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采購理念的發展歷史

采購理念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8 17:29:49

㈠ 第一部分 采購理念 什麼是真正的采購

所謂采購理念,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采購的重要性

采購對一個企業來講是一個戰略環專節!實屬踐證明,要在銷售環節取得一個百分點的利潤很難,但在采購環節相對容易,利潤的空間較大。所以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水平的高低,可以成為采購利潤的搖籃,也可以成為企業利潤的墳墓。

2、注重采購環節要實現的目標

過去是為了保證生產,為了部門利益,現在是為了降低采購成本,降低整個生產成本,可提高市場竟爭力。國際采購專家,瑞士的阿爾伯特丁·蓋瑟爾在《采購與利潤》一書中寫道:采購者應對生產總成本的一半負責。因此,公司的成功明顯地受到了采購者在工作表現、發展潛力、談判技巧、創造力、協同工作能力以及在商業過程中積極配合能力等方面的影響。

3、如何實施優化采購

1、要有一批優秀的采購人員

2、要有一個完善的全球采購網路與組織結構

3、要確立采購的基本准則,即游戲規則

總結:制度管理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采購理念實際上是一種采購文化理念,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㈡ 什麼是采購戰略啊

戰略采購是一種有別於常規采購的思考方法,它與普遍意義上的采購區別是前者注重要素是「最低總成本」而後者注重要素是「單一最低采購價格」。簡單地說,戰略采購是以最低總成本建立服務供給渠道的過程,一般采購是以最低采購價格獲得當前所需資源的簡單交易。
戰略采購的好處就在於充分平衡企業內外部優勢,以降低整體成本為宗旨,涵蓋整個采購流程,實現從需求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戰略采購包括以下幾個重要原則:
1.考慮總體成本;
成本最優往往被許多企業的管理者誤解為價格最低,只要購買價格低就好,很少考慮使用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無形資本。采購決策依據就是單次購置價格,例如購買一台復印機,采購的決策者如果忽略了采購過程發生的電話費交通費、日後維護保養費用、硒鼓紙張等消耗品情況、產品更新淘汰因素等而只考慮價格,采購的總體成本實際上是沒有得到控制的。采購決策影響著後續的運輸、調配、維護、調換乃至產品的更新換代,因此必須有總體成本考慮的遠見,必須對整個采購流程中所涉及的關鍵成本環節和其他相關的長期潛在成本進行評估。
2.在事實和數據信息基礎上進行協商;
戰略采購過程不是對手間的談判,而應該是一個商業協商的過程,協商的目的不是一味比價壓價,而是基於對市場的充分了解和企業自身長遠規劃的雙贏溝通。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通過總體成本分析、第三方服務供應商評估、市場調研等為協商提供有力的事實和數據信息,幫助企業認識自身的議價優勢,從而掌握整個協商的進程和主動權。
3.采購的終極目標是建立雙贏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雙贏理念一般很少用在采購中,更多的企業管理者更喜歡單贏,喜歡在采購的過程中總是我方為刀俎,他人為魚肉。事實上雙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它在戰略采購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許多發展勢頭良好、起步較早的企業一般都建立了供應商評估與激勵機制,通過與供應商長期穩定的合作,確立雙贏的合作基準,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要知道,現代經濟條件下市場單靠一、二家企業是不能通吃的,必須講求「服務、合作、雙贏」的模式,互為支持、共同成長。
4.制衡——雙方合作的基礎;
企業和供應商本身存在一個相互比較、相互選擇的過程,雙方都有其議價優勢,如果對供應商所處行業、供應商業務戰略、運作模式、競爭優勢、穩定長期經營狀況等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就可以幫助企業本身發現機會,在互贏的合作中找到平衡。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關注自身所在行業發展的同時開始關注第三方服務供應商相關行業的發展,考慮如何利用供應商的技能來降低成本、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和滿足客戶了。

㈢ 誰能告訴我國內外采購研究現狀、發展動態

經濟學家 給出現代采購的定義為:強調與傳統意義上的采購相區分,現代采購所涉及的方面很廣,它不僅僅是管理開支與花銷,而是企業戰略管理的一部分,采購管理以保證企業物資供應為目標,包括外部資源管理、物資采購、物流管理等多個環節,采購管理的順利實施會提升企業運作的效率。
康善村的觀點為:企業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與發展,需要發揮采購的積極作用,在進行詳細分析與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企業的不足並迅速加以彌補,采購管理目標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Van Weele的觀點為:采購管理就是以合適的時間、地點、質量和數量在企業外部獲取產品和服采購管理的目的是保證企業的物資供應,以使生產順利進行,並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彼得.貝利,大衛.法摩爾,大衛.傑塞,大衛.瓊斯在其著作《采購原理與管理》一書中說,采購的角色發生了變化,采購不再被認為是例行公事的或行政性的訂購活動,即采購不再僅僅是訂購或購買,而是具有戰略作用的,關乎從原材料到使用和棄置整個過程的物料流動。
供應鏈管理現在已經被大型組織看作是降低成本和增加價值的一個領域。組織從供應鏈中削減成本的能力會受到采購活動發展階段的影響。如果采購職能得到了適當的發展,采購可以在供應鏈管理領域進行運作性的,戰術的和戰略的改進。如果某些組織的采購部門能夠以積極主動的戰略方式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有效性,那麼其他組織也可以,然而,降低購置成本、戰略外包、電子商務,所有這些都要靠采購活動發展到適當水平。事務性的、被動的采購活動是無法對這些理念真正做出貢獻的,而得到良好發展的戰略性的采購活動則能夠做到。

㈣ 我想知道關於采購的一些資料

打造企業文化 實施品牌戰略 構建品牌組織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企業界愈發意識到塑造品牌的重要性,品牌也逐漸從工具層面上升到營銷戰略層面,進而躍升到組織戰略層面。當一個企業的戰略目標圍繞著「品牌」來建設,即塑造企業品牌之時,建設品牌化組織也就隨之提上了新的日程,唯有以企業文化基礎上構建品牌化組織,才能規劃、管理好品牌,進而不斷提升品牌資產,達成企業品牌戰略目標的實現。
品牌化組織與組織品牌化的終極目標歸屬一致。但流程與先後側重不同。前者具備了品牌化條件後再展開品牌組織體系的優化,後者是將組織體系開始品牌化建設。有時候是企業在不同階段的側重,不同業務領域中組織的狀況而顯現。那麼,什麼是品牌化組織?為什麼要構建品牌化組織?又如何構建品牌化組織呢?這是奧古特國際品牌咨詢機構多年來一直在企業實戰項目服務過程中努力探索和實踐的課題。還是讓我們一起來展開如下闡釋。

一、 品牌化組織的定義及特點
未來企業的形態更類似於一個由共同價值觀和看法、目標、活動組成的共同體,而不僅僅是一個法律意義上的獨立企業。企業目標由追求利潤向追求價值轉變,企業核心資產由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轉變,企業組織結構由垂直型向網路型轉變,企業合作方式由外包聯盟向虛擬組織轉變。
例如,奧林匹克運動從奧林匹克品牌總設計師顧拜旦,到卓越的奧林匹克品牌管理者薩馬蘭奇,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個以使命為導向、「外部關系內部化、內部業務外包化、局部利益整體化、整體利益分享化」的品牌化組織。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品牌化組織就是以使命為導向,以文化為紐帶,以產品服務為載體,以提供客戶體驗為核心,共同參與塑造品牌形象,創造品牌價值,分享品牌利益的網路化、動態化的虛擬聯盟。其使命是滿足人類更深層次的慾望與需求,任務是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體驗,手段是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目標是建立一個利益共享的聯盟組織,而結果則是品牌成為一個能創造價值的「虛擬資產」。
——品牌化組織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 組織整體戰略以構建強勢品牌為目標
 企業各價值鏈的建設以構建強勢品牌為核心
 企業具有完善的品牌運營流程
 企業具有完善的品牌管理系統
 企業具備完善的文化機制並能給與戰略性支撐

二、構建品牌化組織的重要性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認為組織結構與品牌戰略無關,他們深信任何組織都有可能執行完美的品牌戰略,他們並不相信傳統的公司結構對品牌發展是不合時宜的,這種謬傳使得一家家企業站起來宣稱自己要建立品牌導向,然後又一家家死得不明不白。
事實上,品牌戰略實施應該是一系列配置資源的過程,然而資源的配置是在組織的構架內進行的,組織的特徵將極大地影響到戰略實施的成敗。一個好的組織不僅能夠完成艱巨的戰略任務,甚至能夠通過出色的執行產生意料不到的效果從而超過我們的預期,而一個差的組織不僅使得目標大打折扣,甚至還會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自己打垮自己。
今天的問題已經不是無休無止地懷疑結構是否必須追隨戰略,而是如何建立品牌聚焦型組織,這是一場變革,這不僅意味著要在組織內部建立強有力的品牌管理部門,而且要求其它的部門都能夠建立品牌導向,也就是「品牌化組織」。
——品牌化組織的重要性包括:
 品牌化組織可以支撐企業戰略的到達
 品牌化組織可以為打造優秀文化夯實基礎
 品牌化組織可以確保強勢品牌的塑造
 品牌化組織可以在資本型品牌的高級階段起到長效累積的作用

三、如何構建品牌化組織?
品牌塑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涉及公司各個方面、各個部門、各項工作。現實中,許多組織的品牌要麼根本就沒有被嚴密管理過,要麼被管理得非常糟糕。而組織品牌經常是具有很高價值的資產,占公司資本總量的很大部分,組織品牌應該得到管理,公司沒有一個目標和思想能超越「品牌」的這種作用。
1、明晰企業戰略對組織的要求,形成品牌化組織架構
所有的組織必須將全球競爭力視為一個戰略目標。戰略必須接受一個全新的基本原則,任何組織必須按照業內表現優異的企業設定的標准對自己進行評估。未來型企業組織的目標將由追求利潤向追求價值轉變,企業核心資產由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轉變,企業組織結構由垂直型向網路型轉變,企業合作方式由外包聯盟向虛擬組織轉變。組織與戰略的關系受制於企業外部環境。正是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決定了企業戰略,並隨之需要進行新的組織結構優化。當企業經營的外部市場環境進入選擇過剩的條件時,側重於提高內部生產效率的組織結構,必須轉為側重於外部選擇效率的品牌化組織。
研究表明:品牌建設不是個人行為,需要通過與品牌建設匹配的組織保證,才能形成品牌建設的企業行為。當「品牌」滲透在公司的方方面面時,所有部門都對發展有利的品牌利益相關者的關系負有責任,即一個真正的品牌或名牌應該是一個公司的整體努力。可以說,整個公司都被品牌化了,即組織就是品牌,品牌就是組織。請登陸奧古特咨詢機構網站和奧古特品牌博客查看《組織互動與品牌關系互動模型圖》
奧古特人認為,企業組織內部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就不會有一個良性的生產關系;就不會有高效的生產力;就不會有持續良好的績效增長。為此,在新的利益相關者環境下管理品牌,需要重新審視傳統品牌經營觀念指導下的所有企業內部的管理行為、價值主張、企業文化、組織結構、管理體制、管理資源和經營哲學等等,認真考慮公司經營、責任和活動對品牌管理原則的影響,並對管理公司品牌的組織基礎與過程進行調整,使所有部門都成為培育品牌關系、創造品牌價值的有效通道。在基於品牌的組織中,所有戰略計劃的基礎都必須是深刻理解組織的品牌,而且品牌管理應當得到尊重和應有的評價。
在品牌化組織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可以對品牌組織的名稱進行新的命名,真正做到以「品牌」價值為核心,以消費者為中心,組建企業文化價值中的以分享為主旨的品牌化組織,突出品牌文化的體驗,首先贏得企業內部員工的品牌忠誠度。接下來才可能使顧客,消費者由美譽度走向忠誠度。推而廣之,例如,企業整理的品牌訴求是「快樂分享」為主題的,那麼,我們可以試著將企業的品牌組織做如下劃分,讓每一位消費者感受到企業是以顧客、消費者為導向的,也讓每一位員工明白自己正在創造快樂的使命,而不僅僅是一份養家糊口的枯燥工作。如下是奧古特國際機構在服務企業文化和企業品牌戰略咨詢項目時歸納的品牌組織架構部分體系圖:(請登陸奧古特咨詢機構網站和奧古特品牌博客查看)
——建設品牌化組織需要注意以下關鍵要素:
第一、消費者(顧客)的本性是慾望,能力是消費,所以不斷地刺激消費者(顧客)的消費慾望並滿足其變化的消費能力是品牌組織建設的第一個關鍵點。
第二、企業家的本性是創造,能力是資源整合,所以發揮企業家的創造力和駕馭資源的能力是品牌組織建設的第二個關鍵點。
第三、投資者的本性是投機,能力是風險控制,所以給投資者一個清晰的判斷機會和風險可控的商業計劃是品牌組織建設的第三個關鍵點。
第四、商人(中間商)的本性是把握機會,能力是快速響應,所以與商人們建立高效的溝通平台和利益分配體系是品牌組織建設的第四個關鍵點。
第五、職業經理人(管理者)的本性是執行,能力是團隊管理,所以給職業經理人一個明確的目標並賦予權力是品牌組織建設的第五個關鍵點。
第六、知識員工的本性是自我實現,能力是專業技能創造性的發揮,所以為知識員工創造一個合適的企業文化和構建學習型組織是品牌建設的第六個關鍵點。

2、從文化塑造層面,植入品牌化組織理念
對於企業而言,品牌與組織文化都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並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組織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組織經營的最高境界是品牌經營,基於組織品牌與組織文化的內在一致性和外在的統一性,有效的整合企業資源,改善經營模式,促進企業品牌與企業文化的協同發展也將成為重要的企業經營模式。
奧古特人提醒,在品牌塑造時,必須首先調整組織的價值觀、價值主張,即由「傳統的顧客觀、交易觀、利潤至上」轉向「利益相關者價值至上」,品牌關系由「顧客——品牌關系」轉向「利益相關者——品牌關系」。這應該是在企業核心價值觀基礎前提下的延展成品牌價值觀的價值實現的應用。組織文化和組織品牌具有內在一致的組織核心價值基因。內塑文化,可以向內提升組織力;外塑品牌,可以向外提升市場力,系統提升組織的核心能力。建立有效的組織文化與組織品牌協同作用與發展機制,組織文化可以長青,組織品牌可以不朽。建設有力的組織文化與組織品牌,有利於組織核心能力的持續提升,在此基礎上持續提升包含組織品牌價值在內的整體組織資產,能夠有效促進組織的永續經營。(請登陸奧古特咨詢機構網站和奧古特品牌博客查看詳細圖形)
對組織而言,組織文化與組織品牌的協同,包含組織經營和市場經營兩個方面。在組織經營層面,組織品牌與組織文化由內向外,包含核心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物質層四大層面。組織文化與組織品牌的有效協同也涵蓋著四個層面。理念層的協同,重在提煉企業發展的核心價值基因,作為組織文化和組織品牌的共同基因。制度層的協同,重在系統梳理,發展和完善組織的文化管理體系,品牌管理體系。行為層的協同,重在組織文化運營和品牌經營層面規范、協調和提升優秀的組織行為模式。物質層的協同,重在組織內部和外部有效建設和管理統一的企業VI規范,樹立鮮明有力的組織形象。
在市場經營層面,組織的業務領域,產品,服務、質量都是關鍵價值創造要素;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客戶價值需求的變化,文化、安全、環保、創新、誠信也成為組織重要的價值成長要素。這些組織價值要素也都成為組織文化建設和組織品牌建設的重點,也成為文化和品牌協同建設與發展的關鍵內容。組織文化建設的內容包含了組織文化外,還包含了產品文化、服務文化,質量文化、安全文化,創新文化、誠信文化等諸多亞文化。組織品牌建設的內容包含了組織品牌外,還包含了產品品牌、服務品牌,質量品牌、安全品牌,創新品牌、誠信品牌等諸多亞品牌。在組織的具體職能領域,通過組織文化與組織品牌的協同發展,向內打造職能文化,向外打造職能品牌,有助於建立在細分領域的獨特價值屬性,創造獨特的競爭優勢。

3、 從品牌運營層面,完善和強化品牌化組織管理
奧古特人認為,品牌組織體系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內部組織管理架構。當然也就不屬於管理咨詢的硬體組織到崗位職責建設,品牌化組織建設到運營這是一個轉化提升的需要。明確各部門對滿足利益相關者價值需求、培育品牌關系的影響以及需要承擔的文化使命,同時要成功地管理組織品牌,必須在組織內部建立跨部門的品牌核心文化導入的規劃和一致的行動規則。
4、 建立品牌建設管理委員會,統籌公司一切品牌戰略制定
委員會由那些對品牌管理的每個要素負有責任的崗位人構成。這個團隊最好包括總經理以及負責營銷(消費者或客戶)、銷售(分銷渠道)、采購(供應商)、人力資源(員工)、外部關系(媒體共同體)的副總經理以及首席財務官、投資者關系的負責人等。
5、建立品牌部門,明確企業品牌業務工作方向
成立品牌部門,負責具體事務的執行與溝通。根據企業自身產業狀況以及營銷市場發展需要,明確品牌是垂直條線管理還是並行管理體系。將責任與權利進行集中分配,讓責任人具有跨部門的權利,對組織品牌的成功負有責任,並親自對一些具體問題負責。
6、 各部門以品牌為中心,完善各部門職能
每個成員在為組織品牌主張做出貢獻方面負有責任,並且能夠對此進行調整以使它更適合於利益相關者。每個人都應該對利益相關者的要求有透徹的理解,並以整體的品牌主張來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搭建好品牌組織機構,導入品牌化理念之後,品牌運營效率權重檢核是組織機構是否有效、品牌理念是否有效貫徹。在品牌塑造實踐中,各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企業內其他組織部門和員工不清楚品牌塑造與他們日常工作的關系。為此,企業在構建品牌化組織時,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強化品牌與員工之間的相關性。每個職能團隊或者每一個員工,不僅要理解品牌所代表的含義,還要懂得品牌與自己的關系。只有真正理解了品牌內涵的員工,才能幫助和支持品牌開發,並用品牌思想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建立相關性的一個辦法,就是授權給員工,讓員工明白,在其職責范圍內,他有責任,也有權力為維護企業的品牌效力。
第二,加強員工對於產品和業務的了解。員工要在實際工作中做好品牌開發活動的一切准備工作,必須能夠隨時有效地回答顧客所提出的任何問題。員工在工作中必須表現出專家般的專業形象,這對於樹立品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利用企業內外部的一切手段經常性地強化品牌文化。為了做到這一點,企業可以採用編寫內部刊物、徵文、討論、主題活動等多種手段。
第四,重視對新老員工進行品牌教育和培訓。通過教育培訓,公司可以幫助新員工理解進而接受品牌,幫助老員工強化品牌信息。
第五,建立獎勵制度。對於支持公司品牌戰略的行為和員工應該設立有效的獎勵體制,這樣做既可以幫助公司創造和維護內部品牌開發項目中員工的興奮性,還可以通過對員工個人行為的認可,不斷地強化公司大力支持和提倡的品牌行為。
第六,招聘合適的員工,淘汰不合適的員工。人的技能可以教會,但是人的心態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服務業,員工的個性和態度,對於顧客的消費體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希爾頓酒店的創始人曾經說過,他們只招聘具有服務意識的人員。因此,企業應該設立科學的招聘機制,在招聘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測試,找到那些認可企業品牌文化和價值理念趨同的員工,這對於上面我們提到的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同樣,對於那些不能適應品牌文化的員工,企業要堅決淘汰,因為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會破壞品牌化組織的整體建設工作。

我們說——
當今是一個品牌體驗的時代,也是一個品牌化組織構建與發展的時代。最終有一天,品牌化組織將成為企業基本的組織形態;品牌驅動戰略將成為企業的終極戰略;品牌虛擬整合能力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奧古特國際機構歡迎業內同仁和企業界朋友們一起來交流切磋品牌化組織建設的可持續性。
[獨家稿件聲明]奧古特國際咨詢機構提供,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奧古特國際機構聯系電話
奧古特國際品牌機構
奧古特國際品牌論壇
奧古特風格品牌博客
( 以上信息均可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奧古特或奧古特機構看到)

㈤ 采購管理信息系統發展趨勢國內外發展趨勢

隨著時代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一些新理論、新技術也給采購賦予了新的活力。這就要求采購人員必須學習、運用各種可提高采購績效的新知識和手段,了解采購的發展趨勢以調整采購策略來為企業獲取更大的利益。

企業和企業采購人員對新時期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在采購思想、采購方法、采購手段和采購平台上改革創新,使采購領域內出現了很多新事物或新趨勢,還有一些新趨勢正在形成和完善之中。

☆建立采購團隊

由於采購績效對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采購部門的地位在企業中得到了提升。隨著采購的日益復雜化,僅依靠采購人員來完成采購工作及與采購相關的工作,顯然已不能滿足新時期對采購的要求。企業內每個部門的員工對本部門業務能夠熟練的把握,如果由來自不同部門的人員來對重要采購決策做出決定顯然要比單一的采購人員做出決策更適宜。在現代企業運作當中,各部門的職能界線正在變得模糊,各部門的員工越來越多的交織在一起,但這並不意味著各部門職責不清,而是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去把企業內的每一件重要的事盡可能地做得最好。可清楚地看到並不只是其它部門的人員參與到采購活動中對采購人員施加工影響,采購人員同時活躍在其它部門的活動中,比如:對供應商的品質監管,參與到新產品的開發活動中去等等。

☆E-采購與網際網路

從全球的采購發展趨勢來看,E-采購將越來越廣泛地被企業管理者接受。而事實上,許多跨國公司已通過電子采購方式獲得了它們想采購的相當部分物品,一些公司一年通過電子采購的金額就達數百億美元之巨。實行了E-采購的企業認為E-采購比傳統采購方式有更多的優點,一方面,網際網路給采供雙方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餘地。另外,在采購單價及采購管理費用上的開支也可降低或較大幅度減少。其次,EDI的應用合同使交易可在更短時間內完成,這正可滿足企業實行柔性製造的需要,同時提高采購效率。

☆供應商的選擇將趨向本地化

由於跨國公司到中國大陸建廠或設立銷售處越來越多,生產各種類型產品的廠家越建越多,所以國內的采購人員可以取近舍遠以取得更大的主動性及降低采購成本。而對於國外的采購人員來說,中國這個大市場已成為他們進行國際化采購的一個重要地區。

☆減少供應商數量

太多的供應商不僅讓采購人員難以應付,而且供應商的總體表現往往差強人意,采購人員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供應商的數量不在多而在於精。不難想像,把一樣多的精力放在200家供應商上和放在100家供應商上,它們之間的效果差異。人們在越來越多思考由多家供應商來供同一物品的弊病,與其讓三家供應商來供貨不如讓一家品質優良價格公道的供應商來供貨,這樣采購人員及其它相關人員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對這一家供應商進行培訓及監管。由於訂單的集中,還有可能獲得供應商給予的價格折扣,並可減少採購業務處理費用。

☆建立新型的采供關系

作為采購商,企業應該把供應商和自身企業看成為了自身利益及共同利益而並肩作戰的合作夥伴。一般情況下的采供關系是雙方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開展合作,采供雙方能對對方產生較大的信任感並能把合作關系較長時間地維護下去。現代先進模式的采供關系是戰略聯盟關系,這種關系把供應商的利益與企業自身利益甚至連同客戶的利益緊密揉和在一起,制定共同的長期發展規劃,開誠溝通,信息共享,達到各方利益最大化。和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關系固然可以讓雙方長期從中獲利,但要在采供雙方之間建立起這種關系需要雙方高層管理者的深層次溝通,只有雙方擁有相同或相近的經營理念及達成一致的長期發展目標,才有可能走到一起。

☆采購業務外包

隨著國內生產企業分工越來越細化,企業的部分采購業務也傾向外包。在目前階段,大部分將采購業務外包的企業只是把一些相對於生產原材料不太重要的雜項采購外包給別的公司來經營,主要物品的采購工作仍由企業自身的采購員工來操作。把采購業務外包的好處是承包公司有更強的采購能力、更多的采購渠道,或者整合多個企業的相同需求來和供應商談價而獲得價格折扣,從而企業可以獲得比自身采購更大的利益。

采購的發展趨勢遠遠不止上述幾方面,並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燕尾服及全球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采購還會不斷吸收新方法、新技術而引起采購方式上的變革,誰在這場變革中走在了前面,誰就能取得主動權並因此從中獲取更多利益。

㈥ 中國政府采購市場分析及發展趨勢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我國的政府采購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市場擴張,用「飛速發展」四個字來形容,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過分的。從財政部國庫司統計的數字看,自1998年至2003年,政府采購規模從31億元人民幣增加到1659億元,平均每年遞增138%。我國的有關制度和法規的建設也在短短的幾年間,從無到有,不斷完善。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多的經驗積累,應該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回顧,以便使我國的政府采購在今後能步入更加理性化和科學化的發展道路。

一、我國政府采購市場規模達到空前的水平

分析市場規模主要是按照種類統計匯總和按照部門統計匯總兩種方式。由於我國的經濟統計系統中還沒有專門對政府采購進行單獨統計,所以只能通過部門從事的政府采購匯總中分析政府采購規模。目前,除了財政部正式統計和發布政府采購的數據之外,我們還必須注意到其他部門沒有納入統計數據中的政府采購。所以,這里分析的政府采購市場,包括財政部方面的、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的政府采購和對其他部門估算出的政府采購規模。

我國的政府采購可從財政資金使用、基本建設和體制改革三方面反映市場的規模:

1、使用財政性資金的政府采購。

國內目前的政府采購統計數字僅限於使用財政撥款的項目:1998年,我國政府采購量為31億元,1999年為13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3.2倍。2000年為328億元,比前一年增長1.5倍。2001年653億元,比前一年增長1倍.其中,中央單位采購突破100億元。2002年約1000億元,比前一年增長53%。其中,中央單位為200億元,地方800億元。2003年為1659.4億元比前一年增長65%。(平均每年增長138%)其中,採用公開招標方式的采購為949.7億元,佔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57.2%。

2、基本建設方面的政府采購

基礎設施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點領域,也是經濟發展的「瓶頸」。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每年增長幅度快於GNP的增長,也快於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的增長。我國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表現在交通、通訊設施的建設上。如,90年代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公路建設的投資力度,公路建設規模和投產規模以驚人的速度增加」,「1998年以來,每年投資都在3000億元左右」。12001年,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開工建設;長途光纜線路長度從990年的3334公里增加道003年的近55萬公里;1998年以來,開展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建設,完成了長達3576公里的長江干堤和1731公里的黃河下游提防加固工程;2002年底,南水北調工程開工;2003年,長江三峽工程順利實現水庫初期蓄水、首批發電機組發電。2002年-2003年,國家在西部地區新開工了一批重大工程,投資總規模7700多億元。

主要基礎設施采購金額的計算,可以從我國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以及國債發行的數量上來反映。

2000年-2003年的4年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率分別為10.3%、13%、16.9%和26.7%。近年來,我國每年的公共建築額約為1000億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指出,「城鄉住房和公共工程到2000年時,按1995年價格計算,建築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即每年增加1000億元。這意味著,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增長平均2倍於國民經濟的增長水平。

1998年最初開始發行國債,1000億元全部用於基礎設施建設。98年以來我國已連續6年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平均每年發行1300億國債,用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99年發行國債1100億元,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各發行1500億元,2003年1400億,2004年11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主要用於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同時也加大了對西部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

此外,我國通過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取得建設資金。我國把這些外國政府貸款用於建設基礎設施,項目包括電站、大型化工項目、各省市的電話基礎傳輸設備、鐵路、港口、機場、地鐵。而貸款機構一般要求利用國際招標進行采購,這實際也屬於政府采購市場的范圍。

3、政府采購用於經濟體制改革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招標一直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在各行各業加以推行:首先是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招標,後來是企業、商業的競爭招標承包,到近年來的反腐敗運動,強調減少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擴大招標的運用范圍。90年代至今,我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政府采購改革,利用競爭和透明的辦法開創政府采購的新機制。例如,除了葯品采購、政府部門公務用車採取招標的辦法,救濟糧的采購也採用了招標的辦法。

二.大力進行制度建設,推進政府采購的公開與透明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後的8年來,一直從各個角度推進政府采購的透明化。一是不遺餘力地推動《政府采購協議》在其成員方中的加入運動;二是建立政府采購透明化工作組形成和完善《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的條款;三是通過《服務貿易總協定》中的有關條款的修改,將政府采購服務貿易自由化。

《政府采購協議》把透明度原則規定在協議第十七、十八和十九條中。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即:政府采購規則和程序的公開;政府采購政策、法規和措施的公開;政府采購信息傳遞的渠道的一致性;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審查機制。《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要求公開采購信息、政府采購規章與法律,采購程序和質疑訴訟機構、渠道等。但所有這些,都是在參加方簽字和承諾條款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只有參加了《政府采購協議》的成員方才有義務執行該條款;只有《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對所有WTO成員方都適用之後,我們才有義務執行政府采購透明化的規范。

按照我國《政府采購法》規定,公開招標是主要的采購方式。以法規的方式要求做到如此大的透明力度,這在世界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不多見的。我國在2004年頒布的《中央預算單位200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准》中規定:無論是政府集中、部門集中采購還是單位分散采購,單項或批量采購金額達到120萬元以上的貨物或服務項目,200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都要採用公開招標采購方式。120萬元以下50萬元以上的貨物和服務項目、60萬元以上的工程項目,可以實行公開招標,也可以依據政府采購法規定選擇相應的采購方式。

另外,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承諾,按照透明度原則進行我國的政府采購。因此,入世三年來,我國政府采購的公開與透明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徹底。2003年,我國在指定媒體上發布的政府采購公告數量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由5000條增加到10238條。

三.國際形勢和WTO新動向預示著我國政府采購的發展方向

我國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組成部分,隨世界潮流而動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政府采購發展的必然規律。作為WTO的成員方,我國今後將面臨《政府采購協議》的加入問題,也將面對《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的內容達成問題。

未來的《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是美歐為首的發達國家強力推動下的產物。雖然《多哈宣言》聲明《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僅局限於透明化問題,沒有市場准入要求,但推動這個議題的主要國家已明確表示,其最終目標是在WTO的框架內完全融合世界政府采購市場。《透明化協議》只是將政府采購多邊化的一個跳板,這個《協議》簽訂後,再將《協議》的適用范圍擴大從透明化擴展到其他領域,最後擴展到市場准入,實現外國公司的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

《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可能包含的內容主要是協議未來條款的基石。這12個要點分別是:政府采購透明化的定義和協議的適用范圍;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規定的采購方法;本國法律和程序信息的公布;采購機會、招標和資格審查程序;期限;采購商資格審查決定的透明化;授予合同決定的透明化;國內審查程序;與透明化相關的其他事務;公告(向外國政府提供的信息);WTO爭端解決機制;技術合作及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其中對我國利益影響較大的未來條款主要集中在:適用范圍、國內審查程序、信息技術、反賄賂和反腐敗、WTO爭端解決機制、技術合作、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等方面。

2004年7月31日,世界貿易組織主要國家的部長和常駐代表們經過兩周極度緊張地連續談判,對新一輪多邊談判做出了一攬子決定。8月1日WTO召開總理事會正式會議批准生效《多哈工作綱要》(DohaWorkProgram)。該計劃最終確定了「多哈發展議程」的行動框架和具體內容,決定,《多哈部長宣言》中提出的貿易與投資、貿易與競爭政策和政府采購透明化將不是《工作綱要》的組成部分,不屬於多哈回合談判內容。也就是說,政府采購透明化問題被正式排除於「多哈回合」之外。

政府采購透明化是將政府采購納入世界貿易自由化范疇的重要步驟。但現在看來,由於出台的條件並不成熟,加之發展中國家的極力反對,協議註定不可能在2005年出生。這對我國或許是一件好事,可以有更充分的時間做好相應的准備。

但是,政府采購市場的封閉現狀已經不適應當代經濟全球化形勢,阻礙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無論如何,達成《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已經是WTO的既定目標。占據各國GDP15%的政府采購市場對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獲取更多的國外政府采購市場可以加快經濟發展,也符合我國的長遠利益。當前,我國應認真研究《政府采購協議》的條款和內容,分析《協議》的內容及可能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產生的影響,盡早提出相應的談判對策和方案,為加入該協議作好充分的准備。我們應認真研究《政府采購透明化協議》的國際進程,追蹤工作組商談的進展情況,並及時調整我國有關的法律、規章、操作程序,盡早利用現代化手段採用電子商務技術,使我國的公共市場在國際競爭環境中健康地發展。

㈦ 政府采購改革應當堅持哪些理念

政府采購的本質是政府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進行采購的行為。從政府采購制度的產生、發專展歷程來看,法屬治既是實行政府采購制度的目標,又是推進政府采購改革的手段。
法制是政府采購的基礎,法治化是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最根本的途徑。

㈧ 求采購的發展歷程和趨勢 論文

采購制度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
發布日期:2008-01-18 14:29:33 來源:

政府采購從隨意購買到制度約束,能夠體現「三公一優」的原則,並且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個重要領域,經過兩個多世紀的探索、實踐、規范、再上升為理論,形成制度。各國政府從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
倪東生北京物資學院碩士生導師,財政部政府采購注冊專家,《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02)、《中國物流年鑒》(02、04、05)政府采購專題作者,北京高校國際化采購與供應方向專業建設研究課題與實踐負責人。編、著有《生產供應管理》、《政府采購的有效運作》等書籍。主要從事《政府采購的理論與實務》、《項目管理》、《技術經濟》、《科技與創新》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我國的政府采購就是在這樣的基礎和歷史背景下,形成今天的局面。時至今日,我國政府采購改革已從局部推廣到全國,從單一工程或貨物采購拓展為三大類內容。采購規模總額從十年前的不足掛齒,到1998年的31億,再發展到現在將近4000億元的規模,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追溯制度改革的起源
關於我國政府采購改革的起源,說法不一。若從財政部全面推行政府采購制度和試點工作算起,可以將1996年深圳市被確定為政府采購試點城市作為起點。1997年元月,深圳市有關部門通過邀請招標和服務競爭的方式,選擇了兩家保險公司為政府公務車提供統一保險服務,這一標志性事件被作為財政部門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起源。
從地區財政自發性工作分析來看,應該是1995年上海市對財政專項資金安排的設備購置,當時採用的是政府采購的辦法。
實際上,從國際上對政府采購職能的規范和其所轄的范圍來看,我國現代政府采購改革的起源應前移至公共、基礎設施工程的招標投標活動。因為這一過程符合現代社會政府采購的目標、程序、方法、原則、范圍以及資金的本質來源和有關制度安排。
由此看來,我國具有現代意義的政府采購活動,最早應始於1980年10月17日,國務院在《關於開展和保護社會主義競賽的暫行規定》中首次提出,為了改革現行經濟管理體制,進一步開展社會主義競爭,「對一些適於承包的生產建設項目和經營項目,可以試行招標投標的辦法」。
1981年間,吉林市和深圳特區率先試行工程招標投標,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4年9月18日,國務院頒發了《關於改革建築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提出「大力推行工程招標承包制」,於1999年又通過《招標投標法》。不過應該肯定的,是政府采購這一制度在國內建立規范體制與法律體系,形成不可逆轉的大氣候,還得靠財政部近十年的推動、組織和協調。
1997年,國務院政府機構改革出台後,財政部多次與世界銀行、世貿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的專家進行聯系,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組織了兩個考察團赴英國、比利時、法國以及歐盟總部,全面了解、學習這些國家和組織的政府采購情況,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並進行了國內專題調研和1998年政府采購試點工作的統計分析,比較系統地建立了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框架體系和機制,真正以現代公共行政管理理念、方法,比較系統地奠定了為公共財政制度推進的政府采購制度。
1999年,財政部制定頒布了《政府采購管理暫行辦法》及兩個配套辦法:《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和《政府采購合同監督暫行辦法》。隨後,又頒布了另一個配套辦法——《政府采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00年6月,設立了國庫司政府采購處。這樣基本形成了推動政府采購試點工作的原則框架。
采購客體范圍拓寬
目前,我國的政府采購工作已由初創階段、法制化階段向國際化推行階段過渡,從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范圍已由貨物采購擴大到工程及服務領域。貨物采購由單一的公務用車逐步擴大到計算機、辦公用品、醫療設備、電梯、家電等多種標准商品。工程采購的主要項目包括建築物、房屋修繕、市政工程、環保綠化、水利、防洪、交通運輸、裝飾工程等。服務采購項目主要包括印刷出版、信息系統的開發設計、車輛保險、會議接待、汽車加油、維修與租賃、工程設計、建築設計等。
良性發展中仍有不足
我國政府采購制度起步雖晚,但進步很快,跨越了國外發達國家兩百多年商品經濟、行政管理和法制化的歷程,在較短的時間里形成了比較健全的政府采購制度,成績值得肯定。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體制上的缺陷、經驗上的不足,找出差距。當前,在政府采購制度建設與實踐中有如下問題需要引起各方的注意:
「陽光采購」意識欠缺目前,在政府采購執行過程中,我國社會公眾普遍在商品采購意識、行為、程序、細則、經驗的積累和「度」的把握上與世界發達國家社會公眾存在差距。這是一個工作理念問題、商品意識問題,也是文化、行為習慣以及世界觀的體現。
長期以來,部分人習慣於心領神會,按潛意識做事,情緒化管理,缺乏社會責任、缺少公共行為與利益准則、淡漠服務意識、不自覺遵守商業規則和慣例,忽視主體利益、忽略代際公平,沒有意識和能力改善系統與環境對工作的影響,常常片面行事,指望外界力量的出現與干預。這些文化和習慣使得某些社會公眾與政府管理者在政府采購中注重形式和政績,注意眼前和局部利益,保護集團利益、地區利益、壟斷利益,使得政府采購法律在區域、部門、體制、時間、空間、系統上分割,法律尊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社會誠信與文明發展受到制約。
制度設計有待平衡政府采購制度體制設計上缺少對權力擁有者自由裁量的限制以及對強勢利益的制衡。另外,對於政府采購信息的對稱性安排、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現代采購手段和供應模式以及商品特性和把握,專家的公共行為素養、責任和技術資格等方面還需要盡快完善和提高,以實現與國際通行規則和運行機制的接軌。
政府采購不僅是一個采購活動、一部法律安排、一項體制設計,還應是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管理與文化的改善、運行與實踐。根據中央與國務院的安排,2007年底,我國政府將開始加入GPA談判。
為了做好這項「陽光事業」,筆者建議,全面、全過程、全體相關人員應系統地改進政府采購制度,再造適合創新社會實現的公共財政支出管理流程,強調運行效果與水準,注重貨物、工程、服務的生命周期性能、質量、時間、成本、范圍。強化主體責任和意識,由職能管理轉變為對國家競爭力和社會進步的服務、對納稅人的服務,實施與企業同步效率,適應信息社會節奏的精益化政府采購管理。

㈨ 關於采購方面的專業知識

采購人員應具備的知識
崗位職責:
1. 采購政策:
(1) 負責與釀酒原輔材料、包裝物、媒體媒介、營銷物料等采購工作負責人共同制定公司統一的采購政策;
(2) 根據公司統一的采購政策,負責完善和實施本部門的采購制度和流程;
2. 采購流程:
(3)采購招標管理:
①根據需求部門計劃或專項采購報告,協助審核確定是否需招標采購;
②會同相關需求部門根據要求及計劃草擬招標文件、方案並逐級上報公司領導,經批准後組織實施;
③負責採集供應商信息資源,形成競價機制;
④協助組建采購評標小組,評審並確定供應商。
(4)采購合同管理:
①會同需求部門與供應商進行談判(內容包括物料的價格、數量、質量、供貨方式、貨款支付等);
②根據談判所形成的方案擬定采購合同草案,報送法務部審核,呈後勤經理、部門經理、分管領導/財務總監進審批;
③根據各相關部門、法務部、後勤經理、部門經理、分管領導/財務總監的意見對采購合同草案進行修訂,並據此形成正式的采購合同;
④協助完成采購合同的簽訂;
⑤采購合同的執行、控制、監控、修改與終止。
(5)采購工作:
①收集、分析市場信息(價格、質量、供應商資質等),建立並優化采購信息資料庫(如:種類、規格、質量、價格、使用情況等);
②編制采購計劃、分析采購指標:
③控制采購成本、質量,提供最佳采購方案、策略。
(6)執行采購計劃:
① 負責審核相關部門新增采購計劃,審核後分別報後勤經理、部門負責人審批,再根據金額大小分別報部門分管領導及財務總監審批;
② 按照審批通過後的采購計劃執行物資、材料等具體采購工作;
③ 協助後勤編制和談判采購合同,並督促合同的履行;
④ 配合有關部門完成對采購物品的驗收、清點、交接、安裝等手續;
⑤ 制定采購表格,並定期向後勤經理及部門負責人遞交采購合同分析總結報告;
⑥ 與使用部門溝通、了解使用情況,跟蹤貨物使用壽命,並協助相關部門處理產品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 供應商管理:
(7) 負責梳理現有供應商,建立、更新供應商信息庫,優化整體供應商結構及供應配套體系;
(8) 協助後勤經理對主要供應商進行資信調查工作;
(9) 針對關鍵供應商,與財務部門一起建立季度對賬制度,並對對賬產生差異進行調查追蹤
(10) 定期審核關鍵供應商清單。
采購員的工作職責主要有:
1.訂購單的下達。
2.物料交期的控制。
3.材料市場行情的調查。
4.查證進料的品質和數量。
5.進料品質和數量異常的處理。
6.與供應商有關交期、交量等方面的溝通協調。
采購員的基本素質要求:
a. 較強的工作能力
采購是一項相當復雜,而且要求很高的工作,采購員應具備的基本工作能力也相當的多樣化。采購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分析能力、預測能力、表達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
a-1分析能力
由於采購員常常面臨許多不同策略的選擇與制定,例如物料規格、品種的購買決策、何者為企業所能接受的價格、物料如何運輸與儲存、如何管理才能得到消費者的回應。因此,采購員應具備使用分析工具的技巧,並能針對分析結果制定有效的決策。
首先,采購支出是構成企業製造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采購員必須具有成本意識,精打細算,錙銖必爭,不可「大而化之」。其次,必須具有「成本效益」觀念,所謂:「一分錢一分貨」,不可花一分冤枉錢,買品質不好或不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隨時將投入(成本)與回報告(使用狀況、時效、損耗、維修次數等)加以比較。
此外,對報價單的內容,應有分析的技巧,不可以「總價」比較,必須在相同的基礎上,逐項(包括原料、人工、工具、稅費、利潤、交貨時間、付款條件等)加以剖析判斷。
a-2預測能力
在現代動態經濟環境下,物料的采購價格與供應數量是經常調整變動的。采購員應能依據各種產銷資料,判斷貨源是否充裕;通過與供應商的接觸,從其「銷售」的態度,揣摩物料可能供應的情況;從物料價格的漲跌,推斷采購成本受影響的幅度有多大。總之,采購員必須開闊視野,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對物料將來供應的趨勢能預謀對策。
a-3表達能力
采購員無論是用語言還是用文字與供應商溝通,都必須能正確、清晰表達采購的各種條件,例如規格、數量、價格、交貨期限、付款方式等,避免語意含混,滋生誤解。面對忙碌的采購工作,必須使采購人員具備「長話短說,言簡意賅」的表達能力,以免浪費時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來爭取采購條件,更是采購人員必須鍛煉的表達技巧。
b. 一定的知識與經驗
采購員特別是管理人員至少應具備專科以上的學歷,因為接受過正式專科以下教育訓練的學生,其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巧較能符合採購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采購員最好具有商學知識,如企業管理、流通業管理、流行商品或行銷等科系,並以曾修過商品資訊、統計、行銷、業務人員管理的人員尢佳。
b-1. 產品知識
無論是采購哪一種物料,都必須要對其所欲采購的標的物有基本的認識。我們很清楚,一個學化工機械並從事多年化工機械采購的人員因工作需而轉向電子元器件采購,盡管他從事采購已多年,但他仍會感到有些力不從心,如果他想盡快適應新角色就必須及時補充有關電子元器件方面的知識,補充的途徑很多,如自學、參加相關專業培訓班等。一些采購員認為,采購員不是搞研究開發的,而且往往有本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及品管人員的協助,故不需掌握太多的專業知識,持有這種觀點的采購員必須認識到那些可以支持你的工程及品管人員並不是時時刻刻在你的左右,況且有時他們因各種原因未必能幫你。對於零售企業采購員來說,對商品的了解要比其他行業的采購員還要深入,因為其必須擔負起銷售業績的相關責任。以流行服飾的采購員來說;以家電用品的采購員而言,必須了解產品的功能、技術層次、原料、製程、保修期限等。
不過,由於采購員采購的范圍大小不一,物料種類為數甚多,更何況流行科學技術發展極為迅速,采購員要如何持續性的擁有產品知識呢?基本上,有幾種方式可以供采購人員參考:大學的課程、貿易性期刊、流行雜志、展覽或工作參觀、與供應商保持聯絡等。
b-2客觀理智
采購員在選擇商品或商品組合時絕對不能憑自我的感覺,必須要利用科學的方法針對消費者需求與市場流行趨勢進行合理的分析,並將分析結果客觀地呈現出來,選擇最有利益的商品,不因主觀的偏見而左右了采購策略的擬定。
b-3專注投入
對於采購員來說,專注投入相當重要,因為,采購員必須要利用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市場趨勢與發掘更多的供應商,必須常常加班,尢其是生產的旺季,加班到深夜時有所見。除此之外,采購員還必須協助高層主管規劃采購策略,因此在年度或每年開始時都會特別的忙碌,采購員必須毫無怨言地投入其中。
c. 良好的品德
采購員必須具備如下良好的品德:
c-1廉潔
采購員所處理的「訂單」與「鈔票」並無太大的差異,因此難免被「唯利是圖」的供應商所包圍。無論是威迫(透過人際關系)還是利誘(回扣或紅包),采購員都必須廉潔,維持「平常心」、「不動心」,否則以犧牲公司權益,圖利他人或自己,終將誤人誤已。「重利忘義」的人,是難以勝任采購工作的。
c-2敬業精神
「缺貨或斷貨」實為采購人員最大的失職。固然造成短缺的原因很多,若采購人員能有「舍我其誰」的態度,高度負責采購所需的物料,則企業的損失將會大大減少。
c-3虛心與耐心
采購員雖然在買賣方面較佔有上風,但對供應商的態度,必須公平互惠,甚至不恥下問、虛心求教,不可趾高氣揚、傲慢無禮。與供應商談判或議價的過程,可能相當艱辛與復雜,采購員更需有忍耐、等待的修養,才能「欲擒故縱」,氣定神閑地進行工作。居於劣勢時,亦能忍讓求全,不慍不火,克已奉公。
c-4遵守紀律
采購員是外出執行采購的人員,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企業與外界打交道,他們的工作好壞不僅影響企業的效益,而且影響企業的聲譽,因此,企業對采購員規定了若干紀律,采購員必須自覺遵守,嚴格執行。
一、 采購知識
采購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為獲取商品或服務而對獲取對象的渠道、方式、質量、價格、時機等進行選擇,並把貨幣資金轉化為標的物的交易過程。
2. 采購的方式
采購方式是采購主體獲取資源(物品)、工程、服務的途徑、形式與方法。當采購戰略及計劃確定以後,采購方式的選擇就顯得格外重要。它是決定企業能否有效地組織、控制物品資源以保證其正常生產和經營已及獲取較大利潤空間的關鍵。采購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於企業制度、資源的選擇主要取決於企業制度、資源狀況、環境優劣、專業水準、資金情況和儲運水平等。
(一) 采購作業流程
1.采購作業流程的一般形式
根據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的發展變化,采購作業流程一般可分為購買決策、購買和購後反思3個階段。一次完整的采購作業大體上都要經歷如圖1-1所示的過程。
(1) 決定購買
一般是通過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和進行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來完成的。
(2) 編制采購計劃
采購計劃是指確定采購品種、規格、質量、數量和購買時間等原則問題的采購文件。采購計劃的編制完成標志著采購活動決策階段的結束。
(3) 選擇供應商
采購人員在接到被批準的采購計劃後,就應該立即著手選擇供應商。在購買過程中,供貨廠商的選擇是關鍵環節。
(4) 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
在選定了供應商之後,采購人員要以訂單方式傳遞詳細的購買計劃和需求信息給供應商,並商定結款方式,以便供應商能夠准確地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生產和供貨。
(1) 履行合同
履行合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商品由賣方向買放轉移、資金由買向賣方轉移的過程。為了順利地實現這種轉移,在通常情況下應做好辦理運輸業務、入庫驗收、支付貸款等工作。
(2) 檢查合同履行情況和進行經濟效益評價
采購活動結束後,采購人員還要向使用者徵求意見,了解其對購進行商品的滿意程度,檢查和評價各個供應商履行合同的情況,並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這不僅為能繼續向既定供應商實施購買行為提供了依據,而且也為企業的供、產、銷、三大部門的信息反饋創造了條件,是采購部門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防止采購活動中產生不正之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客觀要求。
合同履行情況的檢查結果只能作為企業的產、銷兩大部門對采購任務完成的滿意程度的評價標准。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采購經濟效益評價
2.采購作業流程的變革
(1) 決定購買
一般是通過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和進行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來完成的。
(2) 編制采購計劃
采購計劃是指確定采購品種、規格、質量、數量和購買時間等原則問題的采購文件。采購計劃的編制完成標志著采購活動決策階段的結束。
(3) 選擇供應商
采購人員在接到被批準的采購計劃後,就應該立即著手選擇供應商。在購買過程中,供貨廠商的選擇是關鍵環節。
(4) 與供應商簽訂采購合同
在選定了供應商之後,采購人員要以訂單方式傳遞詳細的購買計劃和需求信息給供應商,並商定結款方式,以便供應商能夠准確地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生產和供貨。
(5) 履行合同
履行合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商品由賣方向買放轉移、資金由買向賣方轉移的過程。為了順利地實現這種轉移,在通常情況下應做好辦理運輸業務、入庫驗收、支付貸款等工作。
(6) 檢查合同履行情況和進行經濟效益評價
采購活動結束後,采購人員還要向使用者徵求意見,了解其對購進行商品的滿意程度,檢查和評價各個供應商履行合同的情況,並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這不僅為能繼續向既定供應商實施購買行為提供了依據,而且也為企業的供、產、銷、三大部門的信息反饋創造了條件,是采購部門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防止采購活動中產生不正之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客觀要求。
合同履行情況的檢查結果只能作為企業的產、銷兩大部門對采購任務完成的滿意程度的評價標准。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采購經濟效益評價。
(1) 電子化協同采購流程
由於供應鏈管理概念的提出,基本信息技術的協同采購理念正在成為現代企業采購流程的核心,也稱為基於供應鏈環境下的電子采購流程。
電子化協同采購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①采購計劃協同:采購人員將自己近期的采購計劃定期下達給供應鏈上的供應商;供應商可以根據該采購計劃制定自己的生產計劃,及時備貨,提高交貨的效率。
②采購訂單的執行協同:采購人員通過互聯網下達采購訂單給供應商;供應商將采購訂單的執行情況及時轉達,製造商或零售商對采購訂單的執行情況有明確的了解,還可以及時作出調整。
(2)准確采購流程
准時采購流程也稱為JIT的訂單驅動采購流程,時指供應商在需要的時間里按照規定的地點以可靠的質量向需方(製造商)提供需要的物料的過程。
在准時采購流程模式中,需方和供方時供應鏈上的合作夥伴關系。采購作業可以通過電子商務一次性把需方的采購訂單制動轉換為供方的銷售訂單。質量標准鏡雙方協議,由供方完全負責,不需要兩次檢驗。由於信息的通暢和集成,採用設在需方的VMI方式,把供方的產品直接發到需方的生產線。並進行支付結算,減少供需雙方各自分別入庫的流程。
(三)采購管理知識
1.采購管理的目標和職能
(1)適時適量保證供應
(2)保證采購商品質量
(3)有效降低成本
(4)協調供應商和管理供應鏈
二、商品學知識
(一)商品分類
商品分類是根據一定目的,選擇恰當的標志,將任何一個商品集合總體逐級進行劃分的過程。商品分類一般講商品集合總體劃分為大類、品類、品種或大類、中類、小類、品種等逐次縮小、特徵更趨一致的局部結合體。
1 商品目錄
商品目錄是指國家或部門分類的要求,對所經營管理商品問題編制的總明細分類集。
2. 商品代碼
商品代碼又稱商品編碼,是在對商品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賦予各類、各種商品的具有一定規律性的代表符號。符號可以由字母、數字和特殊標記組成。商品編碼的符號類型有字母型編碼、數字型編碼、數字和字母混合型編碼3種,但常用的是數字編碼。
品種或大類、中類、小類、品種等逐次縮小、特徵更趨一致的局部結合體。

1 商品目錄
商品目錄是指國家或部門分類的要求,對所經營管理商品問題編制的總明細分類集。
2. 商品代碼
商品代碼又稱商品編碼,是在對商品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賦予各類、各種商品的具有一定規律性的代表符號。符號可以由字母、數字和特殊標記組成。商品編碼的符號類型有字母型編碼、數字型編碼、數字和字母混合型編碼3種,但常用的是數字編碼。
2. 商品代碼
商品代碼又稱商品編碼,是在對商品進行分類的基礎上賦予各類、各種商品的具有一定規律性的代表符號。符號可以由字母、數字和特殊標記組成。商品編碼的符號類型有字母型編碼、數字型編碼、數字和字母混合型編碼3種,但常用的是數字編碼。
3.商品條碼
商品條碼是由一組規則排放的條、空及對應字元組成,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代碼。條碼的條、空組合部分成為組合部分稱為條碼符號部分由一組數字組成,稱為商品標識代碼。條碼符號用於條碼識讀,商品標識代碼供人識讀。
(二)商品標准與標准化
商品標準是商品生產、檢驗、驗收、監督、使用、維護和貿易洽談的技術准則,也是發生商品質量爭執時仲裁的技術依據。
商品標準的分級有我國商品標准和國際商品標准2種。
1、 我國商品標准
按適用范圍的不同,我國將商品(產品)標准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企業標准4級。
2、 國際商品標准
從世界范圍來說標准通常分為國際標准、區域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或專業團體標准、公司(企業)標准5級。
商品標准化的基礎要求是實現4個「化」:商品質量標准化、品種規格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名詞術語規范化。
(三)商品質量與商品檢驗
1.商品質量
商品質量是反映商品滿足需求的能力和特性之總和。因此,可依據商品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綜合評價商品質量的優劣。

商品質量的特性是指滿足客戶對商品需求的程度。有形產品的質量特性一般包括性能、使用壽命、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等。無形產品的質量特性一般包括功能性、經濟性、安全性、時間性、舒適性、文明性等。商品質量就是上述各個方面質量特性綜合反映的結果。
(1).質量認證
商品(或產品)的質量往往需經特定的第三方權威機構加以確認,也就是所謂的質量認證。質量認證,也叫合格評定,是指依據產品標准和相應技術需求經認證機構確認,並通過頒發認證書和認證標志來證明某一產品符合相應標准和相應技術要求活動。產品質量認證的對象是特定的產品(包括服務)。
質量認證按照認證的對象分為產品質量認證和體系認證兩類;按照認證的需求可分為強制性認證和自願性認證。
(2)質量體系認證
質量體系認證是依據國家通用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准,經過認證機構對企業的質量體系進行審核,並以頒發認證證書的方式證明企業的質量體系和質量保證能力符合相應要求的活動。質量體系認證也稱為企業認證、質量體系注冊、質量體系評審、質量體系審核等。
2.商品檢驗
商品檢驗是指根據商品標准規定的各項指標,運用一定的檢驗方法和技術綜合評定商品質量優劣、確定商品品級的活動,因此又稱為商品質量檢驗。商品檢驗一般有感官檢驗法、理化化驗法兩種方法。
商品包裝是指在流通過程中為保護商品、方便運輸和促進銷售,按一定的技術方法採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的總體名稱,以及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採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等的操作活動。
包裝具有保護商品、定量、標識、創造商品形象、便利流通、方便消費、促進銷售、提高商品價值、促進使用價值等多種作用。

㈩ 電子商務時代采購方式和采購理念有什麼新變化

采購方式比以前傳統商業模式更加方便快捷了,足不出戶就能采購完所有專需要的商品屬;消費理念也隨之而改變,由於電子商務的促銷模式決定客戶被打動的幾率大大提升,被動購買大大提升,最主要的是都是通過網上轉賬消費,見不到真金白銀,花起來一點不心疼,所以人均消費水平比傳統商務模式高好幾倍

閱讀全文

與采購理念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