝「禪位」,自己稱帝,改國號為隋,建都長安。開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楊堅以晉王楊廣為統帥,率兵51.8萬人大舉伐陳,於次年攻破金陵,俘獲荒淫腐化的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鎮壓了江南地方豪強勢力的反抗,完成南北統一大業,這是楊堅的一大歷史功績。
楊堅個人生活節儉,車子、衣服破了隨時修補,便服多用布帛,飾帶只用銅鐵骨角,不用金玉。太子楊勇、三子楊俊都因生活奢侈,被他發現後廢黜免官。他對待臣下極嚴,尤其痛恨貪官,有時甚至秘密派人給官吏行賄,一旦官吏受賄便立即將其處死。對待百姓比較寬平、體恤。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關中飢荒,他遣使察看,攜回飢民食品是豆粉拌糠。他拿著給群臣看,流涕責備自己無德,命令撤銷常膳,一個月內沒有吃酒肉。他在位24年,政績卓著,《隋書?文帝紀》說他:「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宴如也。」封建史家的這段話自然有溢美之處,但也反映了楊堅實行改革後所取得的成績。
楊堅的嚴重弱點是昧於知人。在他身邊雖不乏能臣良將,始終沒有形成一個人才群。他對太子楊勇過於苛嚴,開皇三十年(公元600年)將他廢黜,而對次子楊廣的矯飾和野心,始終未能察破,仁壽四年(公元604年),竟將他立為太子。這年秋天,楊堅病倒於仁壽宮。楊廣以太子身份入侍,派親信張衡入寢殿殺死其父,當夜即霸佔了楊堅寵妃宣華夫人。楊廣登上帝位,是為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即征調200萬民夫營建洛陽城,兩年以後又開鑿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楊廣製造禍亂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使楊堅苦心經營20餘年的帝業,在農民起義的怒潮中崩潰。楊堅創建的隋制,卻又為盛唐立下了一塊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