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發展 > 碭山歷史文化

碭山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2-05 00:47:49

㈠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歷史

秦至清末時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碭郡及碭縣,碭縣治所在今河南省永城縣芒山西麓。
漢高祖五年(前202),廢碭郡,建梁國,碭縣屬梁國。
王莽建新朝時(9),改碭縣為節碭縣,光武帝時改節碭縣為碭縣。
東漢建初二年(77),大旱,詔令勿收田租。
三國(魏)革梁國,碭縣屬徐州。
西晉泰始元年(265),復梁國,碭縣並入下邑縣。
南朝宋時,復置碭縣,縣治所在今永城縣保安鎮。
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廢碭縣。
北朝北魏景明元年(500)七月,徐、兗、豫、東豫等州郡大水,平隰1丈5尺,民居全者十之四五。
北魏孝昌二年(526),復置碭郡及碭縣。縣治所在魯城(其址查無考)。
北齊(555),廢碭縣,置安陽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改安陽縣為碭山縣,治所在下邑城,即今碭城東3里毛李庄處。
唐貞觀四年(630),於縣城西北隅始建儒學。
唐天寶三年(744)秋,詩人李白游碭,寫詩《秋夜與劉碭山泛宴嬉亭池》。
金大定八年(1168),黃河於李固渡決口,河分流,其一由單縣之南,虞城、碭山之北,經蕭縣至徐州入泗。
南宋時,黃河改道,由碭山城南流向徐州。
南宋紹定年間,碭山縣城為洪水盪沒,治所遷至今永城縣保安鎮。
元憲宗七年(1257),縣治所遷回下邑城。
元至元十四年(1277)六月雨,水平地丈余,損禾。
元至大元年(1308)七月,濟寧路雨,水平地丈余。
元延元年(1314)三月,濟寧路霜,殺桑無蠶。六月大雨,傷禾。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碭城毀於兵燹,至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碭城遭火焚,至永樂三年(1405)知縣郝王已重建。
明正德七年(1512),碭城毀於兵燹,正德八年,碭城築土城。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黃河改道,流經碭北部(城北20里),出戎家口流向徐州。
嘉靖四十一年,碭城為洪水淹沒,遷治於小神集(今碭城東南陳寨北門外小神集)。
嘉靖四十四年,縣治遷回原址(今碭城東3里毛李庄處)。
嘉靖四十五年,大雪傷禾。
碭山其實有很多歷史,不過可以用監控來保護他們,碭山早城攀升科技183-1881-2951

㈡ 碭山縣的文化

安徽有三黃:黃山、黃梅戲、黃河道。歷史上的黃河多次泛濫改造,在碭山北部留下了一條長達62公里的故河道。故黃兩岸百姓喜愛習武,這里的雞、羊也愛爭斗。從周代開始,古碭郡就盛行鬥牛、斗雞、斗蛐蛐、斗馬、斗鴨、斗鵝、斗鵪鶉、斗狗、斗畫眉。到了西漢斗羊賽脫穎而出,並風靡三國時代,歷經三千年不衰,比著名的突尼西亞邊太基古城斗羊比賽還早二千年。
黃河故道地區的羊種小尾寒羊,生性好鬥,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都喜斗羊而樂此不疲。久而久之,已成為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人丁無災的一種民俗活動。在《唐書·藝文志》一書中,唐代絲織工藝家、畫家竇師綸就在內庫畫本《斗羊》中畫出黃河故道斗羊時那章彩奇麗的壯觀場景。
碭山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著名的中國梨都。由於歷史悠久,民俗文化運動繁富。幾千年的歷史孕育出多彩的梨鄉民俗文化:異彩紛呈的繪畫、刻字、剪紙等民間藝術,精美絕倫的印花布、柳條、蒲葦製品等民間工藝,曲調悠揚的四平調、琴書、嗩吶等民間曲藝,賞心悅目的高蹺、竹馬旱船、舞龍燈等民俗表演,熱鬧非凡的斗雞、斗羊、斗鵪鶉等民間競技,矯健剛勁的拳術、器械等武術表演,洋溢著濃郁的碭山韻味、梨都風情,成為開展生態旅遊良好的資源補充。 碭山梨花節(中國·碭山梨花旅遊暨民俗文化節)自1989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二十五屆。隨著綜合實力的增強以及旅遊資源的提升,碭山梨花節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內知名並且兼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享譽海內外。2011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節慶創新論壇暨2011中國品牌節會頒獎盛典上,碭山縣梨花旅遊暨民俗文化節被評為「全國十大人文節慶活動」、「中國最佳綠色人文旅遊節」。
風車呀,轉呀轉呀轉,這首耳熟能詳的旋律你還記得嗎?這個陪伴眾多觀眾度過童年的曲子就是中央電視台著名的少兒節目《大風車》的主題曲。董浩則是這檔知名欄目的支持人,也被小朋友們親切的稱為董浩叔叔。這次,董浩大駕光臨碭山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梨花節。
董浩先生受安徽錦天投資集團的誠摯邀請,出席錦天情·梨花海2014年碭山梨花節的開幕式,在4月4日的開幕式現場董浩先生將卸下主持的角色,擔當表演嘉賓。此次,董浩先生將為我們一展歌喉,演唱一首蘇聯風情的《三套車》,這首歌曲被眾多歌唱家翻唱過,董浩的歌聲亦是不輸名家。

㈢ 碭山的歷史誰懂的多

天若有情天亦老,碭山兒女就是叼。 收費站口打過劫,碭中門口飆過血, 意氣精魄堅如鐵,碭山兒女就是烈。 碭山體校練過武,大風車里嗨過舞, 天下英雄皆入土,碭山兒女就是虎。 麻將桌上翻過本,金利賓館吸過粉, 千秋家國血未冷,碭山兒女就是狠。 梨都床上流過汗,芒碭賓館吃過飯, 也曾彎弓射大雁,碭山兒女就是贊。 黃土山上吹過風,黃河灘頭厲過險, 萬山覽遍此為峰,碭山兒女就是凶。 派出所里睡過覺,公安局裡報過到, 曾與將軍驅虎豹,碭山兒女就是冒. 碭山,並沒有多久的歷史, 也只是從秦朝時才劃分的一小縣郡。 碭山並沒有過多少英雄人物, 有隻是劉邦當時在此斬蛇起義,揭開了大漢的第一頁。 碭山並沒有過多少文人雅士, 有隻有一李白在我們宴禧台飲酒賦詩。 碭山並沒有什麼政治家, 有隻有清朝時期的一劉墉,還被稱作了「劉羅鍋」。 碭山並沒有什麼經濟特長, 有隻有點酥梨為碭山博得了「窮安徽,富碭山」的說法。 碭山並沒有多少有事業的男人, 有隻有一朱溫,趁年輕只是建立了一五代十國時期的後梁,做了個開國皇帝。 碭山並沒有什麼重要的地理位置, 有隻是位於我們親愛的安徽省最北部,還是被人稱作「蘇魯豫皖四省七縣交界處」。 碭山並沒有多少風景藝術, 有隻有幾多老梨樹,但人竟說是「千年梨樹王」,不知為何。但我們尊敬的全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為我們的梨花題名「鰲頭觀海」,全國致公黨副主席楊紀珂先生題名的「梨樹王」。被我們的張震上將稱為「芒碭古跡罕見、奇觀名揚天下」。 碭山並沒有多少歷史遺址, 有隻有一「香屍謎案」, 女屍竟身著龍鳳服,補服上的官識圖為「麒麟白澤」。雖然被央視《走進科學》報道,但,終究無解,只說是一位一品誥命夫人。還有一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轉戰趙、魏,身亡後永遠的安息在我們這芒碭之地。 碭山並沒有多少高檔的運動場所,也為國家的運動事業輸送不了人才, 有隻有一人叫徐莉,參加了08年的奧運會,還沒為國爭到多少榮譽,只得到了一銀牌而已。 碭山並沒有多少資本去招商引資, 有也只有一匯源果汁,別人還只願投資500 000 000元人民幣。 碭山並沒有多麼高級的教育學府, 有隻有一當代著名大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親筆題名的碭山中學,還正在為申請國家重點而奮斗,雖還沒被我們偉大的祖國作最後審批,但,請允許我為我的母校送去祝福:碭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碭山並沒有什麼可驕傲的, 有也只是那些在家裡熱情好客的、在外努力拚博奮斗的碭山兒女。 天音聚響,聖世韶光。 碭山,明天一定會更好…

㈣ 碭山有哪些歷史名人及名勝古跡呢

1.碭山出了一個皇復帝- 朱溫 雖然制沒有特別的作為。

2.大將好幾個 最出名的是明朝的薛顯,立下了很多豐功偉績。

3.宰相劉羅鍋,祖籍碭山,劉氏尋家譜曾多次來碭山認祖歸宗。

4.詩人李白,曾經來過碭山,和碭山縣令喝酒做詩 宴喜台一直流傳至今。

5.畫家齊白石,祖籍碭山,他爺爺就是碭山的 。

㈤ 碭山的歷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碭郡及碭縣。《漢書·地理志》:「碭山出文石」。《水經注》:「獲水又東逕碭縣故城北,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訓詁學家顏師古註:「以有碭山故名碭郡,碭,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縣名。」《明史·地理志》:碭山縣「東南有碭山,其北有芒山」。《環宇通志》:「碭山,在碭山縣東南七十里,縣之名取此。」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建梁國,革碭郡,碭縣屬梁國。新莽時(9年),改碭縣為節碭縣。漢光武帝時復稱碭縣。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遷梁國於下邑(治所在今碭城東3里毛李庄處),碭縣屬梁國。三國(魏)革梁國,碭縣屬徐州。晉武帝泰始元(265年),復梁國,碭縣並入下邑縣。北魏孝昌元年(525年)下邑縣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置碭郡、碭縣。碭郡治年在原下邑城(今毛李庄處),碭縣治所魯城(其址查無考)。北齊(555年)廢碭郡、碭縣,置安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隋大業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芒碭山以北為碭山縣轄區。唐,碭山縣屬瞧陽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叫以碭山、單父、虞城、曹州這域表置輝州。後唐碭山縣屬單州。宋,屬單州。金興定元年(1217年),碭山縣改屬歸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興定五年升永城縣為永州,轄下邑、碭山、郟三縣,芒碭山一帶又屬碭山縣年轄。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1233年)碭山縣為洪水盪沒,遷治年至保安鎮。元憲宗七年(1257年),復置縣,還舊地屬東平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為永城縣,芒碭山一帶再屬永城縣。是年,碭山縣並入單父縣,至元三年,復置大氣層山縣,屬濟州,八年,屬濟寧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碭山縣屬徐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為府,碭山縣屬徐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碭山縣屬江蘇省徐海道;民國22年屬江蘇行政督察銅山區;民國24年屬江蘇省行政督察第九區;民國37年11月,碭山縣屬豫皖蘇三分區所轄;1949年元月,屬中原行政區商丘專署所轄;1949年10月,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縣專署。1953年2月1日,碭山縣屬江蘇省徐州專署所轄;1955年2月17日改屬安徽省宿縣專署所轄;1956年劃屬蚌埠專署。1961年,碭山縣仍劃歸安徽省宿肥專署(現稱宿縣地區行署)所轄。2000年4月屬宿州市。碭山歷史悠久,位置顯著。夏分九州,碭屬豫州之域;西周初期屬宋,為碭邑。秦設36 郡,碭郡為其一,隋開皇18年改為碭山縣。碭山自古人傑地靈、名人薈萃,千百年來哺育過無數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的名人賢士。漢高祖劉邦斬蛇舉義於此;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轉戰趙、魏,死後葬於芒碭山麓;取代李唐,建立後梁的梁王朱溫誕生於碭北午溝里;碭山也是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的祖籍。歷史上檄定百夷的傅友德,理萬財而不貪的丞相申屠嘉,文武兼資的丁寬,漢時「大戴學」、「小戴學」的開創者戴德、戴聖,與司馬遷共定漢律歷的壺遂,易經專家焦贛,名重一時的葛俊清等俊傑賢士代出其間。至於文人墨客、顯達名宦慕名游斯者,更是摩肩接踵、數不勝數。這里有唐朝大詩人李白泛舟觴詠的宴嬉台,有輪奐巍煌的清真寺,有 「三省庄」、「三省井」,有芒碭二山中的漢墓群、斬蛇碑、陳勝墓。更有每年的梨花觀賞活動中新開辟的梨花觀賞新景點—「烏龍披雪」、「鰲頭觀海」、「瑤池煙霞」、「武陵勝境」、「貢梨園」、「故黃映雪」、「古渡曉月」等,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賓朋,年年來梨都覓古攬勝,旅遊觀光。每年陽春三月,春和景明時節,碭山大地萬物復甦,故黃漲綠,數十萬畝梨花吐蕊綻蕾,競相盛開。屆時,放眼環顧,全縣雪堆雲涌,銀波瓊浪,沃野千頃,一片花海,景象蔚為壯觀。白的梨花欺雪,綠的麥苗凝翠,紅的桃花勝霞,黃的油菜若金,絢麗的大自然景色獨步天下。登高鳥瞰,滿目雲海花潮,一派雪的世界。這里有全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題名的鰲頭觀海,有全國致公黨副主席楊紀珂先生題名的「梨樹王」,有夾岸繁花競逐的故黃碧水,有萬畝桃林如火如霞的武陵仙境,真是片片紅霞沉雪海,泱泱彩雲映古黃,詩情畫意,其樂無涯。到八月中秋,遍地金珠墜地,碭山又是果的世界。50萬畝酥梨碩果累累,20萬畝蘋果壓彎枝頭,田間地頭又成了果山果海。到處人歡車鳴,芳香鋪地。置身其間,徜徉園圃,品嘗酥梨似蜜之甘甜,令人樂不思歸,留連忘返。

㈥ 碭縣的歷史文化

《史記·高祖本紀》載:「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游以厭(通『壓』)之。」意思即是秦始皇東巡泰山時路過碭城,指著芒碭山說了一句神秘的讖言:「東南有天子氣,日後必有帝王出。」他因此才繼續東巡,登上泰山頂,以壓住這里的「王氣」。漢高祖劉邦隱於紫氣岩,斬白蛇起義。「秦將章邯從陳,別將司馬橺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劉邦率兵與秦軍在芒碭山大戰三日,收復碭城。而陳勝起義之後卻被車夫庄賈殺害,被埋葬於芒碭山主峰南側山腳下,該處存有陳勝的墓冢跟郭沫若手書的石碑。公元前207年,楚懷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正是以這支部隊為基礎,劉邦受命西進,輕取關中,與項羽爭奪天下,並建立大漢王朝。
據《碭山縣志》《太平寰宇記》載,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復置碭郡,治所在下邑(今碭山縣東毛李庄),同時又置碭縣,治所在魯城(今芒山鎮)。北齊時(555年)廢碭郡、碭縣,置安陽縣(因治所在古代安山之陽,即今芒山鎮,保安山古代叫安山,故名安陽)。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為碭山。隋大業二年(606年),改屬宋州。隋大業六年(610年)割彭城、譙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芒碭山以北為碭山縣轄區。
在魯城、安陽城之前,芒山鎮曾稱香城,非常美麗。《水經注》雲:「獲水又東,谷水注之,上承碭陂,陂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諸陂散流,為零水、滾水、清水也,積而成潭,謂之碭水。」碭坡,在碭山西北。說明至北魏酈道元注《水經》時,碭城已破敗不存,芒碭山有碭陂池澤。
西漢劉向《列仙傳》記載涓子、主柱在芒碭山成仙:「山澤深固,多懷神智。有仙人涓子、主柱隱芒碭山得道。」《水經注》載,名士琴高在芒碭山澤乘鯉魚成仙:「趙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為康王舍人,行彭涓之術,浮游碭郡間二百餘年,後入碭水中取龍子,乘赤鯉魚出,人坐祠中,碭中有可萬人觀之,留月余,復入水也。」說明碭城一帶環境之清幽,如若世外桃源。

㈦ 碭山有哪些歷史名人及名勝古跡

1.碭山出了一個皇帝- 朱溫 雖然沒有特別的作為。

2.大將好幾個 最出名的是明朝的薛顯,立下了內很多豐功偉績。容

3.宰相劉羅鍋,祖籍碭山,劉氏尋家譜曾多次來碭山認祖歸宗。

4.詩人李白,曾經來過碭山,和碭山縣令喝酒做詩 宴喜台一直流傳至今。

5.畫家齊白石,祖籍碭山,他爺爺就是碭山的 。

㈧ 安徽碭山歷史

碭山縣位於安徽省的最北端,蘇、魯、豫、皖4省7縣交界處。縣境處於北緯°16'—34°39',東徑116°09'—116°38'。縣轄19個鄉鎮,386個行政村和11 個國營農林果場,縣域總面積119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91萬畝,總人口86.1萬,其中農業人口77萬。全縣水果面積75萬畝,因盛產聞名中外的碭山酥梨被譽為「中國梨都」。
碭山縣具有優越的交通優勢。東距徐州80公里,西接商丘70公里,西和西北距古都開封和水泊梁山僅有100 多公里,自古即為戰略要道。隴海鐵路、310 國道橫貫縣境中部,京九、京滬鐵路擦肩而過。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捷,是徐淮地區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碭山有近三千年的文明史。戰國屬楚,置碭邑。秦設碭郡及碭縣。漢屬梁,改碭縣為碭山縣,一直至今。

碭山縣以原境內有芒山、碭山而得名。這里是漢高祖劉邦斬蛇舉義之地,五代梁王朱溫故里,近代畫壇宗師齊白石祖籍;這里有明代大將薛顯墓,有留下李白足跡的宴嬉台,有遠近聞名的清真寺,有碧波盪漾的黃河故道,碭山以獨特的人文地理景觀而聞名遐邇。
在改革開放方針指導下,碭山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新一屆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縣上下搶抓機遇、銳意改革,全面實施「高效農業、民營突破、商貿搞活、 水果富縣」的發展戰略, 大力弘揚「團結奮進、務實創新、負重拼搏、振興碭山」的碭山精神,使各項工作步步登台階,年年有進展。1997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27.1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2.03億元,第二產業8.74億元,第三產業6.34億元。

以酥梨等水果生產為支柱產業的梨都大地正發生滄桑巨變。春來碭山是花的海洋,紅白紫黃,色彩斑斕,花團錦簇,爭奇斗妍,蔚為壯觀;秋來碭山是碩果滿園,葉綠枝垂,芳香遍地,人歡車鳴,綠洲果海,嘆為觀止。每年春天的「梨花節」,秋季的「金秋梨都行」活動吸引了國內外大批來賓前來旅遊、觀光、考察、投資。碭山正以昂揚的新姿煥發出無可限量的勃勃生機。

㈨ 芒碭山的歷史文化

1.古「芒縣」與「碭縣」之合稱。「芒」是「芒縣」,「碭」是「碭縣」。《漢書》與《史記》中均是此說。
《史記》: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集解徐廣曰:「芒,今臨淮縣也。碭縣在梁。」駰案:應劭曰「二縣之界有山澤之固,故隱於其間也」。《史記》《高祖功臣年表六》中列有 「芒」侯國 。)
2.根據當地傳言,芒碭山古時水量豐沛,周邊為大澤,長期生存著大蛇,當地人稱大蛇為「蟒」,例如劉邦在芒碭山斬白蛇起義以及1980年代在漢墓群中發現兩條大蛇,這都是存在的著名史實或典故,所以芒碭山又叫「蟒山」或「蟒碭山」,由於「蟒」字不詳遂改稱「芒山」或「芒碭山」「。
3.碭山縣原稱為「下邑縣」、「下治縣」,元至元二年(1265年),保安鎮地區(芒碭山區域)屬永城,碭北並入單父縣,至元三年,碭北復置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為區別安徽「碭山」,就以「芒山」稱呼原碭山縣治所所在地——芒碭山周邊。 芒碭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代表,自古為華夏名山,和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名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猶如一幅歷史的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又似矗立於千里平疇上的一座豐牌,處處鑲嵌著美麗動人的故事。
據《碭山縣志》記載,永城芒碭山是上古時期著名的採石場,黃帝曾到芒碭山巡視,蚩尤曾在此活動。
西周至春秋時期,芒碭山屬宋國領土,相傳宋僖公葬於僖山。孔子「去曹適宋」,恰好經過芒碭山避雨,留下了世界唯一一座用「孔夫子」命名的山峰——夫子山。《神仙傳》、《太平廣記》與《永城縣志》記載戰國時墨子曾隱居在芒碭山北周狄山。
秦始皇置碭郡,治碭縣,位於今芒碭山麓,至今有碭郡遺址。「秦始皇望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游以厭之」;漢高祖劉邦隱於紫氣岩,斬白蛇起義。「秦將章邯從陳,別將司馬橺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 劉邦率兵與秦軍在芒碭山大戰三日,收復碭城。而陳勝起義之後卻被車夫庄賈殺害,被埋葬於芒碭山主峰南側山腳下 ,該處存有陳勝的墓冢跟郭沫若手書的石碑。公元前207年,楚懷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正是以這支部隊為基礎,劉邦受命西進,輕取關中,與項羽爭奪天下,並建立大漢王朝。
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恆在此建漢高祖廟,並親往祭祀;梁孝王劉武曾在芒碭山左右築東苑,包括落猿岩、棲龍岫、鶴州、雁池、鳧島等風景, 梁國諸侯王更是把芒碭山視為最終歸宿。
王莽時期,渤海太守蔣詡隱居於魚山。東漢末年,曹操設「摸金校尉」及「發丘將軍」盜取及發掘永城芒碭山山上的漢梁王墓群72船寶物。 劉備、張飛等曾與曹操爭奪徐州,張飛敗走後據守芒碭山,並築寨拒曹, 至今山寨仍存有兩余米的石牆。漢末高人申屠蟠隱居於此。
唐代,薛仁貴「一馬撲到黑風口,三箭射下鳳凰城」,留下碭城神奇的傳世故事。唐末起義軍曾與唐室士兵戰於其中一個山頭磨山之上。高適、李白、杜甫暢游芒碭山,傳下千古詩篇。
宋代水滸英雄樊瑞、項充、李袞芒碭山聚義,宋江、吳用、公孫勝前往收降,《水滸傳》有篇目曰:「公孫勝芒碭山降魔」,梅堯臣途徑永城專門到芒碭山游。
明代,祝枝山留下《歌風台》詩篇;李自成據芒碭山抗衡明軍。
太平天國時期,張樂行領導的捻軍攻下永城縣後,「芒碭農民蜂擁入捻,軍勢倍增」。
抗戰時期民族英雄魯雨亭血染李黑樓,長眠於芒碭山麓。中國中央電視台曾播放過一部由六小齡童主演以永城芒碭山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追蹤309》。 《山海經》記載芒碭山「有文石焉,質勝玉,可以為硯」
《史記·高祖本紀》:「 秦始皇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游厭(壓)之。 高祖即自疑,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巖石之閑。」
《史記·陳涉世家》:「陳勝葬碭,謚為隱王」。
《列仙傳》:「山澤深固,多懷神智。有仙人涓子、主柱隱芒碭山得道」
《漢書》新注中說「秦始皇帝嘗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東游以厭之。高祖隱於芒碭山澤間。
《說文》解「碭,文石也。從石,昜聲。」
《漢書·地理志》:「碭山出文石」。
《後漢書·申屠蟠傳》:乃絕跡於梁、碭之間,因樹為屋,自同傭人。
《太平廣記》:墨子年八十有二……乃入周狄山,精思道法,想像神仙。
《水經注》:「獲水又東逕碭縣故城北,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芒碭二縣之間,山澤深固,多懷神智。有仙者涓子、主柱,並隱於碭山得道。漢高祖隱之,即於是處也」,「縣有碭山,山在東,出文石。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也,王莽之節碭縣也。山有梁孝王墓…獲水又東,谷水注之,上承碭陂,陂中有香城…趙人有琴高者…果乘赤鯉魚出…山有陳勝墓……」。
李白《丁都護歌》:「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韓愈《苦寒》詩:「芒碭大包內,生類恐盡殲。
李賀《舞曲歌辭·公莫舞歌》:「芒碭雲瑞抱天回,咸陽王氣清如水。」
朱溫:「芒碭蒼蒼,育我之鄉,無時或忘,還我故鄉!」
梅堯臣《望芒碭山》:「回頭問榜子,前巘是芒碭。」
《水滸傳》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血流芒碭白蛇亡,赤幟縱橫游四方。」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碭白蛇夜流血。平秦滅楚入咸陽,二百年前幾斷絕。」
祝枝山:《歌風台》:「因過芒碭下,步上歌風台。」
特產:芒碭山山杏、芒碭山酥梨、永城辣椒、永城棗干、小磨辣椒油、飄香辣椒醬、龍崗燒雞、水晶綠豆粉皮,純正農家紅薯粉條。
小吃:老湯五香鹵羊頭、薛湖牛肉水煎包、永城豆粥、潵湯、酇城糟魚、任湖香汁狗肉、農家野蘑菇燉雞、大塊紅燒羊肉、盧師傅月餅。
芒山鎮盛產山杏、酥梨,芒碭山的老湯五香鹵羊頭遠近聞名,永城三寶:薛湖牛肉水煎包、永城豆粥、潵湯深受當地人民喜愛。
手工藝品:芒山石雕、芒山石硯、芒碭山泥響。

㈩ 芒碭山的歷史傳說

傳說:秦朝末年,劉邦被縣令指派押送一批民夫到驪山為秦始皇修造陵墓。行至商丘永城芒碭山時,人已逃走大半。劉邦只管趁月色趕路,當走到芒碭山前荒草野徑之中,突遇白色大蛇攔路而卧,眾人驚恐不安。劉邦拔劍上前,將蛇斬作兩段。白蛇被斬後,血流滿地,隨後在斬蛇處長出一片紅草來(至今歷兩千餘年此處紅草仍顏色不改)。劉邦斬蛇之後隨即扯旗造反,在芒碭山一帶招兵買馬,經數年征戰,終於在公元前 202 年建立西漢王朝。

漢文帝時,為紀念劉邦在此斬蛇造反,在斬蛇處立碑建廟。歷經千年,碑廟幾經損壞,又幾經修建。劉邦斬蛇碑吸引人之處除了有關它的歷史傳說以外,還由於碑體所呈現的神奇幻影 —— 每當夜幕降臨,若以燈光映照碑體時,一身披銀甲的武士便躍然碑體之上,如同當年劉邦再現,令人驚嘆,為天下奇觀。

拓展資料:

在電視劇出現的芒碭山場景:

<神話>第二十四集 三寶報告宮內多人失蹤,小川猜到幕後主使,急忙派三寶給劉邦捎去密信。呂雉此時已懷孕,劉邦押送徭役在外,呂公接信趕緊帶著女兒逃離沛縣。劉邦在芒碭山留宿於荒宅,當夜劉邦喝得酩酊大醉。眾人送他回屋,一條白蛇攔住去路,劉邦上前拔劍就把白蛇砍為幾段。呂雉借機扮作白帝之妻在林中哭泣,眾徭役嚇得一宿沒睡。次日早,大家尊拜劉邦為赤帝之子。赤帝子斬白蛇施仁義的故事很快在沛縣傳開。趙高榮升中車府令,前來小川府上報喜訊,並要將小月許配給小川。小川推辭,趙高拂袖而去。

閱讀全文

與碭山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