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晉西北地區的歷史文化

晉西北地區的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28 08:47:39

㈠ 關於晉西北的資料

西北地區總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資源豐富,氣候復雜,總的特點是比較乾旱,大部分地方屬大陸性氣候,年溫差、日溫差大。為方便研究,現分項目討論一下:
氣溫分布:
西北地區氣溫分布受地形影響顯著,受緯度影響小於東部地區,冬季1月份的氣溫分布,新疆東北部的富蘊、青河可以冷到-50度,一般也在-28度以下;青海因為海拔高,氣候寒冷,南部高原上海拔4200多米的瑪多,最冷的時候也在-48.1度,是全國最寒冷的地區之一。陝西的榆林最冷時也達到-30度。而陝西東南部氣候相對溫暖,可以在0度以上。夏天西北地區氣候乾熱(青海除外),陝西中部的盆地,如西安經常出現40度以上的高溫,最熱時達到44度。甘肅西北部的沙漠如敦煌也出現過43.6度的高溫。吐魯番是中國著名的「火洲」,最熱時達到48攝氏度。西北地區氣候比較乾旱,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到600毫米,只有陝西南部山區、甘肅南部、青海南部和新疆東部的迎風坡在600-1000毫米之間,甘肅烏鞘嶺以西、以北的廣大地區,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尤其是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甘肅的敦煌盆地,降水量都不到50毫米,青海的冷湖、新疆的羅布泊、南疆的若羌、且末、伊吾盆地中的淖毛湖、吐魯番、哈密盆地降水量甚至只有10毫米多,是全國最為乾旱的地方。如此乾旱的程度在全世界也是罕見的!
日照和雲量:
西北大部分地區日照極為充足,太陽輻射強烈,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除了東南部的濕潤地區外,大部分地方日照在2600-3500小時,日照百分率在60-80%,陝西北部的府谷也達到2900多小時,甘肅敦煌達到3200多小時,青海的冷湖、新疆的星星峽更是超過3500小時,日照百分率超過80%,是亞洲日照最多的地方,在全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撒哈拉沙漠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西北大部分地區雲量在60%以下,甘肅河西走廊雲量在45%以下,青海的柴達木盆地雲量也不到50%,是全國晴天最多的地方之一。青海高原因為海拔在3000米以上,大氣透明度高,太陽輻射極為強烈(僅次於西藏),西南部的五道梁氣象站年平均太陽輻射量達到176.1千卡/平方厘米,比東部地區高出70%以上!
就是蘭州,太陽輻射也超過北京的7%,西寧則超過北京的10%。

㈡ 關於晉西北的資料

晉西北風沙防治刻不容緩 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展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回嚴重,屬於沙答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這些主要分布於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個縣(區)的風沙帶,土地沙漠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綠色生態治理工程 晉西北地區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有沙化土地和潛在沙化土地面積1 700多萬畝,近300萬畝草地因風沙危害逐漸退化,成為風沙侵襲北京的主要通道和三大風沙源之一。2000年國家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後,山西省各級政府組織以部門為實施單位,發動30多萬戶農戶在大同、朔州、忻州3個市、13個縣(區)和兩個國有林業局展開大規模的生態治理工程。
遷一次,風沙已經成為當地人們最大的敵人

㈢ 晉西北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晉西北地處山西高原的西北邊緣,是京津的屏障,由於本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該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但本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煤炭、鋁土礦等礦產資源。
生態環境:
晉西北地區與毛烏素沙地正面相迎,與內蒙古、陝北風沙區相毗鄰,自然條件惡劣,整體生態環境處於極度脆弱狀態,是北方地區沙塵暴侵襲京津的中、西兩條主線的必經之地。由於該地區長期以來亂采濫挖、濫墾濫牧現象普遍,致使國土資源和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加上惡劣的自然、氣候條件影響,不植樹造林,使晉西北土地沙化、荒漠化現象十分嚴重,成了北方著名的風沙源頭。
幾年來,山西省在桑乾河流域和通往北京的主要風沙路徑營造萬畝以上連片樹林120多處,林木成活率都在90%以上,有效遏制了地表起沙現象,減輕了沙塵危害。
治沙情況:
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展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勢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這些主要分布於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個縣(區)的風沙帶,土地沙漠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風沙已經成為當地人們最大的敵人。由於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從西伯利亞吹過來的強勁季風,經大同、朔州地區把當地粒碎質輕的栗鈣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區。

㈣ 晉西北的情況資料

晉西北地處山西高原的西北邊緣,是京津的屏障。由於晉西北所處的地理位置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該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但本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煤炭、鋁土礦等礦產資源。

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展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

這些主要分布於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個縣(區)的風沙帶,土地沙漠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風沙已經成為當地人們最大的敵人。

由於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從西伯利亞吹過來的強勁季風,經大同、朔州地區把當地粒碎質輕的栗鈣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區。

(4)晉西北地區的歷史文化擴展閱讀

山西省環北京地區防沙治沙工程在國家的支持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聘請專業隊集中治理,保證了造林成活率與保存率;

二是採取了拍賣「四荒」、家庭承包、股份制合作等多種方式,改變了以前只種不管的局面,激活了體制;

三是保護現有植被,結合天然林保護工程,廣泛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草工作,停止毀林開墾過度放牧,讓牛羊下山改為圈養,有效保護了植被;

四是大面積封沙育林育草,在植被較差的地區利用雨季進行飛播和人工散播。 從2000年開始,山西省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已經全面展開,作為國家首批試點的晉西北16個縣與省政府簽訂了退耕還林「責任狀」,一些地區的退耕還林、還草已初見成效。

㈤ 晉西北資料,不要西北的。

晉西北風沙防治刻不容緩 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展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嚴專重,屬於沙塵暴高屬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這些主要分布於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個縣(區)的風沙帶,土地沙漠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風沙已經成為當地人們最大的敵人。由於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從西伯利亞吹過來的強勁季風,經大同、朔州地區把當地粒碎質輕的栗鈣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區。

綠色生態治理工程 晉西北地區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有沙化土地和潛在沙化土地面積1 700多萬畝,近300萬畝草地因風沙危害逐漸退化,成為風沙侵襲北京的主要通道和三大風沙源之一。2000年國家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後,山西省各級政府組織以部門為實施單位,發動30多萬戶農戶在大同、朔州、忻州3個市、13個縣(區)和兩個國有林業局展開大規模的生態治理工程。

㈥ 晉西北在我國的什麼地方這里的環境有什麼特點

晉西北具體是指山西省的河曲、保德、偏關和興縣,它們隸屬於忻州市,隔黃河、長城與陝西、內蒙相望。地處山西高原的西北邊緣。晉西北是京津的屏障。
由於本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該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但本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蘊藏著大量的煤炭、鋁土礦等礦產資源。
山西地處沙漠化擴展前沿,而晉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趨嚴重,屬於沙塵暴高發區,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這些主要分布於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個縣(區)的風沙帶,土地沙漠化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右玉縣老城12米高的城牆如今已被黃沙埋沒,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牆;五寨縣許多村莊,由於風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遷一次,風沙已經成為當地人們最大的敵人。由於氣候惡劣,植被稀少,從西伯利亞吹過來的強勁季風,經大同、朔州地區把當地粒碎質輕的栗鈣土卷向高空吹向河北平原、京津地區。
晉西北的生態環境由於「欠賬」太多,濫砍、濫伐、濫牧的現象較為嚴重,這些年局部地區的生態環境雖然有了明顯改善,但水土流失面積擴大、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前幾年開始,山西省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已經全面展開,作為國家首批試點的晉西北16個縣與省政府簽訂了退耕還林「責任狀」,一些地區的退耕還林、還草已初見成效。

㈦ 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歷史資料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9月下旬,遵照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賀龍與關向應等率八路軍第一二〇師主力挺進抗日前線,進入晉西北管涔山脈地區。一二〇師在給敵人沉重打擊的同時,會同當地黨的組織和民眾抗日武裝,廣泛發動武裝群眾,開展兵民結合的武裝斗爭。不久,續范亭等率領的山西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動委會」或「戰動總會」)和山西新軍部隊1萬餘人也進入晉西北地區。在中共晉西北臨時區委及犧盟會、動委會的配合下,八路軍廣泛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統一戰線政策,安定社會秩序,建立武裝自衛隊和工、農、青、婦等抗日救亡團體,開辟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到1938年1月,一二〇師即由出師時的8200人增至2.5萬人。晉西北各縣都建立了1000至2000人的抗日自衛軍或游擊隊。
1938年2月起,一二〇師對同蒲鐵路北段及太原、忻縣間的公路展開破襲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日軍調集萬餘人兵力分五路向晉西北發動圍攻,妄圖摧毀晉西北抗日根據地。一二〇師與日軍激戰20餘天,殲敵1500餘人,收復被日軍侵佔的7座縣城,粉碎了日軍的圍攻,鞏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1938年5月14日,毛澤東電示朱德、彭德懷、賀龍等,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游擊根據地。7月,一二〇師派出由李井泉等率領的大青山支隊,從五寨進入雁北地區,8月,向綏遠挺進。9月初,越過平綏鐵路進入大青山地區,同當地黨組織負責人楊植霖領導的蒙漢抗日游擊隊會合。9月下旬,大青山支隊留一部在綏中活動,主力進到武川、百靈廟以西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到12月,開辟了以大青山為依託的綏西、綏南、綏中三塊游擊根據地,並逐步同晉西北根據地連成一片,構成晉綏抗日根據地。
黨領導根據地的抗日武裝,同廣大漢、蒙、回等各族人民一起,團結戰斗,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掃盪」,同時堅決反擊閻錫山發動的反共事變,使晉西北成為中共統一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1940年初,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西北軍政委員會,作為統一領導晉西北、晉西南、大青山地區各項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由賀龍任書記,關向應任副書記。11月,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晉西北軍區,賀龍為司令員,關向應為政治委員,續范亭為副司令員。1942年5月,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對根據地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中共中央晉綏分局,統一領導晉西北、晉西南、大青山3個地區的黨政軍民各項工作。8月,晉綏分局成立。晉西北軍區亦改為晉綏軍區。
從1944年開始,黨領導的各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偽軍發起局部反攻。晉西北區軍民在春季、秋季攻勢中先後進攻靜樂、交城、忻縣等地區的日、偽軍,開辟了大片新的游擊根據地,斃傷敵900餘人,俘敵1000餘人,收復土地770餘平方公里。1944年,共解放村莊3100多個,解放人口40餘萬。同時,大青山解放區軍民也積極開展游擊戰,綏西、綏南區恢復到1942年前的局面。
1945年春,八路軍、新四軍繼續進行對日寇展開攻勢作戰。在春季攻勢中,晉綏部隊對離(石)嵐(縣)公路、五(寨)三(岔)公路沿線敵據點發起攻勢。在夏季攻勢中,晉綏軍民從6月19日開始圍困靜樂縣城並對公路沿線的日軍展開進攻,基本上把敵人擠到鐵路沿線和少數幾條公路線附近。
1945年8月,中國軍民展開對日本侵略軍的全面反攻。8月11日,晉綏軍區向附近日、偽軍發出限令投降的最後通牒。晉綏部隊一部向平綏路以北進攻,一部沿黃河北上攻擊歸綏,一部在南線由同蒲路西側反攻太原。8月15日至19日,先後攻克太原市外圍的日軍據點,並一度攻入太原以南的晉源縣城,對太原形成包圍。9月下旬,晉西北全境解放。此外,奉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命令,晉綏根據地的呂正操、林楓等率一批部隊和幹部進軍東北,開始了新的征程。
八年抗戰中,一二〇師和晉綏軍區部隊共作戰10114次,斃傷日偽軍100740人,俘虜日偽軍18389人。晉綏根據地民兵配合主力或單獨作戰18718次,斃傷日偽軍7733人,俘虜日偽軍1876人。我軍指戰員犧牲13700餘人,傷3萬餘人。
晉綏抗日根據地巍然屹立在黃河以東,在陝甘寧邊區的門戶上給敵人豎起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犯陝甘寧邊區,保衛了延安和黨中央,並確保了黨中央與敵後各根據地聯系的交通線。

㈧ 告訴我有關「晉西北」的資料,謝謝!

晉西北地區來與毛烏素沙地源正面相迎,與內蒙古、陝北風沙區相毗鄰,自然條件惡劣,整體生態環境處於極度脆弱狀態,是北方地區沙塵暴侵襲京津的中、西兩條主線的必經之地。由於該地區長期以來亂采濫挖、濫墾濫牧現象普遍,致使國土資源和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加上惡劣的自然、氣候條件影響,不植樹造林,使晉西北土地沙化、荒漠化現象十分嚴重,成了北方著名的風沙源頭。
幾年來,山西省在桑乾河流域和通往北京的主要風沙路徑營造萬畝以上連片樹林120多處,林木成活率都在90%以上,有效遏制了地表起沙現象,減輕了沙塵危害。 從3月20日凌晨開始,屢屢遭受沙塵侵襲的山西省迎來今年入春以來強度、范圍最大的揚沙、浮塵天氣。肆虐的沙塵又一次敲響防風治沙、保持水土、恢復生態的警鍾。

㈨ 關於中國晉西北的資料

西北地區的氣候

西北地區總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資源豐富,氣候復雜,總的特點是比較乾旱,大部分地方屬大陸性氣候,年溫差、日溫差大。為方便研究,現分項目討論一下:
氣溫分布:
西北地區氣溫分布受地形影響顯著,受緯度影響小於東部地區,冬季1月份的氣溫分布,新疆東北部的富蘊、青河可以冷到-50度,一般也在-28度以下;青海因為海拔高,氣候寒冷,南部高原上海拔4200多米的瑪多,最冷的時候也在-48.1度,是全國最寒冷的地區之一。陝西的榆林最冷時也達到-30度。而陝西東南部氣候相對溫暖,可以在0度以上。夏天西北地區氣候乾熱(青海除外),陝西中部的盆地,如西安經常出現40度以上的高溫,最熱時達到44度。甘肅西北部的沙漠如敦煌也出現過43.6度的高溫。吐魯番是中國著名的「火洲」,最熱時達到48攝氏度。西北地區氣候比較乾旱,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到600毫米,只有陝西南部山區、甘肅南部、青海南部和新疆東部的迎風坡在600-1000毫米之間,甘肅烏鞘嶺以西、以北的廣大地區,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尤其是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甘肅的敦煌盆地,降水量都不到50毫米,青海的冷湖、新疆的羅布泊、南疆的若羌、且末、伊吾盆地中的淖毛湖、吐魯番、哈密盆地降水量甚至只有10毫米多,是全國最為乾旱的地方。如此乾旱的程度在全世界也是罕見的!
日照和雲量:
西北大部分地區日照極為充足,太陽輻射強烈,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除了東南部的濕潤地區外,大部分地方日照在2600-3500小時,日照百分率在60-80%,陝西北部的府谷也達到2900多小時,甘肅敦煌達到3200多小時,青海的冷湖、新疆的星星峽更是超過3500小時,日照百分率超過80%,是亞洲日照最多的地方,在全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撒哈拉沙漠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西北大部分地區雲量在60%以下,甘肅河西走廊雲量在45%以下,青海的柴達木盆地雲量也不到50%,是全國晴天最多的地方之一。青海高原因為海拔在3000米以上,大氣透明度高,太陽輻射極為強烈(僅次於西藏),西南部的五道梁氣象站年平均太陽輻射量達到176.1千卡/平方厘米,比東部地區高出70%以上!
就是蘭州,太陽輻射也超過北京的7%,西寧則超過北京的10%。

㈩ 呂梁最具特色的是什麼 從古到今 要與歷史文化有關

呂梁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遠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繁衍。解放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該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工業得到了很大發展。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等能源重化工業也有長足的發展。

呂梁地區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區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梯田環繞,是山西的貧困地區之一。但是,歷史給這里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呂梁風光相得益彰,成為今日的旅遊地。呂梁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品種齊全,除煤炭外,還有赤鐵礦、磁鐵礦、鉛礦、白雲石、石棉、石墨。大理石等。著名的酒都杏花村就在呂梁地區汾陽市內。武則天、劉胡蘭的故鄉文水縣也在呂梁地區。呂梁地區歷史上人材輩出,宋代名將狄青、唐代大詩人宋之問、唐代大將郭子儀也都是汾陽人。
呂梁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市區境內的骨脊山,古稱呂梁山。據《永寧州志》記載:「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華山在右,常山為靠,衡山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骨脊的古意與呂梁相通,故以呂梁山引申命名。

呂梁市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代。當時呂梁地區有屈邑、平陵邑、中陽邑及瓜衍縣等。歷代呂梁分屬於石州、汾州、嵐卅、隰州,晉寧軍、太原府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呂梁各縣均屬晉綏邊區(先稱晉西北)行政公署。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後,呂梁境內設興縣專區和汾陽專區。1971年5月1日,呂梁地區組建。2004年7月撤消呂梁地區和縣級離石市,設立地級呂梁市。全市轄一區,即離石區;二縣級市,分別是汾陽市、孝義市;十縣,分別是交城、文水、中陽、柳林、交口、興縣、嵐縣、臨縣、方山、石樓。148個鄉鎮(81鎮67鄉),12個街道辦事處,3110個行政村,81個居委會。
呂梁市的歷史發展過程
春秋時代 為趙國境域,境內設有中陽、茲氏、大陵等。 元時期 呂梁大部屬於太原路(後改冀寧路)管轄,境內設置有交城縣、文水縣、興州、嵐州、臨州、石州 (轄離石縣、寧鄉縣)、汾州(轄縣有西河縣、孝義縣)。石樓為晉寧路轄縣。
秦時期 為太原郡境域,設有大陵、茲氏等縣。 明時期 呂梁除石樓縣屬隰州外,境內州縣均屬太原府。萬曆二十三年五月,汾州升為府,並倚郭設汾陽縣,原太原府所轄州縣、臨縣、永寧州及轄縣寧鄉縣和原汾州轄縣改屬汾州府。萬曆四十年,石樓縣改屬汾州府,
西漢時期 為太原郡境域。 清時期 沿用朝制,建置未變。
東漢時期 屬於西河、太原、河東三郡。 民國時期 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寧州廢州改縣,三年(1914年)1月,永寧縣改離石,寧鄉縣改中陽。民國七年(1918年),增設方山縣。
三國時期 為魏國境域,屬河西郡。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 呂梁各縣均屬晉綏邊區(先稱晉西北)行政公署。
西晉時期 境內各縣分屬於西河國和太原國,屬縣未變,僅茲氏縣改隰城。 1949年 呂梁境內設興縣專區和汾陽專區,興縣專區轄有興縣、臨縣、離石、方山、嵐縣等11縣,汾陽專區轄縣有汾陽、孝義、交城、文水、中陽、石樓等9縣。
東晉十六國時期 」設置永石郡,尋改西河,後燕置離石護軍。 1951年 汾陽專區撤銷,交城、文水、汾陽、孝義等縣劃歸榆次專區,中陽縣劃歸興縣專區;石樓縣劃歸晉南專區。
隋時期 分屬於離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樓煩郡、龍泉郡。 1952年 興縣專區撤銷,興縣、嵐縣劃歸雁北專區;臨縣、方山、離石、中陽劃歸榆次專區。
唐時期 呂梁分屬於石州、汾州、隰州、嵐州、並州(後改太原府)。 1954年 離石、方山二縣合並為離山縣。
五代時期 境域內所屬未變。 1958年-1971年 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縣並入汾陽縣,中陽縣與離山縣合並為離石縣,孝義縣並入介休縣,嵐縣分別劃入靜樂和興縣,石樓縣並人呂梁縣。1959年9月19日除孝義縣以外其它各縣恢復建置,1961年5月恢復孝義縣建置。 1971年5月1日。呂梁地區組建,同時恢復方山縣,新增設婁煩、交口二縣。
宋代時期 呂梁分屬於石州、汾州、嵐卅、隰州,晉寧軍、太原府。 1972年-1996年 1972年4月,婁煩縣劃歸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設柳林縣。1992年孝義撤縣設市;1996年離石市撤縣建市;1996年汾陽撤縣建市。
金代時期 僅因晉寧軍被撤銷,轄縣改屬石州,其它州縣的隸屬未變。 2003年 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地區建制、設立呂梁市。全市現轄1區10縣,受省政府委託,代管兩個省轄縣級市

閱讀全文

與晉西北地區的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