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崇明這個地方,屬於哪個城市屬不屬於上海
崇明區隸屬中國上海市,位於長江入海口,全區地勢平坦,由崇明、長興版、橫沙三島組權成,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繼台灣島、海南島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美譽,陸域總面積1267平方公里。長興島位於吳淞口外長江南支水道,陸域總面積88平方公里。橫沙島是長江入海口最東端的一個島,陸域總面積56平方公里。崇明、長興、橫沙三島互成犄角之勢,組成崇明區,下轄16個鎮和2個鄉。三島戶籍人口總量為68.8萬人。崇明區內除漢族外,還有蒙古族、回族等多少數民族居住。
崇明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經五代,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崇」取高義,「明」取清明義,「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B. 崇明縣的介紹
崇明縣,隸屬上海市,位於長江入海口,全縣地勢平坦,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版,總面積權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繼台灣島、海南島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美譽,陸域總面積1267平方公里。長興島位於吳淞口外長江南支水道,陸域總面積88平方公里。橫沙島是長江入海口最東端的一個島,陸域總面積56平方公里。崇明、長興、橫沙三島互成犄角之勢,組成崇明縣,下轄16個鎮和2個鄉,縣政府所在地城橋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三島戶籍人口總量為68.8萬人。崇明縣內除漢族外,還有蒙古族、回族等多少數民族居住。崇明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經五代,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崇明縣也是中國上海市所轄唯一的一個縣。「崇」取高義,「明」取清明義,「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
C. 上海所有區分別有哪些優勢
黃浦區:位於上海市市中心,是上海的行政文化中心.
南京東路是全國聞名內的商貿購物中心容.
靜安區因境內古剎靜安寺而得名,地處上海市中心,地段優勢極為明顯。
D. 崇明大愛城怎麼樣
崇明大愛城的來性價比很高。E. 崇明有哪幾個鄉鎮
截止2018年,崇明區轄16個鎮、2個鄉、66個居委會、271個行政村。
16個鎮2個鄉為:城橋鎮、堡鎮、新專河鎮屬、廟鎮、豎新鎮、向化鎮、三星鎮、港沿鎮、中興鎮、陳家鎮、綠華鎮、港西鎮、建設鎮、新海鎮、東平鎮、長興鎮、新村鄉、橫沙鄉。
(5)崇明歷史文化底蘊擴展閱讀
崇明區隸屬中國上海市,位於長江入海口,全區地勢平坦,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繼台灣島、海南島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美譽,陸域總面積1267平方公里。
長興島位於吳淞口外長江南支水道,陸域總面積88平方公里。橫沙島是長江入海口最東端的一個島,陸域總面積56平方公里。崇明、長興、橫沙三島互成犄角之勢,組成崇明區,下轄16個鎮和2個鄉。三島戶籍人口總量為68.8萬人。崇明區內除漢族外,還有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居住。
F. 上海崇明縣屬於哪個區
崇明不屬於任何一個區,上海只有崇明縣.是一個縣級單位.
G. 上海的崇明島屬於哪個區
上海崇明縣抄屬於崇明區。襲
1、崇明區隸屬中國上海市,位於長江入海口,全區地勢平坦,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繼台灣島、海南島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島。
2、崇明島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美譽,陸域總面積1267平方公里。長興島位於吳淞口外長江南支水道,陸域總面積88平方公里。橫沙島是長江入海口最東端的一個島,陸域總面積56平方公里。
3、崇明、長興、橫沙三島互成犄角之勢,組成崇明區,下轄16個鎮和2個鄉。三島戶籍人口總量為68.8萬人。崇明區內除漢族外,還有蒙古族、回族等多少數民族居住。
4、崇明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經五代,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崇」取高義,「明」取清明義,「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
H. 上海的崇明島屬於哪個區啊!
上海崇明縣屬於崇明區。
1、崇明區隸屬中國上海市版,位於長江入海權口,全區地勢平坦,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繼台灣島、海南島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島。
2、崇明島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美譽,陸域總面積1267平方公里。長興島位於吳淞口外長江南支水道,陸域總面積88平方公里。橫沙島是長江入海口最東端的一個島,陸域總面積56平方公里。
3、崇明、長興、橫沙三島互成犄角之勢,組成崇明區,下轄16個鎮和2個鄉。三島戶籍人口總量為68.8萬人。崇明區內除漢族外,還有蒙古族、回族等多少數民族居住。
4、崇明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經五代,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崇」取高義,「明」取清明義,「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
I. 上海城市發展的歷史
上海(Shànghǎi)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世界第八大城市,中國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有超過2000萬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區。上海位於中國的華東地區,地處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個以漁業和棉紡織手工業為營的小鎮。19世紀,由於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開始展露鋒芒。1842年《南京條約》簽定後,上海成為中國開放對外通商的口岸之一,並很快因成為東西方貿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成為跨國公司開展貿易和商務的樞紐。但在1949年建國之後,外國人幾乎全部離開了上海,上海隨即沒落。改革開放後的1990年,上海又開始重現往日的繁華,成為了今日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貿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興的旅遊目的地,由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跡,如上海的地標——浦西的外灘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東,卻呈現出另一番繁華景象:東方明珠電視塔與金貿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建築共同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際線——上海天際線。而在建的全國最高建築——上海塔則會使上海陸家嘴金融區的建築呈現「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勢。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國重要的科技、貿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個國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經濟和貿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會成為未來的全球城市。國際主流媒體更將上海形容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典範」。
上海即將舉辦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歷史沿革
1928年的上海外灘上海地區,吳淞江以南於公元751年(唐天寶十載)析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崑山南境之地置華亭縣。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第二年改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轄有華亭、婁、上海、青浦、金山、奉賢、南匯7縣和川沙撫民廳。吳淞江以北於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設嘉定縣,後又析出寶山縣。長江口的沙洲於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鎮,1277年升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為崇明縣。上海市區原是吳淞江下游的一個漁村,至唐宋逐漸成為繁榮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建上海鎮,鎮因黃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經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設上海縣,轄華亭縣東北、黃浦江東西兩岸的高昌、長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鄉,為松江府屬縣。新近發掘的松江廣富林將上海歷史極大推前。
1927年設立上海特別市,1930年5月改稱上海市。
「申」、「滬」由來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稱上海為「滬」,又稱申城。
建城
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范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
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已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業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辟為「通商」口岸。1949年5月27日,上海獲得解放,開始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