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學模式的歷史發展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每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只不過這里有一個你採取的存在一個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了解教學模式的歷史發展有助於人們借鑒傳統和對當代各種新教學模式的理解,有助於人們把握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系統完整的教學模式是從近代教育學形成獨立體系開始的,「教學模式」這一概念與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不過在中外教學實踐和教學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學模式的雛形。
古代教學的典型模式就是傳授式,其結構是「講—聽—讀—記—練」。其特點是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書中文字與教師的講解幾乎完全一致,學生對答與書本或教師的講解一致,學生是靠機械的重復進行學習。
到了17世紀,隨著學校教學中自然科學內容和直觀教學法的引入,班級授課制度的實施,誇美紐斯提出應當把講解、質疑、問答、練習統一於課堂教學中,並把觀察等直觀活動納入教學活動體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為程序結構的教學模式。
19世紀是一個科學實驗興旺繁榮的時期。赫爾巴特的理論在相當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科學發展的趨勢。他從統覺論出發,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當新經驗已經構成心理的統覺團中概念發生聯系時,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選擇正確的材料,以適當的程序提示學生,形成他們的學習背景或稱統覺團。從這一理論出發,他提出了「明了—聯合—系統—方法」的四階段教學模式。以後他的學生萊因又將其改造為「預備—提示—聯合—總結—應用」的五階段教學模式。
以上這些教學模式都有一個共性,它們都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片面強調灌輸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在19世紀2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強調個性發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與流行,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應運而生的杜威的實用主義的教育理論得到了社會的推崇,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模式向前推進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創設情境—確定問題—佔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假設」。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傾向,彌補了赫爾巴特教學模式的不足,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活動教學,促進學生發現探索的技能,獲得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辟了現代教學模式的新路。
當然,實用主義教學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學過程和科學研究過程等同起來,貶低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片面強調直接經驗的重要性,忽視知識系統性的學習,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受到了社會的強烈批評。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面臨著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促進人們利用新的理論和技術去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問題。現代心理學和思維科學對人腦活動機制的揭示,發生認識論對個體認識過程的概括,認知心理學對人腦接受和選擇信息活動是研究,特別是系統論、控制論、信息加工理論等的產生,對教學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給教學模式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因此這一階段在教育領域出現了許多的教學思想和理論,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
⑵ 什麼是個別化教學
1.定義:個別化教學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一種適合各個學習者的不同需要和特點專的教學.大綱 2.實現屬背景與手段:當資本主義發展到現代,人本主義受到普遍重視,尊重個性,改革集體授課呼聲漸起;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而實現3.特點:乁教學目的明確; 試圖使學習適合個別差異,打破傳統教學固定步調模式,學生可自定學習進度,但必須達到一定的教學要求才可 轉入下一步的學習 重視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其實現的可能性很小?若實現在少數群體,又有那些新的動向及目標去定呢?絨
⑶ 早期的個別化教學產生於什麼階段
孔子,因材施教。
《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⑷ 什麼是個別化教學個別化教學包括幾個環節
1.定義:個別化教學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一種適合各個學習者的不同需要和特點的回教學.大綱
2.實現答背景與手段:當資本主義發展到現代,人本主義受到普遍重視,尊重個性,改革集體授課呼聲漸起;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而實現3.特點:乁教學目的明確;
試圖使學習適合個別差異,打破傳統教學固定步調模式,學生可自定學習進度,但必須達到一定的教學要求才可
轉入下一步的學習
重視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其實現的可能性很小?若實現在少數群體,又有那些新的動向及目標去定呢?絨
⑸ 什麼叫個別化教育計劃,如何實施
為接受特殊教育的每一位殘疾學生而制定的適應其個人發展需要的教育方案;要求共同商定教育或訓練的內容及措施,制定一份書面的教育方案。
個別化教育計劃為接受特殊教育的每一位殘疾學生而制定的適應其個人發展需要的教育方案,1975年美國國會頒布的《全體殘障兒童教育法案》中規定的一項內容,該法令要求地方教育部門在對殘疾學生實施特殊教育之前必須組織一個包括教育行政人員、任課教師、父母及學生本人(必要時)在內的小組,共同商定教育或訓練的內容及措施,制定一份書面的教育方案。
基本內容包括該生達到的教育水平的說明;該生應達到的短期目標和年終目標;給該生提供特殊教育和服務的項目及該生能夠參加普通教育程度的說明;實施上述教育服務的預定日期和實施期限;以一年為周期的評估目標、評估辦法及評估日程表。
(5)個別化教學的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相關要求規定:
1、支持普通幼兒園接收殘疾兒童。在特殊教育學校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普遍增加學前部或附設幼兒園。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置專門招收殘疾孩子的特殊幼兒園。
2、將兒童福利機構特教班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工作納入當地教師職務(職稱)評聘規劃,拓寬晉升渠道。關心特教教師的身心健康,改善特教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表彰獎勵教師向特殊教育教師傾斜。
⑹ 簡述個別化教學策略
個別化教學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發展學生個性的一種教學形式,其實質就是專根據學生身屬心發展的特點,採取有利於學生發展的、適應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其核心是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不使任何一個學生掉隊。
要素
1、學習能力的個別診斷:採取多元評量方式,應用客觀的測驗、課程本位評量、觀察、交談、資料檔案查閱等方式,發掘學生學習的長短處及當前的成就水準。
2、教材的個別設計與提供:根據評量診斷的結果,設計教材、教法等。
3、個別的成績評鑒:須採用多元的評量方式,且須根據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來決定評量方式,以配合學生學習方式的需求。
(6)個別化教學的歷史發展擴展閱讀
個別化教學特點
1、教學目的明確;
2、試圖使學習適合學生個別差異,打破傳統教學固定步調模式,學生能自定學習步調;
3、採用掌握學習法;
4、重視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⑺ 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總結為三條線,分別是什麼
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總結為三條主線,分別是 視聽教學 、 個別專化教學 、 教學系統屬設計
視聽教育(Audio-Visual Ecation)最早出現於美國。指的是依據教育理論,運用多種媒體,充分發揮視聽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傳遞教育信息,以實現最優化的教育活動。具體而言,視聽教育是指運用照片、圖表、模型、標本、儀器、錄音唱片、廣播、電視、電影等視聽手段進行教學、教育活動,以及直接由視聽覺獲得知識的教學活動。如參觀、旅行、表演、展覽、實驗、實習等都屬於視聽教育范圍。
個性化教學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必須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進行施教,亦即學生需要什麼,教師便需授予什麼,學生完全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
教學系統設計也稱作教學設計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設計等。
⑻ 個別化教育的起始是對什麼的了解
個別化教育的理念在中外教育史上由來已久,但是實施的現狀並不樂觀,比如實施個別化教育首先要求教師對學生有深入了解,可是具體了解什麼,從哪些方面去了解,怎樣了解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比較完整的成功的實踐經驗。有的教育工作者把個別化教育與個性教育劃等號,過度地誇大並偏向了個別化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個性培養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潛能的開發。還有的教育工作者把個別化教育與個別化教學以及個別教學混淆,過多地關注了學生認知角度的實踐與研究。甚至有的教育工作者認為所謂的個別化教育就是專門針對學困生、心理障礙學生以及品德惡劣學生的教育,從整個理念上對個別化教育產生誤解。
個別化教育來自國外,東西方文化差異較大,面對我國人口眾多、班級規模過大、以班級授課制為主要上課方式的現實,實施個別化教育,真的是有種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感覺,確實有點力不從心。但是人的智能組合是獨特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這一點,努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個別化教育策略,因此在班級授課制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開展個別化教育就應該成為我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的比較明顯,但是大部分比較隱蔽,這也就決定了被人了解的困難。比如我們平時使用的傳統的智力理論和智力測驗,也是不能把人的全部智能測出,也只是主要關注了語言和邏輯——數學能力,而對個體其它的潛能和表現不能很好地預測。因此,要做到了解每一個學生,需要我們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作為個體來說,是立體的、全方位的,並且是變化的、發展的。因此,作為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發展著的全部,不管從精力方面,還是從了解的手段等方面來說,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們能做的,關鍵就是心中時刻牢記個別化教育的理念,盡我們所能,去關注差異,關注學生個體,抓住教育的契機,充分發揮教育在每個個體全面發展歷程中的作用。
⑼ 個別化教學的介紹
個別化教學是為了適合個別學生的需要、興趣、能力和學習進度而設計的內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容並不意味著獨自學習。當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針對班級教學中學生的程度差異時,為顧及個別能力、興趣、需要及可能遭遇的困難,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它與「個別教學」不同,個別教學僅是一種「一對一」的教學實施形態,它可能是個別化教學,也可能不是個別化教學,關鍵在於其是否為符合該生能力需要而特別設計的教學方案。個別化教學包括三個要素,具有四個特點,其教學模式主要有程序教學、掌握學習、獨立學習、適應性教學和個別輔導。