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大荔沙苑歷史發展文化內容

大荔沙苑歷史發展文化內容

發布時間:2021-02-28 10:30:48

⑴ 歷史題:分別說出黃河流域的幾個古人類遺址

黃河是我們民族的母親河,經過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燦爛的文明。根據山西省芮城縣境內黃河東岸西侯度遺址發現的180萬年前遠古人類用過的石器,可以相信,早在180萬年以前,黃河流域已有人類在活動了。西侯度出土了30餘件石製品,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上發現的人類文化遺存中最早的代表。

西侯度文化中用動物骨角製造工具和用火的資料,不僅在黃河流域是最早的代表,在國內其他地區和在世界上也是僅見的。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

西侯度猿人文化

1961年於山西芮城西侯度發現的,距今150萬年~180萬年,為中國北方舊石器時代早期猿人文化。

藍田猿人文化

1963年~1964年在陝西藍田公王嶺與陳家窩發現,其中公王嶺猿人距今100萬年~115萬年,陳家窩猿人距今50萬年~59萬年。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

1978年於陝西大荔甜水溝發現,距近30萬年~50萬年,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

丁村古人文化

1954年~1976年於山西省襄汾縣汾河東岸丁村發現,距今7萬年~9萬年,屬於舊石器中期文化,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

1922年及1956年~1960年在內蒙古烏審旗大溝灣發現,距今3萬年左右,為晚期智人。

——現代人是由新人直接進化而來的,分為4個階段:

細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黃土高原多處發現該時代文化遺址,如陝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最早發現地點及所代表的發展階段劃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稱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1921年發現於河南澠池縣仰韶村;中期稱龍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1928年發現於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晚期稱二里頭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發現於河南偃師二里頭,為夏代文化遺址。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部滻河東岸半坡村,是黃河流域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仰韶文化的一種早期類型,距今約6000年。遺址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分為居住區、制陶區和墓葬區。1953年春,西安市在建設紡織城時發現,發掘面積1萬平方米,獲得了豐富的文化遺存。

青銅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劃分為三期:早期為二里崗文化,即鄭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陽小屯村文化,大致為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1世紀,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為岐山文化,即陝西岐山鳳雛村西周都城文化遺址。

鐵器文化

出現於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如在河南新鄭倉城發現的春秋鑄鐵遺址,在河南衛輝市固圍村發現的戰國墓葬遺址,在西安周圍發現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遺址等。

中石器時代,是連結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的過渡階段或中間環節。1956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為配合黃河三門峽水庫的建設,在陝西大荔縣的沙苑地區發現15處遺留有打制的石片和石器的地點,共採集到3000餘件標本。根據這些石器的特點,認為它們是中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存,從而將其命名為我國的第一個中石器時代文化——沙苑文化。

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發展的中心。中石器時代的特徵是:社會經濟生活以漁獵和採集為主,屬於自然經濟,還沒有出現農業。在中石器時代,細石器的普遍使用促進了狩獵和採集經濟的發展。數十年來,在黃河流域發現了大量以細石器為主的文化遺存,不僅有可能填補我國新舊兩大石器時代之間的缺環,而且還顯示出我國中石器時代細石器工藝最發達的地區就是黃河流域。有的考古學家認為,正是在華北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以細工藝傳統為代表的中石器時代文化,其後,才在黃河流域發展成為以農業經濟為主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此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發展的中心。

⑵ 今居住在陝西省大荔縣沙苑地區姓「帖」、「答」、「拜」的人是我國古代哪個少數民族的後裔

這些都是回族的姓氏。

回族人口在我國56個民族中居第四位。歷史上的回族,以唐代回和宋代為「僑民」或「答先民」時期,十三世紀初又有大量西亞、中亞人隨元軍東遷,來到中國後,一般從事經商、工匠、官吏、學者、軍匠、炮手、士兵等職,這些外來者通過和中國境內的土著民族通婚,從而於元末明初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一一回族。實際上,以宋代回族已發展為幾個大的聚居區和一般民族形成的條件來衡量,則早在元代以前,東南、西北和華北一些地區的回族便早已先後形成。

⑶ 大荔縣的旅遊景點歷史的了解

豐圖義倉景區
豐圖義倉,國家級旅遊景區。位於朝邑鎮南寨距縣城16公里,是一座貯藏糧食的民辦倉庫,光緒八年(1882年)由東閣大學士閻敬銘倡議修建,光緒十一年(1885年)竣工。因慈禧太後硃批「天下第一倉」而馳名全國。
該倉坐北向南,高14.89米,東西寬133米,南北長83米,總面積1.1萬平方米。磚砌周垣,南垣外洞開二門,名東倉門、西倉門,東、西倉門之間的壁上有似浮雕式的磚作仿木結構的歇山屋頂妝式,正中高嵌楷書「豐圖義倉」石刻大字,字兩側有磚雕花瓶,下部有環帶紋、葡萄紋、雷紋等圖案。垣內周列倉廒58洞,每廒凈長9.81~12.63米、寬3.72~4.2米、高2.41~2.85米,體積193.5~253.8平方米,外環廊房,有明柱108根。院落寬敞,行車敞通。院內偏南,以兩條門道分界,又有東西排列三級建築。中間有一小院。進門先是東西各建廈房三間,緊接橫建大房三間,大房東西兩側又各附耳房三小間。
倉院內西南角有台階通往倉頂,磚鋪頂面,外高內低,四方共築水馘道12個,並周砌女牆衛護。北倉頂正有朱文公祠。兩側鑲嵌有慈禧太衙御書石刻「龍」、「虎」二個大字,倉外又築外城,高7.7米,西有城門,東開小門。可謂城中有城。既安全,又別具風格。
該倉從建至今,一直用作糧站,為朝邑十二景之一,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游覽路線:乘101路城市公交(官池交管站——朝邑鎮,早6:30-晚7:30,每10分鍾一趟)可達豐圖義倉景區西門。

趙渡四景

原朝邑縣趙渡鎮一帶,在春秋戰國前西周時期,系芮國都城所在。1929年此處曾出土過「芮國鼎」。該鎮是原朝邑縣一座名鎮,人傑地靈。清代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閻敬銘,民國時期的著名紳士、社會活動家徐少南均系趙渡鎮人。1956年修建三門峽水庫,民遷村廢,l988年移民返庫,重新建趙渡鎮,但不在原址。趙渡四景是對原老鎮的描述。
第一景中條晚照
在趙渡鎮清晨東望,旭日從中條山後露出火紅的圓臉,霞光四射,待到夕陽西下時,血紅的太陽斜射在黃河水面,反照中條山巔,紅黃青綠交融,輝映成趣。
第二景雙廟並立
趙渡鎮西街亭子巷東頭,並排修建了兩座小廟。路西是龍王廟;路東是祖師廟。西頭史家墓北端,亦鄰建兩座小廟:坐西向東者叫夫子廟,供奉武夫子關羽;坐北向南者稱觀音廟,敬的是觀音菩薩。四座古廟雙雙並立,實屬奇觀。
第三景西門奇井
趙渡西街城外,去洛河碼頭的路邊有一口大井,遠近聞名。井台高三四米,口徑約三米,深達九米。原是謝家花園種樹澆花所用,建於清朝初年。上了井台蹺步頓足,井內即發出嗡嗡之迴音。
第四景端陽遊船
從前黃河緊靠趙渡鎮,當地素有泛舟遊河的習俗。特別是每逢「端陽節」,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約集船隻,盪游於黃河水上。帆張槳舞,船行浪盪,鼓樂陣陣。

岱祠岑樓
岱祠樓也叫東岳行祠,又叫岱祠行宮,四名崇佑觀,五名東岳廟。位於大荔朝邑鎮大寨村東,距縣城東16.3公里處。岱祠始建時間不詳,只知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重修,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殿宇。該祠東西寬89年,南北長129米,佔地總面積為11480平方米。原建築有山門、中岑樓、東歌樓、西東樓、牌坊、香亭、長春閣、左鍾樓、右鼓樓、獻殿、坐殿、寢殿等。東廡並有七十二山神。這些建築都很雄偉,它們斗拱挑角,雕梁畫棟,只是因遭破壞,全部毀壞,只有岱祠岑樓還保存完好。

岱祠岑樓,亦名岱祠樓,俗名東岳廟戲樓。始建於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坐落於岱祠正南方,高17.5米,明穆宋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清時又多次重建。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岑樓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於1963年至1964年間再次進持整修。岑樓疊檐三重,立通柱,上復蓋琉璃筒、板瓦,旁鑲戲珠龍,斗拱挑角,雕梁畫棟,下層北面為舞台,檯面寬敞,在舞台上演唱,有餘音繞梁之感。台內原有台梯樓板,可攀沿而上。登樓遠眺,北望蜿蜒起伏的鐵鐮山巒,南視雄偉俊秀的太華三峰,俯瞰黃、洛、渭河,使人倍感祖國的大好河山壯麗似錦。古有詩雲:「岱祠靈活芮城胎,宋代岱樓勢壯哉」、「華原高聳岱祠超,百尺岑樓接紫霄」。
這里還有清乾隆六年立的「東岳廟重修漢關夫子並總嗣聖母二祠碑」,高2.23米,寬0.22米,楷書碑文,正文8行,共418字。周邊線刻蔓草,花卉紋。[

金明民俗博物館
金明民俗博物館位於大荔縣城西3公里處,108國道旁,佔地30餘畝。館內存各種拴馬樁830根。其中人頭、猴頭、人騎獸、猴奇獸210根,獅子頭590根,其他30根,精品500餘根;中堂獅子、土地廟用獅、拴娃獅450個,獅子從唐代到近代個各時期皆有;歷代門墩343付。其中獅子門墩209付,抱鼓門墩74付,其他60付;供桌210件,上下馬石180個;柱頂石、石槽子、石門腦、墓誌、佛座、磨盤、碑座等550件;館內一座假山乃青石雕成,高2.4米,寬1.5米,由六塊石頭雕刻組合而成,堪稱鎮館之寶;有歷代的生產工具、農具、生活用品等萬余件;各時期古錢幣、瓷器、陶器、文房用品、祭祀用品一應俱全;從抗美援朝到"文革"的紀念章2700餘枚,毛主席瓷像、紙像、絲織像等300件。

同州湖景區

同州湖景區以同州湖為核心,南至官池科技產業園區,北到縣城馮翊路,西鄰同州湖西路休閑景觀大道,東瀕洛河,景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其中同州湖核心區佔地約2000畝,水面面積1000畝。景區核心區有同州湖西路休閑景觀大道,碧桂園同洲湖花園洋房項目,城鄉規劃展覽館,五星級遊客服務中心、關中民俗博物館、便民市政大廳等項目已規劃實施,景區按照國家4A級景區打造。
景區修建了造型獨特地中國紅景區大門;裝飾美化了寬闊平坦的同州橋;開挖了以同州湖為核心的日月湖、聚星湖千畝水面;修建了具有歐式風情的迪斯尼兒童樂園;建造了大氣美觀的康寧、福壽橋及用於防洪泄洪的兩座橡膠壩;塑造了五穀豐登及具有大荔特色的1008雕塑;打造了以豐慶廣場為標志,蘊含農業大縣國泰民安的大小8個廣場;設計了時尚的大型音樂噴泉;修建了供市民觀賞湖面景緻的親水平台;規劃設計了用樹木做隔斷的4個綠色生態停車場,可供1200輛車的停放。還有卧雲亭、清心閣、籃球場、十七孔文化棧橋、南北碼頭、百花詩廊、五彩畫舫、自行車站、露天游泳池、生態衛生間等。同州湖核心區的大小景點達百餘處,大美勝景彰顯出美麗同州的獨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給市民休閑觀景提供最大的方便,同州湖核心區三條道路系統頗具特色和人性化的為市民設置了三條道路,一條是供遊人游覽同州湖的電瓶車道;一條是集旅遊和健身為一體的10公里的環湖自行車賽道;一條是可使遊人休閑漫步的步行道。三條道路各具特色,風格迥異,可使遊人盡情享受同州湖的美景。
徜徉同州湖畔,飽享一湖碧水、一道飛橋、一抹晴空、一道紅門,一架天輪、一水亭閣,盡情陶醉在這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之中。放眼望去,中國紅大門巍然矗立,千畝湖面碧波盪漾,同州橋長虹卧波,時尚鋼構似點點白帆,五彩畫舫鴛鴦戲水,大紅路燈笑迎賓客,五彩霓虹把同州湖裝扮得格外迷人,有江南水鄉的晨影,有瑤池仙境的暮色,有高天流雲的倒影、有蒼翠欲滴的鄉愁,置身其中,步移景異,心曠神怡,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福佑古寨景區
福佑古寨居黃河西岸,宛如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鑲嵌在朝坂塬頭。登台放眼,遠眺中條山煙雲繚繞,俯觀漁湖鏡天,十萬畝水面波光粼粼,「百福圖」大地景觀盡收眼底;望大西高鐵黃河大橋宛如一道鑲著銀邊的虹,堪與東岸鸛雀樓相媲美;移轉目光,便可見博大浩瀚的母親河黃河。置身其境心曠神怡,好一派黃河高原上的江南水鄉!

沙苑國家沙漠公園
夏日裡,美麗的沙苑呈現出「風吹草地見牛羊」的迷人景象。再過五年,這里將變成國家5A級沙漠生態休閑度假旅遊景區,大荔縣已按照五年規劃在緊鑼密鼓地實施。
沙苑地處渭洛河夾槽地帶,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西周秦漢時期灌草植被豐富,動物種類繁多,為歷朝的牧馬場所。面積400多平方公里,自古以來林湖相依、草木茂盛、人文薈萃、神秘神奇,是唐文化的重要承載地,是我國內陸平原最大的沙漠沙丘地帶。據《同州府志》里說:「沙苑在縣南洛渭之間,亦名沙海,沙澤其中盆起者曰沙阜。東跨朝邑,西至渭南,南連華州。廣八十里,其沙隨風流徙,不可耕植。」凡提及大荔縣時,都知道沙苑,它包括現在的蘇村鎮、羌白鎮、韋林鎮、官池鎮等地區。由於沙苑面積廣,變化大,到處凸凹不平,遍地水、鹼、草、沙,因而,群眾對這種復雜的地形變化,又各有其不同的稱謂:高的地方叫沙阜,低的地方叫沙窪,有水的地方叫沙地,有鹼的地方叫沙鹵,有草的地方叫沙灘,平坦的地方叫沙板,黃沙一片叫沙漠,沙礫大的叫沙磧。據文獻記載,1956年考古中發現"沙苑文化"是中石器時代的典型代表,它佐證了大荔沙苑是黃河流域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萌芽之地,沙苑地區漢代養畜植樹,唐為皇家園林,明時變牧為農,明末山西、河南遷來大量移民,沙苑進入大面積農桑時代。

⑷ 大荔縣的歷史沿革

大荔縣級建置,歷史悠久,設撤分合,稱謂較多。自秦厲共公十六年(前461)設臨晉縣始,歷代縣名,曾有過臨晉、懷德、華陰、南五泉、武鄉、朝邑、馮翊、河濱、河西、臨沮、同州、大荔、平民縣。大荔縣名,始於西晉武帝末年,因地處大荔戎國而得名,後多變更。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復設大荔縣,沿用至今。今之大荔縣是1958年由原大荔、朝邑兩縣合並而成。
郡、州建置,始設於東漢建安五年(200),相繼沿設郡、州、府、署,至1950年撤銷專署,歷時1750年。最大轄境為東漢建安十八年(213)的左馮翊,東自黃河,西至涇河,北據韓城、黃龍、宜君、旬邑一線,南沿渭水,周境約1500里,東西長約400餘里。歷時較悠久的為同州,始設於西魏元欽三年(554),以地處古國,故名同州。歷代沿設,迄於民國二年(1913)撤銷,歷時1400多年。
郡、州和縣級行政建置沿革:
夏代(約前21~前16世紀),屬雍州西河侯國地(見《竹書紀年》)。
商代(約前16~前11世紀),屬芮國地。
西周時(前11世紀~前771)東部屬南芮國(1929年趙渡鎮曾出土過芮公鼎)。西部屬同國。
春秋時期(前770~前476),諸侯稱霸,狄戎交侵。東周初,大荔戎族部落侵入境內,滅據芮,於老朝邑城東築王城,稱大荔戎國,附屬晉國。秦穆公十五年(前645),秦晉韓原之戰,秦虜晉君,晉遂獻河西八城(鄭、武城、陰晉、芮、王城、北徵、新城、少梁)予秦,地遂屬秦。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又滅梁、芮。
戰國時期(前475~前221),秦厲共公十六年(前461),秦滅大荔戎國,取王城,築高壘以臨晉國,設臨晉縣。魏文侯十六年(前430)伐秦,重築臨晉城,地又屬魏。魏武侯十二年(前385)魏乘秦內亂而盡奪河西地。秦商鞅變法圖強,又多次大舉攻魏,終於秦惠文王八年(前330),魏因連戰失利而又獻河西地。臨晉復屬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臨晉南部分設德縣,隸屬內史(郡)。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楚項當權時,地屬塞國。二年(前205)臨晉、德縣(曾賜作周勃食邑),同隸河上郡。九年(前198)改隸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內史分左右,又改隸分設的左內史。太初元年(前104)又改隸新設的左馮翊。新莽時(9~23),臨晉改為監晉,德更名德,屬列尉大夫轄縣。
東漢建武二年(26)撤並監晉、德,復設臨晉縣,仍隸左馮翊。建安五年(200)縣治由王城遷設今大荔城,左馮翊(郡)亦由高陵遷治臨晉,郡、縣同治一城。郡隸雍州,轄5縣(詳見州郡沿革表以下同)。建安十八年(213)將高陵的左內史並入左馮翊(郡),仍治臨晉,隸雍州,轄12縣。
三國曹魏黃初元年(220)左馮翊改名馮翊郡,仍治臨晉,隸雍州,轄9縣、1護軍。
西晉武帝末年,改臨晉為大荔縣。東晉前趙、後趙、前秦、後秦時(318~415)仍沿稱大荔。後秦永和至夏昌武年間(416~425)復名臨晉,隸馮翊郡。西晉至東晉前趙、後趙時,馮翊郡隸雍州,轄8縣、1護軍;前秦(改屬司隸)、後秦至夏(351~425),轄6縣、4護軍。 南北朝北魏神四年(431),馮翊郡縮轄3縣。至太和十一年(487)改行州、郡、縣行政建置,遷設華州治於李潤堡(今大荔北、為後秦兵戍重鎮),轄3郡、13縣。又分臨晉為兩縣,西部為華陰縣,隸華山郡,東部為南五泉,隸澄城郡。景明初,又移華州治於今大荔城。並遷設華山郡於此,使州、郡、縣同於一城。至西魏大統六年(540),華山郡(移治鄭縣)改名武鄉郡。華陰縣改名武鄉縣,以隸武鄉郡。南五泉改為朝邑縣,以隸澄城郡。元欽三年(554)撤銷華州,改設同州·下轄武鄉、澄城2郡、8縣。北周沿設同州,僅轄2郡、4縣。
隋開皇三年(503),實行州、縣制,廢武鄉郡,保留同州,直轄9縣。大業三年(607),同州改為馮翊郡,改隸新設的司隸刺史,轄8縣。並改武鄉為馮翊縣,連同朝邑縣均屬馮翊郡。
唐武德元年(618),廢馮翊郡復設同州。武德三年(620),朝邑分設河濱縣。武德六年(623),跨兩縣分設沙苑監。武德九年(626)又分馮翊設臨沮縣。彼時境內分設4縣1監,統隸同州。貞觀元年(627),河濱並入朝邑,臨沮並入馮翊。同州隸屬於新設的關內道,轄7縣、1監。貞觀八年(634)又以韓城、邰陽、河西(合陽東地)屬同州,轄9縣、1監。開元二十一年(733)同州改隸新設的京畿道。天寶元年(742)同州改為馮翊郡,乾元元年(758)又改為同州。乾元三年(760),朝邑改名河西縣,移治鹽坊,改隸河中府。大歷五年(770),復設朝邑縣,並跨河東(永濟)地分設河西縣。
五代時期(907~960),沿設同州,轄6縣、1監(後梁同州轄有同官、白水、奉先,後唐他屬,卻以韓城、澄城、郃陽屬同州)。馮翊、朝邑屬同州轄縣。
北宋初,同州隸關西道。至道三年(977),改行路、府(州、軍)、縣制,同州改隸陝西路京兆府。熙寧五年(1072)又改隸永興軍路京兆府,同州轄6縣、1監(乾德三年改設牧馬監)。馮翊、朝邑和牧馬監統屬同州。
金皇統二年(1142),同州改隸京兆府路,轄6縣、1監。馮翊、朝邑並牧馬監仍屬同州。
元初,實行省、路、府(州)、縣制。至元十六年(1279),京兆府路改設安西路,皇慶元年又改為奉元路。同州先後曾屬陝西行中書省、京兆府路、安西路和奉元路。早在至元六年(1269),廢馮翊縣,地歸同州直轄,同州僅轄5縣。
明洪武二年(1369),奉元路改為西安府。九年(1376),府上設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同州歸其統屬,仍轄5縣。
清康熙五年(1666)改行省、道、府(直隸州、廳)、縣制,設陝西省、潼商道。雍正三年(1725),同州升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又升同州府,並附廓設大荔縣,隸屬陝西省、潼商道,統轄十城,即:二華(華陰、華州)、關(潼關)、大(大荔)、水(白水),三城(韓城、澄城、蒲城)、朝(朝邑)、合陽。
中華民國二年(1913)撤銷同州府,大荔、朝邑屬陝西省關中道轄縣。民國十八年(1929),在朝邑東灘分設平民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撤銷關中道,大、朝、平由陝西省直轄。民國二十八年(1939),大荔城設陝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12縣。大、朝、平屬八區專署轄縣。
1949年3月,陝甘寧邊區政府大荔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遷駐大荔,轄8縣。大、朝、平屬大荔分區。1950年5月,撤銷平民縣,並入朝邑縣。並撤銷大荔分區。1956年9月,渭南專區撤銷後,又由省直轄。1958年12月,撤銷朝邑縣,合並為大荔縣。又將澄城縣醍醐、寺前、業善、韋庄公社和蒲城縣永豐公社劃歸大荔縣。1961年8月,復歸澄城、蒲城上述轄地,大荔復由渭南專區(1969年改稱地區)轄屬至今。

⑸ 大荔有什麽名勝古跡

陝西省渭南抄市大荔縣,襲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是黃
、洛、渭三河匯流之地。南界渭河與潼關、華陰、華縣為鄰,西繞洛河與蒲城、臨渭區毗連,北沿台塬與澄城、合陽縣接壤,東瀕黃河與山西永濟相望,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
地貌分為黃土台塬、渭河階地、洛南沙苑、黃河灘地四個類型。大荔古為同州府所在地,
文物遺產豐富,
有「大荔猿人遺址」、
「沙苑文化遺址」、
「魏長城遺址」和豐圖義倉、岱祠岑樓、八魚清代望族石墓群等文化古跡20餘處。

⑹ 陝西渭南的歷史文化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的又稱「華夏」即源於渭南:版「華」即華山,「夏」指「權夏陽」特指橫亘於這區間的狹長地域。由這里產生的文明即就是「華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華夏之根」的稱謂。因其卓著,故延伸為後世中華民族之典。距今約8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曾在市域內繁衍生息;「大荔人」頭骨化石,是 距今約20萬年前的原始人類化石;「禹門口洞穴堆積」是舊石器時代遺址;沙苑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亦影響深遠。
秦腔、老腔、同州梆子、碗碗腔、迷糊戲、阿宮腔等多種戲曲劇種蘊積深厚,是中國北方梆子劇聲腔的發源地;石雕、木雕、面花、皮影等民間藝術獨具匠心。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等1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潼關萬盛園醬菜製作技藝等84項,名列陝西乃至中國前列。
沙苑文化,龍山文化,西嶽廟,太史祠,倉頡廟等,如絕本的經典,記載著華夏文明悠久的歷史;蒲城橋陵等數十座唐帝王陵墓,如遙遠的星座,閃爍著神奇的亮光。盛唐的古韻,盛世帝國雄風,迷人的大唐歷史文化風采。
《詩經》開篇之作《關關雎鳩》即產生在這里。這里亦是「鄭」姓、「楊」姓之祖籍。

⑺ 渭南尤河的歷史及變遷

渭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周、秦到漢、唐兩千多年間,一直是十二個朝代的京畿之地,農牧業、手工業、商業、交通都比較發達,形成許多名城古鎮。經歷代變遷,到公元1723年,清政府在渭南設八縣一州一廳,基本形成了目前各市縣的輪廓。新中國成立後在今渭南轄區設立渭南分區和大荔分區,後大荔分區並入渭南分區,1970年改為渭南地區,1994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渭南市。這標志著渭南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同時為渭南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古老的黃河孕育了渭南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從大荔猿人到沙苑、龍山文化遺址;從春秋時代的古長城殘垣到隋唐時代的帝王陵冢;從秦漢時期的王室行宮到元明清的古建築群,文物古跡遺存1200多處,僅國家和省市保護的文物就有619處。偉大的歷史造就了偉大的人才。渭南自上而下地靈人傑,歷史上作出過重要貢獻的著名人物數以百計。有世界歷史文化名人、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有結束南北朝長期戰亂、統一中國的隋文帝楊堅;有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有「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有宋代名相寇準;有現代愛國名將楊虎城以及著名水利專家李儀址;有當代著名作家杜鵬程。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24389.html

⑻ 渭南的歷史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中華民族的又稱「華夏」即源於渭南回:「華」即答華山,「夏」指「夏陽」(今韓城市),特指橫亘於這區間的狹長地域。由這里產生的文明即就是「華夏文明」。因其卓著,故延伸為後世中華民族之典。距今約20萬年前的「大荔人」曾經在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種。沙苑文化,龍山文化,西嶽廟,太史祠,倉頡廟等,如絕本的經典,記載著華夏文明悠久的歷史;韓城倆周古墓群,蒲城橋陵等數十座唐帝王陵墓,如遙遠的星座,閃爍著神奇的亮光。這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名人薈萃,倉頡、杜康、司馬遷、楊震、隋煬帝、寇準、郭子儀、白居易、楊虎城、李義祉等在這里粉墨登台。《詩經》開篇之作《關關雎鳩》即產生在這里。這里亦是「鄭」姓、「楊」姓之祖籍之地。

閱讀全文

與大荔沙苑歷史發展文化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