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榆樹溝山-祁連山主峰隆起帶
該帶來以北15°~30°西方向斜貫河西走源廊,其兩側發育一系列北北西向斷裂和褶皺,主要有玉門鎮東斷裂、低窩鋪東斷裂、新民堡斷裂、嘉峪關斷裂、文殊山背斜及其相伴斷裂(如圖2.20)。斷裂壓性兼順鍾向扭動特徵明顯,切割並控制了白堊紀地層和古近-新近紀紅色盆地,有的到第四紀仍有活動。據物探資料,榆樹溝山斷層東側白堊系埋深達千餘米,而西側直接出露地表。斷裂西為丘陵山地,東為戈壁灘。斷裂帶附近地下水自西向東流,即沿斷裂上升盤向下盤流動,形成巨大的地下水瀑布,其落差達200m。營盤堡一帶的北北西向隱伏斷裂,可能是它的北延部分。向南為烏蘭-都蘭斷隆帶,插入昆侖緯向帶中,北北西向壓扭性斷裂十分發育,為柴達木盆地和青海湖-同德盆地間的隆起帶。
圖2.20 奧陶系灰岩於白堊系礫岩斷層接觸
此外,在榆樹溝山-祁連山主峰隆起帶以西,由踏實盆地、昌馬盆地及黨河上游盆地組合成北北西向雁行排列的反多字型坳陷帶。在坳陷帶東側有一組北北西向的斷裂在盆地邊緣出露,如昌馬盆地東緣斷裂、昌馬堡子斷裂、大雪山北北西向斷裂等,斷裂切割白堊系或更新的地層,下白堊統還形成相應的北北西向褶皺。
2. 新疆五宮煤業有限公司的公司介紹
2011年4月15日中國十大慈善家陳逢干先生收購該企業。現公司擁有固定資產數版億元,具有權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良好的信譽。公司位於美麗的天山北麓——阜康市東南四工河與五工河之間,距阜康市20公里,距烏魯木齊市80公里。公司向北3公里可與烏—奇216國道、吐魯番—烏魯木齊—大黃山高等級公路相連通,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運輸條件。
公司輻射全國多省。在寧夏有石嘴山市大榆樹溝煤礦,在內蒙古有青銅峽新井煤礦,在湖北有荊門帥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黑龍江有大興安嶺三普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浙江有天台醫葯公司。公司組織機構健全,擁有雄厚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實力。
3. 石嘴山市德昱工貿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石嘴山市德昱工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5月2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建築工程機械設備租內賃等。
法定代表人容:閆建榮
成立時間:2013-05-29
注冊資本:5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4020320000191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石嘴山市大峰礦大榆樹溝
4. 天聲一隊捐贈
陳逢干
寧夏石嘴山市大榆樹溝煤炭產銷公司董事長
5. 寧夏石嘴山市有多少年歷史
石嘴山簡介石嘴山市是寧夏重要的工業城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東跨黃河,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為鄰;西鄰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盟隔山相望;北依黃河水與內蒙古鄂托克左旗相鄰;南連銀川平原與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興慶區、賀蘭縣交界。石嘴山市成立於1960年,現轄大武口區、惠農區、平羅縣兩區一縣,土地總面積5309.5平方公里。總人口744291人,非農業人口佔全市人口的58.2%,有漢、回、蒙、滿等24個民族,回族人口點20.3%,呈現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市府所在地大武口區環境優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石嘴山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總面積4703平方千米。總人口744291人(2009年9月)。
市人民政府駐大武口區,郵政編碼:753000。代碼:640200。電話區號:0952。拼音:Shizuishan Shi。
石嘴山市 面積4703平方千米,人口744291萬人(2009年9月)。
石嘴山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
大武口區面積1007平方千米,人口25.9萬人。郵編753000。
惠 農 區面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編753200。
平 羅 縣面積2251.6平方千米,人口29.85萬人。郵編753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石嘴山氣候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降水量集中,蒸發強烈,空氣乾燥,溫差較大,無霜期短。夏熱而短促,春曖而多風,秋涼而短早,冬寒而漫長。年平均氣溫8.4℃~9.9℃。年最低平均氣溫-19.4℃~23.2℃,年最高平均氣溫32.4℃~36.1℃。年平均降水量的地理分布較為均勻,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67.5毫米~188.8毫米。年蒸發量在1708.7~2512.6毫米,是降水量的10~14倍,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南暢北通,西高東低,山川雄健,景色秀麗。賀蘭山岩畫閃射著先古文明的光彩,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漢墓夏冢,長城古塔,體現著土地的靈動和文化的燦爛;湖泊濕地星羅棋布,呈現出塞上江南的秀麗風光。 著名景點北武當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是國家2A級景區。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西北賀蘭山東麓,朝陽西街起始點。是一處集山、林、廟、地質遺跡、軍事體驗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景區內每年9月、10月舉辦北武當九九重陽登高節、廟會等活動。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由五個景點組成: 佔地1萬余畝的人工生態林區-大武口森林公園,它展現了西北乾旱荒漠地區生態建設的特有風貌。
星海湖 </B>
星海湖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城區東部,山水大道穿湖而過。總面積43平方公里,湖水面積20多平方公里。這里曾是明代古沙湖遺址,原為城市邊緣的一片濕地。石嘴山人民經過搶救性的治理,把一片泥淖改造成碧波盪漾、鳥翔魚躍的湖面。景區由百鳥鳴、金西域、南沙海、鶴翔谷、新月海、白鷺洲六個各具特色的景點組成。
大水溝 </B>位於平羅縣下廟鄉常青村,東至昊王渠外30米,緊臨201省道,南至下廟鄉暖泉村路口,西至原西軸廠區(含廠區),北至下廟鄉與崇崗鄉交接處的泄洪溝,佔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屬於山地和洪積扇地。
平羅玉皇閣 </B>國家3A級景區,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城北大街與富民街交匯處。是寧夏最大的道教場所,被稱為平地古建築的奇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佔地3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 介 紹 玉皇閣的台座分為4級,由南向北漸次升高,最高建築三母殿,距地面26.2米。
森林公園 </B>
石嘴山森林公園位於寧夏石嘴山大武口區西北部,背依賀蘭山,懷抱大武口市區,規劃建設面積667公頃,按規劃將建成融遊憩、娛樂、生產、野趣、體育、文化、宗教等活動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它的建成,對大武口市區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美化家園、改善生態環境具有明顯作用。
石嘴山森林公園於1997年11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平整綠化帶132萬平方米,清運土方60餘萬立方米,更換土方2萬立方米,種植35萬平方米的草坪和3萬平方米的苜蓿,共完成120個品種、32.1萬株樹木的栽植任務。先後建成了防風林、中日友好林、名人紀念林、青年志願林、少年世紀林、軍民共建林、警民共建林、沙生植物園等林區,樹木成活率達到93.8%以上。幾年來,園內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非常快,先後完成了全長11.7公里的四級揚水引黃灌溉工程、10萬立方米的蓄水池工程、3000米噴灌主管道和20套移動噴灌設施的安裝工作,鋪設壓力管道1500米,新建道路3000米。相繼建成並向遊人開放了荷花池、主大門、主大門廣場、亞熱帶植物園、文博館、回歸村等景點。其中,亞熱帶植物園盡現亞熱帶植物花卉,應有盡有;文博館收藏歷朝各代文物數千件,值得一去。
2000年,石嘴山森林公園綠化投資100萬元,在主幹道種樹1.1萬株。重點加大了高大常青樹的種植數量,共栽植3米以上高大常青樹木4500株,完成造林面積500畝,使栽植地段基本成林,較大地改善了森林公園的園林景觀和投資環境。森林公園集觀賞、游樂、餐飲、休閑於一體,被遊人譽為「戈壁綠洲」、「世外桃源」。
馬蘭花大草原 </B>是鄂爾多斯台地的一部分,距首府銀川30公里。這里草原面積10萬畝。陽春三月,大草原上馬蘭花爭奇斗艷,一派生機。每到秋季,牧草豐盛,牛羊肥壯,正是草原風光最美的季節。從2000年起,當地每年都在此舉辦「陶樂馬蘭花生態觀光旅遊節」。 平羅玉皇閣 平羅玉皇閣位於平羅縣城北端,始建於清代光緒元年,佔地面積4200平方米,是西北最大的道教寺院。玉皇閣規模宏偉,造型獨特,城隍、觀音、玉皇等12個殿堂高低錯落、重樓疊閣,殿內塑像更是形神各異、雕工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國家3A級景區,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城北大街與富民街交匯處。是寧夏最大的道教場所,被稱為平地古建築的奇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佔地3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
玉皇閣的台座分為4級,由南向北漸次升高,最高建築三母殿,距地面26.2米。內有城隍殿、觀音殿、娘娘殿、三清殿、無量殿、洞賓殿、三官殿、三母殿,還有文昌閣、關帝閣、鍾樓和鼓樓等主體建築和大量為遊客服務的輔助設施。整座建築造型獨特,氣勢雄偉,登臨三母殿可憑欄西眺巍巍賀蘭山,東望滾滾黃河.
景區每年農歷四五月間舉行的城隍廟會盛大隆重,人們裝扮成牛頭、馬面、判官、小鬼等簇擁著被高高抬起端坐在神輿之上的城隍神像巡遊,稱之為出駕,含懲惡揚善、體察民情之意。
平羅玉皇閣建築群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至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群形式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工藝精美。高樓氣勢宏偉,小閣玲瓏剔透,陪襯有致,競相蓖美;樓閣山檐深遠,檐角翹指蒼穹,似雄鷹展翅欲飛;閣內所有殿宇盡為雕梁畫棟,或雕刻花卉獸禽,或彩繪山水人物,刀筆洗練,功庇深厚,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體,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道教寺廟之一。
田州古塔 </B>
距平羅縣城20公里的田州塔,俗稱姚伏塔,矗立在姚伏鎮東一公里外的柳蔭叢中。塔呈平面六角形,八層樓閣式磚塔,高38米,塔頂呈六邊覆斗狀,塔底直徑為7.5米,南北各有一門,門牆上有對聯,對聯書法雋秀有力,對仗工整。
在數百年漫長的歲月里,田州古塔經歷了大小百餘次地震。後又於清乾隆年間(1783年)重修。1980年平羅縣人民政府撥款進行了維修。1985年再次被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沙湖 </B>該景區系國家首批5A級景區,為中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沙湖旅遊區在距銀川市西北56公里平羅縣境內的西大灘。1990年開發建設,每年接待遊客都在50萬人次左右,已成為祖國西北地區頗負盛名的旅遊熱點,因其獨特優美的自然景觀而被選為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2007年5月8日,石嘴山市沙湖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類、鳥類,這里棲居著白鶴、黑鶴、天鵝等十數種珍鳥奇禽。你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的場景,在水邊葦桿間、蘆叢底部更有鳥巢無數,每年春季,五顏六色鳥蛋散布其間,堪稱奇觀。
除了品種繁多的鳥類外,沙湖還盛產各種魚,在湖南岸的水族館里,可以看到幾十種珍稀魚類,包括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鯢)和體圍1米多的大鱉。
湖西四周有滑沙、騎駝、騎馬、游泳、垂釣、滑翔、沙灘排球、足球等游樂設施,還有旅遊飛機空中觀光節目。
開放時間:08:00-18:00
位置: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
面積:總面積8.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
沙湖,南沙北湖。這里是鳥的天堂、魚的世界、遊人的樂園。廣闊的沙湖萬畝水面宛如一幅巨大的銀色錦緞,初夏,新葦如茂林修竹,鬱郁蔥蔥,或如港汊,或如街巷,或如華蓋,或如屏障,微風吹來,綠影搖曳,婀娜多姿。
沙湖盛產魚、鳥。遊客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白鶴、黑鸛、天鵝等幾十種鳥類、數萬只在這里棲居,有時象移動的烏雲在天空左右盤旋,遮天蔽日。它們的窩巢就築在水邊的葦桿間、蘆叢底,每年春季,各種顏色的鳥蛋散布其間,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
沙湖的魚類與鳥群是大自然生物鏈上兩上相互依偎的環節。小魚兒是鳥的美食,鳥糞又是良好的魚餌,肥美的蘆根水草和豐富的浮游生物又是魚、鳥共同的食物。湖水裡常年生長著十來種魚,不僅有鯉、鰱、鱅、鯇、鯽,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鯢)和體圍1米多的大鱉。在湖南岸的不族館里,還可以看到幾十種珍稀魚。
由於盛產魚類,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每有嘉賓,必以剛剛出水的二三十斤重的鱅魚上席,鮮嫩可口,既飽口福、又飽眼福。遊客如有興趣,也可以親自釣魚、捕魚。
沙湖南面是一片面積3萬畝的沙漠,它和這萬畝湖水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伴侶,相互偎依,相映成趣,湖水碧波盪漾,沙海金浪起伏。
在銀川南門乘開往沙湖的旅遊專線車,車費10元,行程約1小時30分。 沙湖自然保護區 湖水如海,柔沙似綢,天水一色,葦叢若畫的沙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美麗富饒的寧夏平原上,它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平原以北,距銀川市56公里,總面積8.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
沙湖以自然景觀為主體,資源蘊藏量豐富,「沙、水、葦、鳥、山、荷」六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獨具特色的秀麗景觀。沙湖自然保護區地處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屬中濕帶,沙湖獨特秀美的自然景觀和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是西部絲綢之路上埋藏的寶藏,靜靜地等待人們的發掘。
沙:位於沙湖南端一望無際的沙漠給人以豪放、博大的感覺訓練有素的沙漠之舟----駱駝載人進入大漠深處,陣陣悠揚的駝鈴聲清脆地在空中回盪,使人心神盪漾,如醉如痴。在這里,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尋找前所未有的刺激和新奇。
水:霧海雲天作黛,月色空明水亦悠,鏡湖碧水充滿著盎然綠色,山綠水綠,構成一幅綠色的水彩畫,在這里游泳、盪舟都會時時感到清新舒暢,心曠神怡。
葦:沙湖東北面,蘆葦成片成叢,蘆葦幽深,遊艇在蘆葦中穿行,如同迷宮,不時驚起一串鷗鷺,令人興趣盎然。
鳥:沙湖是鳥的天堂,它水產豐富,無污染,更得到人類的格外關照,位於湖中心的「百鳥樂園」,又稱「觀鳥台」,是候鳥繁衍,棲息的理想之地,在此可觀賞到天鵝、大鴇、中華秋水鴨、海鷗、白鶴、灰鶴等11目24科,百萬只鳥類在這里流連,成為沙湖景色一絕。
山:沙湖西眺,巍巍賀蘭山山峰高聳,重巒疊嶂,山上山下溫差大,在初秋仲春微雨即成雪,雪積成山,日照不融,山上陽光明媚,山下常如披絮,形成「賀蘭晴雪」,為寧夏古代八景之一。
荷:集聖潔象徵與實用價值為一體的荷花,在埃及、印度、中國等國的古代文明中,即已展現芳蹤,而沙湖的體現塞外江南景色的萬畝荷花苑,其荷花面積,規模杭州西湖,承德避暑山莊等處荷花形成「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觀。
石嘴山石嘴子公園
石嘴子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黃河邊巍然挺立著如嘴巨石,俗稱石嘴子,此處即石嘴山地名來歷,歲月滄桑,雄風依然。惠農區地處寧夏最北端,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南與平羅縣接壤,北與內蒙古烏海市相連,地理位置優越。
石嘴山市惠農區石嘴子公園於2006年7月20日開工建設,2007年6月15日竣工。公園沿黃河西岸呈帶狀分布,南起煤業橋,北至石嘴子,南北長7000米,東西寬50—200米,佔地面積1.5平方公里。公園採用了現代開放式園林的模式進行設計,集防汛、生態、旅遊、休閑、愛國主義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同時將石嘴子文化和黃河古渡金羊毛文化作為設計的主線,以彰顯公園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石嘴子公園重點圍繞「三條主線、三個廣場、三個船型碼頭、六處水面、六個出口」進行建設。「此外,公園內還布局建設了吊橋、曲橋、閣、亭等功能性設施以及船帆、旗桿、花架、榕樹等裝飾性工程多處。
石嘴山市惠農區全力推進城市建設步伐,增強城市聚集功能。石嘴子公園的建設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一個更加舒適的休閑娛樂活動場所,而且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質量和城市生態環境,提升了城市聚集效應,進一步加快了惠農區城市化進程 【資源狀況】礦產資源 石嘴山市曾是資源依託型城市,現已探明有煤炭、硅石、方解石、石灰石、石灰岩、輝綠岩、白砂岩、白雲母、粘土、金、銅、鋁、鐵等十多種礦藏,尤以煤、硅石、粘土等非金屬礦藏蘊藏量大。煤炭儲量為25億噸,全國12煤種中該市就有11種;被譽為「太西烏金」的太西煤儲量達6.55億噸,是世界煤炭珍品,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高比電阻率、高機械強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塊煤率、高化學活性)的特點;被廣泛用於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硅石儲量5億噸,是硅系產品和玻璃工業的優質原料。粘土儲量1300萬噸,是陶瓷、水泥等建材工業的重要原料。
土地資源 石嘴山市地處銀川平原北部,得黃河灌溉之利,日照充足之便。土地肥沃,溝渠配套,林網交錯,現有耕地115萬畝,農業人口人均佔有4.05畝,居寧夏灌區首位。可開發利用的土地112萬畝,人均3.94畝,近期可開發利用的土地50萬畝,農業開發潛力極大。多年來,石嘴山市堅持不懈地開展植樹造林、封沙、封灘育林、育草和全民義務植樹,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一、二、三期工程、中德合作、中日合作項目、平原綠化項目和現在正在爭取的「綠色中國」項目以及興果富民工程等,使該市農業、林業建設取得了巨大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到2000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積362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過到8.1%。
旅遊資源 石嘴山市風景名勝點多面廣,開發前景廣闊。九曲黃河穿境而過,萬仞賀蘭山擦邊而行。東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雄渾招人青睞;西看,「賀蘭山下果園成,塞上江南舊有名」名不虛傳;南有集大漠雄渾與江南錦秀為一色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沙湖,北有植物「大熊貓」之稱的四合木保護旅遊區和現代化的新型工業園區,中有碧野婆娑的萬頃良田。民族風情文化等八大文化由來已久;賀蘭山岩畫、古長城遺址、古生物化石、北武當廟、平羅玉皇閣、鍾鼓樓、田州塔等文物古跡熠熠生輝;大武口森林公園、大武口星海湖(北沙湖)水上公園、惠農萬畝枸杞園、萬畝紅柳園,平羅萬畝生態林等爭奇奪秀,後來居上。追今訪古,怡養性情,石嘴山的旅遊景觀景點令人留連忘返。
電力資源 現有國電大武口發電廠、國電寧夏石嘴山發電有限公司2家國有電力企業和一些地方電力企業,總裝機容量205萬千瓦。正在規劃建設一批企業自備電廠項目,預計到2008年,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00萬千瓦以上。
6. 大武口區的歷史沿革
大武口,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西漢初至明朝時期,區境為歷代封建王朝的屬地。
大武口,明代被稱為「打磑口」,指今大武口溝,意為「打鑿石磨的山口」。
「打磑口」,最早見於明弘治《寧夏新志》。到清同治二年五月(公元1863年7月)的文獻中,首次出現「達武口」地名。後來又出現過「大磑口」。在此後的文獻資料中,「打磑口」、「達武口」等名稱混用。
清代,屬寧夏府平羅縣。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前,平羅縣在賀蘭山東麓沿山地區增設四堡,其中有「打磑口堡」(今大武口鄉),為全縣66堡之一。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打磑口堡已有居民96戶,385人。
民國初,沿清制。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4月),平羅縣將打磑口堡設為縣第四鄉。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寧夏建設廳廳長李翰園赴賀蘭山清水溝光華陶瓷廠「視察」,途經大武口村(現大武口鄉)時,將該村的「打磑口學堂」改為大武口學堂,並解釋「大武口」為武士們曾經在這里打過仗之意。從此,「大武口」這個名稱被作為正式地名開始使用。
1949年9月25日,大武口解放,區境仍屬平羅縣。
1950年5月,大武口為平羅縣第二區(今平羅崇崗鄉)一鄉。
1956年2月,五區一鄉成立新聯(今大武口鄉)、潮湖、簡泉三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年7月,平羅縣進行撤區並鄉工作,將五區一鄉改設為大武口鄉,成為縣直屬鄉。
1958年9月,全國掀起了大辦人民公社的熱潮,大武口鄉撤銷鄉建制,將新聯、潮湖、簡泉三個高級社改為生產大隊,劃歸平羅縣崇崗人民公社領導。
1960年7月,寧夏自治區人民革命委員會在石炭井設鎮時,曾借用「大武口」這個名稱,稱「大武口鎮」。
1961年5月30日,大武口成立人民公社時,取名「大武口人民公社」。
1963年6月11日,區境由平羅縣劃歸石嘴山市領導。建成區(市區)在沙丘起伏的沙漠,俗稱「明沙梁子」。
1966年5月,在大武口公社設辦事處。
1968年9月19日,成立大武口鎮政府。
1970年10月23日,石炭井地區從大武口鎮劃出。
1972年2月23日,國務院決定設立銀北地區(轄區石嘴山市、平羅縣、賀蘭縣、陶樂縣)。
1973年6月1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革委會決定將大武口鎮升格為區。7月10日,召開大武口區成立大會。
1973年8月10日—1974年4月6日,大武口區曾一度改由銀北地區直轄,後因沒有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復交石嘴山市領導。
1975年11月23日,銀北地區撤銷,石嘴山市(轄平羅縣、陶樂縣)機關由石嘴山區遷入大武口區。自此,大武口逐漸成為石嘴山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體育、交通郵電、衛生中心。
1975年12月5日—1981年3月26日,大武口區曾改稱「石嘴山市一區」,正式確立了縣級區建制,後經地名普查又恢復現名。
1973年6月18日,成立大武口區時,均以「大武口」命名。
1975年12月5日起,曾一度將「大武口區」改為「石嘴山市一區」。
1981年3月26日,通過地名普查,「大武口區」名恢復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