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越南歷史發展情況

越南歷史發展情況

發布時間:2021-02-28 12:45:33

❶ 了解一下越南的歷史,古代史與中國的關系

秦統一中原後開始南平百越,西征西夷,北擊匈奴,越南中部當時和回廣東廣西都屬於百越答中的南越,始皇33年,在兩路秦軍強大的打擊下,南越既閩越和東甌等國之後也最終被打敗,秦始皇在此設象郡。
秦軍也曾在此遭到過空前打擊,「秦軍三年不解甲弛弩」說的就是此戰。
秦滅時重新獨立出去,至西漢武帝時百越內戰,後向漢朝求救,漢朝施以援手,後臣服漢朝再次並入中國版圖。

❷ 越南近代史

1904年開始,越南的資產階級民族主義革命家潘佩珠流亡海外成立越南維新會,後來在1912年見到中國的辛亥革命成功,並於中國廣州改組為越南光復會,此團體成員曾先後潛回越南發動武裝起義,試圖推翻法國殖民政權,卻因倉促的行動與裝備的落後而遭遇失敗。

之後潘佩珠於1925年遭到法國殖民政權特務的綁架[3],並押解回越南而終生軟禁。到了1930年,越南的共產主義革命家胡志明得到蘇聯莫斯科的協助,組建了印度支那共產黨,並開始在北越領導對抗殖民運動。

1940年,日本進侵越南,美國為了對抗日本的侵略而對胡志明革命勢力提供軍事支持,並承諾戰後支持越南尋求獨立。

1945年,日軍宣布投降之際,胡志明在河內宣告獨立並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但美國和法國政府達成秘密協議,繼續讓法國殖民政權統治越南,胡志明轉而向蘇聯尋求支助。

1954年,當北越軍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指揮和援助下取得奠邊府之役大勝之後,再次宣告獨立,並立即得到蘇聯和中國更廣泛的支持。

為了跟以胡志明為首的北越對抗,法國政府在日內瓦和會(1954年)上宣布將權力移交給阮朝的末代皇帝阮福晪(保大皇帝),並成立名為「越南國」的南越政府而和胡志明領導的北越政府抗衡。阮福晪並且委任了吳廷琰為首相。

1955年,吳廷琰在美國的支持下簽署法令廢除皇室,並宣布自立成為「越南共和國」的總統。

(2)越南歷史發展情況擴展閱讀

越南國名來源於中國清代嘉慶皇帝。歷史上,越南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

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之一。

❸ 越南歷史的介紹

越南歷史悠久,在舊石器時期已有先民活動,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出現東山文化,較重要的民族有雒越人。越南神話傳說提到約四千年前出現最早的王朝鴻龐氏。中國秦漢時期接觸並征服北部(紅河三角洲)及中部後,越南情況乃有可靠的文獻記載。從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10世紀前期,越南處於中國統治之下,中國文化大量輸入。938年,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打敗中國南漢軍隊,是次戰役為越南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其後越南進入封建時期,經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發展,15世紀初一度被中國明朝所佔(即屬明時期),不久復國,並在後黎朝前期達至封建時代興盛時期,其後長時間處於分裂及戰亂,有莫朝(與後黎朝合稱南北朝)、鄭主、阮主、西山朝等王朝和政權,到19世紀初期阮朝重新統一全國。19世紀初始稱「越南」。在封建時代各朝,統治者採用中國式的制度治國,文化方面融合了儒、佛、道三教。19世紀中晚期,法國漸次吞並越南,進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越南共產黨(時稱印度支那共產黨)發動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統治北方,獲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國家支持,南方亦先後有西方陣營支持的保大帝政權及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南北分裂,美國介入越南政局,支持南越,演成越戰。1975年北越統一全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1986年以後,越南政府推動革新開放,促進經濟,1990年代又與中、美及世界各國改善關系。

❹ 越南文字的歷史演變,及現在越文的來歷與發展過程

越南古典文書多用古漢語文言文寫成、字典里的單詞有70%以上為漢字詞(漢越詞,"từ Hán Việt"),近代以前多使用漢字以及本民族發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書一般由完全使用漢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書一般使用漢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在13世紀喃字發明之前,越南人一般說越南語的口語,但由於缺乏本民族文字,所以書面上多採用文言文(與古代日本和朝鮮很相似,官方文書多用文言文,而民間的口語仍是本民族語言)。喃字發明以後,越南語從此口語和書寫達到一致。1919年越南科舉廢止、1945年阮朝滅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促使漢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17世紀基督教會傳教士發明的、法國殖民地化政策極力普及的使用羅馬字表記的「國語字(Chữ Quốc Ngữ,國語)」。殖民地時期國語字被法國殖民者稱之為的「法國人的贈物」的「文明化」的象徴,獨立運動推進以後、民族主義者認為漢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國語字成為了獨立後的越南語的正式表記法。一般越南國民都毫無疑義地把國語字作為正式標記法。
10世紀以後,出現了越南古代文字——字喃。它是一種方塊字,部分借用漢字,部分使用漢字中會意、形聲、假借的方法構成。 例如""(M懲t tri,太陽);「陵」( M懲t tr╤ng,月亮)。13世紀以後,出現用字喃寫的詩歌,大量作品流傳至今。阮攸(1765~1820)的《金雲翹傳》是字喃詩歌的代表作。17世紀,歐洲傳教士制定了拉丁化的越語拼音方案,用於佈道。1649~1651年間A.de羅德在羅馬出版的《越葡拉丁詞典》 和用拉丁化越南文寫的 《八天講道法》 被認為是越南語拉丁化拼音的開端。拉丁化的越南文已成為越南人民獲取文化知識的工具。

❺ 明朝時期越南的歷史

安南的形勢在明朝初年風雲突變。在靖難之役的同時,越南陳氏王朝的國王被迫禪讓王位給了黎姓權臣。黎氏父子先後稱帝,大肆屠殺陳氏王族後裔。

明成祖朱棣時明朝兵力最強,在越南陳氏王朝出現內亂時南征獲勝,平定了整個交趾並設立郡縣,越南史書將此間稱為「亡國」期。

明成祖死後,仁、宣兩帝都無法鎮壓或安撫,明宣宗便同意封黎利為王,將明軍撤回。隨後越南的後黎朝建立。

1537年前後,安南政權再次發生內亂。越南人再次請求明朝出兵來平定內亂,嘉靖皇帝的大軍屯紮在鎮南關,准備攻入越南境內。

1539年,叛亂的莫氏政權君臣主動派人到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戶籍冊獻給大明皇帝,願意將安南政權納入明朝版圖。

明朝將安南從屬國,降為屬地,將安南國降為安南都統使司。安南國三年一納供,名義上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實際上仍然由越南國王直接統治,直到明朝滅亡。


(5)越南歷史發展情況擴展閱讀:

明廷於1419年派遣監生唐義到交趾,向各州府縣學校頒賜《性理大全》、《五經大全》、《四書大全》等書籍,供學生研習。

1427年明軍撤出,安南復國,翌年建立黎朝。黎廷繼續採取一系列措施以振興儒學,倡導以程朱之學為核心的理學思想,使之滲透到越南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明朝學者嚴從簡就曾寫到當時越南的儒學狀況:「其三綱五常及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之術,禮樂文章,一皆稍備」, 在華僑和華裔的倡導下,儒家思想在越南社會深入人心。

❻ 中國與越南的歷史淵源

古越南人屬於中國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軍征服南越,設立三郡,其中象郡就在越南北部。

創立越南王國的君主最早均為古中華人。越南在秦朝被鬆散地統一,在秦漢的改朝換代中,開國國王當然也是中國人,開國前是秦王朝南海郡民軍司令,乘秦末內亂而獨立為南越王國(首都廣州,管越南北部)。

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及其後的開疆拓土戰爭中,中國將其並入漢國,故土的越南北部分為數郡(越南河內的交趾郡,越南清化的九真郡,越南東河的日南郡)。

公元4世紀東晉時代,中國開始分裂了長達260年的最長、最大分裂,直到隋朝,此時越南北部依然繼續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的大分裂給南方偏遠地區也帶來一些好處,因受中國北方戰亂的影響,大量漢人從北方中原一帶大量南遷到原來沒有太多中華文化的地方,如廣東、廣西、福建和越南等,這些人各種各樣,但最主要的成分卻是著名的客家人(在當時即為漢人)。

在當時幾個地區的漢文化都不高,而且差不多。不幸的是,盡管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到越南,但那是因各種戰亂而南遷的中華人,他們的南遷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因為殖民和移民的原因,相當部分的越南人多少有華人的血統,甚至說在1000年前他們就是中國人亦無不可。

中國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唐朝帶給中國對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復隋朝的固有疆土。唐王朝最初的目標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國的威脅。可是接連不斷的軍事勝利,刺激了當權者的雄心,使唐王朝的疆域回到盛漢王朝時的版圖。唐朝立國60年後,越南重新並人唐帝國,設安南總督府於河內。

唐末的勢微有如漢末,非中華本土部分全部脫幅而去,需要下一個鼎盛的帝國重新拿回。當下一個強盛帝國久久不來時,那這些地區就獨立成功了。

事實上世界歷史上強大帝國周圍的國家,大都是以這種形式完成獨立過程的。南漢王國(建都廣州),幾乎重復了此前800年前漢朝吞並南越王國前的態勢。

越南的失去與宋王朝的軟弱有關。宋朝初曾擺平了獨立了60年左右的南漢王國,但對南漢王國中的越南部分則不在乎了。

本可收復北越南部分,但在宋朝皇帝自己的不爭氣和偏安習性上,加上越南人的乖巧,一個交趾王國遂在中國批准之下,合法成立。第一任交趾國王死後,宋帝國派了些兵想收回,但不幸敗回。

3年後越南人假裝謝罪,同時要求冊封,人類歷來有承認既成事實的習慣,只好同意,第二任交趾國王於是又產生了。後來1000年左右的沖突中,每每越南人一下跪表示謝罪和悔意,古近代中華帝國就會滿意。交趾王國也採用事奉大國政策,對中國的恭順程度,較之高麗王國,有過之無不及。

明朝時因越南的內亂給了明帝國一個機會,派兵攻入越南,此時交趾王國已改名安南。於是,中國宣布撤銷安南王國,改稱交趾省。這個10世紀起脫離中國而獨立的國土,再回歸祖國。但經400餘年的隔絕,統一的條件已非常不成熟,維持了20年的時間後,明朝終於鬆手。

此後近500年的時間里,沖突僵持一陣後,越南每每乞求清朝寬容,古近代中國大都面對現實而又顯大度,只求一個名義上的宗主國。

而另一個唐時的殖民地朝鮮自唐末脫離中國後,中國再沒去打擾過它,而且一直受到中國這個宗主國的到保護,至今已獨立了1100年之久,這些年中若有沖突發生,妥協的方式有如越南對中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設九郡,其中三郡就是越南北部和中部。此後直到五代十國,越南都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郡縣,也就是越南的「郡縣時代」。

在此期間,越南的經濟和文化都得到發展,人民起義也未曾斷絕。到了五代十國,由於中國分裂,安南地方勢力便乘機獨立,建立吳氏割據政權。此後越南又屢次變故,南宋時,越南李氏王朝李英宗被封為安南王,越南正式擁有國號。

李朝政權鞏固後,開始南侵擊敗占婆,他們也曾在北宋時北侵中國,但被宋軍擊敗。1225年,越南進入陳朝統治,陳朝繁榮強大,還曾成功地擊敗了侵略越南的蒙古軍隊,維護了國家獨立。

明代時,因外戚奪權,胡朝建立,明成祖派兵干涉,滅胡朝,佔領越南十三年,後不得已撤軍。越南又進入黎朝時期,此時期的越南軍,南滅占婆、北侵大明,還迫使寮國臣服。黎朝末期,越南分裂,隨後便被西方殖民者控制,後來淪為法國殖民地。

因為越南與中國戰事不斷,所以北部邊疆存在不少領土糾紛,至今未能妥善解決。

(6)越南歷史發展情況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北屬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的百越諸部族,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廣州。越南中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東漢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區連殺死漢朝的日南郡象林縣令,占據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區,以婆羅門教為國教,建立林邑國(後稱占婆國),與東漢以順化為界。

隋朝時被隋煬帝派兵滅國,置三郡,唐朝時復國,與中國以橫山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臘佔領,後復國。

❼ 有人知道越南的歷史嗎

早期歷史 越南歷史源遠流長。考古遺址可證,距今40萬年的遠古時代,越南土地上已發現有人類生活的痕跡。考古學家們在越南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30萬年)以渡山文化(最早發現於清化省渡山遺址得名)和山圍文化(最早發現於富壽省山圍遺址而得名)為代表中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1萬年)以和平文化(20年代因首次發現於和平省遺址而得名)為代表。新石器時代的遺跡距今5000年以北山文化首次發現於諒山省北山遺址而得名為代表。根據遺址。考古學家得出結論,在石器時代人類已學會畜牧和種植水稻。 據傳說,越南第一個國家文朗國(後改名為甌雒國)是在青銅器時代建立的,以東山文化(最早發現於清化省東山村遺址而得名)為代表,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是銅鼓。據傳說,文朗國沿襲了幾十個世紀,形成18代雄王當權的雄王時代。公元前3世紀,秦征服百越。自此,越南置於中國封建王朝統治長達十多個世紀。 北屬時期 甌雒國實際是古蜀國移民建立的。秦時,秦始皇派軍隊征服百越,越南置於象郡轄下。秦末農民戰爭時,秦朝的龍川縣尉趙佗(河北正定人)脫離秦朝統治,在嶺南建立南越國,首都南海(今廣州),這是越南人認為的越南歷史上第一個獨立國家,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南越國仍是西漢的附庸國。 公元前111年,南越國公開反叛漢朝,漢武帝派兵擊滅南越國,在其地設置九個郡縣。自此,越南被納入中國版圖,置於中國直接統治下長達1060多年,從此開始,有大量的中國中原人因逃避自然災害和戰亂移民越南。 封建時期 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時,越南叛亂,從中國分裂出去,建立了獨立的國家,但一直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名為大越國。1010年遷都升龍(今河內)建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其間間隔有中國統治的北屬時期。主要獨立朝代為李朝(1010年—1225年),陳朝(1225年—1400年) 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在此期間,越南人還多次面對外國的侵略者,19世紀後期,法國對越南進行殖民侵略,清朝派兵援助越南。1884年法國侵略軍最終擊敗清軍和越南軍,佔領越南全部領土。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 法屬時期 1858年,法國軍艦炮轟越南峴港海口,拉開了法殖民者侵越戰爭的序幕,1859年,法國侵略軍攻佔嘉定城。1884年,法國侵略軍佔領全越南領土,置越南於其殖民統治之下。法軍的鐵蹄一踏上嘉定,就遭到愛國軍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然而這些反抗最終都失敗了。 面對人民的苦難,愛國青年阮愛國(胡志明主席,1890年—1969年)於1911年6月5日離開祖 國到海外尋求救國之道。他到法國,英國,美國和法屬非洲殖民地國家,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阮愛國得出一個真理要解放全民族,使祖國獨立,就要進行革命解放運動。要進行革命解放運動,必須具有革命理論和新型革命組織的領導。 1930年2月3日,阮愛國在中國香港九龍召開會議,成立越南共產黨,黨的政治綱領提出的革命目標是,打倒法帝國主義和封建集團,使祖國完全獨立。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越南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高潮,最終取得了勝利。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內十多萬人聚集的巴亭廣場上宣讀《獨立宣言》,向全世界庄嚴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戰爭時期1945年9月23日,法國殖民軍尾隨英國盟軍卷土重來。侵佔西貢。9月26日,胡志明主席致函號召南方同胞 奠邊府抗法烈士紀念碑
奮起抗戰,號召全國支援南方。中越兩國於1950年1月18日建交,還沒從內戰中恢復,經濟嚴重困難的中國開始向越南無償提供了累計達幾千億人民幣的資金和幾百萬噸的物資,越南爆發戰爭後,更有大量物資無償贈送給越南並派出大量科技人員幫助越南發展工業,支持越南作戰,最終迫使美國簽訂停戰協議。中國一直還以很低廉的價格把礦產品出售給越南。 1954年3月13日下午,奠邊府戰役打響。5月7日,戰役以輝煌的奠邊府大捷結束了,搗毀了敵軍據點。1954年7月21日,有關結束越南、寮國、柬埔寨戰爭的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協議》得以簽署。《日內瓦協議》規定,越南以北緯17度為界,南北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由保大皇帝統治。 1955年7月17日,美國撕毀了《日內瓦協議》,取代法國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設定了所謂越南共和國,吳廷琰發動政變,廢黜保大皇帝,自己當了總統。自此,越南南方淪為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殖民地。1961年,越南戰爭爆發,美國與韓國、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組成聯軍,介入了這場戰爭。1973年1月27日《巴黎協定》簽訂,美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國際上的法律地位,退出越南戰爭,從越南南方撤出全部軍隊及其同盟者軍隊和軍事人員。 《巴黎協定》簽訂後至1975年4月30日,越南革命進入決定性階段,解放南方。統一全國。1975年3月10日,邦美蜀戰役作為關鍵性戰役為1975年春季總進攻打響第一炮。1975年4月30日的胡志明戰役解放了西貢,越南戰爭至此宣告結束。越南邁進自由,獨立和統一的新紀元。 【統一與改革】 1973年1月越美在巴黎簽訂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開始從南方撤走。1975年5月南方全部解放,1976年4月選出統一的國會,7月宣布全國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越南統一後,其軍隊歷經越戰錘煉,接受了中國的大量武器和軍事物資無償援助和一些蘇援助的裝備及繳獲的美製武器,在前蘇聯的強力支持下,越共的擴張思想一度膨脹。1979年,越南趁柬埔寨紅色高棉統治殘暴,柬國國內民怨沸騰之機大舉入侵柬埔寨,將以波爾布特為首的紅色高棉統治集團趕出了城市,扶植韓桑林政權,並派兵控制寮國;在越南南方發動了大規模排華暴亂,大肆驅趕在越華僑並不斷侵佔我國邊境領土,還侵佔了我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最終我國於1979年進行了對越自衛反擊戰。1986年越共領導人黎筍死後,長征、阮文靈先後繼任,實行革新開放,對外調整與中國及東盟鄰國的關系,對內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使越南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1989年,越南軍隊撤離柬埔寨,中越實現關系正常化。 2006年,越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加大反腐力度、解決民生問題等舉措,增強凝聚力,維護社會政治穩定。4月18至25日,越共十大在河內召開,通過《政治報告》、《2006-2010年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方向和目標的報告》、《黨建工作報告》和《補充和修改黨章報告》決議,選舉產生十屆中央領導機構。認為越已初步形成革新、社會主義社會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體系。修改補充後的黨章明確提出越南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越勞動人民和全民族的先鋒隊。 2006年6月27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胡志明市市委書記阮明哲在越南第十一屆國會第九次會議選舉中獲得94%的贊成票,當選為越南國家主席.

❽ 越南國的歷史沿革

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Chiến tranh Đông Dương)陷入長期化泥潭的情勢下,法國決定靠扶植本地政府的回方式改善局面答。最終法國挑選了當時流亡在香港的保大帝(Bảo Đại)來領導新政府。在建立過程中,新政府得到了全越南境內的多數反共主義者支持。1949年6月14日越南國正式成立,但仍留在法蘭西聯盟(fr: union française)內。
1954年法國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中失敗,被迫退出印度支那半島。經日內瓦會議(Hội nghị Geneva),北越(Bắc Việt)、南越(Nam Việt )、寮國(Lào)、柬埔寨(Campuchia)的獨立均得到確認。不久吳廷琰在美國支持下,通過操縱1955年南越公民投票廢黜了保大,自己獨掌大權。1955年10月26日國號正式更名為越南共和國(Việt Nam Cộng Hòa)。

❾ 越南的歷史

歷史

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4世紀已生活在紅河流域的中下游,並逐步形成了部落聯盟。從公元前111年起,越南處於中國封建王朝的管轄之下,直到中國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郡縣,當時越南稱為"交趾"、"安南",這就是越南歷史上的郡縣時代。公元968年,丁部落建立"大瞿越國",自稱"大勝明皇帝"。從此,越南擺脫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成為自主的國家,但仍然與中國保持"藩屬"關系。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1804年,定國號為"越南"。1858年法國殖民主義者侵略越南,1884年阮氏王朝與法國簽訂了《順化條約》,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1885年,中國清政府和法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結束了越南的"藩屬"關系。法國佔領越南後,全面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將越南分割為交趾支那、安南、東京三個部分,將它們和柬、老拼湊為"法屬印度支那聯邦",集大權於法國總督一身。

越南人民為反抗法國的殖民統治進行了長期的英勇斗爭。1945年8月19日,越南八月革命成功。同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內巴亭廣場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1945年9月23日,法國對越南發動殖民主義戰爭,越南人民進行了9年的全國抗戰。1954年5月7日,越南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迫使法國於同年7月20日簽訂了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全部解放了越南北部國土。此時,越南從北緯17 劃分為南北兩方。

日內瓦協議簽訂後,美國取代法國,在南方扶持親美政權。1960年12月2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戰線成立,越南進入了抗美救國時期,也就是著名的越戰時期。經過長期的軍事、外交斗爭,1973年1月27日,越美在巴黎簽訂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美軍被迫從越南全部撤走。1975年春季,越軍對西貢偽軍發動總攻擊,同年4月30日解放西貢,5月1日解放南方全境,統一了越南。1976年7月2日,越南國會正式宣布南北統一,並更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姓名與稱呼〕

越南主體民族——京族的大姓有阮、陳、吳、黎等。與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是姓在前,名在後,多數是單姓雙字名,少數也有單姓單字名。越南人在稱呼中,除了第一人稱較常用中性的「我」(發音為「堆」)外,第二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介都沒有中性的人稱代詞,通常根據對方的輩份或身份來稱呼,以表示親熱或尊重。如對父輩的人,第二人稱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稱則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越南人問候不分「早晚」,也不分「你好」。「再見」,通常都用一聲「召』朝上稱呼來表示。例如見面時說「召同志」是「同志你好」,分別時說「召同志」是「同志再見」。越南人稱呼對方時,一般是稱呼與最後一個名字連用,很少帶姓連名都叫,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如一位名叫阮興強的男子,可根據他的年齡和親疏程度,稱為「強伯」、「強叔」、「強哥」、「強弟」或「強先生」、「強同志」。

【服飾】

古代時,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種套頭的衣服和長裙。到了中世紀,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藍葛衣。到了15世紀後,富者通常穿錦羅沙葛,參加祭掃和宴會時穿紅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們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國人進入越南後,平民的衣著開始有了較大變化,婦女穿結紐上衣和褲子。進入現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裝,婦女穿花色窄油長袍。越南婦女的長袍可以說是越南女子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啊娜多姿,下擺舒展,開權至腰際,活動方便。特別講究的是,越南婦女穿長袍時,還穿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喜戴項鏈、手閾、戒指,多留披肩長發,或用發夾束於腦後。

【陽核挪與牙之美〕

越南的京人、岱人、泰人、埃迪人都有一種嚼食濱榔的特殊愛好。他們常將按椰擦上一點石灰膏或鹼發放火嘴中咀嚼,使模榔產生化學反應,汁不吞咽,順嘴角流出,嚼到無汁時把渣吐掉。嚼按榔通常是先苦後甜,可刺激神經,提神醒腦,除積消腫。京人還把擯榔當作信物,無論求婚、請客,均送上一顆擯榔。嚼模榔、染牙是京族的古風,過去男男女女只要到了十七八歲就開始染牙。按照他們的習俗,開始嚼按榔、染牙,便象徵已經成年可以成親了。從此,這些青年男女便可以自由參加當地舉行的任何娛樂聚會,參加對歌,選擇對象。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古風已日漸衰微,但在越南農村,你依然還可以看見不少老年婦女的牙齒被染得又黑又亮。在他們眼裡,保持牙齒潔白如玉是品質不良、作風不正的表現,而將牙齒染得又黑又亮才是最美的。

【節日】

越南也使用陽歷與陰歷,除了國家法定的節日如元旦、國際勞動節、國慶節等外,越南也過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與中國人一樣,陰歷的春節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越南有一句民謠「肥肉姜蔥紅對聯,幡旗爆竹大粽粑。」意思是,春節到了,要為過節准備豐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門口貼上大紅對聯,高高的幡旗隨風飄揚,爆竹鳴響。從這句民謠中,可見越南人對春節的重視程度。在新年與舊年交接之時,越南人也有守歲的習慣。除夕夜,人們通常要睡歌供土兵娛樂,後傳人民間。所謂的軍鼓實際上是一隻木桶或洋鐵桶,在村頭立兩根柱子,用麻繩或鋼絲繩將桶綳緊後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繩子使其發出鳴鳴的響聲,男女雙方各站一邊,邊敲邊對歌,笑語歡歌匯集在一起,氣氛歡快熱烈。一些青年男女通過對歌建立感情,確立戀愛關系。

【祖先崇拜】

越南人也和其他東方人一樣,注重孝道。在每一個家庭中,子女孝敬祖父母和父母是不可缺少的意識。對死去的先人,越南人崇拜甚篤,因而對祖先的崇拜信仰十分重視,世代承襲,形成規模。人們認為,親人雖然死去,但他的靈魂仍然存在,對後人還起著保護和督促作用,主宰人們的一切活動,人間許多災害禍福,都要依靠先靈庇佑與解脫。

越南人每家每戶都沒有神龕、神台、神位,是敬奉祖先的祭壇,是敬奉祖先神的聖地,任何人不可觸犯,也不能有任何污穢。在城裡,由於住處狹窄,祭壇的設法小型多樣。如在牆上釘塊板或使用櫃頂作為供奉祖先的祭壇。祭壇中央擺上一個香爐,兩旁是兩根香燭。香爐前擺上用細腰紅漆木盤或塑料。玻璃盤盛放的水果,此外還擺上一對花瓶和若干祭把用的杯碟。在一些家庭的祭壇兩邊還貼有對聯,如「祖宗功德千年盛,子孝孫賢萬代昌」、「福生禮儀家堂盛,祿發榮華福貴春」等。
越南人視祭把供奉祖先為重大之事,用以感激祖先的養育之思。許多家庭盡管宗教信仰不同,但供奉祖先是不可忽略的。春節來臨前,必須重新布置祭壇,插上香燭,擺上供品。春節三天期間,祭壇總是香火擦繞,合家吃團圓飯前,家長和族人都要禱拜。

越南人對祖先的崇拜還表現在忌名上。平時,子孫忌提到祖輩、父輩的名字,如果現實生活中一些名詞與祖輩、父輩的名字相重,要迴避或用同義詞代替。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讓其知道先祖的名字,以防孩子亂喊,對先祖不敬。如果被別人指著先祖的名字奚落或辱罵,被奚落或被辱罵者會認為是受了奇恥大辱,會激起深仇大很。近年來,忌名在城市已少見,但在農村,這一習俗仍保持。

除了崇拜祖先,古代越南人普遍迷信城隍、占卜、星相、風水、精靈等。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如河流、湖泊、高山、大樹、野獸、刮風下雨等,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有精靈寄寓其中,應當供奉祭掃,以求祛災降福。如在河內棟多郡的金蓮村,至今還保存著一塊立於 1510年的高山大王神碑銘。在農村,通常供奉的有土地神、榕樹神、蛇神、老虎神以及村裡的中心石。中心板等。人們在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祭把它,而且言談舉止中不能冒犯它,低聲稱它為「山大王」。如遇上老虎,不但不能打死它,還要供奉上各種祭品。古代越南人普遍崇拜四季常青、枝繁葉茂的古樹,他們認為這些長期經受狂風暴雨、雷電襲擊的大樹能存活下來,樹下必定有神靈,因此經常有人在樹陰下,尤其在榕樹下擺設香案或在樹旁空地建蓋廟宇,風水先生和占卜者也常聚集於此。

【宗教信仰】

從公元前111年中國的西漢時代起,儒教、佛教、道教開始從中國傳入越南,對越南人的意識形態起了很大的影響。從中國傳入的佛教為大乘佛教,越南人稱為「北宗」。此外還有部分越南人信仰小乘佛教,並稱之為「南宗」,從泰國和柬埔寨傳入。信教的越南人中,信仰佛教的佔比例最大,其中又以信大乘佛教者居多,各地寺廟不少。佛教徒忌殺生,講因果報應。重大節日、個人生日一般都要到佛寺去拜佛,獻禮,聽和尚誦經。

天主教傳入越南約有500多年歷史。歷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開始到越南傳教,但遭到官方的禁止。最 早到越南傳教的是奧德雷科·巴德諾和弗朗西斯·沙維爾兩位法國傳教士。法屬時期,天主教在越南取得了合法地位,迅速發展。到了1966年,越南南北兩地已有教區11處,天主教信徒300萬人。基督教在越南也有不少信徒,主要分布在河內、海防、河西、承天、廣南現港、波萊古、平順等地。基督教為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派,傳入越南只不過近百年的歷史,在越南稱為「福音」。1893年基督教牧師大衛·羅拉漢到西貢傳教,隨後陸續有牧師到越南傳教,但遭法國殖民當局的禁止。直到1920年,基督教才在越南立住腳跟。

越南南部的西寧、迪石等地的京族農民大部分信仰高台教,該教的全稱為「大道三期普渡高台教」,為吳文昭、黎文忠於1926年創立。該教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儒教探合在一起,信奉孔子(人道)、姜太公(神道)、耶酥(聖道)、老子(仙道)、釋跡(佛道)。高台教信徒可以供奉祖宗,但不能供草,不能使用紙馬,要忌殺生、忌貪欲、忌葷、忌色、忌粗口,每日6點、12點、18點、24點要焚香誦經。

在越南南部的安江、同塔梅、河仙、東川等地,有不少人加入和好教。該教為佛教的變體,由越南人黃富楚創立於1939年,因黃富楚居住的村子名為「和好村」,故以此取名,其含義為孝和交好。與佛教一樣,該教也講慈悲。博愛、大同和因果報應,信徒多為農民,又被稱為「農民佛教」。和好教設僧侶,但不建寺廟,用一塊紅布代替神佛的圖像,信徒早晚供佛兩次,供品為鮮花和清水,鮮花代表堅貞,清水代表純潔。

❿ 越南歷史的中國領土時期

主詞條:南越國、二征起義
中國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繼而進攻位於華南、越北的百越(又作百粵)。前214年,秦朝設置桂林郡(在今中國廣西省)、南海郡(在今中國廣東省)及象郡。秦朝對此三郡推行移民實邊的政策,將中原內地的民眾遷徙到這里,讓他們「與百粵雜處」。
秦末,中國內亂,南海郡尉趙佗割據當地。中國史書記載他迅速擴張勢力,「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成立南越國。南越國對中原的西漢王朝入貢受封,對內實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在越北地區,「令二使典主交阯、九真二郡人」,設立官署以作統治。南越國又透過軍事壓力及財寶饋贈,增強對鄰近部族閩越、西甌、駱等的影響力。
南越國在越南歷史里又被稱為「趙朝」,封建時期史家如黎文休、吳士連等把南越國視為越南史上的正統王朝,到現代卻遭到否定,史家陶維英指出它「只能是外族侵略者」,「企圖開疆拓土,侵佔我國辟為郡縣」;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稱之為「只是中國封建集團內部的一支割據勢力」。
公元前111年,西漢武帝滅南越國,越南成為漢朝領土。漢朝實行直轄統治,設立「交趾刺史」(後又改為交州),轄境橫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的北、中部。位於越南北、中部的交趾(交趾又作交阯,在今河內一帶)、九真(今清化省、乂安省一帶)、日南(今廣平省、廣南省一帶)三郡便屬於它的管治范圍。各郡內又管轄若干縣份。西漢對越南的統治政策有三個要點,分別為「與民生息」、「因其故俗治,毋賦稅」及「諸雒將主民如故」。西漢末年,交趾郡太守錫光教導當地民眾禮義;東漢建武初年,九真太守任延教民耕稼,制定婚姻嫁娶制度。錫光和任延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並使越南開始沾染華風。
建武年間,交趾郡轄下的一位女姓雒將(雒越人領袖)征側被太守蘇定「以法」懲治,征側不服,乃於公元40年,與其妹征貳起事反抗,史稱「二征起義」,一度攻下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六十五城。東漢朝廷派大將馬援率軍鎮壓,最終在43年殲滅征氏姊妹,事件遂平。 主詞條:前李朝
公元43年,東漢大將馬援重新平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後,在當地推行新措施,包括修治城郭,整頓水利,又向朝廷報告越律及漢律抵觸之處,然後跟越人「申明舊制」,駱越人從此遵行馬援的措施。相傳馬援在交趾「立銅柱」,成為當時的「漢之極界」。
兩漢時期,越南北、中部地區是漢朝對外交通樞紐。自日南郡出發,可到達南海、印度洋沿岸各地。東漢時,南海及西方的葉調國(在今爪哇)、撣國(在今緬甸北)、天竺國(今印度)、大秦國(即羅馬帝國)等國人士到中國內地時,都會以日南郡為必經之道。
公元2世紀,日南郡常有「象林蠻夷」起事,對抗漢朝政府。現代學者認為,這些蠻夷起兵事件,象徵著林邑國(即占婆國)的建立。
中國在東漢晚期出現州郡割據的局面,交趾太守士燮亦於187年至226年長期控制交州全境,而九真、合浦、南海等郡的長官職務都由士氏兄弟出任。據歷史記載,士燮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吸引了中原名士前來投靠,交州因此成為東漢末至三國初年相對安定繁榮之區。後世越南史家的高度評價士燮的統治:「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於後代,豈不盛矣哉!」佛教思想家牟子便是在士燮時期投靠交趾,寫成佛教要籍《牟子理惑論》。中國江南的東吳勢力崛起後,士燮於211年投附,名義上隸屬孫氏,實質仍操有自主權。226年士燮死後,吳主孫權打算削弱士氏家族在交州的勢力,遭士燮之子士徽等人反抗,吳將呂岱遂設計誘殺士徽兄弟,奪得交州控制權。
248年,交趾、九真民眾起事反吳。據越南史籍所述,是次起事的領袖趙嫗能乘象作戰,在山中對抗吳軍。吳廷派交州刺史陸胤討伐,最終平息事件。而在全中國的局勢而言,東吳為三國時代的割據政權之一,與北方的曹魏(後被司馬氏所篡)交爭,影響到交州政局。263年,曹魏出兵占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265年,司馬氏代魏,成立西晉,繼續管治交州三郡。268年,吳主孫晧派陶璜等率兵反擊,到271年大破晉軍,收復交州,陶璜任交州牧。東吳最終在280年被西晉所滅,交州牧陶璜亦投降,越南遂歸西晉統治。西晉朝廷聽取陶璜建議,為使交州免受南方林邑國(占婆)的威脅,維持其地方兵力。
316年,中國北方被五胡各族所據,晉室南渡,是為東晉。東晉期間,交州常有軍事將領互相攻殺或據地作亂,又有林邑國入侵,局勢長期不穩。東晉末年的大型民變孫恩盧循之亂亦蔓延至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擊敗盧循,結束動亂。420年劉裕代晉,建立劉宋(與南齊、南梁、南陳合稱「南朝」),繼續任杜慧度為交州刺史。杜慧度任職期間,整頓風俗,改善人民生活,修建學校,使交州出現安定局面。劉宋末年至南齊初年(468年至485年),交州人李長仁及其從弟李叔獻,先後以「行州事」的名義專制一方,違抗朝廷,最終因南齊朝廷擬欲征討,李叔獻才交出權力。
南梁時期,因交州刺史蕭咨為政苛暴,引起當地人士李賁的不滿及起兵,據有交州,於544年稱帝,改年號為「天德」,越南後世稱李賁為「李南帝」,其政權為「前李朝」。南梁朝廷於545年派陳霸先率軍鎮壓,擊敗李賁,李賁終在549年被部下所殺。中國正史又提到,李賁敗死後,其兄李天寶逃到九真繼續抗爭,最終亦被陳霸先殲滅。而根據越南史家的描述,前李朝在李賁死後,其部下趙越王、兄長李天寶、族人李佛子等仍繼續領導,至602年李佛子投降隋朝,前李朝才結束。 公元602年,即中國隋文帝仁壽二年,交州有李佛子稱兵割據,隋廷派劉方征討,李佛子懼而請降,越南又歸於中國統治之下。到隋朝亡後,唐朝重新崛起,消滅南方的蕭銑勢力,越南便入於唐。唐朝政府對越南地區的行政建置數有變更,例如有「安南都護府」、「靜海軍節度使」等官署。
在唐代,越南地區受中國內地文化發展,且有著名詩人杜審言、沈佺期等曾在當地任官,使其文風盛行。愛州(在今越南清化人姜公輔便為唐代越南文士的代表人物,曾在唐廷任職高官,並有作品傳世。然而唐室治下的越南亦常常出現亂事。當地民眾曾發動數起大型叛變,如722年的梅叔鸞起事、791年的布蓋大王馮興起事等等,最終為唐室所平。在對外關繫上,唐代中晚期先後有環王國(即占婆國)、南詔國侵擾越南地區。環王國在9世紀初(時為占婆第五王朝時期)入寇驩州及愛州,唐軍旋即將之擊退。南詔國為唐朝西南方的鄰國,雙方時有交戰,9世紀中期南詔數度攻打安南,863年更占據府城大羅(又稱羅城、安南城,即今河內),866年才由唐將高駢奪回。唐廷從此採行藩鎮制度統治安南,設置「靜海軍節度使」,由高駢任節度使。高駢管治時致力建設,重修大羅城,整頓河道以便航行。唐代人的河渠工程對越北有相當建樹,據《天威徑新鑿海派碑》所述,當地河流原本危險難行,「舟人所歷,毛發自寒」,經整頓後「則安流坦途,不復經斯險矣」。
唐朝衰亡時,交州土豪曲氏家族掌管靜海軍節度使一職,與中國嶺南的南漢政權相爭。930年南漢滅曲氏,但交州本地將領楊廷藝等仍爭奪自主權。938年,廷藝舊將吳權控制當地,南漢出兵討伐,吳權在白藤江植入大樁,待潮漲時引南漢軍船來到,此時潮水退卻,南漢軍船因碰到大樁而擱淺,吳權乘機派舟師擊敗南漢軍隊。戰後,吳權自立為王,建立吳朝。吳權的勝利及建政,在越南獨立進程中具重要意義,後世越南史家評道:「我越之正統,庶幾乎復續矣。」
中國近千年的統治,對越南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歸納指出:「我交州地區自漢以迄於五代仍是內屬中國之地,因而中國的治亂也影響到我們的國家」;「當儒教、老教(指道教)、佛教在中國興盛之時,我交州之地還屬於中國,因而我們的人也皈依了這些宗教。後來我國自主之後,這些宗教更形興盛,例如佛教盛於丁朝、前黎朝和李朝,而儒教盛於陳朝以降。凡風俗和政治大抵都是由學術和宗教演化而出。而我們的人已尊奉了中國的學術和宗教,則我們的一切也都完全效法中國。」

閱讀全文

與越南歷史發展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