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巴士底獄的歷史意義

巴士底獄的歷史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28 16:50:37

❶ 攻佔巴士底獄的意義

攻佔巴士底獄成為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後續頒布了《八月法令》、《人權宣言》等多部法令。

❷ 攻佔巴士底獄的意義

公元1789年7月14日,法國革命達到高潮。這一天,勇敢的巴黎人民攻佔了關押革命者和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

巴士底獄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它建造於12世紀,當時是一座軍事城堡,主要是為了防禦英國人的進攻,因而建在城外東部。後來,巴黎市區不斷擴大,巴士底獄要塞成了市區東部的建築,失去了防禦外敵的作用。18世紀末。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法國著名的政治犯都關押在這里。巴士底獄高100英尺,堅實的圍牆外還繞有一圈寬25英尺的壕溝;監獄四周建有8個塔樓,上面還架有大炮;它居高臨下,可以俯視整個巴黎。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制王權的象徵。

當起義隊伍蜂擁而至的時候,守衛巴士底獄的士兵們拉起了吊橋,並用火炮和火槍紛紛向外射擊。許多起義群眾都倒在了地上,進攻受阻。這時,起義者們從各處尋來一些舊炮,炮彈炸斷了吊索,吊橋落了下來。起義群眾奮勇向前,踏上吊橋,沖進巴士底獄。

巴士底獄的司令官一見大勢已去,拿起火把企圖點燃火葯庫,炸毀巴士底獄。但被手下害怕與堡壘同歸於盡的士兵拉住了。而就在這個時候,起義的先鋒隊沖進來了,他們擊斃了司令官。解放了巴士底獄。

「巴士底獄被攻佔了!」人們紛紛傳誦,一時間,他們的鬥志更加激昂了。攻佔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在農村,到處都有農民攻打領主庄園,燒毀地契。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這一年。制憲會議頒布了「廢除一切封建義務」的「八月法令」。緊接著又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向全世界庄嚴宣布了「人身自由,權利平等」的原則。

象徵著封建罪惡的巴士底獄被徹底摧毀。為了紀念巴黎人民英勇攻佔巴士底獄的偉大功績,法國人民就把7月14日作為自己的國慶日。

❸ 攻佔巴士底獄的歷史

「到巴士底去!」
「到巴士底去!」
1789年7月14日清晨,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萬地向巴士底獄奔去。他們有的拿著火槍,有的握著長矛,有的手舉斧頭,人們吶喊著,像大海的怒濤一樣湧向巴士底監獄。
巴士底獄(Bastille)是一座非常堅固的要塞。它建造於12世紀,當時是一座軍事城堡,目的是防禦英國人的進攻,所以就建在城前。後來,巴黎市區不斷擴大,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區東部的建築,就失去了防禦外敵的作用。18世紀末,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法國國王在那裡駐扎了大量軍隊,專門關押政治犯。
巴士底獄高100英尺,圍牆很厚,有八個塔樓。上面架著大炮,裡面有個軍火庫,裝有幾百桶火葯和無數炮彈。它居高臨下,俯視著整個巴黎,活像一頭伏在地上的怪獸,虎視眈眈地在那裡隨時准備撲上來,吞掉每一個膽敢反對封建專制的人。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徵。
多少年來,人們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樣痛恨這座萬惡的巴士底獄。許多人都夢想有一天把它推倒,他們在等待時機。18世紀後期,法國國王為了滿足窮奢極欲的生活,拚命向人民搜刮錢財。1789年5月,國王路易十六為籌款繼續吃喝玩樂,召開已經停止了175年的「三級會議」。
原來,封建的法國把國民分為三個等級。教士為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為第三等級,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人數不過20多萬。第一等級的人數只佔全國總人口的1%,卻擁有10% 的土地,並且不用交稅;第二等級的人數佔全國總人口的2%,擁有20%的土地,他們也只交極少量的稅。第三級佔有97%的人口,但是要交非常重的稅。第二級和第一級有錢有勢,想盡各種方法壓榨平民。
參加「三級會議」(Estates general) 的第三等級代表主要有工商業者、銀行家、律師、作家等,他們迫切要求改變封建專制的法國政治,爭取獲得自由和平等,因而得到廣大巴黎市民的擁護。他們趁開會的機會提出,限制國王的權力,把三級會議變成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後來他們又宣布由他們自己組織國民議會,代表全體法國人民討論國家大事。
第三等級代表的叛逆行動引起了國王的震怒和恐慌,他馬上出動軍警,封閉會場,禁止國民議會開會。
國王的專制行為,不僅沒壓住第三等級代表的反抗,反而在他們胸中燃燒的怒火中撒了一把鹽。他們表示一定要製成一部代表全體法國人民利益的憲法,否則決不罷休。第三級代表被迫轉移地方,集體轉往附近的一個網球場舉行緊急會議。兩天後,半數的教士代表加入他們的行列,並決定法王若不承認他們的要求便不散會。1789年7月9日,國民議會改名為「制憲會議」,公開反抗國王,雙方的沖突更加激烈。
國王路易十六(Louis XVI) 接受了制憲會議,但卻有傳言說國王路易十六暴跳如雷,偷偷向巴黎調集了大量軍隊,准備逮捕第三等級代表,用武力解散國民議會。消息傳出以後,巴黎人民群情激憤,數萬巴黎市民上街遊行。1萬多市民涌到羅亞爾官的花園里,一個年輕人,站在一個高高的亭子上,大聲喊道:「公民們,國王僱傭的德國兵正向巴黎開來,他們要帶來流血和屠殺,拿起武器吧,這是我們唯一的生路!」
「拿起武器!」
「拿起武器!」
市民們齊聲高呼,人們奔回家中,拿來了斧頭、菜刀、鐵棍、獵槍,又聚集在一起,湧向王宮。
這時,一隊騎兵沖過來,是國王的近衛軍,他們騎著高頭大馬,手舉馬刀,野蠻地向群眾砍去,轉眼之間,街道上躺滿了市民的屍體,血流遍地,群眾只好四散奔逃。
巴黎全城的警鍾一起敲響,血腥搏鬥的一天又開始了。市民們首先沖向軍火庫,奪得了幾萬支火槍,手執各種武器的市民們攻佔了一個又一個陣地,巴黎市區內到處都有起義者的街壘。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奪取了整個巴黎。最後只剩下巴士底獄還在國王軍隊手中。 「到巴士底去!」起義隊伍中響起了呼喊聲,起義者從四面八方湧向巴黎的最後一座封建堡壘。
守衛巴士底獄的士兵首先用塔樓上的大炮轟擊,然後從房頂上,窗戶里向人群開火。猛烈的炮火阻止了前進的起義者,他們無法接近巴士底獄,只好從四周的街壘中向裡面射擊,但因為距離太遠,根本對裡面的士兵構不成威脅。
「大炮,我們需要大炮!」人群中有人喊道。
許多人離開戰場去尋找大炮。不久,大炮推來了,但都是一些舊炮,有的還長滿鐵銹,象幾百年前的古董。一時也沒有炮手,有人自告奮勇地出來開炮,一個賣酒的肖恩居然當了炮手。這些舊炮好像也受了起義者高昂情緒感染似的,一個接著一個發出了轟擊
。一排排炮彈打在監獄的牆上,打得磚屑亂飛,煙霧彌漫。人們發出一陣歡呼。
但是,巴士底獄的牆實在太厚了,舊炮打出去的炮彈沒有威力,根本無法打穿它。敵人的大炮倒是兇猛無比,起義者的傷亡不斷增加。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巴士底獄前聚集了數萬起義者,可就是拿巴士底獄厚厚的圍牆毫無辦法。有人主張沖到牆邊,把牆挖個洞裝上火葯,真的有幾個勇敢者拿著工具,提著火葯桶沖向牆邊。塔樓里,士兵的子彈雨點般射了過來,眼看就要接近圍牆的勇士一個接一個倒了下去。人們十分焦急。「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街壘里傳出一個洪亮的聲音。
戰場上一時沉寂下來,人們在等待著。
又是兩個多小時過去了,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終於被拉來了,有經驗的炮手也跟隨而來。大炮發出了怒吼,一顆顆炮彈猛烈射向巴士底獄,圍牆被轟塌了。守衛的士兵眼看大勢已去,終於舉起白旗投降了。吊橋徐徐放下,起義群眾冒著另一部分拒降的守軍射來的彈雨,沖了進去。
雖然當時的巴士底獄管理者侯爵洛奈命令停火以避免雙方相互殘殺,他仍然被人拖出來毆打、用刀亂刺直至最後被斬首。他的頭被穿在長矛上繞城展示。暴動民眾回到巴黎市政廳,把拒絕提供武器的商會會長 雅克·德·弗萊塞勒推上被告席,此人即刻被判槍決。
接著,巴士底獄被市民完全拆毀。但是封建制度卻沒有隨著巴士底獄的消失而消失。
為了紀念巴黎人民英勇攻佔巴士底獄的偉大功績,法國把7月14日作為自己的國慶節。

❹ 攻佔巴士底獄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巴士底獄到18世紀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 凡是膽敢專反對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屬大都被監禁在這里。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徵。多少年來,人們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樣痛恨這座萬惡的巴士底獄。許多人曾經作過推倒巴士底獄的嘗試,可惜都沒有成功。然而,人們的希望沒有落空,他們終於盼到了這一天。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巴黎的警鍾長鳴,工人、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紛紛湧上街頭,奪取武器,開始了武裝起義。攻佔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在農村,到處都有農民攻打領主庄園,燒毀地契。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這一年,制憲會議頒布了「廢除一切封建義務」的「八月法令」,緊接著又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向全世界庄嚴宣布了「人身自由,權利平等」的原則。

此外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有著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紀上半葉,著名的思想啟蒙運動就以不可阻擋之勢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傑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提出了一系列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為大革命的爆發准備了條件。

❺ 巴士底獄的歷史背景

http://ke..com/view/33418.html?wtp=tt

這里。專。
呵屬呵

❻ 攻佔巴底士獄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巴士底獄關押的是政治犯,是封建王朝的象徵,攻佔巴士底獄代表推翻封建制度

❼ 巴士底獄的歷史意義


多少年來,人們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樣痛恨這座萬 惡的巴士底獄。許多人曾經作過推倒巴士底獄的嘗試,可惜都沒有成功。然而,人們的希望沒有落空,他們終於盼到了這一天。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巴黎的警鍾長鳴,工人、手工業者、城市貧民紛紛湧上街頭,奪取武器,開始了武裝起義。
法國人民早就痛恨國王、教士和貴族。教士是當時法國封建社會的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入第三等級。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人數不過20多萬,只佔全國總人口的3%(教士佔1%,貴族約2%)。但是,他們有錢有勢,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軟弱並對此無能為力。結果弄得民不聊生。新興的資產階級也因為政治上沒有權力而受到欺壓。
18世紀後期,國王和他的大臣們眼看國庫空虛,就用盡一切辦法搜刮錢財,以維持國家的財政。為了這些,他還在1789年召集已經停止了175年的「三級會議」來籌款--路易想藉此開始向第一和第二階級征稅。可是由於第一和第二階級的阻擾,以及他自己的軟弱,最終會議以失敗告終。事與願違,而且人民的怨氣越來越大,巴黎市內的治安也越來越亂,最終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軍隊調回巴黎,以維持治安。可是,這卻都變成了謠言:路易要逮捕三級會議的代表們。謠言傳出來以後,巴黎人民怒不可遏。於是,醞釀很久的一場大革命就這樣爆發了。
1789年7月13日這一天,暴亂的人群攻佔了一個又一個的陣地,巴黎市區到處都有起義者的街壘。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奪取了整個巴黎。最後只剩下巴士底獄還在國王軍隊手裡。
直到群眾在一家隸屬皇家的醫院(榮軍院),奪取了3萬多支槍支之後,因為沒有火葯和子彈,便向巴士底進發 。「到巴士底去!」起義隊伍中響起了呼喊聲。起義者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湧向巴黎的最後一座封建堡壘。
1789年7月14日,共有954人參加攻打巴士底獄,其中最年長者為72歲,最年幼者僅8歲。用大炮轟斷吊橋鐵索的是一位洗衣坊總管。第一個沖進巴士底獄的是一位木匠。
起初,人們只是在外面喧嚷,向守衛巴士底的官員索要火葯和子彈。這位守衛官員(Marquis Joseph de Launay)自知事件不好處理,便在上午10點邀請了兩位領導者進去邊吃午飯邊商討,以拖延時間。但是路易十六一直沒有收到通知,他甚至在當日的日記上寫下了「無事」,直到他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在城堡里,官員一直不肯交給群眾火葯,也使得商討一直都沒有結果。
幾個小時過去了,依然沒有消息傳出,外面的群眾開始著急了,因為他們都「知道」巴士底是一個「草菅人命的地方」,有上百人在裡面受到折磨,而這兩位領導者可能已經被抓起來了。於是他們在下午1點半的時候再次開始了暴動並弄斷了外層圍牆城門橋的鐵索,沖到了城堡的內圈。官員開始犯難了,並且因為他的優柔寡斷,他自己根本下不了決定。不過他手下的士兵可是管不了那麼多了,他們開始從房頂上,窗戶里以及塔樓上用槍支和大炮向起義者開火了。
沖在前面的起義群眾被暴風雨般的火力壓住,無法接近巴士底獄,大家就從周圍的街壘向巴士底獄還擊。他們沒有大炮,只有從各處尋來的一些舊炮,甚至幾百年前鑄造的長滿鐵銹的古炮也加入了戰斗行列。他們沒有炮手,只有一些自告奮勇的人出來開炮,一個名叫肖萊的賣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這些古炮和舊炮在被戰斗激發起昂揚情緒的起義者手裡,終於發出了轟鳴。一排排炮彈撞擊在監獄牆上,打得煙霧彌漫,磚屑紛飛。可是因為圍牆太厚,還是無法攻破,而起義者已經有了傷亡。
一個小時過去了,戰斗沒有什麼進展,圍攻巴士底獄的人卻越來越多。人們十分著急,有的人乾脆拿著兩個火把,勇敢地沖到拱門前,把要塞的衛兵室和軍人食堂點著了火,可是對於要塞和塔樓還是毫無辦法。一個假發製造師想用火把點燃要塞的硝石庫,但沒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松脂混在一起,燒敵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夠不著。
這時候,從陣地後面又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我們現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於是大家鎮靜下來,都在等待著,張望著。兩個多小時以後,一門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來了,有經驗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會兒,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獄。官員終於知道自己對此無能為力了,於是他借著城堡里數萬磅的炸葯威脅群眾要將城堡和群眾一起炸光來逃跑,可是最終被群眾拒絕了。窩囊的官員最後叫手下豎起了白旗,在被群眾押解至一家醫院受「審判」的途中,因看到自己手下的一位指揮官被毆打致死,他大叫道「殺了我吧!」,然後就被群眾踢打致死了。之後,群眾將他的頭割下來,用來示威。
最後群眾發現發現監獄里只有七個囚犯,有一位是貴族家庭中被皇家密信所逮捕的「放盪罪」犯人(即薩德侯爵),兩位被認定為精神病患者,四位是偽造犯。
在最後,參與攻打的數萬名群眾中共有83人死亡,15人受傷;參與防禦的114名士兵中也有1人死亡。
攻佔巴士底獄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在農村,到處都有農民攻打領主庄園,燒毀地契。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這一年,制憲會議頒布了「廢除一切封建義務」的「八月法令」,緊接著又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向全世界庄嚴宣布了「人身自由,權利平等」的原則。
制憲會議曾作出決定,授予攻打巴士底獄的人民們「巴士底獄征服者」稱號和一枚以巴士底獄為圖案的勛章。後城堡被夷為平地,改建為巴士底廣場,建有紀念碑。
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有著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紀上半葉,著名的思想啟蒙運動就以不可阻擋之勢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傑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提出了一系列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為大革命的爆發准備了條件。 在巴士底獄,曾經住著一位神秘人,在被囚禁的34年當中,此人一直帶著天鵝絨面罩,來掩蓋他的真實身份。1703年,也就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位的第六十年,這位神秘人在巴士底獄中逝世。
曾經有位法國公主在寫給英國皇室友人的一封信里這樣描述此人,信中寫道:「多少年來,有個人一直戴著面罩,住在巴士底獄,至死不除,兩名武士永遠守在他身旁,只要他一摘面罩,便會把他殺死……這里必然有些蹊蹺,因為除此以外,他受的待遇很好,住得很舒服,各項供應無缺。但沒有人曉得他是誰。」 此人身份一直是巴士底獄的未解之謎,對於他的身世,外界也是眾說紛紜。
浪漫派小說家大仲馬,曾經寫過一本名叫《鐵面人》的書,大仲馬把天鵝絨面罩改成鐵面罩。他的小說使一般人都認為,這身世不明的囚犯不是法王路易十四本人便是他的孿生兄弟。
據伏爾泰記載,這位「鐵面人」在聖瑪格麗特島上關押了一段時間之後,又被押送到了巴士底獄。令人費解的是,押解之前,國防大臣盧瓦侯爵曾親自到島上看望他,談話時態度極為謙恭。更讓人驚奇的是,入獄之時,竟由典獄長馬爾斯先生親自陪同,還和他共進午餐,此後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在巴士底獄時,這位「鐵面人」也受到了和其他犯人截然不同的禮遇,給予專用的房間。在史料記載中,「鐵面人」被描述為是一個文靜的人,從來不惹麻煩。他「聽任上帝意願和國王旨意的安排」,他對自己的處境從無怨言,至於他究竟是什麼人,他緘口不談。
還有更神秘的解釋。從1669年此犯在敦克爾刻港被捕起,一直受到嚴密控制。他被解往都靈(當時為法國領土)附近的皮諾羅監獄的時候,獄長聖馬斯曾經接到一道批文:「如果他向你說起日常生活范圍以外的任何問題,你便以處死來威脅他。」聖馬斯每次調離轉到另一監獄,這名囚犯也隨著移監,一路用轎子抬著他走,轎子用蠟紙密封,以防好奇者窺探。1698年聖馬斯調到巴士底獄,這時那名囚犯已經被捕30年了。
政治家及學者奎克斯武勛爵認為,這個神秘人物是法皇路易十四的親生父親。路易十三與奧地利的安娜結婚後22年未生育,後來分居。可是,分居14年後皇後竟然生下一子,就是路易十四,而他的父親很可能就是這個被囚禁的人。據傳,因路易十四生相與他極其相似,所以,路易十四下令將他隱藏起來。至死時,仍使用假名:尤斯塔奇·道格,職業僕役。

閱讀全文

與巴士底獄的歷史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